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古人是如何勘探金礦並開采黃金的
古代金礦開採的各種方法金礦的采選(1)開採金礦床的類型金礦資源主要分兩大類:一類為脈金礦,礦床大多分布在高山地區,由內力地質作用(主要是火山作用、岩漿作用、變質作用)形成,脈金礦又稱山金礦、內生金礦;另一類為砂金礦,由山金礦露出地面後,經過長期風化剝蝕,破碎成金粒、金片、金末,又通過風、流水等的搬運作用,在流水的分選作用下聚集起來,沉積在河濱、湖濱、海岸而形成沖積型、洪積型或海濱型砂金礦床。有的山金礦風化剝蝕後,碎屑產物在原地堆積,則形成殘積型砂金礦床;如果沿斜坡堆積,則形成坡積型砂金礦床。砂金礦床又稱外生金礦,其成礦時代可以在古生代、中生代、第三紀、第四紀或現代。此外,還有一種伴生金礦,其含金量低,常常在有色金屬礦井過程中加以回收,並進行綜合利用。
我國古代早就有山金、砂金之分。但山金的含義不僅指脈金礦,而且還包括殘積型、坡積型砂金礦床,意即指山上產的金。古代砂金礦床又可分為"水金"(自"水沙中"淘洗而得的砂金)和"平地掘井"開采而得的砂金。砂金礦中,與絕大多數金粒有明顯區別的大顆粒金,叫塊金,俗稱"狗頭金"。狗頭金的發現,往往被認為是採金史上的大事。《天工開物·五金》中說:"千百中間有獲狗頭金一塊者,名曰金母。"狗頭金絕大多數產於沖積型砂金礦中,有些產於近地表的次生富集帶中。
盧本珊等先生通過對比分析,發現明代對脈金礦有新的認識:第一,史料中有關脈金的蹤跡。陝豫交界的小秦嶺金礦,其東區陡壁上現存的碑文記有:"景泰二年(1415年)六月廿日起,開硐三百眼。"可見開采規模較大。小秦嶺金礦礦田內地勢陡峻,海拔在650-2400米之間。礦體由金礦脈及含礦蝕變糜棱岩組成,伴生有銅、鉛、銀、鎢及大量的黃鐵礦。《天工開物·五金》:"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餘丈"。這一記載乃指開采脈金礦而言。現代地質勘探表明,我國西南地區,如四川即以脈金礦床為主。雲南古代開採的砂金也來源於金沙江(古麗水)流域的山中脈金礦,清末,這里仍在開采。西藏地區金礦有喜馬拉雅成礦帶,西藏黃金之多在棄宗弄贊時代已經聞名。
明方以智《通雅》卷四十八金石條"山金為馬蹄金"。清谷應泰《博物要覽》卷三馬蹄金條"出林邑山峒石中,鑿石取之,狀如馬蹄。。又名馬蹄金,乃生金也。"這里所說的山金,可能指脈金礦床。
第二,"伴金石"與脈金礦床的關系。關於"伴金石"的描述,文獻中多有記載。《本草綱目》卷831引《本草拾遺》:"(陳)藏器曰:常見人取金,掘土深丈余,至紛子石,石皆一頭黑焦,石下有金。。"紛子石為何石?屈大均《廣東新語》卷15引《始興記》:"掘地丈余,見有磊砢紛子石,石褐色,一端黑焦,是為伴金之石,必有馬蹄塊金。蓋丹砂之旁有水晶床,金之旁有紛子石。"可見,紛子石即伴金石。宋寇宗奭《本草衍義》卷五:"顆塊金,即穴山或至百十尺,見伴金石,其石褐色,一頭如火燒黑之狀,此定見金也,其金色深赤黃。"明《天工開物·五金》:"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餘丈,見伴金石,即可見金,其石褐色,一頭如火燒黑狀。""然嶺南夷獠洞穴中,金初出如黑鐵落,深挖數丈得之黑焦石下。"
由上述可見,找金匠師已把伴金石作為金礦的找礦標志。只要找到伴金石,必定可以見到金礦。
第三,原生銀金礦床屬於脈金礦。這類礦床,我國至遲在隋唐就已開采。銀金礦的形成與中生代酸中性火山岩、次火山岩活動有關,在我國分布於東部沿海地區、西南及西北地區。根據銀金礦所伴生的硫化物數量,則屬於貧硫化物金礦,也稱"新金銀礦床"。據史料記載,我國從隋開皇十八年到明洪武間(約公元598-1398年)在山東萊、登兩州開採的金礦,主要是原生銀金礦床。山東臨沂的銀金礦,唐、宋、元、明四代都在開采。(2)金礦的采選古代在金礦的開采,特別是砂金的開采中,采礦和選礦通常是連續作業的,所以史料中常將"采淘"或"淘采"二字連用。金礦經淘選之後,基本上就是金,只是顆粒細小而已。下面分兩部分簡述之。
其一,砂金的淘采。我國古代選礦方法除人工手選外,一般採用重力選礦法,其中包括重砂淘洗選礦法、溜槽選礦法。重砂淘洗選礦法中,又可按使用工具和操作方法的不同,分為淘洗盤法、淘洗篩法、淘洗船法。由於砂礦是由碎屑物質組成的,選礦時往往無需經過破碎、磨細,這樣可以減少選礦工作量和降低成本。砂金的淘選也是如此。淘選的原理是利用礦物比重差(一般石英砂的比重為2.65,金的比重為19.3,鐵砂的比重為7.8以下),在水介質中,藉助外力作用,產生不同的運動效果,使礦物按比重分層分帶,從而使礦物分離。金之所以能在河流中被淘洗出來,是因為它的比重很大。水金的淘采方法《天工開物·五金》中說:"水金。。皆於江沙水中,淘沃取金。"可見,水金的採掘對象是含金河沙。由於"水金"在江河溪流之中,水介質很方便,因此,淘采時採用淘洗法或溜槽法,均具備其有利條件。
第四紀沖積層砂金的開采方法宋洪咨夔《大冶賦》:"尋苗罽淘之邃,破的■壁之壅。"似指沖積層所出的砂金。《天工開物·五金》:"平地掘井得者""不必深求而得",說明明代開采第四紀沖積層砂金或殘積型、坡積型砂金礦床,顯然採用了輕型工程(剝土、開槽、淺井等)。
古代砂金淘采方法的考察研究據史料記載和考古發現,我國很早就掌握了重砂淘選法並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淘選法不但用來淘采自然金,而且用來回收銀、銅、鐵、錫等金屬礦砂。無論用於哪種金屬礦砂,古代的淘選方法及使用工具基本上都是相同的。明代《天工開物·五金》"淘洗鐵砂"圖中的淘砂盤和我國現代仍然使用的淘金簸箕的形制完全相同,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其二,脈金礦的采選。關於我國古代脈金礦開採的詳細情況,還有待於發掘史料並對考古資料作進一步的論證。從有關史料看,如唐白居易《賜友五首》並序之二,詩的第一句是:"披砂復鑿石,矻矻無冬春。"說的是開採金銀要開鑿岩石,無論天寒天暖都要照常進行作業。宋寇宗奭《本草衍義》卷五:"顆塊金,即穴山或至百十尺。。"《天工開物·五金》:"金多出西南,取者穴山至十餘丈。。"《清一統志》:(臨沂寶山)"上有洞穴數區,產金銀礦石,元時開礦處也。"《龍泉縣志》:(銀金礦)"脈淺,無穿岩破洞之險。"這些記載都說明,開采脈金礦需要鑿岩辟石,穴山破洞,進行地下工程是肯定無疑的。我國有一些地名也反映了金礦的開采方式,如黃金洞(平江、隆回)、金子洞(藏江)等地,古代都是以鑿洞採金為主。關於脈金礦的淘選,《浙江通志》引《龍泉縣志》說:"黃銀即淡金。。。每得礦,不限多少,俱舂碓成粉。"這是碎礦。"然後以水浸入,磨成細粉,仍貯以木桶浸之。用楊梅樹皮漬攪數次,石粉浮而金粉沉,乃用金盆如洗銀法洗之。。"至於洗銀法,明陸容在《菽園雜記》卷十四鋪敘甚詳:"。。若細粘與梅砂,用尖底淘盆。"明確指出回收精礦砂要用具有棱槽的淘砂盆。"浮於淘池中,且淘且汰,泛揚去粗,留取其精英者。其粗礦肉,則用一木盆,如小舟然(註:即平底淘洗船)。淘汰亦如前法,大率欲淘去石末。"指出平底淘洗船的功用是淘去礫石。"存其真礦,以桶盛貯,璀璨星星可現,是謂礦肉。"
上述精礦的富集,是通過重砂淘洗選礦法,清除脈石等雜質而實現的。
陸容說,淘洗粉狀及細砂狀礦砂,要用棱槽淘船,以便回收精礦。淘選粗礦肉,要用平底淘船,這是由於"粗礦肉"含廢石較多,用平底淘船淘洗後便於目測及手選廢石。陸氏的記述中值得稱道的是,同一選礦流程中,古人根據不同的粒級、不同質量的礦砂分別選用棱槽淘船和平底淘船,表明明代的重砂淘洗選礦工藝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② 在古代黃金是怎麼開采
古代煉金主要需經過5道工序:
1、第一道工序是磨礦:先將礦石放入水碓,通過水力作用將版大塊的礦權石粉碎,然後用石磨磨成粉末。
2、第二道工序是淘洗。就是將礦石粉末放在水中淘洗,去除不含礦的部分,留下含金銀較多的粉末,行話叫精礦粉。
3、第三道工序叫制團燒結。也就是將含金銀的粉末和米飯等混合在一起做成球團,與木炭分層壘成堆,去除硫化物的硫、燒結成鬆脆的礦團。
4、第四道工序叫鉛還原冶煉。將礦團鉛混合熔煉,進行化學置換,形成含金銀的鉛塊。
5、第五道工序叫灰吹法。也就是把含金銀的鉛塊放在草木灰上熔煉,吹入氧氣,去除鉛塊的鉛。吹去草灰,便可收獲高純度的黃金白銀。
③ 怎麼樣開采家裡黃金
大家都是消費者,不用擔心別人開采你家的黃金,你同時也在開采別人家的黃金,這是一個社會經濟關系越發密切的時代,不可能只准你賺別人的錢,而不讓別人賺你的錢!除非你自給自足,看來這也不是輕易就能辦到的事情,特別是生活在城市裡的人們。
你別無選擇,其實這都是互惠互利的事情,只有這樣這會才能發展,人類才能進步。
④ 開采黃金
在我國,為了實現和保證可持續發展,畢竟黃金屬於不可再生資源,因此我國也根據本國國情和與國際接軌制定了一系列相關法律法規,黃金開采是有限度的
⑤ 黃金是可以無條件開採的嗎
1、不可以,來需要辦理《開源采黃金礦產申請書》,開采黃金礦產須經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查批准,取得由國家發展改革委頒發的開采黃金礦產批准書後,方可開采。
2、開采黃金礦產的申請人,應當認真填寫《開采黃金礦產申請書》,並報送下列材料:
(一)開采黃金礦產的申請文件;
(二)明確表示礦區范圍的正規圖件;
(三)建設依據地質儲量報告的評審備案證明或地質儲量報告的審批認定文件;
(四)環保部門批復的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
(五)當申請的礦界有爭議時,應附有關部門裁定的礦界協議書;
(六)採取股份制形式開采黃金礦產的,應提供公司合同、章程及有關部門批准其成立的文件。
⑥ 古代黃金是怎麼開採的
黃金是挖掘來的,還有就自是通過貿易換來的。中國古代是不怎麼產白銀的,本土白銀成分比例特質都不行,到了清朝,朝廷通過各種措施大量進口換購白銀(又稱鷹洋)當時市面上的90%白銀都是來源於美洲地區。現在黃金開采由武警部隊負責勘測開采。屬於國家戰略資源。白銀在民國時候,被當時的財政部長宋子文採取的貨幣政策收歸國有。到解放後,銀本位在我國被徹底放棄,白銀隨即推出了日常交易市場,更多的運用於飾品加工,高精尖材料製造等。
⑦ 我想知道如何開采黃金礦石及其如何提取黃金
金礦種類
黃金在自然界中是以游離狀態存在而不能人工合成的天然產物。按其來源的不同和提煉後含量的不同分為生金和熟金等。
生金亦稱天然金、荒金、原金,是熟金的半成品,是從礦山或河底沖積層開採的沒有經過熔化提煉的黃金。生金分為礦金和沙金兩種。
2.1 礦金
也稱合質金,產於礦山、金礦,大都是隨地下湧出的熱泉通過岩石的縫細而沉澱積成,常與石英夾在岩石的縫隙中。礦金大多與其他金屬伴生,其中除黃金外還有銀、鉑、鋅等其他金屬,在其他金屬未提出之前稱為合質金。礦金產於不同的礦山而所含的其他金屬成分不同,因此,成色高低不一,一般在50%-90%之間。
2.2 砂金
砂金礦是古代和近代歷史上世界黃金生產的主要礦床,但經過幾千年的開采,富礦砂多已枯竭,現在主要以礦金為主,砂金是產於河床灣曲的底層或低窪地帶,與石沙混雜在一起,經過淘洗出來的黃金。沙金起源於礦山,是由於金礦石露出地面,經過長期風吹雨打,岩石經風化而崩裂,金便脫離礦脈伴隨泥沙順水而下,自然沉澱在石沙中,在河流底層或砂石下面沉積為含金層,從而形成沙金。沙金的特點是:顆粒大小不一,大的像蠶豆,小的似細沙,形狀各異。顏色因成色高低而不同,九成以上為赤黃色,八成為淡黃色,七成為青黃色。
最簡單的是淘沙金
⑧ 金子如何開采
開採下來礦石要放在水裡淘
⑨ 怎樣才能用最簡單的方法提煉出礦石里的金子
分析如下:
金子不是一下子就能煉出來的,而是要先淘洗出來。 以下有兩種較為回簡單的方法:
1、 單一浮選法答:適用於處理粗、中粒自然黃金鐵礦石。將經破碎後的礦進進球磨機,磨細呈礦漿後進入浮選;在浮選過程中,用碳酸鈉作調整劑,使黃金上浮。同時用丁黃葯與胺黑葯作補收劑,使金礦粉與礦渣分離,便可產出金精礦粉。
2、 混汞浮選法:適用於處理自然金嵌布粒度較粗,儲存在黃鐵礦和其它硫化礦石。與單一浮選不同的是在磨礦後加汞板進行金回收,回收率可達30-45%。混汞後的礦漿,通過分級機溢流進行浮選。為使更好地生成汞金,磨礦時加添一定濃度的碳酸納、苛性鈉等,可使汞金回收率提高到70%。
3、 最簡單的是把礦石打碎成細面狀用氫化納提取最快,最簡單。
鐵礦石
2.特指能做檢波器的方鉛礦、黃鐵礦,赤鐵礦,黃銅礦等。
3.凡是地殼中的礦物自然集合體,在現代技術經濟水平條件下,能以工業規模從中提取國民經濟所必需的金屬或其他礦物產品者,稱為礦石。
「參考資料:網路:礦石」
⑩ 想知道金礦的特徵、金礦開采過程
1、金礦指金礦石或金礦床(山)。金礦石是具有足夠含量黃金並可工業利用的礦物集合體;金礦山是通過采礦作業獲得黃金的場所;金礦床是通過成礦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規模的可工業利用的金礦石堆積。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金屬能像黃金這樣源源地介入人類的經濟生活,並對人類社會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它那耀眼奪目的光澤和無與倫比的物理化學特性,有著神奇的永恆的魅力。黃金的社會地位雖在人類數千年的文明史中,歷盡滄桑,沉浮榮辱,升降變遷不定,但至今在眾多的人群之中仍保持著神聖的光環,為世人共同追求的財富。
2、金礦開采是指從富含金的地層中開采黃金的過程。目前有多種技術可以從地層中開采出黃金,最原始的方法是淘金。目前工業上多用氰化法提純金,但氰化物有毒,因此正在開發新的提金試劑。
金礦的開采主要方式:我國金礦開采大體分為露天開采和地下開采兩種,以地下開采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