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请问有哪些可以学习炒股知识的书或者软件
在一些论坛,股吧看看前辈的发言。
看看美国投资大师的书,怎么样选择成长股,沃尔特施洛斯资料集,聪明的投资者,穷查理宝典,巴菲特之道等。
㈡ 沃尔特·施洛斯的成就及荣耀
他的一生经历过18次经济衰退,但他执掌的基金在近50年的漫长时间里长期跑赢标杆股指;他曾得到“价值投资之父”本·格雷厄姆的亲传,与“美国股神”巴菲特共事,并被后者赞誉为“超级投资人”;他长期坚守简单的价值投资原则,在九十岁高龄时仍保持着高度机敏的投资嗅觉。他就是沃尔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 。
2012年2月19日,沃尔特病逝,享年95岁。在听闻这一消息后,巴菲特发表声明称施洛斯是与自己相交61年的朋友,“他的投资记录辉煌,但更重要的是,他树立了正直的投资管理典范。他信仰的道德标准与他的投资技巧同样出色。”
在近50年的投资生涯中,沃尔特为WJS的所有股东赢得了20%的年复合回报率。在1955年至2002年期间,他管理的基金在扣除费用后的年复合回报率达到15.3%,远高于标普500指数10%的表现。期间累计回报率更高达698.47倍,大幅跑赢同期标普500指数80倍回报率的水平。
五十年常胜将军
沃尔特1916年生于纽约,不满二十岁就开始在华尔街工作。据沃尔特回忆,起初他就职的证券公司统计部门负责人向他推荐了彼时刚刚出版的格雷厄姆著作《证券分析》,随后他参加了纽约证券交易机构赞助的由格雷厄姆执教的课程,从此步入投资界。
二战期间,沃尔特入伍服役,但仍然一直与格雷厄姆保持联系,并于1946年退役后开始为这位传奇投资人工作。在为格雷厄姆工作期间,沃尔特曾与巴菲特共用一间办公室。1955年,沃尔特离开格雷厄姆的公司,与其他19位投资者以10万美元起步创建了自己管理的基金。
在担任基金独立管理人期间,沃尔特不收取任何管理费,但要求在盈利的条件下收取25%的利润。据悉,他在管理基金的过程中没有聘请任何研究助手,甚至没有秘书。他和儿子埃德温在一间房间里工作,集中精力阅读《价值线》杂志和各种财务报表。
运用直接从“价值投资之父”格雷厄姆那里学到的投资技巧,沃尔特的投资获得了稳定回报。据他本人计算,在1955年至2002年期间,他管理的基金在扣除费用后的年复合回报率达到15.3%,远高于标普500指数10%的表现。期间累计回报率更高达698.47倍,大幅跑赢同期标普500指数80倍回报率的水平。
不冒真正的风险
在2006年的致伯克希尔股东信中,巴菲特曾特别提到沃尔特,称他是“华尔街最优秀的人物之一”。在巴菲特看来,沃尔特的投资原则之一是“不会冒真正的风险,也就是永久资本损失。”
沃尔特本人在总结自己投资经验时还提到了不少细节,比如他乐于关注股价一直创新低的“最差股票”,之后利用价值标准进行分析;乐于寻找公司高层持有大量股份的股票,回避负债高的公司;乐于多元化投资组合,任何股票在其持仓组合中的占比都不会超过20%。
沃尔特在1998年出席公众会议时还曾表示,自己倾向于保留足够的现金,以便在股价进一步下跌时买入更多股票。
一个著名的例子是铜生产商美国阿萨科公司。1999年,沃尔特在该公司股价跌至13美元历史低点时大举购入该公司股票,随后不久墨西哥最大矿产公司墨西哥铜业集团便以22.5亿美元的报价收购了阿萨科,合每股支付30美元。沃尔特的投资转眼就翻了一番。
在出售时机的选择上,沃尔特也一直强调保持冷静,不要着急出手。“如果股价已经到了你认为合理的价格,那你卖掉可以。但如果只是因为股价涨了50%,别人劝你锁定利润,我认为还是不要急着出手,至少卖之前要重新评估一下公司,要考虑当时市场的情绪是否对股价构成影响。”
沃尔特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和巴菲特的共同点就是都很理性,即便在非常不利的情况下也不会很情绪化。他的儿子埃德温在谈到父亲的投资理念时也表示,“很多投资者担心一个季度的盈利表现,但我父亲从不在乎这一点。”
㈢ 巴菲特和施洛斯,哪个更牛
施洛斯在1955年至2002年期间,他管理的基金在扣除费用后的年复合回报率达到15.3%,远高于标普500指数10%的表现。期间累计回报率更高达698.47倍
巴菲特滚雪球50年回报3万倍。
投资就是增值,其他都没这个重要。连国家都最看重GDP.
㈣ 美国有一位比巴菲特还高明的股市投资者是谁他基本满仓,提取投资收益的20%做为报酬。
1.最早的应该是查乐斯.道斯1855年是他创办了<华尔街日报>在他任总编的年里,他的文章期刊被人们称为:道氏理论,是公认的技术分析之父,技术分析鼻祖。
2.威廉.德尔特.江恩(1878-1955)
被称为二十世纪伟大炒家。最好记录25个交易日内,炒卖286次,有264次赚钱,胜率达92%江恩于1902年24岁时就开始炒股,在这之后的53年投机生涯中,赚取了5000万美元的利润,相当于现在的5亿多美元。
3.瑞福.尼尔森.艾略特(1871-1948)
波浪理论的创始人。50多岁因病退休在疗养院疗养时,研究了华尔街75年的资料后,终于在1934年理出一套完整的股市波动理论,并于1938年出版<波浪理论>一书。它以哲学、数字学、神秘学于一身,以自然定律为已任,揭示宇宙的秘密。是将技术分析发挥到淋漓尽致的颠峰之作。1984年波浪理论继承人柏彻特,在全美投资赛中,以三个月400%的获利率,获总冠军,从而使波浪理论迅速传播至今...............
4.乔治、索罗斯(1930到今)
量子基金创始人。被称为市场驱动者。从1969年以来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每年的营利率为35%仅有挫败的一年是1981年,近几年股市低迷他也不走运,经常使用的反向思维,反而害了自己。
5.斑杰明.格拉罕(1894-1976)被喻为华尔街院长和证券分析之父。对投资界最大的贡献是将明确的逻辑与理性带到了微观基本分析中,并成为巴非特等等许多成功投资家的启蒙宗师。
6.沃伦.巴菲特(1930至今)
当今世界最伟大的投资家。从100美元起家,创造过16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在1994年他的身价超过了比尔.盖次,成为世界首富。他从不主张投机。
7.彼得.林奇(1944至今)
被称为首曲一指的基金管理者,在他操盘的13年里,创造了报酬率达2703%的成长纪录。他认为投资是艺术,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找投资对象。
8.伯纳德.巴鲁克(1870-1965)
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风险投资家,一位曾经征服华尔街后又征服华盛顿的最著名受人敬慕的人物。他经历了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江历届认为他是那个时代少有的几位赚了钱又能保存果实的大炒家。他指出:除非能把全部精力投入,不然别入市投机。
9.罗伊.纽伯格(1903至今)
美国保护者共同基金的创始人。管理金额高达500亿美元,1929年进入华尔街是至今唯一一位经过1929和1987经济崩溃的投资家。在至今的6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没赚过钱。最后,他将所赚的钱,大部分投入到艺术事业。
10.吉姆·罗杰斯(Jim.Rogers)国际著名的投资家和金融学教授。他具有传奇般的投资经历。从他与金融大鳄索罗斯创立的令人闻之色变的量子基金到牛气十足的罗杰斯国际商品指数(RICI),从两次环球投资到被Jon T等著名年鉴收录,无不令世人为之叹服。
㈤ 看格雷厄姆《证券分析》之前需要看哪些书
1,《聪明的投资者》也是格雷厄姆所著,这个好懂。
2,墨菲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因为股市技术分析起源于期货,而这本书是技术分析的圣经,而且不难懂,语言翻译组织的也挺好。
3,江恩的《华尔街45年》。
㈥ 如何理解“深度价值投资”
在多年学习巴菲特、芒格、彼得.林奇、沃尔特.施洛斯、塞斯.卡拉曼等价值投资大师之后,老佐总试图寻找价值投资中的精髓部分,然后进行适度地简化、量化,经过不断升华认识,直到最终能比较明确地找到可以具体实施的投资策略。
琢磨了几年,找出这么几个关键词“保本”、“安全边际”、“不可预测”、“成长”、“逆向思维”、“公司治理”、“保守”、“壁垒”、“长持”、“消费股”等等,好!所有的思路都从这些关键词开始慢慢展开。
如何能将自己所制定的投资策略囊括以上全部呢?
首先,我给这样的具有深度价值挖掘的投资形式叫“深度价值投资”。换句话说就是在实施苛刻基本面审查和投资仓位管理的基础上,又在比较确切的安全边际基础上获得进一步打折价格来投资买入股票的策略方式。
理解这篇需要对思维的逻辑性和对价值认识的深刻性足够强,为此我提出基本选股条件,“小、精、尖、广、新”的要求:
1、小:即为小市值、“小”产品的企业,小能长大的概率远比大能变得更大的概率大,小产品有大前途。
2、精:产品单一、精简、易于普通投资者理解。简单的产品能够使企业更专注地经营,简单的生活必需品远比科技含量过高的复杂多变产品更易获得成长,生产简单产品的企业更容易被我们普通投资人所理解和分析。
3、尖:即为行业龙头或细分行业中的隐形冠军,这样更易快速占尽成长先机。
4、广:产品用途广泛的生活,产品是为了符合人们生活消费水平日益增长需求的必须品,只有这样的企业能够维持长久成长。
5、新:只有在简单产品基础上追求品质不断创新,包括管理创新,技术不断完善,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和营销模式地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产品更贴近广阔市场需求,企业从而获得不断成长。
以上为基本的深度价值选股模式,接下来我们谈谈深度的基本面和市场性价比分析。
价值投资大师们都主张:“在市场或企业短暂困境下,买那些有稳定经营特性的优秀公司”。其实就是在“市场都欠我账的时候买入”,那么,深度价值的意义就是市场的非理性恐慌大幅下跌造成了事实上的企业股票价格扭曲,严重偏离了价值时候,我们伸手捡拾掉落在地上的金条。
你看,由于企业的稳定经营特质,我在市场非常恐慌的境地买入了它,第一低估之后市场欠我个价值回升的账;第二稳定企业有成长基因,有向上进取心的优秀企业必定欠我个不断成长的账;第三,牛熊轮转,产品价格轮回,未来有欠我个牛市合并经济高涨的戴维斯双击的账。市场的三重欠账就是未来tenbagger(十倍股)的基石。
在上一篇文章提出的“小精尖广新”投资选股策略基础上,深度全面地理解就是,基本面选取的深度、行业属性地位选取的深度、安全边际价格的深度、投资理念的深度、投资策略深度等几方面。于是在进一步理解“深度”价值投资之深的基础上,老佐初步制定以下与“深度”有关的投资策略:
1、基本面深度:小精尖广新,小市值(目前标准百亿市值之下)、精简产品、隐形冠军行业龙头、产品使用的广泛性、企业的创新能力、稳定的较高分红历史等。
2、行业属性地位深度:深选大消费吃、穿、药、用。深选第一或唯一的企业。
3、安全边际价格选取深度:耐心等待两低一高出现。市盈率12倍之下,市净率1.5倍之下,股息率4-5%以上开始关注等。
5、投资思想深度:深入理解“小收益稳健股息如债券利息,大收益耐心顺自然等待过激市场价格”的深度价值投资思想。
6、投资策略深度:保守的资金管理、低风险投资、简单的交易法测。
以上融入性格深处,唯有深刻、深度,刻骨铭心才可能化繁为简轻松投资。
㈦ 如何跟机构投资者一起调研。
1、关于去上市公司调研,其实有很多争议,我们都知道调研狂人彼得林奇,一年要调研好几百家公司,也有很牛的投资者根本不去调研,比如说格雷厄姆和施洛斯,他们认为管理层会影响自己对企业的判断,并且有些管理层是不诚实的;
2、其实调研也没有必要很机构一起的,每个人对上市公司的价值判断是不一样的,关注点也是不一样的,和机构一起去调研很容易受机构的影响,调研完股票涨了,你认为机构开始买入了,这个时候你根本不看好这家公司,那么这个时候你买还是不买?如果股票跌了,你认为是机构出货,这个时候你很看好这只股票,那么现在你卖还是买?我们很难不受其他人的影响,尤其是他人的影响力比较大的时候,所以说独立思考很重要;
3、如果很想了解上市公司的动态,也没有必要长途跋涉去调研,当然我不是说调研没有用,而是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实现目的,可以去投资平台上问董秘,可以打电话问,也可以去公司网站上留言等等,其实还是有很多途径的;
4、调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在调研前要明确自己的目的和关注点,要有针对性的提问,做好功课比跟谁在一起调研更重要,祝好运;
㈧ 经典股票投资书籍有那些
我以一个抄10余年经验的袭操盘手身份告诉你:
随便买一本股市入门畅销书,要会看K线图。指标一类的全都不用看。均线也不看。
然后必读经典《股票作手回忆录》和《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易商》这两本都是杰西的。
第一本思想。第二本技术。巅峰人物的巅峰之作。
然后读《我如何在股市赚了200万》尼古拉斯的,很励志的一本,投资思想和杰西的相似。
然后读《笑傲股市》和《股票买卖原则》威廉欧奈尔的,如果打算投资而不是投机,必读的。
然后买一本专业介绍财务数据的。
其他的书就选读就行,也有一些不错的,不过很多都是一本书里面就几句话有用。
我补充一下:
《世界上最伟大的交易商》这本书里面包括:股票大作手操盘术和作者整理的杰西早年的一些草稿两部分,比单独买操盘术要好,不过现在已经绝版了,淘宝可以买到二手的。
㈨ 巴菲特为什么能赢.pdf
《打败大盘(巴菲特为什么能赢)》分析、解释、理解现代投资理论的异类——巴菲特学派及其价值投资法则。巴菲特价值投资理论不应单纯地理解为巴菲特个人,它根源于西方现代投资理财理论,是西方现代投资理论论战过程中的一个必然延伸和产物,是一个由众多价值投资大师理论和实践演变而成的当代最重要的投资理论学派。在《打败大盘(巴菲特为什么能赢)》,作者晨昃介绍的其实是巴菲特和他的投资学派,我们将集中在: 1.核心投资组合概念。选择长期获利高于平均水准的绩优股,将资金重押在这几档股票上,不论短期股市如何震荡,都要长抱不放。 2.概率和心理学分析。了解来自心理学的行为模式,掌握投资结果。 3.统计学概率。获知如何在投资组合中做到最佳优化配置。 4.学习股市复合调节系统,以确定投资自己认为合适的标的公司股票。
晨昃所著的《打败大盘(巴菲特为什么能赢)》旨在告诉投资人在风云变幻的股市里,只要运用“价值投资法则”(Value Investing),你就可以跑赢股市。价值投资法20世纪30年代中期产于美国,常被世界上许多最伟大的市场专业人士采用。本书描述的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沃尔特·施洛斯(Walter Schloss)、马里奥·嘉伯礼(Mario Gabelli)、迈克尔·普赖斯(Michael Price)、约翰·内夫(John Neff)、约翰·坦普尔顿(John Templeton)等世界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投资大师,以低廉的价格买下公司股票的方法已被屡屡证明是历史上最成功的选股方法。有了价值投资法则,等于拥有了神奇的炼金术。投资者可以买进全球最受欢迎的公司股票,然后运用价值投资法点石成金,坐享其成。
㈩ 价值投资之父是谁
考察任何一名伟大的价值投资者都要从本杰明·格雷厄姆开始,他通常被称为“价值投资之父”。尽管这个称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实际上,这个绰号低估了格雷厄姆对投资界的贡献。或许,他被称为“职业金融分析的创始人”更为恰当。格雷厄姆把科学方法和定量研究应用到投资分析过程中,这导致了一个新领域,我们现在称之为“金融分析”的产生。在格雷厄姆这一贡献之前,人们认为股票市场的参与者是投机者,而不是投资者。持有债券在当时被认为是真正的投资,而股票市场的活动则视为投机。
几十年来,格雷厄姆为格雷厄姆-纽曼合伙企业管理投资基金。他投资的方法就是总去寻找相对于内在价值有较大折扣出售的公司。他在1929年的经济危机中幸存下来,在管理基金的几十年里,他获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功。由于计算的时间周期以及所使用的计算方法不同,对格雷厄姆投资报告分析也各不相同。约翰·特雷恩在他的《金钱的主人》这部著作中称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在超过20年的时间里每年赚取21%的利润。除了管理基金外,格雷厄姆还在他的母校哥伦比亚大学多年教授投资这门课。
格雷厄姆对于一般投资,尤其是价值投资的贡献,怎样评价都不过分。他的思想和著作影响了许多一流的价值投资者,包括比尔·鲁安、约翰·博格尔、约翰·内夫、塞思·卡拉曼、沃利·韦茨,当然,还有最有名的沃伦·巴菲特。事实上,巴菲特、鲁安和沃尔特·施洛斯都曾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为格雷厄姆工作。格雷厄姆在他一直最受欢迎的两本投资书,《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中描述了他的投资哲学。《证券分析》经常被称为“投资者的圣经”。巴菲特称《聪明的投资者》是“有史以来,关于投资的最佳著作”。这两本书以及它们所描述的投资原则,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证券分析》的第一版出版于1934年股市崩盘后不久,已经被多次更新,最近一次是在2008年,增加了包括塞思·卡拉曼在内的一些知名的价值投资者的评论以及沃伦·巴菲特撰写的序言。
格雷厄姆强烈主张投资组合要包括很大仓位的普通股,他这一主张基于两个基本原则:第一,他认为普通股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些保护,以防止通货膨胀造成的美元贬值;第二,结合普通股票的股息收益率和市场价值的增加,格雷厄姆认为,从长远来看,普通股提供的收益通常比债券要高。
格雷厄姆提出了“安全边际”概念,并围绕这个简单的概念建立了一个投资理念。事实上,他表示理性投资的秘诀就是大安全边际。简单地说,格雷厄姆的安全边际概念是指资产的价格与其内在价值之间的差额。如果你因内在价值的大幅折扣购买一个资产,那么你有了一个安全边际,可以用它来消化误判或糟糕的运气所带来的影响。格雷厄姆认为,要使一个投资成为真正的投资,就必须有一个真正的安全边际。
格雷厄姆把科学的方法应用于投资分析,为保守型投资者的投资组合所包含的普通股的选择列举了七个定性和定量标准(严格来说,它们都是定量的)。格雷厄姆把保守型投资者定义为一个“……把重点放在避免严重错误或损失上”的人。
七个标准是:
适当的企业规模:格雷厄姆表示,以1973年的美元计,一个工业企业年销售额不低于1亿美元,一个公用事业企业总资产不低于5000万美元是必要的。
足够强劲的财务状况:对于工业企业而言,流动比率(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应该至少为2,同时,长期债务不应超过当前的净资产(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对于公共事业而言,负债不应该超过股东权益的两倍。
利润的稳定性:过去10年中,普通股每年都有一定的利润。
股利纪录:至少有20年连续支付股利的纪录。
利润增长:过去10年内,每股利润的增长至少要达到1/3,在开始和结束时使用三年平均数。
适度的市盈率:目前的股价不应该在过去3年平均利润的15倍以上。
适度的股价资产比:目前的股价不应该超过最后一次报告账面价值的1.5倍。格雷厄姆通过声明“市盈率低于15时,资产倍数更高一些也是合理的”对此进行了修正。他提出了一个经验法则:市盈率与市账率的乘积不应该超过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