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业公司大量的海外投资对国家有何不好影响
现实中就有一个国内公司大量从事海外投资的绝好例证:美国。
特朗普提出的"美国利益优先"(America First)以及“使美国再度崛起”(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等等政治口号不仅仅是出于照顾国内人民情感的政治考量,更多的其实是美国政府希望应对大量经济资源流出的经济方面的战略调整。二战以来,美国积累了大量财富,科技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也在快速提高。这一情况在冷战结束后一度达到巅峰。但是经济学中的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决定了美国国内的投资的边际回报随着资本投入的累积正在逐年递减;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企业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的急速上升(由于美国土地制度为私有化,家庭财富会决定土地出让成本)。美国企业渐渐选择了走出国门、投资其他OECD国家甚至产权保护有力的发展中国家,以享受更高的边际投资回报以及较低的人力成本。
但是,企业投资重心的外流直接导致了美国遇到了以下的窘境:
税基侵蚀:投资国外的企业与跨国企业往往通过在避税天堂设置控股公司以避免其在美国国内的税收义务,税基流失导致了美国财政无法受益于私营经济部门的增长;
就业问题:大量工作岗位转移到了人力成本低廉的国家与地区,美国国内的工人就业压力增加,出现较高的失业率;
技术流出:跨国企业进入他国往往需要通过合资连营、授权经营等方式保证自己风险可控或者满足东道国的法律监管要求,这样不可避免地将会导致一部分技术流出至东道国。
贸易逆差:资本账户流入他国,往往导致贸易账户的逆差,美国面临较为巨大的国际收支平衡压力。
不难看出以上正是中美、中欧贸易摩擦中美方最为关注的核心问题。可见这些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了美国政府施政方针的重要目标。
2. 王健林房企海外千亿投资归零,事情的原委是什么
在历来的首富当中,王健林是企业家中最有个性的一个,他果敢坚韧,不喜低调,定下财大气粗的小目标,然后一口气完成8000次。
他生于四川,做过林业工人,参过军,退伍后来到了北方沿海开放城市大连。
1989年,王健林从大连西岗区办公室副主任任上辞去职务下海经商,接手了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后来生长为万达集团。在尔后的长达28年中,受野心的驱动,凭借着对财富的冒险寻求以及对政治鸿沟的掌握,王健林敏捷成为我国的尖端富豪。
现实上,关于王健林出事的风闻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近半年来,隔山差五就有媒体“归纳”一篇文章出来,来奉告网民,王健林最近可能又要出事啦!
而其实,很多企业家在遭遇危机时,都应对不当,最终深陷泥淖不能自拔,轻则企业破产,重则锒铛入狱。而很少有企业家能在企业遇到危机时,从容自救。
王健林带领万达集团为中国企业家上演了一幕教科书式的危机应对案例。
3. 利比亚战争,中国损失了多少钱拜托各位大神
中国可能损失了近200亿美元。利比亚在此次内外战争中,人员伤亡惨重,基础设施遭到严重损毁。其政局动荡也对我国在利从事承包工程的企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合同搁浅、项目停止、驻地遭袭、大规模撤侨等,利比亚局势动荡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损失显而易见。据相关专家估计,中国近200亿美元资金在利比亚利益洗牌中有可能“打水漂”。
利比亚战争,是利比亚在2011年发生的武装冲突,在利比亚国内常称为"2月17日革命"(ثورة 17 فبراير),交战双方为穆阿迈尔·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和反抗卡扎菲的势力。
最初的示威抗议从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开始,并逐渐向全国蔓延,民众要求从1969年就已经上台统治长达42年的革命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下台和进行民主变革。反对卡扎菲的势力组成"全国过渡委员会",以推翻卡扎菲的独裁统治和建立民主政体为宗旨。2月26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首项决议,冻结卡扎菲资产,并把事件交由国际刑事法院处理。3月初,卡扎菲军进攻反对派在东部的据点班加西。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再度通过决议,授权成员国在利比亚设置禁飞区。8月,反对派在西部发起进攻,夺取首都的黎波里,"全国过渡委员会"逐渐得到国际和联合国承认。穆阿迈尔·卡扎菲一度逃避追捕,直至10月20日在苏尔特被杀。10月23日"全国过渡委员会"宣告全国解放,战斗结束。
4. 海外投资的利与弊!求分析
海外房产凭借卓越的升值潜力丶低成本的投资门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买家,尤其是以泰国丶马来西亚丶新加坡等为主的东南亚新兴市场迅猛发展,更多投资者嗅到了商机,逐步将目光转向这块财富“大蛋糕”—泰国。
-为什麽选择海外投资呢?
泰国作为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泰国经济正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
还在为错过北上广深心疼不已的你,是否考虑过泰国呢?
5. 中国房企海外千亿投资归零,为何国内可以到国外就不行了
据最新消息,位于中国500强的5家房企,在海外的千亿投资化为泡影,且同时在海外投资房产的过程中,经历了集体大溃败,也给这几家房企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我们知道,随着中国经济的逢勃发展,中国的房地产企业也进入快速发展期,再加上多地政府对房地产企业在政策上的支持,以及老百姓对住房的刚需需求,全国多个地方出现一房难求,甚至要摇号来买房的场景,房地产企业也因此大赚特赚,成为中国经济的代名词。那为什么国内房地产企业在国内赚得盆满钵满,到了国外却遭到巨大的“滑铁卢”,千亿投资归零呢?
一.社会发展进度不同。大家知道,中国是在社会千疮百孔,万废俱兴,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开始大发展的,而西方的这些国家基本都是世界的发达国家,社会已得到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已进入到了小康。在社会发展有着较大差异的国家来投资房地产,人们对房地产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在中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就需要建房,以前的老城区需要改造、老百姓需要住房等,这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也造就了房地产企业的大发展;而在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已得到高度发展,不会出现较多的房地产项目,人们会房产的渴求也没那么大,这肯定会对房产企业在外国的投资带来重要影响。
这次中国房企海外千亿投资归零,这值得每一家房产企业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怎样发挥自己的长处,并与国外文化结合,产生双赢的效果,这值得每家房企思考!
6. 华能集团103亿的海外投资处于亏损状态
据报来道,6月23日,审计署披露了对自20家央企的审计情况,数据显示在对华能集团的审计中,除了前述虚增收入情况,审计署重点审计了华能集团总部及所属的6家二级单位,对有关事项进行了延伸和追溯,目前华能集团103亿的海外投资处于亏损状态。
据悉目前,在18家世界同类能源企业对标排名中,华能综合实力“十二五”末排名第8,按照设定的目标,要在2020年达到世界前五位,对此有媒体电话联系了华能的相关负责人,但是对方未予以回应。
7. 海外投资几千亿资产将被没收李嘉诚如何做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经济发展一直都很迅猛,在这期间出现了很多令人羡慕的亿万富豪,比如香港地区最有名的李嘉诚,他名下的企业涉足各行各业,每一天的成交额都是一个令普通人羡慕不已的天文数字。普通人有可能穷尽一生都没有办法赚取那么多钱财,因此李嘉诚一直都是香港财经杂志关注的焦点人物,有时候他随便说几句话,都能被媒体的记者大肆报道,然后揣摩一番。前些年,李嘉诚将自己的大量资产转移到了英国,而且还投资了实业,赚取了大量钱财,在英国境内也有很强的影响力。
也许有人能够借着这个机会,获得更好的机遇。当然也有不少人联合起来呼吁,希望李嘉诚的人从一而终,不要做出威胁祖国利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