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汽集团名下都有哪些汽车品牌
上汽自主品牌有:大通、荣威、名爵、五菱、宝骏
合资品牌有:大众、斯柯达、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
⑵ 长城汽车收购泰国罗勇府工厂 炮皮卡或成首款产品
收购罗勇府工厂后,长城汽车在泰国销售车型将实现泰产,这会让它在价格上更有竞争力。从现有产品线和目标市场需求来看,长城炮皮卡有望成为首款泰产车型,这款高端乘用化皮卡在产品力方面具有较强竞争力,可以满足目标客户对舒适性、实用性的双重需求;同时,其极具竞争力的价格也会让它在与日系、美系品牌的对抗中占得先机。
全球化战略是长城汽车的重点战略,目前已经构建了人、研、产、销、供的全球化布局。在研发层面,已先后在日本、美国、德国、印度、奥地利和韩国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在生产布局方面,已经形成了“9+5”的全球化生产布局,在国内拥有保定、徐水、天津、重庆永川、平湖、泰州、日照和张家港8个全工艺生产基地,在海外拥有俄罗斯图拉、印度塔里冈和泰国罗勇府3家全工艺整车工厂,并在厄瓜多尔、马来西亚、突尼斯、保加利亚等国拥有5个海外KD组装厂;在渠道建设方面,长城汽车已在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印度、泰国及美国等国家设立全资子公司,依托俄罗斯、澳大利亚、南非、南美、中东5大区域营销中心,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超过500家优质经销商网络。随后对印度塔里冈、泰国罗勇府两家工厂的收购完成,长城汽车的全球化战略也全面提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⑶ 上汽海外大动作剑指“十万辆级”市场,名爵EZS名爵HS登陆新加坡
今天,上汽集团旗下纯电动SUV名爵EZS和高性能SUV名爵HS正式登陆新加坡,上汽成为首家向当地私人消费者出售新能源汽车的中国车企。同时,上汽目标在2021年将东盟打造成为上汽首个“十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
这是上汽抓紧将“新四化”创新优势向海外溢出的一个缩影,以新能源和互联网汽车等为代表的“中国智造”已在全球崭露头角。2019年,上汽新能源汽车海外销量超1.4万辆,海外互联网汽车模式在泰国、印度相继成功,印度首款互联网汽车上市3个月即销量破万。
未来,上汽将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机遇,深入发掘海外市场发展潜力,持续推进海外新能源和互联网差异化战略,进一步打响“中国智造”品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⑷ 上汽大通是什么品牌
上汽大通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汽大通”),是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21日。
作为上汽集团旗下的国际汽车品牌,其携百年专业技术打造专用全系商务车:尊杰、商杰、傲运通、专用校车、全领域MPV G10及其他专用改装车,形成房车、宽体轻客、皮卡、SUV以及MPV的产品组合。
品牌历史如下:
2017年12月19日,上汽大通 EV80纯电动物流车获“2017中国商用车年度车型 技术进步奖”称号
2017年1月16日,上汽大通EG10获得“新能源车荣誉提名奖”称号
2017年11月16日,上汽大通获“2017年度创新企业”称号
2017年建军90周年阅兵指挥保障用车
2016年上汽大通获“G20杭州峰会高级赞助商”称号
201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016年度“上海市质量金奖”
2014年“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
2014年青奥会官方指定用车
2014年 APEC官方指定用车
2014年第十届珠海航展官方用车
MAXUS大通品牌口号:大智融天下,通达铸成功。解读:以技术赢得信赖,以进取铸就成功——国际传奇汽车品牌MAXUS大通,积百年欧洲底蕴,凭借国际化前瞻视野,全球性优势资源、全方位卓越体系,全力呈献高起点、高品质、高水准的汽车产品。
在国内市场,MAXUS大通根据中国汽车用户需求,进行适应性开发和技术装备升级,用乘用车标准打造商用车,以更好满足用户越来越高的要求。
在国外市场,MAXUS大通将同步推出各类汽车产品,积极开拓全球市场,力争成为国际汽车市场主流品牌。立志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公司,为用户创造价值。
网络-上汽大通
⑸ 新能源崛起,上汽还能做500强吗
新能源崛起,上汽还能做500强吗?
2020年12月25日,阿里巴巴、高科联手上汽集团,打造互联网汽车——智己汽车。其中上汽持有54%的股权,阿里和高科各持有18%的股份。
连重资产巨头上汽也来造新能源了,可以预见未来汽车天下的变局。
在这种新能源汽车的冲击下,上汽集团还能做世界500强吗?
首先给个肯定的回答:能,但情况不容乐观。
一、合资品牌带来发展
上汽集团的主要业务是销售整车及零部件等。
其中整车板块主要涵盖的是乘用车和商用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包括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上汽乘用车、上汽大通、南京汽车集团、南汽依维柯、上汽依维柯红岩和上海申沃客车等整车企业。
零部件板块主要涵盖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电子电气、制动系统、内外饰等汽车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包括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以及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
虽然上汽的总部在上海,性质是上市国企,但在研发车辆这种硬核的技术活,早期还是引进了外资的装配线。
首先说明一下,国家对合资企业有规定,《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第一类,第5条:汽车、摩托车整车制造,外资比例不超过50% 。
对于亲儿子荣威,上汽可以说是铆足了劲砸钱。荣威也很争气,2020年1-11月销量达到38万辆左右,上汽名爵2020年前11月也有19.5万的销量。
2012年,荣威以低端微型电动汽车E50为起始正式迈入新能源市场。2014年国家提出对新能源汽车进行补贴后,上汽就部署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
这已经很早了,要知道蔚来当时才刚刚成立,连个思路都没有。上汽抓住国家说的新四化: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国际化战略,超前研发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开始布局AI、提供科技开放生态。
就是说上汽是想发展新能源,但是觉得纯电模式的时代没那么快到来,就先打造一些结合传统与创新的油电混合的车型,后期再将纯电动和互联网模式加入进去。政策带来的利好。上汽荣威、上汽MG在上海地区销量激增,10月24日到10月28日仅5天的时间就卖出了近1000辆新能源车,平均1天就能卖出超过200辆新车。
⑹ 印度之后长城再放大招!收购通用工厂进军泰国
不久前,长城汽车在第15届印度德里国际车展隆重亮相,并宣布进军并扎根印度,建立涵盖研产供销的全业务生态链。2月17日,长城汽车再放重磅消息:长城汽车将收购通用汽车的泰国罗勇府制造工厂。根据双方已签署的具有约束力的条款书,包括罗勇府汽车工厂和动力总成工厂在内的通用汽车泰国公司将移交给长城汽车,双方计划在2020年底完成交易和最终移交。该协议尚需政府和监管机构的批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⑺ 在泰国霸榜的日本车,2019年是怎样的表现| 行业
撰文|艾斯帝夫
发展态势良好的上汽名爵
MG在泰国目前排第八名,在日产之后。虽然2019年全年只卖掉了25,242辆新车,但是市场份额有2.43%,同比增长6.3%。对于中国汽车输出来说,这显然是好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⑻ 自主板块表现好于合资 上汽集团2019年销量达623.79辆
(文/张钰翊)1月9日,上汽集团发布了2019年12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集团在2019年12月实现汽车销量69.77万辆,较上一年同比微幅上涨。累计来看,上汽2019年全年实现销量623.8万辆,同比下降11.54%。
的确,2019年上汽集团的海外业务大幅增长,目前已经进入了5大洲60余个国家,形成了泰国、英国、印尼、智利、澳新、中东、印度7个“万辆级”区域市场。而这些市场的增量,也为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发展提供优势。
不过,客观的说,尽管自主品牌的发展获得阶段性成功,但2019年上汽集团仍未完成年销量目标。此前,2019年中,上汽集团基于对全年国内市场的预测,将2019年全年的销售目标调低至650万辆。然而,即便是调整后的目标,也未完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⑼ 上汽集团1月销量下滑34%,自主品牌实现上涨
上汽集团1月销量为40.02万辆,同比下滑.55%,其中,自主品牌普遍上涨,合资品牌全面下跌。
海外布局扩大,自主板块回暖
近日,上汽集团发布2020年1月份产销快报。快报数据显示,上汽集团1月销量为40.02万辆,同比下滑34.55%;1月份共生产汽车41.89万辆,同比下滑32.72%。在受关注较多的乘用车板块,上汽旗下自主品牌以及海外分公司,销量在1月份均实现上涨;然而,上汽合资品牌销量大幅下滑。
自主品牌中,上汽乘用车1月销量达6万辆,同比微增0.04%。面向2020年,上汽乘用车将推出多款新能源车型,荣威Ei6、荣威Ei6MAX、全新荣威ERX5/eRX5等产品都将于年内面世。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⑽ 疫情影响持续,中国汽车整零企业需加紧“出海”
2020年伊始,疫情“黑天鹅”突袭各行各业。而就汽车行业而言,尽管疫情所带来的影响远没有第三产业那么快速和明显,但受到的“伤害”也并不小。目前来看,虽然此前受疫情影响延迟复工的企业已陆续复工,但因疫情影响重大,能够真正把生意拉回正轨的企业并不多。
而在2月20日,湖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公告称,湖北省内各类企业先按不早于3月10日24时前复工。这一政策的落地,意味着湖北地区汽车产业的复工复产时间再次延迟。其中零部件企业复工延迟不仅会使自身产值有所损失,也会对国内整车厂的生产节奏产生不利影响,这一影响还正在波及全球其他地区整车厂。
图片来源:均胜电子官网
2019年8月,在匈牙利经贸科技合作交流会上,均胜电子与当地子公司签署投资协议。据悉,均胜电子将投入1亿欧元用于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子公司的技术升级和设备改造,而这只是均胜电子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计划中的一部分。据了解,均胜电子在中东欧的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马其顿等国已设有10多个生产基地,向奔驰、宝马、奥迪等客户输送汽车安全、智能驾驶和高端功能件等产品,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
近年来在海外布局上大下功夫的自然不只有以上企业,其中有失败的案例,但成功的也不在少数,这些企业不仅给国内零部件企业做了好的榜样,也给“后来者”带来了更多的底气。
另外,从以往的案例也可以看出,零部件企业倾向于通过海外投资或是跟着下游车企走出去。而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如今已有诸多国内车企进行海外布局,这无疑给了国内零部件企业更多走出去的机会。
通过以上可以看到,进行海外布局,有利于增强零部件企业的生存能力、竞争力和成长空间,同时亦有各类条件的加持。简言之,零部件企业海外布局,既有必要,也有机会。
盖世小结:把鸡蛋放到不同的篮子里,有利于规避风险。随着本次疫情的发酵,国内企业将愈发认识到这一点,并由此加速海外布局。当然,海外布局并非易事,需要走出去,但不能盲目海外投资,还需综合考虑市场需求、自身实力以及成本等方面的问题,此外还必须要充分了解国外当地的游戏规则。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