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刘浩强的电视作品
2004年执行导演、主演《叮当奇遇记》; 2005年投资、策划、编剧、主演西南第一部全外景大型古装四集电视喜剧《笑咬江湖》; 2006年出演中央电视6台高清电影《山乡溢彩》出演罗镇长一角; 今夜不设防之《致命的笑脸》、《无法悲伤》、《女人心》、《恋恋风尘》、等60余部; 《麻辣江湖传》中饰演主角曾不悔; 《生活麻辣烫》《克隆出租》等10余部; 《麻辣整形师》中饰演主角李查德; 年度大戏《灯火黄昏》中饰演郭正刚; 《麻辣群英会》第一季策划,舞台编导; 现任《生活麻辣烫》主持人大炮; 2014年出演中央电视12台普法栏目剧《十八集开年大戏·莲花闹海棠》熊二娃
Ⅱ 刘浩的社会评价
成为管理者 涉足招聘行业
智联招聘网作为刘浩负责的项目之一,花费了他很大的精力和心血,“我的投资经历与其他人不太一样,绝大部分的投资人不会将精力花费在一家公司上。而我将50%以上的时间花在招聘网“做投资人与做企业管理者,从中得到的满足感是完全不同的。贯穿投资人的职业生涯中会接手几十个、上百个项目,有的成功有的失败,自己直接参与管理的程度不大,相对来说,企业成功带来的满足感,价值体现也不那么强烈。而做公司需要比做投资冒很大风险,要通过个人努力造就一个品牌,建设一支团队,会影响到许多人的职业生涯,事业成功了,得到的满足感是别的东西无法替代的。”刘浩基于这些认识而选择了CEO的职位。
他同时也清晰地认识到两者的差异:“对投资人和CEO的要求是不同的:首先对他们的背景、经验和能力要求是不一样的。相对来说,投资人往往更为理性一点。而企业管理者更需要领导能力,领导魅力。而且两者的风险不同,相应的回报也不同。作为管理者,更加强调与人打交道。投资人需要了解业务,接触到的企业的人员有限,在职业技能方面,并不需要他具有领导能力。而作为CEO,不仅需要战略眼光,对投资回报率的清醒认识。在很大程度上,更需要管理团队的能力,他要进行沟通、组织,激励大家,合理安排人和事。所以,执行能力是企业管理者最需要具备的能力。”
刘浩觉得自己以前作为投资人的经历会对做CEO有帮助:“作投资人与CEO都需要具有战略眼光、对市场的把握的能力。国内企业同欧美企业相比,欠缺的是严格的财务制度和基于这样的财务制度对于经营决策的指导。这种财务制度是建立在某一个项目和某个部门是否能够带来回报的基础上的。单纯经营企业的管理者做决策时,有时只看到是否能够带来短期利润,忽略了市场进入壁垒对于长期经营的影响,而作投资的人会看长期的发展价值。由于我具备作投资人的经历,今后在与投资方的沟通上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争执。对企业的健康发展也很有好处。”
在参与招聘网的决策、管理将近3年时间中,刘浩不仅对这家公司有了深厚的感情,而且对于国内人才领域、网上人才招聘行业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中国人才招聘行业的前景将会非常美好。”
基于对人才招聘这个行业的认识,基于对智联招聘网这家公司发展的信心,刘浩在2002年底义无返顾地选择了由投资人成为职业经理人,从“老板”到“打工者”的转变——担任智智联招聘网首席执行官。“我所有的朋友都反对我这个决定。”刘浩坦言。他放弃的不单是不菲的收入,而且还要在事业上承担的巨大的风险。
“无论怎样,我会付出最大的努力,使智联招聘网成为国内最好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刘浩对前途充满信心。
Ⅲ 刘浩究竟是谁
刘浩,2000年至今,负责Orchid Asia Holdings公司在中国的许多投资项目,如:智联招聘网、葆婴/摇篮集团、携程、易趣等。2002年11月担任智联招聘网首席执行官。” 估计任何人读完这段经历,都会对主人公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人一向低调的刘浩终于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物理学成为最初理想“细推物理须行乐, 何用浮名绊此生”——著名的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引用杜甫诗句。
物理学,这门被爱因斯坦在20世纪发扬光大的科学,在1979年走进还是少年的刘浩心中,那年是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这颗种子在刘浩面临填写高考志愿时开花了。“第一志愿我只填了北大物理系。”“之所以选择北大,我觉得那里氛围更加轻松与民主。”刘浩的高中时代已经博览群书,并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接触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作品,而康德的个人兴趣就与其说是在形而上学上,不如说是在物理学上。相比较中国80年代末的计算机热、经贸热,成绩优异的刘浩的选择可谓别出心裁、与众不同。也许,这成为他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独特选择的开始?
刘浩以北京市高考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跻身当年北大物理系120名高手之列。“大学四年,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先是因为那场风波,后又忙着考托福、留学。”但是,刘浩还是非常怀念大学四年的岁月,“我觉得大学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你可以结识各式各样优秀的、有才华的人。也许你上大学以前一直是学校、甚至某个城市的状元,但是到了北大,你会发现周围这样的人太多了,他们各自具备独特的优势和才能。”刘浩觉得在这种强手如云的环境里,可以对自己认识得更加清楚一些。“我觉得在北大的四年,不仅培养了我的学习能力,而且北大宽松的气氛还给予了我想象的空间。”
1992年,刘浩飞赴美国华盛顿大学,继续物理学的学习。在美国的第一年,刘浩受到很大触动,“我过去的理想,大多源于对于科学救国的信念。这种信念,在美国的第一年被打破了。我身边有大量来自中国的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而他们的才华却被另一个社会所利用。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支持一个社会运转的经济和法律体制。我的兴趣也渐渐转移到了这个方面。长时间的思考之后,我决定:放弃物理,改读法律。”
法律是商业运做的基础——选择耶鲁法学院
哈佛与耶鲁是美国最为古老的两所大学,哈佛创校于1636年,耶鲁创校于1701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境内只有这两所大学。三百年来,这两所大学在美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哈佛尤以商学及政治学领先;耶鲁则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别开天地。至于医学院及法学院,两校皆以实力深厚著名。所谓“耶鲁精神”至今仍被理解为一种为争取个体的独立、为维护学术自主,即使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可以说与美国当初的立国精神十分吻合。
刘浩如愿以偿,开始了耶鲁三年的博士课程生涯。“我选择耶鲁法学院,是觉得拥有三年的扎实理论基础,比只读两年、为了一个找到好工作的MBA更加有意义。”面临选择时,刘浩总是能够显出他的不随波逐流、独到的见解和不浮躁的个性。
在美国,越是有名气的法学院,越不强调传授知识。耶鲁更是把这一观念推向了极端。一堂课下来,往往会让习惯于记忆式思维的学生觉得什么都没有学到,但是,对于一个有心人却学习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作为一名律师的思维方式。对任何问题,都要有能力分析它的个点要素。“我们上课时,老师采用所谓的‘苏格拉底’式的提问、问答式。强调的是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的同学中有许多优秀的人,让我获益不浅。”
刘浩毕业后,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并进入了美国著名的律师事务所Davis Polk & Wardwell,这是一家具有150年历史的事务所,曾经与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当年李鸿章建立湖广铁路的债券,就是由他们负律师事务所是一个竞争非常残酷的环境,刘浩需要每周工作70-80个小时,他从初级律师作起,很快成为被重点培养的对象。
刘浩在选择专业时,像以往的选择一样,没有挑选正在热闹的证券业,而是选择了相对冷僻的税法。“美国社会非常复杂,政府财政收入就靠税收来维持,我觉得税法拥有更多的内容,相比之下证券业就简单多了。”
两年的律师生涯,刘浩过得忙碌、充实。“如果这样一直做下去,7-8年后有很大希望成为合伙人,年薪会达到100-200万美元,会过上比较富裕、体面的生活。”但是刘浩不愿意在30岁的时候就看到未来20-30年的生活样子。骨子中的冒险和不甘鼓动着他。“我做了两年律师,了解了想学习的东西,我希望能够尽快回国。” 为了回国 从事风险投资
为了进早回国,刘浩选择了从美国东海岸迁移到西部加州的工作,他很快进入Orchid Asia Holdings公司,从事亚洲方面的风险投资。借此机会,刘浩回到了阔别8年的祖国。谈及回国的动机,他称“中国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我希望将自己最大价值发挥出来。”
刘浩作投资三年,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学到了不少东西。“我的公司在投资理念上很先进,在国内的投资也很成功,如携程网、易趣网等等。”
在这三年中,刘浩过着“国际自由族” (International
Freeman)的生活,穿梭往来于旧金山总部、北京、上海之间,平均每一两个月飞北京一次,在飞机上度过了大量的时间。“估计怎么也飞了几十万公里。”
这样的高强度、不规律、不稳定的生活让刘浩三年中没有休假的时间。“不过,回到中国后,发现变化如此巨大,让我工作起来非常有激情。”
Ⅳ 刘浩的人物经历
“刘浩,2000年至今,负责Orchid Asia Holdings公司在中国的许多投资项目,如:智联招聘网、葆婴/摇篮集团、携程、易趣等。2002年11月担任智联招聘网首席执行官。” 估计任何人读完这段经历,都会对主人公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人一向低调的刘浩终于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物理学成为最初理想“细推物理须行乐, 何用浮名绊此生”——著名的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引用杜甫诗句。
物理学,这门被爱因斯坦在20世纪发扬光大的科学,在1979年走进还是少年的刘浩心中,那年是爱因斯坦诞辰100周年。这颗种子在刘浩面临填写高考志愿时开花了。“第一志愿我只填了北大物理系。”“之所以选择北大,我觉得那里氛围更加轻松与民主。”刘浩的高中时代已经博览群书,并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接触德国哲学家康德的作品,而康德的个人兴趣就与其说是在形而上学上,不如说是在物理学上。相比较中国80年代末的计算机热、经贸热,成绩优异的刘浩的选择可谓别出心裁、与众不同。也许,这成为他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独特选择的开始?
刘浩以北京市高考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跻身当年北大物理系120名高手之列。“大学四年,感觉时间过得太快了,先是因为那场风波,后又忙着考托福、留学。”但是,刘浩还是非常怀念大学四年的岁月,“我觉得大学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你可以结识各式各样优秀的、有才华的人。也许你上大学以前一直是学校、甚至某个城市的状元,但是到了北大,你会发现周围这样的人太多了,他们各自具备独特的优势和才能。”刘浩觉得在这种强手如云的环境里,可以对自己认识得更加清楚一些。“我觉得在北大的四年,不仅培养了我的学习能力,而且北大宽松的气氛还给予了我想象的空间。”
1992年,刘浩飞赴美国华盛顿大学,继续物理学的学习。在美国的第一年,刘浩受到很大触动,“我过去的理想,大多源于对于科学救国的信念。这种信念,在美国的第一年被打破了。我身边有大量来自中国的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而他们的才华却被另一个社会所利用。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支持一个社会运转的经济和法律体制。我的兴趣也渐渐转移到了这个方面。长时间的思考之后,我决定:放弃物理,改读法律。”
法律是商业运做的基础——选择耶鲁法学院
哈佛与耶鲁是美国最为古老的两所大学,哈佛创校于1636年,耶鲁创校于1701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美国境内只有这两所大学。三百年来,这两所大学在美国的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哈佛尤以商学及政治学领先;耶鲁则在文学、戏剧、音乐方面别开天地。至于医学院及法学院,两校皆以实力深厚著名。所谓“耶鲁精神”至今仍被理解为一种为争取个体的独立、为维护学术自主,即使付出代价也在所不惜的精神。这样的精神可以说与美国当初的立国精神十分吻合。
刘浩如愿以偿,开始了耶鲁三年的博士课程生涯。“我选择耶鲁法学院,是觉得拥有三年的扎实理论基础,比只读两年、为了一个找到好工作的MBA更加有意义。”面临选择时,刘浩总是能够显出他的不随波逐流、独到的见解和不浮躁的个性。
在美国,越是有名气的法学院,越不强调传授知识。耶鲁更是把这一观念推向了极端。一堂课下来,往往会让习惯于记忆式思维的学生觉得什么都没有学到,但是,对于一个有心人却学习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作为一名律师的思维方式。对任何问题,都要有能力分析它的个点要素。“我们上课时,老师采用所谓的‘苏格拉底’式的提问、问答式。强调的是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我的同学中有许多优秀的人,让我获益不浅。”
刘浩毕业后,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并进入了美国著名的律师事务所Davis Polk & Wardwell,这是一家具有150年历史的事务所,曾经与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当年李鸿章建立湖广铁路的债券,就是由他们负律师事务所是一个竞争非常残酷的环境,刘浩需要每周工作70-80个小时,他从初级律师作起,很快成为被重点培养的对象。
刘浩在选择专业时,像以往的选择一样,没有挑选正在热闹的证券业,而是选择了相对冷僻的税法。“美国社会非常复杂,政府财政收入就靠税收来维持,我觉得税法拥有更多的内容,相比之下证券业就简单多了。”
两年的律师生涯,刘浩过得忙碌、充实。“如果这样一直做下去,7-8年后有很大希望成为合伙人,年薪会达到100-200万美元,会过上比较富裕、体面的生活。”但是刘浩不愿意在30岁的时候就看到未来20-30年的生活样子。骨子中的冒险和不甘鼓动着他。“我做了两年律师,了解了想学习的东西,我希望能够尽快回国。” 为了回国 从事风险投资
为了进早回国,刘浩选择了从美国东海岸迁移到西部加州的工作,他很快进入Orchid Asia Holdings公司,从事亚洲方面的风险投资。借此机会,刘浩回到了阔别8年的祖国。谈及回国的动机,他称“中国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我希望将自己最大价值发挥出来。”
刘浩作投资三年,见过形形色色的人,学到了不少东西。“我的公司在投资理念上很先进,在国内的投资也很成功,如携程网、易趣网等等。”
在这三年中,刘浩过着“国际自由族” (International
Freeman)的生活,穿梭往来于旧金山总部、北京、上海之间,平均每一两个月飞北京一次,在飞机上度过了大量的时间。“估计怎么也飞了几十万公里。”
这样的高强度、不规律、不稳定的生活让刘浩三年中没有休假的时间。“不过,回到中国后,发现变化如此巨大,让我工作起来非常有激情。”
Ⅳ 刘浩强的介绍
刘浩强(浩强,七三年五月五日)。中国黑龙江人,是一名演员、导演、编剧、策划人。参与创作、投资多部电影电视视剧,并出演。代表作《叮当遇险记》、《山乡溢彩》、《克隆出租》、《麻辣整形师》等。
Ⅵ 闻掌华的背景
浙江美都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浙江美都”)是一家1997年成立的以房地产为主业的民营企业,其董事长闻掌华原为浙江省湖州市下属某镇的镇长,1993年毅然辞职下海,白手起家,靠房地产开发攫取了“第一桶金”。经过几年的辛苦打拼,浙江美都发展成为一家总资产3亿元、净资产近1亿元,横跨房地产、旅游、娱乐、汽车出租等行业的集团公司,公司也由湖州迁入了省会杭州。
尽管公司早在1997年就完成了股份制改造,但是在民营企业强手如林的浙江,像浙江美都这样的区域房地产“新星”,如果耐心排队等待首发上市(IPO),恐怕要等到猴年马月。
闻掌华了解资本对于企业成长的杠杆效应,也在四处寻觅进入资本市场的机会。从2000年起,浙江美都先后与好几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谈过买壳事宜,但因不熟悉相关运作,缺乏专业人手,结果都是铩羽而归。
而与浙江美都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浙江莱茵达投资有限公司在2001年仅用了3个月时间就成功借壳“辽房天”(股票代码000558,后更名为“莱茵置业”),并且借壳后通过一系列运作,其规模效益都有了很大提升,这一发生在身边的实例无疑深深触动了闻掌华。2002年5月,闻掌华找到了“莱茵达——辽房天”并购案的策划者高江,并正式委托中企东方作了浙江美都的财务顾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企东方接受委托后,迅速成立了一支由并购、法律、财务、公关等专业人员组成的项目组,协助浙江美都展开一场彻底的“整形手术”,包括:优化股权结构,规范财务管理,转变经营战略,调整资产布局。其目的在于:不仅使浙江美都满足收购重组一家上市公司的各项法律、法规要求,而且使其完成功能转型,即由原先的产业经营型企业转变为投资控股型企业,以便更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平台。
在中企东方的指导下,浙江美都历时4个月的内部重组收效显著:主体经营性资产被归并到了各子公司中;总公司更名为浙江美都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强化了战略管理和投融资职能;各办公室门前挂起了“企划”、“研发”、“投资”、“稽核”等职能部门的牌子;为了与将来所控股的上市公司严格“三分开”,浙江美都还作了一系列业务和人员的调整。经过诸多努力,一个股权结构清晰、投资层次分明、资产充实完整、运作规范有序的新美都出现了,并作好了进入资本市场的各项准备。
与此同时,搜寻并购目标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经过多轮筛选、论证、谈判,中企东方将目标锁定在了沪市上市公司宝华实业身上。
1999年上市的宝华实业一直是资本市场上各路“诸侯”觊觎的对象。然而,宝华实业的控股股东—北京天鸿集团公司(简称“天鸿集团”)是京城房地产业的龙头老大,要从它手中接走一家上市公司谈何容易!
宝华实业其实早就在中企东方的视线范围内,两家公司的高层也早已有过接触。经过长期的观察,深入的了解,中企东方得出结论:天鸿集团转让宝华实业的控股权利大于弊,而且正当其时。理由是:在天鸿集团几百亿元资产的大“棋盘”中,宝华实业不过是颗小小的“棋子”,其主营业务和所处地域都与母公司相距甚远,母子公司间的整合难度大。换句话说,天鸿集团如欲扶持宝华实业,只能向其注入房地产类的资产和资源,而这些房地产业务一旦成长起来,就会形成集团内部此消彼长的同业竞争,破坏天鸿集团在全国的整体产业布局。
事实上,自宝华实业上市以来,天鸿集团对它“输血式”的扶持一直没有间断过,而且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巨额关联交易的途径来进行的。随着国内证券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这种“拆东墙,补西墙”式的扶持,使天鸿集团捉襟见肘、倍感吃力。2001年初,天鸿集团旗下的另一家上市公司—天鸿宝业亮相了,这家新上市企业集中了集团内诸多优势资源,且与天鸿集团同处北京,都与房地产开发为主业,母子公司间管理、整合的难度都较低。相形之下,受海南经济大环境的制约,宝华实业的经营状况一直没有起色,2001年甚至出现了首次亏损,从而丧失了在证券市场上再融资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天鸿集团多年来予以宝华实业的贡献不仅没有回报,反而需要更大的付出。
可见,宝华实业在天鸿集团体系内的存在价值已经大大降低了,天鸿集团同时扶持两家上市公司将得不偿失,采取汰弱留强的战略是其明智的选择。
从浙江美都的角度看,宝华实业却是一只异常难得的好“壳”:股本小,未来资产资本的扩张能力强;资产状况简单,主体资产海南宝华海景大酒店和北京大运村学生公寓经营顺畅,基本上没有不良资产;负债率低,今后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开展负债经营的空间大。这些条件对于浙江美都而言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然而仅有理想的并购目标并不能保证并购的成功,更关键的因素在于有一份科学合理而创意独到的策划方案。
在对并购双方各自所处的战略态势作了深入分析后,中企东方认为,天鸿集团和浙江美都虽然同处房地产业,但地域悬殊,性质迥异,二者的优势和劣势恰好构成互补,如能以宝华实业作为协作平台,将能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因而,宝华实业的重组方案就不应该是单纯的国退民进、改换门庭,而是优势互补、强强联合。
浙江美都虽在资产规模上与天鸿集团不可同日而语,但民营企业鹰一般敏锐的市场目光、猎犬一样机灵的市场嗅觉却是天鸿集团等国企所欠缺的;另一方面,天鸿集团强大的政府背景和品牌融资优势又是浙江美都等民企难以企及的,二者如能为了宝华实业的长远发展携起手来,将创造一个国有民营经济有机融合、南北房地产业相呼应、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良性循环的典范。
基于以上分析判断,中企东方代表浙江美都向天鸿集团提出了收购建议:浙江美都受让宝华实业的控股权,同时天鸿集团保留第二大股东的地位,交易双方以此为契机结成伙伴关系,实现优势互补。在中企东方的撮合与安排下,天鸿集团与浙江美都的高层在西子湖畔会面了。让天鸿集团的代表印象深刻的,不仅是浙江民企做事的方式和效率,还有长江三角洲房地产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这里与宝华实业所处的海南经济环境形成了鲜明对比)。
有关股权转让的谈判在友好的气氛中迅速推进,如果说这是一场善意的并购,毋宁说是一种新型的资本联合。
很显然,由中企东方提出的重组方案道出了双方利害之所在,与天鸿集团新上任领导班子的总体思路不谋而合。
几经磋商,天鸿集团不仅与浙江美都达成了股权转让意向,而且双方一致同意让重组后的上市公司迁址到杭州。2002年9月,天鸿集团与浙江美都正式签定了《股权转让协议》,浙江美都受让天鸿集团所持宝华实业28.23%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于是,总资产3亿元、净资产不足1亿元的浙江美都一举控股了总资产7.3亿元、净资产4.2亿元的宝华实业,可谓“四两拨千斤”。而且,由于宝华实业是天鸿宝业(股票代码600376)的第二大股东,浙江美都又顺带间接参股了另一家上市公司。就这样,浙江美都完成了它的第一次资本“跳跃”。与此同时,天鸿集团保留了21.22%的股份,作为第二大股东,既能在将来分享战略投资的长线收益,又卸掉了压在“老大”身上沉甸甸的担子。
自2002年底起,换了新“东家”的宝华实业开始了有条不紊的重组进程:通过清理与天鸿集团之间的关联资产和债权债务,规范了过去“剪不断,理还乱”的关联关系;由于跳出了原有的集团利益框架,一批停滞多年的项目如海若云庄得以重新启动;盘活了固有资源后,公司经营重心向长江三角洲全面转移,2003年初斥资1.8亿元中标了浙江淳安千岛湖和杭州市两个地块的开发项目。
如今,宝华实业已正式更名为浙江美都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办公地点也迁入了杭州市中心的高档写字楼—中大广场。过去在天鸿集团体系内,宝华实业仅是一条“大池塘里的小鱼”,现在收归浙江美都旗下,成了整个集团的主力军,自然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进军资本市场是浙江美都成长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控股上市公司后不到半年时间里,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浙江美都的资产规模、社会影响、投融资能力都大大增强,不仅在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屡屡中标,而且新近获得了当地银行给予的10亿元贷款额度。目前,整个集团的总资产比起买“壳”前增长了200%,达到了近9亿元的规模,浙江美都藉此完成了它的第二次资本“跳跃”。此时,当上上市公司董事长的美都“掌门人”闻掌华坐在杭州中大广场28层宽大的办公室里,望着窗外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楼群,不禁踌躇满志。
浙江美都的成长趋势线是其财务顾问中企东方事先描绘好的。具体负责“浙江美都-宝华实业”项目策划工作的中企东方总经理助理李佐高认为,并购本身是一项高风险的企业行为,如果没有增量资源的进入,仅仅是单纯的资本重新排序组合,则并购有可能成为一种“零和游戏”, 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而德隆的理念是,并购和产业整合都需要引进关键性的增量资源,才能使并购后的企业顺利突破“瓶颈”。在“浙江美都——宝华实业”的并购案中,这种关键性的增量资源就是浙江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为了鼓励上市公司的发展,地方政府在土地供应、信贷、税收等方面予以了浙江美都诸多优惠政策,这是其实现资本“惊人一跳”的重要保障。
李佐高直言,德隆能以数十亿资产撬动1200亿规模的资产,最大的诀窍就是找到了一个新型的合作模式—姑且可以将之称为资本市场顶级企业家俱乐部。中企东方的操作可以说是套用了德隆的成功模式,而在此之前,德隆在整合新疆的水泥行业、让屯河股份从水泥大王变身亚洲第一番茄酱生产商,就已经体现出这一倾向。
如果说那时的德隆更多地体现为“产业整合”的话,操作美都借壳宝华时的中企东方,就已经达到生产企业的“企业资源整合”。
目前浙江省上市公司资源严重供不应求,认识到了这一点,中企东方在为浙江美都作的策划方案中,不仅考虑到了资本的位移(由海南转移到浙江),资源的重置(民营与国有经济的互补),而且重点设计了对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借助政策扶持)。这一策划方案没有照搬德隆并购案例的现成模式,却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德隆理念的精髓。
资产和资本都是整合双方提供,而德隆自己所做的,只不过是操盘手和中介人的作用,德隆在中国资本市场短短几年飞速膨胀,依赖的也正是自己四两拔千斤的“整合能力”。德隆成立中企东方,正是想通过一系列的投行业务操作、并购、整合,向中信综合金融控股集团模式转变,渐渐使这一企业家俱乐部真正成型,使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愿意归并到德隆这支旗下,做一些他们以前想都想不到的大事。
此前市场上许多风传被德隆并购或操纵的当事人,之所以可以否认并购,或者否认大股东是德隆,正是德隆这一特殊的模式造成的。
中企东方成立之初,选择了一个很不错的起飞地点——经济飞速发展的浙江。这里有生气勃勃的民营经济,有巨额滚动的民间游资,有亲民务实的地方政府,有一大批迫切想上市而在证券市场的大门前望洋兴叹的优质企业,可以说,浙江是一块开展投行业务的宝地。
德隆的野心,是通过中企东方将尽可能多的浙江民企送入资本市场,再通过德隆这个企业家俱乐部,将这些企业和资源在资本层面上进行整合。
据统计,至目前为止,浙江民企进入上市辅导期的已达117家,在目前的“通道制”下,这一数字要想消化完,也要好几年的时间。况且,浙江民企还普遍存在着公司治理结构方面的缺陷,绝大部分企业离规范化股份公司的运作相距甚远,这严重制约了其直接上市的进程。
此外,产权结构单一、财务管理中计帐纳税的不规范、缺乏专业人才队伍等等因素都是阻碍浙江民企直接上市的软肋。
针对浙江民企这种生存发展的现状,中企东方为他们度身定做了一套完整的资本运营方案,即:在完成规范化改造的同时,借助德隆娴熟的并购技巧实现“借壳上市”,再利用上市公司的平台开展并购扩张和横向整合,最终促使企业的核心业务上规模、上档次、上台阶。中企东方副总裁高江认为,许多浙江民企经过多年来一砖一瓦的积累,已到了突破瓶颈、厚积薄发的阶段,而要实现这一突破,企业必须完成其成长方式的转型,即由过去的内部积累转到并购整合与外向扩张上来,而这正是德隆的强项。
浙江民企的核心优势在于其敏锐的市场目光、务实的经营作风和良好的成本控制,如果再加上德隆的并购成长模式和资本市场资源,将会如虎添翼,收到跨越式发展的功效。2002年下半年完成的“浙江美都——宝华实业”并购案可以视为中企东方的小试牛刀之作。
Ⅶ 假如你是刘浩
我是刘浩,上个月我得了一次重病,让我意识到拥有健康的身体的重要,于是你决定让自己变得健康,比尔,我现在意识到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非常重要,我决定改变我以前的生活方式.所以现在我每天都早睡早起.我参加了篮球俱乐部锻炼身体,我喜欢篮球,最后,我每天都吃水果和蔬菜,因为我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比尔,你觉得这样好吗
Dear Bill
BILL, last month I got a serious illness, let me realized that having a healthy body is important, so you decide to let oneself become healthy, bill, I realize now that there is a healthy body is very important, I decided to change my old way of life. So now, every day I early to bed and early to rise. I took part in the basketball club exercise, I like basketball, at last, every day I eat fruit and vegetables, because I want to have a healthy body, bill, you feel so good
Yours,
Liu Hao
Ⅷ 刘浩的介绍
刘浩,商人,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其后取得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物理学硕士以及耶鲁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 随后,通过了美国纽约和加州的律师资格考试,并进入了美国律师事务所davis polk & wardwell工作。2000年至今,负责orchid asia holdings公司在中国的许多投资项目,如:智联招聘、葆婴/摇篮集团)、携程、易趣等。2002年11月担任智联招聘首席执行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