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小縣城的房價還會漲嗎
我國的房價,在相當時期內都將逐步走高。不同點無非是上漲的幅度和速度。總的來說,大中城市漲速快、漲幅大,小城市相對較慢。
很多人一直認為房價高,有泡沫,房價要跌,但房價卻仍一路攀升。究其原因,我認為是這些人缺乏一個常識,就是房價是由什麼決定的。
房價和一般商品的價格有類似之處,是由供求關系決定的(與成本關系不大)。現在的房價是有點高,很多人買不起。但有人買不起,並不表示它就一定有泡沫,只要它有一定的市場需求支撐就行了。就象LV的包,動輒上萬,一般人買不起,但這並不妨礙它的高價,只要有人能買就行。
5年前,我市房價還在4、5千左右,大家都在喊貴得離譜的時候,我預言,房價會到3萬元,引來大家一片笑聲。現在,3萬元的房子早就出現了,盡管還只是一些好的樓盤,但市區普通二手房的價格,也在15000左右了。現在我預言,10年內,我市房價會到5萬元,大家又笑我了,但我有理由堅信。
房價是市場綜合作用的結果,不是按某一方的意志為轉移的。政府、開發商、購房者都是從各自的利益出發,對房價起著一定的作用。
一、政府層面。總體上說,政府也不希望房價過高,特別是高層政府。但現有的行政體制,以及其固有的機制,使這種願望難以實現。各級政府領導都需要政績,都要發展地方經濟,加快地方建設,這需要大量的資金,各級政府都缺錢,怎麼辦?最便捷、最有效的,就是土地開發。很多地方政府,特別是沿海地區,某些縣市政府土地開發收益占財政收入的一半以上,成了名符其實的「土地財政」。當過政府領導的人都知道,這也是無奈之舉,沒錢怎麼辦事。而土地是稀缺資源,國家實行最嚴格的控制政策,這又推動了地價的上漲。土地拍賣是完全正確的,是市場行為,否則會導致更大的腐敗,對降房價也未必有利。土地成本的提高,為高房價打下了基礎。近年來國家盡管出台了若干政策,想抑制房價虛高,但效果甚微,就是這個原因。
二、開發商層面。開發商作為企業,追求高額利潤是其不變的真理。不能由此就抱怨他們缺德,罵他們奸商。如果開發商只做善事,不按市場規律辦事,那就不是真正的企業了。
三、購房者層面。居者有其屋,安居才能樂業。人總需要住房的,所以對住房就形成了剛性的需求。不象股票市場,我可以去炒,也可以不炒。綜觀高房價地區,分析一下,有多少人是在炒房的。其實大部分人還是買來住的,或者是為子女准備,也可能是改善居住條件,是一種真實購買力的體現。你不買,他會買,正因為有強大的需求,才能使房價居高不下。 經過近幾年的調整,近期,我市房市又呈現火爆趨勢,漏夜排隊搶購已是每個新開樓盤的景觀。
四、通脹壓力。我國目前通貨膨脹壓力很大,從人民幣匯率、能源原材料大漲、居民存款總額、經濟周期規律、2006工改等等因素,都可以看出,通脹只是時間問題,估計不會超過3年。通脹後,存款縮水,而住房保值,會使更多的人選擇買房。而且通脹本身會導致物價的上漲,從購買力的角度看,現在1萬元每平方的價格,通漲後,可能相當於2、3萬元了。所以,從這個角度看,現在按揭貸款買房,對長期來說是合算的。現在貸50萬元,可能是個大數目,但過幾年後,可能不值一提。從今年開始,通脹苗頭已現,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已超過4%,這方面去年我就已經在相關帖子里說過了。
另外我還發現一個規律,通脹總是從糧食的漲價開始的。85年、93年,糧食都大幅漲價,隨後都有了通脹,貨幣貶值,工資大幅增長。現在,糧食等農副產品又漲價了。
五、政府調控的效果。很多人說,房價越調控越漲。其實他們錯了。調控並沒有讓房價回歸理性,而是有意打壓。過段時間後,又會反彈,關鍵還是因為有強烈的需求支撐。而且,政府的很多調控措施是增加稅收,這雖然會抑制一部分房價,抑制炒家行為,但買方所需付出的也更多了。
比如對購買不滿5年的二手房徵收營業稅,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需求,賣家也降了一點價,但買家卻要交更多的稅,總價一點都沒便宜下來。
所以,只要條件許可,我會選擇買房,讓有限的財富,隨著時間的消逝慢慢自然增長。即使不能有效增長,至少也不能任其縮水。
你所處的小縣城究竟會不會漲?能漲多少?要根據實際具體分析確定。
⑵ 什麼叫稅負率,如何計算
所得稅稅收負擔率(簡稱稅負率) 稅負率=應納所得稅額÷利潤總額×100%。
所得稅稅負率,為年度交納所得稅稅額占該企業銷售額或者營業額百分比。
如:某企業某年度產品銷售收入100萬,企業會計利潤是10萬元,該年度交納所得稅3萬,則所得稅稅負率為3/10*100%=30%
企業所得稅稅負率=應納所得稅額/利潤額*100%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印發《納稅評估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國稅發[2005]43號)中所描述的稅收負擔率,舉例說明:
增值稅稅負率=(本期應納稅額÷本期應稅主營業務收入)×100%
所得稅稅負率=應納所得稅額÷利潤總額×100%
印花稅負擔率=(應納稅額÷計稅收入)×100%
資源稅稅收負擔率= [應納稅額÷主營業務收入(產品銷售收入)]×100%
總而言之,綜合稅收負擔率,是在宏觀層面考察一國的稅制情況,各稅種的稅收負擔率是在微觀層面考察納稅人稅收負擔是否正常,各自的衡量目標不同,故計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2)指標房營業稅擴展閱讀:
宏觀
在中國,依據稅目有:增值稅、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營業稅、資源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土地增值稅、城市房地產稅、車輛購置稅、車船使用稅、車船使用牌照稅、印花稅、耕地佔用稅、契稅、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稅、煙草稅等等,國家的這些種類繁多的稅收收入的總和與整個國家的經濟總量(用GDP來代表)的比值,就構成了我們全國的稅負水平。
微觀
微觀上的稅負,就是單個納稅人的實際稅負負擔,包括個人與單個企業,這兒稅負承擔的主體是實際負稅人,不是名義納稅人,負稅人即最終負擔稅收的單位和個人,負稅人與納稅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因為在微觀上,稅負的實現是流動的,其中有各種各樣的稅負轉嫁。所以,稅負的最後歸宿就是微觀稅負的實際負稅人。一個國家的宏觀稅負水平的高低,同國家的財政政策、產業結構的合理性、本國企業的生產較率、進出口水平及國內商品價格等等經濟因素相聯系。
⑶ 評估中 稅費裡面有一個指標是原建構價,這個具體指什麼土地評估中和房估中分別指什麼
是房地產評估中,成本法分析的一種,簡單說就是建一個評估的房產需要的成本,土地評估是根據 規劃許可證 算的,有個土地出讓金,別的費用是沒有的
⑷ 本人十年前賣指標給買主,買主十年未辦交房稅,、又未入住,我想要回可以嗎
你當初已經簽過合同,收過錢的話,那你現在肯定是不可以要回的。
⑸ 各種稅收地方留成比例是多少
1、增值稅,25%。全面「營改增」後,增值稅收入劃分進行了試點調整,中央政府分享50%,地方政府分享50%。
2、營業稅,除鐵道部、各銀行總行和各保險總公司集中交納的部分歸中央外,其餘部分歸地方。
3、企業所得稅,除鐵道部、各銀行總行和海洋石油企業交納的部分歸中央外,其餘部分地方佔40%。4、個人所得稅,除個人存款利息個人所得稅歸中央外,其餘部分地方佔40%。
5、資源稅,除海洋石油企業交納的之外,全部歸地方。
6、城建稅,除鐵道部、各銀行總行和各保險總公司集中交納的部分歸中央外,其餘部分歸地方。
7、印花稅,證券交易印花稅的6%、其他全部印花稅,歸地方。
現行地方稅主要有: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車船使用稅、城市維護建設稅、印花稅、筵席稅、屠宰稅、牲畜交易稅、集市交易稅等稅種。
(5)指標房營業稅擴展閱讀
1、我國現行稅種共有24個,按照財政分稅制的要求,將24個稅種按照實際情況劃分為中央稅、中央與地方共享稅、地方稅三種。其中,中央稅歸中央所有,地方稅歸地方所有,中央與地方共享稅分配後分別歸中央與地方所有。
2、中央地方共享稅包括以下的稅種: (1)增值稅。增值稅中央分享75%,地方分享25%。 (2)資源稅。資源稅按不同的資源品種劃分,部分資源稅作為地方收入,海洋石油資源稅作為中央收入。 (3)證券交易稅。證券交易稅,中央與地方各分享50%。
3、中央稅是指稅種的立法權、課稅權和稅款的使用權歸屬於中央政府的一類稅收,地方稅是指立法權、課稅權和稅款的使用權歸屬於地方政府的一類稅收。稅款收入按照管理體制分別入庫,分別支配,分別管理。中央稅歸中央政府管理和支配,地方稅歸地方政府管理的支配。
⑹ 我是個空殼企業,房子租給別人辦廠。政府有稅收指標,租房人要我邦開增值稅票,一年內達4O萬票額,稅金
如果沒有真實的交易關系就屬於虛的,你可以對照一下
⑺ 房地產行業城鎮土地使用稅財務報表有哪些風險評估指標
主要看兩類指標。一類是動態指標,一類是靜態指標。
動態指標需計算資金的回時間價值,主要指標包括答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動態投資回收期等;
靜態指標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主要指標包括靜態投資回收期、投資利潤率、投資利稅率等。
在計算和評價動態指標時,項目的長期貸款利率是一個重要參數,由於項目的資金成本為投資加上應計利息,因此項目的長期貸款利率可近似作為項目的資金成本率。
⑻ 北京小汽車交易過戶,想保留指標列印出來,具體流程是什麼
您將名下京牌抄小客襲車過戶至他人名下後,需在6個月內在指定網站www.bjhjyd.gov.cn或各區(縣)政府對外辦公窗口提出申請,經審核通過後,不需搖號,即可取得更新指標確認通知書(根據我的經驗,如果網上系統已經收到你的車過戶的信息,即使在非工作日申請,也會立刻通過審核)。下載這個pdf文件就可以列印了,最好是原大小列印A4紙。自取得更新指標確認通知書之日起6個月內辦理完成車輛登記手續(購買小客車)。也就是說你的車過戶後,你最長有一年的時間買車,但是為了以防萬一,還是提前十天半月辦理。逾期未辦理完成的,視為自動放棄更新指標。
⑼ 房屋容積率的數值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
房屋容積率的數值來越小越自好,容積率越低,居民的舒適度越高,反之則舒適度越低。對於開發商來說,容積率決定地價成本在房屋中占的比例,而對於住戶來說,容積率直接涉及到居住的舒適度。
一個良好的居住小區,高層住宅容積率應不超過5,多層住宅應不超過3,綠地率應不低於30%。但由於受土地成本的限制,並不是所有項目都能做得到。容積率是衡量建設用地使用強度的一項重要指標,容積率的值是無量綱的比值。
(9)指標房營業稅擴展閱讀
高容積率小區注意事項
高容積率的住宅項目意味著小區內房子建得多,而高密度的住宅必定會帶來高密度的居住人口,最終導致小區中業主的生活舒適度下降。
另外,高密度的居住人口還會對小區內的健身場所、兒童活動區域、娛樂中心以及樓宇內的電梯、消防通道形成比較大的壓力。頻繁的的使用會加劇這些設施的老化,所以在購買高密度小區時應該對此提出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