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判斷趨勢還是震盪的指標
以均線為基礎的是趨勢指標,以K線振幅為基礎的是震盪指標。
MACD是以EMA為基礎的趨勢指標,KDJ是以三價波動率為基礎的震盪指標
2. 什麼指標判斷趨勢或震盪
均線是判斷趨勢最好的指標了,根據均線拐頭的斜率我們就可以判斷當錢行情是空頭還是多頭,這些我是在牛股寶里跟牛人一起炒股學到的,非常有用,他們都是年收益300%的高手,跟他們一起操作非常穩健。
3. 如何判斷趨勢和震盪行情
投資股票、期貨、匯率……賺取差價。價格漲跌的實質就是一定周期內的波動效應,這一點類似於數學中的數字變化規律,總是有函數能夠表示。最常見的就是線性回歸模型。
不過,金融投資中的波動不同於純數學理論中的波動。區別在於,純數學的波動沒有上下界的限制,上限可以無限大,下限可以無限小;但是金融投資中的波動,有上限和下限的限制,這個上限就是需求者所能接受的最高價格,下限就是供應者所能承受的最低成本。價格和成本,是由地區性的平均性的物價水平、可支配收入和剛性需求等經濟因素甚至是政治因素決定。當股價、期價或者匯率的價格變動超過一方的承受力時,行情將發生逆轉,這就是波動。在市場化的地區中,經濟因素的影響要大於政治因素。
波動區間如何確定?除了基本面上的分析,在技術面上也有不少衡量指標,典型的指標有KD/Stochastics,RSI,這類指標在波動區間的指示效果非常顯著。同時,價格的變動和觀察的周期是緊密相連的。價格在較短的周期內,可以呈現出連續上漲或者連續下跌的單邊走勢,導致這種考察波動程度的指標達到100%或者0%以後出現鈍化現象,這是由於,價格持續走高導致指標的分子=分母(分子/分母=100%),或者由於價格持續走低後分子為0(分子/分母=0),這就要使用不同的周期來確定價格的走勢。在一個短周期內呈現單邊行情,但是在一個更長的周期內呈現的仍然是波動行情。例如,在2008年,中國股票價格和期貨價格,以及2009年後半年紐約的白糖,先後出現連續大幅下跌的行情,使很多做多的人被套後不知所措,結果是不斷地抄底,不斷地被套。原因就在於這些人只看了短期內的走勢,卻沒有看到長期的波動趨勢。在較短的時期內比如周線或者月線,2008年之前的股價和期價呈現出持續上漲的走勢,導致短期內的波動性指標維持在90%附近震盪,出現頭部鈍化現象,導致看不清波動方向。但是,2008年後中國股市和期市持續半年的單邊下跌行情,以及2009年後半年紐約的白糖,可以事先從更長的周期,例如半年線或者年線中明顯看出。從更長的周期上看,比如季線、半年線或者年線,呈現出明顯的區間波動走勢。當價格的波動觸及到上限或者下限,就將出現反轉行情。
花無百日紅,沒有隻漲不跌或者只跌不漲的票子,也許在一個較短周期內是單邊行情,比如5分鍾、15分鍾、……、日線。但是在一個更長的周期內呈現的就是波動走勢,比如月線、季線、年線。行情的上漲或者下跌,往往是通過「進二退一」的方式來實現的。在一定的周期內,如果指標掉頭超過三分之一或者50%位置,就說明在更短的時期內出現行情反轉;從更長的周期內看可能只是回調。這就需要根據個人的喜好和承受力來決定投資策略的方向,是繼續持倉還是反向開倉。從實戰的角度來說,例如KD/Stochastics指標,如果是月線反向回調或者反彈越過50%線,或者季線或者半年線出現反向超過30%,可以認為在更短的周期內,比如日線或者周線范圍內出現行情反轉走勢。在50%的位置,一般都會遇到支撐或者阻力,因此價格會再次轉向為最初的方向。比如2009年後,中國股市和期市反轉上漲一樣。
波動周期的長短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例如,日線或者周線,針對半年線或者年線來說,就是一個較短的周期。但是對於15分鍾或者30分鍾線來說,它們就是較長的周期。當在一個較短周期內看不清行情走勢的時候,可以通過觀察更長周期的波動指標得到明確的答案。相反,在一個較長周期內,如果價格走勢呈現窄幅波動整理的形態,我們仍可以利用短周期內明確的單邊走勢特點賺取差價。
總之,價格的變動,不論何種金融產品,都是圍繞供需在一定周期內的波動行情,或者震盪上行,或者震盪下行,或者橫盤整理。只要是震盪波動,就可以通過波動指標考察出在某個周期內的運行上限或者運行下限。波動類的指標,是通過比較不同周期內價格的平均變化率,客觀的反映價格的變化趨勢。運用這種波動模型的最有利之處就在於,可以有效地克服莊家使用單根放量K線「騙線」的陷阱,把握真正的趨勢方向。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4df82df0100p63q.html
4. 如何區分期貨的振盪與趨勢 各位老師用什麼指標、什麼方法
趨勢出來有一個重要的特徵,那就是成交量逐步放大,持倉量也在逐步放大,各條均線在發散。當然在不同的K線周期上,看到的趨勢的長短是不一樣的。對於絕大多數期貨投資者來說,是做不了趨勢行情的,因為一般人都是掙錢的時候拿不住,反而在做反了賠錢的時候,卻扛出了一波趨勢行情。所以前期的期貨投資者,首先要學習的不是怎麼判斷行情,而是止損。只有前期不賠大錢,才能在這個市場存活的久一點,隨著時間和經驗的積累,對行情就會有自己一定的判斷能力的。
5. 用什麼指標判斷趨勢區間還是震盪區間
我是nn年股米了,判斷的方法非常簡便,趨勢區間單浪高點逐步增高,低點逐步上抬,震盪區間,若干高點相近,若干低點相差也不多
6. 請問用什麼指標可以區分震盪和單邊行情
最簡單的就是看布林帶 ,價格在中軌附近上下波動就是震盪行情,一直在上軌或者下軌附近就是單邊行情,因為我們的股市沒有做空機制,所以只有股價即將進入上軌之間的時候我們才能買進股票。
7. MACD到底是震盪指標還是趨勢指標,還是兩者兼而有之
MACD計算時,用的都是中線(十幾天)的數據,所以能夠得出價格的中長期趨勢。
所以國內技術派傾向於它是趨勢指標。
但是因為國外一些投資家(或者就是你說的權威)都進行的是長線投資(對國人而言屬於超長線投資),一個月以下的進出都屬於短線甚至是超短線操作,所以MACD在他們眼裡就是震盪指標!
其實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而已!
我傾向於後者:即MACD是中線震盪指標!
8. 震盪指標有哪些
說兩種最常用的震盪指標吧:相對強弱指標RSI;隨機指標 KD
1、相對強弱指標RSI:
它是利用統計數據計算出的,表示買賣雙方的力量對比,使投資者較直觀地看出市場的買賣動向,藉助它來預測價格走勢。這個理論認為,市價的大漲或大跌均在0~100之間變動,RsI值的變動范圍多在30~70之間,如果值達到或超過75,市場已經處在超買狀態,即將反轉下跌;如果RSI的數值降至25或跌破25,則市場已經處在超賣狀態,市勢即將回頭反彈。
RSI的應用:RSⅠ指標在價格高檔區和價格低檔區時使用效果最佳,常能夠領先價格波動提前辨認出反轉趨勢。理論上,當市價達到新高價時,RS也應創新高,如果市價達到新高時,RSI卻沒有創新高,此時就產生了背離現象,行情可能反轉,是一個轉勢的信號;同理,在跌勢中,若價格創新低,而RSI值卻沒有創新低,也顯示行情即將反轉,形成止跌回升,也是一個轉勢信號。
2、隨機指標(簡稱KD線)
(1)若D線數值介於10~15的超賣區時,是極好的買入時機;當D值介於85~90的超買區時,是極好的賣出時機,投資者通過K線和D線走勢圖,很容易地可以看出來,此時應抓住時機,及早入市買賣;
(2)當市價向上發展,即市勢上升時,而D值卻在70以上形成兩個高值,而且後來的高值比前者低時,顯示行情即將轉入下跌,是市勢轉勢的強烈信號;反之,當市勢下跌時,而D值卻在30以下形成兩個低值,而且後來的低值比前者高時,則顯示行情即將止跌反彈,也是市勢轉向的強烈信號;
(3)當K線和D線同時轉變方向,而K線向上突破D線時,是買進時機;當K線向下跌破D線時,是賣出時機。
值得注意的是,K線和D線的交叉,必須在80以上或者20以下時,KD線的指示作用才比較准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