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工农中建商,5大金融魔王。
这里再加一个招商银行。
这5个银行是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银行,综合能力最强,各有特点,是目前最安全的银行股,没有之一,也是目前最安全的A股,没有之一。
只要你不懂股票投资,并且无法在股市稳定每年复利,那么选择银行股就是你最好的投资选择,并且是唯一最不可能亏钱的选择,也是亏钱最少的选择,还是股息分红最稳定的选择!
如果你是专业投资者,可以稳定的在股市复利,并且可以轻松驾驭股市的各种风险,那么银行股不适合你!
银行股的投资是最简单的,也是风险最低的,尤其是对于新手股民来说。
银行股的投资方法也是最不需要动脑的,股息稳定每年4%-7%,有时候还一年分红两次!
唯一需要筛选的就是市值前十,市净率最好在0.6倍以下,基本上都在0.8倍左右,0.6倍以下就是捡钱机会。
股市唯一可以称得上无风险的投资,就是投资市值前十大银行里面市净率0.6倍以下的,虽然很难达到这种市净率,但是只要出现了,你买入,拿着每年股息4%-7%,不需要几年,股价再涨一下,赚的还是不少!
虽然我知道这个方法很多朋友看不起,因为赚的不多还比较慢,但我个人挺喜欢,赚的慢,赚的不多,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❷ "H股比A股投资价值差由90%减少到30%"什么意思
例如,有一个公司,有H股,也有A股,在两个市场上市。H股股价高,A股股价低,两者差90%,(H-A)/A=0.9。后来,H股股价跌去一些,A股股价涨一些,两者差减少到30%。
H股比A股投资价值差由90%减少到30%。
❸ 我为什么坚持认为中国股市值得长期投资
我为什么坚持认为中国股市值得长期投资?在A股,好的投资标的会“说话”
第三,专业化的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
证监会通过对内幕、坐庄、爆炒等非法行为加重处罚,完善监管制度,重塑机构投资者理念和行为,即重视企业本身的内在价值,平衡风险与收益,与企业共同成长;而个人投资者很少具备全面的企业价值分析能力,由专业机构统一分析并配置将成为趋势,个股分化也许不会结束,而可能成为常态。
2
转型与去杠杆下的宏观环境
中国经济增速在2010年以后开始放缓,并在
结构上发生明显的变化,主要特征有二:
1、总量增速放缓
,2010前十年,GDP平均增速达到10%,供应不足、资本开放及劳动力红利,成为经济腾飞的推动力,2011年开始,实业结构型过剩,总量增速放缓,存量竞争成为很多行业的共同点,但于全球角度,依然是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2、增长结构转变
2010前十年,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的主力,物质基础薄弱刺激实业投资,但2011年开始,出口优势缩小,投资费效比下降,消费及内生增长成为经济最重要拉动力,行业分化成为趋势。
对于经济总量,我们认同L型企稳的增长路径,高层重视经济质量而非数量,消费增长会提供主要拉动;对于经济结构,过剩产能在供给侧改革下企稳,新增长点更多围绕商业模式创新及消费升级展开。
同时,在2010年之前,企业间规模差异不大,各企业均能从经济腾飞中获得超额收益,但在经济降速期,市场竞争加剧,大中型企业凭借资本、管理、人才、渠道、品牌等优势,能获得更高的经营效益,并实现并购整合,实现行业内的强者越强,由3-5家核心企业瓜分行业多数利润,是大部分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对行业核心企业的研究尤为重要。
价格现象从来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2010年之前,央行的外汇资产是货币创造的发动机,银行依靠存贷差即可获取暴利,自身加杠杆动力不强,商业银行总负债/央行总负债一直保持在3-4倍以内;但2010年开始,外汇资产下降缩减了商业银行存贷差收益,商业银行转为发展主动负债,大幅放大经营杠杆,来维持高额收益,商业银行总负债/央行总负债在今年达到7倍,随后遭到监管层强力的降杠杆措施。
在2011-2012年的第一轮金融创新中,非标资产成为商业银行加杠杆对象,并蔓延至其他资产,但很快被监管严控并纳入表内,造成股债双灾,“钱荒”效应即是在此阶段产生;在2014年开始的第二轮金融创新中,加杠杆对象直接作用于股债,并蔓延至房地产,形成股债房三牛,随后迎来了监管层暴力去杠杆,股票及债券分别在2015、2016年被刺破泡沫。
本轮商业银行的去杠杆仍在深入,唯一高高在上的资产只有房价,股市杠杆已基本清理完毕,在流动性层面上,
目前更多是处于存量资金博弈状态,对企业本身价值更为关注。
3
好行业、好企业、好生意
在投资中,股票价格围绕价值会有较大波动,但对于企业经营本身,应是具备穿越经济周期的能力。因此对于投资标的的选择,我们通常围绕好行业、好企业、好生意的三个标准进行抉择。
1、好行业。
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特点,大多数行业从诞生开始,都会陆续经历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三个阶段,经历大量竞争和并购后,最终形成行业内的寡头垄断,由3-5家主导企业分享多数收益,如果丧失创新机遇或被替代,甚至可能遭遇衰退期,如柯达、诺基亚等。
对成长期行业的投资,更关注行业规模增长的持续性,以及企业本身能从行业增长中获得的营收和利润增长;对成熟期行业的投资,更关注企业在竞争中构建的独特优势,并依靠优势获取盈利和成长的能力。
2、好企业。
在行业高速成长期,单独企业的优劣并不明显,但随着行业发展成熟,竞争压力增加,好企业的价值将放大。在我们评判企业本身优劣的过程中,着重分析其管理团队、竞争优势、财务状况三个方面。
优秀的管理团队,具备对企业战略战术的坚决执行和反馈能力,能灵敏地捕捉市场趋势的变化并作出针对性决策。
独特的竞争优势,能帮助企业树立竞争壁垒,维护自身收益水平,降低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影响。
清晰的财务状况,既有利于评估管理团队措施执行的有效性,也有利于在行业间进行比较分析,明晰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劣势,并对企业进行定量化的价值评估。
3、好生意。
商业模式对企业盈利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起重要作用,其表现为盈利与增长模式、核心竞争力、市场壁垒等,同时商业模式并无好坏之分,只有适合与否。
如2010年之前,批量化、低成本、分销式带来的规模优势,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满足市场需求,获取高额收益,但随着竞争加剧和消费升级,个性化、高品质、直销式可能成为企业突破竞争的重要方向。
例如,在2011年时,宜华生活与索菲亚均为家居行业重点品牌,且宜华生活市值与市场规模均高于索菲亚,但随着消费者对家居品质及定制化需求的提升,以及对直销门店渠道的把控,索菲亚从竞争中突破,其市值从36亿增长至360亿,而宜华生活市值从94亿增长至146亿,两者增速差距巨大。
作者 王建辉
❹ 股价上涨或下跌对上市公司有何影响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❺ 很多人抱怨A股,是因为A股不值得投资吗
格雷厄姆、巴菲特之后公认的第三代价投大神塞斯卡拉曼说:价值投资需要做许多艰苦的工作,非同一般的严格纪律和长期的投资视角。只有极少数人愿意为此付出巨大的时间与精力,而价值投资者中又只有一小部分拥有较强心理素质的人才能成功。这句话就是投资者发出此疑问的最好的解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所以:A股市场中大部分人都说“价值投资无效”也就没啥奇观了。因为这本来就是一小部分人才愿意干的事!而且是一件不容易干的事,价值投资很辛苦,也很孤独,很少有人愿意坚持下去。投资者多数缺少耐心。换个角度而言,正是因为很多人认为A股不适合价值投资,那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反而会获得更大的投资机会与利润。
❻ 中国股市为什么天天下跌,难道没有投资价值
导致熊市根本原因首先是,涨得高,跌得惨。如2015年6月股市快速涨至5176点,主要是监管部门默许居民加杠杆,允许场外配资等资金进入股市,于是股市才会站上5000多点,而既然股市涨得这么疯狂,其下跌也是必然疯狂的。
而监管部门一直在出利好救市,所以股市调整的进程出现波折,熊市周期也被人为的拉长。股市走熊是“果”,而2015年上半年疯狂是“因”。
再者,中国股市整体估值偏高,需要挤泡沫。其实新股发行主要并不在于节奏,而是在于价格高与不高。
如果新股发行价格都透支了未来几十年的成长性,除非有大量资金推动股价上涨,否则A股长期走熊是必然的。比如,2008年中石油发行价16元,开盘当天涨到48元,之后就一直向下跌,现在只有7.45元。
(6)a股长期投资价值或已降低扩展阅读
国内经济目前处于下行趋势,由之前的两位数的高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特别是2018年第四季度GDP增速只有6.4%,而PMI(采购经理人指数)首次跌破了枯荣线以下。
如果经济上行,可以有牛市,也可以有熊市(因为估值偏高)。但经济下行时,肯定不会有牛市,因为股市估值已经偏高,再加上经济下行,上市公司都是周期性的企业,业绩也不会特别靓丽,股市总体估值难以上行。
导致A股市场下跌的原因主要是经济下行、整体估值偏高、前期牛市涨得太凶这几大因素,而大小非套现、新股带病发行、过度发行新股都是股市下跌的催化剂。
这些因素在牛市行情中可以完全忽略,而在熊市下跌行情中却被人为扩大。所以,真正导致股市下跌不是这三样,而是有更大的趋势和规律。
❼ 中国A股有投资的价值吗
股市里面没有绝对的硬道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你做长线赚回钱了,你是不答是认为可以做价值投资,如果你放几年没有挣到钱,你会怎么想?你问的这个为什么根本不可能有答案。什么政策,市场环境,都是扯淡,赚钱就是硬道理。我觉得主要是企业自身的因素决定的。即我们的很多上市公司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有待提高,这导致上市公司的竞争力不强,投资价值自然高不到哪去。中国的很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是变了又变,今天网络吃香,就去搞互联网,明天房地产火爆,又转身去搞房地产。再有日前上市企业市盈率普遍偏高,股票价格明显偏离股票价值。
❽ A股值得长期价值投资的好股有哪些
1)巴菲特先生所说的“有特许经营权的垄断公司”。
2)但斌先生总结的“净资产收益率长期高于15%”。
3)李剑先生总结的“产品永不过时;产品供不应求;产品量价齐升”。
4)我的标准:负债率长期低于40%。
李剑所说的“产品永不过时”这点我认为是筛选股票的第一条,这也是巴菲特所说的足够长的雪坡。
而“产品供不应求和量价齐升”不能要求永远,但至少应该出现在每次经济上升期间出现。
但斌的长期ROE高于15%,这点是买任何股票只输时间不输钱的关键,只要该股长期ROE高于15,即使利润不再大幅增长,5-10年时间净资产也会翻番,股价自然还会涨回来。
巴菲特所说的有特许经营权的垄断公司,这是企业拥有持续竞争力和利润持续增长的关键。
我的标准负债率长期低于40%,高负债的企业很容易在经济谷底时资不抵债破产,股价下跌90%以上,几乎没有翻身的余地。
用以上标准衡量出来的最佳投资标的为:
第一类)消费医药类垄断企业,如贵州茅台/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张裕等,但它们的平均40倍PE/10倍PB,价值已被基金充分挖掘,已非好价,现价投资他们未来10年年回报率不可能太高了,就像1996年的可口可乐,1999年后的微软公司,把产品卖到了整个地球的每个角落,绝对的世界垄断霸主,但之后10几年股价都没怎么涨了,这点巴菲特早在1989年总结道:在有限的世界里,任何高成长的事物终将自我束缚。
第二类)资源垄断型企业,如盘江股份/江西铜业/包钢稀土/盐湖钾肥等,其中我更看好煤炭,因为中国贫油富煤,煤炭使用不仅永不过时而且长期量价齐升供不应求,到明年秋天经济到熊市谷底时,股价跌到低估的位置时,我会再集中投资这类股票。
第三类)连锁超市类公司,如永辉超市/天虹商场等,这类稳健经营的公司,想买到便宜货的机会也不多。
第四类)高科技类垄断型企业,如中兴通讯,和华为大唐三家寡头垄断了3g和4g的市场,但这类高科技公司员工的薪水支出也高得惊人,所以往往技术最顶级的获得大部分利润,就如苹果和三星垄断了手机市场80%以上的利润。而华为是这三家中最杰出的企业,可惜没有在A股上市,中兴也只能等股价跌到低估时再投资。
相对而言,税控企业航天信息垄断了税控行业,没有国内企业竞争,国家更不会让国外更高科技企业进入这个市场,即使这个公司毛利不高20%,利润年复合增长率也即20%,但胜在稳健经验,一旦出现好价时,也不能犹豫。
❾ A股究竟有投资价值吗
你是中小股民么,这个问题也就咱小股民会担心,同命相连啊。
目前A股是否有投资价值,毋庸置疑,有很大的投资价值,但是这个价值和咱们有没有关系,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大概有两个方向。咱不是行内人,就通俗粗口话解释一下个人观点。
1. 投资价值,
可能多数会想到长线投资,价值投资。从长远角度讲,任何股市都是在涨的,放眼美国股市从30年代到80年代,年复利都在8%左右,加上银行利率基本都会在13%,复利啊。
一个牛熊差不多2~5年的周期,加上中国经济不减,21世纪的价值就在咱中国了。
问题是中国的资本市场也刚刚发展20年,股制改革也才是最近2~3实施,相对国外成熟市场还有很多制度上的缺陷,监管部门的不完善,这些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现在公司对股东没有信托责任,黑暗交易遍地,内幕丑闻永远散户最后一个知道,这个环境下,咱们小散户想赚钱是相当肯难的,
一. 散户没有信息优势,好多公司内幕消息都提前反应在股价上了,等你知道了,晚了,这一点在成熟的美国市场是刑事犯罪要判刑的,在中国也就罚款,罚款顶用么,人家一个内幕消息赚的盆满钵满的还怕你罚款啊。
二. 散户没有技术优势,中国股民目前准确点说较“股盲”更适合,散户里面有几个知道技术分析,技术指标的,偶尔几个也只是拿来烂用一气,就觉得自己很厉害了,大多数散户都是听谁说怎么地好了,就买了.
三. 市场没有成熟的基金经理,这个不夸张,你看看中国那些所谓的行业人,对股票不见得比你强到哪里,一个个都吹胡子瞪眼睛的,一没行业素质二没人品,对社会对资本市场不负责任。 行情一变,都急着去改写自己前几天写的价值投资报告呢,这就是目前行业内人士。
四.市场监管,股市政策不成熟。很明显的内幕交易,中国罚款,美国就判刑,股价在消息公布前上涨,监管部门就会排查大笔交易的人,看是不是有内幕交易。另外上市公司对股东责任也受不到有实际意义的监管,很多赚钱也不分红,赚钱分很低的红已经不错了,美国部分企业即使07年亏损,也是按照每年的水平对股东分红,这个就是美国人愿意把所以的保险和钱财都投入到股市的原因,在中国你敢么,那天公司突然来个破产,你有嘴没说理的地方。
但是咱也不能就此气馁,只身在这个环境下,我们一个人是无法改变的,相信国家也是在想办法改善,散户能做的只能是慢慢来了,亏点钱买经验,经验中摸索投资技巧。
--------- 二. 散户投机 ---------
散户的资金量很小,根本谈不上长期投资了,看基本面基本也是没什么价值的,北京旅游还亏损呢,最近为什么几天就可以翻倍的涨啊。你说市盈率是个重要指标,那怎么1000倍以上的股票还在涨啊。中国石油号称全球最赚钱的公司,一天利润收入多少个亿,请问你买中石油没?这个足以说明问题,长期投资最重要的东西在国内这个环境下X作用都没有.
散户如何获得投资利润,还是做波段短线为主,做波段并不是否定长期的价值投资,而是在价值投资的基础上,适时顺势的利用技术指标技术手段。资本世界里有专门的投行专家做技术操作,说明这也是股票交易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如果你不适合做长期投资,那研究普及一下技术分析也是获得投资收益的好办法。
❿ 从2007年至今中国A股不断下跌的原因综合分析(最高分再追加50分)
1. 2007年10月--2008年3月 政策抄打压袭,周小川为首的央行货币政策制定者对国内通涨压力始终恐慌!
2.2008年3月--今 大小非解禁、金融危机引发市场信心崩盘,股市飞流直下。
3.今--后 对上市公司业绩压力的恐惧
根本原因:市场自身的内在运转规律 加上人为的过渡干预推波助澜 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