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OHS2.0与ROHS具体有什么区别
1、性质不同:RoHS是由欧盟立法制定的一项强制性标准。RoHS2.0是旧的升级版本。
2、检测项目数量不同:欧洲RoHS 2011/65/EU要求检测的项目为6项,指令生效为RoHS指令。ROHS2.0增加第11类产品。
3、范围不同:相对原ROHS指令2002/95/EC,ROHS 2.0的一大变化在于其将包括医疗设备在内的所有电子电气产品纳入管控范围。
(1)当联苯26位连有不同集团扩展阅读:
ROHS认证检测注意事项:
RoHS指令中六种有害物质的限值为:RoHS指令中铅(Pb)、汞(Hg)、六价铬(Cr6+)、多溴联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的最大允许含量为0.1%(1000ppm),镉(cd)为0.01%(100ppm),该限值是制定产品是否符合RoHS指令的法定依据。
欧盟官方公报(OJ)发布RoHS2.0修订指令(EU)2015/863,正式将DEHP、BBP、DBP、DIBP列入附录II 限制物质清单中,至此附录II共有十项强制管控物质。
新增的4种邻二甲酸酯的限值均是0.1%(1000ppm),与之前提出的4项优先评估物质不同的是了六环十二烷(HBCDD),增加了DIBP作为管控物质。新增了DIBP作为管控物质,是出于其后期可能会被用于替代DEHP、DBP以及BBP的考虑。电子企业需重点关注DIBP的存在情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RoHS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ROHS2.0
B. 联苯中最少多少碳共面怎么看
呃,不同的抄层次上正确答案是袭不一样的,有时候说是12个C和10个H全都共平面,但是这个答案不怎么考虑热力学的最稳定构象,当分子的能量不同时,可能发生两个苯环不共平面的情况,这个时候就只有8个C、6个H共平面了。楼主的这个问题是个构象问题,需要准确知道离域共轭产生的能量降低和交叉式构象的能垒之间的大小关系才能具体说那个构象占优势,理论上来说,两个苯环之间的单键可以任意旋转一个角度就能形成一个构象,有两种极端情况,分别是两个苯环共平面或者两个苯环平面完全垂直:
高中和大学的一些阶段,如果不十分强调立体化学的话,都认为是第一种吧~也就是所有原子都共平面~
C. 5月26单位体检请问吃联苯双酯几天能降到正常值
几天是不可能的,至少也要一两个月,
得了肝病,尤其是得了乙肝,肝功出现异内常,转氨酶升高,容
不少患者和医生都爱使用联苯双酯治疗,这是不对的。
使用联苯双酯治疗肝病,可以在短时间内,将谷丙转氨酶降至正常,
但是只要停药,谷丙转氨酶就会迅速上升,恢复甚至于超过治疗前水平。
D. 联苯热箱中联苯的物理性质是什么啊谁知道啊
白色或复略带黄色鳞片状结制晶,具备独特的香味。熔点70~71℃,沸点255.9℃,相对密度(d20)0.8660,折射率(n20)1.475。不溶于水、酸及碱,溶于醇、醚、苯等有机溶剂。化学性质与苯相似,可被氯化、硝化、碘化和氢化。当它与二苯醚以26.5∶73.5的比例混合时,受热到400℃也不分解,因此在工业上广泛用作高温传热流体
有机热载体,也是高质量绝缘液的原料;用作医药、农药、增塑剂、防腐剂;还用于制造染料、工程塑料和高能燃料等。有刺激作用,损害心肌、肝肾;大鼠经口LD503280mg/Kg(25%橄榄油溶液),对家兔为2400mg/Kg
E. 联苯中连接单键的问题
呵呵,LS的几位抄回答的要么是错袭的,要么不完整。这里涉及到的实质是构象和构型的联系及区别。联苯分子中两个苯环以单键直接相联,如果两个苯环共平面,那么就会组成一个大的共轭体系,有利于降低分子的位能,但是又由于四个邻位H的斥力,共面时,又会使分子的张力增大。实验证明,联苯在固体时,两个苯环是共平面的,这样有利于在晶格中紧密堆积。但在液相或气相时,两个苯环若要自由旋转,就必须得克服一定的能垒,但分子的热运动不足以提供这样大的能量,因此两个苯环是不能自由旋转的,为了减少斥力,两苯环平面成一定的夹角,X射线衍射证明,此角约为45度。对于烷烃,由于碳原子为SP3杂化,两个碳原子通过sp3-sp3形成西格玛键,由于西格玛键的电子云通过 碳碳键轴呈圆柱形对称分布,因此在旋转时电子云分布不变,我刚才说过,在旋转时是要克服一定的能垒的,由于分子的一般热运动就能提供这样大的能量,因此我们才把它理解为自由旋转的,但是研究证明即便如此,在平衡混合物中,存在着某一优势构象,因此碳碳单键的旋转又不是自由的。明白了吗?欢迎交流,很好的一个问题。
F. 五氯硝基苯可当多氯联苯的内标物吗
标 题: 五氯硝基苯原药
标准编号: HG 2460.1—
颁布日期: 1993-07-05
发文单位: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实施时间: 1994-01-01
正文:
HG 2460.1—93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五氯硝基苯原药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smai
本标准适用于不同工艺路线合成的五氯硝基苯原药。
有效成分:五氯硝基苯
化学名称:五氯硝基苯
结构式:
分子式:C6Cl5NO2
相对分子质量:295.28(按1989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2 引用标准
GB 190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GB/T 1600 农药水分测定方法
GB 1604 农药验收规则
GB 1605 商品农药采样方法
GB 3796 农药包装通则
3 技术要求
3.1 外观:浅黄色片状晶体或块状物。
3.2 五氯硝基苯原药应符合下列指标要求:
项目
指标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五氯硝基苯含量,%≥
95.0 92.0 88.0
六氯苯含量,%≤
1.0 1.5 3.0
水分,%≤
1.0 1.0 1.5
酸度(以H2SO4计),% ≤
0.8 1.0 1.0
4 试验方法
4.1 五氯硝基苯含量的测定
除另有说明,本试验所使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试剂。
4.1.1 方法提要
试样用三氯甲烷溶解,以邻位三联苯为内标,在10%SE-30/Chromosorb W AW DMCS色谱柱上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对五氯硝基苯进行分离和测定。
4.1.2 试剂和溶液
三氯甲烷(GB 682);
固定液:SE-30;
载体:Chromosorb W/AW DMCS 200~250μm;
五氯硝基苯标样:已知含量(内含已知含量的六氯苯)
邻三联苯溶液:称取1.0~1.1g邻三联苯于50mL容量瓶中,用三氯甲烷溶解,稀释至刻度。混匀。
4.1.3 仪器
气相色谱仪:具有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色谱柱:长2m,内径4mm不锈钢柱;
数据处理机;
微量进样器:5μL。
4.1.4 气相色谱操作条件
汽化室温度:230℃;
检测器温度:230℃;
柱箱温度:190℃;
载气(N2):50mL/min;
氢气:60mL/min;
空气:400mL/min;
记录纸速:4mm/min;
保留时间:五氯硝基苯:7.3min;六氯苯:6.2min;邻三联苯:11.4min。
G. 纳粹德国26位元帅分别是谁
纳粹德国元帅名单 :
一、帝国元帅(1名)
赫尔曼·戈林Herman Wilhelm Goering (1893-1946) 空军元帅1935 帝国元帅1940 总理兼内政部长。
二、陆军元帅(19名)
1、维尔纳·冯·布洛姆贝格Werner von Blomberg (1878-1946) 陆军元帅 1936 国防部长。
2、瓦尔特·冯·布劳希奇Walter von Brauchitsch (1881-1948) 陆军元帅 1940 陆军总司令。
3、费多尔·冯·博克Fedor von Bock (1885-1945) 陆军元帅 1940 B集团军群总司令,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4、威廉·凯特尔Wilhelm Keitel (1882-1946) 陆军元帅 1940 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
5、约特尔·汉斯·冯·克卢格Guenter Hans Von Kluge (1882-1944) 陆军元帅 1940 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6、威廉·约瑟夫·弗朗茨·冯·勒布Ritter Wilhelm von Leeb (1876-1956) 陆军元帅 1940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7、威廉·利斯特Siegmund Wilhelm List (1880-1971) 陆军元帅 1940 A集团军群总司令。
8、卡尔·鲁道夫·格尔德·冯·伦德施泰特Karl Rudolf Geld von Rundstedt (1875-1953) 陆军元帅 1940 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D集团军群总司令,西线总司令。
9、埃尔温·冯·维茨勒本Erwin von Witzleben (1881-1944) 陆军元帅 1940 D集团军群总司令,西线总司令。
10、瓦尔特·冯·赖歇瑙Walter von Reichenau (1884-1942 )陆军元帅 1940 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11、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Georg von Kuechler (1881-1969) 陆军元帅 1942 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12、弗里茨·埃里希·冯·曼施坦因Fritz Erich von Manstein (1887-1973)陆军元帅 1942 顿河集团军群总司令。
13、埃尔温·约翰内斯·尤根·隆美尔Erwin Johannes Eugen Rommel (1891.11.15-1944.10.14) 陆军元帅 1942 北非远征军司令,意大利北部集团军群总司令,驻法国B集团军群总司令。
14、恩斯特·冯·布施Ernst von Buseh (1895-1945) 陆军元帅 1943 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15、埃瓦尔德·冯·克莱斯特Ewald von Kleist (1881-1954) 陆军元帅 1943 A集团军群总司令。
16、弗雷德里克·威廉·保卢斯Friedrich Paulus (1890-1957) 陆军元帅 1943 6集团军司令。
17、马克西米连·冯·魏克斯Maximilian Baron von Weichs (1881-1954) 陆军元帅 1943 F集团军群总司令。
18、瓦尔特·莫德尔Walter Model (1891-1945) 陆军元帅 1944 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
19、费迪南德·舍尔纳Ferdinand Schorner (1892-1973) 陆军元帅 1945 中央集团军群总司令。
三、空军元帅(5名)
1、埃尔哈尔德·米尔奇Erhard Milch 空军元帅 1940 空军总监。
2、阿尔伯特·凯塞林Albert Kesselring (1885-1960)空军元帅 1940 空军南军区总司令,西线德军总司令。
3、胡戈·施佩勒Hugo Sperrle (1885-1953) 空军元帅 1940 驻法国空军总司令。
4、沃尔夫冈·冯·里希特霍芬Wolfram Baron von Richthofen 空军元帅 1943 第二航空队司令。
5、罗伯特·里特尔·冯·格莱姆Ritter Robert von Greim ( 1892.6.22~1945.5.24) 空军元帅 1945 空军总司令。
四、海军元帅(2名)
1、埃里希·雷德尔Erich Raeder (1876.4.24—1960.11.6)海军元帅1939 海军总司令。
2、卡尔·邓尼茨Karl von Donitz(1891.9.16-1980.10.24) 海军元帅 1943 海军总司令,海军潜艇部队司令、德国总统。
(7)当联苯26位连有不同集团扩展阅读
一、戈林
戈林(1893年-1946年),帝国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犯,德国纳粹党的重要头目。出生于巴伐利亚的罗森海姆。16岁参加德国陆军,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于1915年转入陆军航空兵部队,成为著名的战斗机驾驶员,到1918年战争结束前,担任战斗机中队长。战后复员,受聘在丹麦和瑞典当民航驾驶员。
1921年与希特勒相识,次年加入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即纳粹党),被委任为冲锋队队长。从此与希特勒合谋,为挑起和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了一系列罪恶勾当。1923年,他参与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的“啤酒店暴动”,事败受重伤,逃到奥地利。
1927年回国,在纳粹党内恢复领导职务。1928年当选为国会议员。1932年当选为国会议长。希特勒于1933年1月上台执政后,他随之出任普鲁士总理兼内政部长、航空部长。
作为希特勒最得力的打手,戈林策划制造了德国近代史上骇人听闻的“国会纵火案”,建立了秘密警察组织“盖世太保”,在国内取缔德国共产党,设立集中营,迫害和屠杀了许多人士和犹太人。
1935年德国正式建立空军,他出任空军总司令。1936年负责制定与实施“四年经济计划”。次年又接任经济部长,将德国经济引上战争轨道。戈林于1939年被宣布为希特勒的继承人,曾是纳粹党内的第二号领导人物。
他几乎参与了希特勒所有战略决策和作战计划的制定,并指挥德国空军配合地面部队进行了疯狂的作战行动。在吞并奥地利、闪击波兰和法国、轰炸大不列颠、滥炸苏联等进攻中,都负有直接的战争罪责,并且掠夺了被占领国家的大量财富。
戈林因辅佐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有功,早在1938年便晋升为陆军元帅,1940年又获得德意志第三帝国独一无二的“帝国元帅”称号。
1945年4月20日,在苏军兵临柏林之际,他出逃到巴伐利亚,因企图取代希特勒的地位未能成功而于23日被解除了一切职务。德国战败投降后被盟军逮捕。1946年由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行刑当天服毒自杀。
二、卡尔·邓尼茨
卡尔·邓尼茨(Karl Doenitz,1891年9月16日—1980年12月24日),出生于德国柏林近郊小镇格林瑙,二战期间德国的著名将领,德国总统、国防军最高统帅、海军元帅。
卡尔·邓尼茨于1891年9月16日出生在柏林。在一战中,他担任潜艇艇长,1918年10月被英军俘虏。直到1920年才返回德国,并再次加入德国海军。回国后,邓尼茨倾心研究潜艇战术,研究潜艇,训练潜艇人员,复苏德国潜艇力量。
二战开始后,邓尼茨成为德国潜艇部队指挥官。他发明了“狼群战术”。运用这一战术,让盟军损失了2491艘舰船。1943年1月,邓尼茨担任海军总司令,同年被授予海军元帅军衔。1944年1月30日希特勒曾送他一枚金质纳粹党章,因此他认为自己是纳粹荣誉党员。
1945年4月20日,邓尼茨被任命为德国北方部队和民防司令。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在死前留下了一份政治遗嘱。在遗嘱里,任命邓尼茨为德意志帝国总统和国防军最高统帅。在纽伦堡审判中,邓尼茨被判处10年监禁。
1956年10月1日,邓尼茨被释放。出狱后,继续宣传纳粹精神及复仇主义。居住在德国北部。1980年12月24日,邓尼茨因心脏病去世,享年89岁,是德国二战时期的27名元帅中最后一个去世的。
H. 判断下列四种联苯取代物中中哪个是手性分子
一个苯上有对称的两个基团那么无论另一个苯上什么集团 他都没有旋光性
如果一个苯上没有对称基团 那就看芳环碳和基团的距离+另一个芳环碳和基团的距离相加是否大于290nm如果是那么就有旋光性
I. 各位大侠 请问什么叫分子可拆分为对映异构体
第六章 对映异构体
课时:4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了解手性和对称性,掌握构型的意义,熟练掌握R/S命名法。掌握具有两个手性中心化合物的对映异构情况,了解手性合成、外消旋体拆分。
立体异构:分子中原子互相连接的次序相同,但空间排列的方式不同,因而呈现的异构现象。
第一节 物质的旋光性
一 平面偏振光和旋光性
尼科尔(Nicol)棱晶:只允许与棱晶晶轴平行的平面上振动的光线透过棱晶。
平面偏振光:只在一个平面上振动的光称为平面偏振光。
物质的旋光性:能使偏振光振动平面旋转的性质称为物质的旋光性。
旋光物质(光学活性物质):具有旋光性的物质。
右旋体:使偏振光振动平面向右旋转的旋光物质。(+)
左旋体:使偏振光振动平面向左旋转的旋光物质。(-)
旋光度:旋光物质使偏振光振动平面旋转的角度;
二 旋光仪和比旋光度
1 旋光仪
2 比旋光度
1 ml含1 g旋光性物质浓度的溶液,放在1 dm(10cm)长的盛液管中测得的旋光度称为该物质的比旋光度。通常用[]t表示。
为测定时光的波长,一般采用钠光(波长589.3 nm, D表示)
如:右旋酒石酸在乙醇中,浓度为5 %时,其比旋光度为:
[]D20 = + 3.79 (乙醇,5 %)
物质在浓度(c), 管长(l)条件下测得旋光度(),可以通过下面公式把它换算成比旋光度[]t。
[]t =
l(dm) c(g/ml)
如果是纯液体,可将公式中的c换成液体的密度d即可。
在己知比旋光度时,可通过测定溶液的旋光度算出浓度。
例:在20 C用钠光测定某葡萄糖水溶液的旋光度,测定值为+3.2,所用测定管为1 dm,己知葡萄糖水溶液的比旋光度+ 52.5,则由:
+ 52.5 = +3.2/1c; c = 3.2/52.5 = 0.06 (g/ml)
讨论P.122问题6-1和6-3
第二节 对映异构现象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一 对映异构现象的发现
1848年巴斯德发现酒石酸钠铵的两种晶体互呈物体和镜象的关系。
1874年范霍夫当一个碳原子连有四个不相同的基团时,可有两种空间排列形式,它们互为镜象关系:
上图为乳酸分子,其空间有两种排布,它们互为对映异构体,都有旋光性。
不对称碳原子:这种与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基团相连接的碳原子称为不对称碳原子。
绝大多数旋光物质都含有不对称碳原子。
P.124,问题6-4,用星号标出手性碳原子。
二 手性和对称因素
(一)手性
手性:物质的分子和它的镜象不能重叠,这种特征称为手性。
手性是物质具有旋光性和对映异构现象的必要条件。
手性分子:具有手性的分子。
手性中心与手性碳原子:不对称碳原子。
(二)对称因素
1 对称面
假如有一个平面可以把分子分割成两部分。而一部分正好是另一部分的镜象,这个平面就是分子的对称面(用表示)。
如:1,1-二氯乙烷和(E)-1,2-二氯乙烯各有一个对称面:
P.125, 问题6-5:
CHCl3 3个对称面
(Z)-1,2-二溴乙烯 2个对称面
1,3-二甲苯 2个对称面
有对称面的分子没有旋光性。
2 对称中心
若分子中有一点P,通过P点画任何直线,在离P等距离的线段两端有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则点P称为分子的对称中(用i表示)。
例:2,4-二氟-1,3-二氯环丁烷有对称中心:
P.126, 问题6-6
有对称中心的分子没有旋光性。
3 对称轴
对称轴:如果穿过分子画一直线,分子以它为轴旋转一定角度后,可以获得与原来分子相同的形象,这一直线即为该分子的对称轴。
n-重对称轴:当分子沿轴旋转360/n, 得到的构型与原来的分子相重合,这个轴即为该分子的n重对称轴(用Cn表示)。
例:(E)-1,2-二氯乙烯 C2
环丁烷 C4
苯 C6
反-1,2-二氯环丙烷 C2
有无对称轴不能作为判断分子有无手性的标准。
P.127问题6-7,6-8:
1,3,5-三氯苯: 4个对称面;1个C3对称轴,3个C2对称轴
三氟化硼: 3个对称面;1个C3对称轴,
顺-1,3-环丁烷: 2个对称面;1个C2对称轴
甲烷的对称因素: 6个对称面;4个C3对称轴, 3个C2对称轴
苯的对称因素:1个对称中心;7个对称面;1个C6对称轴, 6个C2对称轴
第三节 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一 对映体
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即:Cabcd型化合物,有两个对映异构体,一个是右旋体,一个是左旋体。
如:2- 甲基-1-丁醇
两个对映异构体有相同的沸点(128C),相同的相对密度(0.8193),相同的折射率(1.),但有不同的比旋光度(5.756).在酶催化时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性质,生理活性不相同,如(+)葡萄糖可被动物代谢,(-)葡萄糖不行。左旋氯霉素有抗菌作用。
二 外消旋体
等量的对映异构体的混合物称为外旋体,用()表示,没有旋光性。外消旋体与其组成的左旋体或右旋体在物理性质上也可能有一些不同。
三 构型表示方法――费歇尔投影式
离开平面翻转,构型改变;
旋转90,构型改变;
两个基团调换,构型改变;
旋转180,构型不变;
三个基团,顺时针或逆时针调换位置,构型不变。
练习题:P130问题6-9:(1)中(a)和(b)构型不同与(c)相同
(2)中:(a)和(b)构型相同;(a)和(c) 构型不同;(a)和(d)构型不同
第四节 含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体
一 含两个不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两个手性碳原子所连的四个基团是不完全相同的,例如:
含两个不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有四种不同的构型:
[] –7.1 + 7.1 - 9.3 + 9.3
对映异构体,外消旋体和非对映异构体。
当分子中有n个不相同的手性碳原子,的2n个光学异构体,2n-1个外消旋体,如果分子中有相同的手性碳原子,其光学异构体要小于2n个。
例:2-氯-3-溴丁烷的光学异构体:
二 含两个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如:酒石酸和2,3-二氯丁烷
无旋光性
后面一对化合物是一对对映异构体,但前一对化合物其实是一个化合物,分子中有一个对称面,称为内消旋体。
酒石酸只有三种异构体,右旋体,左旋体和内消旋体
2,4-二氯戊烷有三个异构体。后两个是对映异构体,前一个是内消旋体。
第五节 构型的R,S命名规则
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Cabcd,如果a b c d 将d置于远离观察者的位置,当a,b,c为顺时针时,为R构型,当a,b,c为逆时针时,为S构型。
(S)-1-氯-1-溴乙烷
(S)-2-氯丁烷
(R)-甘油醛
有费歇尔投影式确定构型时,在纸面上观察:
当最小基团处在上方或下方时:
当a,b,c为顺时针时,为R构型,当a,b,c为逆时针时,为S构型。
当最小基团处在左方或右方时:
当a,b,c为顺时针时,为S构型,当a,b,c为逆时针时,为R构型。
例:
R R S R
含一个以上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构型,可按同样的方法确定,应注明哪一个碳原子的构型是什么:
例:
(2S,3R)-2,3-二氯戊烷
(2R,3R)-2,3-二氯丁烷
(2S,3R)-3-苯基-2-丁醇
第六节 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一 环丙烷衍生物
1,2-环丙烷二甲酸:
顺式(Z) 反式(E)
熔点139 C 熔点 175 C []D = 84.5
有两个相同的手性碳原子时有三个异构体
1- 氯-2-溴环丙烷:
两个手性碳原子不相同时,有四个异构体(两对对映异构体)
二 环己烷衍生物
可以用平面六角形来观察:
当两个手性碳原子不同时,有四个异构体。当有两个相同的手性碳原子时:
处于1,2-位或1,3位时有三个异构体,一对对映异构体和一个内消旋体;
处于1,4-位时,没有光学异构体。
例:
1,2-环己二酸:
第七节 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
有些旋光物质的分子中不含手性碳原子。
一 丙二烯型化合物
当丙二烯两端碳原子上连有不同的基团时:分子没有对称面和对称中心,有手性。如2,3-戊二烯已分离出对映体:
如果任一端碳原子上连有两个相同的取代基,化合物具有对称面,不具有旋光性。
二 单键旋转受阻碍的联苯型化合物
当联苯邻位连接两个体积较大的取代基不相同时,分子没有对称面与对称中心,有手性,如6,6'-二硝基-2,2'-二甲酸有两个对映体:
如果同一苯环上所连两个基团相同,分子无旋光性。
再如:-连二萘酚有一对对映异构体:
三 含有其他手性中心的化合物
其他原子,如N、P、S、等也可成为手性中心,例如:
第八节 外消旋体的拆分
将外消旋体分开为右旋体和左旋体的过程,称为外消旋体的拆分。
1 化学方法拆分:
外消旋体与其一旋光物质反应,生成非对映体,然后拆分:
如:
2 生物方法拆分
如:
另一构型的不发生上述反应,因此得以拆分。
3 光学纯度的计算及表示方法
[R]: 过量对映体的量
[S]: 另一对映体的量
第九节 亲电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
1 烯烃与溴的加成反应
例:(Z)-2-丁烯与溴的加成反应:
(2S,3S) (2R,3R)
用费歇尔投影式表示为:
(E)-2-丁烯与溴的加成反应:
(2S,3R) (2R,3S)
用费歇尔投影式表示为:
环己烯与溴的加成,环己烯与氯水的加成,也可用同样的方式推导出来。
作业:
第一次:4
第二次:7(1,3,5),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