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施继兴 是谁
2003年7月日,61岁的施继兴黯然离开东方通信副董事长的位置。而就在2周前的7月1日,东信党员纪念表彰大会上,施继兴还表露出“力挽狂澜”的雄心。他说:“誓要将东信扭亏为盈。”
7月16日,《通信产业报》记者从普天集团获悉,东信大股东———普天东方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于7月14日召开的第三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施继兴不再担任东信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的议案,上述位置将由与施继兴共同“打天下”的郑国民担任。
郑此前曾担任东信监事会主席兼副总经理。而沈余银等其他5位副总经理和1位财务总监,与郑共同组成了东信新的经营班子。
施继兴黯然谢幕
据《通信产业报》记者了解,面对突如其来的任免,施继兴和其他东信员工始料未及。东信内部人士甚至极端地使用了“云诡波谲,神秘异常”8字形容。
6月18日,在为SARS延误2个月之长的东信股东大会上,东信的员工们还没有闻到丝毫关于“东信换帅”的味道。
6月25日,普天副总裁邢炜进驻东信,并于6月26日召开中层会议,宣布施继兴光荣退休的决定。而施继兴则请求任免决定应遵循上市公司的相关程序。
7月2日,以普天集团副总裁黄志勤为首的调查组对东信进行了为期3天的经营情况调查。
7月14日,尽管施继兴并未在场,但任免大局已定。
截止到2003年4月,施继兴“普天东方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裁”的职务3年任期已满。施继兴已年满61岁。据了解,早在2002年3月的东信董事会上,普天集团总裁欧阳忠谋就曾对施继兴说:“施总,你和我都到了60岁退休的年龄了。”
而接任施继兴的郑国民年龄也已59岁,距离法定60岁的退休年龄仅差1年。
施继兴在《告别东信同仁》的文章中说:“面对国企改革,有时我们的付出会更多,必要时还要做出局部牺牲。”
据了解,在施继兴担任东信公司掌门人的15年时间里,东信已经从2000万的资产膨胀到30多亿,使国有资产增值150倍。2002年,东信销售收入实现105亿元,并拥有35.65 亿元的净资产。
东信之痛
作为移动通信龙头上市企业,于1996年就开始上市融资的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当年发行10000 万股B股和4000万股A股,同时又于2000年增发5800万A股,并成为沪市180指数样本股。
施继兴对此颇为自得,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施继兴没有到股市却成为其“退休”最冠冕堂皇的理由。
在通信业冬天来临之前,东信显然还未能为过冬养好秋膘。
2002年年报显示,东信首次出现亏损,由于移动通信系统市场盛景不再,占其收入70%以上的移动通信系统设备的毛利比2001年下降3.1亿元,而且这种情况看来还没有尽头,2003年第一季度,东信主营业务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28.77%。
而让东信陷入舆论旋涡的是,2002年,TCL和波导等国产手机厂商实现了全线飘红,其中普天系的波导更是实现净利2.16亿元人民币,同比飚升216.91%。而东信显然并没能抓住国产手机井喷的机遇,仅占其收入30%的手机业务依然主要来源于其对摩托罗拉手机的代理销售。
尽管早在1997年,东信就已年产手机150多万台,占中国市场1/6的江山,但却全部贴“ Motolo la ”的牌子,而这种产能显然没有转化为东信的优势。
施继兴在对东信员工所发 E - mail 的谢幕词中说:“我们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大环境,得益于内部多次改革和转制新突破,但还受制于国企管理的固有束缚。”
“谋事在人,成败在天。”施继兴深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之道理,早在1998年就撰写了《东信怎么办?》一书,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自己的思考。2001年,施继兴更是引进安达信,重组管理流程,解聘所有员工,并让其重新竞聘上岗,由此压缩了16%的员工。但结果却是由于冲击了太多的利益既得者,从而阻碍重重,“出师未捷身先死”。
随后,东信还率先采用了“一企两制”,大力引进海外人才,并通过ERP(企业资源计划),对组织实现裂变,将公司内部产业链的第一段都实行开放式虚拟运营,即它们作为独立的实体,要与外部公司平等地进行竞争。然而却都力有未逮,惨淡收场。
施继兴说:“我突然告别工作岗位,留下了不少遗憾,其中较突出的是东信集团多元化的体制未能突破,经营局面移交未呈上升态势,新老交替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2003年自救行动
2003年6月初,东信又开始“救市”。东信系统业务与终端业务实现分离,业务重心转向终端业务,主要就是手机业务。而负责终端业务的公司将成为销售型公司,只负责市场与销售,而不管生产。
裁员再次成为屡试不爽的过冬策略,据了解,从5月份开始,东信就开始“分流”和“降薪”两手策略。其中,分流员工30%共1000多人,19个部门缩减成为10个,中高层管理人员降薪10-20%,但关键骨干人员却不降反升。
在2003年5月9日东信中层会议上,施继兴及其高层纷纷自责失误,但同时也对“大动干戈,以图自救”充满了信心。
即使黯然离去,施继兴依然高调看好东信。施继兴在《告别东信同仁》中说:“主营业务移动通信产业依然方兴未艾,随着3G即将迅速崛起,国产手机市场占有率继续提升,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尤其是软件、服务和增值业务机会倍增。”
但同时,施继兴也认为,市场和企业的竞争相当的残酷,东信需要真正建立新型营销模式,否则将被市场淘汰。
施继兴谢幕之后的东信,能否抹去过去的伤痕呢?《东信怎么办?》的下一个版本将怎样改写?答案不久将揭晓。
②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前身浙江省邮电器材厂,于1958年8月在浙江省邮电管理局器材供应修配所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回。
1994年6月,东方通信创业答公司成立。
1996年5月,体改生(96)70号文批准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募集方式设立;同年7月11日公司发行B股10,000万股。
1996年8月1日,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③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这个公司真的快嗝屁了吗
怎么说呢 公司平台很大吧 压力小 然后领导同事也比较好相处 但是薪资及不符合当地的消费水平 差太多了 而且大部分已经搬到桐庐去了 剩下的都是老员工养老吧 来自职Q用户:余先生
就说一点,公司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 来自职Q用户:匿名用户
④ 斯凯网络的核心团队
宋涛——杭州斯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创始人。200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应用版数学权系,曾就职于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为终端产业链的主要负责人之一。2005年创办斯凯网络有限公司,成功运营公司在美国上市,成为中国移 动互联网领航者。
区力——现任斯凯网络首席技术官,千龙科技首席执行官,曾就职于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进入斯凯,为原始创业团队一员。
毕仕宇——现任斯凯网络首席财务官,毕业于加拿大名校卡尔顿大学,曾任职于全球最大的管理咨询公司和技术服务供应商埃森哲,带领两家企业在美国和香港上市。
王震——现任斯凯网络副总裁,曾就职于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进入斯凯,负责管理公司主力业务线。
栾威——现任斯凯网络副总裁。曾任职UT斯达康、TOM集团、SOHU等,负责公司投资业务。
曾国安——现任斯凯网络人力资源副总裁,曾就职于摩托罗拉网络系统事业部中国区,拥有十年以上跨国公司人资管理经验,浙江大学MBA。
⑤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的介绍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通信”),前身企业创立于1958年,1990年以版来引进摩托权罗拉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形成了中国移动通信主营业务,不断引领中国移动通信产业潮流,1996年成功改制上市,成为上海股市同时发行B股和A股的中国移动通信产业上市公司(股票代码600776),是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旗下专业从事移动通信产业的骨干企业。
⑥ 东信集团的介绍
东信公司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58年,是中国邮电通信行业的一家重点企业专,1990年以来引进摩属托罗拉先进的移动通信技术,形成了移动通信主营业务,不断引领中国移动通信产业潮流,1996年成功改制上市,成为上海股市同时发行A股和B股的中国移动通信产业上市公司,目前是普天东方通信集团旗下专业从事移动通信产业的骨干企业。
公司坚持以移动通信为主营业务,为国内外运营商提供移动系统设备、终端设备的研发、制造,并提供增值业务软件、工程督导、技术支持和网络维护服务等系统解决方案。同时,公司在金融电子设备、电子产品制造、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系统集成领域也独具特色。
东方通信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公司在杭州享有“天堂硅谷”之称的高新技术开发区内建有移动通信产业基地,充分发挥专业制造平台的集成优势,不断提升EMS高质量、低成本和智能化的制造能力。
公司持续推进战略应变,不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凝聚优秀人才和团队,弘扬“超越自我、挑战极限”的企业精神,致力于为中国信息产业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⑦ 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致辞
东方通信的前身企业创立于1958年,从13人起家,在杭州华光巷简陋的厂房里开始创业,后辗转迁至留下老和山。经过30多年的努力,企业先后开发生产通信产品五类,品种规格上千,其中有90多种产品填补不同时期国内空白,30多种产品荣获国优、部优、省优,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通信器材生产基地,为国家邮电通信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90年代以来,东方通信抓住市场机遇,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合作,率先引进移动通信项目,通过“借牌立足”引进技术,把握国内移动通信市场发展大潮,取得了跳跃式的飞速发展,在生产技术、企业效益、管理水平等方面迅速提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了改制和上市,一举成为国内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
“十五”期间,随着我国加入WTO,东方通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努力应对市场挑战,主动实施战略应变,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为公司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十一五”期间,东方通信将根据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和科学技术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企业的自身优势,切实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找准定位,集聚资源,创新机制,加强管理,努力打造健康型企业。全体东信人将按照“抓观念、抓创新、抓管理”的思路,坚持“重任、信任、责任”的理念,秉承牢记创业前辈的重任,决不辜负全体股东的信任,主动担当振兴企业的责任,为东方通信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⑧ 东信的发展历程
前身浙江省邮电器材厂,于1958年8月在浙江省邮电管理局器材供应修配所的基础上正式成立。
1994年6月,东方通信创业公司成立。
1996年5月,体改生(96)70号文批准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以募集方式设立;同年7月11日公司发行B股10,000万股。
1996年7月28日,由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召集举行了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的创立大会。
1996年8月1日,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1996年8月28日,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在杭州隆重举行公司成立、东方通信科技大厦落成及GSM8200E手机生产线开通庆祝典礼。 1996年10月10日,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利多富信息系统股份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订自动柜员机(ATM)技术转让合同,它将填补我国金融电子设备产业的空白。
股票发行
1996年11月26日,东方通信4000万A股在上海发行,3050万股进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股票简称“东方通信” 。 1996年12月5日,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浙江省技术进出口公司在杭州西子国宾馆举行了GSM数字移动电话系统许可证贸易合同签字仪式。
东方通信城奠基仪式
1996年12月18日,东方通信城土地出让协议书签字仪式在之江度假村举行,并在萧山之江科技园举行东方通信城奠基仪式。 1997年5月15日,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在杭州西斗门ATM生产线现场举行ATM生产线剪彩仪式。由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引进西门子技术的ATM(自动柜员机〕生产线正式投产。
职工股上市交易
1997年5月26日,东方通信950万内部职工股在上海证券所上市交易。
签订GC87C生产技术许可合同
1997年6月,东方通信与摩托罗拉签订GC87C生产技术许可合同。
获自营进出口权
1997年6月16日,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获自营进出口权。
实现新飞跃
1997年8月27日,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GSM数字移动通信基站生产线”开通仪式在杭举行。GSM数字移动通信基站生产线的开通,标志着东方通信实现了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的飞跃。
引进CD928
1998年10月28日,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签署关于引进CD928移动电话生产技术的许可证转让合同。 1998年11月16日,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EC528手机在丹麦通过ETSI发布的全面型号认定(FTA)第二阶段标准测试。这是国内首部在欧洲通过测试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测试的通过不仅是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史上一次质的飞跃,也是国内通信行业的一个里程碑。
EC528手机
1999年8月5日,“EC528手机”通过信息产业部科技司的鉴定,东方通信自主研制的EC528手机达到国际90年代末期同类手机的先进水平。
首条手机生产线
1999年11月21日,东方通信首条手机生产线落户东方通信城。
成功增资发行
2000年9月1日,东方通信成功增资发行了5800万股A股,募集资金人民币14.6亿元。
博士后工作站揭牌仪式
2001年6月5日,东方通信博士后工作站揭牌仪式在公司中央研究院举行。
CDMA技术引进
2001年8月15日,东方通信股份有限公司与美国高通公司在杭州举行关于CDMA系统设备制造与销售的技术许可合同的签字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