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在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時,集團內部交易的未實現損益的影響為什麼應予以抵銷 2.內部交易的營業收入和營業
1、抵消原因:避免集團內部交易不公允導致的操縱利潤現象和抵消集團內部購銷重復計算的損益
2、影響:
(1)、未實現部分損益轉為存貨,增加企業資產,減少凈利潤(未實現部分損益為正值,負值相反)
(2)、由於未實現部分損益的會計基礎和計稅基礎不一致,所以需要調整所得稅費用,進而影響利潤表
3、持有比例問題:
(1)、母公司間接持有公司N的股權比例=80%*60%=48%
(2)、母公司直接和間接持有公司N的股權比例=80%*60%+30%=78%
(1)合並財務報表特殊交易事項總結擴展閱讀:
一、母公司編制合並財務報表,應當將整個企業集團視為一個會計主體,依據相關企業會計准則的確認、計量和列報要求,按照統一的會計政策,反映企業集團整體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
1、合並母公司與子公司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現金流等項目。
2、抵銷母公司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與母公司在子公司所有者權益中所享有的份額。
3、抵銷母公司與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間發生的內部交易的影響。內部交易表明相關資產發生減值損失的,應當全額確認該部分損失。
4、站在企業集團角度對特殊交易事項予以調整。
二、因抵銷未實現內部銷售損益導致合並資產負債表中資產、負債的賬面價值與其在所屬納稅主體的計稅基礎之間產生暫時性差異的,在合並資產負債表中應當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同時調整合並利潤表中的所得稅費用,但與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交易或事項及企業合並相關的遞延所得稅除外
參考資料來源:
財政部——《企業會計准則第33號——合並財務報表》
❷ 合並報表 特殊交易 合並報表 會計分錄會考嗎
合並報表,特殊交易,合並報表會計分錄一般比較難,考肯定會考,但是所佔分值很小!
❸ 中級會計考試需要復習特殊交易事項在合並財務報表嗎
要啊,不過不會是大題,單多判多一些。實在感覺吃力,再放棄。最好還是學一下。
❹ 匯總報表與合並報表的關系
合並報表亦稱合並財務報表或合並會計報表。合並報表是集團公司中的母公司編制的報表,他將其子公司的會計報表匯總後,抵消關聯交易部分,得出站在整個集團角度上的報表數據。 也可以說,是以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組成會計主體,以控股公司和其子公司單獨編制的個別財務報表為基礎,由控股公司編制的反映抵消集團內部往來賬項後的集團合並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財務報表, 合並報表包括合並資產負債表、合並損益表、合並現金流量表或合並財務狀況變動表等。
編制合並會計報表的合並理論一般有三種理論可供遵循,即母公司理論、實體理論和當代理論;有兩種方法可供選擇,即購買法和權益結合法。實務中多採用經修正的當代理論。
隨著少數股權在許多國家的普遍存在,相繼帶來在合並會計報表中對少數股權的處理問題,從而引起對合並范圍及相關問題的不同理解,進而形成三種合並理論。
第一,母公司理論。按照母公司理論,在企業集團內的股東只包括母公司的股東,將子公司少數股東排除在外,看作是公司集團主體的外界債權人,以這個會計主體編制的合並資產負債表中的股東權益和合並損益表中的凈利潤僅指母公司擁有和所得部分,把合並會計報表看作是母公司會計報表的延伸和擴展。
第二,實體理論。按照實體理論,在企業集團內把所有的股東同等看待,不論是多數股東還是少數股東均作為該集團內的股東,並不過分強調控股公司股東的權益。採用這種理論編制的合並會計報表,能滿足企業集團內整個生產經營活動中管理的需求。
第三,當代理論實際上是母公司理論與實體理論的混合,美國公認會計原則採納了當代理論,所以它在美國實務中被廣泛運用。
由於當代理論吸收了母公司理論和實體理論的一部分內容,缺乏內在一致性。它雖然避免了母公司理論在會計概念運用上的矛盾,但在合並凈資產的計價上,仍然存在計價不一致的問題。
匯總報表就是把結構相同、數據不同的多張報表把對應單元格的數據加總起來。
報表匯總是一項重要的會計工作,一般用於兩種情況:一是單位內部不同期間的同—種報表的匯總,主要用於統計較長期間的累計值;二是不同單位同一期間同一種報表的匯總,主要用於總公司對下屬分公司或上級主管部門對下屬單位有關報表的匯總,兩種情況要求匯總的都是同一種報表,即數據可以不同但格式必須完全相同。
匯總報表包括合並報表。合並報表是匯總報表的一個特殊形式
❺ 協會合並的財務問題
一、合並財務報表理論的邏輯起點——合並會計主體
合並財務報表理論的邏輯起點是合並會計主體。其主要理由如下:①合並財務報表的產生是因為控股合並形成了超越個別會計主體的新會計主體——合並會計主體,沒有合並會計主體就不存在合並財務報表,當然也就無需研究合並理論、合並方法、合並程序、合並范圍等問題;②合並會計主體對傳統的會計主體假設產生了沖擊,但並未從根本上動搖財務會計的理論框架,應該在財務會計的理論框架內根據合並會計主體的特殊性研究合並財務報表的特殊問題;③合並財務報表的目標、構成要素及其確認與計量、合並范圍、合並程序等理論與實務問題都與合並會計主體有關。正是因為對合並會計主體的有關方面存在不同的認識,才形成目前不同的理論流派和處理方法。
二、納入合並范圍的前提與條件
一般而言,會計主體的界限界定了會計核算的空間范圍。而對於合並財務報表而言,合並會計主體的界限還界定了合並的空間范圍。當前流行的「母公司觀」以控制為基礎,強調控制是確定合並會計主體界限、合並范圍的理論依據。控制是統馭一個企業的財務和經營決策並藉以從該企業的經營活動中獲取利益的權力。
1.納入合並范圍的前提——權益性資本投資。對具有控制權的單位,需要進行報表喜ⅰ?刂埔桓齬
❻ 合並財務報表,購買少數股東權益的處理
對合並資本公積的調整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合並的時候能夠抵平。 因為收購內少數股東時,新增容的投資成本不等於新增持股比例對應的子公司凈資產,所以在合並抵消的時候,長期股權投資 和 子公司權益類科目是抵不平的,故要將其與子公司凈資產之間的差異先調整到資本公積,使其調整後的長期股權投資和子公司權益類科目能夠抵平。理解下。
❼ 中級會計合並報表怎麼學,中級會計合並報表怎麼學帖子
對於企業合並和合並報表的業務,可以說是會計這門科目中最難的地方,它和長期股權投資結合,可以出很綜合的題。在學習這一部分內容的過程中,剛開始大家都會覺得很難,但是學過以後就會覺得「難者,亦易也」。第一遍看的時候,覺得還得回頭去學長期股權投資,長期股權投資這部分學透、學好非常重要,包括金融資產、權益法、成本法彼此之間各種轉換,學得非常透徹以後,再去學企業合並,合並報表,掌握了精神實質,再從個表報表和合並報表得角度了解及總結各種情況。自己總結一些學習方法,安排好學習順序,對學習這部分內容可以做到思路更清晰易懂。以下是對應試學習此部分方法的詳細說明,希望對理解和學習合並報表知識有所幫助。
主要學習步驟包括:
一、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成本法與金融資產之間各種核算方法的轉換總結。
二、企業合並,合並日及購買日個別報表及合並報表會計核算方法總結。
三、資產負債表日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一次交易達成合並及多次交易達成合並),個別報表及合並報表核算方法總結。
對以上知識點分項目說明如下:
一、長期股權投資
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確認、後續計量成本法、權益法基礎知識點在這里不細述,主要對長期股權投資權益法、成本法、金融資產之間各種轉換總結。這也是在合並報表中容易考的個別報表中的處理方法,這一步要學得非常熟悉,信手拈來才能應對合並報表和個表報表的各種處理,為合並報表部分學習打好基礎。各種轉換時的處理要點,做如下總結。
(1) 公允價值計量轉權益法,主要是金融資產轉權益法。
處理要點:
1) 確認權益法的初始投資成本=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為取得新增投資的公允價值
2) 轉損益1,即原持有股權投資劃分為金融資產的,其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投資收益。
3) 轉損益2,原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如果上面的金融資產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累計公允價值變動應在轉為權益法的當期轉損益。
4) 權益法對初始投資時點的賬面價值調整,將上述計算的初始投資成本與按追加投資後全新的持股比例計算的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在「追加投資日」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之間的差額,前者大於後者,差額不處理;前者小於後者的,差額應調整長期股權投資賬面價值,並計入當期營業外收入。
(2) 公允價值計量轉成本法
處理要點:
1) 初始投資成本=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新增投資成本
2) 原持有股權投資劃分為金融資產的,其公允價值與賬面價值的差額確認投資收益,一般按照公允價值計量,此處沒有損益。
3) 原計入其他綜合收益(如果上面的金融資產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累計公允價值變動應在轉為權益法的當期轉損益。
對照金融資產轉長期股權投資的以上兩種處理方法要點,可以總結相同點:從金融到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均用的是公允價值,都要對之前確認的累計公允價值變動應在轉為權益法的當期轉損益,在以後合並報表中這部分在個別報表中處理過的損益就不需要再調整了。
(3) 權益法轉成本法
處理要點:
1) 初始投資成本=原持有股權投資的賬面價值+新增投資成本
2) 購買日之前持有的股權投資因採用權益法核算而確認的其他綜合收益、其他資本公積,在處置該項目投資時點轉損益,否則個別報表不結轉,在合並報表中要結轉。
(4) 成本法轉權益法
處理要點:
1) 終止確認長期股權投資處置部分對應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確認處置損益
2) 比較剩餘長期股權投資的成本與按照剩餘持股比例計算「原投資時」應享有被投資單位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的份額,前者大於後者的,不處理;前者小於後者的,在調整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時,如果是以前年度的,調整留存收益。
3) 追溯調整,對原投資時點至處置投資「當期期初」被投資單位實現的凈損益(扣除已經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中投資方應享有的份額,調整留存收益,對應的其他綜合收益和資本公積也對應調整。
4) 本期的損益及其他權益按照權益法正常做就可以。
(5)成本法轉金融資產
處理要點:
1) 終止確認長期股權投資處置部分對應的長期股權投資成本,確認處置損益
2) 對剩餘股權按照公允價值重新計量,確認損益,類似其他類資產轉換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方法,可以和其他的資產轉換總結學習,對照理解。
二、企業合並
將長期股權投資基礎知識學習透徹以後,接下來學習企業合並,企業合並中學習要點主要是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非同一控制下合並,在合並日和購買日的個表報表和合並報表的會計處理方法:
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並:
個別報表處理方法:
1)在合並日按照被合並方所有者權益在最終控制方合並財務報表中的賬面價值的份額作為長期股權投資的初始投資成本。
2)長期股權投資初始投資成本與支付的現金、轉讓的非現金資產以及所承擔債務賬面價值或所發行股份面值總額之間的差額,應當調整資本公積;資本公積不足沖減的,調整留存收益。
合並報表處理方法:
1)應當對合並資產負債表的期初數進行調整:
借:資本公積
貸:盈餘公積
未分配利潤
將被合並方的留存收益通過母公司的資本公積轉出,視為合並前後一直是一體化存續下來的。
2)合並利潤表、合並現金流量表均反映的是由母子公司構成的報告主體自合並當期期初至合並日實現的損益及現金流量情況。
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業務相對簡單,資產負債表日合並業務不再講解,自己看書應該比較好理解,著重說明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個別報表和合並報表的會計處理方法。
個別報表處理方法:
1) 始投資成本=支付的現金或非現金資產的含稅公允價值+發行的權益性證券的公允價值,實質為以付出資產或承擔債務的公允價值計量。
2) 確認支付資產的公允價與賬面差額,即視為處置損益。
合並報表處理方法:
1) 合並商譽=企業合並成本-合並中取得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考慮所得稅後)的份額。對企業合並成本和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在下面鈞有講解。
2)調整分錄(將子公司的賬面價值調整為公允價值)
借:存貨等【評估增值】
遞延所得稅資產
貸:應收賬款等【評估減值】
遞延所得稅負債
資本公積 【差額】
3)抵消分錄
借:股本
資本公積
盈餘公積
未分配利潤
商譽
貸:長期股權投資
少數股東權益
三、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資產負債表日的處理
對於合並日及購買日的合並報表的處理方法學習會了,為資產負債表日的合並打好基礎,對比學習就顯得比較容易了。值得注意的是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對被合並企業賬面價值調整,需要與所得稅章節結合理解被購買方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考慮所得稅後)。
非同一控制下合並個別報表處理方法,即我們前面講的長期股權投資金融資產轉成本法、權益法轉成本法,喪失控制權處置子公司的個別報表處理方法即成本法轉權益法和成本法轉金融資產。
非同一控制下合並報表角度總體思路是:1、合並報表中對個別報表中賬面價值的部分全部用公允價值來計量,包括多次交易達到企業合並及喪失控制權處置子公司情況。對於個別報表中無論是金融資產還是權益法到成本法,合並報表得總體思路都是將個別報表中的賬面價值轉成公允價值,在合並報表中確認投資收益。
2、對於個別報表中沒有轉的損益進行結轉,個別報表中權益法轉成本法在合並報表中需要結轉,金融資產轉成本法在個別報表中已經轉了損益,合並報表不需要再調整;對於成本法轉權益法,即喪失控制權的情況,需要對處置部分損益的期間進行調整,同時對追溯部分的權益變動部分轉損益,成本法轉金融資產,個別報表對金融資產重新按照公允價值的損益已經結轉,只需要對處置部分損益的期間進行調整。
3、合並報表層面的商譽=初始投資成本(各部分公允價值之和)-持續計算的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持股比例
持續計算的可辨認凈資產的公允價值=合並報表中調整後的子公司公允價值(凈資產)=購買日公允價+調整後凈利潤-分派現金股利+其他綜合收益+其他權益變動
具體核算方法說明:在「資產負債表日」的合並報表要將購買日的合並報表有些調整分錄再做一次,對購買日至資產負債表日期間,相關評估增值的資產或新確認的預計負債等涉及損益變動分錄做出,包括遞延所得稅資產、遞延所得稅負責轉回等,然後對子公司長期股權投資的調整,會運用到長期股權投資的知識,尤其是對子公司凈利潤進行調整時候,要和權益法的對子公司凈利潤調整方法區分,權益法中需要對子公司凈利潤調整包括初始投資時點的調整和內部交易中未實現部分的調整。在合並報表中,對子公司的凈利潤進行調整時,只是對投資時點的調整,不再對內部交易進行調整,因為內部交易在工作底稿中要全部抵消,即合並報表需要做的「未實現內部銷售利潤的抵銷」。
如果學到這里,對長期股權投資的知識做不到十分熟悉,建議回頭將長期股權投資學到非常透徹,再來進行以下步驟學習。
對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資產負債表日的會計處理及分錄掌握精準,其他的特殊事項,例如購買、處置子公司少數股權,多次交易喪失控制權處置子公司股權之類的自然就容易理解了,此處不講解。
以下對非同一控制下企業合並資產負債表日的會計處理總結,只說明第一年的情況,第一年情況掌握了,第二年的就容易理解了 ,此處不講解第二年分錄編制方法。
(一)對子公司的個別財務報表調整未公允價值
1)將購買日子公司的賬面價值調整為公允價值,即將購買日做的分錄再做一次
借:存貨等【評估增值】
固定資產【評估增值】
遞延所得稅資產【評估減值確認的】
貸:應收賬款【評估減值】
遞延所得稅負債【評估增值確認的】
資本公積【差額】
2)期末調整1)對應部分評估增值的資產和評估減值的負債賬面價值調整
借:營業成本【購買日評估增值的存貨對外銷售】
管理費用【補計提折舊、攤銷】
應收賬款
貸:固定資產—累計折舊
無形資產—累計攤銷
資產減值損失【按評估確認的金額收回,壞賬已核銷】
3)對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及遞延所得稅負責轉回
借:遞延所得稅負債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
所得稅費用(或借方)
(二)將對子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調整為權益法(調整分錄)
第一年,第二年此處不講解:
1)對於應享有子公司當期實現凈利潤的份額
借:長期股權投資【子公司調整後凈利潤×母公司持股比例】
貸:投資收益
按照應承擔子公司當期發生的虧損份額,做相反分錄。
2)對於當期子公司宣告分派的現金股利或利潤
借:投資收益
貸:長期股權投資
3)對於子公司其他綜合收益變動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其他綜合收益
或做相反處理。
4)對於子公司除凈損益、分配股利、其他綜合收益以外所有者權益的其他變動
借:長期股權投資
貸:資本公積
或做相反處理。
(三)長期股權投資項目與子公司所有者權益項目的抵銷
借:股本【子公司期末數】
資本公積【子公司:期初數+評估增值+本期增減】
其他綜合收益【子公司:期初數+本期增減】
盈餘公積【子公司:期初數+本期增減】
未分配利潤—年末【子公司:期初數+調整後凈利潤-提取盈餘公積-分配股利】
商譽【長期股權投資的金額大於享有子公司持續計算的可辨認凈資產公允價值份額】
貸:長期股權投資【調整後的母公司金額即權益法的賬面價值】
少數股東權益
(四)母公司的投資收益與子公司利潤分配的抵銷
借:投資收益【子公司調整後的凈利潤×母公司持股比例】
少數股東損益【子公司調整後的凈利潤×少數股東持股比例】
年初未分配利潤 【子公司】
貸:提取盈餘公積【子公司本期計提的金額】
向股東分配利潤【子公司本期分配的股利】
年末未分配利潤 【從上筆抵銷分錄抄過來的金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