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三九集团债务重组的原因

三九集团债务重组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1-03-17 16:18:56

Ⅰ 跪求最新的债务重组案例啊啊啊 !!!万分感谢~~~

三九集团的债务重组方案终告尘埃落定。据三九集团下属核心企业S三九今日发布的公告,华润集团、新三九控股有限公司、三九集团及下属企业作为偿付方,将自债务重组协议生效日起1 个月内向债权人一次性全额支付44.57亿元,用以清偿全部三九集团层面和S三九层面的重组债务本金、S三九层面的欠息以及诉讼费。

作为沪深两市大股东占款第一大户,S三九的清欠方案与三九集团的债务重组密切相关,听听借款纠纷起诉状。因此,一旦三九集团的债务重组获得批准,S三九的清欠也将迎来实质性的进展。

按照计划,华润集团和三九集团拟通过现金、资产和债务重组的组合方案全面解决S三九37.4亿元的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问题。这个一揽子方案包括以现金偿还约23 亿元,以资抵债约11 亿元,债务重组约3至4 亿元。知情人士指出,上述一次性偿付给债权人的44.57亿元,其中23亿元很可能作为三九集团对S三九的现金清欠款,先划入S三九,后者再用于偿还其对银行的债务。

据S三九公告,签署债务重组协议的债权人为与三九集团及其下属企业发生直接债务或有债务关系的债权人委员会成员单位的20 家金融债权人,债权债务起诉状。该协议将由协议各方签字加盖公章并报国务院或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后生效。

此次重组债务包括三个部分,分别为三九集团层面重组债务、S三九层面重组债务以及已暂停上市的S*ST生化、深圳市三九医药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控股的各级子公司重组债务。截至债权债务核实日2007 年6 月20 日,S三九层面的重组债务本金共计35.94亿元,其中,S三九因对三九药业部分债务及三九生化部分债务提供担保而需承担连带责任的债务本金共计5.14亿元。债务重组后,S三九预计负有不超过6 亿元的银行借款。债务重组完成后,债权人同意豁免所有S三九层面重组债务相关的罚息及复利;解除S三九对相关重组债务的担保责任;解除所有与S三九层面重组债务相关的抵押、质押及查封、冻结,并对其提起的所有与重组债务相关的诉讼案件、仲裁案件及执行案件予以撤诉或撤销执行申请。

S三九今日公告仅披露了债务重组协议中与其相关的事项,三九集团的总体偿债比例是多少呢?据知情人士透露,负债总额近100亿元的三九集团,此次拿出来重组的债务在80亿元左右,总体偿债比例大约为60%,债务重组后,余下10多亿元保全债务。

今年3月,华润集团被国务院国资委选定为三九集团重组的战略投资者。华润集团随后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成立新三九控股有限公司,并以该公司为依托启动了对三九集团的全面重组。

Ⅱ 什么是受偿率,如何确定

受偿率,指的是接受赔偿的比率,至于具体数字,要看各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而定。
比如三九医药在2006年12月15日发布公告称,经向大股东三九集团咨询,三九债权人委员会日前已通过的三九集团债务重组金融直接债权总体受偿率为60%,公司解释,金融直接债权总体受偿率是指银行等金融债权人对于三九集团的直接金融债权在本次债务重组中可获得的保全比率,是三九集团整体金融债务的平均受偿比率。下一步尚需确定保全债权在各金融债权人间的具体分配方案。
云天化债权本金为5,000万元,公司已受偿金额为1,500万元,最后还可受偿的金额为2,398.5万元,公司最终受偿金额3,898.5万元,实际受偿率77.97%,实际投资损失1101.5万元。近期,清算组将把云天化剩下的可受偿金额汇划到公司。

Ⅲ 三九集团的相关信息

国资委初选华润集团为战略投资者,经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三九企业集团资本重组。
深圳市罗湖区法院对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三九企业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赵新先等四人滥用职权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滥用职权罪分别判处被告人赵新先有期徒刑一年零十个月;判处陈达成、荣龙章有期徒刑一年零七个月至一年零六个月。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向法制日报透露了该案真实案情,澄清了此前外界对赵新先问题的各种猜测。 法院审理查明:1996年初,香港昌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了由香港昌腾公司实际控股100%的深圳海景高尔夫度假村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在龙岗区坪山镇马峦村7.64平方公里建设高尔夫球场及配套设施项目。1999年10月,昌腾公司董事长林清渠(另案处理)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时任三九企业集团下属香港三九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被告人陈达成,陈获知林拥有梅沙高尔夫球场项目后,向当时的三九企业集团总经理赵新先汇报,赵新先指示陈代表三九企业集团与林洽谈收购此项目。此后,赵、陈多次与林清渠洽谈收购事宜,并达成收购意向。
2000年2月在收购项目未经正式评估,未经三九企业集团党委研究,也未按规定上报国家计委及有关部门审批的情况下,赵新先擅自代表公司与林清渠在香港签订了《股权收购协议》,约定由三九企业集团下属香港三九实业公司向林清渠收购其持有的香港昌腾公司80%股权并拥有海景高尔夫公司80%股权,收购价格为港币4.7亿元,分两期支付。事后赵新先等人伪造了《香港三九实业有限公司在其注册地址召开董事会的会议记录》,由时任香港三九实业有限公司董事的赵新先、被告人荣龙章和时任三九药业公司财务部长、总会计师的被告人在会议记录上签名确认,虚构董事会议讨论通过上述收购事宜。
因香港三九实业有限公司并无支付能力,赵新先指示陈达成、荣龙章三人组织对收购款项的筹措与支付。提出以申请银行贷款和股东分红的形式支付4.7亿元收购款项,并报赵新先批准。随后,三九药业公司在深圳中信银行通过质押人民币2.3亿存款,在中信嘉华银行取得港元2亿贷款,作为收购股权的首期款项直接支付给了林清渠。上述贷款到期后,三九药业公司以质押的存款抵偿香港三九汽车有限公司的贷款债务。
同年5月29日,赵新先还指示陈达成、荣龙章等人采取虚增分红数额的手段,并伪造《深圳三九药业有限公司董事会关于1999年滚存利润分配的决议》,由赵新先、荣龙章等人签名确认,虚构以分红名义向香港三九公司支付2.926亿元人民币。并据此向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及相关银行骗购外汇共计3530万美元汇至香港广安银行。同年6月,香港三九公司将该款开出2.7亿港元汇票,交付给林清渠作为收购股权的二期款项。上述收购完成后,三九企业集团将“深圳海景高尔夫度假村有限公司”改名为“三九大龙健康城有限公司”,由于收购前后均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项目收购前所取得的政府审批文件均属计划、规划性质,尚不具备开发、经营的条件,此项目至今仍处于停滞状态。三九企业集团2004年清产核资时,已对该笔用于收购香港昌腾投资公司80%股权的4.7亿港元全额报国资委批准作为损失核销。
法院审理认为:上述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滥用职权罪,鉴于被告人在归案后对犯罪事实均能如实供述,主观恶性小,遂作出上述判决,一审宣判后四名被告人均未提出上诉,该案现已发生法律效力。 作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制药企业之一,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药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及相应的医疗保健服务。公司现有品种以中成药为主,并涉及化学原料药与制剂、生物制品、医药卫生材料等多个医药领域。产品辐射全国和世界各地,在日本、美国、加拿大、韩国和东南亚等地畅销,同多家国外公司建立了稳定的贸易联系
三九医药拥有三九胃泰系列、三九感冒灵系列、三九皮炎平软膏、参麦注射液等一批享誉全国的名牌产品,主要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均居同类产品前列,其中有些还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截止2003年12月31日,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资产达82.96亿元,200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74亿元,实现净利润2.09亿元。 三九企业集团围绕药业主营,从创业之初就奉行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益的经营思想。艰苦创业,实业报国成为三九集团的经营观念和企业精神。以一流人才办企业、一流设备从事生产、一流产品提供于用户、一流服务奉献于社会。在全国15个省和4个直辖市都设有销售办事处和仓库,形成遍布全国的医药销售网络;组建抗菌素、中药针剂、生物制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等专业销售部门。
三九企业集团按照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进行技术开发工作;由集团医药研究院总体负责集团技术开发的战略方向,各企业按照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专业化研究所,而各研究所与国内的主要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广泛合作。已设置的研究所有三九生物工程研究所、三九华西中药注射剂研究所、三九抗菌素研究所、三九中成药研究所等。 三九企业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国有大型医药企业,拥有上市公司“三九医药”以及多家通过GMP认证的医药生产企业,涉及药品制造、药品包装、药品销售、医疗服务等领域,拥有近千个中西药产品和覆盖全国的医药销售网络。“999”医药品牌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
三九企业集团因内部管理混乱,长时期高负债经营,2003年底陷入资不抵债境地,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出现严重的信用和债务危机。2004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开始对三九集团实施债务重组。2006年12月根据与三九债权人委员会协商确定的债务重组框架方案,为保证企业平稳过渡和长远发展,按照整体重组、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实施引入战略投资者工作。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凯雷投资集团亚洲收购基金/弘毅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新世界基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CCMP亚洲投资基金)、德意志银行集团(中信证券)、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等5组投资联合体提交了重组建议方案。国资委在专家投票评审的基础上,对各组战略投资者提交的方案作了认真研究,初选华润集团为战略投资者,经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三九企业集团资本重组。
此次三九集团引入战略投资者初步选定,将有利于尽快解决三九集团债务危机和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有利于切实维护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有利于尽可能减少各方面损失,有利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Ⅳ 最近世界范围内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有哪些请给出一些知名上市公司的案例,最好是近几年的。

1.多元化投资
(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
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但是,2004年4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3.74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案例简评: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
华源集团成立于1992年,在总裁周玉成的带领下华源集团13年间总资产猛增到567亿元,资产翻了404倍,旗下拥有8家上市公司;集团业务跳出纺织产业,拓展至农业机械、医药等全新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企大系”。进入21世纪以来,华源更以“大生命产业”示人,跃居为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
但是2005年9月中旬,上海银行对华源一笔1.8亿元贷款到期;此笔贷款是当年华源为收购上药集团而贷,因年初财政部检查事件,加之银行信贷整体收紧,作为华源最大贷款行之一的上海银行担心华源无力还贷,遂加紧催收贷款;从而引发了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
国资委指定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对华源集团做清产核资工作,清理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9月20日,华源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的净资产25亿元,银行负债高达251.14亿元(其中子公司为209.86亿元,母公司为41.28亿元)。另一方面,旗下8家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合计高达73.36亿元,即这些上市公司的净资产几乎已被掏空。据财政部2005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报披露:中国华源集团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薄弱,部分下属子公司为达到融资和完成考核指标等目的,大量采用虚计收入、少计费用、不良资产巨额挂账等手段蓄意进行会计造假,导致报表虚盈实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案例简评:华源集团13年来高度依赖银行贷款支撑,在其日益陌生的产业领域,不断 “并购-重组-上市-整合”,实则是有并购无重组、有上市无整合。华源集团长期以来以短贷长投支撑其快速扩张,最终引发整个集团资金链的断裂。
华源集团事件的核心原因: (1)过度投资引发过度负债,投资项目收益率低、负债率高,说明华源集团战略决策的失误;(2)并购无重组、上市无整合,说明华源集团的投资管理控制失效;(3)华源集团下属公司因融资和业绩压力而财务造假,应当是受到管理层的驱使。
(3)澳柯玛大股东资金占用
2006年4月14日,G澳柯玛(600336.SH)发布重大事项公告:公司接到青岛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青岛澳柯玛集团公司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处置事项的决定》,青岛市人民政府将采取措施化解澳柯玛集团面临的困难。至此,澳柯玛危机事件公开化。
澳柯玛危机的最直接导火索,就是母公司澳柯玛集团公司挪用上市公司19.47亿元资金。澳柯玛集团利用大股东优势,占用上市子公司的资金,用于非关联性多元化投资(包括家用电器、锂电池、电动自行车、海洋生物、房地产、金融投资等),投资决策失误造成巨大损失。资金链断裂、巨额债务、高层变动、投资失误、多元化困局等众多因素,使得澳柯玛形势异常危急。
澳柯玛症结并非仅仅是多元化投资下资金问题,关键问题还有自身的管理模式,是鲁群生近17年的家长式管理模式。鲁群生在特定环境中创业成功,然而在扩张中缺乏应有的风险意识,澳柯玛近亲繁殖任用领导现象是企业对市场缺乏应有的敏感度。
案例简评:扩张几乎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目标。而同在青岛的三家家电集团(都是上市公司)却有不同的选择:海尔的扩张基于品牌战略;海信的扩张基于技术突围;而澳柯玛的扩张却选择了不相关多元化道路。
“发散型的多元化扩张,不但没有让澳柯玛做大作强,发而使其一盘散沙”。澳柯玛集团大额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用于其非相关多元化投资;然后频频发生的投资失败和管理不善,致使资金链断裂,也把集团风险也转嫁给上市公司。应当说,造成澳柯玛危机的根本原因是管理层投资决策失误、投资监管不到位、管理能力不足的综合因素造成的。
2.金融工具投机
(1)中航油的金融衍生工具投机
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油)是中国航油集团的海外控股公司;是新加坡交易所主板挂牌企业。中航油于2004年由于石油衍生品交易导致5.54亿美元的亏损;被迫于2004年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债务重组。而之前,中航油曾被评为2004年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中航油成立有风险委员会,还曾聘请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编制了公司的《风险管理手册》和《财务管理手册》;风险管理手册明确规定,损失超过500万美元,必须报告董事会。
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中航油自2003年开始做油品套期保值业务。但总裁陈久霖擅自扩大业务范围,从事石油衍生品期权交易;一直未向中国航油集团公司报告,中国航油集团公司也没有发现。陈久霖一直独立于中国航油集团公司班子的领导之外,集团公司派出的财务经理两次被换,集团公司却没有约束办法。
陈久霖和日本三井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英国巴克莱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和新加坡麦戈利银行等在期货交易场外,签订了合同。陈久霖买了“看跌”期权,赌注每桶38美元;但是没想到国际油价一路攀升。中航油从事石油期权交易从最初的200万桶发展到出事时的5200万桶,致使中航油在清算时造成账面实际损失和潜在损失总计约5.54亿美元。
2005年6月3日,普华永道发布了有关中航油巨额亏损的最终调查报告。报告认为以下因素单独或共同的造成了公司在期权投机交易上受到损失:(1)后来被证明从2003年3季度开始的对油价走势错误的判断;(2)不想在2004年披露损失;(3)没有按照行业标准对期权仓位进行估值;(4)没有正确的在公司的财务报表上记录期权组合的价值;(5)缺乏针对期权交易的适当的及严格的风险管理规定;(6)公司管理层有意违反本应该遵守的风险管理规定;(7)整个董事会,尤其是审计委员会,就公司投机衍生品交易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未能完全履行各自的职责。
案例简评: 中航油从事场外石油期权投机是我国政府明令禁止的。国务院1998年8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期货市场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取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允许进行套期保值,不得进行投机交易。”1999年6月,以国务院令发布的《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第四条规定:“期货交易必须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禁止不通过期货交易所的场外期货交易。”第四十八条规定:“国有企业从事期货交易,限于从事套期保值业务,期货交易总量应当与其同期现货交易量总量相适应。”2001年10月,证监会发布《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指导意见》,第二条规定:“获得境外期货业务许可证的企业在境外期货市场只能从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进行投机交易。”
对从事金融衍生业务操作来看,中航油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还只是个新手;直接与国际大型基金进行对垒,无疑“以卵击石”。
中航油事件最突出表现在“管理层凌驾”,导致监控机制的失效;直接抵触了内部控制的经营合规性目标和报告可靠性目标。其违规之处有三点:一是做了国家明令禁止不许做的事;二是场外交易;三是超过了现货交易总量。 其报告不可靠表现在:从事期权场外交易没有在财务报告上披露,也没有直接向母公司汇报。
(2)南方航空的委托理财
南方航空集团公司2004年7月间曝出的巨额委托理财投资损失;随后,国家审计署广州特派办对南方航空实施了专项审计;广东证监局也在2005年10月对南方航空股份公司进行了检查。2004年绩效考核的179家中央企业中,南航集团由于重大财务违纪事件,从B级降至了C级。2006年4月底,在香港、纽约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宣布,2005财年巨亏17.94亿元人民币;公司将其归结为航空燃油价格持续暴涨,以及近年收购北方航空、新疆航空两家公司导致的费用攀升;但这显然难以说服市场。
南方航空集团属于国有大型企业,在银行贷款方面具备良好的信誉凭证,不用任何抵押即可以从每个商业银行获得10至20亿元的贷款。用银行的钱来进行投资理财,确实是赚钱的商机。南航集团从2001年就开始进行委托理财业务;与南航集团有过委托理财业务的有汉唐证券、中关村证券、世纪证券。南航集团调集巨额资金乃至账外资金进行委托理财,其中仅流向深圳世纪证券公司的委托理财资金即达12亿元。
南航给世纪证券的委托理财资金基本上被世纪证券用于重仓持有南航集团旗下的南方航空(600029.SH)。南方航空2003年7月25日上市,当时因“非典”的影响,南方航空上市首日收于3.88元,是四大上市航空公司中股价最低的。世纪证券在此低位入货,3个月不到,南方航空从4.2元上涨到6.8元,升幅超过60%,世纪证券也获得了丰厚的账面利润。但随后,在油价不断攀升的压力下,航空股开始萎靡不振,世纪证券因此损失惨重。从世纪证券账面上看,南航委托理财的12亿资产已经无法偿还。也正是由于对南航所形成的巨大债务压力,世纪证券被迫走上重组之路。世纪证券无力归还南航集团12亿元委托理财中的7.15亿元,南航集团无奈只得将其实行债转股。
2005年8月,南航集团副总裁兼上市公司董事彭安发、南航集团财务部部长的陈利明因涉嫌违法,先后被司法机关依法逮捕;2006年3月二人被广东省反贪局移交广州市检察院起诉。2006年10月16日,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原财务部部长陈利民因涉嫌挪用、贪污、受贿等罪,接受广州市中级法院公开庭审。据检察机关侦查证实,2001年8月至2005年5月,陈利民利用经办委托理财的职务便利,采用先办事,后请示或不请示;只笼统汇报理财收益,不汇报合作对象或隐瞒不报等方式,大肆超范围地开展委托理财业务,已侵吞集团部分理财收益,收受回扣;超权限地从银行贷款供个人、朋友注册公司、经营所用;收受汉唐证券、世纪证券、姚壮文贿赂近5400万元,挪用公款近12亿元,贪污公款1200多万元。
案例简评:南航集团的委托理财业务,实际上是南航集团用自己的钱,借助于证券公司进行操作自己的股票。从法律法规方面来说,不论是国有资金入股市炒股,还是利用自有资金操作自己股票,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从内部控制的角度说,南航集团几十亿的委托理财业务集中于公司2-3个人的运作,企业决策层、党委、内部审计监管没有跟上,虽然不能肯定存在管理层纵容,但是可以肯定地说是对重大投资监控不到位;个人收受贿赂、挪用和贪污公款,反映了关键人员的道德败坏和企业基本内部控制的缺失或管理层凌驾等问题。另外,中国的金融体制也为这种现象提供了便利。
(3)国储局的铜期货投机
2005年11月13日开始外电纷纷披露,中国国储局一名交易员刘其兵在LME(伦敦金属交易所)铜期货市场上通过伦敦金属交易所场内会员SEMPRA,在每吨3000多美元的价位附近抛空,建立空头头寸约15万至20万吨。这批头寸交割日在12月21日。但自9月中旬以来,铜价每吨上涨约600多美元,这些空单无疑已经造成巨额亏损,而该交易员刘其兵则神秘失踪。国储局的交易对手包括斯迈尔金属公司、瑞福期货、伦敦标准银行、巴克莱银行、曼氏集团、AMT、萨顿公司、以及一家总部在法国里昂的基金公司。
国储局选择了部分交割,即向伦敦交易所交付5万吨现货铜,其余15万吨的空单展期到远期。市场人士指出,国储目前以3.7亿元左右的亏损,换得了短期的风平浪静;但是与国际基金的对决还将继续,最后的结局还没有出现,不排除基金再度逼仓的局面出现。
在国储铜事件上,同样是普通的调节中心的交易员,一边为中心做交易,一边为自己建立了多达20万吨的头寸,严重被套且长时间没人发现;另外,交易行为由原来的两个岗位变成由刘其兵一个人操控。
案例简评:国家物资储备是国家直接建立和掌握的战略后备力量,是保障国家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手段。事实上,当国储局从负责国家战略物资储备调节向投机赚钱的方向转变时,它就已经开始背离其固有的职责。
同中航油期权投机案一样,同样是小角色、新手的国储局,与国际基金大谔对垒,显然不是其的对手。
吴其兵进行投机性铜期货操作,显然有悖于国家相关法规规定的限于套期保值业务。对于重大的期货业务交易由一个人操控,严重违反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不相容职务分离);另外,一起跟进的与公司业务相当的“老鼠仓”,说明关键交易员存在严重的道德败坏。

Ⅳ 三九的由来

再过不了多久,就到了“三九四九”,俗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这天是越来越冷了,大家都知道热胀冷缩,天一冷,我们的血管容易收缩,很多人容易出现胸闷,心慌、心绞痛这些症状。

Ⅵ 三九医药获利能力分析

你的000999三九:2008年11月17日因刊登相关股东会议特别提示公告,自2008年09月19日起特停。

财务数据:
S三九(000999)公布的三季报显示,公司三季度共实现净利润1.6亿元,比去年同
期增长145.38%, 每股收益为0.16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8.57%.公司另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2008年度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0%-90%。

华润入主三九医药即将落定是最有利信息:
1、11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公布收购报告书,三九集团和深圳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持有三九医药70. 44%股权将变更为新三九持有.这标志着华润医药投资有限公司即将正式入主三九医药.
2、此前,三九集团和三九医药合计持有三九医药的股权为71.35%.但由于其中三九集团持有的0.91%三九医药股权,分别被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和深圳农村信用社申请司法冻结,目前各方尚未达成和解.公告称,如该笔股权解除司法冻结,新三九将完成相应的收购程序.
3、新三九对三九医药的收购, 已触及要约收购.但三九医药表示,由于实际控制人没有改变,将申请豁免要约收购.
4、新三九于2007年3月成立,是国资委和三九集团债委会确立重组方案而设立的重组整合平台,2007年9月华润医药收购其全部股权.这是继华润集团在控股中西药业(600842),万东医疗(600055),双鹤药业(600062),上海医药(600849),东阿阿胶(000423),华源医药之后落定的又一大型医药企业.
5、三九集团是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国有大型医药企业.由于内部管理问题,三九集团从2003年底陷入资不抵债境地,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出现严重的信用和债务危机.2004年7月,国务院批准对三九集团实施债务重组.
6、据悉,华润已在今年投产建立三九医药工业园,并还将继续征地7万平方米,建设二期工程, 并陆续将其它相关的医药生产及配套设施全部迁入工业园.今后,华润集团还将在深圳设立医药产业管理和运营总部,进一步加大对医药产业的投入,使其成为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

鉴于以上信息可以认为,经债务重组会的三九盈利能力将大幅提高,投资增长,是三九医药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投资者应中长期关注其中的投资机会。

Ⅶ 三九企业集团的相关介绍

三九医药的使命与愿景:
关爱大众健康,专注药品制造,打造信赖品牌,把三九医药建设成股东价值和员工价值最大化的上市公司。 作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制药企业之一,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药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及相应的医疗保健服务。公司现有品种以中成药为主,并涉及化学原料药与制剂、生物制品、医药卫生材料等多个医药领域。产品辐射全国和世界各地,在日本、美国、加拿大、韩国和东南亚等地畅销,同多家国外公司建立了稳定的贸易联系。三九医药拥有三九胃泰系列、三九感冒灵系列、三九皮炎平软膏、参麦注射液等一批享誉全国的名牌产品,主要产品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均居同类产品前列,其中有些还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截止2003年12月31日,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资产达82.96亿元,2003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74亿元,实现净利润2.09亿元。
三九医药的发展目标是:以科技为先导,以“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兼顾发展西药和医疗健康服务,力争使三九医药成为集中药、西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和医疗保健服务。 三九企业集团围绕药业主营,从创业之初就奉行高科技、高质量、高效益的经营思想。艰苦创业,实业报国成为三九集团的经营观念和企业精神。以一流人才办企业、一流设备从事生产、一流产品提供于用户、一流服务奉献于社会。在全国15个省和4个直辖市都设有销售办事处和仓库,形成遍布全国的医药销售网络;组建抗菌素、中药针剂、生物制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等专业销售部门。
三九企业集团按照产、学、研结合的方式进行技术开发工作;由集团医药研究院总体负责集团技术开发的战略方向,各企业按照专业方向设置相应的专业化研究所,而各研究所与国内的主要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广泛合作。已设置的研究所有三九生物工程研究所、三九华西中药注射剂研究所、三九抗菌素研究所、三九中成药研究所等。 国资委初选华润集团为战略投资者,经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三九企业集团资本重组。
国资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三九集团引入战略投资者初步选定,将有利于尽快解决三九集团债务危机和占用上市公司资金问题,有利于切实维护上市公司中小股东权益,有利于尽可能减少各方面损失,有利于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三九企业集团是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国有大型医药企业,拥有上市公司“三九医药”以及多家通过GMP认证的医药生产企业,涉及药品制造、药品包装、药品销售、医疗服务等领域,拥有近千个中西药产品和覆盖全国的医药销售网络。“999”医药品牌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
2006年12月,根据与三九债权人委员会协商确定的债务重组框架方案,为保证企业平稳过渡和长远发展,按照整体重组、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实施引入战略投资者工作。据介绍,国资委在专家投票评审的基础上,对各组战略投资者提交的方案作了认真研究,初选华润集团为战略投资者。 法院审理查明:1996年初,香港昌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了由香港昌腾公司实际控股100%的深圳海景高尔夫度假村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在龙岗区坪山镇马峦村7.64平方公里建设高尔夫球场及配套设施项目。1999年10月,昌腾公司董事长林清渠(另案处理)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时任三九企业集团下属香港三九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被告人陈达成,陈获知林拥有梅沙高尔夫球场项目后,向当时的三九企业集团总经理赵新先汇报,赵新先指示陈代表三九企业集团与林洽谈收购此项目。此后,赵、陈多次与林清渠洽谈收购事宜,并达成收购意向。
2000年2月在收购项目未经正式评估,未经三九企业集团党委研究,也未按规定上报国家计委及有关部门审批的情况下,赵新先擅自代表公司与林清渠在香港签订了《股权收购协议》,约定由三九企业集团下属香港三九实业公司向林清渠收购其持有的香港昌腾公司80%股权并拥有海景高尔夫公司80%股权,收购价格为港币4.7亿元,分两期支付。事后赵新先等人伪造了《香港三九实业有限公司在其注册地址召开董事会的会议记录》,由时任香港三九实业有限公司董事的赵新先、被告人荣龙章和时任三九药业公司财务部长、总会计师的被告人在会议记录上签名确认,虚构董事会议讨论通过上述收购事宜。
因香港三九实业有限公司并无支付能力,赵新先指示陈达成、荣龙章三人组织对收购款项的筹措与支付。提出以申请银行贷款和股东分红的形式支付4.7亿元收购款项,并报赵新先批准。随后,三九药业公司在深圳中信银行通过质押人民币2.3亿存款,在中信嘉华银行取得港元2亿贷款,作为收购股权的首期款项直接支付给了林清渠。上述贷款到期后,三九药业公司以质押的存款抵偿香港三九汽车有限公司的贷款债务。
同年5月29日,赵新先还指示陈达成、荣龙章等人采取虚增分红数额的手段,并伪造《深圳三九药业有限公司董事会关于1999年滚存利润分配的决议》,由赵新先、荣龙章等人签名确认,虚构以分红名义向香港三九公司支付2.926亿元人民币。并据此向国家外汇管理机构及相关银行骗购外汇共计3530万美元汇至香港广安银行。同年6月,香港三九公司将该款开出2.7亿港元汇票,由交付给林清渠作为收购股权的二期款项。上述收购完成后,三九企业集团将“深圳海景高尔夫度假村有限公司”改名为“三九大龙健康城有限公司”,由于收购前后均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项目收购前所取得的政府审批文件均属计划、规划性质,尚不具备开发、经营的条件,此项目至今仍处于停滞状态。三九企业集团2004年清产核资时,已对该笔用于收购香港昌腾投资公司80%股权的4.7亿港元全额报国资委批准作为损失核销。
法院审理认为:上述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滥用职权罪,鉴于被告人在归案后对犯罪事实均能如实供述,主观恶性小,遂作出上述判决,一审宣判后四名被告人均未提出上诉,该案现已发生法律效力。

Ⅷ 关于华润集团和三九集团

日前,三九来医药公布“三源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公告显示,由华润医药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00%的新三九控股有限公司将持有原三九集团和深圳三九药业有限公司所持有的三九医药70.44%股权。

据公告显示,原属国资委直接管理的国有大型医药企业的三九集团,由于内部管理问题,从2003年底陷入资不抵债境地,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出现严重的信用和债务危机。

2006年12月,华润集团公司作为三九集团潜在战略投资者向有关部门提交了三九集团重组方案。2007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在《关于三九集团重组有关问题的批复》中,同意三九集团资产债务重组的整体安排,由华润医药收购新三九并向其增资至40亿元,用于新三九收购三九集团的有效资产。

2007年8月,华润集团在香港注册成立了华润医药。2007年9月,华润医药收购三九集团所持新三九100%股权及增资等事宜获商务部批准。2008年1月,国务院国资委下发《关于三九企业集团并入华润(集团)有限公司的通知》,三九集团并入华润集团成为全资子公司。

Ⅸ 三九集团进行债务重组是利用的公允价值还是账面价值计量属性

1、以库存材料、商品产品抵偿债务
债务人应视同销售进行核算。企业可将该项业务分为两部分,一是将库存材料、商品产品出售给债权人,取得货款。出售库存材料、商品产品业务与企业正常的销售业务处理相同,其发生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二是以取得的货币清偿债务。但在这项业务中实际上并没有发生相应的货币流入与流出。
2、以固定资产抵偿债务
债务人应将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该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清理费用的差额作为转让固定资产的损益处理。同时,将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应付债务的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债权人收到的固定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
3、以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抵偿债务
债务人应按相关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转让金融资产的利得或损失处理;相关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与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利得。债权人收到的相关金融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

Ⅹ 内控失败的国有企业有哪个

近年来,国内企业的重大危机接二连三地发生,整体来看,突出有三类重大风险:一是多元化投资,二是金融工具投机,三是生产安全事故。撇开生产安全事故不说,前两类风险具有明显的两大特点:一是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动辄就会使企业“伤筋动骨”;二是同类事故在大型国有企业时有发生。鉴于此,我们称此两类风险为大型国有企业典型的高风险业务。下面我们通过案例对此两类重大风险做深入分析。

中国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还是个新手,以投机为目的金融工具交易,势必会成为国际金融大鳄的“盘中餐”。当然,中国企业从事金融工具的案例比起1995年巴林银行破产案(股指期货投机亏损14亿美元)、1996年住友商社巨亏案(铜期货投机亏损26亿美元)和1998年美国长资公司破产案(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进行俄罗斯国债和日本股指投机亏损43亿美元),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但是,单单中航油的损失,已经是国资委感受到了切肤之痛。其实早在1997年株洲冶炼厂就因为进行锌期货投机,造成亏损1亿美元。然而,同样的事件在2004年、2005年重新上演。

虽然我国政府多次强调国有企业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仅限于套期保值,但是国有企业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投机的行为屡有发生;核心原因还是投机心理和缺乏监管。因此,为降低国有企业金融工具投机风险,一定要加强金融工具投资的监管和相关业务操作的内部控制。

3.结合案例看大型国有企业的高风险业务控制

2006年7月国资委发布的《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中明确规定:非主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一般控制在10%以下;自有资金占总投资的比重一般在30%以上;总投资规模不能超出企业财务承受能力,企业资产负债率要处于合理水平。2006年10月国资委下发的《关于做好2007年度中央企业财务预算工作的通知》,特别强调:央企要加强对外投资、收购兼并、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股票、委托理财、期货(权)及衍生品等投资业务的风险评估和预算控制,及时跟踪和评测高风险业务的风险水平。

从国资委的相关规定和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多元化投资和金融工具投机确定为大型国有企业的高风险业务是确切的。因为,一方面大型国有企业获取从事高风险业务的资金更容易,获得金融工具交易资格(尤其是境外期货、期权)也更有先天优势;另一方面此两类业务风险的发生对大型国有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

为了防止大型国有企业的高风险业务发生,企业应当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控制:

(1)建立正确的风险文化和意识

收益与风险是共存的。建立正确的风险文化和意识,就是要不能因为强调利润和规模增长,把业绩提高依赖于高风险业务,而忽视从事高风险业务的高风险性。

(2)完善高风险业务控制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

现在大型国有企业涉及到高风险业务的管理制度比较少,因为这些业务涉及到决策,又多属于新兴业务。另外,国有企业普遍缺乏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从而也导致制度严肃性和权威性的丧失。主要的原因有企业领导人不重视内部控制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力量薄弱等。

(3)完善法人治理,建立决策者的制衡机制

大型国有企业管理的行政色彩比较浓,法人治理没有完善,内部人控制现象还比较严重,管理层独断专行是导致决策失误的主要原因。大型国有企业最大的风险是战略决策风险;一方面表现在战略方向选择的错误,另一方面表现在对战略风险认识和管理不到位。

(4)加强国资监管,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虽然十六大已经明确国资委对国有企业要做到“管资产、管人、管事”,但是国资委对对国有企业的监管还比较落后。主要原因是国资委对中央企业监管的技术和手段还比较落后,比如还没有建立一套可行的风险预警机制。

阅读全文

与三九集团债务重组的原因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低工资理财 浏览:586
理财需趁早 浏览:893
理财师登陆 浏览:524
上班族小额理财 浏览:753
金蛋理财提现 浏览:397
正确投资理财项目 浏览:876
贷款融资性保函 浏览:58
融资融券转入 浏览:336
什么是销售融资 浏览:418
直接融资怎么计算 浏览:497
融资融券股票市值 浏览:540
波动幅度大的指数基金 浏览:493
快钱包万达理财客服 浏览:253
ipo融资规模 浏览:784
融资公司会倒闭么 浏览:881
政府平台私募融资 浏览:373
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关系 浏览:626
公司融资的概念 浏览:552
建设银行抵押贷款流程 浏览:996
融和融资租赁公司 浏览: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