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五矿,是不是把湖南有色集团收购了那以前湖南有色集团下面的矿山是不是也收购了为什么没有信息了
这还是去年的事了、
国内今年有色行业最大并购案收官
12月28日,大型版央企中国五矿集团(下称权“五矿集团”)将以55.95亿元收购湖南有色金属控股集团的部分股权(下称“湖南有色集团”)。这也是今年国内有色金属行业发生的最大一宗并购案。
根据双方签署的战略重组协议,五矿集团通过旗下刚刚注册的中国五矿有色控股有限公司(下称“五矿有色控股”),以55.95亿元向湖南有色集团增资扩股,获得其49%的股份,再加上湖南省国资委将其持有的湖南有色集团2%的股份无偿划转,五矿集团以51%的股权成为后者实际控制人。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康义告诉CBN记者:“新公司将成为世界第一、有国际话语权的钨、锑产业、中国铅锌工业的领头羊和世界最大的中重离子稀土资源基地。”
2. 五矿地产的发展前景怎么样啊
1993年4月,五矿房地产公司成立。
2001年12月,五矿集团前身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实施六大业务板块加两个业务单元的发展战略,着手组建房地产板块。
2006年7月,五矿置业公司成立,成为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实体公司。
2006年7月,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并购重组湖南二十三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控股这家以从事建筑施工、矿山开发经营、房地产以及相关产业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
2007年3月,响应国务院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召,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与辽宁省、营口市进行战略合作,投身开发位于辽宁(营口)沿海产业基地的五矿(营口)产业园,并成立五矿(营口)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亿元。
2007年5月,香港东方有色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五矿建设有限公司(MinmetalsLandLimited),公司将以房地产发展和专业建筑作为核心业务。
2007年12月,五矿置业由全民所有制公司改制为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
2007年9月,国资委增列"房地产开发和经营"为五矿集团主业。
2009年11月,房地产与建设板块正式成立。
2010年3月,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再次被国资委核定为五矿集团公司主业,五矿地产成为16家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的央企之一。
2010年7月,五矿集团地产建设业务中心整合完成。
2012年11月,五矿地产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五矿地产实体化迈出关键步伐。
2013年4月,中国五矿股份有限公司将所持营口产业园、二十三冶、五矿置业股权注入五矿地产控股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
3. 海外并购的相关信息
适合中国企业的Mini尽职调查
正式进入并购流程后,以最少的成本减少并购风险是关键性原则。
所有企业都必须有风险意识。尤其是在并购项目中首先考虑的应是风险,而不是收益。设计一个项目的交易结构,应先把项目中可能产生风险的环节找出来,提出解决方案。若无风险控制能力,并购项目的成功就难以保障。
并购顾问发现,在中国中小企业在德国进行并购时,企业普遍会直接选择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律师事务所进行详尽的尽职调查。纵观中德并购项目,在欲收购德国企业的中国企业中,竟有高达50%以上的中国企业在进行完详细尽职调查后最终依然选择放弃收购,原因是尽职调查结果不尽人意。详细的尽职调查包括财务、商业、税务及信息技术等一系列尽职调查内容,费用极为高昂。企业一旦放弃收购,就意味着浪费了一大笔资金,且白白投入了企业宝贵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因此,进行一个前期初步的调研是切实有必要的,只有基于一个合理的调查确定项目的可操作性后,企业方可放心大胆地继续执行收购计划。
根据多次跟踪并购的经验,制定出了针对中国企业的Mini尽职调查服务项目。Mini尽职调查是在买方签订收购意向书及进行真正的尽职调查前所进行的初步前期尽职调查,旨在:
1. 判断项目质量,直接确定并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为企业节省日后不必要的支出;
2. 给企业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整改办法,推动项目的进一步实施。
3. 结合该Mini尽职调查结果,进行进一步深入分析探讨财务及税务风险规避。
2009上半年我国企业重要海外并购一览表 行业 金额 公司 被收购公司国别 备注 能源 4亿英镑 中化集团 英国 中化集团正在与英国油气公司Gulfsands Petroleum Plc洽谈收购事宜,最高出价4亿英镑(6.514亿美元)。
Gulfsands与中化集团正在并购的Emerald Energy为叙利亚东Khurbet油田的合资伙伴。如果对Gulfsands的并购成功,中化集团将拥有东Khurbet油田的全部权益。 8.75亿美元 英国 8月,中化声明称,以8.75亿美元(约59.8亿元人民币)的价格,现金收购Emerald能源公司,交易溢价约11.%。
Emerald能源公司为一家在伦敦上市的油气上游企业。 —— 印尼 中化集团宣布,该公司与印尼一家私营石油公司Pt. Sele Raya成功地交割了印尼勘探区块的工作权益。 这是中化公司第一次收购海外纯上游勘探资产。 17亿美元 中石油 加拿大 中国石油同意斥资19亿加元(约17亿美元),向阿萨巴斯卡油砂公司(Athabasca Oil Sands Corp),收购旗下位于加拿大西部省份阿尔伯达东北部地区的Mackay River及Dover油砂专案的60%开采权益。 410.3亿美元 澳大利亚 26日,澳大利亚政府宣布:有条件批准埃克森美孚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称“中石油”)于上周签署的LNG(液化天然气)购销协议。
8月18日,中石油与埃克森美孚澳大利亚资源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计划从后者处每年购买225万吨的LNG,协议期限为20年。该协议交易量高达4500万吨,总价值500亿澳元(约合410.3亿美元),为中澳有史以来最大的贸易协议。 100亿美元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私营企业M erapoh在吉隆坡媒体会上表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将在马来西亚向一价值100亿美元的炼化项目投资,并同意在20年内收购该炼厂生产的油品。
此炼厂位于马来西亚西北部的吉打,日炼化量将达35万桶,项目仍在等待有关环保部门批准,预计9月出结果。 —— 日本 中国石油国际事业有限公司收购新日本石油大阪炼厂49%股权。 10.2亿美元 新加坡 —— 加拿大 法国道达尔集团4月宣布已将其在加拿大“北极之光”油砂项目的10%股权,出售给中石化集团子公司中加石油公司,但并未披露具体交易价格,至此中石化已拥有了此油砂项目50%的股权。 30-50亿美元 中海油 加纳 8月,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证实参与竞购非洲的油气企业Kosmos Energy的油田。
Kosmos Energy拟出售的油田资产位于加纳,交易价值将达30亿美元至50亿美元,该离岸油田是过去10年来西非发现的最大油田之一。 189.51亿元人民币 兖州煤业 澳大利亚 8月13日,兖州煤业披露收购澳洲煤矿,交易收购价为每股16.95澳元。总收购代价约为33.33亿澳元,折算为人民币约189.51亿元。 1.04亿元人民币 神华 澳大利亚 7月,神华证实收购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西北部的6处农田,预计成交支付金额为1873万澳元(折合人民币1.04亿元)。中国神华的目的不是做个悠闲的“农场主”,而主要用作开矿和煤矿的缓冲区。 钢铁 1.62亿澳元 鞍钢 澳大利亚 2008年11月时,鞍钢宣布拟斥资1.62亿澳元,以0.85澳元/股的价格认购金达必新发行的1.9亿股股票。这项议案在金达必公司股东大会以及FIRB的批准。加上之前购买的股票,鞍钢集团完成认购后将合计持有金达必36.28%的股权,从而跃居其第一大股东。 12.718亿澳元 华菱 澳大利亚 华菱钢铁在注资FMG公司,交易价值12.718亿澳元,华菱拥有17.3%的股份以及一名董事,华菱成为FMG仅次于董事长Andrew Forrest的第二大股东。 2.4亿美元 武钢 加拿大 中国武汉钢铁集团与加拿大专营勘探开发的矿业公司Consolidated Thompson Iron Mines Ltd.达成交易意向,武钢以2.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CLM公司19.9%的股份。 有色金属 13.86亿美元 五矿 澳大利亚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宣布,经OZMinerals公司年度股东大会投票通过,中国五矿100%收购OZMinerals公司主要资产的交易获得成功。此次交易将有效增加我国锌、铜、铅等主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储备。 1.4亿美元 广晟资产 澳大利亚 7月1日,广东省广晟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收购澳大利亚铜矿上市公司泛澳公司,广晟资产以1.4亿美元认购泛澳公司4.6亿股新股,每股作价0.395澳元,约占扩股后19.9%股权,并成为第一大股东。 4500万澳元 中金岭南 澳大利亚 2月,中金岭南公司收购澳大利亚上市公司PERILYALIMITED50.1%股份,价值4500万澳元。Perilya公司旗下共有三个矿山,按照已探明的情况估计,三个矿山的锌储量约222万吨,铅约141万吨,铜约20万吨。 900万美元 中色国际 英国 中色集团旗下的中色国际与英国恰拉特黄金公司签署协议以收购后者19.9%的股份,交易金额900万美元。 农业 —— 中化集团 澳大利亚 7月26日,中化集团公司称,其正与澳大利亚农业化学集团新农公司(NuFarmLimited)就潜在收购项目进行前期探讨。作为澳大利亚最大的农业化学公司新农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除草剂、草甘膦等农药产品,属仿制农药类别,公司销售业务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现有市值为24.25亿澳元,合135亿元人民币。 家电 —— 苏宁 日本 苏宁电器宣布认购LAOX定向增发股份,持有LAOX公司27.36%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正式入主这一有近八十年历史的日本老字号电器连锁企业。 服装 —— 上海中服 意大利 上海中服进出口有限公司与皮尔·卡丹公司中国地区代表在上海宣布,上海中服整体收购皮尔·卡丹大中国区(包括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商标所有权。 汽车 20亿美元 吉利汽车 瑞典 吉利汽车以18亿美元收购福特旗下沃尔沃汽车。
4. 五矿集团中国中冶合并对股票是利好吗
当然是利好
5. 五矿集团 属于什么行业
五矿集团未上市,其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代码600058,根据央企的发展战略,其很可能借此平台整体上市。
6. 近期公司并购的案例有哪些
吉利收购沃尔沃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8月2日宣布完成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收购价格为18亿美元。这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豪车的第一步。
工商银行收购南非标准银行
工商银行2007年10月25日以423.1亿港元收购非洲最大银行——南非标准银行的20%股权,成为标准银行的单一最大股东。工行将与南非标准银行商讨设立一个规模至少达10亿美元的全球矿产资源基金。这是目前为止,中国银行海外并购最大案。
五矿集团收购OZMinerals
2010年6月11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宣布,中国五矿以约17亿美元的价格100%收购OZMinerals公司主要资产。此次交易将全部以现金方式完成。此次交易将有效增加我国锌、铜、铅等主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储备。
中国平安收购富通
自2007年11月始,中国平安先斥资18.1亿欧元,在二级市场陆续买入比利时富通集团总计4.18%的股票,成为其最大的单一股东,后又增持至4.99%。2008年初,平安又宣布拟以21.5亿欧元收购富通旗下资产管理公司50%的股权。
华菱集团收购FMG
2009年,华菱集团宣布将以约12亿澳元收购FMG16.5%的股份。收购完成后,华菱集团将排在FMG总裁Andrew Forrest之后成为FMG第二大股东,并将获得该矿业公司董事会的一个席位。
中海油收购OPTI
2011年7月20日中国海洋石油宣布附属CNOOC与加拿大油砂开发商OPTI订立协议,收购全部OPTI股份及第二留置权票据。交易对价总值约21亿美元。
中国石化收购Addax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于2009年6月25日宣布,其下属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已与总部位于瑞士的Addax石油公司达成现金收购协议,以每股52.80加元的价格收购该公司全部股份。中石化收购总价为82.7亿加元,相当于72.4亿美元。
7. 国企并购民营企业案例
国有企业并购案例汇总:
2014年:
1、绿地借壳金丰交易金额系A股历史最大【资产置换发行股份购买】
2014年3月18日,停牌8个月的绿地借壳金丰终有进展。金丰投资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资产置换和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方式进行重组。其中,金丰投资拟置出资产预估值23亿元,拟注入的绿地集团100%股权预估值达到655亿元,这是迄今为止A股交易金额最大的一次重组并购。如果重组完成,绿地集团将通过借壳方式实现A股上市。接下来,预计绿地集团会发行一些定向募股、公司债,对公司资金面有非常正面的作用。在置出资产后,金丰投资将向绿地集团全体股东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购买其持有的绿地集团股权。
2、五矿联合体$58.5亿收购秘鲁铜矿【现金购买股权】
2014年4月14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所属五矿资源有限公司(MMG)宣布,由MMG、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和中信金属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与嘉能可”达成秘鲁“邦巴斯项目”股权收购协议,交易对价为58.5亿美元。邦巴斯是世界在建的最大铜矿之一。此次收购邦巴斯项目也成为中国金属矿业史上迄今实施的最大境外收购。邦巴斯该项目位于秘鲁南部,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在建铜矿项目,预计达产后前5年每年可生产铜精矿含铜量约45万吨。
嘉能可表示,该交易预计将在今年9月底完成。在收购该矿的财团中,五矿资源占62.5%的股份,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Guoxin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占22.5%,中信金属(Citic Metal)占15%。 拉斯邦巴斯是世界在建的最大铜矿之一,每年可供应大约45万吨铜。截止去年11月,铜矿的建设进度已完成40%,预计2015年可正式投产并出产40万吨铜,相当于2013年中国进口铜的12.5%。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铜矿进口国,铜需求占全球需求的大约40%。
8. 从文化全球化和跨文化管理的角度,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机会与风险。
其实回答这样的问题,对于我来说是件很难的事,可是我没办法,我得完成任务。我还是说出了真相。
国际上70%的跨国并购失败比率,并不能阻止中国企业海外出击的热情和激情;近5年间,中国企业以并购方式对外投资的数量增长了20-30倍,但频频失手、甚至失败的并购,案例也并不鲜见。
企业家揭“家丑”坦陈海外并购教训
“企业用‘30年代的基础,60年代的工具,90年的目光’来参与跨国并购,在谈及并购时自拉自唱,除了自我证明判断准确、出手得当以外,少有专业界的参与,加之传媒的不懂行……这些,都使得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看起来很美。”
07年6月1日,中外企业集团国际年会召开,商务部联合四家单位发布了《中国企业跨国收购兼并的实践与思考》课题成果(下称“报告”),而在与会企业家介绍自己成功经验的同时,专家们对企业提出了如上忠告。
商务部部长助理陈健亦在年会上表示:“由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起步较晚,还缺乏经验,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
“除了在技术、管理、资金等方面的差距外,不适应国际竞争环境、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不善于处理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已经成为‘走出去’的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陈健说。
万向、TCL、有色集团海外并购的尴尬:“人弃我取”
“中国正进入购并时代。”这是美国《商业周刊》的断言。的确,跨国并购正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并且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据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商务参赞赵闯介绍,2002年,中国企业以并购方式对外投资的额度还只有2亿美元,到了2005年,已经达到65亿美元,2006年依然有47.4亿美元。
然而,从过去几年的并购案例来看,我国尚未出现类似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英国沃达丰与德国曼内斯曼、惠普与康柏的强强联合式的购并案例。“由于我国尚未形成一批在行业内位居全球龙头地位的‘重量级’跨国公司,加上购并动因不同、融资条件限制等影响,决定了现阶段多数企业仍将以购并境外中小企业或大型企业的部分业务为主。这种‘人弃我取’的策略是由当前我国企业发展阶段、自身规模和管理水平决定的。”商务部的报告显示。
以汽车零部件铸造为主业的万向集团总裁鲁伟鼎在年会上证明了这一点。据他介绍,万向集团1994年开始在海外设立机构,到目前,除了在境外建厂3家以外,他们陆续收购了39家外企,用鲁伟鼎的话说,他们的收购特点是“量大、规模小”。因为,300亿的收购资金自有的只有不到200亿。“我们的钱不多,国外有优势的同行在并购时可以进行私募,我们不行,所以在进行跨国收购的时候我们就显得很弱小。”于是,那些具有互补性的小企业成为他们收购的主要来源。
TCL集团董事长李东生介绍,他们的两次大的收购,对象都是对方的亏损企业。而中国有色集团也介绍说,作为国家有色金属行业唯一的外经企业,他们自主投资境外资源开发并实现盈利的标志性项目—谦比希铜矿,亦是赞比亚资源状况较差的铜矿山之一,他们公司介入时,该矿已经停产13年。
中海油、五矿、中化国际等并购案提示:风险无处不在
“其实,相对于回报,风险的控制更为重要。”鲁伟鼎告戒与会的企业,“对于法律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认识风险、机会风险、运营风险、客户风险、战略风险等,一定要分析透,并且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计划。”“回报低尚可补,风险大,则会一步错而步步错。”
商务部在总结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诸多风险后认为,在跨国并购的诸多风险中,其实最突出的还是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和财务风险。其中,政治风险与东道国的政府政策变化等行为有关,包括征收、国有化、战争以及恐怖活动等政治暴力事件。“中海油集团对尤尼科公司的收购案、五矿集团对诺兰达公司的收购案,在经济上来讲,美国和加拿大的公司都不吃亏,但是东道国从政治上考虑还是要进行审查,结果导致了项目中止或无法顺利进行。”报告中表述道。
此外还有法律风险。目前,世界上已经有60%的国家有反托拉斯法及管理机构,但是管理重点、标准及程序各不相同,经常使并购过程旷日持久,往往需要花费高额的法律和行政费用,增加并购成本。报告显示,中化国际曾经拟以5.6亿美元独资收购韩国仁川炼油公司,在签署了排他性的谅解备忘录中,中方以大局为重,没有意识到应该增加附加条款,以便用法律手段限制对方再提价,结果该公司的最大债权人美国花旗银行在债权人会上提出要抬价至8.5亿美元,超出了中化集团的承受能力,最终导致了并购失败。
并购中还经常出现中外财务系统不匹配、投资回报预测假设条件存在缺陷、税收窟窿及其他未登记风险、有形与无形资产的定价、融资成本等财务风险。致使不少并购项目因为防范财务风险不足,造成了日后企业亏损,实现不了预定的盈利目标。
困难还来自于其他方面。李东生在会上介绍了他们在欧洲遭遇和工会谈判异常艰难的情况,两年的时间都没有和工会达成一致意见,甚至到2006年5月份时情况都无法控制。其实,在亚洲国家类似的情形也时有发生。“韩国的民众意识和工会力量比较强,韩国的教师工会甚至已经敦促其会员告知他们的学生:自由贸易会加剧贫穷和不平等,并且会破坏环境。因此韩国人总体对全球化持怀疑态度,并且对商界不信任。韩国民众不仅认为本国的资金已经足够,不欢迎外国资本、产品进入韩国市场,对韩国对外投资导致的国内就业岗位减少也持反对态度。”报告认为,这给京东方收购韩国现代电子生产线和上汽集团控股韩国双龙带来了一定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