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来。为了股票能赚到好价钱自,庄家往往会拉升股价,边拉高边出货。有时,在有人接盘的情况下,会在特定的价钱处进行抛售,这样总体也会赚钱。
减持,股市与期货市场专用术语。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后,就会抛出来套现,叫减持。
大股东 (Substantial Shareholder) 任何人士拥有股本的10﹪或以上的权益。 大股东是公司存在的基础,是公司的核心要素;没有股东,就不可能有公司。从一般意义上说,股东是指持有公司股份或向公司出资者。.
⑵ 大股东资产重组注入后为什么下跌了
股东大规模从公司抽出现金,属于侵犯公司权益,侵犯债权人权益的行为。股东从公司专拿现金,属有三种情况:
1、公司清算或减少注册资本,2、公司分配股利,这两种情况都应该有股东会决议,财务人员根据决议做账。3、股东借公司的钱。分录:
1、企业清算
借:实收资本
贷:现金
2、分配股利
借:应付股利
贷:现金
3、股东借钱
借:其他应收款——应收***股东借款
贷:现金
⑶ 大股东减持目的是什么后期股价会涨或者下跌
大股东减持有目的有以下两种说法:
一、避税说:“少股东”半价接棒
海特高新今日公告称,9 月10日接到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李再春通知,其与子李飚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将其持有的部分公司股5594.5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6.6016%)转让给李飚,每股转让价格为10.05 元,为公司最新股价的49%。
股权转让完成后,李飚将持有公司18.99%股权,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实际控制人,李再春为第二大股东。公司表示,本次股权转让有利于公司确立长期的战略发展规划,稳定公司股权结构。
就在前一日,仁和药业公告,其控股股东仁和集团于9月9日与境内关联自然人杨潇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以协议方式转让持有的1.5亿股公司股票。转让价款为每股2.86元,为公司最新收盘价的50%。
杨潇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仁和集团董事长杨文龙之子。本次权益变动前,杨文龙持有仁和集团73.11%股权,仁和集团持有公司44.54%股权,杨潇未直接或间接持有仁和药业股权。本次权益变动后,仁和集团持有公司29.40%股权,仍为公司控股股东,杨潇持有公司15.14%股权。就此次转让原因,公司同样简单表示,系基于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
几乎如出一辙的是,之前潜能恒信“少东家”亦是半价受让股权成为公司二股东。潜能恒信控股股东周锦明将其所持的32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股份转让给其子周子龙,转让每股转让价格仅为11.93元,为最新收盘价的49%。
集中在9月份,多家民企的“少东家”纷纷出场,子承父业,均是半价受让,且口径又是惊人的一致,其背后出于什么目的?
有不少市场人士认为,“半价”转让股权或存在为避税考虑的因素。而为了堵上这种避税的漏洞,国税总局不久前颁布了《关于加强股权转让企业所得税征管工作的通知》,提出要构建股权转让所得税管理的长效机制。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份文件如落到实处,将增大股权转让避税的难度。”
二、套现说:利好之前蹊跷转让
与上述较“单一”的转股动机相比,万昌科技家族内部的股权转让或能看清另一番端倪。
8月21日,万昌科技披露重组预案,公司拟以29亿元的交易总价买入北大之路100%股份。本次交易后,万昌科技将转型生物医药,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未名集团,实际控制人也易主他人。方案一出,公司股价连续8个涨停,最新收盘价达到40.92元。
然而,就在预案公布前一天,万昌科技控股股东高宝林与其母亲王素英签署了股份转让协议,王素英将其持有的公司2142.60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15.22%)全部转让给高宝林,价格为每股8.33元,理由是家族内部持股调整。
复牌前蹊跷的股权交易不得不令人生疑。据悉,股权转让前第一大股东高宝林可流通股825.94万股,限售股2477.82万股;第二大股东王素英所持2142.60万股为流通股。转让后,高宝林所持流通股为2968.5万股。
“今年万昌科技业绩递增背后是,公司大股东解禁即将期满,控股股东‘易主’更方便套现,又可以享受股价上涨机会。”某投资管理公司人士表示。
与此同时,除万昌科技外,报喜鸟的股权转让则颇显几分资本运作的味道。公司控股股东报喜鸟集团以协议方式转让其所持有的公司股票879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5%,转让价为4.48元每股。受让方吴婷婷、吴真生、陈一帆均为报喜鸟集团的关联人,其中吴婷婷系公司董事长、报喜鸟集团董事长吴志泽之女,吴真生系报喜鸟集团监事、上市公司原董事,陈一帆系报喜鸟集团总经理、上市公司原董事陈章银之子。
有投行人士认为,就此次协议转让,从报喜鸟集团的股东层面来说,存在着明显的不公平,需要后续用其他的交易来对部分股东进行补偿;另外,目前整个服装行业普遍不景气,在转型的同时完成交班也是惯常操作。原标题:民企家族内部低价转股 或为避税或为套现。
⑷ 大股东在股票超跌后大量质押股票,对股价有什么影响呢
总体来说影响不大,因为股权质押是股东的事情,与上市公司没有关系,也就是说内股东的股权由谁来控制不容影响上市公司。 但市场上会拿此做些文章,因为股东质押说明股东本身的财务上有些困难或问题,继而影响上市公司的形象或对上市公司生产经营产生微妙的影响,从而影响股票价格。总之,没有直接、重要的影响。
股权质押又称股权质权,是指出质人以其所拥有的股权作为质押标的物而设立的质押。按照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有关担保的法律制度的规定,质押以其标的物为标准,可分为动产质押和权利质押。股权质押就属于权利质押的一种。因设立股权质押而使债权人取得对质押股权的担保物权,为股权质押。
大股东办理股权质押只是一个必须相关上市公司必须披露的事项而已,并不会对股价会有任何影响,只是一个中性消息。
⑸ 很多股票在大股东增持之后下跌
主力借消息影响出货。
⑹ 中国证券市场的大股东为什么不怕股票跌
股票又大跌了,我在前几天指出的“一个绝望行情正在产生”,不幸竟成了事实。现在面对股票市场极不正常的运行态势,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控制人——大股东们尽管高张着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旗帜,却实际上采取隔岸观火,甚至火中取栗的态度与做法,令那些呼天抢地的中小投资者大惑不解。 其实,不解者是从常理来看问题的,如果从“中国特色”来分析,也就不难理解了。这个“特色”,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试作分析:
一、非流通股资产入帐记录的取值问题 从表面看,这是一个简单的会计问题,可是它却是直接关系到大股东切身利益的大问题,今天证券市场上许多问题都是由它所引发出来的,这并非危言耸听。
要解释这个问题,先举一个例子。亚洲金融风暴期间,香港股市受到量子基金的阻击而巨幅下跌,当时亚洲财经巨人李嘉诚先生因为其旗下的蓝筹股“长实”也受到巨大冲击而股价大跌,因此要通过增持长实股票护盘。由于李先生持股已经超过30%,再增仓,就会引起私有化的问题,所以他向特区政府特别提出豁免责任的增持要求。一个控股股东在自己公司的股票出现非正常下跌时,在二级市场进行必要的护盘,只要控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是很正常、很必要的。但是这种大股东护盘的动力来自何处呢?根本的原动力就是香港是以市值来衡量“身家”(财富)的,股票下跌,财富就跟着缩水。如果用股票去银行作了抵押融资,股票下跌到一定程度,还可能引发“爆仓”,使亿万财富瞬间分文没有。
在国内股市,由于股权分割,资产的计帐取值也不同。流通股资产按市值计帐,如基金公司的资产估值等;非流通股资产则按净资产估值。这样带来的问题是,二级市场上股票价格的升跌,由于对非流通股的净资产值不产生丝毫的影响,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即大股东因为根本不担心二级市场股票价格会使净资产产生波动从而影响自身的利益,所以股市的下跌,也就无关其痛痒了。
二、大股东“金交椅”制度保护的问题
由于历史所形成的股权二元结构,非流通股在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权份额中占30%以上的绝对控股地位。在成熟市场上,过低的股价容易引起恶意收购,使原来的大股东失去控制权。这种情况在国内股市却因为制度的原故,使大股东的地位如同坐上了金交椅牢靠。一是成本制约。二级市场收购本来价格就高,持仓超过限额,就必须举牌,而一旦披露,市价就会暴涨,更是增加收购成本。二是收购要约制约。在这一点上,非流通股股东占有先天的优势,因为它从组建股份公司时起,就拿着30%以上的股份。而后来者要想成为控制人,超出30%的收购量,必须提出收购要约,要约收购如果出价高了,成本增加,收购者的财政压力增大;出价低了,没有人愿意卖出股票,收购就可能失败。要约收购的另一个问题是,当收购价格达到市场能够接受的程度时,有可能在要约收购期间使收购的股票数额超过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75%,从而导致该公司伤失上市公司资格,有违收购者“买壳”初衷。正是如此,哪怕公司流通股票跌破了面值,非流通股股东都能坐视不理,不怕有人抢了自己的老大地位。
⑺ 上市公司大股东减持采取大宗交易后股价起来6个月后会跌回来吗
大股东减持,并不代表股票一定出现了问题。这个要看大股东减持后的资金用版途是什么权,比如是用于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或者其它对公司发展有利的事项上,则不会对股价有不利影响。反之,则会对股价形成压力,影响股价下行。
⑻ 一般开完股东大会之后,股票是跌还是涨
看公司业绩啊,一般来说都是涨吧,但也不排除有好多开股东会是讨论被收购或者其他不好的那肯定就跌了。
⑼ 大股东增持之后为什么股价还跌有些减持之后股价却涨了
我们在一般把大股东增持称为利好,把大股东减持当作是利空,但是在实际炒股中我们发现后,增持的个股不一定上涨反而还会出现下跌的可能,而减持个股反而继续走出上涨趋势,我们该如何去理解呢,下面我来具体解释下这个问题。
感觉写的好的点个赞呀,欢迎大家关注点评,不知道大家如何看待增持和减持,如果有其他观点的也可以在评论评论交流。
⑽ 股东增持后为什么股价一直跌
1.基本面信息包括业绩或者利好利空和股价不是绝对关系,而且你所知道的利好利空,都是公司公告以后或者看新闻才知道的消息,你想想,公司老板,大股东甚至行业对手,去调研过的机构都会比你先知道情况吧。那么是好他们就会先卖股票,股价就会先涨,是坏就会先卖出,股票就会跌。往往在出基本面利好之前先把股价炒上去,出利好的时候就会借消息出货套人,比如公布三季度利润上升106%的赣锋锂业,当天跳空下跌4%,到现在位置跌了20%多了
而股东增持这样的事情就更加无关直接涨跌。
2.股票的涨跌,基本面的信息和消息面只决定他的根本质量,而不是直接决定因素。
3.直接决定因素,第一是筹码面,意思就是持有这家股票大多流通股份的人是主力还是散户,如果是主力,易涨难跌,如果是散户,易跌难涨。然后,如果是主力的话是哪一种类型的主力。国家队,法人机构,外资这类型的主力,股票确定上涨趋势后,就会沿着固定的均线上涨,正乖离过大就会拉回,比如茅台,格力的六十日均线。但如果主力是牛散,游资,私募之类,股性就会较为活跃,来回波动大,需要更多的方法去判断买卖。
4.直接决定因素,第二是技术面,技术面不是网上泛泛而谈的什么技术指标,K线组合这些,而是量价,趋势,波浪,时间转折等等,这些东西是主力进出的痕迹,可以最快捷的判断要涨要跌或者要盘整。
有不懂可以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