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香港買的周大福黃金上面刻印的999.9a是什麼意思呢
含金量千分數不小於999.9的稱為萬足金,是首飾成色在市場流通中命名中的最高值。但不在國標之回列,印記為萬足答金、999.9金、AU999.9或G999.9。
黃金首飾的印記包括廠家代號、材料和純度,如:X金990、XAu990、X足金等。其中,字母X為廠家代號。當採用不同材質或不同純度的貴金屬製作首飾時,材料和純度應分別表示。當首飾因過細或過小等原因不能列印記時,應附有包含印記內容的標識。
看你的黃金上面的標記,999.9a應該是周大福的萬足金黃金,a可能是廠家的某種代號
B. 請問有沒有萬足金
我們也是賣這個的,我們賣十幾年了,其實真正是沒有萬足金的,鑒定起來縣鑒定都足金都可以鑒定千足,只有省級鑒定才比較准,萬足金拿去省級鑒定都不達標。很多客戶傻傻的都說有萬足,我們也很無奈!我們千足金當萬足金賣給他,他還傻傻的相信的,含量能達到千足金都不錯了。要這樣想,銀行我們每次都是拿999.9的金去廠家加工的,廠家在配了點焊料,你說能達到萬足金,有些黑的廠家連千足金都達不到。。。。笨笨的一些人自以為他們買的都是萬足金,還有些從香港傻傻的去香港去買黃金最好買回來的黃金竟然是22k的當萬足金,跑我們店裡說是萬足金,還說價格香港便宜,黃金價格除了金條,其他成品想便宜內地都大把,內行的都知道。有些香港的黃金也是大陸生產的,我們有些朋友經常收到香港的訂單。。。要萬足金除非金條看能不能達到
C. 在中國黃金買的項鏈上刻有足金9999,要放大才看得到,是真的萬足金嗎,謝謝
如果是國家正規企業製造的足金項鏈,那造假的可能性就小。但這一行里的確有大品牌造假的,如果你買的重量小,那就不一定去鑒定了,但如果重量很大,就可以去鑒定一下,省的你老是有疑心。
D. 我去香港金六福買金,人家跟我說沒有分千足金萬足金了,全部都叫足金
中國國家標準是規定 黃金純度千分之990 或以上的才可以叫 [足金]。
2015年以前,中國國家標準是規定 黃金純度千分之999 或以上的可以叫 [千足金]。現在已經廢除。
中國以前現在是沒有 [萬足金] 的標准。
香港是中國的特別行政區,法律是不同的。
香港珠寶店一般清楚表明金的千分純度。例如 千分之999 或 千分之999.9 。
你聽到的"人家跟我說"的"人家"是誰 ?
是 店員 或 是其他顧客?
E. 我在香港買的周生生黃金標的是9999和內地999的黃金有區別嗎
香港買的周生生黃金標的是9999和內地999的黃金主要有三種區別:
1.黃金純度回有區別:
999是千足金,黃金的答純度是千分之九百九十九。9999是萬足金,代表黃金的純度是萬分之玖仟玖佰九十九。因此,香港所購買的9999黃金顯然純度更高。
2.價位有區別:
香港處在國際前沿,免稅政策多,在香港買黃金有價格優勢,黃金的售賣還受一些加工和市場的影響,因此,在香港買9999黃金反而要比內地999黃金便宜。
3.工藝有區別:
香港是黃金首飾加工行業人才濟濟,水平相對內地則更高,工藝設計體系更成熟,周生生也是著名飾品品牌,使用價值和收藏價值更高。
F. 我在香港金六福珠寶(集團)有限公司專櫃買了個萬足金戒指,戒指上的鋼印有 GLE足金9999。
看來你在廣東這邊,千足金和萬足金其實沒啥區別 只是噱頭,可以多掙點,應該是萬足金了。
G. 黃金有萬足金嗎
國內不承認99.99%的萬足金的,
國家標准只到99.9% 也就是千足金,再高檢測不出來,沒有權威的檢測結構能給以證明和鑒定。
萬足金這個概念目前只有香港有,國內珠寶商聲稱是萬足金的都是玩的嚎頭。
H. 香港黃金免稅店黃金只要幾百嗎
去香港可以買黃金會便宜一些。不過僅僅是相對便宜,雖然黃金每克價格都是按國際價格來定,但是香港買金飾手工費可以打折,銀聯卡和信用卡可能也會有優惠,同一款金飾,考慮到傭金、手工費、匯率等因素後,香港能便宜15%左右,而且在購物刷卡時,越來越多的商戶都會主動使用銀聯通道。
香港金飾價格的計算方法為:金價×重量×1.02(百分之二的傭金,全港買金都要的)+手工費。
另香港的兩變為克的換算方法為:香港的重量×37.429(在香港一斤是600克,一斤等於16兩)。
在內地買金飾時需要支付的價格為重量×原料金價+手工費,無需額外支付傭金,手工費用比較低廉,只有7-10元/克。
(8)萬足金刻有香港黃金擴展閱讀:
黃金價格影響因素
1,金價美元
由於國際黃金價格以美元計價,黃金價格走勢與美元匯率走勢的關系變得非常密切,歷史資料顯示,兩者常常呈逆向互動關系。美元漲,黃金跌;美元跌,黃金則漲。
2,金價原油
國際原油價格與黃金市場也存在著緊密的聯系。眾所周知,抗通脹是黃金的一個主要功能,而國際原油價格又與通貨膨脹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國際黃金價格與國際原油價格具有正向運動的互動關系。
3,商品市場
隨著金磚四國經濟的崛起,對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的需求日益增強,再加上國際對沖基金的炒作,導致有色金屬、貴金屬等國際大宗商品的價格從2001年開始強勢上揚,高企的價格引起了全球經濟界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