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基金投资 > 集富亚洲投资

集富亚洲投资

发布时间:2022-08-04 01:13:15

⑴ 失败的著名企业有哪些


1、真功夫

案例特点:创业者内乱——能共苦不能同甘

创业者的教训:没有永远的兄弟,只有永远的利益

VC的教训:股权结构是否合理是判断项目好坏的重要依据

麦当劳、肯德基在国内大受欢迎,中餐连锁一直愤愤不平,不断有人跳出来挑战洋快餐。从十几年前的“红高粱”到现在很红火的“真功夫”,“红高粱”早已不知所踪,“真功夫”似乎真的有点功夫,连锁店面越来越多了。

跟公司名字一样,2009年8月,“真功夫”的广州总部爆发的一场真功夫表演,在投资界和创业界颇为轰动:共同创始人及公司大股东潘宇海委任其兄潘国良为“副总经理”,并派到总部办公,但遭到“真功夫”实际控制人、董事长蔡达标的拒绝后,引发剧烈争执。

要理清“真功夫”的管理权矛盾,还得从头说起。1994年,蔡达标和好友潘宇海在东莞长安镇开了一间“168蒸品店”,后来逐渐走向全国连锁,并于1997年更名为“双种子”,最终更名为“真功夫”。真功夫的股权结构非常简单,潘宇海占50%,蔡达标及其妻潘敏峰(潘宇海之姐)各占25%。2006年9月,蔡达标和潘敏峰协议离婚,潘敏峰放弃了自己的25%的股权换得子女的抚养权,这样潘宇海与蔡达标两人的股权也由此变成了50:50。

2007年“真功夫”引入了两家风险投资基金:内资的中山联动和外资的今日资本,共注入资金3亿元,各占3%的股份。这样,融资之后,“真功夫”的股权结构变成:蔡、潘各占47%,VC各占3%,董事会共5席,构成为蔡达标、潘宇海、潘敏峰以及VC的派出董事各1名。

引入风险投资之后,公司要谋求上市,那么打造一个现代化公司管理和治理结构的企业是当务之急。但蔡达标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努力触及另一股东潘宇海的利益,“真功夫”在蔡达标的主持下,推行去“家族化”的内部管理改革,以职业经理人替代原来的部分家族管理人员,先后有大批老员工离去。公司还先后从麦当劳、肯德基等餐饮企业共引进约20名中高层管理人员,占据了公司多数的要职,基本上都是由蔡总授职授权,潘宇海显然已经被架空。

双方矛盾激化。2011年4月22日,广州市公安机关证实蔡达标等人涉嫌挪用资金、职务侵占等犯罪行为,并对蔡达标等4名嫌疑人执行逮捕。

蔡潘双方对真功夫的混乱争夺让今日资本顶不住股东压力,而选择退出。2012年11月30日,今日资本将旗下今日资本投资—(香港)有限公司(下称今日资本香港公司)所持有真功夫的3%股权悉数转让给润海有限公司。至此,真功夫股权又再次重回了蔡潘两家对半开的局面。

三年之后,真功夫原总裁蔡达标一案尘埃落定。根据广州中院二审判决,蔡达标构成职务侵占罪和挪用资金罪被维持14年刑期。随着蔡达标刑事案件终审判决生效,蔡达标所持有的41.74%真功夫股权已进入司法拍卖程序,有传言股权估值高达25亿元。

2、亿唐

案例特点:中国互联网行业融资额最大的案例

创业者的教训:钱再多,也得省着花,不然冬天不好过

VC的教训:“海龟”+“概念”的时代牺牲品

在互联网行业,一家公司的诞生和死去很难引人们的注意力,但这家公司无疑是个例外:它是曾经的新贵,高调诞生;它又一事无成,落魄到连域名都被拍卖。这家公司就是亿唐。

1999年,第一次互联网泡沫破灭的前夕,刚刚获得哈佛商学院MBA的唐海松创建了亿唐公司,其“梦幻团队”由5个哈佛MBA和2个芝加哥大学MBA组成的。凭借诱人的创业方案,亿唐从两家著名美国风险投资DFJ、SevinRosen手中拿到两期共5,000万美元左右的融资。直到今天,这也还是中国互联网领域数额最大私募融资案例之一。

亿唐宣称自己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也是亿唐是一个"生活时尚集团",致力于通过网络、零售和无线服务创造和引进国际先进水平的生活时尚产品,全力服务所谓“明黄e代”的18-35岁之间、定义中国经济和文化未来的年轻人。

亿唐网一夜之间横空出世、迅速在各大高校攻城掠地,在全国范围快速“烧钱”:除了在北京、广州、深圳三地建立分公司外,亿唐还广招人手,并在各地进行规模浩大的宣传造势活动。2000年年底,互联网的寒冬突如其来,亿唐钱烧光了大半,仍然无法盈利。从2001年到2003年,亿唐不断通过与专业公司合作,推出了手包、背包、安全套、内衣等生活用品,并在线上线下同时发售,同时还悄然尝试手机无线业务。此后两年,依靠SP业务苟延残喘的亿唐,惟一能给用户留下印象的就是成为CET(四、六级)考试的官方消息发布网站。

2005年9月,亿唐决定全面推翻以前的发展模式,而向当时风靡一时的Web2.0看齐,推出一个名为hompy.cn的个人虚拟社区网站。随后,除了亿唐邮箱等少数页面保留以外,亿唐将其他全部页面和流量都转向了新网站hompy.cn,风光一时的亿唐网站就这样转型成为一家新的web2.0网站。2006年,亿唐将其最优质的SP资产(牌照资源)贱卖给奇虎公司换得100万美元,试图在hompy.cn上做最后一次的挣扎。不过,hompy.cn在2008已经被关闭亿唐公司也只剩下空壳,昔日的“梦幻团队”在公司烧光钱后也纷纷选择出走。

2009年5月,etang.com域名由于无续费被公开竞拍,最终的竞投人以3.5万美元的价格投得。

亿唐生得伟大,死得却不光荣,只能说是平淡,甚至是凄惨。其它死掉的网站多多少少会有些资产被其他公司收购,在修养生息之后也许还有重出江湖的机会,但亿唐却沦落到域名无人续费而沦为拍卖品的下场。亿唐对中国互联网可以说没有做出任何值得一提的贡献,也许唯一贡献就是提供了一个极其失败的投资案例。它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贵族,几千万美元的资金换来的只有一声叹息。

3、尚阳科技

案例特点:中国首轮融资额最大、联合投资人最多的案例

创业者的教训:被市场打败不可怕,被自己内部瓦解才可怕

VC的教训:大公司的高管,不一定做得了创业企业的领军人物

尚阳科技成立于2003年初,自诞生起就笼罩了刺眼的光环。

首先,公司创办人及CEO是网通曾经的COO郑昌幸,管理团队中还有原华为公司副总裁陈硕和网络产品部总经理毛森江,可为出身豪门;

其次,成立之初,公司获得多家知名风险投资机构的5,800万美元首期融资,主要投资人华登投资1,800万美元、DCM投资1,000万美元、IntelCapital投资700万美元、NEA投资500万美元,其他投资人还包括Sycamore Ventures、Morgenthaler Ventures、Jerusalem VenturePartners、住友集团的投资公司Presidio Venture Partners、STAR Venture、日立、伊藤忠、上海联合投资有限公司、等等。

尚阳科技曾被美国知名的RedHerring杂志评选为亚洲100强私人企业之一,其目标是致力于成为通信领域领跑的下一代服务平台(NGSP)提供商,致力于开启“自由沟通无界限”的自由通信新时代。主营业务是固网增值解决方案、宽带无线解决方案和企业通信解决方案等几个领域。当时,电信运营商们也准备在增值业务上大干一把——中国电信的“互联星空”、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中国联通的“联通无限”,这种转型为尚阳科技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尽管尚阳拥有几个不错的核心业务,比如UU语信等,但终究没有抓住市场机会。2年多之后,由于公司创建以来经营不善,郑昌幸被迫“下课”,尚阳科技大幅裁员,业务也开始转型,从昔日的设备方案提供商向互联网增值业务提供商转变。在市场中不但跟即时通信领域声名显赫的微软MSN、Skype和Googletalk等跨国巨头竞争,还面对国内的QQ、新浪、网易、263等本土企业的即时通信工具的挑战。最终,尚阳科技的业务并未像其名字一样“上扬”,最终美梦破碎,2006就退出市场。

尚阳科技沦落到这个地步,据知情人士透露,是管理上存在问题。一是公司重研发、轻市场,市场抓不住,而研发方面,首期融资用完了,也还没有几件像样的产品;二是公司内部帮派严重,事业部之间各自为政。同时,从高层到员工“成分”极为复杂,有“海龟”也有“土鳖”,有出身国企的也有来自外企的,有来自创业公司的,也有来自全球500强公司的,甚至从华为管理团队带来的旧部,一直留在了深圳,处于失控状态。

华登国际的陈立武在投资领域有丰富的投资经验,郑昌幸等更是明星级别、实战派的管理团队,而十多家知名投资公司的大额注资,足以说明中国通信市场的空间和吸引力。这些积极因素加在一起,更能反衬出这个案例的可惜。

4、博客网

案例特点:中国互联网web2.0的旗帜

创业者的教训:不要小看巨头们的后发优势

VC的教训:选对跑道,还要选对运动员

方兴东,这个名字在中国互联网界绝对如雷贯耳,他有着“互联网旗手”和“中国博客之父”之称,对于中国互联网Web2.0的发展普及有着无法磨灭的功绩。

2002年,方兴东创建博客网的前身(博客中国),之后3年内网站始终保持每月超过30%的增长,全球排名一度飙升到60多位。并于2004年获得了盛大创始人陈天桥和软银赛富合伙人羊东的50万美元天使投资。2005年9月,方兴东又从著名风险投资公司Granite Global Ventures、Mobius VentureCapital、软银赛富和Bessemer Venture Partner那里融资1000万美元,并引发了中国Web2.0的投资热潮。其后活跃在中国的VC要是不知道Blog、Podcast、RSS、P2P等术语,不看博客、播客、视频、交友等项目就是落伍的标志。

随后,“博客中国”更名为“博客网”,并宣称要做博客式门户,号称“全球最大中文博客网站”,还喊出了“一年超新浪,两年上市”的目标。于是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博客网的员工就从40多人扩张至400多人,据称60%-70%的资金都用在人员工资上。同时还在视频、游戏、购物、社交等众多项目上大把烧钱,千万美元很快就被挥霍殆尽。博客网至此拉开了持续3年的人事剧烈动荡,高层几乎整体流失,而方兴东本人的CEO职务也被一个决策小组取代。到2006年年底,博客网的员工已经缩减恢复到融资当初的40多个人。

博客网不仅面临资金链断裂、经营难以为继,同时业务上也不断萎缩,用户大量流失。为摆脱困境,2008年,博客网酝酿将旗下博客中国和bokee分拆为两个独立的公司,而分拆之后分别转向高端媒体和SNS。但同年10月博客网又卷入裁员关闭的危机之中,宣布所有员工可以自由离职,也可以留下,但均没有工资,此举被认为与博客网直接宣布解散没有任何区别。

其实,早在博客网融资后不久,新浪就高调推出其博客公测版,到2006年末,以新浪为代表的门户网站的博客力量已完全超越了博客网等新兴垂直网站。随后,博客几乎成为任何一个门户网站标配的配置,门户网站轻而易举地复制了方兴东们辛辛苦苦摸索和开辟出来的道路。再后来,Facebook、校内、51等SNS社交网站开始大出风头,对博客形成了不可低估的冲击。网民的注意力和资本市场对于博客也开始了冷落。

另外,无论是方兴东自己还是熟悉他的人,都一致认为他是个学者或文人,而绝非熟谙管理和战略的商业领袖,没有掌控几百人的团队和千万美元级别资金的能力。博客作为Web2.0时代的一个产品,无疑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跨越,引领互联网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博客本身是成功的。但对于博客网,它让投资人的大把美元化为乌有,从引领Web2.0的先驱成为无人问津的弃儿,无疑是失败中的失败。

5、PPG

案例特点:中国风险投资界最火的案例

创业者的教训:创业的目的之一是赚钱,但不能仅仅是赚钱

VC的教训:尽职调查中,人的本性调查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

PPG,2005年10月成立,业务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售卖衬衫。轻资产、减少流通环节的概念,加上狂轰乱炸的电视、户外广告,迅速让PPG建立起市场领导者的地位,满世界都是“Yes! PPG”的广告语和吴彦祖自信的微笑。

2006年第三季度,PPG获得了TDF和JAFCO Asia(集富亚洲)的第一轮600万美元的联合投资。2007年4月,PPG获得了第二轮千万美元的投资,除了第一轮的TDF和集富亚洲追加投资之外,还引入了KPCB(凯鹏华盈),KPCB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风险投资基金,与红杉齐名。在2006年-2007年,电子商务在VC投资圈非常吃香,而PPG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可谓绝对的明星项目,无数同行都羡慕这几家能有幸投资进去的VC。

2007年底,PPG已经开始被媒体披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拖欠货款、货品质量投诉、等,但PPG仍然受到了数家风投机构的追捧,三山投资公司击退其他竞争对手,向PPG投了超过3,000万美元的资金。三山投资宣称选择PPG是因为很看好其市场、模式及团队,并透露PPG已计划于2009年初去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2008年,PPG模式出现了VANCL(凡客诚品)、优衫网、CARRIS等几十家家模仿者,PPG不但丢掉了行业老大的地位、官司缠身、高管流散,更传出创始人李亮卷款潜逃一说。李亮称从2008年年中起前往美国筹备美国公司开业事宜,之后一直未在国内现身。

2009年末,一度被誉为“服装业的戴尔”、“轻公司的样板”的商业神话终于还是像肥皂泡那样破碎了。PPG总部早已人去楼空,一片狼藉,贴在墙上的法院执行裁定书则显示PPG已经关门大吉,不少消费者付款后拿不到货物,因而愤怒地将PPG称为“骗骗哥”。而随后,PPG唯一剩下可以称之为“资产”的东西——注册商标“PPG”,在拍卖中无人问津。PPG累计从上述多家家知名VC处获得了5000万美元左右的投资,彻底关门也意味着5,000万美金血本无归。搜狐IT在2009年互联网大会上曾评选出5年来投资最失败网站,PPG名列榜首,成为近几年来中国互联网最大的投资笑话。

事后,有人透露了PPG失败的真正原因:创始人李亮表面上市做电子商务,但配套的物流、仓储都是自己的公司,或间接与他有关,他不停地向这些公司打钱,投资人的钱作为费用变相进入他自己的名下。钱转移光了,李亮也没了。他从一开始就是有预谋、有准备地圈钱,他很聪明、勤奋,执行力也够,但就是出发点不纯。

PPG模式的模仿者之一VANCL的发展状况非常好,可以说,PPG模式的生命力是不容置疑的。一个公司的成功,商业模式这是其中的一部分,而更重要的是执行这个商业模式的操盘手。PPG失败,错的是人而非商业模式。

6、亚洲互动传媒

案例特点:首家在日本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却被勒令退市

创业者的教训:海外上市公司的股民可没有国内股民和VC那么好欺负

VC的教训:既然IPO是最佳退出渠道,上市了就早点儿变现跑路

作为首家在日本东京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亚洲互动传媒有限公司在2008年9月20日的退市,比起1年前的上市,产生了更大影响力和知名度,构成了近年来中国公司在海外资本市场的最恶劣影响。这个事件的一个重量级的副产品是让主导对其投资的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联合创始人——张帆的黯然离职,甚至远离了VC行业。

2002年,崔建平创办了北京宽视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宽视网络”),开始从事TVPG业务。2004年7月,宽视网络的海外控股公司——亚洲互动传媒在英属百慕大群岛设立。亚洲互动传媒自称是“中国提供跨媒体平台电视节目指南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其销售收入中,以电视广告代理业务为主,TVPG(电视节目指南)和EPG(电子节目指南)为辅。

2005年月10月,公司获得红杉资本的投资。在红杉资本之后,亚洲互动传媒先后吸纳了包括新加坡野村证券公司(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38.89%)、美林日本证券公司(11.88%)、日本最大的广告公司电通(2.70%)、NTT移动通讯公司、日本最大的卫星通信公司JSAT、伊藤忠商事Itochu、等日本著名的金融、广告公司。到上市前,红杉资本占公司总股本的11.56%,张帆亦任亚洲互动传媒的董事。事实上,亚洲传媒是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之后在国内主导投资的第一个项目。

⑵ 集富亚洲投资公司的介绍

集富亚洲投资公司(JAFCO Asia)
集富是全球领先及最早成立的创业投资基金之一。集富亚洲超过11年劳动经验。9个办事处分布于亚洲各地区,包括:香港、新加坡、台湾、南韩、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及澳洲。目前管理7个投资基金,总金额超过8亿美元。已投资公司达240家,总投资金额超过6亿美元。其中超过110家公司已成功上市或出售。拥有超过30位资深专业投资经理。自两年前起,100%专注于科技投资项目。
集富亚洲分别于1990年在新加坡及1992年在香港成立,共管理多个私募投资基金,总金额超过8亿5千万美元。它对亚洲有深入了解并在区内设有五个办事处,包括:香港、北京、台北、南韩和新加坡。现时,在亚太区投资已超过$7亿美元在260个投资项目上。过去四年,集富亚洲专注于中、早期科技投资。
集富亚洲于2001年成立的集富创业亚洲科技基金,共募集了1.78亿美元,并自同年起开始在内地投资科技企业。集富创业亚洲科技基金目前在内地有11个投资项目,集中在5大类别,分别是通讯、网络/计算、半导体、软件及IT服务和一些如消费电子装置、终端产品、新材料、环保技术开发等产业。集富目前的投资范围,锁定在有发展潜力及良好的技术支持的创业型企业;除此之外,业务基础稳固、管理良好的企业也将成为投资对象。按照集富亚洲的惯例,该公司对所投资的项目除提供发展基金外,还会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服务,如提供管理咨询、帮助企业研究市场、介绍合作伙伴等工作,以有效协助企业赢利。 陈镇洪
集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陈镇洪先生为天泉投资首席执行官,共同发起人及投资委员会成员。
陈先生拥有超过19年的投资银行和私募投资从业经验。陈先生于2000年至2007年期间担任集富亚洲的投资委员会成员,并于2000至2005年担任集富亚洲投资董事总经理及北亚区主管。陈先生亲自主持了集富亚洲北京和汉城办公室的设立,在这两个城市建立了强有力的投资团队。
陈先生成功发掘并扶持了许多优秀的中国企业,包括BENQ、宝姿时装(香港主板上市)、3721 (被雅虎收购)、中国无线(香港主板上市)、国人通讯 (纳斯达克上市:GRRF)、加拿大太阳能(纳斯达克上市:CSIQ)、LDK (纽约上市)及上海PPG.陈先生在2002、2003、2004和2006年被清科公司评为中国十大风险投资家.2005年,陈先生被投资与合作杂志评选为中国十大最有影响力之风险投资家,并于2006年获福布斯杂志评为当年中国最佳风险投资家之一。
加入集富亚洲之前,陈先生曾在私募投资行业,包括苏伊士亚洲、建力企业和汇丰直接投资(亚洲) 任职9年。在此之前,陈先生在渣打亚洲从事企业融资多年。
陈先生于1986年毕业于香港大学,获荣誉文学士学位,1988年取得英国曼彻斯特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于1993获取美国特许财务分析师资格。陈先生现任香港创业及私募投资协会的会长 (2005/2006为主席),香港交易所主板和创业板上市委员会成员,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公众股东权益成员,香港会计师公会纪律委员会委员及国际青年总裁协会(YPO)北京执行委员。

⑶ 香港集富亚洲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怎么样

香港集富亚洲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是2002-09-12注册成立的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北路5号北京发展大厦817室。

香港集富亚洲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10000742301435T,企业法人张天成,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香港集富亚洲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的经营范围是:从事与隶属外国(地区)企业有关的非营利性业务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香港集富亚洲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更多信息和资讯。

⑷ 李宏玮的人物经历

李女士毕业于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工程学系,并在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获得工商管理硕士(MBA) 学位。
李女士在著名风险基金集富亚洲(JAFCO Asia)担任副总裁职务,并领导了集富在中国和香港地区半导体和互联网方面的投资。在集富工作以前,李女士服务于国际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 (Morgan Stanley)投资银行部,参与了中国电信和科技类公司上市的工作。在投身投资行业之前,李女士是新加坡航天科技集团(Singapore Technologies Aerospace)的主任工程师并曾经负责新加坡空军战斗机的管理和技术升级等项目。
2005年,李宏玮加入Granite Global Ventures (GGV),担任合伙人职务,全面负责GGV在中国的投资计划。李女士有将近12年的投资银行,风险投资和公司运作的经验。目前李女士在海辉科技(HiSoft),博动科技(Pollex),东方般若(Oriental Wisdom)和中国汽车网(Chinacars)等企业担任董事职务。
福布斯2014年中国最佳创投人之一。
投资生涯
李宏玮于2005年加入纪源资本,现为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在成为风险投资人之前,李宏玮在新加坡航空航天科技部、摩根斯坦利和JAFCO亚洲的工作经历让她累积了丰富的运营及金融工作经验。在从事创投业的13年里,其投资总额达到了1.7亿美元。在进行创投和帮助企业成长的过程中,李宏玮坚持从市场、团队、商业模式三方面进行考量,市场可以等待培养,团队需要多元化组合、综合能力强,商业模式要勇于创新尝试。另外在投资时李宏玮会采取自上而下,寻找整个生态链的方式,不会只局限于单个项目,也不会只局限于国内市场。
从事创投的年限:13年
从事创投行业以来的投资总额:1.7亿美元
代表项目:海辉软件、世纪互联、兆日科技、多玩、UC优视、触控科技、众趣、阿狸动漫、盈盈理财、英语流利说、游道易、Zepp。

⑸ 土豆网站的创始人是谁

土豆网创始人:王微

在创立土豆网之前,王微是德国贝塔斯曼集团总部的企业发展总监兼贝塔斯曼在线中国执行总裁。在此期间,王微负责贝塔斯曼集团在中国的战略策划以及贝塔斯曼在线中国的重组工作。
1997-2001年间,王微任职于美国休斯公司。任职业务开发经理期间,王微负责亚洲市场的卫星宽带及卫星电视业务。王微也参与了休斯在亚洲的战略规划及并购。
在美国和法国居住了8年和1年后,王微自2002年起一直居住在上海。
王微拥有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枫丹白露,法国)的MBA学位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计算机硕士学位。

⑹ Geberit 哪个公司

北京海辉高科软件有限公司通过了CMM5评估认证的。 海辉软件(国际)集团公司成立于 1996 年,是一家一流的全球 IT 服务提供商,在中国、美国、日本、新加坡和墨西哥均设有办公机构。海辉通过其遍布全球近 3,300 名专业人士的人力资源、完善的解决方案平台和成熟的服务模式为财富 1000 客户提供高质量 IT 服务,并迅速成长为公认的中国领先 IT 服务公司之一。海辉的业务涵盖整个应用服务的生命周期,主要业务包括企业应用服务(如套装解决方案服务;应用开发、管理和维护;质量保证服务等)和产品工程服务(包括产品开发;产品测试、全球化和本地化;嵌入式系统以及各种技术服务)。 1996 年 11 月 大连海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立 1998 年 8 月 与日本 JBCC 株式会社(IBM 控股)共同投资组建 JBDK 株式会社。 2002 年 6 月 被美国通用电气 (GE) 指定为其在中国的首家“全球开发中心”。 2002 年 8 月 在日本东京、大阪设立了海辉科技日本子公司(DMK 日本)。 2003 年 3 月 通过 SEI-CMM5 级评估(由 Global Systems Technology 审核),成为中国首家整体通过 CMM5 级评估的软件企业。 2003 年 11 月 在美国亚特兰大、纽约设立海辉科技美国子公司 (DMK International) 2004 年 7 月 集富亚洲 (JAFCO Asia)、Intel Capital 及 Granite Global 等三家国际知名风险投资巨头成为海辉科技的新股东,海辉科技更名为海辉软件国际(集团)公司 (hiSoft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Ltd.)。重组后,新成立的海辉软件(大连)有限公司成为海辉软件国际(集团)公司在大连的子公司。 2006 年 10 月 国际金融公司 (IFC) 向海辉投资,成为海辉新股东。 2005 年 11 月 海辉软件国际(集团)公司、天海宏业国际软件公司、科森信息技术(亚洲)有限公司合并组成海辉集团。 2006 年 2 月 海辉软件国际(集团)公司入选 2006 年全球外包服务供应商 100 强。 2006 年 7 月 海辉宣布完成中国 IT 外包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融资,委任新的 CEO,并发布下一个五年计划。 2007 年 1 月 海辉入选德勤评选的 2006 年“中国高科技高成长 50 强”。 2007 年 1 月 海辉完成对美国领先的 IT 服务公司 Envisage Solutions 的并购。 孙振耀 孙振耀先生目前担任美国 Media Tek Inc 公司的管理咨询顾问。2002 年至 2007 年期间,他曾担任惠普中国/香港区执行总监及惠普副总裁。在惠普与康柏合并前,他于 2000 年至 2001 年期间,担任中国惠普执行总监。1991 年至 1999 年期间,担任中国普惠公司的计算系统事业部总经理。孙先生于 1982 年作为系统工作师进入到惠普台湾公司,1983 年至 1990 年期间曾担任过多个销售管理职位。 孙先生拥有台湾中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 董事会成员(按姓名的字母顺序排列)李宏玮 李宏玮女士目前是 Granite Global Ventures (GGV) 的执行合伙人,全面负责 GGV 在中国的投资经营。2002 年至 2005 年期间,她担任集富(亚洲)的副总裁。2001 年至 2002 年期间,她就职于摩根士坦利 (Morgan Stanley) 的投资银行部。此前,李女士在 1995 年至 2000 年期间,担任新加坡航天科技集团 (Singapore Technologies Aerospace Group) 的主任工程师。 李女士毕业于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拥有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和理工硕士学位。她还拥有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 MBA 学位。卢哲群 卢哲群先生拥有 20 多年在多家顶级 IT 公司担任全球营销职务的经验。在加入海辉之前,卢先生曾任中国惠普公司执行副总裁,全面负责惠普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大额服务业务运作,其中包括技术服务、集成、外包和咨询。 作为一名成功的领导者,卢先生在帮助公司实现新的增长模式方面显示出超强的能力,极大地提升了股东所持有的价值。卢先生曾担任 Vanda Systems & Communications Holdings Limited 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他的领导下,该公司收购了 Hutchison Global Communications 以及 PowerCom 两家公司,一跃成为技术旗舰企业。在加入 Vanda 前,卢先生曾担任 Internet Capital Group 亚洲业务执行总监,以及 Cap Gemini 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 卢先生最初就职于 IBM 公司,此后加入亚洲 Lotus 咨询公司,曾担任过多个亚太地区管理及销售方面的高级职务。 卢哲群先生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学位。乐文勇 乐文勇先生于 2001 年加入集富(亚洲),目前担任该公司的中国常驻代表,负责在中国的投资活动,主要专注于中国民间创建的私人持股技术公司。他于 1998 年加入集富(亚洲)位于东京的母公司――集富株式会社。此前,乐先生在中国上海大众汽车公司财务部工作过一年。 乐先生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工业管理专业学士学位及日本国际大学商务硕士学位。Terry McCarthy Terry McCarthy 目前担任纳斯达克上市的林洋新能源公司 (Solarfun Power Holdings Co., Ltd) 独立董事及审计委员会主席、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华奥物种集团公司 (Agria Corporation) 独立董事、及 TriUnited Investors, LLC, Kansas 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员兼投资人。 他拥有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士学位、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MBA 学位及金门大学税务硕士学位。 我再那上班哦 呵呵?

⑺ 集富创投可靠吗

集富创投是骗子平台,典型“杀猪盘”,千万不要投钱,已经投钱了的,千万别再充值想提现了,不会给你提现的。
集富创投原名:汇生创投,每次收割一波韭菜,就会换名字,希望大家引起警觉,减少受骗,切勿贪心!

⑻ 海辉的管理团队

孙振耀,执行主席
孙振耀先生2008年3月起担任海辉软件国际集团公司董事长。自2002 年至 2007 年期间,孙先生曾担任中国惠普执行总裁及惠普全球副总裁。在惠普与康柏合并前,他于 2000 年至 2001 年期间,担任中国惠普执行总监。1991 年至 1999 年期间,担任中国普惠公司的计算系统事业部总经理。孙先生于 1982 年作为系统工作师进入到惠普台湾公司,1983 年至 1990 年期间曾担任过多个销售管理职位。
孙先生拥有台湾中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
卢哲群,首席执行官
卢哲群先生拥有 20 多年在多家顶级 IT 公司担任全球营销职务的经验。在加入海辉之前,卢先生曾任中国惠普公司执行副总裁,全面负责惠普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大额服务业务运作,其中包括技术服务、集成、外包和咨询。
作为一名成功的领导者,卢先生在帮助公司实现新的增长模式方面显示出超强的能力,极大地提升了股东所持有的价值。卢先生曾担任 Vanda Systems & Communications Holdings Limited 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他的领导下,该公司收购了 Hutchison Global Communications 以及 PowerCom 两家公司,一跃成为技术旗舰企业。在加入 Vanda 前,卢先生曾担任 Internet Capital Group 亚洲业务执行总监,以及 Cap Gemini 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
卢先生最初就职于 IBM 公司,此后加入亚洲 Lotus 咨询公司,曾担任过多个亚太地区管理及销售方面的高级职务。
卢哲群先生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学位。
林兴俊,首席运营官
林兴俊先生于 2004 年加入海辉,任战略规划部门主管。在过去几年中,林先生参与了公司的核心运营活动,包括企业收购和合并,以及公司业务的整合,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林先生的职业生涯从 1996 年加入波士顿咨询集团 (Boston Consulting Group) 开始,在那里他积累了国际化企业以及战略发展和转型管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在 BCG 任职 7 年后,林先生又以其出色的行业专业能力加入马来西亚南方银行 (Southern Bank Berhad) 的金融咨询服务部门,成为负责企业扩展的战略主管。
林先生是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 (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 的工商管理硕士 (MBA)。
李劲松, 执行副总裁
李劲松先生曾在川崎重工任职 5 年,于 1997 年加入海辉,负责管理日本业务。李先生于 1998 年在日本主持建立了海辉与 JBCC 日本公司的合资公司 JBDK 公司,并于 2002 年主持建立了海辉在东京的独资子公司 - 海辉(日本)。
李先生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
孙永吉,执行副总裁
孙永吉先生拥有丰富的 IT 行业和国际化企业管理经验,是此行业的资深人士。他不但是杰出的领导人还是勇于开拓的企业家。孙先生曾任多家巨头公司的高层职务,他在日本的 ASCII 公司、新加坡的 NEC 公司、美国的 Sun Microsystems 公司以及Lotus 公司担任过各种管理和技术职位。孙先生还曾是 Lotus(中国)公司的创始人,1994年至1988年全面负责管理Lotus(中国)的R&D中心。并于2000 到 2003 年间创建并担任新大陆科创网络公司首席执行官。
此外,孙先生于 2003 至 2006 年间创建了北京天海宏业国际软件公司并任首席执行官,经并购后加入海辉国际集团公司担任高级副总裁,负责产品工程服务业务。
孙先生持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和美国马萨诸塞州 Babson College 的 MBA 学位。
Gene Tsai,高级副总裁, 负责套装解决方案服务
在加入海辉之前,Gene 于 2000 年合伙创建了 Envisage Solutions,并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Gene 领导 Envisage 为许多财富 1000 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带动公司飞速发展。在创办 Envisage 之前,Gene 曾先后担任 TEQ International 的欧洲 CRM 执行总监、 Accenture 公司产品和金融服务经理。Gene 毕业于加州大学 Irvine 分校,经济和商业管理专业。
王久长,高级副总裁,负责政府事务
王久长先生毕业于大连海运学院(现大连海事大学),获船舶工程学学士学位。毕业后担任大连海事大学副校长,并获得国际经济法硕士学位。在大连海事大学任职 21 年后,王先生成为大连船舶检查局副局长,直至 2001 年加入海辉。 王先生现任海辉集团高级副总裁,参与集团整体战略规划,同时负责人力资源及技术部门的日常工作。
王瑾,高级副总裁,负责人力资源管理
王瑾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硬件、软件、芯片制造和通信等高科技跨国企业中积累了广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并把多年来积累的这些经验带入高级管理层。她曾任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微软中国公司是微软全球员工人数和利润增长最快的分公司,她对微软在中国的业务扩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后王瑾担任了英特尔中国的人力资源总监,负责英特尔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王瑾还曾在中国惠普公司工作了多年,担任各种职务。
Ivan Ng,高级副总裁, 负责战略客户
Ivan Ng 是一位资深的业务主任,拥有丰富的业务开发、咨询和 IT 管理经验。他在开拓新的市场、推进服务能力建设和管理区域性营销方面业绩斐然。
在加入海辉之前,Ivan 曾在戴尔担任微软解决方案亚太及日本区总监,负责戴尔解决方案业务的区域策略和增长。他的职业生涯始于 Lotus(隶属于 IBM Software Group),还担任过咨询和管理方面的多种角色,之后创建了一家以互联网服务为主的公司。在此之后 Ivan 又加入了 Avanade(Accenture 的分公司),就任基础架构服务亚洲区总监。
Ivan 拥有新加坡国立大学的计算机专业本科学位。
白珊,高级副总裁,市场和联盟合作
20多年来,白珊一直致力于专业服务与科技行业的利润创收和卓越运营事业。作为海辉软件国际集团市场与联盟高级副总裁,她注重通过市场营销、销售流程、联盟和并购等商业战略显著加速企业增长的步伐。在加入海辉之前,她曾担任北京微软战略合作部的业务总监,帮助中国新兴高成长企业构建一个强劲的IT生态系统,业务涉及软件开发外包、硬件和设备制造、数字娱乐系统、独立软件开发商和风险投资等行业。
在此之前,白珊负责Tescom一家以色列软件质量公司的北美业务,并帮助其在伦敦AIM交易所成功上市,同时负责对中国的外包公司进行评估,寻求合作机会。早前,她成立了四家公司:一家特殊纺织品制造公司;一家风险投资的软件公司;一家就业咨询公司;以及一家企业调研公司。白珊的职业生涯从担任德勤和凯捷的咨询管理开始。
白珊现在担任Women in Leadership董事会顾问,这是一个中国领先的女性高管商业组织。她还是享誉全球的中国非政府机构Future Generations咨询委员会的成员,为环保事业做贡献。2005年至2007年,白珊曾担任GlobalEXECWomen国际理事会执行委员,并担任其在2007年12月北京举办的“国际妇女影响奖”年度颁奖仪式的主持。曾在2006至2007年担任中关村软件协会品牌战略副主席。
来北京之前,白珊在美国也是慈善机构的积极参与者。曾在2006年担任美国电子协会中国贸易代表团执行代表,并担任格鲁吉亚中国联盟的创始大使。2005年,白珊担任Women in Technology协会主席,连续4年服务于格鲁吉亚技术协会董事会,连续3年出任美国政府科技顾问董事会顾问。白珊拥有密歇根大学汉语和国际商务学士学位,喜欢深海潜水、滑雪、徒步旅行、烹饪和音乐,享受和三个孩子在一起的生活。
Yasuhiko Kobayakawa,高级副总裁,日本业务执行总监
Yasuhiko 在 IT 行业具有超过 15 年的工作经验,在多个行业特别是金融业具有丰富的 IT 和业务流程咨询经验。在加入 hiSoft 之前,他曾在 Japan Unisys 商务咨询部主管咨询服务。在任职 Japan Unisys 之前,他曾在 Accenture 工作 13 年,负责金融服务。他的客户理念是:不仅要针对客户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而且要利用自己在金融服务和咨询方面的经验以及技术主动帮助客户向前发展。大学毕业后,Yasuhiko 曾在日本一家综合性公司工作。
Yasuhiko 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土木工程系。
Faye Tan, 高级副总裁,负责战略客户
Faye在IT行业中积累了超过15年的销售和交付团队管理经验。在IBM任职的7年中,她负责管理金融服务业务,也积累了丰富的区域经验,多年来在包括泰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等国负责交付业务及团队的管理。Faye还拥有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特别是应用及系统集成等项目,并已开始主导为大型企业设计和建立全套网络的解决方案。
Faye 拥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学士学位。
刘鹏, 高级副总裁, 战略发展
刘鹏拥有超过17年的专业服务和技术领导经验, 有效地促进他在海辉推动战略联盟。刘鹏先生于 2000 年加入海辉最初负责美国业务, 设立了海辉集团在美国的独资子公司 DMK International。在加入海辉之前,刘先生曾担任亚太国际公司的董事及副总裁,以及大连神迅信息有限公司副总裁。
刘先生持有美国西雅图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并获6 Sigma 黑带资格。
白昱, 高级副总裁,负责战略客户
白昱于2007年十二月加入海辉担任副总裁,并负责带领海辉销售团队进行销售业务拓展、提升业绩,包括对目标客户销售预测、推动和销售过程的管控。
白昱在IT行业具有十五年的销售管理经验。在加入海辉之前,白昱曾担任惠普中国服务销售的总经理。
在任职惠普的十一年生涯,他凭借领导力,培养组建了高效销售团队,并为惠普中国创造了很好的销售业绩。
白昱拥有中欧工商管理学院MBA学位。
执行主席
孙振耀
孙振耀先生2008年3月起担任海辉软件国际集团公司董事长。自2002 年至 2007 年期间,孙先生曾担任中国惠普执行总裁及惠普全球副总裁。在惠普与康柏合并前,他于 2000 年至 2001 年期间,担任中国惠普执行总监。1991 年至 1999 年期间,担任中国普惠公司的计算系统事业部总经理。孙先生于 1982 年作为系统工作师进入到惠普台湾公司,1983 年至 1990 年期间曾担任过多个销售管理职位。
孙先生拥有台湾中原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学位。
董事会成员(按姓名的字母顺序排列)
李宏玮
李宏玮女士目前是 Granite Global Ventures (GGV) 的执行合伙人,全面负责 GGV 在中国的投资经营。2002 年至 2005 年期间,她担任集富(亚洲)的副总裁。2001 年至 2002 年期间,她就职于摩根士坦利 (Morgan Stanley) 的投资银行部。此前,李女士在 1995 年至 2000 年期间,担任新加坡航天科技集团 (Singapore Technologies Aerospace Group) 的主任工程师。
李女士毕业于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拥有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和理工硕士学位。她还拥有西北大学凯洛格管理学院 MBA 学位。
卢哲群
卢哲群先生拥有 20 多年在多家顶级 IT 公司担任全球营销职务的经验。在加入海辉之前,卢先生曾任中国惠普公司执行副总裁,全面负责惠普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的大额服务业务运作,其中包括技术服务、集成、外包和咨询。
作为一名成功的领导者,卢先生在帮助公司实现新的增长模式方面显示出超强的能力,极大地提升了股东所持有的价值。卢先生曾担任 Vanda Systems & Communications Holdings Limited 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他的领导下,该公司收购了 Hutchison Global Communications 以及 PowerCom 两家公司,一跃成为技术旗舰企业。在加入 Vanda 前,卢先生曾担任 Internet Capital Group 亚洲业务执行总监,以及 Cap Gemini 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
卢先生最初就职于 IBM 公司,此后加入亚洲 Lotus 咨询公司,曾担任过多个亚太地区管理及销售方面的高级职务。
卢哲群先生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电子工程学士学位。
乐文勇
乐文勇先生于 2001 年加入集富(亚洲),目前担任该公司的中国常驻代表,负责在中国的投资活动,主要专注于中国民间创建的私人持股技术公司。他于 1998 年加入集富(亚洲)位于东京的母公司――集富株式会社。此前,乐先生在中国上海大众汽车公司财务部工作过一年。
乐先生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工业管理专业学士学位及日本国际大学商务硕士学位。
Terry McCarthy
Terry McCarthy 目前担任纳斯达克上市的林洋新能源公司 (Solarfun Power Holdings Co., Ltd) 独立董事及审计委员会主席、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华奥物种集团公司 (Agria Corporation) 独立董事、及 TriUnited Investors, LLC, Kansas 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员兼投资人。
他拥有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士学位、南加利福尼亚大学 MBA 学位及金门大学税务硕士学位。
投资公司海辉能吸引业界最为尊崇的风险投资公司进行投资,充分说明了海辉管理层的领导能力以及公司的持续发展势头。那么,有哪些公司投资于海辉,他们对海辉又有什么样的评价呢?
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 (DFJ ePlanet)
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Draper Fisher Jurvetson ePlanet Ventures,简称 DFJ ePlanet)是一家全球风险投资公司,分支机构遍布美国硅谷、亚洲以及欧洲。DFJ ePlanet 成立于 1999 年,以利用不断增长的技术全球化趋势,其目前管理的资本(即其第一笔资金)超过6.5 亿美元。DFJ ePlanet 通过投资于亚洲、欧洲及美国的信息技术和医疗设备行业的起步公司,寻求为投资者提供优越回报。目前基金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无线、半导体、消费者互联网、生命科学、VOIP、宽带及其他新兴的服务行业。
作为国内领先的软件外包供应商,我们希望海辉能够成为中国的 Infosys、Wipro、Tata。
- Alvin Sun,
德丰杰全球创业投资基金执行董事
纪源资本 (Granite Global Ventures)
由 Venrock Associates 创建的 Granite Global Ventures 公司是处于成长阶段的风险投机公司,专注于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领域的投资。Granite Global Ventures 公司的投资对象大多是已经完成产品开发并拥有了客户基础,正寻求成长资金以扩大业务的企业。通过其在硅谷、上海和新加坡的办事处,Granite Global Ventures 公司的业务团队以他们的专业技能来满足处于发展阶段的公司的需要,帮助这些公司扩展全球业务,并凭借其在资本市场的经验,为那些准备上市的公司提供支持。
海辉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遵循了软件发展规律并可以满足欧美市场需要的企业之一。我们希望可以在未来的几年内帮助该公司跨越现在的发展阶段,与公司的管理层和股东一起努力,实现其成为外包领域全球领军者的目标。
- Thomas Ng,
Granite Global Ventures 公司董事总经理
GE Commercial Finance
GE Commercial Finance 是 GE 最大的“增长点”之一。GE Commercial Finance 通过产品出借、成长资金、周转信贷额度、各种形式的设备出租、现金流动项目、资产融资等方式在超过 35 个国家/地区的客户业务推广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服务领域包括医疗保健、制造、车队/船队/机队管理、通信、建筑、能源、航空、基础设施和设备,等等。GE Commercial Finance 拥有超过 3100 亿美元的资产。
GE Equity 是 GE Commercial Finance 的一部分,也是 GE 的全球私募股权投资团队。它与 GE 的运营企业在工业、基础设施、媒体、医疗保健和金融服务领域展开紧密合作,并抓住 GE 获得的各种私募股权投资机会进行资本投资。我们将在既定的具有高增长潜力的公司中充当少数股东,并充分利用 GE 的商业网络、行业技术和成熟的运营规范从各方面协助我们的创业投资公司。该团队自 1995 年以来已投资 1,000 多家公司和 LP 基金。
海辉与 GE 的这次合作超出通常的商业意义。海辉公司科学合理的运营方式、强大的管理团队和高增长潜力也是我们选择海辉进行股权投资的重要原因。这是对我们与海辉一直以来亲密合作的肯定。
- Mark Chen
高级执行总监
GE Commercial Finance - Equity 亚太区总裁
IFC
国际金融公司 (IFC) 是世界银行组织的一个分支机构, 主要业务是向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和投资。
自 1956 年起,该机构已与 129 个国家/地区的近 2000 家公司开展合作。国际金融公司是目前向发展中国家私营机构提供贷款和融资服务的最大公司。
通过鼓励高生产率企业和有效资本市场快速成长,国际金融公司对成员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为政府提供咨询有助于创建利于吸引国内外个人储蓄和投资的环境。
就其成功记录和身为多边国际机构的特殊立场而言,国际金融公司起着私人投资催化剂的作用。它的参与增强了投资人的信心,并吸引着其他的投资人和股东。
中国要发展科技产业,从而成为全球知识经济的领头羊,必然要倚赖于像海辉这样的创新型企业。
- Peter Woicke,
国际金融公司执行副总裁
英特尔投资 (Intel Capital)
Intel Capital 公司是 Intel 公司的战略投资机构,也是全球最大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之一。该公司主要从事投资和投资管理业务,以支持 Intel 的战略目标。Intel Capital 公司的总体战略是促进计算和通信的发展,以此为指导,Intel Capital 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合适的投资对象,共同合作以推动科技的发展和革新,开发行业标准解决方案,引领全球互联网业务的增长,实现新的使用模式,并改进计算和通讯平台。
英特尔投资公司很高兴看到目前中国高科技企业的飞速发展。我们对海辉的投资正说明了我们对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能加速这种发展的提供商的承诺和支持。
- Cadol Cheung,
Intel Capital 公司亚太地区总监
我们投资海辉是看中了海辉强劲的增长潜力、专业的软件开发能力、可优化的管理流程,以及精于技术、注重执行的管理团队。
- 陈镇洪,
集富亚洲董事及执行副总裁
JAFCO集富亚洲(JAFCO Asia,原 Nomura/JAFCO 投资(亚洲)有限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的主要投资对象是亚太地区管理水平较高、具有高速成长潜力的新兴公司。集富亚洲帮助其投资的中国公司发展与其他亚洲国家/地区的战略伙伴关系,并促进技术转让。
集富亚洲深入了解亚太地区,至今已向 13 个国家/地区的 240 家公司进行投资,投资总额超过 6 亿美元,其中 140 多家已收回投资。近两年来,集富亚洲已将业务重心转移到科技投资方面。集富亚洲是该领域中的优秀风险投资公司。
三菱日联证券(香港) 资本有限公司管理的“Greater China Trust”
Greater China Trust 由三菱日联证券(香港)资本有限公司 (Mitsubishi UFJ Securities (HK) Capital Limited) 管理,投资重点是大中华地区正在扩展中、尚未进行 IPO 的私营公司。
三菱日联证券(香港)资本有限公司是三菱 UFJ 证券公司 (Mitsubishi UFJ Securities Co., Ltd) 的子公司。三菱 UFJ 证券是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之一,有 100 多家分支机构,是日本最大金融机构三菱 UFJ 金融集团 (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 的子公司。它在纽约、伦敦、苏黎世、香港、新加坡、北京和上海均有关联公司,交织成一张全球网络。
海辉比中国其他软件开发公司更有竞争优势,这不但归功于其坚毅忠诚的管理层,也归功于其经过专业培训的员工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国际客户。
- Jun Otsuka,
三菱日联证券(香港)资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住友商事亚洲资本 (SCEA)
SCEA 是住友商事株式会社 (Sumitomo) 的全资子公司,后者是日本五大综合商社之一,在钢铁、运输/建筑、机械/电力、电子/传媒、化学、自然资源/能源、消费品/服务、房地产/原料以及金融/物流等行业均有业务和投资。
SCEA 是 Sumitomo 在亚洲的直接投资子公司,投资对象是亚洲(除日本以外)地区的高素质公司。自 2002 年成立以来,SCEA 在中国和亚洲地区(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已经投资了超过 15 家高增长企业,投资范围包括高科技行业和传统行业。SCEA 的投资策略是利用 Sumitomo 几乎覆盖所有行业的全球贸易网络,寻求所有可能的机会,帮助其投资的公司进行发展和扩张。
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具有远见和激情的公司,在其强劲稳健/扩展性强的软件开发能力和强大/坚毅的管理团队的推动下不断发展,我们希望海辉能够发展成为国内乃至全球的市场领头羊。
- Tsuyoshi Konda,
住友商事亚洲资本执行总监

⑼ 集富亚洲投资是骗局吗

判断很简单:凡是允诺高利息的或很快就回本的,都是骗局。

⑽ 被淘汰的视频网站及土豆网、优酷网获得过那些风险投资

土豆网

创始人:王微简介: 福建人,在美国读经济学,计算机硕士,在法国念了MBA;二十五六岁时,王微就在美国休斯卫星公司主管3000多万美元业绩的亚洲区业务。后来去了贝塔斯曼集团,曾担任贝塔斯曼在线(BOL)中国执行总裁。2005年4月,王微放弃了跨国公司高管的职位,从零开始创办土豆网,完全靠自己的积蓄“种”“土豆”。现在的CEO
1土豆上海地址:上海市:光复路1号518室(原来四行仓库)
2:第一轮风投:2005年12月IDG投的80万美金
7第二轮风投:850万美金;该轮融资由寰慧投资(Granite Global Ventures) ,集富基金(JAFCO)及首轮投资人IDGVC共同参与。 时间:2006年5月15日:
3:第三轮风投:2007年4月13日:2000万美金
今日资本以及 General Catalyst Partners主导。韩国的 KTB 风险投资基金参与了本轮融资。同时,前两轮的投资者,寰慧投资,集富亚洲基金以及 IDG 风险投资也参与了本轮融资。
第四轮风投:土豆网终于对外公布,公司最近完成了第四轮融资,金额为5700万美元
时间:2009年3月15日

土豆网(www.tudou.com)成立于2005年1月,同年4月份网站上线,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一家视频分享网站。

其他的视频网站的情况,看lz给分了

阅读全文

与集富亚洲投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传统外汇海星 浏览:897
期货外汇公司 浏览:388
掌众金额小额贷款 浏览:502
华天科技股票分析 浏览:746
海星股票 浏览:589
3900港元多少人民币多少 浏览:714
帮贷宝贷款靠谱吗 浏览:92
ADx融资 浏览:380
p2p理财图片 浏览:939
国元证券基金托管 浏览:578
今日菜百黄金价格多少钱一克 浏览:29
速卖通外汇申报 浏览:89
人造肉概念股票基金 浏览:745
通达信资金分时净买入指标 浏览:277
北川币理财 浏览:319
df融资 浏览:462
手机版东方财富怎么看北向资金 浏览:26
一元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浏览:584
股票什么书好 浏览:722
eg1906合约最后交易日 浏览: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