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软性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上涨之后有什么后果
软性大宗商品指的是可被广泛交易,并且广泛作为工业基础原料的商品。软性大宗商品包括可可,咖啡,糖,农副产品,像活猪,活牛,小牛等也属于软性大宗商品。
『贰』 美元上涨对白糖期货的影响是什么假定美元上涨并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
从理论来说,国外的白糖期货以美元定价,如果价值不变,美元上涨,那价格一定下跌,然后海外糖价影响国内白糖期货,引起期货价格下跌
但是,现实中,国内白糖期货价格收贸易商和生产商价格影响大,或者说被现货商操纵比较厉害,国外虽然有影响,但是影响不是很大,所以美元上涨对国内糖价影响很小
『叁』 软性大宗商品价格疯狂上涨,背后谁在支撑
首先软性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会给我们造成“经济复苏”的景象,会认为是企业稳定,人们收入提升了之后,是好的现象,但是并不是,这次软性大宗商品的涨价,背后虽然跟经济复苏和企业稳定有关,但是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企业在转型和遇到这次疫情的过程中没有扛得住经济压力,最后导致破产,而生存下来的企业比以前的数量少得多,在人们对软性大宗商品需求提升的同时,企业数量反而在减少,那么这就必然导致商品价格上涨。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而软性大宗商品,主要包括了20种农副产品,玉米,大豆,小麦、稻谷、燕麦、大麦、黑麦、猪腩、活猪、活牛、小牛、大豆粉、大豆油、可可、咖啡、棉花、羊毛、糖、橙汁和菜籽油,而我们也从日常买菜和生活看得出来,这其中猪肉,猪肉,咖啡,糖和菜籽油的价格最近都是在疯狂上涨。其背后没有具体的人或者部门支撑,这种涨价的现象主要还是因为疫情影响后,部分企业破产,人们对这些商品需求上升的时候,企业数量有限,原材料价格又上涨,从而导致的软性大宗商品上涨。
『肆』 期货价格是不是随着做多的人上涨或随着做空的人下跌。
是的,买的人多,就来把价源格台上去了。
多头和空头持仓是一样的,但是价格会变。
比如 白糖期货909开盘的时候,有人挂单3900元卖出10手,
同时又有人挂3910卖出15手
还有人挂单3950卖出20手、
这时 有人愿意3920买入30手,所以就成交了一部分,成交价格分别是3900成交10手,3910成交15 一共成交25手。
现在的价格你看到的 卖出价3950 20手
成交价是3910 15手
买入价是3920 5手~
这个是按照时间优先,价格优先来成交的。
你补充的问题:是没有必然关系,价格是由于供求关系所导致的。供大于求,价格就低。供小于求价格就上涨。还有代替品的价格等等。还有通货膨胀因素。具体跟持仓量没什么关系,持仓量说明交易活跃的程度,还有持仓量放量比价大的时候,说明有可能酝酿大的行情~
『伍』 股票里指的期货上涨 是什么意思啊 比如说
就是指其对应的期货啊,比如中金黄金。。。其对应的就是黄金期货啊。。。可以看伦敦或者上海期货市场的黄金期货价值。。。
『陆』 白糖什么时候最贵什么时候最便宜
1、 世界 中国
1)、白糖的供给
世界食糖产量1.21-1.40亿吨,产量超过1000万吨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巴西、印度、欧盟、中国等,其中巴西产量超过2000万吨。巴西、欧盟、泰国是世界食糖主要出口国家,其产量和供应量对国家市场的影响较大。特别是巴西,作为世界食糖市场最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糖国,其每年的糖产量、货币汇率及其政府的糖业政策直接影响到国际食糖市场价格的变化走向。
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产糖国之一,07/08榨季食糖产量达到了1483.63万吨。
2)、白糖的需求
世界食糖消费量约1.24亿吨,消费量较大的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欧盟、中国、巴西等。从近几年消费情况来看,印度食糖年消费量维持在1900万吨左右,欧盟消费量维持于1500万吨左右,中国消费量增长至1100万吨左右,巴西年消费量950万吨左右。
3)、白糖进出口
食糖进出口对市场的影响很大。食糖进口会增加国内供给数量,食糖出口会导致需求总量增加。对食糖市场而言,要重点关注世界主要出口国和主要进口国有关情况。世界食糖贸易量每年约为3700万吨,以原糖为主。主要出口国为巴西、欧盟、泰国、澳大利亚、古巴等。主要进口国为俄罗斯、美国、印尼、欧盟、日本等。主要进口国的消费量和进口量相对比较稳定,而主要出口国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变化较大,出口国出口量的变化对世界食糖市场的影响比进口国进口量的变化对世界食糖市场的影响大。
2、 白糖现货情况
我国是重要的食糖生产国和消费国,糖料种植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产量和产值仅次于粮食、油料、棉花,居第四位。
2003年以前,我国食糖产量在600-800万吨之间,消费量基本维持在800万吨左右,食糖生产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大多数年份依靠食糖进口来弥补。2003年来我国食糖产量在1000万吨左右,消费量超过1000万吨,产销基本平衡(如图一所示)。我国食糖产销量仅次于巴西、印度,居世界第三位(如果把欧盟作为一个整体统计,我国食糖产量居世界第四位)。我国食糖的市场化程度很高,国家宏观调控主要依靠国家储备,市场在价格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用甘蔗制糖最早的国家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用甜菜制糖是近几十年才开始的。
3、白糖期货情况
白糖期货是在2005年5月份获得国务院批准的期货品种, “开展白糖期货”的申请报告是由河南省政府提交的。郑州商品交易所(下称“郑商所”)负责设计白糖期货品种。经过半年准备筹划,于2006年1月份上市正式进行交易。
在食糖国际贸易中,普遍采取双边协议形式稳定贸易关系,形成了食糖商品化程度高但自由贸易量小局面,因此,当供求关系突然失衡时,会造成糖价在短期内暴涨暴跌,严重冲击食糖生产和贸易。在全球15种农副产品中,食糖是价格波动最大商品。这种
特点天然地催生出糖期货品种。在当前国际期货市场上,食糖是成熟也是较活跃交易品种之一,从世界上第一份糖期货合约诞生至今已有90年历史。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展食糖期货、期权交易,最主要的原糖期货市场是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白糖期货市场是伦敦国际金融期货期权交易所(LIFFE),其成交量不仅名列本国食糖期货市场第一,而且高居世界食糖期货市场榜首。更为重要的是其形成的期货价格,已被世界糖业界称作“国际糖价”,成为国际贸易定价和结算依据。此外,巴西、日本、法国和印度等都有糖期货品种,其期货价格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各国政府制定有关食糖政策主要参考依据,也成为食糖企业套期保值理想场所。
1991年我国食糖市场放开以来,食糖行业快速发展,但缺少期货市场预期指导,运行很不平稳。糖价大起大落使蔗农、糖厂、糖商和以食糖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均承担着巨大市场风险,价格上涨时企业难以盈利,价格下跌时企业亏损。同时作为农产品品种,白糖生产受天气影响非常明显,2004年广西干旱,导致制糖业龙头企业南宁糖业甘蔗产量大幅度减少,使得2004/2005榨季产糖量减少至35.53万吨,降幅高达31.28%。如果利用期货市场来进行套期保值,可在相当程度上规避上述风险。
我国食糖产量分布
我国18个省区产糖,沿边境地区分布,南方是甘蔗糖,北方为甜菜糖。甘蔗糖占全国白糖产量的80%以上,近三年达到90%以上。我国白砂糖产地主要集中在:广西、云南、广东、海南、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省和自治区,其中,全国产糖量的95%集中于广西、云南、广东、海南、新疆五个优势省区。
我国食糖消费
我国食糖消费总体情况:按照中国人的饮食习惯,食糖仅仅是调味品,很难达到西方国家食糖消费的水平。我国是世界第四大食糖消费国,多年来我国年消费食糖约800万吨左右,约占世界食糖消费量的6.2%。2003年和2004年我国食糖消费量有较大的增长,分别达到1030万吨和1140万吨(如图十六所示),人均年消费食糖量(包括各种加工食品用糖)约8.4公斤,是世界人均食糖消费最少的国家之一,远远低于全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23.65公斤的水平,也低于同期台湾人均23.9公斤、香港人均31.0公斤的水平,为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糖量的三分之一,属于世界食糖消费 "低下水平"的行列。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一般人均年消费食糖35-40公斤,高的达到50-70公斤。
我国食糖消费与人民生活水平有密切的关系,我国食糖主要消费区分布在华东、京津、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其中华东和京津地区的消费量最大。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的食糖消费市场还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由于糖的需求对价格的忍耐力较大,食糖价格常常对大量上升的消费量影响并不大。
食糖消费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糖精超量超范围的滥用。据统计,我国糖精每年销量达到1万吨左右,按400-500倍的甜度当量计算,相当于400-500万吨食糖。因此,今后十年如能有效禁止糖精的使用,则我国食糖生产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另外,由于2005年较高的食糖价格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食糖消费,同时刺激了淀粉糖的快速发展,挤占了一部分食糖消费空间。2005年全国淀粉糖产量达到430万吨,比上年增长22.8%。
影响白糖价格变动因素
影响其波动的因素包括糖料种植面积、气候、季节性因素、库存、进出口量、政府政策等。
(一)白糖现货市场供求关系
1、供求因素一般来说,对于供给而言,商品供给的增加会引起价格的下降,供给的减少会引起价格的上扬;对于需求而言,商品需求的增加将导致价格的上涨,需求的减少导致价格的下跌。白糖的供求也遵循同样的规律。
就我国来讲,国家收储以及工业临时收储加上糖商的周转库存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个能影响市场糖价的库存。在糖价过高(过低)时,国家通过抛售(收储)国储糖来调节市场糖价。预估当年及下一年的库存和国家对食糖的收储与抛售对于正确估测食糖价格具有重要意义。
(二)气候与天气
食糖作为农副产品,无论现货价格还是期货价格都会受到气候与天气因素的
影响。甘蔗在生长期具有喜高温、光照强、需水量大、吸肥多等特点,因此,对构成气候资源的热、光、水等条件有着特殊的依赖性。干旱、洪涝、大风、冰雹、低温霜冻等天气对生长期中甘蔗具有灾害性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一旦形成便是长期的。如1999年底在我国甘蔗主产区发生的霜冻,不仅导致1999/2000制糖期白糖减产200多万吨,还因霜冻使宿根蔗的发芽率降低, 2000/2001制糖期的食糖再次减产,致使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糖价从1900元/吨跃居4000元/吨左右。
(三)季节性
食糖是季产年销的大宗商品,在销售上就有其固有的、内在的规律。在我国,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4月为甘蔗集中压榨时间,由于白糖集中上市,造成短期
内白糖供给十分充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持续不断的消费,白糖库存量也越来越少。而价格也往往随之变化,具有季节性特征。
(四)政策因素
国际食糖组织的有关政策、欧盟国家对食糖生产者的补贴,美国政府的生产支持政策等,对全世界食糖供给量均有重要影响。各国食糖进出口政策和关税政策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如美国实行食糖的配额制度管理,按照配额从指定国家进口食糖,进口价格一般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美国不出口原糖,但却大量出口由原糖精炼而成的食用糖浆。因此,产糖国若向美国出口,必须首先获得美国的进口配额。巴西、古巴、独联体用控制种植面积的方法,有计划地控制产糖量。印度、菲律宾、泰国政府则依据国内市场情况控制出口数量,随时调整有关政策。由于政府的干预,使得国内和国际糖价既有一定的联动性,又经常背离。
我国已经全面放开了食糖市场,但食糖一直是国家宏观管理的重要商品之一。国家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宏观调控:一是产区政府实行甘蔗收购价与食糖销售价挂钩;二是建立中央和地方两级食糖储备;三是出台食糖指导价和自律价;四是食糖进口由国家发改委统筹安排。目前与糖业管理有关的主要政府部门及组织有: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农业部及中国糖业协会。
(五)其他因素
食糖的替代品、节假日、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经济周期、一些突发事件如禽流感、非典等对市场的价格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利率变化、汇率变化、通货膨胀率、消费习惯、运输成本与难易等因素的变化也会对白糖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市场投机力量的变化及心理因素也常常会影响白糖价格的走势。
2、 白糖期货的波动频率
白糖品种如果从收盘价上看的话,不属于大波动品种,而其之所以被众人称之为妖糖就在于其剧烈的日内波动频率,日线上可能只有个1%不到的涨跌。但是日内却经常能够走出一个涨跌停板的幅度。
3、 交易时注意的事项
趋势交易者遵循价值投资的理念.套保套利.投机性买卖盘尽量保持以短线交易的心态,在趋势未曾明朗的时,尽量少留过夜持仓。并且要注意国家保护三农,政策上的变化,例如收储,甘蔗指导收购价等的变化。
白糖期货市场就目前的走势而言,不能看作是反弹了,应该谨慎的看作是新 一轮牛市的上涨,此轮上涨是由现货带动的,也就是说未来的消费会超过大多少人的预期,消费强劲。价格由供需双方博弈而产生的,0709现在增仓放量上涨,可见现货极其紧张,可用于交割的白糖仓单是很有限的。
『柒』 现货白糖长了一倍,请问如果买白糖期货 ,长线持有半年,现货白糖上涨,期货会赚钱吗
所有的期货合约都有到期日,就是说期货的价格最终都会和现货价格趋于一致。如果按你上面所说,半年以后现货价格上涨,那你在期货市场上的多单也一定是赚钱的。除非是遇到什么突发的小概率事件。呵呵
『捌』 期货白糖价格上涨利好什么股票
利好南宁糖业 贵糖股份 等这些糖业股,但具体要看涨幅有多大,如果大的话,说明有可能糖的行业价格形成拐点,对糖业股就够成利好,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玖』 国内的期货市场有没有涨跌幅限制
期货来有涨跌幅限制。
涨自跌幅限制是指证券交易所为了抑制过度投机行为,防止市场出现过分的暴涨暴跌,而在每天的交易中规定当日的证券交易价格在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基础上上下波动的幅度。
股票价格上升到该限制幅度的最高限价为涨停板,而下跌至该限制幅度的最低限度为跌停板。涨跌幅限制是稳定市场的一种措施。
海外金融市场还有市场断路措施与暂停交易、限速交易、特别报价制度、申报价与成交价档位限制、专家或市场中介人调节、调整交易保证金比率等措施。我国期货市场常用的是涨跌幅限制、暂停交易和调整交易保证金比率三种措施。
但是一般在下列几种情况下,股票不受涨跌幅度限制:
1、新股上市首日(价格不得高于发行价格的144%且不得低于发行价格的64%);
2、股改股票(S开头,但不是ST)完成股改,复牌首日;
3、增发股票上市当天;
4、股改后的股票,达不到预计指标,追送股票上市当天;
5、某些重大资产重组股票比如合并之类的复牌当天;
6、退市股票恢复上市日。
『拾』 软性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了
是的。洲际交易所交易的可可、咖啡和其它软性商品价格已从今年稍早的低点反弹,目前纷纷跻身全球表现最佳的主要资产之列。仅过去一个月,可可期货价格就上涨了15%,至每吨2,448美元,咖啡期货价格上涨了14%,至每磅1.11美元。
棉花和食糖期货近几个月也大幅上涨,自5月1日以来分别上涨了11%和20%。
这标志著软性商品价格走势出现逆转,此前,在全球企业纷纷停业、地区实施封锁措施后,许多软性商品价格大幅下挫。3月份,可可期货价格大跌17%,棉花价格下滑18%,食糖价格重挫27%。咖啡价格在3月底曾短暂飙升,但在3月1日至5月底之间累计大跌15%。
(10)糖期货暴涨扩展阅读
价格有可能继续走高
这种罕见同步攀升背后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软性大宗商品主要生产国持续面临由新冠疫情导致的问题。
RJO Futures的高级市场策略师Joshua Graves表示,总体来看,越南、巴西等国存在新冠疫情相关重大问题,令人担心的是,随著新冠病例数加速增长,未来供应的上线速度显然会受到拖累。
巴西、印度等供应大国居于受新冠疫情冲击最严重的地区之列。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和食糖生产国,2019年其咖啡产量为5,900万袋,甘蔗压榨量为6.47亿吨。美国农业部称,印度生产了大约3.5亿吨甘蔗和2,930万包每包重480磅的棉花。
巴西当局警告称,尽管该国最大港口??位于保罗州的桑托斯港今年处理的货物吨位创下历史新高,但同比11%的增幅主要源于中国大豆需求增加,他们预计这场疫情最终会对货运量造成冲击。
桑托斯港务局主席Fernando Biral 6月份时表示,桑托斯港的数据还没有反映这场世界范围卫生危机的影响,但这种情况趋向于发生变化,未来几个月2019冠状病毒病对一些货物的影响将显现。
此类情形让许多投资者预计,随著各国进一步从疫情中恢复,受到约束的供应将难以满足受抑制后得到释放的需求。这可能会推动软性商品期货的价格进一步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