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個交易抄日進行襲上午(倫敦時間07:30)和下午(倫敦時間15:00)的兩次定盤(Fixing),由倫敦金銀市場協會(LBMA)的五大黃金交易商定出當日的黃金市場價格。然後由市場的多空單匯總形成價格走勢。
二、現貨黃金的單首先會在你所開戶的平台做多空對沖。然後各個平台對沖後多餘的單量最終都會拋到交易場做對沖,各大交易場倫敦亦或美洲也會相互對沖多餘的單,最終看是空方強勢還是多方。做市商本身是有做實物黃金,一般像各大投行是做中長線,當然也會有對沖。
Ⅱ 黃金是如何產生的
金在自然界中是以游離狀態存在而不能人工合成的天然產物。按其來源的不同和提煉後含量的不同分為生金和熟金等。
生金亦稱天然金、荒金、原金,是熟金的對象,是從礦山或河底沖積層開採的沒有經過熔化提煉的黃金。生金分為礦金和沙金兩種。
礦金,也稱合質金,產於礦山、金礦,大都是隨地下湧出的熱泉通過岩石的縫細而沉澱積成,常與石英夾在岩石的縫隙中。礦金大多與其他金屬伴生,其中除黃金外還有銀、鉑、鋅等其他金屬,在其他金屬未提出之前稱為合質金。礦金產於不同的礦山而所含的其他金屬成分不同,因此,成色高低不一,一般在 50%-90%之間。
沙金,是產於河流底層或低窪地帶,與石沙混雜在一起,經過淘洗出來的黃金。沙金起源於礦山,是由於金礦石露出地面,經過長期風吹雨打,岩石經風化而崩裂,金便脫離礦脈伴隨泥沙順水而下,自然沉澱在石沙中,在河流底層或砂石下面沉積為含金層,從而形成沙金。沙金的特點是:顆粒大小不一,大的像蠶豆,小的似細沙,形狀各異。顏色因成色高低而不同,九成以上為赤黃色,八成為淡黃色,七成為青黃色。
熟金是生金經過冶煉、提純後的黃金,一般純度較高,密度較細,有的可以直接用於工業生產。常見的有金條、金塊、金錠和各種不同的飾品、器皿、金幣以及工業用的金絲、金片、金板等。由於用途不同,所需成色不一,或因沒有提純設備,而只熔化未提純,或提的純度不夠,形成成色高低不一的黃金。
人們習慣上根據成色的高低把熟金分為純金、赤金、色金 3種。
黃金經過提純後達到相當高的純度的金稱為純金,一般指達到99.6%以上成色的黃金。
赤金和純金的意思相接近,但因時間和地方的不同,赤金的標准有所不同,國際市場出售的黃金,成色達 99.6%的稱為赤金。而境內的赤金一般在99.2%-99.6%之間。
色金,也稱 「次金」、「潮金」,是指成色較低的金。這些黃金由於其他金屬含量不同,成色高的達99%,低的只有30%。
按含其他金屬的不同劃分,熟金又可分為清色金、混色金、 k金等。清色金指黃金中只摻有白銀成分,不論成色高低統稱清色金。清色金較多,常見於金條、金錠、金塊及各種器皿和金飾品。
混色金是指黃金內除含有白銀外,還含有銅、鋅、鉛、鐵等其他金屬。根據所含金屬種類和數量不同,可分為小混金、大混金、青銅大混金、含鉛大混金等。
k金是指銀、銅按一定的比例,按照足金為 24k的公式配製成的黃金。一般來說,k金含銀比例越多,色澤越青;含銅比例大,則色澤為紫紅。我國的k金在解放初期是按每k4.15%的標准計算,1982年以後,已與國際標准統一起來,以每k為4.1666%作為標准。
Ⅲ 國際黃金市場發展是怎樣的
世界主要黃金市場介紹黃金基礎知識
1. 分布
黃金市場便是確定黃金價格、體現黃金供求的具體形式,是集中進行黃金和以黃金為標的物的金融工具買賣的交易場所和運營網路。
據不完全統計現在世界上有40多個黃金市場,具體分布情況如下:
洲別
國別
市場名稱
洲別
國別
市場名稱
歐洲
瑞士
蘇黎士
亞洲
黎巴嫩
貝魯特
英國
倫敦
印度
孟買 新德里 加爾哥達
法國
巴黎
巴基斯坦
卡拉其
比利時
布魯塞爾
新加坡
新加坡
德國
法蘭克福
中國
香港,澳門
義大利
米蘭 羅馬
日本
東京 橫濱 神戶
葡萄牙
里斯本
泰國
曼谷
荷蘭
阿姆斯特丹
菲律賓
馬尼拉
土耳其
伊斯坦布爾
以色列
特拉維夫
瑞典
斯德哥爾摩
美洲
加拿大
多倫多 溫尼伯
希臘
雅典
烏拉圭
蒙得維的亞
非洲
摩洛哥
卡薩布蘭卡
委內瑞拉
加拉加斯
塞內加耳
達喀耳
墨西哥
墨西哥
利比亞
的黎波里
巴西
里約熱內盧 聖保羅
索馬里
吉布地
阿根廷
布宜諾斯艾利
埃及
開羅亞歷山大
巴拿馬
巴拿馬
扎伊爾
金沙薩
美國
紐約 芝加哥 底特律 布法羅 舊金山
2. 分類
1)按照國家管制的程度不同,黃金市場可以分為三類:
a.自由黃金市場:即不限制黃金進出口,居民和非居民均可自由買賣黃金的市場,如蘇黎世黃金市場 ;
b.管制黃金市場:即限制黃金進出口,只允許非居民,而不允許居民買賣黃金的市場,如(1979年10 月英國撤銷全部外匯管制之前的)倫敦黃金市場;
c.國內黃金市場:即禁止黃金進出口,只允許居民,而不允許非居民買賣黃金的市場,如巴黎黃金市場。
2) 按照交易期限的不同,黃金市場也可分為兩類:
a.現貨交易市場:即進行黃金現貨交易的市場,如蘇黎世黃金市場;
b.期貨交易市場:即進行黃金期貨與期權買賣的市場,如紐約黃金市場。
3) 按照交易形式的不同,黃金市場又可分為兩類:
a.有形市場:即有固定交易場所的市場。其中又可以分為有專門獨立的黃金交易場所的黃金市場,如:香港金銀業貿易場、新加坡黃金交易所以及新興的中東BUDAI等;另外就是設在商品交易所之內的黃金市場,如:紐約黃金市場是設在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芝加哥黃金市場設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IMM)以及加拿大的溫尼伯商品交易所。
b.無形市場:即無固定交易場所,黃金買賣是通過現代化通訊工具聯系成交的市場,如各大金商之間形成的倫敦黃金市場;以銀行為主買賣黃金的蘇黎世黃金市場;以及香港的倫敦金(LGD)無形市場。
4) 按照作用范圍的不同,黃金市場又可分為兩類:
a.國際性市場:即在國際黃金交易中發揮主導作用,其價格的形成及交易量的變化對其他市場有很大影響的市場,如倫敦、蘇黎世市場。
b.區域性市場:即交易規模不大且集中在本地區,影響范圍有限的市場,如巴黎、東京黃金市場。
3. 主要的黃金市場簡介
世界上比較著名有影響的黃金市場主要集中在倫敦、蘇黎世、紐約和香港,及新興的迪拜等。
Ⅳ 什麼是黃金市場
來自我心
[學弟]
世界主要黃金市場
(一)倫敦黃金市場
其歷史最為悠久
倫敦黃金市場主要由五家經營黃金業務的著名金商組成,其中羅斯柴爾得父子公司地位最高是英格蘭銀行在倫敦黃金市場的代理
(二)蘇黎世黃金市場
其以零售業務為主
包括金幣交易,而倫敦市場則以大宗批發業務為主。蘇黎世三大銀行本身參與黃金實物交易
並掌握巨額黃金儲備
(三)
美國黃金市場
(四)香港黃金市場
香港黃金市場始於1910年
1974年港英當局取消《禁止黃金進出口條例》
目前是僅次於倫敦和蘇黎世的第三大世界黃金市場
香港黃金市場有三個組成部分
即傳統的香港金銀貿易場,當地倫敦金市場,黃金期貨市場。
P235
三個組成部分表面上各自獨立
但它們的跨市買賣實際上將這三個部分聯結在一起:
(1)香港金音貿易場頗具特色,主營現貨,兼營期貨
特點
交易的黃金成色與眾不同
計量單位是司馬兩
以港幣計價
(2)香港的當地倫敦金市場是無形市場,沒有固定的開市,收市時間,一切交易都通過通訊設備完成,黃金的交收在倫敦進行,
(3)香港黃金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不同,所有買賣都要簽定合約,場內叫價用廣東
Ⅳ 黃金價格是怎樣形成的
黃金和美元並不是天生就有聯系的,在兩次世界大戰的20年間,國際貨幣體系分裂成為幾個互相競爭的貨幣集團,各國貨幣紛紛貶值,動盪不定,因為每一集團都想以犧牲他人利益為代價,解決自身的國際收支問題,20實際30年代以後,美國經濟迅速發展,美元的地位開始因美國的黃金儲備和強大的經濟體系而空前穩固。這樣就出現了一個以美元為主體的國際貨幣體系。以美元為中心,以黃金為最後儲備單位的時期出現。
另外:美元作為世界准貨幣,在世界主要黃金市場的黃金都是以美元報價,因此,各國央行若減少黃金儲備量,就要相應增加美元的儲備,黃金和美元也就形成一種負相關關系。即美元漲,黃金就跌,美元跌,黃金就漲。
70年代後,美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開始下降,美元的影響力也在下降,進年來,由於中國,印度的崛起,世界經濟版圖正在日益發生變化,美國世界地位正在受到來自中國,印度,俄羅斯,以及歐盟的影響,美元作為除黃金以外唯一儲備資產的地位已經不再牢固,許多國家為了規避美元貶值帶來的風險,開始實行儲備資產多樣化制度。
總之:美元和黃金之間個關系我們從三個方面來看:
一:美元和黃金總體成負相關關系。
二:進年黃金和美元的關聯有減弱跡象。
三:美元在世界貨幣的地位是影響黃金和美元關聯性的重要原因。
由於石油是以美圓結算的,所以跟美圓匯率成反比關系
穩定的貨幣才能衡量出物品的價值 國際金價
為了方便計算和理解
現在國際黃金價格按美元標價
美元:人民幣=1:7 美元:歐元=1:1 金價=1000美元每盎司
那麼金價=7000人民幣 也等於1000歐元
美元貶值 美元:人民幣=1:6 美元:歐元=1:0.8
金價=1167美元 金價=人民幣7000 也等於1000歐元
美元未貶值
金價=1167美元 金價=8169人民幣 也等於1000歐元
當匯率變動 導致黃金標價提高 並不是購買黃金的時機 標價提高僅僅反映美元購買力的下降
當匯率未變動 黃金標價的提高 表示需求的增加黃金才是漲價了
Ⅵ 金子是如何形成的
金子來的形成原因:自
大約在二十六億年前的太古代,火山噴發把大量的金元素,從地核中沿著裂隙,帶到地幔和地殼中來,後經海洋沉積和區域變質作用,形成最初的金礦源.大約在一億年前的中生代,因受強大力的作用,地殼變形褶,褶露出海面,金物質活化遷移富有集,形成金礦田,即我們所說的岩金。
在岩金富集地帶,岩石氧化後往往留下許多自然金.地表淺層的岩金,經過數千萬年的風化與剝蝕,岩石變為沙土.因金的性質穩定,因而被解離為單體,在河水的搬運過程中,又因其比重大,因而在河流的穩水處沉積下來,於是形成沙金礦。
在19世紀之前,人類社會的黃金生產力水平非常低,有人研究認為:在19世紀之前數千年的歷史中,人類總共生產的黃金不到1萬噸,如18世紀的100年僅生產200噸黃金。
由於19世紀一系列黃金資源的發現,使得從那時起黃金產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在19世紀後半段的50年裡,黃金產量超過了這之前5000年的總量。2013年,全世界黃金總產量約2,770噸。
Ⅶ 國際黃金市場發展是怎樣的
2. 分類
1)按照國家管制的程度不同,黃金市場可以分為三類:
a.自由黃金市場:即不限制黃金進出口,居民和非居民均可自由買賣黃金的市場,如蘇黎世黃金市場 ;
b.管制黃金市場:即限制黃金進出口,只允許非居民,而不允許居民買賣黃金的市場,如(1979年10 月英國撤銷全部外匯管制之前的)倫敦黃金市場;
c.國內黃金市場:即禁止黃金進出口,只允許居民,而不允許非居民買賣黃金的市場,如巴黎黃金市場。
2) 按照交易期限的不同,黃金市場也可分為兩類:
a.現貨交易市場:即進行黃金現貨交易的市場,如蘇黎世黃金市場;
b.期貨交易市場:即進行黃金期貨與期權買賣的市場,如紐約黃金市場。
3) 按照交易形式的不同,黃金市場又可分為兩類:
a.有形市場:即有固定交易場所的市場。其中又可以分為有專門獨立的黃金交易場所的黃金市場,如:香港金銀業貿易場、新加坡黃金交易所以及新興的中東BUDAI等;另外就是設在商品交易所之內的黃金市場,如:紐約黃金市場是設在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芝加哥黃金市場設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IMM)以及加拿大的溫尼伯商品交易所。
b.無形市場:即無固定交易場所,黃金買賣是通過現代化通訊工具聯系成交的市場,如各大金商之間形成的倫敦黃金市場;以銀行為主買賣黃金的蘇黎世黃金市場;以及香港的倫敦金(LGD)無形市場。
Ⅷ 黃金的歷史是如何演變的
演變過程一:
人類發現和使用黃金的歷史比銅、鐵等金屬要早,在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就被人類發現。因為黃金本身發出光澤,黃金在拉丁文的意思是"閃耀的黃昏",在古埃及文字中的意思是"可以觸摸的太陽"。因為其本身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稀有性,黃金成為貴金屬,被人們作為財富儲備。由於黃金具有特殊的自然屬性,被人們根據自己的需要賦予了社會屬性,也就是貨幣功能。馬克思在《資本論》里寫道:"貨幣天然不是金銀,但金銀天然就是貨幣。「演變過程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1、 金幣本位制
金幣本位制是以黃金作為貨幣金屬進行流通的貨幣制度,它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期資本主義各國普遍實行的一種貨幣制度。1816年,英國頒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開始實行金本位制,促使黃金轉化為世界貨幣。隨後,德國於1871年宣布實行金本位制,丹麥、瑞典、挪威等國於1873年也相繼實行金本位制。到19世紀末,資本主義各國已經普遍實行了這一貨幣制度。
金幣本位制的主要內容包括:用黃金來規定貨幣所代表的價值,每一貨幣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國貨幣按其所含黃金的重量而有一定的比價;金幣可以自由鑄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將金塊交給國家造幣廠鑄造成金幣,或以金幣向造幣廠換回相當的金塊;金幣是無限法償的貨幣,具有無限制支付手段的權利;各國的貨幣儲備是黃金,國際間結算也使用黃金,黃金可以自由輸出或輸入。從這些內容可看出,金幣本體制有三個特點:自由鑄造、自由兌換和自由輸出人。由於金幣可以自由鑄造,金幣的面值與其所含黃金的價值就可保持一致,金幣數量就能自發地滿足流通的需要,從而起到貨幣供求的作用,不會發生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由於黃金可在各國之間自由轉移,這就保證了外匯行市的相對穩定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統一,因而金幣本位制是一種比較健全和穩定的貨幣制度。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各帝國主義國家為了准備世界大戰,加緊對黃金的掠奪,使金幣自由鑄造、價值符號與金幣自由兌換受到嚴重削弱,黃金的輸出入受到嚴格限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帝國主義國家軍費開支猛烈增加,紛紛停止金幣鑄造和價值符號的兌換,禁止黃金輸出人,從根本上破壞了金幣本位制賴以存在的基礎,導致了金幣本位制的徹底崩潰。
2、金塊本位制與金匯兌本位制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受到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影響,加之黃金分配的極不均衡,已經難以恢復金幣本位制。1922年在義大利熱那亞城召開的世界貨幣會議上決定採用"節約黃金"的原則,實行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實行金塊本位制的國家主要有英國、法國、美國等。在金塊本位制度下,貨幣單位仍然規定含金量,但黃金只作為貨幣發行的准備金集中於中央銀行,而不再鑄造金幣和實行金幣流通,流通中的貨幣完全由銀行券等價值符號所代替,銀行券在一定數額以上可以按含金量與黃金兌換。英國以銀行券兌換黃金的最低限額相等於400盎司黃金的銀行券(約合1700英鎊),低於限額不予兌換。法國規定銀行券兌換黃金的最低限額為21500法郎,等於12公斤的黃金。中央銀行掌管黃金的輸出和輸入,禁止私人輸出黃金。中央銀行保持一定數量的黃金儲備,以維持黃金與貨幣之間的聯系。
金匯兌本位制又稱為"虛金本位制",其特點是:國內不能流通金幣,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紙幣;紙幣不能直接兌換黃金,只能兌換外匯。實行這種制度國家的貨幣同另一個實行金塊本位制國家的貨幣保持固定比價,並在該國存放外匯和黃金作為准備金,體現了小國對大國("中心國")的依附關系。通過無限制買賣外匯維持金塊本位國家貨幣的聯系,即"釘住"後者的貨幣。國家禁止黃金自由輸出,黃金的輸出輸入由中央銀行負責辦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一些拉美國家和地區,以及20世紀20年代的德國、義大利、丹麥、挪威等國,均實行過這種制度。
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都是被削弱了的國際金本位制。1929-1933年世界性經濟危機的爆發,迫使各國放棄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從此資本主義世界分裂成為相互對立的貨幣集團和貨幣區,國際金本位制退出了歷史舞台。
3、布雷頓森林體系
1929年,以美國華爾街股市大崩潰為標志的世界經濟危機爆發,英國放棄金塊本位制,英鎊貶值,很多國家的外匯儲備由於是英鎊而不是黃金,經濟陷入困境。
1944年,參加籌建聯合國的44國代表在美國布雷頓森林公園召開世界貨幣金融會議,通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議》,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美元和黃金掛鉤,人們俗稱的美金從此而來。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系的核心內容是:
(1)美元是國際貨幣結算的基礎,是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
(2)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國承擔按每盎司35美元的官價兌換黃金的義務。
(3)實行固定匯率制。各國貨幣與美元的匯率,一般只能在平價的1%上下的幅度內波動,因此黃金也實行固定價格制,如波動過大,各國央行有義務進行干預。
20世紀60年代,美國由於陷入越戰,財政赤字增加,美元開始貶值;歐洲國家經濟復甦,擁有越來越多的美元,在美元不穩定的情況下,歐洲各國開始拋售美元而擠兌黃金。到1971年,美國黃金儲備減少了61%。金價進入自由浮動時期,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系瓦解。
4、黃金的非貨幣化時期
1976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通過的《牙買加協議》及兩年後對協議的修改方案,確定了黃金非貨幣化。主要內容有:(1) 黃金不再是貨幣平價定值的標准;(2)廢除黃金官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再干預市場,實行浮動價格;(3)取消必須用黃金同基金進行往來結算的規定;(4) 出售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1/6的儲備黃金,所得利潤用來建立幫助低收入國家的優惠貸款基金;(5)設立特別提款權代替黃金用於會員之間和會員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之間的某些支付。
但是,黃金的非貨幣化發展過程並沒有使黃金完全退出貨幣領域,黃金的貨幣職能依然遺存:(1)仍有多種法定面值的金幣發行、流通;黃金價格的變化仍然是衡量貨幣的有效工具,是人們評價經濟運行狀態的參照物;(2)黃金仍然是重要的資產儲備手段,截至2001年,各國央行外匯儲備中總計有黃金2.96萬噸,約占數千年人類黃金總產量的20%,私人儲藏金條2.22萬噸,兩項總計佔世界黃金總量的35.7%;(3)用黃金進行清償結算實際上仍然是公認的唯一可以代替用貨幣進行往來結算的方式。
特別提款權的推進遠遠低於預期,目前黃金仍然是國際上可以接受的繼美元、歐元、英鎊、日元之後的第五大硬通貨。
黃金市場是一個全球性的市場,可以24小時在世界各地不停交易。黃金很容易變現,可以迅速兌換成任何一種貨幣,形成了黃金、貨幣、外匯三者之間的便捷互換關系,這是黃金貨幣功能的一個突出表現。
黃金非貨幣化使黃金傳統的貨幣功能弱化,但同時也為新型黃金投資產品的發展提供機遇,出現了日益增多的黃金衍生品。這些衍生品是金融資產投資產品,是為黃金投資贏利和規避市場風險而設計出來的。從國際黃金市場交易情況看,黃金投資使用的交易標的物主要是衍生品,而不是實金。實際上以金條為標的物的黃金投資量僅占市場總交易量的3%左右,而90%以上的黃金市場交易量是黃金金融衍生品交易。黃金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幾十倍地放大了黃金市場的交易規模,使當今黃金市場在黃金非貨幣的條件下,仍然是以金融屬性為主導的市場,是一個金融市場而非一般商品市場。
演變過程二:
人類發現和使用黃金的歷史比銅、鐵等金屬要早,在距今4000-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就被人類發現。因為黃金本身發出光澤,因為其本身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稀有性,黃金成為貴金屬,被人們作為財富儲備。
第一個時期:1861~1865年,漲幅250%~300%。在金本位制時期,黃金價格是相對穩定的,由於有黃金輸送點的限制,金價的波動相對較小。186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法定貨幣法案》,規定「綠背」美鈔可以作為貨幣流通。「綠背」美鈔與黃金之劍並沒有法定比價關系,實際上美國就是放棄了金本位制。隨著美元的大量印製,同夥膨脹不可避免。因為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是英國,而英鎊是與黃金掛鉤的,所以用「綠背」美鈔表示的金價基本上是1英鎊的美元價格。美國內戰初期,1英鎊黃金價值4.86美元,但是在1862年以後,「綠背」美鈔相對於黃金大幅貶值,到1865年貶至谷底,當時買1英鎊的黃金需要12美元。
第二個時期:1970~1980年,漲幅:2400%,1944年布雷頓森林體系確定了美元本位的世界貨幣體系,規定美元與黃金掛鉤,35美元兌1盎司黃金,其他會員國貨幣與美元掛鉤,各國可以用35美元/盎司的價格向美國購買黃金。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為了援助歐洲各國災後重建,美國不斷地向世界輸入美元,歐洲也有戰後的「美元荒」過渡到了20世紀60年代末的「美元災」。由於美元泛濫成災,同夥膨脹已經愈演愈烈。當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政府宣布美國放棄美元與黃金之間的固定比價關系後,世界各國均有較明顯通貨膨脹,黃金價格暴漲,從35美元/盎司漲到1980年的850美元/盎司。
第三個時期:2001~2010年11月,漲幅:500%。自2001年初至2003年6月,美聯儲共採取了13次降息行動,將聯邦基金利率從6.5%降到1%,並將這里利率水平維持了1年多時間。這一極為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美元和開始大幅貶值,黃金再次「閃光」。
進入21世紀後,全球經濟動盪不安,從美國「9.11」事件、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到希臘債務危機等,人們對黃金的更多依賴加劇了黃金價格飛速上漲。從2000年底黃金價格253美元/盎司開始,到2010年11月8日上漲到1424美元/盎司,漲幅超過500%。
Ⅸ 黃金市場是什麼意思
黃金市場是一個全球性的市場,可以24小時在世界各地不停交易。黃金很容易變現,可以迅速兌換為任何一種貨幣,形成了黃金、本地貨幣、外幣三者之間 的便捷互換關系,這是黃金在當代仍然具備貨幣與金融功能的一個突出表現。 目前,全球的黃金市場主要分布在歐、亞、北美三個區域。歐洲以倫敦、蘇黎世黃金市場為代表;亞洲主要以香港為代表;北美主要以紐約、芝加哥和加拿大的溫尼 伯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