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10年10月23日首批首都学习之星名单(100名)
市委宣传部:10人
陈 伟 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
申国政 市新闻出版广电局
王英会 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
连新元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
宋 毅 北京电视台
王 伟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爱家广播
王 晓(女) 北京电视台
郝卫群(女)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
刘和华 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
李 丹(女) 北京电视台
市直机关工委:3人
杨守国 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
赵洪刚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唐 亮 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市委社工委:6人
杨柏生 市委社会工委、市社会办
戴 键 中关村社会组织联合会
韩 青(女) 丰台区马家堡街道
孙育宁 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高旭明 北京博龙阳光新能源高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王海青(女) 石景山区鲁谷社区五芳园居委会
市民政局:5人
赵永生 北京楹联学会
王建明 北京城建科技促进会
高建球 北京市电信工程局有限公司
龚 龑 北京粘接学会
刘继军 北京东方丝雨渐冻人罕见病关爱中心
市科协:1人
郭 耕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
市农委:2人
康总江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郭秀山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市科委:1人
郭 伟(女) 北京市科技信息中心
北京首钢企业文化建设协会:2人
王建斌 首钢京唐公司炼钢部
任金鹏 北京首钢冷轧薄板有限公司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1人
杜 萌(女) 北京市自来水集团水质监测中心
卫生部:1人
陈文祥 北京医院临床检验中心
北京市志愿服务联合会:6人
于文祥 首钢退休
何榕秋 北京海关首都机场海关
乔 宇 蓓蕾护航慈善公益组织
李世儒 快板沙龙
贾金凤(女) 寸草春晖养老院
于桂芬(女) 密云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东城区:5人
吴 甡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
张长谦 北京现代职业学校
王 蕾(女)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
宫朝月 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办事处,
张艺军 东城区崇文门外街道文化服务中心
西城区:4人
陈冬妮(女) 北京天文馆
刘跃新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调解员协会
费元鸿 西城区社区教育协会
李亚芬(女) 西城区社区教育协会月坛分会
朝阳区:3人
姜志强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马金东 朝阳区社区学院
王衍昌 北京市朝阳区社区服务中心
海淀区:6人
曾军良 北京市立新学校
邓兴旺 未名兴旺系统作物设计前沿实验室(北京)有限公司
高宏凯 武警总医院
刘世平 吉贝克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马德富 用友新道科技有限公司公司
申万秋 北京海兰信数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
丰台区:5人
蒋明放 丰台区人民政府东铁匠营街道办事处
张笑男 丰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吴 迪 丰台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许英杰 丰台区丰台街道办事处退休居民
邵开元 618厂退休职工
石景山区:3人
龙国瑜 (女) 石景山区环保局
谢桂祥 石景山区委老干部局
徐 涛 石景山区投资促进局
门头沟区:1人
马 垒 门头沟区文物事业管理所
房山区:2人
仉锁忠 房山区窦店镇窦店村
王秀丽(女) 房山区丽英手工编织协会
顺义区:4人
黄京波 顺义供电公司
王亚东(女) 顺义仁和镇前进村
张松建 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赵春生 北京七彩蝶创意文化有限公司
通州区:1人
吴玉禄 北京市通州区漷县镇马务村
昌平区:1人
李秀军(女) 昌平区南邵中心小学
大兴区:1人
王 敏(女) 北京小学大兴分校
平谷区:2人
金建平 北京绿谷蜂农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
刘惠杰(女) 平谷区中医医院
怀柔:3人
车少辉 怀柔区喇叭沟门满族乡四道穴村
沈亚彤 北京市保安服务总公司怀柔分公司
李振军 怀柔区汤和口镇银河沟村
延庆县:1人
张铁军 延庆县沈家营镇前吕庄村专业种植合作社
密云县:2人
于振国 密云县十里堡镇十里堡村
付德顺 密云县北庄镇文化服务中心
燕山地区:3人
刘 晔(女) 北京市房山区燕山星城小学
索 俐 燕山石化公司退休
程 林(女) 东风街道办事处
院校:15人
梁 岩(女)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周 兵 北京同仁医院
崔永华 北京安定医院
张淑芳(女) 北京舞蹈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
徐义广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王 芊(女) 北京市商业学校
谌亚军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王天星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董德光 中国戏曲学院附属中等戏曲学校
郑晓雯(女)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郑丽娟(女) 北京水利水电学校
王万华(女) 中国政法大学
赖达富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李雨澈(女)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校团委新闻中心
钟经华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⑵ 邓兴旺的成长经历
1、从莽山走向北大
在那个知识匮乏的年代里,求学不是一件易事,尤其对长于大山深处兴旺来说。湘西的莽林深处不通公路。从家到学校,是一个小时的崎岖山路;从学校到家,依然是一个小时的崎岖山路。肩背的是重重的书本,胸中是对知识的无限渴望和比书本重千斤的沉甸甸的理想。与书为伴的日子快乐而充实,至今,兴旺回忆起那一个个被煤油灯照亮的夜晚仍是万般感慨。辛劳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1978年兴旺考上了北京大学生物系。在这里,他开始了探索植物学的漫漫征程。
进京赴学是他生命中第一次远行。从湘西到北京,第一次出县,第一次出省,第一次见到火车,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辗转到达北京大学,迎接他的是天堂一样的日子。因为,这里的灯光明亮如织。“灯光,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这个初进燕园的小伙子喜欢坐在彻夜通明的实验室里看书、做实验。恍惚间,眼前开始摇曳煤油灯氤氲的光环,仿佛回到了家中小小的书桌旁。忽然意识到这里是才子如云的北大,知识的浩海正等待着自己扬帆远航。于是兴奋起来,由着性子,一口气把书读完。当然,读前人的书,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他喜欢挑战,喜欢不同。于是,没有新的收获,他就不会罢休。成长环境的差异带给他处处不服输、时时想争先的劲头。在北大勇于追求探索的学术氛围和民主自由的学术气息中,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养分,七年的燕园岁月不知不觉走向了尾声。这七年的燕园生活积淀了他扎实深厚的学术功底,为今后在学术上取得的累累硕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同窗们的回忆中,那个总是满脸笑容、不知疲倦的人,那个说着“湘西普通话”却啃着大量英文学术著作的人,那个常驻实验室“钻牛角尖”的人,注定要走向一扇更宽、更广的大门。
2、异国求学
“做科研,硕士阶段以后必须进一步深造,也必须有更好的科研条件。”从北大毕业后,兴旺决定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一步深造学习。要进入伯克利,首先要通过中国植物生理学研究和教育的先驱者和奠基人、国际知名的植物生理学家汤佩松先生的面试。在北大汤老先生的居所,畅谈之后,这位植物学界前辈对兴旺的研究工作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伯克利也对他在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的研究经历非常赞赏,他的创新意识和学术潜力在其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最终,伯克利向这位优秀的年轻人敞开了大门。
1985年,踌躇满志的兴旺怀揣50美元,说着带口音的英语只身来到大洋彼岸,开始了自己艰辛而漫长的异国求学之路。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美国一流高等学府。在这里,兴旺获得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学位,专攻对叶绿体基因表达的调控研究。那些日子,他专心于学术,也醉心于学术。怎样在洗衣的间隙去买足口粮,怎样提高英语口语和听力,怎样避开不必要的社交活动……生活的一切似乎只为学术而存在。有一段时期,他每天在实验室的时间长达16个小时。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7年,他对叶绿体基因表达调控研究的新见解,由当年《生化》、《细胞》杂志发表,引起学术界强烈反响,兴旺的名字也逐渐为业内同行所熟知。在攻读博士学位的四年时间里,他撰写了五篇第一属名论文,发表在《生化》、《细胞》、《植物细胞》、《欧洲分子生物学会杂志》、《美国科学院院志》等业内顶尖级刊物上,提前获得博士学位。
生活总是格外垂青勤奋积极的人。博士毕业后,他获得美国生命科学基金会的博士后奖学金。兴旺开始在美国农业部与伯克利分校合办的研究所里进行博士后研究。在此期间,他选择拟南芥为材料,研究光信息在植物体内的转换和传导机制。“一旦产生兴趣,就不但要做好,还要做快。科研讲究的是效率之美”,兴旺如是说。这也许是受他的导师——一位同样专心于效率,并提倡“科研加速度”的德国学者的作风的影响,当然也与他本人对科学孜孜追求的精神密不可分。这个新的兴趣点象一把火,照亮着他不知疲倦的心。
时光在反复的实验中悄然滑落,对学术的忘我探索也结出了累累硕果。通过反复筛选,兴旺得到了拟南芥的光性状突变植株,克隆了光性状调控基因COP1,并深入分析其工作机制。这个项目终于在1991年实现了全新的突破。事隔多年,伯克利大学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有个叫邓兴旺的中国学生,两三年间完成了别人六七年的科研任务!
3、耶鲁大学的华人教授
拥有300多年骄人历史的耶鲁大学在生物学研究上享有盛誉。能够拿到耶鲁大学的教职,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轮到兴旺时,事情起了些微变化。一年的博士后研究后,耶鲁大学对参加完教职位面试的邓兴旺说:“无论接到什么学校的职位邀请,都请暂且不要接受,并先与耶鲁联系。”
1992年初,邓兴旺出任耶鲁大学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开始创建自己的实验室。
凭借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和扎实深厚的科研功底,他的科研潜力再度爆发:他成为世界著名的生物学研究基地——长岛冷泉港实验室植物分子生物学高级研讨组的三个主持人之一;他在《细胞》、《科学》、《自然》等世界权威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文章,他领导的实验室所取得的成果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研究成果成为了行业标准……
他在教学方面也成果迭出:他的研究成果被编入《植物发育的机制》等教科书;他为研究生开设了《植物遗传和发育》等多门专业课,受到学生普遍的欢迎和好评……
1995年,他从上千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美国政府颁发的“总统青年教师奖”。每年,仅有30名青年学者可以获此殊荣。获奖者可以连续5年每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10万美元研究拨款的权利。
1998年,因为在植物分子、细胞和发育生物学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他被耶鲁大学提前聘为终身教授,成为上世纪80年代后美国常青藤大学植物生物学界第一位获此殊荣的来自祖国大陆的华人科学家。同时,他还担任数种国际学术期刊编委,并多次被邀请参加或组织国际学术大会,作过近百场学术报告及大会主题发言。
2003年,他获得世界植物分子学会颁发的Kumho奖,每年全世界仅有一名获奖者。对植物生物学家来说,获得Kumho奖是一种至高的荣誉。
面对诸多荣誉,兴旺淡然一笑:“受到肯定固然是件好事,但学术的目的不是为了追求荣誉、奢侈等目标,而是不断挑战自己,探索未知领域,实现自我价值。”从一个简单的初衷开始,历经复杂的过程得到单纯的结果,这也许能够诠释一个真正科学工作者认可的算得上有所收获的生活模式。
4、起点的召唤
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兴旺从未忘记祖国和母校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并以实际行动来回报。他运用自身所掌握的植物学领域前沿知识和与国内外学术团体紧密联系的优势,加强国内外植物学学术和人员交流,推动国内植物学基础领域的研究。
从1998年起,他即志同道合同行一起组织北京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与发育遗传学暑期免费讲习班,并亲自为学员授课,为相关领域的学习研究提供信息平台。讲习班的学员来自全国高校生物系及各研究院所,人数以倍速递增,从最初的40人到2006年的800人,成为国内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接触前沿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融合北大、耶鲁两校学术资源办科研中心,是兴旺的一个夙愿。为了将愿望化为现实,他多次奔走于大洋两岸两校之间。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北大—耶鲁植物分子遗传及农业生物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于2001年成立。中心建立以来,帮助并参与北京大学获得科技部转基因植物专项重大课题“通过拟南芥突变体库大规模筛选克隆功能基因”;2002年4月,中心组织北京大学、中科院以及其他科研院所的科学家一起申请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资助“拟南芥全基因组转录因子的蛋白组学研究”;同年10月,中心代表北京大学获得科技部“863”重大项目资助,参与主持“水稻功能基因组项目”的研究。
此外,兴旺参与组织多个项目,资助北大多名研究生赴耶鲁大学学习深造,利用两校联合培养的优势,提高博士生培养水平,为国内植物学的基础研究储备人才;组织两校教授学者进行学术互访交流,交流沟通学术信息。中心搭建的平台和建立的交流机制,使北大耶鲁两校的相关实验室相互建立起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并且做到了在新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共享。
2000年,兴旺被聘为北京大学长江特聘讲座教授。能够在母校执教,回到自己科学梦想的起点,兴旺由衷欣慰。
2003年,他又应邀担任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共同所长。这个成立仅仅三年的新型研究所在兴旺等人的带领下,已跻身国内同类研究院所的前列,成为培养生物学人才、科学研究攻关的前沿阵地。
⑶ 兴旺投资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兴旺投资有限公司于2012-08-24在海淀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邓兴旺,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项目投资;投资管理;投资咨询;商务咨询。(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等。
法定代表人:邓兴旺
成立时间:2012-08-24
注册资本:1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10000015193909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0号科大天工大厦B座14层02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