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利好哪些股票
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也就是下调了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专在中央银属行的存款。这要金融机构就有更多的资金用于贷款业务。我们可以认为是释放了资金流动性。主要利好:
1、银行板块股票。银行资金宽裕,银行可贷资金增加,业务增加
2、其次利好券商股,央行释放流动性,首先一部分资金会流入股市,因为股市的活跃、上涨带来受益。
3、利好房地产,房地产企业可以争取到更多的银行贷款,有利自身稳定。
4、利好中小企业,特别是有些高科技企业可以申请更多银行贷款。
总的来说,银行释放流动性,是利好股市大盘的,很多股票都会跟着涨。
参考来源存款准备金率:http://ke..com/view/284636.htm
㈡ 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增加流动性阿
现在不是没人贷款了么
增加了流动性和市场的货币量
带动股市 楼市
㈢ 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是什么意思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专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属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
简单说就是金融机构有存款业务的要向中央银行交一部分押金,是为了保证存款人的利益,当金融机构出问题的时候,不至于你存在它那的钱一分都拿不到。减低的意义是金融机构有跟多的钱开展业务,比如你有100元的存款,过去100元要像央行交20元的押金,现在降准了,你的100元只用向银行交10元,你手上是不是从之前的80元,变成90元了,你是不是就能多买10元钱的东西啦.
㈣ 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个是经济手段,行政手段还是法律手段
首相理解: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这样上调准备金率收缩流动性,下调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进而刺激经济,所以下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是经济手段。
㈤ 为什么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会加速货币信贷增长,利率降低,社会总需求增长幅度上升
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是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金融金钩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减少,这部分钱成为了金融机构可支配资金,金融机构就会把这部分钱通过信贷或者信托资管等类信贷通道把钱投入到资本市场。这样货币信贷增加了,市场资金增加了,利率也就降低了。
最终,信贷资金到达消费者或者投资建设机构手中,社会总需求增长幅度上升。
㈥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对银行有什么影响
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会让银行可操作的钱多起来,银行可贷出去给企业的钱会多。
1、存款准备金,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2、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10%,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10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0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15%,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85万元。
(6)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期货扩展阅读
一般地,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利率会有上升压力,这是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信号。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间接的;利率是针对最终客户的,比如你存款的利息,影响是直接的。
简单的说,存款准备金率对社会的贷款总量和货币供应量有影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相应的减少了货币供应量,利率就会有上升,这样人们的CPI指数就会下降,最终的目的就是要降低通货膨胀率。
参考资料来源:新浪财经 中银协报告:小型银行或可适用更低存款准备金率
㈦ 央行11月30日晚间宣布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释放流动性,表明国内的金融政策,已经转向,偏向宽松.在国际上的影响是,目前美欧债务危机紧张,各国纷纷降息或采取与降息类似的手段来释放流动性,中国这一举动迎合了国际潮流,尤其受到美欧的欢迎,是相当于救市的举措.对国内的影响是,政策的转向,会使通货膨胀卷土重来,房价会重拾升势
㈧ 历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商品期货短期有什么影响
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会促使期货价格短期上涨,上调就会利空
㈨ 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有什么好处
中国人民银行11月30日晚间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我认为,我国的CPI刚有所回落,10月份为5.5%,就急于调低存款准备金率,有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感觉:
1.与经济发展回落相关:GDP增速从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在国内外的多重压力下,通过货币政策的适当放松达到提振经济,解决就业,稳定职工收入,稳定社会的目的。但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会引起信贷规模的一定增长,一是解决企业的资金链问题,在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体GDP创造者的当今,可能效果不会明显;二是在高准备率的环境下,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工具的创新等已形成一定的绕过货币政策的做法,货币政策实际效果已打折扣。
2.地方财政债券的发行,挤占了货币流动性的释放,扩大了投资但减少了消费。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混合使用,使市场利率水平保持稳定,在CPI高位情况下,贷款利率不会作大的松动,否则会使今年的调控(特别是对房价调控)付之东流。
3.在连续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下,经济社会已逐渐适应了,这次下调,有些试探性,妆罢低头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乎?
以下是经济学家的观点:
经济学家认为,准备金率的下调将有助于在当前复杂形势下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1.意在释放流动性
“央行宣布下调准备金率,主要是考虑到当前准备金率实际水平较高、外汇占款减少等导致了银行流动性偏紧,以致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受到了制约。”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准备金率的下调有利于缓解银行流动性压力,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相关数据显示,自2010年起,为应对通胀压力,我国央行连续12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但一定程度上带来今年以来市场流动性普遍趋紧的局面。根据央行最新数据显示,10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8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2.9%,狭义货币(M1)余额27.66万亿元,同比增长8.4%,货币供应量的同比增速均处于近年来的低点。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也认为,中国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与预期相比有所不足,这是迫使央行下调准备金率、增加流动性的直接原因。
此次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21%,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7.5%。上调0.5个百分点后,可释放流动性4000多亿元。
2.传递稳增长信号
“在这样一个外需不稳、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压力趋弱的关键节点上,央行下调准备金率释放出稳增长的信号。”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说。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增速回落的风险正在加大。目前GDP增速从一季度的9.7%下滑到二季度的9.5%和三季度的9.1%。同时汇丰银行日前公布的11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创出32个月以来最低,折射出中国经济下行风险正在加大。此外,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向深度蔓延,我国第一大出口市场进入二战后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从9月份开始,我国出口已连续2个月负增长。
“在欧美经济动荡所造成的中国外汇占款减少、通胀水平下滑、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弱、甚至民间借贷资金链风险加大的情况下,央行想抓住这一时机,下调一直处在高位的准备金率,同时达到释放流动性的效果。”复旦大学教授孙立坚认为。
就在央行宣布下调准备金率的同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宣布,从12月1日起销售电价每千瓦时平均上调3分钱。居民用电价格暂不上调。
“央行下调准备金率、发改委上调电价,很显然这是一组政策组合拳。在通胀压力减弱、经济减缓的背景下,通过适度放松货币以推动生产要素价格改革,我国控通胀的政策基调已经悄然转向保增长。”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管清友认为。
3.货币政策是否转向有待观察
对于此次下调是否意味着中国货币政策的转向,专家们普遍持谨慎态度。
“不能把央行下调准备金率理解为货币政策发生了方向性的变化。10月份的外汇占款减少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净流失,而财政收入大幅增加以及其先收后支的特点亦使部分银行出现存款的阶段性减少,因此央行下调准备金率,这只是流动性的对冲政策。”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判断,考虑到物价尚在高位、结构调整、房地产调控等因素,政策仍需保持稳健。庄健也认为,相比于此前趋紧的货币环境,此次下调只是货币政策进一步微调的体现,政策是否全面转向还有待观察。
瑞信亚太区首席经济师陶冬认为,目前国内准备金率指标偏高,准备金率的下调是技术性下调。以过去10年的平均货币指标看,中国货币环境正常化其实才刚刚开始。(http://news.qq.com/a/20111130/0015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