哎,我現在的時間黃金的價格是443.98人民幣每克。約等於他是444吧,那麼一百萬除以444約等於2252克,也就是相當於2.252千克。
㈡ 古代黃金一百萬兩摺合人民幣多少元
1兩=31.25克, 黃金價格按300元每克計算。
300*31.25*100000=9375000000元人民幣 93.75億元
㈢ 百萬黃金相當於多少錢
一百萬兩黃金等於十萬斤即5000萬克,一克按100元計,即有50億元人民幣!
㈣ 古代一百萬兩銀子摺合人民幣是多少
作為貨幣,銀子賣相並不「誘人」
古裝劇中大爺們手中的銀子賣相幾乎都光滑閃亮,古人真正流通使用的銀子其實並不是這樣。作為貨幣,白銀其實很實在,都是只在乎重量,不注重外觀的,也許只有官家的紋銀才會比較注重「賣相」。
老百姓也不都用得起一整錠銀子,多是銅元、銅板交易,但銀子仍是歷朝歷代流通量頗廣的貨幣之一。比如《朱子語類》卷一三○:「傅欽子聞其貧甚,懷銀子見他,欲以周之。」《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這幾行字值得甚麼,我卻受你銀子?」吳晗的《朱元璋傳》第六章二記錄:「銀子終於取代寶鈔成為全國通用的通貨。」
只是各朝代銀兩的貨幣價值都有所不同,有人以大米為衡量單位,嘗試推算過銀子的價值,雖然換算數字不一定準確,換算方法卻值得參考。比如: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如果當時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等於人民幣660.8元;又如唐太宗貞觀年間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可買200斗米,10斗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等於2065元人民幣;根據《宋史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職官志》「每斗(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姑且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300錢。1兩銀子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
綜上所述,關於「一兩銀子值多少人民幣」的問題,基本上能夠得出的結論是:清朝中晚期一兩銀子價值人民幣150-220元左右;在明朝中期價值人民幣600-800元;在北宋朝中期價值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在盛唐時期價值2000-4000元。
㈤ 一百萬人民幣可以買多少黃金
不同時間可以買的數量不一樣,以目前為例,上海黃金交易所黃金大概423元一克,所以一百萬大約可以買2500g左右
㈥ 古代100萬兩是現在多少錢
古裝戲里用銀兩做錢的單位,那麼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呢?看看下面這個推導:
1 基本單位
我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這里只討論三種基本單位:
一文制錢(即一枚標準的方孔銅錢)
一兩白銀
一兩黃金
以上單位雖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後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較穩定可信的數據的。
兌換關系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根據以下描述:
「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再有: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弔,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
2 金屬價格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現在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銀銅的價格(人民幣)如下:
黃金:100元/克
白銀:2元/克
黃銅:0.02元/克
推算結果為: 1兩黃金:約值4000元 1兩白銀:約值80元 1枚銅錢(1文制錢):約值0.1元
3 糧食價格
很多歷史專著中都通過糧食價格來直接衡量貨幣關系,雖然單獨考慮糧價並不很准確客觀,但應該是極其重要的參考。曉林在網上查到了如下記載: 「上白米(石)九錢五分
㈦ 古代的一百萬兩銀子等於現在的多少錢
銅錢,白銀和黃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可知1兩黃金約可兌換8~11兩白銀。[4]
再有:
「道光初年,一兩白銀換錢一弔,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鴉片戰爭的時候, 一兩白銀就可以換到制錢一千六七百文了。咸豐以來,銀價猛漲,一兩白銀竟可以換到制 錢兩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況下,1兩白銀大約可換到1000~1500文銅錢,古時通常說的1貫錢或1吊錢就是1000文。[4]
金屬價格
由於金銀銅製成的貨幣本身是有價值,而且理論上貨幣的價值就應該等於金屬的價格,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金屬的價格來回答「一兩銀子到底是多少錢」的問題。
唐代的開元通寶通錢每枚直徑8分,10枚重1兩,千文重6斤4兩;清順治年間,每個銅錢重一錢二分五厘,後又增為一錢四分,則每千文重八斤十二兩。古代「兩」這個重量單位雖有不同但大約都是40克左右,而「斤」則大約是700克左右。每枚銅錢平均重量5克。
「據清朝軍機處檔案記載,光緒十五年上半年直隸省順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糧價,以穀子、高粱、玉米三種糧食計算,平均每倉石計銀一兩四錢六分。」
根據1石=100斤=70公斤計算,而糧食價格以2元人民幣/公斤計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兩白銀:約值170元
史載明朝萬曆年間
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幣660.8元。
就購買力而言更是高得嚇人了。唐太宗貞觀年間物質文明極大豐富,一斗米只賣5文錢,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斗米,10斗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約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價1.7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4130元的購買力。唐玄宗開元年間通貨膨脹,米價漲到10文一斗,也是一兩銀子=2065元人民幣。[4]
㈧ 一百萬兩黃金約合多少人民幣
一兩=10克 100萬兩就是1000萬克
以現行黃金價格 在290元/克左右
那麼就是290×10000000=2900000000 就是29億人民幣左右
㈨ 黃金怎麼換算
1克黃金等於0.02兩。黃金一兩在中國大陸來說,就是一兩黃金,因而黃金一兩等於50克。但是在周邊國家及地區,不同的場所,黃金一兩概念不同。
1、新加坡巴剎買賣:一兩為11⁄3安士,等於十六分之一斤,即37.7994克。
2、澳門跟香港採用相同的計量方式,即一斤16兩。而一般日常生活使用,兩和磅使用最多。在貴金屬買賣中,使用「金衡兩(tael troy)」,卻是一兩為37.429克。
克,為質量單位,符號g。
一克約為0.501×10^23個C-12原子的質量,相當於一立方厘米水在4攝氏度中的質量。
1 噸 = 1,000,000 克 (一百萬克)
1 公斤(1千克) = 1,000 克 (一千克)
1 市斤 = 500克 (1 克 = 0.002市斤 )
1毫克= 0.001 克 (1克=1000毫克)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黃金
㈩ 古代黃金一百萬兩相當現代人民幣多少
1兩金=3000元人民幣。
一百萬兩就是1000000X3000=3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