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債務率的參照系數為多少 國際金融
債務率(Foreign Debt Ratio)是外債余額與出口收入的比率,在債務國沒有外匯儲備或不考慮外匯儲備時,這是一個衡量外債負擔和外債風險的主要指標。債務率的國際公認安全標準是小於100%。
❷ 國際債務平衡衡量什麼這個報表與國際收支有什麼不同
國際債務平衡衡量什麼?這個報表與國際收支有什麼不同?
國際債務平衡衡量什麼?這個報表與國際收支有什麼不同?
國際債務平衡衡量什麼?這個報表與國際收支有什麼不同?
❸ 現今世界各國赤字率和債務率是多少
根據歐盟統計局數據,2013年歐洲國家財政赤字率有所下降,但公共債務仍持續攀升。歐盟平均赤字率為3.3%,低於2012年的3.9%,公共債務佔GDP比重則由85.2%升至87.1%。10個國家的赤字率高於馬約規定的3%,分別是斯洛維尼亞(14.7%)、希臘(12.7%)、愛爾蘭(7.2%)、西班牙(7.1%)、英國(5.8%)、塞普勒斯(5.4%)、克羅埃西亞和葡萄牙(均為4.9%)以及法國和波蘭(均為4.3%)。同期歐元區平均財政赤字率由2012年的3.7%降至3%,公共債務佔GDP比重由90.7%升至92.6%。
❹ 衡量一國外債負擔的償債率指標是
衡量一國外債負擔的償債率指標是? [ 標簽:衡量 指標,償債率,指標 ] A.外債余額/國內生產總值
B.外債余額/出口外匯收入
C.外債還本付息額/出口外匯收入
D.外債余額/國民生產總值 問題補充 2009-04-14 20:49 選擇哪個答案啊? 匿名 回答:2 人氣:2 解決時間:2009-04-15 13:18 滿意答案償債率在衡量償債能力中的作用
根據償債率的一般標准,可以計算出一國在現有外匯收入的條件下借入外債的適度規模,或者在現有外債的基礎上所要求的出口收匯規模。還要根據借款國的外匯儲備、國內生產等綜合考察。但是,在衡量償債能力時,當年償債率並不是唯一的依據。由於借款國各筆債務的期限、利率等條件不同,實際還本付息額各年不同,有的國家各年度的償債率變化很大,當年償債率並不是唯一的依據。衡量償債能力時要考慮到這些因素。
衡量一國償債能力,還要根據借款國的外匯儲備、國際收支、國內生產等綜合考察。或者在現有外債的基礎上所要求的出口收匯規模。尤其是外匯儲備,對於債務國來說,應該保持適度的外匯儲備,如果外匯儲備低於一定的程度,即使沒有過多的債務也會出現清償困難。有的國家還用其他比例作為債務監測的指標,如未清償債務余額和商品勞務出口金額的比例、按人口計算的平均債務、未清償債務余額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等。與其他債務監測指標相比,一般來說,償債率的優點是能反映出優惠債務在債務余額中所佔的比重,償債率是一個臨界線,因為優惠債務導致較小的償債額;但缺點是不能反映因債務重新安排或拖延還本付息所尚未支付的償債額。
答案補充 A 選C吧……
❺ 國際上公認的負債率的警戒線為多少
國際公認的標準是負債率應該控制在20%以下,即20%是所謂的「警戒線水平」。
因為負債率是將外債與經濟總規模結合起來分析外債狀況,所以,利用負債率測算一國經濟對外債的依賴程度,確實是一個較好的指標。
計算公式
資產負債率=負債總額/資產總額×100%
1、負債總額:指公司承擔的各項負債的總和,包括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
2、資產總額:指公司擁有的各項資產的總和,包括流動資產和長期資產。
反映企業財務結構是否合理的指標有:
(1)凈資產比率=股東權益總額/總資產
該指標主要用來反映企業的資金實力和償債安全性,它的倒數即為負債比率。凈資產比率的高低與企業資金實力成正比,但該比率過高,則說明企業財務結構不盡合理。該指標一般應在50%左右,但對於一些特大型企業而言,該指標的參照標准應有所降低。
(2) 固定資產凈值率=固定資產凈值/固定資產原值
該指標反映的是企業固定資產的新舊程度和生產能力,一般該指標應超過75%為好。該指標對於工業企業生產能力的評價有著重要的意義。
(3)資本化比率=長期負債/(長期負債+股東股益)
該指標主要用來反映企業需要償還的及有息長期負債占整個長期營運資金的比重,因而該指標不宜過高,一般應在20%以下。
❻ 外債和債務危機的衡量指標是什麼
一、衡量外債的指標就是指衡量外債規模的適度性指標,國際參考指標有四種:1、負債率=外債余額/GNP,GNP為國民生產總值。一般認為警戒線為20%。2、還本付息與總產出比=當年外債還本付息額/GNP,該比率應低於5%。這兩個指標衡量一國對外債的承受能力。3、債務率=外債余額/當年商品勞務出口創匯額,該比率不高於100%。外債余額增長速度應不超過外匯收入增長速度。4、償債率=當年債務還本付息額/當年商品勞務出口創匯額,該指標應控制在20%以內為宜。這兩個指標衡量一國對外債的償還能力。
二、債務危機是指在國際借貸領域中大量負債,超過了借款者自身的清償能力,造成無力還債或必須延期還債的現象。衡量一個國家外債清償能力有多個指標,其中最主要的是外債清償率指標,即一個國家在一年中外債的還本付息額占當年或上一年出口收匯額的比率。一般情況下,這一指標應保持在20%以下,超過20%就說明外債負擔過高。
❼ 債務率控制標准參考值范圍是多少
債務率(Foreign Debt Ratio)是外債余額與出口收入的比率,在債務國沒有外匯儲備或不考慮外匯儲備時,這是一個衡量外債負擔和外債風險的主要指標。債務率的國際公認安全標準是小於100%。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確定的債務率控制標准參考值為90~150%。其中,地方政府綜合財力=地方公共預算收入+基金預算收入+轉移支付和稅收返還+地方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專項轉移支付,各項收入均包括上年結余以及下級的凈上解收入(下級上解收入-補助下級支出)。
決定債務率變動的因素只有兩個,一是外債余額,二是出口規模。在外債余額呈直線趨勢上升的背景下,我國債務率的變動取決於出口增長速度,如果出口增長率快於外債增長率,債務率就下降,像1994年以後就是這種情形,如果出口增長率慢於外債增長率,債務率就上升,1994年以前就是這種狀況。因此,如果要緩解債務率的壓力,要麼削減外債余額,要麼擴大出口規模,當然,後者顯得更加積極主動。
不過,用債務率衡量一國的外債償付能力其實不太科學也不太可靠,原因是出口收入在對外支付時通常會先解決進口付匯,只有在支付進口付匯仍有節余(即貿易順差)時,其盈餘才能用於償還外債。許多國家為了緩解外債壓力,通常要緊縮進口,就是這個道理。對我國外債償付能力的評估1994年以前就不適合用債務率指標,因為在這一段時期,我國幾乎年年貿易逆差,出口收入不但不能償還外債,由於外匯儲備短缺,實際上還要利用外債來平衡貿易逆差,這正是在這一段時期我國的債務率運行在安全區,但債務儲備/外債比率卻運行在「緊急狀態」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