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近日肖钢怎么没音讯
转载来自清华金融评论微信公共账号引用凤凰网的相关分析文章: 《余额宝负责人回应收益率下降:收益率并非最重要》 “我们并没有把收益率作为最重要的目标,而是坚持做最好的风控。”天弘基金旗下增利宝基金经理王登峰在面对媒体关于余额宝收益率接连下滑,告别“6时代”的质疑时这样解释,“我们始终在投资者教育上引导用户有正确的收益预期,不要过于关注收益率,强调闲钱理财、小增值大快乐。” 无论是不是天弘基金的投资者教育真的起到了作用,余额宝的用户据称已经超过了A股股民的人数,甚至引起了证监会主席肖钢关于资金压力的担忧。从最新一组数据来看,余额宝受益率下滑的趋势并没有改变用户的狂热:截至今年2月26日余额宝用户数量突破8100万,而就在2月6日,余额宝的用户数还是6100万。 目前余额宝的规模已经突破4000亿元。2013年6月13日上线的余额宝,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不单单自己成为了资本市场的“理财神器”,截止去年年底所创造的2500亿的规模更是令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天弘基金一夜之间坐上基金规模行业第一的宝座。然而如此大规模的资金从银行迁入余额宝账户,天弘基金成为炙手可热的基金新秀,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形势剧变,对于这一切,虎视眈眈者众多。 从央视评论员钮文新声讨余额宝是银行身上的“吸血鬼”到银行大佬们奋发图强推出自己的“宝宝军团”围剿余额宝,再到中国银行行业协会打算釜底抽薪将余额宝存放在银行的资金纳入一般性存款管理。互联网对传统金融行业的逆袭正以一场关于余额宝的战役为名席卷而来,而余额宝的流动性风险与收益率成为了最大的话柄。 远高过银行同期活期存款的收益率一直是余额宝的杀手锏,也一直是竞争对手比如财付通等其他“宝宝”竞相超越的标的。但春节前后收益率节节攀升的余额宝却没有能够延续走势,自2月下旬开始逐步降低。“由于余额宝的本质是货币市场基金,它是市场利率的追随者,而不是决定者。去年12月及春节前资金利率再度走高,余额宝的收益也高了,之前资金利率低,余额宝的收益也降低。如果货币市场走弱,余额宝的收益回归将是一个稳定地回归过程。”增利宝基金经理王登峰对余额宝的利率“追随者”角色一直了然于胸。表面看上去,余额宝似乎只是一个“巨无霸”追随者,然而量变引起质变。人民日报不久前刊文称“余额宝正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或许,连余额宝的创造者都难以想象,只是换了一个销售渠道、巧妙组合的货币基金居然会掀起这样的狂风大浪,甚至被推到了中国金融改革的前沿阵地。 在中国这样热衷“改革”议题的国家,被推至台前的余额宝一方面被捧红捧高,另一方面也被放到显微镜下仔细探究。“余额宝作为货币基金,在产品定位上已经表明它是为我们广大的宝粉提供一个“现金管理”的好工具。”虽然余额宝的定调还算中肯,但突破4000亿的体量产生的放大效应已经使得任何潜在的小风险都能惊动投资者脆弱的神经。作为理财产品亏损的可能便是令人担忧的一环,尽管国内所有货币基金历史上从未发生过年度亏损,业内只有2只货币基金发生过1天亏损。 而收益率下滑带来的不仅是余额宝用户“每天都少赚钱”的抱怨,更可能引起大面积兑付带来的流动性风险。据王登峰表示,余额宝的客户定位于大量普通的个人客户,客单量小、行为比较分散,借助大数据分析,提前准备头寸,余额宝相比于传统货币基金来说,对流动性把握更为准确。此外,通过资产到期,自然转换成现金资产来应对可能的流动性冲击。 尽管如此,不断膨胀的货币基金带来的银根放松,已经使得货基收益率普遍下降成为不争的事实。余额宝改变过度倚重协议存款,调配债券的投资结构调整已经提上日程。“近期随着协议存款利率的回落,天弘增利宝基金的协议存款投资比例会有所下降,短融、短期国债、金融债等投资比例会有所上升,但变化不会剧烈,而是稳步调整。” 除了稳步过渡收益率下降时期以外,余额宝要证明自己,恐怕还亟待监管问题的厘清。余额宝的基金募集业务应该归证监会管,而吸收资金的业务应该归银监会管。这直接导致网友吐槽这个“没妈管”的孩子在营销手段上“大打擦边球”:只提示高收益,不告知高风险。 尽管据天弘基金指出,增利宝基金产品于2013年3月8日正式被证监会受理,并于5月23日正式核准,并且今年证监会亦再次官方表态承认“余额宝”是“货币市场基金产品的组合创新”。然而这种组合创新如何进入实质性监管阶段仍然是浑水一片。原招行行长马蔚华并不认可余额宝,认为是银行资金兜了个大圈子,增加了资金成本,于实体经济无益;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则认为“这是创新,创新需要观察,虽然挑毛病肯定有,但要给予空间”。业内意见不只是一个方面,刚召开的两会上,银监会前主席刘明康对记者隔空喊话,表示自己还没有用过余额宝,还要学习一下。监管层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迟滞”或许意味着打破监管真空,出台针对“余额宝们”的规范细则尚需时日。 好消息是,周小川行长已于4日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肯定不会取缔余额宝。”这意味着在一段时间内,消费者们仍然能够在享受余额宝的流动性便利的同时获得至少高于银行五年定期存款利率的收益率,而这一点或许正是“银行存款议价时代”的肇始。 历史的车轮永远是前进的,会碾碎一切阻碍,所以站在对的一方,显得如此的重要。这或许能说明行业规模第一的“天弘基金”搜索率只有“余额宝”品牌的十分之一却仍然甘做配角的原因。增利宝基金经理王登峰的一句话或许能为此下注脚:“我们在为8100万余额宝用户做一场关于什么是货币基金的投资者教育,为大众提供一场为基金‘正名’的展示。”
Ⅱ 股市为何大跌
当前股市大跌的原因:
多数将目光指向了超日债违约事件引发的海外市场对中国信用风险暴露的过度解读,以及上周末公布的宏观数据低于预期引发通缩担忧、维稳时点结束、新一轮IPO等叠加因素。而具体到行动上,基金经理也是不约而同地选择了降仓位。
“黑天鹅”来了
3月10日,A股大幅低开探底,行业板块尽墨,中石油全天试图护盘,数度拉升,无奈银行、保险及有色砸盘势头凶猛,最终跌幅超过5%的个股达到738只。沪指以跌破2000点整数关口点位1999.06点收盘,下跌2.86%,创今年以来最大跌幅。
当天,亚欧股市也被波及;其中日经225指数跌1.01%,香港恒指下跌1.7%。相较而言,欧美情况好很多,欧洲股市周一收盘跌0.5%,美国道指下跌0.21%。
值得注意的是,10日当天,国内期市也遭遇“黑天鹅”,沪铜、铁矿石、螺纹钢、焦煤、玻璃等多个品种跌停;另外,橡胶跌逾4%,沪银跌逾3%。
此后两个交易日,虽连续借助地产等蓝筹股脉冲来维稳指数,但未见汇金、社保等“国家队”护盘。3月12日,股指宽幅震荡,沪指一度跌破前低1984点,但在银行等权重板块带动下回升,截至收盘,沪指跌0.17%,报收1997.69点。
随着抛售越趋激烈,最常听见的问题是市场究竟何时见底。A股曾于2012年12月、2013年6月及2014年1月跌至约2000点水平,每次触及2000点水平后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反弹。不过反弹幅度越来越弱,高点也越来越低。
交银国际首席策略师洪灏3月12日向记者表示,对比每一只上证成份股于2005年及2008年市场触底时的估值及其目前估值,并以相应的市值加权平均来计算,目前上证指数[-0.17%]的估值仍较前期的底部高出15%-20%,当前沪指跌破2000点并不奇怪,此轮市场底部理论上约为1600点至1800点之间。
洪灏强调,银行股估值是沪指走势的关键,若银行估值未能回升,上证指数可以跌得更低。此外,必须密切观察铜和铁矿石期货及周期性股板块表现,现在2000点只是一道马其诺防线,随时可破。
蝴蝶效应
谁是这场突如其来下跌的幕后黑手?海外投资者和海外媒体纷纷指向超日债违约所引发的蝴蝶效应。
3月4日晚, ★ST 超日发布公告称,“11 超日债”本期利息将无法于原定第二期付息日3月7日按期全额支付,仅能按期支付共计人民币400 万元,而全部应付利息为8980万元。该债券系深交所上市的民营企业高收益债,CCC评级,2017年到期,年付利息,规模10亿元。
这是中国公募债券领域出现的第一单违约。
目前来看,蝴蝶效应真或假很难有答案,只是在时间上或可印证:超日债违约事件3月5日发生后,国内股市和期市反应并不强烈,但由此揭示的信贷违约风险上升,在海外投资者之间连续发酵,并在3月7日(上周五)触发伦铜暴跌近4%,为两年来单日调整之最。
随之而来的负面因素还有,3月9日中国PPI数据和2月出口增速下滑推波助澜,大宗商品价格急跌,市场对经济增长前景谨慎,从而导致焦煤、铁矿等期货品种走跌。
据一位海外投行人士向记者透露,他最近几天在和海外投资者接触中了解到,海外投资者多认为,部分中国公司以铜作为借贷抵押,如果企业违约,贷款人有机会斩仓卖铜;但市场忧虑超日债只是冰山一角,中国有大量企业以铜作融资,抛售可能会触发连锁效应,引发铜价再下跌。
针对这种现象,高盛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明确指出,过去几年来,铜融资是中国影子银行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套利工具,这些影子交易产生金融杠杆,而如今,融资的循环即将告终。
记者注意到,有悲观的海外投资者甚至认为,超日债违约可能会令多米诺骨牌效应扩散,变成另一场雷曼危机。
担心或许不是空穴来风。事实上,3月份城投债到期量确实已开始增加,而即将到来的二季度还会迎来钢铁、有色和煤炭等过剩产能行业信用债和信托产品到期的高峰。
据同花顺[0.04% 资金 研报]数据统计,目前A股上市公司发行的未到期的公司债[-0.07%]还有460起,合计规模为6706亿元。记者注意到,其中就有和★ST超日处在同一行业的天威保变[-5.09%资金 研报],其3月11日公告去年巨亏52亿元。此外还有去年预亏30亿元的华锐风电[-1.90% 资金 研报],这两家公司分别发行了总计为16亿元和28亿元的公司债。
让投资界关注的是,美银美林认为,超日债违约可能引起连锁反应,或将令超日债成为中国的“贝尔斯登时刻”,促使投资者重新评估信贷风险。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期间,随着次级抵押贷款价格下挫,贝尔斯登的两只对冲基金被迫申请破产保护,这家陷入困境的银行于同年3月被出售给摩根大通。6个月后,雷曼兄弟宣布破产。
基金经理降仓位
“从规模上看,超日违约与雷曼事件相比仅属小事,投资者担心的是,超日债违约或会引发投资者抛售公司债,市场恐慌并影响经济。幸好,从近一周国内公司债市场看,并未出现大幅下跌。”北京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向记者强调。
交银施罗德基金固定收益部孙超称,从超日债近一年运行状况看,国内市场对超日债违约已有预期;在微观个体方面,超日债的发行主体是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光伏行业),此次付息违约可以视为信用风险的局部、可控释放。
孙超认为,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本是应有之义。在结构调整阵痛期、增长速度换挡期,后续类似的个体信用风险可能会继续暴露;但在底线思维下,个体信用风险并不足以引发系统性和区域性的金融风险。而市场所关心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性质则与超日债违约截然不同。
有意思的是,对于超日债违约对市场的影响,国外研究机构更为悲观。
瑞银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向记者指出,国外和国内对中国经济的担心不是同一个方面的,最近一些信托和公司债方面的违约,让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是不是能够持续保持增长产生了一些怀疑。
但在她看来,公司债违约可能会有一些问题,但中国整个金融系统的流动性非常充裕,目前中国出现类似雷曼事件的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非常小。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表示,互相传导的投资者情绪或是压死市场的稻草,海外期市大跌的负面情绪势必传递到A股市场,“3月7日晚大宗商品全面暴跌,其中铁矿石、铜都是典型的中国元素,除了海外QE的因素,很难说与中国经济较弱脱得开干系。”
杨德龙向记者透露,最近基金经理调仓方向是减持小盘股、成长股,转战到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并且在最近两周的大幅调整中,基金经理顺势降低了股票仓位,目前股票型基金的仓位已降至85%左右,偏股型在80%左右。杨德龙的调研显示,上周调整前,股票型基金整体仓位还在89%左右。
谁是新的成长点
全国两会上不断传出的消息显示,2014 年将是内地资本市场的改革年。
证监会主席肖钢3月11日在记者会上表示,鉴于目前QFII 占市值的比例还很低,因此仍有很大的潜力,将进一步扩大QFII和RQFII的额度,证监会也正与有关部门处理QFII 的税收政策等问题。
与此同时,3月以来,市场中有关IPO结束暂停继续推进的讨论亦开始增多。上周末,证监会、交易所分别表示,争取今年出台退市改革办法,尽快出台创业板再融资等,发审会将在3月份启动,但当月或不会有企业发行。这些表态都意味着新一轮IPO重启已迫在眉睫。
杨德龙表示,除了融资铜等渲染恐慌情绪的外围消息、近期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当前经济增长面临下行压力之外,IPO技术性暂停的结束预期也对股市产生压制。
万家基金认为,IPO重启以及一季报和去年年报将导致股票行情出现分化,在市场风险偏好下降的情况下,对主题投资将开始转向谨慎。
博时新兴成长[0.19%]基金经理韩茂华也认为,近期进入了上市公司年报的密集披露期,接下来一段时间,市场对主题类的炒作可能会相对冷却一些。
在瑞银证券首席策略师陈李看来,短期市场仍旧偏弱,需要等待风险的释放,但未来预计仍有结构性行情,只是传统老主题上涨最快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等到风险期过后,陈李建议关注医疗服务、信息安全相关的软硬件、LED等“次新”主题,“只要未来能看到新的订单或者新的项目,市场就会给予更高的估值。”
长江证券[0.24% 资金 研报]分析师邓二勇也认为,短期市场处于脆弱期,配置上,改革元年去杠杆约束下经济整体下行趋势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