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先谋后动是怎么回事
用谋一定要讲究先谋。成竹在胸,才能下出一着好棋。仓促应付,寄希望于急中生智是不行的。要知道,没有谋是生不出智来的,只能急中生汗,手忙脚乱。用兵作战,为了取得最佳效益,都主张谋而后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战争是关系生死存亡的大事,就更要先谋。因此,古代权谋家的重要特点是“先计后战”。孙子把“计篇”放在其兵法十三篇之首,强调“胜兵先胜而后战,败兵先战而后胜”。《管子》也强调“计必先定于内”;《尉缭子》还主张计要“先定”,虑要“早决”。秦汉以后,也都强调“先谋为本”。如宋代何去非认为“计必胜而后战,是胜不可以幸得也”,反对侥幸求胜;明代著名抗倭将领戚继光主张要打“算定战”,竭力反对打“舍命战”和“糊涂战”。同时,战争实践也表明,如果不先计,就将“战之自败,攻之自毁”;就会难以“应猝”,就会“使三军惑乱”,致使军队“必骇”、“必疑”,以致“疑生必败”。可见,“先计而后战”是传统用兵的重要方法。
怎么样才能做到“先谋后动”呢?孙子强调两个方面,一是庙算。孙子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在庙算时要考虑到哪些因素呢?那就是“五事”(道、天、地、将、法)、“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敦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根据这些方面,我们就可以判明谁胜谁负了。毛泽东将全面、辩证的观点具体运用于战争领域,则是“庙算”思想的创新和发展,毛泽东在考察抗日战争的发展过程时,不是忽视诸矛盾的总体联系,只单纯考察其中的一种矛盾及其两个方面,而是把抗日战争作为由诸矛盾和诸方面复杂联结的集合体,考察了中日战争双方的全部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辩证联结,并从中日战争双方全部基本要素的关系中,揭示出抗日战争的根本规律。他指出:“……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断;是贯彻于双方一切大小问题和一切作战阶段之中的,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说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是从全部敌我因素的相互关系产生的结论。”二是筹划。“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要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是我军解放战争中十大军事原则之一。实践证明,这也是一条普遍规律。凡事谋划,都应有周密的计划和准备。比如,战争开始时的初战,关系战争全局及尔后作战结果甚大,必须坚持慎重初战和初战必胜的原则。一切带有决战性的战役、战略作战,必须切实建立在有力、有利、有把握的基础上,并认真做好组织计划和准备工作,不可鲁莽轻敌。平型关大战就是一个典型战例。平型关大捷前,八路军就有与日军较大一些部队交手的有利时机,但由于慎重初战和其他方面的原因而放弃了。1937年9月中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到达山西平型关前线。这时日军正向国民党军第二战区平型关至茹越口内长城防线进攻。为了打击敌人的疯狂气焰,配合平型关友军防御作战,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根据当时的敌情和地形条件,决心在平型关附近设伏,歼灭由灵丘向平型关进攻之敌。24日夜,第一一五师冒雨设伏于平型关东北公路右侧高地。25日7时许,敌第五十一师团第二十一旅团主力和辎重车辆进入我军伏击圈内,我军遂向敌展开猛烈攻击,经整日激战,歼敌3000余人,击毁其全部辎重车辆,取得了全国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这一胜利,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战的必胜信心,扩大了我党我军的政治影响,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在经济领域,竞争越激烈,“谋而后动”的智谋就越显得重要。在这种竞争中,只有那些重视经营智谋的企业才会激发活力,取得最佳经济效益。无锡农民企业家许福民读过《孙子兵法》,对《孙子兵法》中的智谋艺术有所了解。他在经营中坚持先谋后动的原则,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许福民在开办河埒养殖场时,运用生物链良性循环的道理,办了奶牛场、养鸭场。牛粪、鸭粪流入鱼塘,为浮游生物提供滋生的条件,浮游生物正是鱼类理想的饲料。他采用立体式养鱼,水的上层养青鱼,中下层养鲫鱼,充分利用了水面,比养单一鱼种产量高出两倍多。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来这里考察,认为这是亚太地区养殖产业的最佳模式。许福民养鸭子也与众不同,出售鸭子价钱很便宜,他想到北京的烤鸭很赚钱,就和同事们商量办个烤鸭店。北京烤鸭以肥著称,而他在河埒养殖场专门饲养英国的“樱桃谷”良种鸭,正符合人们爱吃瘦肉的需要。于是,他们就在无锡闹市办了“无锡烤鸭馆”,开张之后,经常座无虚席。鸭子的内脏、肥肝还能远销国外,换取外汇。这是一个例子。改革开放初期,为了适应国内外贸易的发展,我国一些地区先后掀起过许多“热”,诸如:羊皮热、地龙热、葡萄热种种,有的大获其利,有的深受其害。问题的关键是经营领导者要冷静地思考,不要被人家牵着鼻子走,更不要轻易将底牌全部亮开。要善于预测未来动向。当某种产品走俏时,买方可能会给你一个好价钱,引诱你扩大投资,强化生产,一旦他们摸清了你的底牌,就会改换面孔,拼命压价。有一个时期,我国出口中草药颇受国外欢迎,于是盲目采摘、加工,产量一时剧增。在对外出口中,国内同行竞相降价,不仅减少了外汇收入,而且严重破坏了宝贵的中草药资源,也影响了中草药的声誉。与此相反,我国进口某种化工产品时,外商自以为奇货可居,待价而沽,大敲竹杠。我国转而自己生产,并登报宣传。这样,外商也只好见风使舵,低价出售。可见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谋”,其内容也是深刻而广泛的,谁想在竞争中取胜,谁就应当多谋而善断。
由于智谋很重要,而定谋又非易事,所以古人强调“集众智”,发挥智囊团的作用。他们提出,“智不备于一人,谋必参诸群士”,指出“无谋夫策士合奇集知,以更转其不迨”,即使英雄豪杰也不可能建功立业。这也就是所谓“‘任天下之智力’,足以知善计任谋之为上矣”。
“智囊团”也叫“思想库”、“头脑企业”或“咨询公司”,是一种科学研究机构。按美国辞典的定义是:为了对诸如技术或社会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而组织的机构、公司或小组。智囊团并不生产具体的物质产品,而是聚集一批专家、学者,运用他们的集体智力,为领导者出谋划策,提供达成一定决策目标的规划、计划和方案,或者提供某种新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充当领导者的“外脑”。智囊这个词,我国古代早有记载。《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云:“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日‘智囊’。”《汉书·晁错传》云:“太子家号日‘智囊’。”颜师古注:“言其一身所有皆是智算,若囊橐之物也。”我国古代的幕宾、谏官、门客、谋士、军师等,就属专为决策者服务的智囊。这些人一般都知识渊博,具有较高的才能,被统治者重用后,对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发展会产生很大影响。在我国历史中,此类例子不胜枚举。如周文王三访渭水而委以军师之职的姜尚,深谋远虑,才智过人,在伐纣取得胜利和平定天下建立西周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参谋作用。春秋战国时期的秦穆公从西戎招来由余,从楚国以五张羊皮赎回百里奚,招来蹇叔,从晋国招来丕豹和公孙枝,皆予重用。他们帮助秦国吞并了20个小国,成为当时的霸主;孝公从卫国招来商鞅,惠王重用魏人张仪,昭王重用魏人范睢等,都是重视并发挥了“智囊”的作用,从而奠定了帝业之基。秦末汉初,刘邦灭项羽而得天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刘邦手下“智士如云”,有张良、萧何、郦食其等一批智囊人物。三国时,蜀汉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才得以三分天下。唐太宗是一位重用智囊人物的开明君主。他治理天下因有贤臣魏徵等人的辅佐,故而有贞观盛世的出现。清朝皇太极由于重视智囊班子的作用,在面临困境的情况下大胆改革,获得了成功,遂成历史上一代崛起之君。
智囊制度在国外也有悠久的历史。17世纪30年代,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在他的军队中,以不正规的形式设置了咨询助手。17世纪中叶,法国路易十四的军队中就有参谋长的职位。19世纪初,普鲁士军事改革家沙恩霍斯特,在军队中建立了参谋本部制,用参谋的集体智囊协助统帅进行决策。1828年上任的美国总统杰克逊,任用了一些人才,并经常和他们在白宫的厨房内讨论国家大事,决定大政方针,形成了所谓的“厨房内阁”。
古代历史上虽然智囊辈出,并形成一些智囊制度,但那时往往是以个体方式,凭自己的经验为决策者服务的;而现代智囊团的产生,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经济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现代管理决策者面临着目标多样、结构复杂、功能综合、内容广泛、变化迅速的严峻局面。决策问题的综合性、复杂性以及随机性,决定了必须依靠具有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专家组成的智囊团来承担。英国在1913年成立了咨询工程师协会,这是现代咨询的雏形;美国在1916年创立了布鲁金斯学会,于1919年又创立了胡佛研究所,这两个综合性政策研究机构,是当代智囊团的发轫。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美国军队参谋机构的工作,后来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战略研究机构的美国兰德公司,被誉为西方世界智囊团的开创者。
智囊机构介入政府决策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一个重要政治现象。据资料显示,当今世界共有智囊机构4500个左右,其中约2500个在美国。在我国,知识界影响政府政策早就形成传统。近年来,我国民间智囊机构发展迅速,规模正在逐步扩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战争不仅是武力的对抗,更是知识和智力的较量,如何有效动员民间智囊机构为战争服务,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民间智囊机构的动员价值不容小觑。民间智囊机构聚集了大量的专家学者,研究视野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他们能够通过对国内外形势的综合分析,提出有价值的国防建设思想,甚至提出针对性很强的军事作战指导原则,从而为决策层作决策,提供重要依据。美国很多军事战略都出自民间智囊机构,比如导弹防御系统建设就是吸收了民间智囊机构的建议,在小布什上台前,包括兰德公司、传统基金会等智库每年都要发表200多份研究报告,不停地为建立导弹防御系统制造舆论。此外,民间智囊机构还能凭借非官方的角色,在信息沟通和外交谈判中发挥独特作用。比如,为争取广泛的国际支持,民间智囊机构可以用非官方的身份,自由出入第三国,参加有关学术研讨会,在参与会议的同时,能发挥一些官方外交渠道所发挥不了的作用。当前,这种“第二轨道”已成为公认的对外沟通渠道。我国的思想库建设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重视程度不够,建设质量不高,“信息通道”不畅,“二手信息”严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还普遍存在着。面对现代战争中日趋激烈的智力较量,在大力加强军队智囊机构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民间智囊机构的重要功能。必须着眼我国军事战略的整体需求,切实抓好民间智囊机构的动员准备,以构建军民结合、互补互促的国防政策智囊体系,为“打得赢”提供决策和谋划支持。无论是个人提供决策支持,还是借助思想库、智囊团来提供决策支持,抑或是通过其他途径提供决策支持,“先谋后动”的原则始终是不变的。
⑵ 啥叫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是资本属于个人所拥有的经济制度,由封建社会发展过来,在这样制度下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并借助雇佣劳动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价值。创造的价值分为五部分:税金、租金、利润、劳动价值和企业家才能。资本主义制度里,商品和服务借助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资本主义以私有制为基础,没有私有制就不能称为资本主义。
基本特征
经济上,以私营经济为主,没有政府干预或者政府干预很少。政治上,资产阶级政党掌权,或实行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富裕,如从18世纪开始发展的西欧及美国,另一方是生产力低下,社会贫穷的国家,例如拉美诸国,鼓励自由的市场经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尽量少。
商品生产发展到很高的阶段,成为社会生产普遍的和统治的形式,劳动力变成了商品。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用雇佣劳动的方式剥削工人阶级,生产的目的是创造利润(用马克思的表达式:生产的目的是攫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以使用机器的大生产为特征,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始终,它在经济上具体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在政治上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两大阶段——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统治形式相适应,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上层建筑被资产阶级的上层建筑所代替,产生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法律制度和思想体系,形成包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社会制度。
根据马克思所说,资本主义是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的标志之一:经济自由度指数
在经济研究上有时也会使用颇具争议性的经济自由度指数。两个最著名的指数之一是由华尔街日报和美国传统基金会所发布的,另一个是由加拿大的弗雷泽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所发布的。两个指数都试图测量每个国家的经济自由度,主要是以法规、政府干预程度、私人财产权利、和贸易自由为主。经济自由度指数“经济自由”定义为“人民对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销售、和消费不受政府的强迫和约束”(这也被称为自由放任)。
他们以一些独立组织如联合国的资料来计算每个国家在不同项目上的分数,例如政府规模、税赋比率、财产权利的安全性、自由贸易的程度、以及市场管制的程度。许多发布的资料也被其他独立的智囊机构用作研究资本主义与贫穷之间的关系。弗雷泽研究所主张实行资本主义越彻底的国家有着更高的国民所得、最贫穷的10%人口也有更高的所得、更高的平均寿命、更高的识字率、更低的婴儿必死率、更多使用水资源的机会、和较少的腐败现象。而资本主义国家和非资本主义国家间最贫穷的10%人口所占有的总收入比率也是相同的。一些人则强调资本主义里信用制度的重要性,尤其是小额贷款所发挥的功能。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的原因: 资本家制定的制度主要是维护资本家自身的利益;而社会主义是由无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制定的制度也主要是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的利益与无产阶级的利益显然是存在对立的,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并非对立的。而在乎于执行的人怎么去做。资本即是社会,社会即是资本。最终目的都只有一个。
⑶ 美国传统基金会的作用及其运行机制
美国的思想库,作为美国政治体系中除立法、行政、司法以外的“第四种权力”,对美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与力量不仅表现在拥有强大的经济、科技、军事等“硬权力”上,而且表现在拥有众多颇具影响力的思想库,能够盛产“思想”、“主义”、“主张”、“话语” 等“软权力”上。
在美国大体有四类思想库:一是由某些大富豪出资建立的,如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二是由政府组织、资助成立的,如和平研究所、国会研究部;三是由社会上志同道合的力量倡议、集资而建的,如传统基金会;四是为离任总统或纪念某政治人物而设的,如卡特中心、尼克松中心。 传统基金会是华盛顿最大的思想库,拥有180名工作人员,每年需要3500万美元经费才能正常运转。其资金主要有以下几个来源:
其一,一个非政府的基金会拨给1亿美元作为不动基金,每年可以获得利息资金四五百万美元,这是一笔比较稳定的收入。
其二,每年募集捐款3000万美元左右,是基金会的主要资金来源。捐款资金的30%,约900万美元来自大企业;捐款的70%,约2100万美元来自个人。每年大约有25万人捐款,平均每个人捐款八九十美元。
这些捐款人就像俱乐部的会员一样,他们不仅订阅基金会高质量的刊物,也赞同基金会的政策主张,同时也在参与政策研究和制定。为鼓励捐款,除美国政府规定捐款可以抵顶纳税外,传统基金会还根据捐款的多少规定出不同的待遇:如捐款的最低起点是25美元,低于这个数量的不收;捐款100美元以上的人每年可以获赠传统基金会定期和不定期出版的刊物和报告;捐款1000美元以上的人除可获得免费赠阅刊物,还可以作为传统基金会会员俱乐部的成员参加活动;捐款1万美元以上的人每年可以有资格免费参加一两次传统基金会邀请名人出席的大型宴会招待,获得与名人共进晚餐和对话交流的机会;捐款10万美元以上的人有机会获得以某个人的名字制作牌匾,表明某个房间由某某人捐款装修或捐献,以示纪念。
传统基金会安排与笔者会见的小会议室就是以韩国现代集团董事长的名义命名的,因为他一次捐款500万美元,是传统基金会成立以来获赠的最大一笔捐款。
其三,销售刊物获得一部分收入。传统基金会每月出版一本的活动与新闻杂志和每年一本的世界各国经济分类报告,发行量高达40万份,其中有20万份赠阅,20万份销售,扣除赠阅部分所需费用外,传统基金会仍有一些收入。 传统基金会作为世界知名、影响力很大的思想库,人数并不多。180名工作人员中,固定的职工只有120人,每年都有60名左右志愿者、实习生加盟参与工作,既培养了人才,又节省了三分之一的开支,可谓一举两得。在固定工作人员以外,传统基金会还从外部临时聘用各类研究人员参与某些课题的研究。如朝鲜问题研究,他们就聘用了来自韩国的学者在美国专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实行的完全是开放式的用人办法
⑷ 资本主义定义
拉丁词语里“capital”一词来源于对动物的买卖及占有,“capitalis”则源于原始印欧语的“kaput”——意思是“头”,“头”是一种在远古年代的欧洲测量财富的方式:一个人拥有越多“头”牛,那么此人也就越富有。“chattel”(意思是商品,动物或奴隶)和“cattle”(牛)这两个字也是从“kaput”衍生而来的。到了12至13世纪,“资本”一词开始被用来形容资金、货物库存、货币数量、或者货币带来的利润。
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的《政治经济学和税收原理》中多次使用“资本家”一词。英国诗人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也在1823年时在他的作品里提到这一词,1867年皮埃尔-约瑟夫·普鲁东也使用了“资本家”一词来称呼资本的所有人。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资本论》里使用“资本家”(Kapitalist)来形容拥有资本的私人,但并没有直接使用资本主义一词,而是使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词在资本论一书里出现了2600多次。但后来研究证实马克思在其手稿中使用过资本主义一词。
“ism”这个后缀可用于表示某种历史状态,某种运动,某种思想体系,或上述含义的某种综合。第一个使用“capitalism”一词的是英国小说家威廉·梅克匹斯·萨克雷,他以此表示大量资本的所有权,而非一种生产制度。不过,第一个使用“资本主义”一词来形容生产制度的是德国经济学家维纳·宋巴特,于1902年的著作《犹太人与现代资本主义》里。宋巴特的密友和同僚马克斯·韦伯也在1904年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使用这一词。
不同定义
对于资本主义的定义说法不一。
该词条使用“社会制度”定义,是因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也决定了其政治和文化等上层建筑。
1909年出版的《世纪辞典》的定义是:拥有资本或财产的国家;对于资本的占有。众多资本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上;以及,对于大量或联合的资本的权力或影响力。
西方经济学一般认为其属于“经济制度”。梅里厄姆-韦伯斯特词典里对资本主义的定义是:“一个由个人或公司拥有资本财产的经济系统,经由个人的决定进行投资而非经由国家的控制,以及价格、生产、销售产品主要都由自由市场所决定。”英国1987年版的《牛津英语辞典》将其定义为:“占有资本的状况;资本家的身份;拥护资本家存在的制度。”
⑸ 60年代美国社会变革时期,受到推崇的是什么主义
1960年以来美国的保守主义社会运动
保守主义的社会运动指保守派思想家从象牙塔走入社会,通过指导和建立政治组织和宗教组织、利益集团/政治行动委员会、基金会、思想库等来扩大保守主义思想在社会和政治上的影响。这场社会运动内容比较广泛,涉及经济/财政保守主义运动、社会/文化的保守主 义运动、联邦主义运动、自由意志运动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社会/文化的保守主义运动,主要有"新右派"和"宗教右派"运动。"宗教右派" 虽然与"新右派"关系密切,但由于它的领袖主要是各教派的布道者,既有福音派,又有新教原教旨主义;既包含天主教正统派, 又有犹太教正统派,因而它比"新右派"具有更多的神学色彩 。此外,"新右派"与"宗教。
右派"所处的时代不同,"新右派"主要活跃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 ,而"宗教右派"则更加活跃于八九十年代和21世纪的当前 。
正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老右派"是三十年代的"老左派"的对立面一样,七八十年代的"新右派"是六十年代的"新左派"的对立面。"老右派"与"老左派"的对立主要是由于经济问题而产生的;而"新右派"与"新左派"的分歧则是由一系列的社会文化问题而引起的。新右派本来在六十年代就已开始酝酿,但它在七八十年代才崛起,它对社会和政治的影响比"新左派"滞后。
自1962年在校园中成立的"民主社会生"(简称SDS)组织开始,"新左派"在六十年代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如民权运动、女权运动、反战运动、反文化运动、性解放运动,他们对社会的批评及这些运动的发展,促使民主党控制的国会通过了一系列改变历史的法律,如民权法案、战争授权法案等;他们支持的总统候选人休伯特*汉弗莱、乔治*麦戈文分别在1968、1972年两次大选中获得民主党的提名,然而,他们的影响在70年代后日渐式微。而在保守主义思想家如小威廉*巴克利指导下、于1960年在校园中成立"为自由的美国青年"( 简称YAF)的右派学生组织,直到80年代才解体;这一组织的学生大多出身于是共和党人的家庭,他们对共和党沾上自由主义不以为然,认为共和党内的自由主义没有 "保守"古典自由主义所尊奉的自由、传统和秩序;而华盛顿的集权制正是民主党式的自由主义发展过头的结果,政府职能的扩大使其在给予一部分人自由的同时夺走了另一部分人的自由,如在南方实行新的强制性的种族融合、肯定性行动等。这一组织为七八十年代新右派保守主义运动培养了不少干部,如新右派的核心领袖:曾任YAF首任执行主任的理查德*维 格里成为保守主义政治运动的直邮筹款专家、YAF的老战士霍华德*菲利普建立了"保守主义核心会议"组织、保守主义活动家保罗*韦里奇发动了"基督教右翼"的保守主义运动。
一般认为,"新右派"和"宗教右派"主要通过四类组织来进行活动:
(一)政治行动委员会。
政治行动委员会是指对竞选公职的候选人进行捐款的利益集团的政治组织,它的活动主要是筹款和捐款;目的是帮助帮助保守派人士进入领导阶层,从而使之同情保守派的主张,如1974年,韦里奇领导成立了旨在帮助保守人士当选国会议员的"争取自由国会生存委员会";1975年,菲利普斯领导建立的保守派核心会议主要在基层活动,在全国每个国会议员选区均设分会,约有30万会员;1974年,特里*多兰领导建立的全国保守派政治行动委员会等已成为美国最大的保守派政治行动委员会。
(二)单议题的利益集团。
反对堕胎的全国生命权利委员会声称有1000万会员;主张取消最低工资法的全国工作权利委员会号称有150万捐助者;反对高赋税的全国纳税者同盟有45万名会员,号称全国最老最大的纳税者组织;反对枪枝管制的美国持枪者协会,也拥有186万名会员。
(三)宗教组织。
七八十年代兴起的宗教保守集团对政治的影响越来越大,先是罗伯特*格兰特1978年建立的基 督教之声、爱德华*麦卡提尔、詹姆斯*罗宾逊牧师1979年建立的宗教圆桌会议、罗伯特*比林斯建立的全国基督教行动联盟、杰里*福韦尔1979年建立的"道德多数",其中道德多数派声势最大,有40万名成员、6万名牧师,在全国各州设有分部,年度预算超过600万美元;后是帕特*罗伯逊的"宗教右派";前者声称曾使12位自由派的民主党议员在1980年的选举中失败,后者声称它对共和党在1994年重新取得国会的领导权有功。事实上, "宗教右派"不断壮大,已拥有170万成员。
自1992年起,它已成为共和党内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某些州(如在阿拉斯加州和明尼苏达州),"宗教右派"的分支机构福音基督教和生命权运动事实上已控制了州的共和党组织。这类政治性比较强的宗教集团在共和党最近三次的总统选举提名程序中非常活跃。与大多数利益集团一样,宗教集团也采用新技术来进行政治活动,如电话库、传真、卫星电视、电子布告、收音机讲话和直接邮递等。
"宗教右派"每隔两年公布一次它对国会议员在有关议题上的打分,它最关注的是家庭道德,因此它反对任何堕胎、同性家庭等提案。
(四)思想库和出版物。
1973年,保罗*韦里奇创办了新右派的思想库--传统基金会,在进入80年代前,传统基金会很少超越共和党保守派的活动, 因而不太引人注目,80年代后,随着里根的当政,传统基金会的活动范围渐渐扩大,常以内政、外交、经济和社会问题为研究对象,经常举办研讨会,提出政策建议,特别是90年代以来,传统基金会对政策的影响尤为明显,1994年,共和党的新议员一改常例,不去 哈佛大听取有关立法方面的报告,而是去传统基金会,这反映出新右派对共和党的影响。小布什上台以来统基金会的影响大大加强,布什内阁的许多提名都是由传统基金会人才库推荐的。新右派的出版物主要有维里1975年创办的月刊《保守文摘》,已成为"新右派"的机关刊物。此外,"新右派"的许多组织都有自己的出版物,如传统基金会的《政策评论》季刊和《今日传统》月刊。与四五十年代的保守主义思想运动相比,"新右派"和"宗教右派"的社会运动是右的平民主义运动 ,它的影响深远而且巨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其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美国社会中自称是保守派的人数稳步增长,到1993年几乎与自称是温和派的人士持平(40%) 。宗教右派在南部、中西部影响很大,这些地方因而被称为"圣经带";
(二)对共和党的影响越来越大,保守主义在80年代后日益成为共和党的主流:人们大多倾向于认为,70年代末的保守主义运动高涨是里根上台的重要原因 ,而1994年中期选举中共和党以压倒性胜利夺回国会的控制权也与得到"宗教右派"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
(三)80年代后,对美国公共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大,譬如"新右派"利用草根组织直接将政策主张付诸实践:菲利斯*施拉芙莱领导的拥有5万名会员的"鹰论坛" 通过在州议会作证、举行集会、聚众请愿、游说等方式"成功"地使国会在1972年通过的"平等权利修正案"于
1983年失效 ;在反对堕胎的"新右派"和"宗教右派"的众多组织 的压力下,自1976年开始,共和党的政纲连续四次写入支持通过一项宪法修正案,"以恢复保护未出生孩子的权利" 1981-1982年,"新右派"还在31个州提出了118项议案,其中"人类生命权利修正案"规定:除挽救母亲生命外,禁止以任何理由堕胎;禁止使用宫内避孕器,因为生命始于受孕。60年代中期,宗教右派希望共和党控制的保守的第104届国会能通过禁止堕胎的法案,但并未完全实现 ,他们在1995年通过了《与美国家庭的契约》以表示对共和党议员的不满 。
(四)对全体美国人政治观念或公众哲学的影响。根据芝加哥舆论研究中心的一般社会调查的研究,自1974年后,人们在一系列议题上的立场越来越趋于保守 。在1988年大选中自由主义更是成为一个"脏词",成为大手大脚、没有节制的代名词。1996年即使是民主党的克林顿总统也声称"大政府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表明,保守主义思潮不仅成为共和党的主潮,而且已对民主党的政策观念已然产生影响。
冷战结束以来,保守派加强了"抢占"思想库和大学的努力,企图使美国的保守主义社会运动继续发展,并在社会政治中产生更大影响。"全国富有同情心的慈善机构委员会"的 调查发现,自1992至1994年,美国12个主要的保守基金会向研究所、大学、思想库、媒体和利益集团提供了2.1亿美元的资助, 其中标榜"自由市场"的传统基金会得到的资助最多,为890万美元,其次是美国企业研究所,690万美元;卡图研究所,390万美元,赫德逊研究所330万美元,曼哈顿研究所210万美元。韦里奇的自由委员会得到500万美元威廉*克里斯托尔的《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杂志得到190万美元,《新标准》得到170 万美元,波多霍罗兹的《评论》得到100万美元,另外320万美元给了小威廉*巴克利和本*瓦腾伯格的电视节目。在著名大学中,保守思想的堡垒芝加哥大学获得的资金最多,达1000多万美元,其次是哈佛大学,960多万美元,乔治*梅森大学,800多万美元,耶鲁大学590多万美元 。这些思想库和大学对十年来美国的社会政策(如福利改革、肯定性行动、社会保障、教育改革)、经济政策(如平衡预算、减税等)、外交/防务政策(如北约东扩、新日美安全条约的重新修订、NMD的提出)等产生过重大影响。保守派清楚地知道:思想产生影响,因此在思想方面的投资更加咄咄逼人。
⑹ 美国传统基金会的政治理念
传统基抄金会除了本身开宗明袭义,表明是美国保守派组织,其政治主张,也是保守派一直以来所提倡:
主张小政府,限制政府开支和规模,因此特别颂扬香港式的积极不干预经济政策,亦支持学券制等主张
捍卫个人自由
捍卫传统美国价值
强调美国需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
⑺ 资本主义什么意思(通俗一点)
资本主义(英语:Capitalism),亦称自由市场经济或者自由企业经济,是人类协作的扩展秩序。其特色是私人拥有资本财产(生产资料),且投资活动是由个人决策左右,而非由国家所控制,经济行为则以寻求利润为目标。借着雇佣或劳动的手段以生产资料创造利润。
商品和服务借由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投资的决定由私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并互相竞争。一般普遍认为资本主义在西方世界的封建制度崩坏之后成为了最主要的经济模式。
“资本主义”一词也被许多人用在形容历史上不同的人、时、地、物,而除了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以外,也有福利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等打着资本主义称号的经济模式。在对于资本主义的解释上,支持自由放任的经济学家反对政府对于市场的干预并且强调财产权利的重要性。
而有人则主张政府管制的必要性以避免垄断和商业周期的负面作用。绝大多数的政治经济学家都将私人产权视为资本主义的最重要特色,而对于资本主义下的雇佣关系、经济权力、阶级、以及历史发展等则有不同看法。
市场的自由程度、以及私人财产的法规,则是政治和政策上争论的主要议题。现在大多数国家都被视为“混合经济”,在这种体制下政府以不同程度的计划政策干预市场的自由运作。
(7)传统基金会扩展阅读:
基本特征
经济上,以私营经济为主,没有政府干预或者政府干预较少。政治上,资产阶级政党掌权,或实行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一方是生产力高,社会富裕的国家(或地区),如从18世纪开始发展的西欧及美国。另一方是生产力低下,社会贫穷的国家(或地区),例如拉美诸国,鼓励自由的市场经济,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尽量少。
商品生产发展到很高的阶段,成为社会生产普遍的和统治的形式,劳动力变成了商品。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雇佣工人阶级,生产的目的是创造利润。
以使用机器的大生产为特征,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构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一基本矛盾贯穿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始终,它在经济上具体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有组织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在政治上表现为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两大阶段——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统治形式相适应,资本主义以前的各种上层建筑被资产阶级的上层建筑所代替,产生了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法律制度和思想体系,形成包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社会制度。
资本主义的标志之一:经济自由度指数
在经济研究上有时也会使用颇具争议性的经济自由度指数。两个最著名的指数之一是由华尔街日报和美国传统基金会所发布的,另一个是由加拿大的弗雷泽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所发布的。
两个指数都试图测量每个国家的经济自由度,主要是以法规、政府干预程度、私人财产权利、和贸易自由为主。经济自由度指数“经济自由”定义为“人民对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销售、和消费不受政府的强迫和约束”(这也被称为自由放任)。
他们以一些独立组织如联合国的资料来计算每个国家在不同项目上的分数,例如政府规模、税赋比率、财产权利的安全性、自由贸易的程度、以及市场管制的程度。许多发布的资料也被其他独立的智囊机构用作研究资本主义与贫穷之间的关系。
弗雷泽研究所主张“实行资本主义越彻底的国家有着更高的国民所得、最贫穷的10%人口也有更高的所得、更高的平均寿命、更高的识字率、更低的婴儿必死率、更多使用水资源的机会、和较少的腐败现象”。
而资本主义国家和非资本主义国家间最贫穷的10%人口所占有的总收入比率也是相同的。一些人则强调资本主义里信用制度的重要性,尤其是小额贷款所发挥的功能。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对立的原因: 资本家制定的制度主要是维护资本家自身的利益;而社会主义是由无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制定的制度也主要是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资产阶级的利益与无产阶级的利益显然是存在对立的。
⑻ 美国传统基金会的介绍
传统基金会是美国来新右派的主要政策源研究机构,代表美国西南部财团和保守势力的利益,曾积极支持并影响过里根政府,该会有十一名成员在里根政府中任职。 基金会成立于1973年,由约瑟夫·库尔斯和保罗·韦里奇创建,总部设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Washington D.C.)。库尔斯是科罗拉多州大啤酒制造商阿道夫·库尔斯公司总经理,美国极右组织约翰·伯奇协会(Job Birch Society)的创始人,里根“厨房内阁”的重要成员之一。
⑼ 2011年1月12日,美国传统基金会公布世界“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哪个地方再次获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
2011年1月12日,美国传统基金会公布世界“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香港再次获评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这已是香港连续第十七年名列经济自由度榜首。据悉,该经济自由度指数每年测评一次。去年,香港在贸易自由度和财政监管制度两项排行全球第一,财政自由度和货币自由度得分上升。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⑽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
1、从政治上:国家政权是掌握在无产阶级的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的手中,政府奉行的政策是主要维护无产阶级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权益还是主要维护资产阶级统治阶层的根本权益,此二者是判定社会性质的标准。资本主义是资产阶级政党掌权,或实行资本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
2、从经济上:生产资料是以公有制为主体还是以私有制为主体是判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资本主义以私营经济为主,没有政府干预或者政府干预很少。
3、从文化上:国家和社会是倡导维护人民群众切身权益的文化习惯还是倡导符合资产阶级统治利益的“社会阶层文化”和“贫富差异文化”,各种腐朽思想和文化是否受到批判和摒弃是判定两种社会性质的标准。
资本主义由封建社会发展过来
封建社会是地主将土地租给农民播种,租期内土地由农民掌控,但要定时向地主交地租和其它税。资本主义改为农业工人到农业资本家的农场干活,之后拿钱离开,不掌控土地。资本主义里资本家与工人之间是雇佣关系。
资本主义指资本主导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意义,并无准确定义,不同经济学家有不同定义。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学或经济社会学制度,在这样制度下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并借助雇佣劳动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价值。
创造的价值分为五部分:税金、租金、利润、劳动价值和企业家才能。资本主义制度里,商品和服务借助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投资的决定由个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并互相竞争,按照理性来假设在社会规则中获取利润最大化。
社会主义国家,就一般定义而言,就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或实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家。但对于何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何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存在争议。
中国将“社会主义国家”定义为“无产阶级专政”奉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家(不同于民主社会主义国家,北欧的挪威,瑞典,丹麦等自称是民主社会主义国家,以高税收、高福利、低人口增长率和相对较小的贫富差距为特点,这个和中国的社会主义本质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