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電子現貨具體怎麼買入賣出
低買高賣,和做股票一樣;高賣低買,可以做空。如果有疑問,或者想更加了解請加142809256,謝謝!
現貨的賺錢模式:
1、價格上漲時(做多):先買入訂立,後賣出轉讓;
也就是先「低買」,後「高賣」,和股票一樣,不多解釋。
2、價格下跌時(做空):先賣出訂立,後買入轉讓;
先「高賣」,再「低買」,這叫「做空」。股票不允許這樣做的,但現貨允許。
㈡ 請問網上交易時,買入賣出都要收手續費嗎
當然是要的啊
股票買進加賣出都要收手續費.
買進加賣出傭金各為0.3%,上海小於或等於3‰ 起點:5元
深圳小於或等於3‰ 起點:5元
印花稅:3‰ 國家收的稅金。
另外上海每1000股收取1元的過戶費。不足1元時收1元. 深圳不收過戶費
例子.買入1000股10元的股票手續費的計算如下.
10元*1000股=10000元
10000元*印花稅0.003=30元
10000元*傭金0.003=30元 小於或等於3‰ 起點:5元
1000股 過戶費1‰(按股數計算,起點:1元)
希望會對你有用!
買賣股票都要支付交易費用,計算方法一樣的。
㈢ 同洲電子大宗交易是買入還是賣出
晚上交易所有詳細公布
㈣ 請問股票交易里的買入和賣出,S和B分別代表什麼
內盤外盤,股市術語。內盤常用S表示,外盤用B表示。
內盤:在成交量中以主動性叫賣價格成交的數量,所謂主動性叫賣,即是在實盤買賣中,賣方主動以低於或等於當前買一的價格掛單賣出股票時成交的數量,顯示空方的總體實力。
外盤:在成交量中以主動性叫買價格成交的數量,所謂主動性叫買,即是在實盤買賣中,買方主動以高於或等於當前賣一的價格掛單買入股票時成交的數量,顯示多方的總體實力。
㈤ 電子交易與傳統交易的區別與聯系
1、資金配置不同
傳統交易必須有場地或購買費用、人工費用、運輸費用、購銷費用、稅金及其他固定投入費用成本,然後才是流動資金;而中遠期現貨電子交易則是全額流動資金,發生交易時產生手續費,不發生交易則是全額流動備用資金,且資金進出自由,由投資人自身決定。
2、交易對象不同
傳統現貨交易買賣的直接對象是商品本身,有樣品、有實物,看貨定價;而中遠期現貨電子交易買賣的直接對象是商品的所有權而非商品本身,其商品本身為符合國家標準的且進入指點倉庫的貨物,交易者只考慮買賣的數量。
3、交易成本不同
傳統現貨交易其價格因地理環境、各地區局部供需關系等原因而存在地區差價。如某人從甲地到乙地買入某地貨物運回甲地,其間將會產生生活費用、運轉費用、稅金、場地租賃費用等購買成本;而中遠期現貨電子交易採用同貨異地,同步集中競價,最後在離購買者最近的定點倉庫提貨,這就大大降低其交易成本。
4、資金結算不同
傳統現貨交易一般情況是買賣雙方簽定購銷合同,然後雙方按合同逐步完成貨物的交換和資金的結算;而中遠期現貨電子交易由於運用貨物履約金制度,買賣雙方均受其約束,交易完結的同時計算機網路系統就馬上結清雙方的資金。
5、保障制度不同
傳統現貨交易有《合同法》等法律為保護,合同不能兌現必然訴諸法律,由有關部門進行仲裁的方式來解決,最終雙方是否按仲裁機關的條文執行還是未知數。中遠期現貨電子交易除了執行國家的法律,法規和行業交易規則以外,主要運用經濟杠桿來平衡制約買賣雙方,即買賣雙方均以履約保證金為保障,約束雙方交易兌現。
6、商品范圍不同
傳統現貨交易的交易品種是一切進入流通領域的商品,而中遠期現貨電子交易的交易品種要受國家標準的限制。
㈥ 股票交易軟體中的"買入""賣出"與"市價買""市價賣"有什麼不同
由於投資者下達買賣指令至交易申報存在一定的時間差,導致撮合處理時的市場狀況與投資者下單時所參考的即時行情通常存在差異,可能導致申報無法及時成交。
最優五檔即時成交剩餘撤銷申報簡而言之是在不考慮行情信息差異的情況下,依次以 「買一」到「買五」價格作為賣出價格或依次以「賣一」到「賣五」價格作為買入價格,同時如申報無法全部成交,剩餘未匹配量自動撤銷的申報方式。
最優五擋即時成交剩餘限價應該說是最優五擋即時成交後委託沒有完全成交的情況下,剩下的未成交的委託的價格將會限制在五檔之內的價格。
㈦ 現貨電子交易如何操作(要具體流程)
現貨電子交易操作的方法如下:
1、 輸入賬號與密碼, 登陸交易系統.
2、建倉:創建新(買入或者賣出)的單子(合約、頭寸),也稱為開倉。買漲:先買後賣買跌:先賣後買.
3、平倉:把創建的單子了結平掉(買入或者賣出)。
㈧ 請問在期貨交易中,買入和賣出是怎麼回事,
買入就是買漲而賣出就是買跌。都能掙錢,當你判斷這個品種要上漲的時候你就買入這個產品等待上漲獲得盈利而當你判斷這個產品將要下跌的時候你就賣出這個產品等待下跌的時候就可以獲得盈利。但是要看你的判斷准確了。期貨只是一個遠期的規范合同所以你沒有實物的情況下也是可以先期賣出這個品種進行商品價格的投機炒作,每個品種都是有代碼的而代碼的數字就是表面這個品種的到期日期比如棉花1109合約就是到2011年9月到期,當合約到期之後如果你還持有合約那就要履行合約進行實物交割了。數字的前兩位是年份後兩位是月份。如果你想有更多的了解可以簡訊給我。
㈨ 外匯中的買入跟賣出是什麼意思
外匯中的買入指意向客戶買入某種期貨;外匯中的賣出指持有者賣出某種期貨。
外匯交易就是一國貨幣與另一國貨幣進行交換。與其他金融市場不同,外匯市場沒有具體地點,也沒有中央交易所,而是通過銀行、企業和個人間的電子網路進行交易。
外匯交易是同時買入一對貨幣組合中的一種貨幣而賣出另外一種貨幣。 外匯是以貨幣對形式交易, 例如歐元/美元(EUR/USD)或美元/日元 (USD/JPY)。
(9)電子交易買入賣出擴展閱讀:
外匯交易的注意事項:
外匯保證金交易雖然能有效的控制投資者的損失額度,也能放大投資者的收益率,充分體現了其以小博大的杠桿效應。但是正因為這種高杠桿性,也使其具有較高風險性。由於保證金交易的參與者只支付了一個很小比例的保證金,這樣外匯價格的正常波動都被放大幾倍甚至幾十倍,這種高風險帶來的收益和虧損是很大的。
但是很多投資者都盲目地被其高盈利性所蒙蔽,忽視了保證金交易同時也會擴大風險的本質,一味地追求投機獲利。在國內保證金交易時一種比較新型的投資產品。即使在比較發達的國家,外匯保證金業務也被普遍地認為是一種具有投機性很高的、高風險的產品。
其次在外匯市場上,各國經濟政策的變化都會導致貨幣匯率頻繁的大幅度波動,而且外匯保證金交易通常會涉及到多種貨幣的波動,因此這項業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對投資者自身素質的要求。
根據銀監會調查顯示,雖然國內銀行開辦此項業務均能盈利,但參與這項業務的普通投資者虧損比例卻很高,當前80%甚至90%的投資者都處於虧損狀態。
同時還有些銀行在提供這種新型產品服務的時候涉嫌一定的違規操作。在一般的發達金融市場上,外匯保證金交易的杠桿倍數維持在10到20左右,但是據了解目前國內有些銀行的杠桿倍數居然達到30-50倍,遠遠超過了國際上印哈根普遍所能接受的杠桿倍數,也超出了銀行自身的風險管控能力。
另外為了拓展客戶,有些銀行還擅自降低客戶准入門檻,未能有效的選擇客戶或向客戶推薦合適的產品。最終導致整個外匯保證金業務出現了高虧損、低盈利的局面。基於以上種種,出於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同時促進銀行的穩健發展和風險管控,銀監會發布文件正式叫停了外匯保證金交易業務。
㈩ 現貨電子交易盤面術語
現貨電子盤交易中的專業術語
1、電子交易合同:是指交易上通過交易市場的電子交易系統簽訂的約定雙方權益和義務的合同。可約定的內容有:標的,質量等級,規格,交收日,出廠日期,包裝,交收地點,可否轉讓等。電子交易合同的交易,轉讓,報價等是指符合電子交易合同約定的標的物的交易,轉讓,報價等。
2、交易品種:是指經中心認定,在電子交易系統中注冊登記和公布用於電子交易合同的交易,交收的標的物
3、批:交易單位,商品買進或賣出的數量。
4、多方:交易中以買進為主的交易商。空方:交易中已賣出為主的交易商。
5、開倉、持倉和平倉:只要是投入履約金後簽訂的買進或賣出訂貨合同都叫開倉。持倉:訂立合同後,並不及時平倉,在一定時期內擁有其所有權的交易方式。平倉是指持有訂貨合同後,訂立反向的同品種買賣合同,全部或部分抵消原合同責任。
6、爆倉:是指投資者帳戶權益為負數。表明投資者不僅輸光了全部保證金而且還倒欠現貨交易市場債務。由於現貨交易實行逐日清算制度和強制平倉制度,一般情況下爆倉是不會發生的。。
7、阻力點:價格難於超越的某一價格水平。
8、支持點: 由於對合約之吸購,使得價格難以跌過某一特定價格水平。
9、貨物交收: 是指按照電子交易合同約定,交易雙方對合同約定貨物所有權轉移手續的過程。
10、結算價格:是指某一現貨合約當日成交價格按成交量的加權平均價。
11、昨結價:,是指前一天的結算價
12、委比:是當前申報未成交的委託單中買入與賣出的比例。
13、量比:-是衡量相對成交量的指標。它是開市後每分鍾的平均成交量與過去5個交易日每分鍾平均成交量之比。【通俗點講委比指多頭和空頭的比列,看那個處於強勢(弱勢) 量比:可以看出當日的交易是否活躍】
14、倉差:是持倉差的簡稱,指目前持倉量與昨日收盤價對應的持倉量的差。為正則是今天的持倉量增加,為負則是持倉量減少。持倉差就是持倉的增減變化情況。
15、成交量:是指某一現貨合約在當日交易期間所有成交合約的雙邊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