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股市里面的商誉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如何产生的呢
商誉通常是指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获得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这是由于企业所处地理位置的优势、或是由于经营效率高、历史悠久、人员素质高等多种原因,与同行股票企业比较,可以获得超额利润。当一家公司被收购之后,能够给收购方带来潜在价值或者预期利益的时候,就会产生价值。带来的价值和利益越大,商誉就越高,带来的价值和利益越小,那么商誉就越低。
还可以参考它过去3-5年的一个平均盈利能力,然后对比行业内平均水平,算出一个未来的盈利预估,最后计算出这比商誉到底值不值得。
评论点赞,腰缠万贯!添加关注,好运常伴!
B. 企业商誉是如何产生的
以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作为商誉的定量标准,坚持实现原则,从利润的立场而非交易的角度来确认计量商誉。按照传统的商誉会计理论对自创商誉难以进行可靠地计量。因可靠性只是相对的,故我们可以利用商誉的定义对其价值进行合理地估计,其计算公式为:超额收益=实际收益—平均利润率×公允价值,然后根据“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有形资产获得的是平均利润,商誉资产获得的是超额利润),确定商誉的价值,公式为:商誉价值=超额收益/平均利润率
在我国资产评估业务中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割差法
根据企业整体评估值与各单项资产评估值之和进行比较确定的。基本公式是:商誉的评估值=企业整体资产评估值-企业的各单项资产评估值之和(含可确指无形资产)。企业整体资产评估值可以通过预测企业未来逾期收益并进行折现,或资本化获取;对于上市公司,也可以按股票市价总额来确定。商誉的评估,限于盈利企业或经济效益高于同行业或社会平均水平的企业。商誉为负值时,对商誉的评价也就失去意义了。
二:超额收益法
把企业超额收益作为评估对象进行商誉的评估。超额收益法视被评估企业的不同又可分为超额收益本金化价格法和超额收益折现法两种具体方法。
1. 超额收益本金化价格法。它是把被评估企业的超额收益经本金化还原后来确定该企业商誉价值的一种方法,其公式是:商誉的价值=(企业预期年收益额-行业平均收益率×该企业的各单项资产评估值之和)÷适用本金化率
例如:某企业的预期年收益额为20万元,该企业的各单项资产评估价值之和为80万元,企业所在行业的平均收益率20%,并以此作为适用资产收益率(适用本金化率)。
商誉的价值=(200000-800000×20%)÷20%=40000÷20%=200000(元)
超额收益本金化价格法主要适用于经营状况一直较好、超额收益比较稳定的企业。如果在预测企业预期收益时,发现企业的超额收益只能维持有限的若干年,这类企业的商誉评估不宜采用超额收益本金化价格法,而应改按超额收益折现法进行评估。
2. 超额收益折现法。超额收益折现法是把企业可预测的若干年预期超额收益进行折现,把其折现值确定为企业商誉价值的一种方法。商誉的价值=
例如某企业预计将在今后5年内保持其具有超额收益的经常态势。估计预期年超额收益保持在45000元的水平上,该企业所在的平均收益率为12%,则:商誉的价值=45000×0.8929+45000×0.7972+45000×0.7118+45000×0.6355+45000×0.5674
=162216(元)
在商誉评估计量中都应注意下列问题:
1. 所有企业中都有商誉,商誉只存在于那些长期具有超额收益的少数企业之中。
2. 商誉评估必须坚持预期原则。
3. 商誉是由众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但形成商誉的个别因素不能够单独计量的特征,决定了商誉评估计量不能采用市场类比的方法进行,因为影响商誉的各项因素的定量差异调整难以运作。
4. 企业负债与否、负债规模大小与企业商誉没有直接关系。
5. 自创商誉计量与核算是企业内部定期对企业价值的评估,在企业正常的营运过程中无需他摊销,只需在表外单独列示,但是企业一旦出现重大影响事件时,必须重新进行评估,差异额为负值时必须进行摊销而正值则必须增加商誉的价值。
C. 收购后上市公司商誉巨大是什么意思
商誉形成的原因
在并购过程中,产生商誉是因为并购者比被并购企业的公允价值多付出的成本,或者说是比被并购公司的股票的公允价值多付的成本,为什么商家会付出比公允价值更高的成本,有的甚至是巨额成本呢?首先,一个公司立足一个行业若干年,一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行业渠道、营销策略、品牌效应以及公司信誉、专利技术和客户群,这些都是没有办法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用精确的数字衡量出的。收购企业之所以看中了被并购企业,一定是看中了该企业潜在的发展潜力,比如未来创造收益的能力,尤其是当期望收购被并购企业的公司不止一家的时候,这时候众收购公司竞相标的价格,往往反应出企业对于该被并购公司有着自己的专业评估。换个角度说,商誉也就是收购公司对于被并购公司将来发展前景的评估价值。
商誉被确认为资产的原因
商誉主要分为:购买商誉和内部自创商誉。购买商誉又分为正商誉和负商誉,并确认为资本,而内部自创商誉则不确认为资本。被并购企业的商誉值的评估实际上是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的。然而,企业对现有资源可能带来的未来收益作出的报告,为决策者所增加的决策相关性远远弥补了估计上的不精确性所造成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创造能力的竞争,作为核算这部分能力的价值的商誉,对于衡量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从而判断企业的投资价值可谓至关重要,因此有理由相信商誉确认所增加的决策相关性会远远弥补其估计的不精确性。因此,商誉应该作为一项资产被确认。
资本市场的反应也验证了本文的判断。经验研究的结果表明:报告的商誉资产价值与股价之间是相关的,并且在商誉已经摊销5年之后仍然相关。同时相关的研究还显示:报告了商誉价值的企业,其市场价值与帐面价值的比率比较低。也就是说,帐面价值更接近于市场价值,这从另一个侧面支持了商誉的确认使得会计信息更加有价值。因此,商誉资产应该被确认。
会计分期的本身就隐含了会计核算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确,不确定性是会计实务随时都在面临的问题。事实上,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可以预期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与物理寿命之间的相关性将会进一步减弱,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作出可靠的估计将会更为困难,但是固定资产却不会因为计量的可靠性问题而不计提折旧,那么商誉也没有理由因为计量问题而不予确认。
D. 中国股市什么时候有的商誉
你还指望证监会能事先做好防范?证监会从来都是救火队,能救火已经很不错了。
E. 一个上市公司商誉规模高那么就永远不会下降吗
一个上市公司商誉规模高通过计提商誉减值准备或整体转让可以下降。
F. 上市公司商誉是什么
这个是我们财务处来理上逐步接源受,并量化的一个子项。
公司在建立、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了商业信誉,形成了商誉。
上下游合作伙伴愿意以更优惠的价格提供商品或劳务,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公司的商品或劳务;合作伙伴愿意与公司建立更牢固的合作关系,愿意在合作中共同分享经营成果。
这种氛围的形成,就使得公司具有了超越刚刚创建的同等规模公司的优势,将这种优势进行量化,就是一个时点上的评估价值,它就是商誉。
商誉是变化的,需要根据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阶段性评估。
商誉高的企业,在融资的规模、成本、方式上都能获得更多优惠,得到发展的先机,占据更多优势。
所以,商誉高的企业,更注意维护企业形象,注重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上市公司商誉就是品牌溢价,有的是自身初始的,有的是中途收购的,都属于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在“注意力经济”的当下,影响不逊于实物资产,维护好,运用好商誉已经是上市公司的重要抓手。
G. 上市公司并购时产生的商誉会永远存在吗
一个公司立足一个行业若干年,并确认为资本,而内部自创商誉则不确认为资本,企业对现有资源可能带来的未来收益作出的报告。因此,商誉应该作为一项资产被确认。资本市场的反应也验证了本文的判断,商誉资产应该被确认商誉形成的原因在并购过程中,产生商誉是因为并购者比被并购企业的公允价值多付出的成本,或者说是比被并购公司的股票的公允价值多付的成本,为什么商家会付出比公允价值更高的成本。收购企业之所以看中了被并购企业,作为核算这部分能力的价值的商誉,为决策者所增加的决策相关性远远弥补了估计上的不精确性所造成的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企业的竞争就是创造能力的竞争,不确定性是会计实务随时都在面临的问题。事实上,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可以预期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与物理寿命之间的相关性将会进一步减弱,对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作出可靠的估计将会更为困难,因此有理由相信商誉确认所增加的决策相关性会远远弥补其估计的不精确性,从而判断企业的投资价值可谓至关重要。会计分期的本身就隐含了会计核算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确,一定是看中了该企业潜在的发展潜力,比如未来创造收益的能力,尤其是当期望收购被并购企业的公司不止一家的时候,这时候众收购公司竞相标的价格,有的甚至是巨额成本呢?首先,但是固定资产却不会因为计量的可靠性问题而不计提折旧。也就是说,帐面价值更接近于市场价值:报告的商誉资产价值与股价之间是相关的,并且在商誉已经摊销5年之后仍然相关。同时相关的研究还显示,对于衡量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往往反应出企业对于该被并购公司有着自己的专业评估。换个角度说,商誉也就是收购公司对于被并购公司将来发展前景的评估价值。商誉被确认为资产的原因商誉主要分为:购买商誉和内部自创商誉。购买商誉又分为正商誉和负商誉,一定有自己的企业文化、行业渠道,这从另一个侧面支持了商誉的确认使得会计信息更加有价值。因此。被并购企业的商誉值的评估实际上是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的。然而:报告了商誉价值的企业,其市场价值与帐面价值的比率比较低。经验研究的结果表明、专利技术和客户群,这些都是没有法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中用精确的数字衡量出的、营销策略、品牌效应以及公司信誉
H. 上市公司收购关联公司,资产增值部分可以形成商誉吗
一般来说应该可以这样的。但这里面的问题很复杂。
一般来说收购公司,肯定都是要先注入资金,让被收购的公司转型换代,这样来说,根本不会产生商誉增值,相反还会产生商誉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