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用友集团和东软集团哪个更好点
东软是做外包的嘛,用友好歹有自己的产品,我觉得用友好些哦~~~希望能帮到你
『贰』 东软集团是做什么的
不知道楼主是哪里人
以后的工作意向是什么
如果是沈阳人的话
可以考虑一下我的建议
如果有其他选择
不妨优先考虑一下
沈阳的一些小公司待遇还不错
而且加班不多
在外边锻炼2
3
年
有一定的经验和技术
想求稳的话
可以考虑那时候入职东软
东软对校招和社招途径入职的员工待遇差别很大
甚至是
同一届的毕业生
刚毕业就被校招进东软的
和
隔了几个月自己投简历进东软的
这两种人的工资待遇都会很不同!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对整个职业生涯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
希望楼主好好考虑一下
做出最好的决定
祝你工作顺利!
『叁』 产品的竞争能力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产品的竞争能力分析包括三方面内容:
1.成本优势:是指通过公司的产品依专靠低成本获得高于同行属业其他企业的盈利能力实现成本优势。
2.技术优势:指的是企业能提供比其他企业更能具有技术价值和水平的产品。
3.质量优势:是指公司的产品以高于其他公司同类产品的质量赢得市场,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拓展资料:
产品竞争能力指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能力。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然出现企业之间的国内市场竞争和国际市场竞争。企业为了能立足于市场,在竞争中取胜,就必须从加强经营管理入手,根据市场需求,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包装,降低生产成本,搞好产品服务恪守信用,履行合同,以便吸引更多的用户,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
在评估拟建项目产品市场的供求关系时,同样应该对该项目产品投入市场后的竞争能力进行分析研究,预测其市场占有率,以减少投资风险。
网络_产品的竞争能力
『肆』 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好不好
简介: 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经沈阳市体改委体改发[1993]47号文批准,于1993年6月7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成立的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前身是东北大学下属的两家公司:沈阳东大开放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有限公司。公司于1993年6月进行股份制改造,于1996年6月18日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08年3月11日,公司办理完成了换股吸收合并东软集团的股份登记手续。合并完成后,东软集团法人资格注销,其全部资产、负债、权益并入本公司,本公司作为合并方依法存续。 2008年5月30日,公司2007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名称由"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1月8日,公司名称由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10月28日,公司名称由“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刘积仁
成立时间:1991-06-17
注册资本:124266.8255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210100402001491
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上市)
公司地址:沈阳市浑南新区新秀街2号
『伍』 产品的竞争能力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一、产品的竞争能力分析包括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以及质量优势。
二、成本优势是指公司内的产品依靠容低成本获得高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很多行业中,成本优势是决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企业的技术优势是指企业拥有的比同行业其他竞争对手更强的技术实力及其研究与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质量优势是指公司的产品以高于其他公司同类产品的质量赢得市场,从而取得竞争优势。
『陆』 东软集团和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东软集团和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一样,东软集团是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
东软集团是IT解决方案与服务供应商,属于上市企业,股票代码600718。公司成立于1991年,前身为东北大学下属的沈阳东大开发软件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和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有限公司。
公司开发的各种软件已被广泛运用于工程、电力、电信、房地产、工厂设计等行业,软件的商品化率是国内最高的。东软以软件技术为核心,提供行业解决方案和产品工程解决方案以及相关产品与服务。
2018年12月5日,荣获第八届香港国际金融论坛暨中国证券金紫荆奖最佳投资者关系管理上市公司。
产品服务
面向行业客户,行业解决方案涵盖的领域包括:电信、电力、金融、政府(社会保障、财政、税务、公共安全、国土资源、海洋、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工商、知识产权等)以及制造业与商贸流通业、医疗卫生、教育、交通等行业。
在产品工程解决方案领域,东软与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开展合作,提供车载信息产品、数字家庭产品、移动终端和IT产品等嵌入式软件开发和服务。
在自有品牌的产品工程方面,在医疗领域,开发并提供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CT、磁共振、数字X线机、彩超、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多参数监护仪、放射治疗设备、核医学成像设备等11大系列50余种医疗产品。
在服务领域,东软提供包括IT咨询服务、应用开发和维护、套装应用软件服务、专业测试及性能工程服务与本地化服务、IT基础设施服务、IT教育与培训、业务流程外包(BPO)等服务业务。
『柒』 东软集团的产品服务
东软集团的产品分为UniEAP、SaCa、RealSight三个系列,具体包括的产品多种多样,在这就不赘述了,你可以去他们的官方网站去看看,https://platform.neusoft.com/,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捌』 东软集团都有哪些软件产品
东软集团软件事业部《产品速览手册》
网页链接
『玖』 东软集团的公司现状
1991年,年轻的东北大学教授刘积仁在中国东北大学创立了东软。公司拥有20000名员工,回在中国建答立了8个区域总部,10个软件研发基地, 16个软件开发与技术支持中心,在60多个城市建立营销与服务网络;在美国、日本、欧洲、中东、南美设有子公司。东软是中国第一个上市的软件公司
东软将“超越技术”作为公司的经营思想和品牌承诺。作为一家以软件技术为核心的公司,东软通过开放式创新、卓越运营管理、人力资源发展等战略的实施,全面构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创造客户和社会的价值,从而实现技术的价值。
『拾』 东软最大的特色是什么呢
世界商业报道消息:作为该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刘积仁(刘积仁专题:http://www.globrand.com/special/liujiren/)曾经表示,中国的软件产品只有10%用于出口,其余大部分都用于国内市场;而印度软件的出口份额占到80%。再加上印度政府、企业口径一致地对外宣传,打造软件业的国际形象,所以其声势远远超过中国。
当时,刘积仁认为,未来的软件领域,中国和印度不存在合作双赢的可能,两者的关系很简单,就是竞争对手。
在此次年会间隙,刘积仁在位于大连软件园的东软globrand.com信息学院里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时谈到,沟通交流和共同发展是他在这次年会上很关注的一面。
《第一财经日报》:面对今天这个论坛良机,面对如此多的“新领军者”,你打算利用这个机会做些什么?
刘积仁:我想这样的一个会并不是一个商业的会,这个会的精神并不是鼓励你在这里做业务,它是一个让大家来共享世界发展的趋势和企业经验等内容的会,当然各个企业也想利用这样的机会来做些什么,一家印度很顶级的软件公司CEO到这里来,我会请他到我们这里来看看,我也去过他们的公司,这是互相沟通了解的过程。在会议上我们也安排了一些约会,跟我们感兴趣的一些公司作一些交流,我也会参加南美和中国在医疗产业上共同发展的研讨会,新加坡也希望我们在那里搞研发中心,我们也会有和他们的午餐。我想这样的机会,对中国成长中的企业是一个低成本的学习全世界的途径。
《第一财经日报》:这次世界经济论坛在大连举行,你觉得对大连发展IT和服务外包产业有什么样的影响?
刘积仁:首先我觉得对中国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的政府和企业的高层,首先他们吃惊中国有这么好的景色,过去他们去上海、北京开会都是匆匆忙忙,按照中国的话就是“下基层”,到更加基础的地方看的机会不是很多,他们看到像大连这样的一个中等的城市,这样的环境,特别是IT在大连的发展,对他们来讲都是很新鲜,他们看到我们东软这样的学校,他们也是感到很新鲜,这次大连获得了特别好的在全世界展现大连这两个字的机会。
《第一财经日报》:“企业领导力”是近来谈得比较多的一个词汇,你心目中的“领导力”是什么样的?
刘积仁:对于中国企业的成长,领导力的发展是最关键的因素,像我们从事IT和服务的行业就更为重要了,我们的领导力不仅表现在我们有多少干部,而且表现在我们有驾驭能力,特别是在国际新的环境下的驾驭能力。东软现在大部分的干部,每天要和许许多多国外的客户打交道,不仅要求他们有语言的能力,还要了解对方的文化,知道怎样和其他人融合,能够被人接受。
其实对我们的员工也是一样,现在东软有1.3万名员工,我们员工的平均年龄26、27岁,我们现在面对的一些新新人类的这样一代人,他们更表现了这个时代的特点,比如说对网络的一些新的文化,在这个时候我们的领导力所施展的不是过去的权力,而更多的是用他的方法和感召力以及超越个人的团队力量。
另外还要超越他自己的领导力,比如说一个很好的员工发展的环境会使得你的领导力可能更弱一点也能创造这样的环境,一个更挑战的环境对领导者来讲变得与驾驭力更要容易一些。现在领导力更表现为领导者的胸怀和看问题的视野,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方面。
《第一财经日报》:你们公司的最大经营特色是什么?
刘积仁:我觉得是对个性的尊重,对人的尊重。事实上,如果东软没有人,我们公司就一点价值都没有了,因为我们的产品是无形的,我们产品的生产是把思考和思维变成了一种产品,所以在这方面没有了个性就没有了创造,有了个性还要有纪律,所以要平衡纪律和创造之间的融合。另外知识在不断更新,我们过去拥有的知识和经验可能到明天就不好用了,我们还要尊重这些人长远的发展,就是给员工创造更好的学习和保持价值的渠道,增值和保值不仅让他把自己贡献给了企业,在他自己贡献的过程中,他自己的价值也在不断地提升。所以更像一个学校,更像一个MBA学校,整体表现为不是一个军人式的团队,更像一个校园。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民主气氛,更活跃的思想,上下级之间的级别表现得更加模糊,沟通更加顺畅。
《第一财经日报》:针对奥运会,你有什么合作和营销策略上的计划吗?
刘积仁:中国企业我想每一家都可以在奥运中获利,因为中国的品牌-全球品牌网-一定会被全中国的企业所享用,我不认为哪个企业把奥运当作它企业的机会,我也认识这些奥组委方面的官员,组织者希望用全世界最低的成本来高质量地办好这次奥运会,所以想在这届奥运会里面赚钱就和办奥运会的精神相违背了。世界商业报道[biz.icxo.com]但是奥运会会树立中国的形象,中国人的形象,中国整个经济发展的形象会使每个中国人都受益。就像东软,在这几年的国际业务上收获很多,是因为我们中国开始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使得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开发的项目拿到中国来,另外我们在不断地改善我们的基础设施。
东软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刘积仁演讲:
过去把软件当做艺术,过去讲软件是艺术不是科学,软件是个体人的一种劳动,更依赖于个人。今天软件更多的成为一种团队作业、工业化、标准化的业务。今天,对软件产品的交付期,对控制,对管理,对成本,所有的东西跟制造业的特点越来越接近,因此,软件和服务正在进入到一个“制造化”的过程。如果不能够掌握制造软件,制造服务的技巧,就不会有规模,就不能够持续的发展。将制造的技术跟软件和服务的提供连接起来,这就是为什么要用制造汽车的方法学,来研究怎么样制造软件和交付信息服务,用六希格玛方法学来研发。要在大规模产业和规模化时代里面发生根本变革,我们这些从事软件的人,将来对质量的认识,项目管理的认识,对客户的尊重程度,包括对法律的遵从,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往往比技术还要重视很多。
在IT的时代,东软很幸运,到今年已经有16年的历史,从3个人到现在有1.2万人的公司。大家知道东软在国内的外包产业中东软是领先的。但是大家对东软外包的印象更多的理解还是在海外这一块。事实上,东软在国内的外包占整个外包数量的70%左右,东软是中国本土一个很大的外包商。东软70%的业务来自中国本土,30%的业务来自国际。
东软如何面对软件工业化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发展员工。东软事实上要把企业变成一个学校,一个培训中心,使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做出什么选择,而如果做了这个选择,一定要参加什么样的活动。东软的扩张最核心的是领导力的发展。一个公司可能不太困难找到10个、20个最优秀的人员,但是作为服务的提供者,东软需要几千名这样的中层人员,这是对东软最大的挑战。没有最基层的领导力的发展,就没有整体的发展,没有文化的渗透,没有把技术变成客户价值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