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15年一盎司黃金等於多少英鎊
一百多年前的金價,只能在英文網站KITCO上查歷史記錄。
㈡ 黃金定價國際上是美元還是英鎊
是由幾個機構和家族啥的定價的,過程比較復雜,定價權競爭很激烈,各國都想參與,目前中國有一點點話語權
首先介紹一下美元,日元,歐元,英鎊,澳元五種貨幣知識:
商品貨幣 是指該國貨幣兌換人民幣的匯率是掛鉤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宗商品漲價會帶動升值,大宗
商品掉價會帶動貶值的貨幣.商品貨幣有: 加拿大元 澳大利亞元 紐西蘭元 瑞典克郎 挪威克朗 等.
風險貨幣 是指在經濟和金融世界無風險,經濟向好或歐美亞股市大漲時,幣值堅挺或大幅升值;而經濟危機期間劇烈貶值的依賴經濟貨幣.風險貨幣有: 歐元 英鎊 等.
避險貨幣 是指該國貨幣匯率比較平穩,當社會動盪,經濟危機時期,幣值還能異常堅挺升值並長期升值的貨幣.避險貨幣有: 美元 日元 瑞士法郎 等.
定價貨幣 是指在世界上唯一具備大宗商品定價權的貨幣-美元.因美元唯一的定價權就決定了它最強的避險屬性--保值.錢永遠能買到東西,但東西並不一定永遠能換到錢.
黃金的價格主要來自於倫敦黃金市場,倫敦黃金市場目前實行日定價制度,每日兩次,該價格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黃金價格,一直影響到紐約以及香港黃金市場的交易,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黃金市場價格均以倫敦金價為標准,再根據各自的供需情況而上下波動。
然後說說黃金定價機構:
倫敦的黃金定價是在"黃金屋"(Gold Room)——一間位於英國倫敦市中心的洛希爾公司總部的辦公室里進行的。從1919年9月12日,倫敦五大金行的代表首次聚會"黃金屋",開始制定倫敦黃金市場每天的黃金價格,這種制度一直延續到了今天。五大金行每天制定兩次金價,分別為上午10時30分和下午3時。
倫敦金價之所以重要,與倫敦黃金市場在世界黃金交易中的核心地位密不可分。倫敦壟斷了世界最大產金國--南非的全部黃金銷售,使得世界黃金市場的大部分黃金供給均通過倫敦金市進行交易。而且倫敦黃金市場上的五大金商在國際上也是聲譽顯著,與世界上許多金礦、金商等擁有廣泛的聯系。在"黃金屋"里,由五大金商代表幾乎全世界的黃金交易者,包括黃金的供給者、黃金的需求者和投機者們,決定出一個在市場上對買賣雙方最為合理的價格,而且整個定價過程是完全公開的。由此,在定價時進行交易的客戶可以肯定地知道這個成交價是合理的。正因為倫敦金價有以上的特點,倫敦黃金市場價格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黃金價格。
㈢ 英鎊中真含有黃金嗎
含金量不是指復鈔票有黃金,是制金本位時期政府或銀行為每個單位的貨幣儲備一定比例的黃金作為保證。拿著紙幣你可以去銀行換一定量的黃金,比如1單位的本位幣換x克黃金,但是實際上用不了這么多黃金儲備,發行鈔票比對應的黃金儲備要多,作為信用保證會留有40%左右(看經濟情況)的黃金儲備,但是限制黃金兌換。
上面說的是紙幣金本位的情況。像古羅馬那樣古羅馬則是允許私人隨意鑄造黃金貨幣,直接以黃金交易。
現在我們用的是紙幣本位制,完全依靠國家/中央銀行的信譽,而作為保障他們也會持有一定量的外匯,各國互相拿別國貨幣做保障,哪個國家出了大事的話一起玩完,不過黃金儲備各國也還是有的,畢竟是最強的硬通貨,也可以作為理財產品。
㈣ 黃金白銀與美元,石油,歐元,英鎊,是什麼關系
首先介紹一下美元,日元,歐元,英鎊,澳元五種貨幣知識:
商品貨幣 是指該國貨幣兌換人民幣的匯率是掛鉤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宗商品漲價會帶動升值,大宗商品掉價會帶動貶值的貨幣.商品貨幣有: 加拿大元 澳大利亞元 紐西蘭元 瑞典克郎 挪威克朗 等.
風險貨幣 是指在經濟和金融世界無風險,經濟向好或歐美亞股市大漲時,幣值堅挺或大幅升值;而經濟危機期間劇烈貶值的依賴經濟貨幣.風險貨幣有: 歐元 英鎊 等.
避險貨幣 是指該國貨幣匯率比較平穩,當社會動盪,經濟危機時期,幣值還能異常堅挺升值並長期升值的貨幣.避險貨幣有: 美元 日元 瑞士法郎 等.
定價貨幣 是指在世界上唯一具備大宗商品定價權的貨幣-美元.因美元唯一的定價權就決定了它最強的避險屬性--保值.錢永遠能買到東西,但東西並不一定永遠能換到錢.
最後總結:近期外匯市場美元日趨堅挺,平穩上漲,非美元貨幣齊跌,從美元指數上說明,美元指數上漲,美元升值,非美元貨幣貶值;美元指數下跌,美元貶值,非美元貨幣升值。黃金鉑金鈀金白銀等貴金屬,屬於大宗商品類,價格的波動都是受美元控制的;
簡單說美元升值 所有的貨幣(指歐元等主要貨幣)和所有的商品(含石油和黃金)都會下跌,反之美元貶值 所有的貨幣和所有的商品都會上漲。俗話說:美元是錢,其他都是東西,錢值錢東西自然落價;東西漲價了,錢自然就毛了。
㈤ 請問一下英鎊取代黃金經歷了一個怎樣的過程
英鎊沒有取代黃金。只是各國分別用了紙幣,漸漸黃金淡出了貨幣。但還是主要的投資貴金屬。
㈥ 英鎊如何兌換黃金,百度百科中說英鎊含金量2.13克,真的么,怎麼換啊
現在沒意義了。在金本位的情況下(有興趣去看布雷頓森林體系相關的東西版)。 發行紙幣必權須以黃金儲備做為擔保。既是說英國央行擁有7.32238g黃金儲備,才可以發行面值1英鎊的貨幣。這種方式的優點是,改善了原有金屬貨幣不易攜帶等問題,同時,它不會有如今通貨緊縮或膨脹之類的問題。
㈦ 在英國1g黃金等於多少英鎊
早期英國用儲備黃金製造貨幣,英鎊的含金量極高(接近100%),因此人們把早期的英鎊稱為「金鎊」,隨著大英帝國的不斷擴張,人們對英鎊的需求越來越多,英帝國就把早期的「金鎊」收回,添加非貴重金屬重新鑄造,所以後期的英鎊含金量不斷下降,至於一金鎊等於多少英鎊?你記住早期一金鎊價值大約為一英鎊重的黃金,剩下的你自己算了
㈧ 黃金-英鎊-美元-國際儲備貨幣的發展歷程
黃金的發展
自公元560年前,至1971年布雷頓森林制度終結期間,全球各個國家一直使用黃金作為單一或其中一種貨幣,國家及人民更早已有積存黃金作為儲備的習慣。
英鎊發展
英鎊為英國的本位貨幣單位,由英格蘭銀行發行。輔市單位原為先令和便士,1英鎊等於20先令,1先令等於12便士,1971年2月15日,英格蘭銀行實行新的貨幣進位制,輔幣單位改為新便士,1英鎊等於100新便士。目前,流通中的紙幣有5、10、20和50面額的英鎊,另有1、2、5、10、20、50新便士及1英鎊的鑄幣。
英國於1821年正式採用金本位制,英鎊成為英國的標准貨幣單位,每1英鎊含7.32238克純金。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廢除金本位制,金幣停止流通,英國停止兌換黃金。1925年5月13日,英國執行金塊本位制,以後又因世界經濟大危機而於1931年9月21日被迫放棄,英鎊演化成不能兌現的紙幣。但因外匯管制的需要,1946年12月18日仍規定英鎊含金量為3.58134克。
到20世紀初葉,英鎊一直是資本主義世界最重要的國際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鎊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趨於衰落,逐漸被美元所取代。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期,英國實行嚴格的外匯管制,將英鎊匯率固定在1英鎊兌換4.03美元的水平上。1947年7月15日,英國宣布英鎊實行自由兌換,由於外匯儲備迅速流失,於同年8月份又恢復外匯管制。1949年9月,英國宣布英鎊貶值30.5%,將英鎊兌美元匯率貶到2.80美元,1967年11月18日,英鎊再次貶值,兌美元匯率降至2.40美元,英鎊含金量也降為2.13281克。1971年8月15日美元實行浮動匯率後,英鎊開始以不變的含金量為基礎確定對美元的比價。同年12月18日美元正式貶值後,英鎊兌換美元的新的官方匯率升值為1英鎊兌換2.6057美元。實際匯率可在1英鎊兌換2.5471美元至2.6643美元的限度內浮動,波幅為4.5%左右。1973年3月19日,西歐八國組成聯合浮動集團,英國未參加,繼續單獨浮動。翌年1月,英鎊實際匯率製成為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機制。同年,英鎊區縮小,僅包括英國、愛爾蘭、開曼群島和海峽群島。英鎊發行的黃金准備至少相當於26.5億英鎊以上。1990年10月8日,英鎊加入歐洲貨幣體系,其對貨幣體系內各種貨幣匯率的波動幅度為6%。1992年9月16日,英國宣布英鎊暫時脫離歐洲貨幣體系。
英鎊是英國官方貨幣。英鎊在歐元被採用後,成為歷史最悠久的仍然被使用的貨幣。目前佔全球外匯儲備的第三名,在美元和歐元之後。英鎊是第四大外匯交易幣種,在美元、歐元、和日元之後。雖然英鎊和歐元沒有固定匯率,然而,英鎊和歐元之間經常存在長期的同步走勢,雖然2006年中期以來這種趨勢已經減弱。對通脹的擔心導致英國央行自2006年下半年和2007年早些時候調整利率,英鎊兌歐元也達到2003年1月以來最高價格。人們預計2007年利率仍然會上調。2007年4月18日,英鎊兌美元創26年新高,已經突破2美元的水平,這是自1992年以來的第一次。
由於英鎊的國家象徵意義,使得用歐元取代英鎊的主意一直受到部分英國公共部門的爭議。蘇格蘭保守黨宣稱,歐元的採用意味著本地特色鈔票的終結,因為歐洲央行不允許成員國或是下一級別政府設計鈔票。蘇格蘭國民黨也不認同採取單一歐洲貨幣,因為他們認為一個獨立的蘇格蘭應該有本國的特色貨幣,它的政黨政策中包括進入單一貨幣體系。
英鎊兌其他貨幣英鎊可以在全世界的外匯交易市場中被買賣,它的價值相對於其他貨幣是波動的。歷史上,英鎊一直是最有價值的基礎外匯品種。
美元發展
1792年,美元在北美十三州形成了貨幣區,美國在當時只是一個擁有400萬人口的國家。
19世紀末,它已變成世界上最強大國家。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美國的經濟總量大於其餘三個最大的國家:英國、德國、法國,甚至它們的總和,這使得美元的地位日益突出。
1917年的1美元
1934年的100美元
1934年的10萬美元面額(只作為聯邦儲備銀行之間的結算券)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歐洲國家的黃金流入美國購買戰爭用品。美國聯邦儲備銀行將這些黃金作為法定貨幣導致了通貨膨脹。
從1914年到1920年美國的價格水平翻了近一倍。後來美國聯邦儲備銀行決定治理通貨膨脹,試圖使價格恢復到原來的水平。接下來是便一段通貨緊縮時期,價格水平在1920年一年內便從200降到140,下降了30%,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通貨緊縮。
雖然金本位體系的35年是自由資本主義繁榮昌盛的「黃金時代」,固定匯率制擁有保障國際貿易和信貸安全,方便生產成本核算,避免了國際投資風險的優點。在一定程度上,它推動了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發展。然而,嚴格的固定匯率制使各國難以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需要執行有利的貨幣政策,經濟增長受到較大制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國際貨幣體系更是亂成一團。為了解決這種混亂的狀況,1943年,美國財政部官員懷特和英國財政部顧問凱恩斯分別從本國利益出發,設計戰後國際貨幣金融體系,提出了兩個不同的計劃,即「懷特計劃」和「凱恩斯計劃」。
「懷特計劃」主張取消外匯管制和各國對國際資金轉移的限制,設立一個國際穩定基金組織發行一種國際貨幣,使各國貨幣與之保持固定比價,也就是基金貨幣與美元和黃金掛鉤。會員國貨幣都要與「尤尼它」保持固定比價,不經「基金」會員國四分之三的投票權通過,會員國貨幣不得貶值。而「凱恩斯計劃」則從當時英國黃金儲備缺乏出發,主張建立一個世界性中央銀行,將各國的債權、債務通過它的存款賬戶轉賬進行清算.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義大利已經投降,德國在東線轉為戰略防禦,日本已經失去了在太平洋地區進行大規模戰役的能力,它們的國內經濟更是接近崩潰;而英國和法國的經濟實力在戰爭中也遭受嚴重破壞;蘇聯的狀況也同英法一樣,第三個五年計劃還未完成就遭到納粹德國的侵略;1945年美國國民生產總值佔全部資本主義國國民生產總值的60%,美國的黃金儲備從1938年的145.1億美元增加到1945年的200.8億美元,約佔世界黃金儲備的59%,相當於整個自由世界黃金儲備的3/4,這使它登上了自由主義世界盟主地位。在這種形勢下,二戰後形成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1944年7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勝利的前夕,二戰中的44個同盟國在英國和美國的組織下,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New Hampshire)的布雷頓森林村(Bretton Woods)一家旅館召開了730人參加的「聯合和聯盟國家國際貨幣金融會議」,通過了以美國財長助理懷特提出的懷特計劃為基礎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從此開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
㈨ 英鎊和歐元的升跌對黃金價格有什麼影響,英鎊及歐元和黃金是什麼關系。
從黃金的需求方面來看,由於黃金是用美元報價,當美元貶值,使用其他貨幣購買內黃金時,等量資金容可以買到更多的黃金,從而刺激需求,導致黃金的需求量增加,進而推動金價走高。所以正常情況下,英鎊、歐元漲,則黃金上漲,反之也是一樣的道理。
英鎊跟歐元和美元的對比的,正常情況下,英鎊、歐元在漲,則美元在跌。歐元、英鎊,這些貨幣都是通過影響美元指數來影響黃金,所以當歐元、英鎊在漲的時候,正常黃金也會跟著上漲,美元貶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