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中环股份的老板

中环股份的老板

发布时间:2023-02-10 11:24:22

A. 中环控股和中环股份的关系是什么

中环控股和中环股份都是中字头的国有大型上市公司,都是国有哦。

B. 李东升的“阳谋”

“新能源材料(硅片)全球TOP1,新能源组件全球TOP3,半导体材料(硅片)全球TOP5”。

8月17日,站在TCL新动能战略发布会演讲台上,63岁的李东生为中环股份(002129.SZ)定下全球新目标。一个月前,他掌舵的TCL 科技 (000100.SZ)以109.7亿元竞购中环集团100%股权,并将后者核心上市公司之一中环股份收入囊中。这也意味着,TCL 科技 将成为中环股份的第一大股东,后者从国企变身民企。

当天,李东生亮出TCL 科技 的三大引擎:智能终端、半导体显示及材料、新能源及半导体。而中环股份便是其发展新能源及半导体的重要主体。

一手新能源,一手半导体。李东生又将带领中环股份驶向何方?“TCL 科技 的业务与中环股份的业务高度契合、互补协同性比较大。另外,我们看好企业的管理基础、实力,特别是经营管理团队。入股中环后,我们将加大资源的投入,助力中环发展。”李东生向《中国经营报》等媒体如是表示。

对垒“光伏一哥”

中环股份要实现在新能源材料(硅片)称雄的目标,就不得不直面与“光伏一哥”隆基股份(601012.SH)的竞争。

有意思的是,2020年3月疫情期间,李东生和隆基股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还同时出现在由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企业发展与并购重组中心举办的洞见讲堂活动上,探讨疫情下全球供应链新变局。彼时TCL 科技 尚未浮出中环集团混改“水面”,面对李东生,李振国还以“东生大哥”相称。如今,话音刚落,两者转身就变成了“对手”。

事实上,中环股份与隆基股份之间的交锋由来已久。

中环股份与隆基股份并称为单晶硅片龙头。不同的是,隆基股份专注于光伏领域,已经建构了从硅片、电池组件到光伏电站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而中环股份在光伏领域的垂直一体化尚不明显,当下其硅片业务突出,并不断加码组件环节。

在光伏硅片方面,中环股份与隆基股份基本占据了全球硅片产能的半壁江山。2019年底,隆基股份单晶硅片产能达到42GW,出货65.48亿片;中环股份单晶硅片合计产能33GW,销售量51.44亿片。近几年,两家企业竞相扩产:隆基股份规划硅片产能2020年底达75 GW,中环股份到2023年整体规划硅片产能达85GW。

2019年以来,中环股份觊觎全球组件地位的野心渐显,其参与竞拍东方环晟(后更名环晟光伏)并最终持股77%。据《能源》杂志报道,作为中环股份控股子公司环晟光伏目前拥有2GW叠瓦组件,到明年下半年产能将达到15GW,并有可能在2023年扩张至20GW。

不过,光伏咨询机构PVinfoLink于8月17日发布的2020年上半年全球光伏组件出货排名表明,目前中环股份与其他同行企业相比仍存在差距。从排名上看,位居榜首的仍是晶科能源,隆基股份次之,随后是天合光能、晶澳 科技 等企业,其中晶科能源和隆基股份出货量均超7GW。

显然,在光伏领域,目前隆基股份似乎略胜一筹,这在经营业绩上也进一步得到佐证。截至2019年底,隆基股份营收328.97亿元,净利润55.57亿元;同期,中环股份营收168.87亿元,净利润9亿元,其中,新能源板块营收154.39亿元,占营收比重91.43%。而市值方面,中环股份超700亿元,而隆基股份已破2000亿元大关。

不过,在不少人看来,中环股份和隆基股份的不同或差距似乎更多是体制原因。“从我个人38年的国企半导体行业的经历来看,深刻体会到体制机制是发动机。”中环股份总经理沈浩平认为,TCL将赋能未来的中环半导体,助力中环半导体,就是赋体制机制的能。

李东生也表示,“在原有的地方国有体制下,中环股份能够和各种所有制竞争保持一种竞争力,这非常难得。”

尽管与“光伏一哥”存在差距,但在光伏技术等方面,沈浩平却充满自信。2018年沈浩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在光伏领域,2002年以来没有什么重大技术,主要围绕单晶的。所有的重大创新全是我们(中环)创造的,没有一个不是。”

这种紧张态势在2020年下半年光伏涨价潮中也有表现。7月以来,光伏上游价凶猛,隆基股份被指“吃相难看”。而形成较大反差的是,中环股份却公开报价比隆基股份低0.22元/片。这被业界解读为两家企业“暗战”。

半导体“全球追赶”

相比光伏新能源板块,中环股份的半导体业务刚迎来黄金发展期。目前中环股份半导体业务占比低,其2019年半导体硅片(营收10.97亿元)占比仅6.5%。

半导体硅片属于半导体产业链的上游环节,是最为关键的半导体材料。不过,从全球竞争布局上看,前五家供应商日本信越半导体、日本胜高 科技 、中国台湾环球晶圆、德国Siltronic和韩国SK Siltron,已占据全球半导体硅片市场90%以上份额。中国大陆硅片制造企业中环股份与沪硅产业U(688126CN)较为靠前,但市场占比仅徘徊在2%上下。

摩尔定律驱动下,目前全球主流半导体硅片尺寸已迭代为8英寸和12英寸。而在中国大陆,仅有少数几家企业具备8英寸半导体硅片的生产能力,12英寸半导体硅片主要依靠进口。

2017年以来,全球半导体迎来5G/AI/IoT所驱动的新一轮增长周期和第三次产业转移浪潮,中国半导体硅片市场需求进一步增长。这一年,我国大陆硅片制造商开始打破垄断,并逐渐建立起可商业化的产品。

彼时,中环股份重点推进半导体硅片产品结构的战略升级。2017年12月,中环股份与无锡市政府下属投资平台、硅片制造设备商晶盛机电共同组建中环领先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环领先半导体”),并在无锡建立8英寸、12英寸大硅片项目,共建半导体大硅片产业链。

事实上,受益于芯片国产化浪潮,国内大硅片市场需求规模将进一步增长。2019~2020年,中环股份也进入快速扩张期。

2019年1月,中环股份拟非公开发行股票不超5.57亿股,募资总额不超过50亿元,用于8~12英寸半导体硅片生产线项目、补充流动资金。截至2020年8月12日,中环股份已完成发行认购。

不仅如此,中环股份还有意在大硅片供应链上进行布局。2020年7月,中环股份出资2亿元参股中芯聚源发起的专项股权基金聚源芯星基金,而后者作为战略投资者认购了中芯国际在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的战略配售。

资料显示,目前中环股份半导体8英寸硅片已经量产,并通过大量客户验证,12英寸已经积极送样,正稳步导入量产。按照规划,中环股份的目标为8英寸105万片/月、12英寸62万片/月。

沈浩平公开表示,中环股份希望实现8英寸硅片全球前三,12英寸全球前五的目标。

中环股份的产业战略规划是做全球综合门类最全的半导体材料供应商。沈浩平比喻,“我们要既能给麦当劳提供薯片也能为中国菜提供各式各样的配料。”在他看来,这可能是中环股份走向未来更好的一个捷径,或者风险更小的路径。

这一目标在李东生看来也是现实的。他认为,现阶段要“上坡加油,追赶超越,扩展产业规模竞争力。”同时,TCL 科技 将加大资源投入,助力中环股份发展,总投资超过60亿元,包括建立高端半导体产业园。

C. 一个江苏人眼里的潮汕企业家

提及潮汕,第一印象是潮汕 美食 ,以全国铺天盖地的潮汕牛肉火锅为代表;其次就是卓越的经商头脑,潮汕企业家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绝对留下了重重的一笔。

1858年,恩格斯在纽约每日论坛报发表的《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一文就提及潮汕,称:“汕头这个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可见汕头(潮汕)在160多年前的世界上已有商业知名度。

说起潮汕企业家,很容易就想到李嘉诚、马化腾、黄光裕、姚振华、李东生等大佬,但其实还有很多潮汕企业家不显山不露水,身家几十亿也不抛头露面。我认识一个潮汕企业家,实际控制了三个上市公司,但都是用身边人的名字显明,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背后真正的老板。

潮汕企业家,在江苏其实遇到的不多。因为工作关系,这几年在广东陆陆续续跟不少潮汕企业家打交道,开展合作,发现潮汕企业家与江苏企业家还是有不少差别。

1、潮汕人是天生的创业狂热者。

“宁可睡地板,也要当老板”,这句俗语很好地形容了潮汕人对自主创业的热衷。很多现在的潮汕企业家都是从小生意做起的,大部分潮汕人是不愿意一辈子打工的,有积累就投资做更大的事情,没积累就做点小生意,真做亏了大不了从头再来。也许是家里兄弟姐妹多,所以潮汕人创业一往无前。

江苏的企业家一般不打无准备之仗,早些年江苏企业家多是乡镇企业的管理者,在改制的浪潮中成功成为企业的所有者;现在的江苏企业家多为技术型或资源型创业,很少有为了创业而选择创业,不留后路的创业也相对少见。

当然两种路径无论对错,古语有“背水一战”也有“厚积薄发”,若是坚定创业信念能结合相对充分的创业准备,那自然更好了。我有个江苏的朋友,创业做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技术也是积累多年,但是2018、2019年,行业遇冷,融资遇到困难,左思右想,在2020年将公司做了清算。结果2021年,行业转好,资本热情又重新高涨,原来跟进的几个整车厂订单陆续进入了量产,原来对接过的投资机构又有主动找过来的。如果再坚持一下,当然,没有如果。

2、潮汕企业家商业嗅觉灵敏,敢尝试、敢转型。

没有企业发展是一帆风顺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紧跟时代的浪潮,不能及时转型,可能就会被时代淘汰。

大多数潮汕企业家以贸易销售起家,或者依靠低端制造代工赚取第一桶金,但现在很多潮汕人创办的企业已经变为了高 科技 实体企业、跨国金融集团。以潮汕人李东生创办的TCL为例,从生产磁带电话起家,而后不断拓展产品品类,2004年竟然跨国并购了世界500强的部分产业,在2009年又进入资本技术密集型的面板行业,再到2020年,又收购了上市公司中环股份进入光伏、半导体材料领域,现在的TCL已经形成了半导体显示、智能终端、光伏及半导体材料的三大核心产业。

潮汕企业家对商业有着敏锐的嗅觉,及时了解市场的风向标,为自己的创造更多的可能。认识的一个潮汕企业家,原来做电子元器件贸易,后来进入上游制造业,前段时间跟我说,现在股权投资很火,也准备涉足。

对潮汕企业家来说,赚钱永远是第一位的。

3、潮汕企业家背后肯定有一群过硬的兄弟。

“胶几人,拍死无相干”,潮汕人的团结其他地方是很少见的。潮汕人很讲兄弟义气,讲究家族团结,朋友圈层一般不会太新,真正要交心的朋友还得是同宗、同族、同乡。只要是潮汕人认定的兄弟,绝对可以两肋插刀。

我之前合作的一个潮汕企业,因为申报一个项目需要资金证明超过20亿,说实话,很少有企业或者个人能一下子拿出这么多现金或者金融资产。结果,这个企业创始人就找了一个发小,这个发小已经是一个上市公司董事长,发小帮助给出了15亿的出资承诺,要知道,承诺函也都是有法律效力的。

一个企业不能发展总是一帆风顺,有高潮也有低谷。高潮的时候,拉兄弟们的企业一把,低谷的时候又能获得兄弟们的支援,这是潮汕企业家的优势,也是大部分创业者无法比拟的优势。

潮汕人一个人赚钱了,往往会带着身边的一群朋友、家人一起来赚钱,这在江苏也是不多见的。

4、潮汕企业家拥有全国最稳定的家庭后盾。

因为家庭变故导致企业出现问题甚至企业创始人陷入困境的案例数不胜数。但是潮汕人离婚率是全国最低,一般潮汕男人主外、女人主内,潮汕女人很少外嫁。倒不是说潮汕夫妻拥有怎样坚固的爱情,也不是潮汕男人有多忠贞不二,一方面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潮汕的企业家基本会给足家庭所需,当然有几个家庭的潮汕企业家也不在少数。

反观江苏籍某企业家在深圳经营一家较大的医疗行业投资机构,结果被原配举报婚内出轨,最终被开除出公司,并由原配担任董事长。这样的闹剧在潮汕人身上是不会发生的。江苏的离婚率已经高达40%,相比之下,潮汕0.5%的离婚率可以忽略不计了。

要想打好仗就得先稳定后方,可惜好多企业家都忘了这一点。

结语:

做好企业肯定是有内在章法可循的,其中的道归根结底还是在创始人身上,地域之分还是要回归到创始人性格、做事方法的研究上。

以上我跟潮汕人打交道了解到的,或许片面,但有时与企业家朋友交流,也能引发一些思考。

D. 创维光伏,屋顶上的狂欢


三天暴涨80%,市值突破100亿港元,股价一向疲弱的创维集团(0751.HK)成了市场焦点。

这家老牌电视机厂商,突然暴涨是发生了什么?

10月26日,创维集团发布了2021年三季报。这份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光伏业务给公司带来了21.82亿元收入,占总收入比重5.8%,而在上半年,光伏业务还只有8.29亿元收入。这意味着第三季度,创维集团的光伏业务收入有一个惊人的增长。

10月27日,创维集团股价即大涨59.17%;10月29日,再次大涨14.21%,市值跃升至115.80亿港元。

自2020年以来,创维光伏借助华夏金融租赁的资金支持和创维的品牌影响力,凶猛扩张光伏电站业务,并且短期内有明显的业绩增长,这似乎是一块比新能源 汽车 更现实、更靠谱的“蛋糕”。

但对用户来说,签定长期租赁协议,让创维在自家屋顶装光伏电站,真是一个好生意吗?

家电厂商涉足光伏并不新鲜,创维也并非最早涉足光伏的家电企业。

格力早在2013年便推出光伏直驱离心机系统,号称是“不用电费的空调”。如今,董明珠正高呼“光伏+储能+空调”。

2020年7月,TCL 科技 摘牌收购中环集团100%股权,由此成为中环股份间接控股股东,而中环股份主要业务就是生产、销售半导体光伏材料及组件。

2021年上半年,深康佳先是通过控股子公司江西康佳新材料新增新能源光伏玻璃项目,涉及投资20亿元,8月份刚刚电炉开火;后又募集资金收购了海四达、明高 科技 两家公司,切入新能源及电池、电路板领域。

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向市界指出,在家电等产品市场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开拓新能源市场是传统家电企业积极转型发展的表现。

在他看来,家电企业在老百姓心中的品牌影响比较大,容易取得信任与支持。

泓达光伏创始人刘继茂则指出, 户用光伏直接面对终端客户,和家电的客户群有重合之处,因此家电厂商还有渠道优势。

就创维而言,虽然前期“雷声小”,但目前在业绩报告中已有切实增长的光伏业务收入,进程和收益超出了市场预期。

创维开拓光伏其实经过了多年的考察。相关业务正式开展也有一年以上的时间。

据公开信息,深圳创维光伏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月15日,由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90%)与创始人金鑫(10%)共同出资成立,是一家集光伏等多种新能源模式电站的开发、设计、建设、运维和咨询服务为一体的新能源互联网企业。

按照创维设想, 目前分布式光伏最贴近终端下沉市场和创维熟悉的客户端零售领域,成为它在光伏领域的早期主营业务选择。 以户用光伏开端,之后,创维还将逐步开拓工商业光伏、用电侧综合智慧能源管理等业务。

所谓分布式光伏,就是指在用户场地附近建设,将光伏产品铺设在屋顶、空地上,由用户侧光伏系统自发自用,多余电量上网的一种发电模式。

相对应的集中式光伏,一般是国家级电站,通过大面积铺设光伏产品获得电能,并直接输送到电网,由电网调配向用户供电。

2013年,集中式光伏的新增装机规模占比高达 91%。之后因为受供应链价格等因素的影响,集中式光伏市场持续低迷,截至2020年底,分布式光伏的占比已经达到约31%,2021年前三季度新增的25.55GW装机规模中,分布式光伏占比达到64.2%。

更具体地看, 创维所做的,是一种融资租赁模式的光伏业务。

创维并不涉及光伏设备制造,而主要采取光伏设备融资租赁模式,由业主与创维光伏合作的金融公司签署融资租赁协议。租赁期内用户分期向金融公司支付租金,期满后,光伏电站归属业主所有。

目前创维合作的金融公司,为华夏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后者是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而华夏银行的股东涉及国家电网方面。这成为创维光伏业务的一大卖点。

在具体的业务运作上,简单来说,就是由创维提供光伏电站设备硬件,以及后期维护。华夏金融买入设备,然后再出租给业主。承租人需要缴纳租赁押金,不过这部分由创维代付。

光伏电站发电产生的收益,一部分成为租金,支付给华夏金融。华夏金融赚取租金和利息,业主赚取发电剩余收益。而创维赚取电站销售收入和长期运维服务收入。

只要电站发电效率和收益有保障,那么三方得利。

就业主所得而言,创维光伏宣传称,以山东区域安装20KW电站来算,首年电站收益1万多,除去支付租金和运维费共7000多元,首年到手收益3600多元,15年到手收益可达2.2万多,25年到手总收益11万左右。

且创维光伏表示,如遇特殊情况导致发电量不足,创维会通过智能监测系统及时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排查出原因并处理,若因为电站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租金偿还不上,由创维光伏公司替业主偿还。

看起来,业主坐地生财,白捡了一个可以生金蛋的母鸡。但实际上,业主也要承担一定义务和风险。

比如合同约定,在租赁光伏电站期间,承租人应采取一切合理措施防止对租赁物的侵害。租质物的损坏、毁损、灭失风险等由承租人承担。即便遭受不可抗力,也不可免除租金支付义务。

在网络贴吧,有安装过电站的业主结合发电量实际情况吐槽:发电站亏不了,但是大头都被银行和创维赚走了,而且没风险。承租人则是担风险,赚点小钱。

此外,户用光伏电站的骗局乱象,成为人们接纳这种事物的阻碍。在创维之前,已经有不少企业涉足到户用光伏电站。尤其在农村地区, 居民屋顶本就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听说可以安装光伏电站赚钱后,不少人拿着半辈子的积蓄或是贷款进行投资。

但一些无良企业只善于做宣传,安装的电站设备常出问题,用户收益没有保障。甚至出现一些骗子公司,收钱跑路,连光伏设备都没给用户装好。最终,有不少农民没有获得发电带来的收益,还背上了一大笔债。

创维光伏方面强调融资租赁并非银行贷款,同时有相关代理人士称,业主不会上征信。如果创维这类大企业能利用自身面对C端用户的品牌信誉,保证产品质量并做好后续维护,那么拓展光伏确实是一个弯道超车的机会。

根据网传创维电话会议纪要,截至6月,有超过3万个家庭用户接入了创维光伏电站业务。不过这部分业务目前的毛利率没有传统家电那么高,有待开发,这也是三季报创维毛利率有所下滑的原因。

在此次因光伏业务“出圈”之前,创维一直以老牌电视机厂商的形象示人。

2020年全球彩电销量榜上,三星、TCL、LG、海信和创维位列前五位,出货量从1380万台到4270万台不等。

国内市场方面,小米销量高居第一,出货量约900万台,接下来依次是海信、创维和TCL(含雷鸟),出货量在700万台到710万台之间不等,竞争焦灼,再往后就是海尔、长虹、康佳等电视厂商。

最新三季报显示,创维集团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373.08亿元和7.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36%和40%,均属于近五年来的较高水平。

根据创维集团的业务划分,包括多媒体业务、智能系统技术业务、智能电器业务和现代服务业业务四个板块。

其中包括电视销售、互联网增值服务和光伏业务在内的多媒体业务,2021年1-9月给创维带来了193.21亿元收入,同比增长35.85%,仍是集团内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业务。

但从销量上看,2021年1-9月,创维集团在海内外市场的智能电视销量都有所下跌,合计从上年同期的1205.6万台降至993.3万台,降幅17.6%,并不算小。

多媒体业务板块之所以还能实现增长,一方面是创维集团将重心转移到了OLED高端电视产品线上,通过提高平均售价带动整体业绩,弥补销量减少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则是光伏业务突飞猛进,收入从上年同期的800万元增至21.82亿元,增幅达到271.75倍。

除了纵向比较,横向比较更能看出创维集团的行业水平。

由于小米并不是以智能电视作为主要业务,因此拿创维集团和TCL电子、海信视像比较更为理想。

最直观的市值方面,1年前创维仍属于四家中最低的,当时其57.9亿元的市值还不到另外两家的一半。但近期光伏业务在三季报中大放异彩后,创维集团市值已经超过了TCL电子,直逼海信视像。

“较劲”的市值背后,三家电视厂商的收入和净利润其实也是高低交错。

2014年至2017年,创维集团的收入曾领先另外两家,之后和海信视像共同处于第二梯队;净利润方面,三家都经历过一个“探底——回升”的过程,目前创维集团和海信视像也同样处于第二梯队,被TCL电子以更大比例反超。

WitDisplay分析师林芝告诉市界,电视业务领域,液晶电视仍是主流,各家厂商均有涉及,在高端电视显示技术选择上有所差异。

除此之外,海信的激光电视有长期的研发基础,现在属于液晶电视之外的一个主打新品类;TCL 科技 则在上游通过TCL华星布局液晶面板,虽然某种程度上限制了TCL电子的技术路线,但也提供了液晶电视范围内的供应链优势,这种优势在液晶面板价格波动时尤其明显。

相比之下,创维集团的亮点在于参股了LGD(LG Display),后者是全球OLED电视面板唯一的供应商,可以在供货上获得一定优势。

但基于液晶电视多年的技术发展,其在成本、产能、成熟度、供给丰富度方面都有优势,OLED电视目前仍属于受众较窄的高端产品,短期内无法动摇液晶电视市场主导地位。

从国际化程度来看,创维集团的主要收入仍然来自国内,海外业务占比从2011年的11.89%逐渐增至2021年上半年的35.13%,与TCL电子、海信视像相比仍属于全球化程度较弱的阶段,但优于四川长虹。

资金压力方面, 创维集团的资产负债率虽然并不突出,但其带息债务始终居于高位,且短期带息债务一直高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比另外两家更激进一些。

这种局面之下, 创维集团整体上处于资金状况略显紧张、业绩上不占优势、主推的OLED电视也很难出现爆发式增长的尴尬局面。

但就在此时,光伏业务扮演着“英雄”的角色,横空出世。

创维集团在2021年半年报中提及光伏业务时,那还只是一个仅带来8亿元收入的“饼”,而2021年三季报中光伏业绩的大幅增长,让资本市场认识到创维涉足这项业务是认真的,也更加确信这不仅仅只是一个“故事”。

创维是不折不扣的老牌家电企业。它的诞生并不顺利,后来的发展也几经曲折。

1977年恢复高考,黄宏生考入了华南理工大学的无线电工程系。班上有两个特别的同学,一个叫陈伟荣,一个叫李东生。

三人合在一起,日后被称为家电界的“华南三剑客”。

黄宏生打造创维,陈伟荣创办康佳,李东生执掌TCL。鼎盛时期,这三位同学拿下了中国彩电市场40%的市场份额。

2000年4月,创维顺利在香港主板上市。

(黄宏生)

然而动荡很快来了。当年底,曾跟随黄宏生打拼的战友陆华强与之反目,带走了大批营销精英。2004年岁末,黄宏生又被香港廉政公署传讯。

2006年7月,因串谋盗窃及串谋诈骗创维数码5000多万港元,黄宏生被判监禁6年。直到2009年7月获保释提前出狱。

企业创始人身陷囹圄,创维不是孤例。更为知名的一个例子是国美的黄光裕。但与国美因黄光裕事件元气大伤不同,在黄宏生入狱期间,创维保持了稳定发展。

现在,黄宏生的妻与子,林卫平和林劲均担任创维集团执行董事,黄宏生本人担任集团顾问,就集团战略目标等提供建议。

对创维来说,除了最近突然因为光伏业务引起市场追捧,近年来整体表现还缺乏亮眼之处。根据它的规划,未来目标是成为 “用电侧清洁能源产业互联网的行业领导者”。

愿景虽好,能否实现还只能观望。

2021年6月,国家能源局下发通知,开展整县(市、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户用光伏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朗。然而除了早先涉嫌骗取农民贷款和积蓄的“光伏骗局”遗留下的信任问题,户用光伏商业模式还面临更具体的问题。

保障用户收益是一个坎,光伏设备质量和天气环境等多重因素,都会影响发电效率。如果不能达到宣传预期,用户与运维方、租赁方必然产生矛盾。

对创维来说,从公开信息可以看到它在大力推进光伏业务,但也会看到诸如“创维光伏靠谱吗”的质疑。

中国的商业生态需要一批行稳致远的老企业,如果真能在光伏事业开花结果,那创维有可能是其中之一。但它要想实现光伏上的野心,需要更长效的业绩来证明自己。

老牌家电企业,尤其是彩电品牌在触碰到天花板,以及互联网品牌的冲击之后,基本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情况,纷纷开始二次创业。

他们有的成功,有的碰壁,有的还在苦苦挣扎。

同为三剑客之一的TCL转型得算是成功,但李东生胜在启动早,2010年华星光电项目就上马,十多年的积累后,华星光电已然是面板行业的豪强之一。

三剑客的另一家康佳,在2017年受到小米等互联网品牌的强势冲击后,也开始制定未来五年转型升级战略。2017年,康佳开始拓展工贸业务。2018年,康佳又进军环保行业,同年进军半导体显示及材料领域,要做出Micro LED芯片掌握通向未来的船票。但工贸利润微薄,彩电业务进退两难,半导体崛起还需时日,康佳的二次创业进入了深水区。

如今的家电巨头,海尔、格力、美的,虽在强大的综合实力之下,暂未有致命危机,但也纷纷在光伏、新能源、芯片、物联网抓紧布局。

时移势易,经济周期的脚步匆匆,总有巨人落幕,也总有新贵崛起。《变形记》里有句话说:“大自然最爱翻新,最爱改变旧形,创造新形。”放在经济规律中,似乎也同样适用。

主要参考资料:

《创维黄宏生重来 进军新能源 汽车 市场》,中国经济和信息化;

《解码创维:老板缺位下的公司生存样本》,第一 财经 日报。

(文丨林夏淅 李楠 编辑丨李曙光)

E. 中环股份股吧最新消息

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环股份”)是深交所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02129。公司致力于半导体节能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是一家集科研、生产、经营、创投于一体的国有控股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旗下拥有5家高新技术企业。
要点一:所属板块基金重仓板块,新能源板块,低碳经济板块,滨海新区板块,深成500板块,蓝宝石板块,证金持股板块,天津板块,电子元件板块,HS300_板块,新材料板块,大订单板块,太阳能板块,融资融券板块。
要点二:经营范围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电子元件的制造、加工、批发、零售;电子仪器、设备整机及零部件制造、加工、批发、零售;房屋租赁;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及技术的进口业务,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研发、制造、销售,光伏发电系统及部件的制造、安装、销售,光伏电站运营(以上范围内国家有专营专项规定的按规定办理)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分立器件和单晶硅及硅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高压硅堆、硅桥式整流器、快恢复整流二极管、单晶硅及硅切磨片等,在单晶硅产业方面的竞争力表现在拥有多晶硅供应保障,产品品种齐全、拥有具有重大商业价值的专利及专有技术。
要点三:定增募资35亿加码主业 发布股权激励2015年2月3日发布定增预案,公司拟以不低于19.52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8058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5.25亿元,拟用于地面高效光伏电站项目建设、大直径电泳玻璃钝化芯片(GPP)项目、大直径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用硅单晶的技术改造及产业化项目,并补充流动资金。同日中环股份发布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公司拟向共计202名激励对象,授予限制性股票总计979.57万份,约占公司总股本的0.9385%,授予价格为11.785元/股,业绩解锁条件为:以2014年为基准,公司三个解锁期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35%、55%和7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不低于2%、2.2%和2.3%。
要点四:主营微电子行业公司从事半导体分立器件和单晶硅材料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高压硅堆,硅桥式整流器,快恢复整流二极管,单晶硅及硅切磨片等,其中分立器件产品主要应用于电视机,显示器,微波炉等各类电器,单晶硅材料主要应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半导体分立器件,太阳能电池等。


F. 中环股份停牌如此之久,到底公司出了什么问题

中环股份小重组停牌一年难产
中环股份(002129)5月23日宣布继续停牌。实际上,公司从2016年7月时就一直这样表述,截至5月23日,中环股份已经停牌一年零一个月。
中环股份因筹划重大事项,在2016年4月25日开始停牌。2016年6月24日,中环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所筹划的重大事项就是发行股份购买国电光伏有限公司9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交易完成后,国电光伏有限公司将成为中环股份的控股子公司。
中环股份表示,公司已经与交易对方国电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书》,公司与交易对方正在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中介机构也在进行着审计和评估工作。当时中环股份表示的是,预计将在2016年7月25日前,也就是停牌满3个月前,披露筹划事项所涉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预案(或报告书),公司股票恢复交易。
2016年7月4日,作价5.9亿元收购国电光伏90%股权,同时募集配套资金总额不超过4.16亿元。
因为此次收购的资产是关联方的剥离资产,所以收购属于少见的折价收购。资产基础法评估法下,截至2016年5月31日,标的公司的净资产账面价值合计为10.19亿元,评估值合计为7.32亿元,评估减值2.87亿元,折价率28.16%。
交易对方表示,国电光伏未来经营存在不确定性,亦无法对未来收益以及盈利状况做出预测。因此,不具备采用收益法进行评估的条件。对于此次收购资产的原因,中环股份认为,重组符合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
有利于完善公司光伏新能源领域的产业链,提高公司在光伏新能源领域的综合竞争能力。
2016年7月后,中环股份关于重组的进展就一直停在“目前,深交所正在对公司本次重组相关文件进行审核”。并因为时间的过期,在1月重新修改了发行股份的基准日期。
显然,按照一般上市公司重组的进度,发布重组预案后,交易所会很快下发问询函,就重组的细节进行问询,上市公司完成问询函回复后就可以复牌。但是中环股份的重组却从2016年7月披露重组预案后,一直拖到现在,深交所也没有给予反馈意见。
“我们已经向监管层递交了所有的材料并沟通,但是交易所一直没有告诉这么久不批的具体原因。”中环股份董秘办的工作人员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是否会主动终止重组,工作人员表示,自己并不能做决定。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估计和公司的收购资产内容有关,光伏资产本就是一项特别的资产,同时此次还是折价收购,标的资产未来的收益性存在着非常大的不确定性,如果该光伏资产进入上市公司,如果将来亏损,将对中小投资者造成利益损失。交易所之所以晾着,估计就是想让公司知难而退。

阅读全文

与中环股份的老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权股份股票 浏览:927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构成 浏览:416
采购端融资 浏览:745
农行的理财产品哪个好 浏览:184
007355基金在哪家银行认购 浏览:443
森信股票 浏览:819
永坤投资 浏览:583
25万元理财 浏览:573
刘备融资 浏览:390
贷款结清证明能补不 浏览:299
吉林土地信托 浏览:192
富国基金亏损严重 浏览:295
港币兑换人民币5月9汇率查询 浏览:929
国亨贵金属北京分公司地址 浏览:408
我被骗成投资人怎么办 浏览:515
小哥说理财 浏览:301
蒙华铁路募集资金 浏览:982
理财7个点 浏览:215
股票纳入指数 浏览:701
股票信息披露违规 浏览: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