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碳排放配額的定義是什麼
你好,通俗的說,就是碳排放的量。不同國家,企業之間都可以用來交易。
❷ 碳交易在中國的現狀是怎樣的
中國碳交易市場兩歷程:CDM市場和碳交易配額交易型市場。2002年中國碳交易市場以CDM形式開始,12年後CDM逐漸停止審批。2011年國務院出台《關於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的通知》,提出逐步開展碳排放權(配額+CCER,後者指中國國家核證自願減排量,可以進入交易市場,並可以在一定范圍內抵消排碳企業不足的配額)交易市場試點。2013年6月18日,深圳率先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標志著國內碳交易配額交易型市場啟航。
❸ 如何獲取碳配額的途徑有哪些
碳交易的配額是用歷史排放基數,目前大部分城市使用這個方法。
按照試點2009年至2012年排放邊界和碳排放量變化情況,選取方法如下:
2009年至2011年期間排放邊界未發生重大變化的中(重大變化指新上或關停主要生產系統、動力設施):碳排放量相對穩定的,取2009年至2011年三年排放數據的平均數;2011年相對2009年碳排放量增幅超過50%的,取2011年排放數據。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中:2009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2010年和2011年排放數據的平均數;2010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2011年排放數據;2011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補充盤查後的2012年排放數據;2012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邊界變化後經補充盤查的2012年內連續穩定生產月份的排放數據所推算的全年數據。
l 先期減排配額試點如在2006年至2011年期間實施了節能技改或能源管理項目,且得到國家或上海市有關部門按節能量給予資金支持的,可獲得先期減排配額。先期減排配額量依據其獲得資金支持的核定節能量所換算的碳減排量的30%確定,在2013至2015年期間,按每年10%分3年發放。節能量與碳減排量的換算系數為2.23噸二氧化碳/噸標准煤。
l 新增項目配額對試點在2013年至2015年期間投產、年綜合能耗達到2000噸標准煤及以上的固定資產項目,可申請新增項目配額。新增項目配額量根據項目全年基礎配額、生產負荷率及生產時間確定。
❹ 中國的碳配額是多少
《京都議定書》中規定,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尚不承擔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減排義務。但「後京都協定時代」,中國雖然沒有時間表,卻可能承受越來越大的國際壓力。
《京都議定書》
1997年12月,149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在日本召開《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三次會議,會議通過了旨在限制發達國家溫室氣體排放量以抑制全球變暖的《京都議定書》。
《京都議定書》規定,到2010年,所有發達國家排放的二氧化碳等6種溫室氣體的數量,要比1990年減少5.2%,發展中國家沒有減排義務。對各發達國家來說,從2008年到2012年必須完成的削減目標是:與1990年相比,歐盟削減8%、美國削減7%、日本削減6%、加拿大削減6%、東歐各國削減5%~8%。紐西蘭、俄羅斯和烏克蘭則不必削減,可將排放量穩定在1990年水平上。議定書同時允許愛爾蘭、澳大利亞和挪威的排放量分別比1990年增加10%、8%、1%。《京都議定書》需要在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55%的至少55個國家批准之後才具有國際法效力.
參考資料: http://biz.163.com/special/j/000213JH/jjjing.html
❺ 七大試點碳排放配額採取有償拍賣的有哪幾個
國際碳交易市場對碳配額的分配方法主要有歷史法、基準法和拍賣法,由於中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還在探索學習的階段,七個試點大多採用了歷史法計算配額數量,同時對於絕大多數配額進行免費發放。除了電力和供暖領域,基準法尚未大規模使用,但是越來越多的試點開始嘗試通過拍賣的手段為控排企業提供有償配額。
目前,不包括重慶試點在內的其他六個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已分配了10 億多噸二氧化碳排放配額,大多企業對於分配製度大體滿意。但是也有不少學者認為需要改進目前的配額計算過程和分配方式,最重要的是增加整個過程的透明度。由於碳排放配額不僅僅是一個數字,更是關繫到企業生產成本和經營利潤的重要資產,碳配額計算和分配的准確性、公允性、透明性,可以提升系統的公信力,並使得政策制定者和交易主體間的信息流動更加暢通,促進各相關行業准確理解規則,並貢獻行業知識。
中國碳排放交易網:http://www.tanpaifang.com/tanbiao/201412/1941000.html
❻ 購買碳排放配額是怎麼回事 有什麼好處
上個世紀90年代末,一個英國人提出設想———可以建立一個體系,買賣碳排放量配額。這意味著,大公司可以購買碳排放量配額,也可以將這些配額賣出,這些買賣都在「碳交易所」進行。
許多人提出疑問———這是不是變相允許大公司無限污染,造成更大環境破壞?一開始,環境學家抵觸,商界領袖拒絕參與,連投資銀行也拒絕為這類公司提供擔保。
2002年,英國最先將這一設想變成現實,2005年,歐盟實施碳排放量配額制度。事實證明,這項制度反而可以環保節能,是規范排放量的好方法———許多公司為了將得到的配額出售獲利,往往採用更清潔的技術生產能源;許多公司為了節省購買配額的資本,也會選擇其他可替代的清潔能源……這樣循環的結果就是,碳排放量得到了控制,資本得到了活躍,碳排量交易市場也成為眾人青睞的新興市場。
❼ 碳交易的配額是用什麼方法計算的
碳交易的配額是用歷史排放基數,目前大部分城市使用這個方法。
按照試點企業2009年至2012年排放邊界和碳排放量變化情況,選取方法如下:
2009年至2011年期間排放邊界未發生重大變化的企業中(重大變化指企業新上或關停主要生產系統、動力設施):碳排放量相對穩定的,取2009年至2011年三年排放數據的平均數;2011年相對2009年碳排放量增幅超過50%的,取2011年排放數據。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企業中:2009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2010年和2011年排放數據的平均數;2010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2011年排放數據;2011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補充盤查後的2012年排放數據;2012年排放邊界發生重大變化的,取邊界變化後經補充盤查的2012年內連續穩定生產月份的排放數據所推算的全年數據。
l 先期減排配額試點企業如在2006年至2011年期間實施了節能技改或合同能源管理項目,且得到國家或上海市有關部門按節能量給予資金支持的,可獲得先期減排配額。先期減排配額量依據其獲得資金支持的核定節能量所換算的碳減排量的30%確定,在2013至2015年期間,按每年10%分3年發放。節能量與碳減排量的換算系數為2.23噸二氧化碳/噸標准煤。
l 新增項目配額對試點企業在2013年至2015年期間投產、年綜合能耗達到2000噸標准煤及以上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可申請新增項目配額。新增項目配額量根據項目全年基礎配額、生產負荷率及生產時間確定。
❽ 碳交易在中國的現狀是怎樣的
要理解碳市場,首先要明白碳市場是如何形成的。
碳市場是政府通過對能源企業的控制而形成的人為市場。政府對企業能源消耗排放的歷史考察(根據燃料消耗等),然後根據庫存情況對企業建立一個未來的排放配額,配額通常低於企業價值的排放歷史,如果未來的排放限額以上企業,需要市場購買配額或CER(核證減排量)。這是政府對控制和排放企業強制性要求的配額或CER的要求。
「中國的企業是否需要申請准許碳排放的證書」,我想應該是指企業是否要為碳排放埋單,如上所述,這取決於企業是否被列入控排企業名單中。趨勢的話,7個試點地區,特別是廣東、深圳,體系已經建立,各地的高耗能企業應當對自身的排放情況及相關政策予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