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狙擊手如後計算射擊風向
首先狙擊手狙擊時通常會有2種方式來修正風力,一種是靠彈道軌跡測量儀來計算這里不多說了
另一種是狙擊手在沒有彈道儀的時候自行計算的方法,叫做肯塔基風力修正
這種計算的方式是
射程(米)/100×風速(公里每小時) =補償角(密位)
接著根據風的方向再計算補償角
6點12點方向無需修正。7;8;10;11點方向和1;2;4;5點方向為半修正(即得出的數值減半)3點和9點方向為全修正(數值不變)。
關於密位,密位是測量角度的單位。把一個圓周分為6000等份,那麼每個等份是一密位。狙擊鏡的瞄準線上有密位點來幫助狙擊手計算密位
另外,這種計算是較為粗糙的,因為影響狙擊效果的還有濕度壓力等其他因素,所以更高端的計算請購買彈道儀.....
至於戰斗中的風速計算,一般是通過一些簡單手段估算的,比如觀測景物,飄帶和煙一類
最後,戰斗中一般不用非常精細,2人狙擊手組的射擊中彈道修正要比計算來得快,而需要精細狙擊的警察狙擊手通常都有彈道儀
㈡ 狙擊手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看一下,是不是這個1)風的分類
由於狙擊手需要知道風對子彈的影響有多大,所以狙擊手要懂得將風分類,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鍾點方法,這方法以狙擊手為中心點,而目標在正前方的12點,風被分成三種:全速風、半速風以及零速風。全速風的意思是指風的力量完全影響子彈的飛行穩定,這些風來自2、3、4點及8、9、10點的位置,但來自1、5、7、11點的風對子彈的影響有一半,這些便叫做半速風,而零速風顧名思義是指對子彈沒有影響的風,這些風來自6點和12點方向。
2)風速
在為風的影響做出調整前狙擊手必須考慮風向及風速,這可以利用一些指標作為測量工具,例如旗幟、煙、樹木、草、雨點以及自己的感覺。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旗幟,狙擊手估計被風吹起的旗幟與旗桿形成的角度,然後將角度除以一個常數4再乘以1.6,答案便是大約的風速了,例如旗幟下底邊和旗桿成60度角,風速約是60/4x1.6=24公里每小時
如無旗可觀察狙擊手可拿一張紙、草、棉花或其他的輕東西然後放手,跟著用手指著物件著陸點,利用手臂跟身體形成的角度除以4乘以1.6,出來的答案也比較准確。
3)將風速轉化為分鍾角度
1分鍾角度=1/60度,也等於瞄準鏡刻度的1/20,大概是每100米20毫米的偏差,狙擊手利用分鍾角度去調節瞄準的角度,當知道風速及風向後狙擊手便要立即將這些資料轉換成分鍾角度,方程為:
射程(米)/100x風速(公里每小時)
—————————————————==分鍾角度
常 數
不同距離的常數參考以下數據:
100-500米 常數=15
600米 常數=14
700-800米 常數=13
900米 常數=12
1000米 常數=11
例如目標在700米,風速為每小時10公里,分鍾角度是:
(700/100)x10
——————————==5.38
13
這個是在全速下的計算方法,如果是半速風只要將5.38除以2便可,另外提到一點,以上計算方式雖然麻煩但優秀狙擊手從觀察員處獲得情報到分析判斷得出結論直至最後射擊的整個過程用時不會超過3秒。
四、射程計算的方法和技巧
很多人都有一個錯誤的觀念,就是狙擊手只要把目標放到瞄準鏡的十字中心扣動扳機便能輕松命中目標,這是一個大錯特錯的觀念。我們知道子彈打出去以後的軌跡是成拋物線的,手槍彈在15米就會產生肉眼可分辨的微差,步槍大約在70米左右,所以根據距離的遠近子彈是有可能會落在十字垂直線上的任何一點,瞄準具並不是向導器而只是參考器,一個狙擊手要准確地擊中目標就必須要准確估計目標的距離。雖然狙擊手會配備超聲波或激光測距儀但仍然要掌握最基本的估計技巧以防萬一。
1、一百米單位測量法
這是一個很容易的方法,首先你要了解一百米的距離究竟是多少,如果有一段不知的距離你只要計算一下那處可以放下多少個一百米便可以知道大概距離了。要注意如果地形是向上的話會使你產生遠一點的幻覺,如果地形是向下的便會產生近一點的幻覺,一百米單位測量法的缺點是你只可以在比較平坦的地型上才會得到比較准確的測量,這對於測量長距離尤為重要,如果目標出現在一百米或一百米外而狙擊手只能看到與目標間地形的的一部分,一百米單位測量法在此情況下便不能做准了。
2、目標外觀測量法
這方法利用目標的真實大小及特徵去測量與目標的距離。例如一個駕駛摩托車的人,他並不需要知道他與前車的真實距離便可以安全的從一個充足的位置超過它了,假設摩托車手知道一公里有多長,迎面而來有一輛車3公分高4公分寬,兩前車燈相距3公分,當他下次再見到相同尺寸車的時候他便知道他與那車的距離是一公里,此方法也可以被狙擊手採用測定距離,在已知的距離下留意一些人或物體就可以在一段不知的距離下依靠比較其尺寸及特徵來測定距離了。使用目標外觀測量法的時候狙擊手必須非常清楚物體在不同距離下的大小及特徵,例如狙擊手記下一個人站於一百米距離外的大小,然後在相同的距離再記下那人半跪和蹲下的大小,如是者從一百米到五百米重復觀察,狙擊手便自然會建立起一套距離觀測的技巧了,狙擊手也同時有需要以其他的物件或車輛作為練習。
3、一百米單位測量法與目標外觀測量法的混合應用
在良好的環境下不論是一百米單位測量法或目標外觀測量法都是可行的,但在戰場上良好的環境可謂是絕無僅有。所以狙擊手需要將此兩個方法混合使用。地形會限制一百米單位測量法而能見度也會影響目標外觀測量,例如狙擊手不能清楚看見與目標之間的地形,但他有足夠的能見度去估計距離。即使目標看來很模糊但仍然可以與其外表的大小來測定距離,所以只需要將此兩種方法混合使用,一個有經驗的狙擊手是可得到90%的准確性的。
4、距離計算公式
此方法需要配有毫米刻度的瞄準鏡或望遠鏡觀察,利用目標在刻度上的高度從而計算出與目標的距離,計算方程式如下:
目標的真實大小(米)x1000/目標在刻度上的大小(毫米)=目標的距離
5、影響估計距離的因素
A、目標的本質
1)擁有規則外表的物體比起擁有不規則外表的物體看起來會比較近
2)目標與其背景的對比度大
3)如果只能看見目標的一部分,看起來也會覺得遠一點
B、地型的本質
如果在起伏不定的地型上觀看狙擊手很容易因視覺錯誤而覺得目標會遠一些,所以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在比較平坦的地形觀察
C、光暗的影響
目標越看得清楚就會變得越近,在充足的陽光下觀看目標總會比起在黃昏、大霧或下雨看起來近,如果太陽在目標之後就會覺得遠了
估計距離的技巧嚴重影響你射擊的准確性,緊記,如果你不能確定你的目標有多遠,你最好還是放棄任務別射擊了。
不知到你是否用的上。9、進階射擊術
狙擊步槍子彈有很多種,不能說哪一個牌子是最好的,每一支槍都配有不同的子彈,有的狙擊步槍要使用重達180克的子彈!不要以為一顆比賽級子彈會好過一顆普通子彈,你需要不斷嘗試不同重量的子彈才可以知道哪一種是最適合你的狙擊步槍,以下來講講影響彈道因素的問題。
A、拋物線彈道
B、高度及濕度
C、向上/向下射擊
D、地球自轉偏向力
E、風的影響
A、子彈彈道系數(BC)
與其去計算不同種類子彈的彈道不如利用一顆標准子彈去研究它的彈道,我們可以准確的測量到一顆標准子彈的彈道,然後利用這個數字去與其他子彈比較,這個數字便稱之為子彈彈道系數,子彈彈道系數是用做量度子彈的功率,子彈彈道系數越高子彈彈道越直,抗風能力越強,當向下射擊的時候子彈也能夠保持速度。子彈彈道系數決定一顆子彈的軌跡,這是因為空氣阻力是對子彈作用最大的力,而BC控制了空氣阻力的大小。當子彈一離開槍管BC便開始產生作用,子彈下墜的距離與子彈飛行時間成正比,飛行時間短的子彈比起飛行時間長的子彈更快墜地,飛行時間會受空氣阻力所影響,因為空氣阻力會減慢子彈的速度。飛行時間也受子彈初速度影響,一顆比較重的子彈BC會比較高,但它的初速便會比較低了,所以一顆較重子彈會比一顆輕的子彈更快下墜,在500-800米之間輕子彈當然飛行的快因為輕子彈初速較高,在800米之後重子彈的彈道和速度會比輕子彈來的低平和高速因為重子彈攜帶的動能較多,但這時已經超出絕大部分任務的有效射程很多了。
B、高度及濕度
空氣阻力的大小是基於空氣的密度、溫度、濕度、氣壓及子彈的速度,以下是子彈廠對於彈道測量的標准環境:
高度:海拔0米
壓力:水銀計760毫米
溫度:攝氏25度
濕度:78%
你必定想由山上往下射擊子彈的彈道會平一些,因為空氣的密度會比較低,但因為溫度相對低了這會使情況沒有改變。有一樣令你驚訝的是子彈在濕度較高情況下的彈道會比乾燥環境更平,這是因為水的分子重量比乾燥時輕,所以由干空氣到濕空氣會使BC上升,但這個轉變非常少也不必詳細研究,溫度與高度的轉變反而影響更大。你必須為你的狙擊步槍做一個圓表,顯示在不同高度的彈道情況,當你能記下高度的影響後你的射擊便將會越來越准確了。
C、向上/向下射擊
子彈的彈道並不會因為你向上/向下射擊而有很大的改變,但不論向上/向下射擊,只要子彈穿過不同環境的介面便會與上文提及過的影響一樣。
D、地球自轉偏向力
我們知道地球是一個自轉的球體,運動就會有速度和慣性,地球自轉偏向力就是地球運動產生的力,通常為南半球偏北,北半球偏南,這個干擾力在射擊距離為600米內可以忽略不計,而在1000-1200米的距離便可明顯觀察到了,但這也超出了絕大部分狙擊任務的范圍,至於如何修正在炮兵射擊訓練中會有所講述,此處省略。
㈢ 狙擊手需要掌握的幾個物理公式
光的直線傳播規律 用於瞄準:缺口 准心 目標
斜拋運動的規律及其公式 用於估計由於重力作用偏離
根據草擺動的幅度估計風速 或者根據細沙在風中飄動的情況來估計風速
㈣ 狙擊手瞄準公式
狙擊手瞄準公式1分鍾角度=1/60度,也等於瞄準鏡刻度的/20,大概是每100米20毫米的偏差,狙擊手利用分鍾角度去調節瞄準的角度,當知道風速及風向後狙擊手便要立即將這些資料轉換成分鍾角度,方程為:
射程(米)/100×風速(公里每小時)
—————————————————==分鍾角度
常 數
不同距離的常數參考以下數據:
100-500米 常數=15
600米 常數=14
700-800米 常數=13
900米 常數=12
1000米 常數=11
例如目標在700米,風速為每小時10公里,分鍾角度是:
(700/100)×10
——————————==5.38
13
這個是在全速下的計算方法,如果是半速風只要將5.38除以2便可,另外提到一點,以上計算方式雖然麻煩但優秀狙擊手從觀察員處獲得情報到分析判斷得出結論直至最後射擊的整個過程用時不會超過3秒。~~~~~~~~偵查員望遠鏡距離公式
拿起望遠鏡,先調整一下目鏡的間隔和焦距,便能清晰地看到:在右鏡筒的玻璃片上,刻有十字分劃。從十字交點起,左右的叫方向分劃,上下的叫高低分劃。
測量方向角時用方向分劃,測量垂直角時就用高低分劃。測量時,要持平望遠鏡,用任一方向分劃(或高低分劃)對准目標的一端,讀出到目標另一端間的密位數,即為該目標的方向角(或高低角)。
測出方向角(或高低角)後再根據已知目標的寬度(或高度),按下面的密位公式就可以計算出距離。
距離=目標寬度(或高度)×1000/密位數
原理是:圓心角度小、半徑大時以弦長代替弧長,則:
半徑≈弦長×角度/2π≈弦長/弧度
如果把角度單位改成360度角的2000π/360(=17.45)倍,新角度的單位就稱密位(弧度制的1000倍,避免出現小數)。在測距時距離公式就得到簡化,便於快速計算。
實際上歐美把圓周分成6300等份(不是6282),俄羅斯把圓周分成6000等份。
還有些望遠鏡根據按人體身高為1.7米或肩寬0.7米或車寬車高等將距離直接刻在刻度上。
望遠鏡測量距離只能得到大概值,因必須估計目標的一個尺度。
測距儀測距是用三角法,不必知道目標的尺度,把測距儀兩物鏡間的距離作為三角形底邊長,目標上一點與底邊構成三角形,測出角度,就可以通過解三角形的方法測出目標上一點到物鏡的距離了。只要三角形底邊足夠長,角度測的准就可以很准確,實際中由於底邊長已知距離必定會在測角時直接標在鏡上,具體操作方法我也想詳細了解,請用過的賜教。
㈤ 狙擊手怎樣測算距離
1狙擊手常用的測算公式距離計算公式
此方法需要配有毫米刻度的瞄準鏡或望遠鏡觀察,利用目標在刻度上的高度從而計算出與目標的距離,計算方程式如下:
目標的真實大小(米)×1000/目標在刻度上的大小(毫米)=目標的距離
作者: 水仙Oo維奇メ 2007-6-25 18:56 回復此發言 2回復:狙擊手常用的測算公式,希望對大家能有用 E、風的影響
風為狙擊手帶來最大的問題,風對子彈的影響隨著射程而增加,這是因為子彈的向前能量不斷減少,以至風的力量漸漸取代子彈的能量最終影響子彈的穩定性。除子彈外風對狙擊手的影響也是很大,當風速越大狙擊手便越難穩定狙擊步槍,這種情況可以利用訓練來克服,但以目前的科技而言子彈是不能被你訓練的,你便唯有遷就它了。
1)風的分類
由於狙擊手需要知道風對子彈的影響有多大,所以狙擊手要懂得將風分類,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鍾點方法,這方法以狙擊手為中心點,而目標在正前方的12點,風被分成三種:全速風、半速風以及零速風。全速風的意思是指風的力量完全影響子彈的飛行穩定,這些風來自2、3、4點及8、9、10點的位置,但來自1、5、7、11點的風對子彈的影響有一半,這些便叫做半速風,而零速風顧名思義是指對子彈沒有影響的風,這些風來自6點和12點方向。
2)風速
在為風的影響做出調整前狙擊手必須考慮風向及風速,這可以利用一些指標作為測量工具,例如旗幟、煙、樹木、草、雨點以及自己的感覺。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旗幟,狙擊手估計被風吹起的旗幟與旗桿形成的角度,然後將角度除以一個常數4再乘以1.6,答案便是大約的風速了,例如旗幟下底邊和旗桿成60度角,風速約是60/4x1.6=24公里每小時
如無旗可觀察狙擊手可拿一張紙、草、棉花或其他的輕東西然後放手,跟著用手指著物件著陸點,利用手臂跟身體形成的角度除以4乘以1.6,出來的答案也比較准確。
3)將風速轉化為分鍾角度
1分鍾角度=1/60度,也等於瞄準鏡刻度的1/20,大概是每100米20毫米的偏差,狙擊手利用分鍾角度去調節瞄準的角度,當知道風速及風向後狙擊手便要立即將這些資料轉換成分鍾角度,方程為:
射程(米)/100×風速(公里每小時)
—————————————————==分鍾角度
常 數
不同距離的常數參考以下數據:
100-500米 常數=15
600米 常數=14
700-800米 常數=13
900米 常數=12
1000米 常數=11
例如目標在700米,風速為每小時10公里,分鍾角度是:
(700/100)×10
——————————==5.38
13
這個是在全速下的計算方法,如果是半速風只要將5.38除以2便可,另外提到一點,以上計算方式雖然麻煩但優秀狙擊手從觀察員處獲得情報到分析判斷得出結論直至最後射擊的整個過程用時不會超過3秒。
㈥ 狙擊手如何計算風偏最好有正確的計算公式。深表感謝
資料僅只是提供一種計算時的參數,因為在實際的任務中有許多的不可預期因素會影響彈道、射程與彈著,這些誤差如何修正則是狙擊手的另一個必修學分。自然因素修正要點 影響彈道與彈著的因素有很多,舉凡風偏、日照、霧、雨、雪/地面反射等自然因素,槍枝或狙擊鏡遭撞擊等人為因素以及彈葯受潮或其他墨菲定律所導致的問題都會產生誤差,一個好的狙擊手就是將所有可控制因素控制到最小誤差,人為因素自然不容許發生,自然因素則以人力調整至最低,其中最常用與影響最大者就是風。風所造的誤差主要以風速與方向兩者為主,一般分為公制(kph,每小時公里數)與英制(mph,每小時英哩)風速的計算可以利用一些周遭的事物來加以粗略的估計,比如可吹動地上的紙片或枯葉,那大約是3-5km/hr,把樹上的樹葉吹得沙沙作響,那可能有8-12km/hr,若是旗??上的旗幟吹到整面清晰可見,那就表示風速應該有20-25km/hr,另外有一個簡單的英制演算法,以風吹起旗幟後,旗下沿與旗??所形成的夾角除以四,所得之數字即為mph,例如夾角60度,除以四,得知風速約為15mph,餘依此類推,在得知風速後,我們還得知道風向。風向有兩種單位,最基本與常用的粗略計算值為時鍾位置,我們的所在位置就是指針軸,正前為12點,正右為3點,正後為6點,正左為9點,餘依此類推,除了12點與6點的順風與逆風可以不考慮風偏修正外,其餘的風向都有調整風偏修正彈道的必要,另外一種較精密的計算值為米位(mil),一度為60米位,一個360度的圓周就是3600米位,在進行長程精準的射擊時,些微誤差就會導致彈著的偏移時,就必需以米位這種較精密的單位進行計算,而現代的槍械射程動輒以數百數千公尺計算,所以必需學會這種較精細的計算方法。首先我們得先知道誤差是多少,公式是這樣的:誤差=風速X(飛行時間- 距離/槍口初速),在知道了誤差之後,修正的角度是這樣的:修正角度(米位)=1000 X誤差(公尺)/距離(公尺),那我們倒底要調多少才能得到正確值?修正值(刻度響)=風速(kph)X(每百尺距離/7),采四捨五入,例如,風速20kph時,距離300公尺,則修正刻度響=20X(3/7)≈9,但在此有一點要提醒的,所有的修正值都必需從零計算,換句話說,每次動刻度前,槍枝與狙擊鏡必需處在歸零的狀況,在每次調整刻度射擊完後,必須立刻調回歸零值,並在返回基地後再重新歸零一次,因為機械一定會有誤差,將機械可能差生的誤差調到最小是每個狙擊手的基本功,每天都需要操練的。
㈦ 狙擊手在射擊目標時是要考慮風速、溫度等等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1狙擊手常用的測算公式距離計算公式
此方法需要配有毫米刻度的瞄準鏡或望遠鏡觀察,利用目標在刻度上的高度從而計算出與目標的距離,計算方程式如下:
目標的真實大小(米)×1000/目標在刻度上的大小(毫米)=目標的距離
作者: 水仙Oo維奇メ 2007-6-25 18:56 回復此發言 2回復:狙擊手常用的測算公式,希望對大家能有用 E、風的影響
風為狙擊手帶來最大的問題,風對子彈的影響隨著射程而增加,這是因為子彈的向前能量不斷減少,以至風的力量漸漸取代子彈的能量最終影響子彈的穩定性。除子彈外風對狙擊手的影響也是很大,當風速越大狙擊手便越難穩定狙擊步槍,這種情況可以利用訓練來克服,但以目前的科技而言子彈是不能被你訓練的,你便唯有遷就它了。
1)風的分類
由於狙擊手需要知道風對子彈的影響有多大,所以狙擊手要懂得將風分類,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鍾點方法,這方法以狙擊手為中心點,而目標在正前方的12點,風被分成三種:全速風、半速風以及零速風。全速風的意思是指風的力量完全影響子彈的飛行穩定,這些風來自2、3、4點及8、9、10點的位置,但來自1、5、7、11點的風對子彈的影響有一半,這些便叫做半速風,而零速風顧名思義是指對子彈沒有影響的風,這些風來自6點和12點方向。
2)風速
在為風的影響做出調整前狙擊手必須考慮風向及風速,這可以利用一些指標作為測量工具,例如旗幟、煙、樹木、草、雨點以及自己的感覺。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旗幟,狙擊手估計被風吹起的旗幟與旗桿形成的角度,然後將角度除以一個常數4再乘以1.6,答案便是大約的風速了,例如旗幟下底邊和旗桿成60度角,風速約是60/4x1.6=24公里每小時
如無旗可觀察狙擊手可拿一張紙、草、棉花或其他的輕東西然後放手,跟著用手指著物件著陸點,利用手臂跟身體形成的角度除以4乘以1.6,出來的答案也比較准確。
3)將風速轉化為分鍾角度
1分鍾角度=1/60度,也等於瞄準鏡刻度的1/20,大概是每100米20毫米的偏差,狙擊手利用分鍾角度去調節瞄準的角度,當知道風速及風向後狙擊手便要立即將這些資料轉換成分鍾角度,方程為:
射程(米)/100×風速(公里每小時)
—————————————————==分鍾角度
常 數
不同距離的常數參考以下數據:
100-500米 常數=15
600米 常數=14
700-800米 常數=13
900米 常數=12
1000米 常數=11
例如目標在700米,風速為每小時10公里,分鍾角度是:
(700/100)×10
——————————==5.38
13
這個是在全速下的計算方法,如果是半速風只要將5.38除以2便可,另外提到一點,以上計算方式雖然麻煩但優秀狙擊手從觀察員處獲得情報到分析判斷得出結論直至最後射擊的整個過程用時不會超過3秒。
㈧ 狙擊密位線修正公式
射擊移動的目標物,對所有的狙擊手——不論是大師級的老鳥還是剛通過認證的菜鳥——都是一項高難度的技術挑戰,其間除了各種復雜的因素考量外,最難的還是時間的掌握,也就是扣扳機的那一剎那,有一個簡單的公式可以計算何時為最佳時機:誤差=目標移動速率*彈頭飛行時間,這里所指的誤差其實就是你實際的彈著點,或者反過來說,目標移動速率*彈頭飛行時間=預設彈著,這樣是否較清楚呢?,但這只是一個理論上的計算公式,對實際操作沒有任何的助益,因為戰場環境通常都很復雜且嚴苛,我們必須要有一個實際的考量。
就前面的公式,有幾個基本的數值需確定:目標移動速率、槍管移動與目標運動之相對速率、與目標之實際距離、子彈飛行時間、風向與風速等等,我們了解了這些公式之前必需確認上述數值為正確的,而唯一的測量工就是你手頭上所有的,精準與可靠與否就得看就人功力與經驗了。這些數據資料的取得通常用的是狙擊鏡與環境觀察來得到,而這些就是狙擊手真正的不傳之術了。 目標移動速率的計算公式為:目標速率=目標涵蓋距離(公尺)除以時間(秒),這里所指的目標涵蓋距離所指的是目標在狙擊鏡內所佔面積大小,並依此推算與目標的距離,有另一個公式是算與目標之間的距離。與目標距離=1000目標大小除以目標米位大小,所以由上面個公式我們可以求得另一個目標速率的計算公式:目標速率=與目標距離(公尺)除以(時間(秒)乘以100),我知道後面這個公式簡單多了,但坦白說,如果連前面的公式都不懂,最後這個簡單公式的數據就會有問題,那答案也就不準了,相對的來說,那就一點意義都沒有了,因為無法一擊必殺,那算什麽?肯定不能算是一個狙擊手。
有了上面的公式,我們才可以談到移動目標狙擊的要領,一般在射擊移動目標也有一個通用准則,就是移動速率過快者不適用,一般而言,時速30km/hr以上者就不適合成為被狙擊的目標,而非直接視野者一般也都不接受,就是說,除非你是在空曠地上慢慢的在閑晃著,否則的話狙擊手是不會選擇你的。射擊移動目標大致以追描法與預設前置量射擊法此兩派為主,兩者各有其支持者,以下是筆者整理的一些武功心法。
追描法 在使用本法時有兩個間題要先解決,狙擊手本身的位置與因追描目標所造成的移動會不會反而讓狙擊手成了目標,其次,最佳射擊扇面與次佳射擊扇面間是否有斷層或阻礙物,是否會影響連續追蹤的目視接觸。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是使用夾角狙擊的方法,與二次大戰期間飛行員發現不論是轟炸或掃射列車時平行或垂宜的效益都不高,但若使用大夾角切入,即使是新手也可得到不錯的結果,相同道理,將目標的預計經過路線想像為鐵軌,目標為火車頭,子彈的飛行路徑就是飛機的飛行路線,狙擊手的位置就是在飛機的俯沖點上就是了,而因為是從背後狙擊,所以被發現的機會不高,而且因角度問題,目標與狙擊的相對移動速率也會降低。
另一個明顯的好處是,由於目標背對著你,面積與瞄準參考點都大多了,比起射擊移動中的側面目標簡單而且可能命中率高多了,但問題就是因為你沒看見臉,是不是打對人就一個大問題,另一個問題,背包、背心等物往往都在背部有阻礙子彈進入人體的效用,所以射擊點的參考位置則是另一個挑戰。所以有時還是挑戰高難度的側面射擊法吧。 在進行側面射擊時有一些建議,就是瞄準參考點的位置,假設與目標距離150公尺,若目標移動速率為5km/hr以下,建議參考點為太陽穴或咽喉;5~10km/hr時,建議參考點請向前移,例如鼻尖或前胸;10~15km/hr時,參考點請移到目標外的延伸參考點,視目標行進方向而定,大約是目標的2到3個拳頭的距離,視目標的移動速率調整;15~20km/hr到時,參考點延到一個前臂的距離,並請捨去頭部與咽頸等細小部位,請轉向身體與跨部等大型參考點;當目標時速達20~25km/hr時,建議參考位置距目標行進方向一大臂距離,瞄準位置限軀幹部位,頭、四肢皆不列入考慮,會不會致命非第一考量,可以先撂倒再搞定;目標時速25km/hr以上,建議放棄,若有絕對信心,則建議以前胸加上大臂加頭部的長度作為基準點,並1至3米位的預設前置量為射擊點,否則可能會missing。
再者,除非有絕對的信心,一般而言,頭部與四肢是不被建議的瞄準參考點,特別是移動目標,因為人體在行走或跑步時,四肢移動的速度一般是時速的四倍,再加上人眼視網膜底的殘留影像的現象,可能會發現實際瞄準的位置只是一個殘影,而且別忘了要采預置前量的擊點射擊,而移動速度過快的四肢根本無法預估前置量,所以別作這種無意義的事。而頭部雖然有五官可作為良好的瞄準參考點,而且又致命,但由於戰場上任何一個小動作都會讓人神經緊張的轉過頭去看,這一個轉頭可能就會讓目標逃出瞄準范圍,若是好死不死是在此刻扣下扳機的話,那隻好祈禱事先安排的逃脫路線沒有敵人的蹤影,否則就只好到忠烈祠去探望您老人家了。
當然啦,還有另一個選擇,那就是正面上,不過這僅建議適用於單一目標,而且狙擊手的位置最好是背陽以防光學瞄準器的反射暴露了目標,雖然大部份的電影中被狙擊的目標好像都是被正面幹掉的,但那是為了戲劇效果與張力,更何況演員總要表現一下自己的表演功力吧,真實的世界中,由正面被狙擊的目標不是沒有,但比例絕對沒那麽高,而且很多狙擊手不喜歡打臉,除非別無選擇,但相對的有一些狙擊手是專門打臉的,這人的心態就有點難懂了,所以他們並不代表所有的狙擊手。 野戰實作 可是只知道這幾個公式還是不夠用的,還有一些公式需要記得,其中包含了一些數據,那是非背下來不可的,等等,你是不是想說當個狙擊手又不是考大學記那麽多幹啥,不好意思,那比考大學難多了,大學可以考完就忘,考不上明年再來,狙擊手可沒有再來一次的機會,總不能下輩子再來吧,所以除了維持自己的體能與技術外,別忘了要多諗點書,以保住自己的小屁股。
在野戰的實地操作中,有一些問題不得不克服,以求得任務的成功,第一個問題就是距離與射程的協調,第二是風偏的問題,第叄則是特殊狀況的彈道修正問題,我們分別就這叄大議題作一點簡單的說明。 射程 每個人都學過所謂的歸零射擊,不過它的原理與數值大家還記得多少,為什麽歸零距離是25公尺,與300公尺的有效射程又有啥關系,這些東西屬於基本的課程,我們不再重復,但要知道是如何利用狙擊鏡的刻度來推算距離,大部份的狙擊鏡都會依其倍率與口徑而標示內部的刻度,大部份的十字線設計都是以X軸作為縱深的推算,而以Y軸的刻度作為目標距離的推算,這是什麽意思,我們先必須先了解一些固定的數值,首先一個180公分高的目標在距離50公尺時佔Y軸的5格時,當他只佔1格時表示他距離我們250公尺,而一個正常人坐姿與跪姿則分別為身高的2二分一之弱與叄分之一強,所以坐姿時目標高90~110公分,跪姿時則為 60~80公分高等數值都是必需記憶的,其他例如吉普車、2.5ton卡車、雷達車、標准營帳等各種戰場上常見的尼寸規格都必須記憶的,以方便在換算距離的參數,而另一個要記的則是所用的狙擊鏡與刻度所代表的意義,通常狙擊鏡都會有一些刻在鏡身如3X20mm、3-9X40mm等數字、前面的3表示倍數,所乘的20數字則為該狙擊擊的直徑(以接物鏡為准),這表示是一支直徑20mm的3倍定焦狙擊鏡;後者則表示為直徑40mm的3到9倍變焦狙擊鏡,在使用定焦狙擊鏡時,之前的刻度與距離換算值為1,或使用變焦鏡時,則需記得歸零倍數(一般為最小倍率)與現用倍率所相差之值代入方可求得正確的距離,以前述標准為例,3倍時佔一格,則9倍時則應佔3格,但距離不變,仍為250公尺,但若6倍時佔一格則表示離500公尺,餘依此類推。
所謂的縱深,其實再簡單也不過,我們假設站在一條筆直公路的一頭,兩側每隔25公尺就有一根電線,因此每四根電線的距離就是100公尺,而到地平線為止所能見到的電線數量則表示我所見到公路長度,或者也表示我們視野的極限,高中的地球科學課本則說,依此距離可反推算地球表面的弧度與圓周長,一個最有名的範例為國道高公路的標志,一個方形以數個叄角型加以分割,分別代表著雙向道路、分隔島、地平線與兩側景物的無限延伸,這可算是一個縱深的最佳代表,這是你一定會問,那己經知道目標大小所佔高度換算出來的距離,還要縱深作啥用?好問題,但如果有一條ㄣ字型的道路,而在轉角與轉角再過一點有 各有一間民房,雖然可以算出狙擊手所在位置與兩幢房的直接距離,那這兩房子之間的的相互距離與直線距離呢(也就是敵人從這個房逃到下一間房子的距離)如何換算,這時便用得到縱深了;此外,知道縱深對推算目標的對運動速率與對狙擊手的相對運動速率也非常重要,所以在狙擊鏡的使用上,X、Y軸各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性,但知道了這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而已。
除了所使用的狙擊鏡內建規格與相差資訊需熟記之外,有一些資訊也是不得不記的,那就是各種子彈的相關資訊,一般而言,狙擊槍所用的子彈與同口徑步槍所 用的子彈是不怎麽相同的,在裝葯量、彈頸咬合長度、射程、風偏、彈道各方面都略有不同,在使用突擊步槍時,這些小誤生都可以不去理會,但對要求精準的狙擊手而言,這些誤差是不突許發生的,因此有很多的狙擊手他們使用自行裝葯的手工精製彈葯,或者自己動手,要不就交給值得信任的槍店或槍械師父代為處理,若有條件不配合的情事,至少也得在最可能的條件下,親自挑選狙擊槍所使用的彈葯,並熟記各規格彈葯的相關諸元,並且將常用的彈種與依任務所攜帶的彈葯規格在出發前再次確認一下,不過這些資料僅只是提供一種計算時的參數,因為在實際的任務中有許多的不可預期因素會影響彈道、射程與彈著,這些誤差如何修正則是狙擊手的另一個必修學分。
自然因素修正要點 影響彈道與彈著的因素有很多,舉凡風偏、日照、霧、雨、雪/地面反射等自然因素,槍枝或狙擊鏡遭撞擊等人為因素以及彈葯受潮或其他墨菲定律所導致的問題都會產生誤差,一個好的狙擊手就是將所有可控制因素控制到最小誤差,人為因素自然不容許發生,自然因素則以人力調整至最低,其中最常用與影響最大者就是風。 風所造的誤差主要以風速與方向兩者為主,一般分為公制(kph,每小時公里數)與英制(mph,每小時英哩)風速的計算可以利用一些周遭的事物來加以粗略的估計,比如可吹動地上的紙片或枯葉,那大約是3-5km/hr,把樹上的樹葉吹得沙沙作響,那可能有8-12km/hr,若是旗??上的旗幟吹到整面清晰可見,那就表示風速應該有20-25km/hr,另外有一個簡單的英制演算法,以風吹起旗幟後,旗下沿與旗所形成的夾角除以四,所得之數字即為mph,例如夾角60度,除以四,得知風速約為15mph,餘依此類推,在得知風速後,我們還得知道風向。
風向有兩種單位,最基本與常用的粗略計算值為時鍾位置,我們的所在位置就是指針軸,正前為12點,正右為3點,正後為6點,正左為9點,餘依此類推,除了12點與6點的順風與逆風可以不考慮風偏修正外,其餘的風向都有調整風偏修正彈道的必要,另外一種較精密的計算值為米位(mil),一度為60米位,一個360度的圓周就是3600米位,在進行長程精準的射擊時,些微誤差就會導致彈著的偏移時,就必需以米位這種較精密的單位進行計算,而現代的槍械射程動輒以數百數千公尺計算,所以必需學會這種較精細的計算方法。 首先我們得先知道誤差是多少,公式是這樣的:誤差=風速X(飛行時間- 距離/槍口初速),在知道了誤差之後,修正的角度是這樣的:修正角度(米位)=1000 X誤差(公尺)/距離(公尺),那我們倒底要調多少才能得到正確值?修正值(刻度響)=風速(kph)X(每百尺距離/7),采四捨五入,例如,風速20kph時,距離300公尺,則修正刻度響=20X(3/7)≈9,但在此有一點要提醒的,所有的修正值都必需從零計算,換句話說,每次動刻度前,槍枝與狙擊鏡必需處在歸零的狀況,在每次調整刻度射擊完後,必須立刻調回歸零值,並在返回基地後再重新歸零一次,因為機械一定會有誤差,將機械可能差生的誤差調到最小是每個狙擊手的基本功,每天都需要操練的。
此外,許多狙擊手有一些奇怪的習性,例如喜歡剪指甲、把手指上的硬皮磨去,以保持指尖的敏感度,因為在扣扳機時這個感覺是相當重要的,一定要有那種人槍一體的覺悟,有些人則會以小指頭上綁一截線頭,以食指與拇頭練習打結,許多裁縫師與外科醫師也用類似的方法保持指頭的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