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温氏股份上市共派了几次股息
温氏股份从2015年11月4日上市,一共派了七次股息,看股票软件下方有一个S字母就是派股息的提示
㈡ 有谁在温氏集团工作进去里面养猪工资待遇如何知道的能说说吗
温氏工资待遇复是最最不公平的制,干最累的活拿最少的钱。
温氏股份现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创新型企业,组建有国家生猪种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等重要科研平台,拥有一支由10多名行业专家、68名博士为研发带头人,531名硕士为研发骨干的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同时,温氏股份掌握了畜禽育种、饲料营养、疫病防治等方面的关键核心技术,拥有多项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育种技术。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养鸡、养猪业为主导,兼营食品加工和生物制药的跨地区发展的大型畜牧企业集团,2000年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目前是广东省最大的农业龙头企业。近5年来,温氏集团先后获得“全国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诚信守法乡镇企业”、“中国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广东省优秀农业龙头企业”、“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广东省优秀民营企业”等荣誉称号。
㈢ 温氏集团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云浮市新兴县勒竹镇榄根,创立于年,公司从当初的七户八股8000元资本起家,现已发展成为一家以养鸡业、养猪业、养牛业为主导,兼营食品加工、动物保健品的跨行业、跨地区发展的大型畜牧企业集团,目前已在省内外建成30多家养殖分公司,是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和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 1999年,温氏集团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评为"农业龙头企业",2000年及2002年被国家农业部等部委评定为全国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4年2月集团获得国家人事部及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设立温氏集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集团公司还获得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广东省先进集体、广东省优秀民营企业、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等荣誉称号,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温鹏程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是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经过25多年的发展,温氏集团目前已在全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河南、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吉林等20个省(市、自治区)建有分公司,成为广东省最大的肉鸡生产和供应基地。集团现有员工23000多名,2007年温氏集团销售值117亿元。2008年预计上市肉鸡6.9亿只、肉猪254万头,集团销售收入预计达到161亿。2007年农户获利达11.35亿元,同比增长59%,户均获利31000元。
㈣ 温氏股份这下厉害了,涨了这么高
这都是假象,涨的多高都是庄家的策略,终究是为了怎么屠宰散户。一般来说涨的越快,跌的越狠,所以不要太过于乐观,涨的高就要小心了,现在的大环境不支持个股涨的高,都是假的。
㈤ 温氏股份6月10日股价为什么相差那么大
因为6月11日是除权日啊,分红配股后股价自然就会跌下来的,趋势走熊市还在创新低股票走得不好,不过现在是阶段性见底,要调整好还要很长的时间
㈥ 温氏集团的老总是谁
温氏集团的老总是黄松德。
希望能帮到你
㈦ 牧原股份实控人跻身中国第四大富豪,他靠的是什么
不养猪不知道养猪的难。王健林当年投资10亿元养猪失败,曾自诩养猪比建五星级酒店简单,但亲尝养猪巨额投资以及盈利不确定性后,自愿放弃。
一家成功的企业,不仅要有好的准备,还要有时运,养猪企业尤其如此。自2019年以来,猪周期见顶,让名不转经传的养猪企业大赚,也让猪肉股在二级市场涨势如虹。
受益于时运照拂,国内养殖龙头牧原股份(002714-CN)2020年上半年大赚百亿元。公司市值已经逾3300亿元,成功打败中小板的比亚迪、顺丰和洋河股份。
猪肉企业上位,半年赚百亿,顶2019全年利润
2020年7月6日,牧原股份披露2020年上半年业绩预告。
今年上半年公司净利润预计在105亿元至110亿元,而去年同期则亏损1.56亿元,公司不仅实现扭亏为盈,还顺利赶超2019年全年61.14亿元的净利润。
二级市场,牧原股价与肉价齐飞。7月7日,公司股价创出历史新高,达到92.70元。中金公司更是给出了100元目标价。
Wind显示,牧原股份股价年初至今涨幅67.33%,7月7日87元的收盘价较2019年初的16.54元/股更是增长426%。
养猪的牧原股份成功上位,在中小板身价已经突破3300亿元,超过洋河股份、顺丰、比亚迪,与海康威视相互较劲,争夺中小板第二把交椅。
肉价越涨,吃起来约香。在全民追涨下,牧原分股肉价与股价实现双丰收。
公司实控人为秦英林夫妇,合计持股56.53%,其家族的身家仅次于马化腾、黄峥和马云,跻身中国第四大富豪。
秦英林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1992年与妻子钱瑛创业开始养猪。
历时28年发展,牧原股份已经形成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屠宰加工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虽然公司在产业链上逐步延伸,但主要产品仍是商品猪、仔猪和种猪,2019年占其总营收比重约97.06%。
牧原股份的业绩走向,全靠猪肉价格走势。2019年公司归母净利润61.14亿元,陡增10倍,主要源于猪肉价格上涨。
本轮“猪周期”上升期是从2019年开始的,延续了一年的猪肉价格涨势,到2020年仍然处于高价位。
而6月7日,牧原股份再发融资公告,称公司拟发行短期公司债券规模不超过人民币30亿元。
同日,公司子公司牧原国际有限公司还向境外银团申请不超过等值于5000万美元(约3.5亿元)的贷款。
大手笔、频繁的融资可以看出牧原股份的吃相很着急,公司究竟在酝酿什么?
从公司一季度报可以看出,公司货币资金急剧上升,增值至204.10亿,其中,短期借款达104.65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62.09亿元。
深交所的疑问,让我们重新审视牧原股份,虽然暂时公司还未做出答复,但股价却出现小幅下滑。
如果不是公司半年报预增百亿,或者及时对问询函问题做出解释,牧原股份股价要冲100元还是有一定难度。
其实我们只看到养猪企业赚钱的一面,却看不到他们花钱的一面。
万达王健林也养过猪,他曾自信表示,养猪总比盖五星级酒店容易多了。但当万达投资10亿元建成土猪养殖场后,仅仅一年就干不下去了。
为何半途而弃?王健林表示,我们调研国内5大养猪企业,都没有挣钱的,基本是一年挣一年赔,那十年下来不就为零了吗?
可见养猪行业也有难言之隐。
在扩张与不扩张之间,成本与收入上牧原股份也在寻求一个决断。
规模化养殖模式扩张,抗衡猪周期
一边巨额盈利,一边大手笔融资,牧原股份的动作让人迷惑。
种种迹象表明,公司融资为扩张之用。不要像王建立当初以为养猪就不用投资太多成本,恰恰相反,养猪比做房地产要难。这就不难理解公司为何要疯狂融资了。、
牧原股份急剧扩张产能出于三个方面考量。
从行业来看,全国生猪养殖这个万亿级市场中,市场集中度较低,行业整体规模化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
我国2019年生猪出栏5.44亿头,行业市场规模达万亿级。而这万亿级市场中,国内出栏量前靠前的前八家企业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天邦股份、中粮肉食、大北农、天康生物生猪合计出栏4499.93万头,仅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8.27%。
此外,本轮猪周期被拉长,肉价还要涨。尽管一季度CPI显示猪肉价格跌幅达18%,但新冠疫情以及贸易摩擦为牧原股份赢得长期成长提供条件。
在这个行业难得的发展档口,像牧原股份这类龙头,创始人又是专业出身,有义务也有利益驱动将规模化养殖做大做强。
从2019年起,牧原股份已经走在扩产能的路上。
2019年末,公司生产性生物资产余额为38.35亿元,同比增长162.45%。这意味公司在扩大生产规模,种猪存栏量增加。
此外,公司存货较2019年期初增加23.28%,主要是牧原生产经营规模扩大,消耗性生物资产(生猪存栏量)、原材料库存增加所致。
最后,2019年末公司在建工程余额为85.99亿元,同比增长133.65%。这些增幅是公司养殖扩张的一个信号。
例如,2018年公司还仅有16家子公司,但到2019年末就达到138个子公司。
2020年,牧原股份持续增加土地储备,加快建设速度,扩大养殖规模。今年公司计划出栏生猪1750万头至2000万头,同比2019年1025万头最低增加71%。
如此激进的扩张,牧原股份不仅是在争夺市场份额,也是在抵御猪周期。在规模化养殖下,出栏量增长能对业绩起到有力支撑。
公司的中长期发展也从对猪价过度依赖,转向公司自身更强的成本管控,以及规模化养殖带来的抗风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