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维维股份的经营范围
食品、饮料的研究、开发、制造、销售。(凭卫生许可证核定的项目生产、经营专)。各类预包装食品、属保健食品、冷冻食品、粮油制品、包装材料、农产品、白糖、奶粉、酒销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的商品和技术除外)。
⑵ 维维股份这半年为啥这么猛业绩好还是什么
狂涨的原因是该公司牵手贵州醇酒厂,谋划重组并控股贵州醇酒,从“喝奶”转回向“喝酒”。
维维股答份公告,兴义市政府拟通过国有资产划转、资产和债务剥离等方式,与维维股份及红石宝源投资管理公司合资成立贵州省贵州醇酒业有限公司。贵州醇酒厂全部酒业资产及业务转移到这家新公司中去。维维股份将以51%的持股量成为第一大股东。
主营豆奶粉的维维股份近几年对白酒业务钟爱有加。2006年11月收购双沟酒业股权,不过2009年双沟酒业被宿迁市政府“要回”。此后,维维股份以3.48亿元的价格收购湖北枝江酒业51%股权。2010年报显示,枝江酒业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17.77亿元,净利润1.03亿元,全年为维维股份增加收入14亿元。
维维股目前还涉足粮油甚至煤炭。今年上半年的业绩显示,公司食品行业的营业利润率只增加了2.12%,而“副业”能源行业却增加了71.35%。
市场分析人士称,目前酒类股票受到市场一致追捧,而维维股份手持湖北枝江和贵州醇,股价出现大涨也就不算意外。公开数据显示,大幅买进的主要为券商自营等机构,基金则小幅抛售。
⑶ 维维股份陷转型困境采取什么方法不救
近年来跨界不顺的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维股份”,600300.SH),也许不得不通过频繁出售资产来“补血”了。
12月6日晚间,维维股份发布公告称,子公司枝江酒业拟将湖北银行近3600万股,按每股3.08的价格转让给宜昌九鑫,转让总额为11,077万元。转让后,枝江酒业可形成收益10,361.15万元,净利润7,770.86万元,维维股份增加净利润5,517.31万元。而在此之前,维维股份曾多次出售旗下资产。
就此,《中国经营报》记者就资产出售等相关问题求证维维股份,相关公共关系负责人回复称,“一切以上市公司的公告为准,这边不方便发言。”
凌雁咨询分析师林岳认为,“主业遇到发展瓶颈的维维股份,近年来的多元化转型之路并非一路畅通,酒业板块、茶叶等板块表现不佳。频繁出售旗下资产用来补充现金流,不排除有‘甩包袱’、减少多元化布局、聚焦主营业务的战略调整。”
开启“卖卖卖”模式?
记者留意到,维维股份在2000年登陆资本市场后,开始了多元化布局。期间业务涉及乳业、白酒、房地产、茶业、贸易、金融等多个领域。“大农业、大粮食、大食品”成为该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
维维股份涉足白酒业是从2006年开始的,目前控股企业有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和贵州醇酒业有限公司。而枝江酒业共持有湖北银行近3600万股,这是枝江酒业2006年的一项投资。这次股权交易的对方是宜昌九鑫投资。通过转让这笔资产,枝江酒业可形成收益1.04亿元,净利润7770.86万元,维维股份增加净利超过5500万元。
记者留意到,维维股份在公告中提及,本次交易后所得款项主要用于提升企业运营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以及电商平台、广告投放的投入等。林岳对记者说:“枝江酒业持有的银行股份转让,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资本运作获得收益,从而可以弥补枝江酒业在业务运营上需要的资金。”
同时,品牌营销专家路胜贞指出,2017年前三个季度,维维股份旗下的两大酒业的现金流净额呈现亏损达1.9亿元,两家白酒子公司拖累了维维股份的现金流。目前枝江酒业处于资金断粮阶段,通过出售股权获得的利润,可以解决其进行企业管理、渠道建设以及广告投入的大部分资金。
同样在今年,维维股份出售了子公司贵州醇的土地资产。这是贵州醇名下两宗共计464亩的土地,2012年11月取得后一直闲置。该资产的交易对方是贵州醇原来的大股东贵州兴义阳光资产公司。这笔交易的对价8300万元,交易完成后,贵州醇获得收益2200万元,增加上市公司净利1200万元。
今年9月,维维股份子公司维维创新投资还转让了无锡超科食品公司10%股权,转让对价6400万元。这笔交易形成收益3800万元,增加上市公司净利2800万元。而在去年12月,维维股份则是把盈利不理想的房地产业务剥离出去。为了出售上述房地产业务,维维股份甚至贴钱转让。截至今年9月30日,维维万恒置业净资产2543.49万元,评估值-5375.01万元,评估增值率-311.32%,转让价格为-5375.01万元。
“维维股份每一次多元化布局都与社会产业热点紧密相连,但是多元化的发展其实也没有给维维股份带来多大的效益,从目前看来,频繁出售资产,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维维股份整体有‘甩包袱’的可能。不过也不排除维维股份在进行减少多元化布局、聚焦主营业务的战略调整,试图借助消费升级的趋势,重新定位产品,并进行品牌升级。”林岳说。
转型受困
“多元化转型源于维维股份在主业上遇到了发展的瓶颈。”路胜贞告诉记者,目前豆奶市场规模在300亿元左右,市场主要品牌以维他奶和维维豆奶两大品牌为主,不过新进入品牌较多,达利、黑牛豆奶等开始抢占维维豆奶的市场。维维豆奶主要立足于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渠道,在一线城市不占据主流。维维豆奶的销售额接近20年没有大的增长,所以在大豆奶这个品类上,维维已经可以挖掘的空间不多。
林岳也认为,“多元化发展并未让其找到可持续盈利的业务增长点,原来是想依仗维维豆奶的渠道及销售网络,来实现收购品牌的发展,但是目前来看收购过来的品牌反而拖累了整体的发展。”
以白酒业务为例,根据维维股份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在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上都获得了增长,但是公司的酒类产品(主要是枝江酒业)销售收入,无论是低档还是中高档,均呈20%以上的降幅。另在2016年,维维股份整个酒业板块实现营收9.9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1.85%。同时,白酒库存量增加 819.19%,达4743万元。
路胜贞对记者表示,“维维股份在收购枝江及贵州醇等产业时,恰恰处于中国白酒行业的黄金时期,单是枝江一个品牌就曾在2011年创造了20亿元的营收,超过了维维豆奶本身。2010年前后,受当时大环境影响,维维股份在多元化道路上顺势而起,产生了‘大农业、大粮食、大食品’综合产业链发展的雄心。”
“从多元布局上看来,进军白酒并非不能理解,娃哈哈等企业也都有类似的布局。作为区域白酒而言,其实此前枝江及贵州醇都是优质的品牌。但是,从大环境上来看,白酒行业越来越朝高端消费升级的趋势已非常明显。中端产品在市场上不是占有很好的优势,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行业特征强烈,随着消费升级加速,两者竞争力逐年下滑。”白酒行业专家蔡学飞说。
记者留意到,除了“饮酒”,维维股份在“饮茶”这项转型上也并不理想。2013年12月,维维股份以7650万元现金收购了湖南省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财报显示,2015年维维股份的茶类收入锐减44.79%,毛利率锐减17.23%,并未达到当时增加上市公司净利润1000万元的收购目的。
“茶叶主要是由被控股的怡清源茶业自己经营,维维股份只是资本的投入。怡清源茶业在茶类市场上一直缺少一个系统的品牌战略,也没有大单品战略。当维维股份收购后,怡清源茶业主打的几款茯茶产品都处于市场的培育期,虽然耗费了大量资金投入,但是并未像云南普洱那样出现爆发期。因此在进军茶业务上,维维股份并没有达到预期中的目标。”路胜贞说。
坚持下来就是胜利。
⑷ 维维股份的介绍
1999年8月,由维维集团、正禾食品、金元实业、恒天酒店和外方五丰食品为股东专的徐州维维依法变更为中外属合资股份有限公司-徐州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维股份”),维维股份的股权结构为:维维集团持有股份公司63.76%的股份,五丰食品持有股份公司36%的股份,正禾食品、金元实业和恒天酒店三家公司分别持有股份公司0.08%的股份。1999年8月6日,维维股份正式领取营业执照,股本为23000万元,股份总数23000万股。
⑸ 维维股份(600300) 属于哪个行业 什么板块
维维股份(600300) 属于:食品行业。所属板块:江苏板块、食品行业、沪股通、上证380、中证500。
简介:
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原名徐州维维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系徐州维维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公司于1999年7月1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以(1999)外经贸资二函字第409号文批准由徐州维维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改制而成。 2000年5月24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证监发行字[2000]63号文批准,本公司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境内上市内资股(A股)股票1亿股,其中向社会公众发行的5,000万股已于2000年6月30日上市交易,其余向战略投资者发行的5,000万股分别于2001年1月4日、2001年3月30日上市交易。
经营范围:
许可经营项目:饮料(蛋白饮料类、固体饮料类、其他饮料类),方便食品(其他方便食品)、糕点(烘烤类糕点)、饼干生产,预包装食品、乳制品的批发及进出口业务,食品用塑料包装容器工具等制品(以行政部门核定为准)的生产、瓶(桶)装饮用水类、茶饮料类、果汁及蔬菜汁的生产、物流仓储。一般经营项目:食品、饮料的研究、开发,谷物及薯类、包装材料的批发及进出口业务。公司所处的行业为食品饮料行业,其主打产品维维牌豆奶粉名列固体饮料类商品在国内销售名列前茅,并在我国豆奶市场处于绝对的龙头地位,其30多个生产基地横跨全国,拥有100多条现代化食品生产线,维维牌豆奶粉成为我国最畅销商品之一,被誉为中国豆奶大王。
⑹ 我想知道为什么山西的散户都喜欢买维维股份
我想知道为来什么山西源的散户都喜欢买维维股份?
营收入只能说明一个企业的销售规模,并不能反映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很显然净利润增长率比主营收入要重要的多,因为净利润是实实在在反映一家企业综合获利的能力,至于这些利益是怎么来的,又分很多途径,主要由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益等组成,而在这些指标当中,最重要的当然是营业利润.
如果你的问题是净利润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的排名哪个比较好,我会选择后者.
另外,由于准则的改变,现在的营业利润和以前相比范围有所变化.我在这里说的营业利润是改动前的营业利润,也就是不包括投资收益的营业利润.
⑺ 乳业板块有哪些股票
目前主营乳业的上市公司有伊利股份(600887)和光明乳业(600597),涉足乳品业的还有新希望(000876)、亚华种业(000918)、维维股份(600300)、新华百货(600785)、鄂尔多斯(600295)、华资实业(600191)、洞庭水殖(600257)、金健米业(600127)等
在全球乳产品全线涨价以及国家利好支持政策的出台背景下,作为大型乳业企业的乳业上市公司,受益程度自然非常明显,从而具备良好的估值优势。其中, 伊利股份(600887)的产品线丰富,并且每种产品都已经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产品结构的优势将确保公司持续稳定的增长。蒙牛(2319.HK)以白奶起家,液态奶占公司销售收入的大部分,完善产品线是其首当其冲的任务。 ST三元(600429)已初步建成以生产巴氏奶和干酪为主的北京基地、以生产奶粉为主的海拉尔基地、以生产常温奶为主的迁安基地,公司在丰富产品线的同时,也注重产能上的整合。 光明乳业(600597)则依靠其巴氏奶的特色继续巩固华东市场,并发挥在酸奶新品开发上的强项。作为上市后二次创业的主攻方向,近几年来维维股份(600300)在乳业的产能、产销量均得到大幅提升。目前,维维股份乳业累计投资已达6亿元,形成了年产50余万吨乳品系列饮料的生产能力,拥有独资、控股的乳业加工企业及养殖企业13余家,乳业销售网络覆盖了国内40多个城市。另外,新希望(000876)、 华资实业(600191)、新农开发(600359)、新华百货(600785)、 工大高新(600701)等相关上市公司也不同程度地涉足乳业.你可以参考,做出自己的选择。呵呵。希望我的回答你能满意!
⑻ 维维股份进军植物蛋白饮料,靠什么赢得年轻用户
沟通语言年轻化
相比于传统标准、刻板式的产品文案,维维推出的“逗”系列罐装饮料借用时下流行“逗Bee、魔逗、戳笑点”等新鲜热词作为瓶身文案,一方面更为贴合年轻群体的情感喜好,另一方面也将维维全新快乐、健康的文化理念传递出来。
维维的“逗”系列饮料以“逗是要开心”为核心宣传语,并创新延展出“逗是要黄金、逗是要宠你、逗是要撩你……”等趣味主题文案。在官方微博、微信上,“维小逗”、“维维豆逗乐”化身搞笑的段子手,牢牢把握年轻人群的语言风格,并借助热点、爆点、敏感点,将维维植物蛋白饮料的逗式语言传递出去。
产品包装年轻化
从童年、青年再到中年,维维豆奶曾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作为维维家族的新成员,“逗”系列产品可谓彻底颠覆维维带给大家的传统印象:卡通形象组成的包装主页面、简单却不失单调的颜色搭配、足够特立独行的个性化表情……在敏锐捕捉年轻人群喜好的同时,一个个搞怪的形象简直“突破了二次元”。
渠道年轻化
年轻化的产品,需要更接近年轻人群的渠道。为了让新产品能够更贴近用户真实消费场景,维维一改传统铺货模式,将触角延伸到学校、电影院线、面包房、网吧等契合主流年轻人群的地方。
不仅如此,为了满足线上购物人群的消费习惯,维维植物蛋白饮料携手餐饮、商超、电商(一号店、京东、天猫)等主流渠道和平台,实现消费场景的全覆盖。
营销年轻化
近年来,伴随信息获取渠道的“大爆发”,新一代年轻消费群体变得越来越理性,对于众多企业、品牌而言,营销已经成为他们影响消费者选择的重要手段。
自从2017年开始,维维植物蛋白饮料主动一改主打线下营销的“老套路”,开始尝试线上线下整合营销、跨界互动等“新玩法”——1月的“一键维维” ,即将开启的4月“逗是要黄金”、6月开始筹备的“边疆行”、8月“凤凰卫视环球小姐选美”……
这些活动不仅融入微博、微信等用户活跃度高的社交平台,更会将门户网站、垂直平台、自媒体平台全部囊括其中,再加上时下正火的红人直播、线上活动等趣味模式,可以说完成对主流年轻人群的全覆盖。
伴随中国经济步入消费升级时代, 90后甚至00后快速成为饮料的主流消费人群,对于整个植物蛋白饮料市场而言,谁抓住了这群人的“痛点”,谁就拥有了未来。
当然,对于维维这个新的入局者而言,同样面临者不小的挑战。
1、同业品牌的消费场景的“入口战”
此处所说的“入口”不是互联网常用的“流量入口”,而是抢占用户的嘴(口)!
用户在消费快消品时,在同一个消费场景、消费时间所选择的产品是有限的,所以“入口战”就成为饮品重要的争夺目标,谁能让自家的饮品进入到用户的口中,并且形成长时间的占领,这就成功了。
所以火锅场景中孕育了“怕上火”的凉茶,运动场景中有功能饮料。维维植物蛋白饮料要抢占哪个场景?用户为什么首选维维“入口”呢?
从维维植物蛋白饮料推年轻化的形象,以及抢占校园市场看,针对年轻人的情感、趣味、关系等等进行了充足的准备,不过再解读产品、诠释理念、与用户持续沟通的过程中,要让年轻用户清楚的认知到自己在超市购买一个XX核桃乳和维维植物蛋白饮料产品时的快速决策理由,是因为你比另一个更有营养、天然、健康?还是因为你的品牌更有趣味,且产品一样有营养?这样的挑战,是接下来维维能否快速占领年轻用户的重中之重!
维维植物蛋白饮料同业品牌有哪些?
同业同品类:
同属于饮料行业的植物蛋白饮料品类中的品牌,但是主打着不同原料的产品,比如露露杏仁露、六个核桃核桃乳、椰树牌椰汁等;
同业非同品类:
同属饮料行业,但植物蛋白饮料的非同品类品牌,比如凉茶——王老吉、可乐——可口可乐、功能饮料——红牛;
同业同品类同原料:
此类产品基本就是同样是用大豆开发的饮品,比如说豆浆,也同属于植物蛋白饮料的一种。比如豆豆厨豆浆等。
2、非同业品牌的消费场景的“时间战”
近几年越来越多企业开始意识到,真正要抢占的是用户消费时间。每个人每天的时间是固定的,在什么时间使用什么产品,做哪些事情,伴随着生活、工作、娱乐等场景产生了诸多的消费场景,比如“生活+消费”的外卖消费场景、“娱乐+消费”的电影院消费场景……
在非同业品牌中,快消品企业更要认识到自身的竞品已然不仅仅是那些做同类型的品牌了,就比如维维如果仅仅定义为竞品是那些做植物蛋白饮料的品牌,这样的消费市场还是太小了。主要原因是目前用户消费习惯和场景过于分散,有几个趋势成为挑战的根源:
1、用户消费习惯:比如说星巴克等众多咖啡品牌正在改变白领们的消费习惯,加上星享卡这样的客户关系管理、积分升级机制,当用户想要喝点什么的时候,下意识会选择这个品牌。
2、企业服务边界扩大:比如我们去麦当劳,其“麦咖啡”已经成为早餐、平时众多消费者选择的一个产品,还有一些线下消费场景中的各种跨界组合,比如服装与饮品店、书吧与饮品店的组合场景,再有类似盒马鲜生这样的新零售模式,更是深受消费者喜爱,零售商品+水吧、餐吧等让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发生变化。
一方面是面临着同业与非同业消费场景“入口战”与“时间战”的挑战,另一方面在消费升级和经济增长中面对新生代的年轻消费群体也同样有着不小的机遇,能够表现消费者的自身价值体现,产品包装及传播的价值观是对年轻用户“我”的个性表达,产生社群效应,就会形成这个品牌就是“我的”、“我们的”!
⑼ 维维豆奶为何改行做白酒
日前维维股份发布公告,宣布购买贵州省贵州醇酒业有限公司。这已经是维维回股份第三次进军白酒业答了,曾经响彻大江南北的“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的口号,以及头顶A股“豆奶第一股”的光环,如今彻底变脸为“白酒股”,维维豆奶还能开怀吗?相信很多企业都和维维一样,面对像白酒这样暴利行业的诱惑,以及原来主营业务难以为继的困境,他们该何去何从?背景2009年,枝江酒业的利润率一度达到10.32%,2010年,白酒业已然坐上维维股份营收的头把交椅,进账17.78亿元,占维维股份总收入的37.31%,利润率却下降到5.77%。 对比枝江酒2011年营业收入20亿元,净利润1.42亿元,贵州醇2011年营业收入仅仅为1.07亿元,净利润仅为182.02万元。 游资爆炒维维股份大涨166% 贵州醇难撑估值
⑽ 求一篇关于维维股份的投资分析,我是在5月10买入的 谢谢啊
2009,,2011,2012年3月的股东权益分别是:29亿,28亿,29亿,30亿。这说明公司几乎没有任何发展。
2009,2010,2011,2012年3月主营收入分别是:28亿,47亿,53亿,15亿(理论上讲,全年是15亿×4=60亿﹚。净利润分别是2.3亿,2.0亿,2.2亿,0.77亿﹙理论上讲,全年是0.77×4=3.08亿﹚。这说明这几年的销售额是增加的,但是前3年的净利润并没有增加,今年的净利润增加了,﹙但是也要防止下半年的净利润意外减少,导致全年净利润仍然没有增加。﹚
销售收入(主营收入)增加原因可能有2个:①产品销量增加②产品销量没有增加或者增加的很少很少,但是价格增加了。
销售收入增加,应该导致净利润的增加,可是实际情况却没有。这说明:①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即使销售收入增加,但是净利润仍然没有增加。但是,这种情况其实是不成立的。因为,净利润与销售收入是成比例增长或者减少的,不存在只有供货方利润增长而生产方利润不增长,不存在只有你涨工资我不涨工资,要涨大家都涨,所以说它不存在,即第①种情况不存在。②职工工资的增加、税收项目的增加、广告以及其他销售费用的增加,或者意外事故赔偿的增加,也能导致在销售收入增加时净利润反而不增加或者下降。第②种情况存在。
总结一下,
股东权益没有增加,净利润没有增加,
那么,这只股票不会走多远,不会涨很高,或者说,即使涨了很高,也能跌回来。应该见好就收。现在已经到了5月15日9.85元的那个高点了,应该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