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国内都有哪几家做降解餐盒的知名企业
1、金发科技:
新型材料发展值得期待。公司现有3万吨可降解塑料已经实现量产,同时耐高温尼龙以及碳纤维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
公司新材料生产能力已经逐渐成熟,面临最大的问题将是市场开拓的问题,一旦产品被下游市场接受,或者可降解塑料应用获得政策大力扶持,公司新型材料业务有望迎来大幅增长。
2、海正药业:
海正集团控股子公司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于2008 年建成国内规模最大,年产 5000吨的聚乳酸(PLA)生产线。
目前 CargillDow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 PLA 产能 14 万吨,但年产量也仅有8万吨左右的规模,且由于CargillDow 公司利用美国充足的玉米供给,将 PLA的价格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故预计海正生物的盈利能力一般,且目前集团公司没有将海正生物放入上市公司的动作。
3、齐翔腾达:
目前公司的生产装臵均是以碳四烯烃为原料,仅占公司采购碳四原料总量的40%左右,而剩余的烷烃部分没有进行深加工,每年大约有超过45万吨的低碳烷烃“下脚料”(异丁烷和丙烷)作为燃料气出售,产品附加值低。
为了充分利用碳四原料,完善碳四深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公司将推进产业链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以及产品的升级和结构优化。2013年将会有年产5万吨丁二烯改扩建项目、年产5万吨稀土顺丁橡胶项目、年产10万吨顺丁烯丁二酸酐项目等围绕碳四产业链的项目相继投产。
4、彩虹精化:
降解材料、再生塑料、空气净化业务快速推进。公司在生物降解材料行业中拥有自主开发的淀粉基、PLA、PBS生物降解塑料技术,目前已批量生产。
空气净化业务已投放市场的项目有:室内空气净化达标保证方案,汽车室内空气净化达标保证方案,家用、车用、商用、医用等专业净化器,汽车尾气净化系统方案等。再生塑料也是新增业务,公司拥有多项自主开发的改性技术,去年实现营业利润450万元。
5、扬农化工:
如东基地项目奠定长期增长如东基地现有的5个产品(贲亭酸甲酯、联苯菊酯、麦草畏等三个产品为现有产能扩张,氟啶胺、抗倒酯等两个新产品盈利水平高)顺利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0亿元。
如东基地作为公司未来战略重点,目前占地仅200亩,公司未来有可能如东基地继续拿地,进一步扩张。
B. 可降解塑料概念股龙头股是什么
与需求相对明确不同,行业供应格局暂未明晰,我们认为选股逻辑应当着眼现在(技术突破、先发优势等)+展望未来(企业质地、做大能力等)。
全球限塑禁塑背景下,可降解塑料需求2021年步入高速发展阶段,我们认为可降解行业具备突出的投资价值及机会。
中金公司进一步指出,PBAT是石油基可降解塑料明星产品,2021年步入爆发元年。目前海外PBAT无论是规模和技术上都领先于国内企业,代表企业如巴斯夫和Novamont等。
(2)生物降解塑料的上市公司扩展阅读
随着国内科研院校及企业加大投入,国内生产企业提升技术水平,我们认为2021年有望进入大规模扩产元年,三年内规划新增产能超200万吨(2020年末约17万吨)。
我们认为国内主要企业不存在技术障碍,目前高单价之下先投产先盈利,2022年后成本控制强、具备大化工能力的企业有望逐渐胜出,远期需要关注万华、华峰等化工巨头对PBAT布局进展。
仅上市公司在建/拟建的可降解生物塑料项目,就包括万华化学、金发科技、长鸿高科、金丹科技、齐翔腾达等10余家上市公司,项目涉及资金近200亿元。
C. 中国大陆生产可降解塑料袋的公司有几家
基本上都可以做
136
7311
7447
D. 中国有几家生产生物降解淀粉塑料母料企业
生物降解淀粉塑料母料及制品降解原理
广安佰亿科技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 北京
刘红 [email protected]
我司的产品是以淀粉为降解主体,淀粉是一种可再生资源,是天然聚合物,对环境土地不会造成任何污染。产品使用丢弃后土壤中的微生物首先侵蚀淀粉,使其产生降解,残余膜则会出现孔状、网状、碎裂。在微生物酶的生物物理、生物化学的作用下,性能逐渐衰减,同时膜中的自氧化剂与土壤中的金属盐接触生成氧化物,产生出低分子羧酸,进而被微生物代谢,其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焚烧时也不会产生有害气体。
E. 山东宝隆生物降解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 临沂市宝隆生物降解塑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06月25日,是由自然人股东孙超、冯加欣共同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2013年10月23日,公司召开股东会,同意公司制度由有限责任制变更为股份有限责任制,通过修改后的公司章程。以2013年9月30日为基础进行整体变更。 2013年11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名称变更为"山东宝隆生物降解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孙隆学
成立时间:2009-06-25
注册资本:3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71323200004435
企业类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沂水县经济开发区
F. 请问一下,现在有可降解环保塑料袋厂家的公司吗急求
近年来,塑料制品特别是一次性塑料用品消耗量持续上升,对环境污染治理带来新的挑战。据估算,到2050年,全球将累计产生120亿吨的塑料垃圾,造成水体和土壤的严重污染。
面对塑料制品带来的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2020年年初,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发布新版“禁塑令”,随后,超过20个省份的禁塑政策相继落地,一批上市公司在可降解塑料生产领域纷纷上马,其中刚刚上市不久的长鸿高科(605008.SH)也以此前60万吨/年全生物降解热塑性塑料产业园项目赢得市场关注。
60万吨产能目前为行业第一
今年10月,长鸿高科发布公告,将投建60万吨/年全生物降解热塑性塑料产业园PBAT/PBS/PBT灵活柔性生产项目。该项目分二期进行,每期30万吨/年,总建设周期5年,先行建设年产10万吨最快有望2021年建成投产。
两周后,长鸿高科发布公告称,已与嵊州市人民政府签订《全生物降解新材料产业园项目投资协议书》,公告显示,项目总投资约50亿元,计划用地213亩,出让年限为50年。
作为全球最大的塑料消费国,我国每年消产生塑料垃圾3000万吨以上,其中约500万吨是难以回收的一次性塑料,加之快递、外卖市场快速扩容伴生更大量的替代需求。同时,传统塑料制农用膜难以降解,残膜可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单位产量。中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据统计,此前已有多家企业公开表示在可降解塑料领域有新的计划,拟投资建设或引进生物降解塑料项目。截至目前,长鸿高科PBAT60万吨的年产能市场规模最大。
投资60万吨可降解塑料项目的背后,是浙江省于9月11日由省发改委等9部门共同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办法》在后方的支撑加码。实施办法中提出,可降解塑料和产品生产骨干企业扩能项目优先列入省重点项目和重大产业项目,重点解决用地、用能等要素资源。
技术排他、一体化等优势领跑可降解塑料赛道
分析人士指出,如垃圾分类等政策的推进一样,可降解塑料的需求释放亦将是一个需要时间探索和推进的过程,只有能够率先投产并事先拥有技术壁垒和成本优势的企业能够享受政策趋严的红利。
在11月中旬,长鸿高科出资6000万元技术许可费与中科启程签订《年产60万吨PBAT树脂聚合技术许可合同》,合同约定,中科启程授予公司可完全生物降解塑料PBAT树脂聚合技术专利权及技术秘密的商业许可,用于生产和销售PBAT树脂产品。而据全生物降解塑料市场需求的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仅浙江一省,每年至少拥有200万吨的需求,长鸿高科在中国浙江省界区域内独家享有该技术。
在各大企业纷纷布置新产能的同时,从需求端来看,作为新兴产业,价格是制约可降解塑料销量增长的一大因素。对此,长鸿高科曾表示,从终端市场的角度来看,由于公司一体化产业园可以实现配套下游的薄膜、塑料袋等终端产品生产,因此,最终的终端产品价格可以达到非一体化产业公司的一半左右。
另外,由于PBAT要求固体化运输,一般的生产厂家购买后需高温溶解,但一体化生产则意味着在PBAT生产出来后、固体化之前就进入了下道工序,节省了大量的能耗、运输成本及中间厂商所赚的利润,加之规模化优势,最终的终端产品价格相比传统塑料袋将处于正常价格区间。由此,长鸿高科有望凭借一体化优势抹平成本增加的不利因素,带来价格优势,有利于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
有业内人士表示,长鸿高科作为国内主要的TPES供应商,在行业原材料价格明显下跌的大背景下,极大助推其环保、可持续新材料对传统橡胶材料的完全替代,新项目建成后,会和公司现有的热塑性弹性体产业结合形成两条主线,双轮驱动。
长鸿高科相关负责人也曾表示,企业战略方向将始终与国家长期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在积极领军行业技术升维、利用企业优势解决环保问题的同时,实现效益。
G. 生物可降解塑料概念股有哪些
生物可降解塑料概念股一览1、金发科技:新型材料发展值得期待。公司现有3万吨可降解塑料已经实现量产,同时耐高温尼龙以及碳纤维项目也在稳步推进中,我们认为公司新材料生产能力已经逐渐成熟,面临最大的问题将是市场开拓的问题,一旦产品被下游市场接受,或者可降解塑料应用获得政策大力扶持,公司新型材料业务有望迎来大幅增长。2、海正药业:海正集团控股子公司浙江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于2008 年建成国内规模最大,年产 5000吨的聚乳酸(PLA)生产线。目前 CargillDow公司拥有全球最大的 PLA 产能 14 万吨,但年产量也仅有8万吨左右的规模,且由于CargillDow 公司利用美国充足的玉米供给,将 PLA的价格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故预计海正生物的盈利能力一般,且目前集团公司没有将海正生物放入上市公司的动作。3、齐翔腾达:目前公司的生产装臵均是以碳四烯烃为原料,仅占公司采购碳四原料总量的40%左右,而剩余的烷烃部分没有进行深加工,每年大约有超过45万吨的低碳烷烃“下脚料”(异丁烷和丙烷)作为燃料气出售,产品附加值低。为了充分利用碳四原料,完善碳四深加工产业链,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公司将推进产业链的进一步扩展和延伸以及产品的升级和结构优化。2013年将会有年产5万吨丁二烯改扩建项目、年产5万吨稀土顺丁橡胶项目、年产10万吨顺丁烯丁二酸酐项目等围绕碳四产业链的项目相继投产。4、彩虹精化:降解材料、再生塑料、空气净化业务快速推进。公司在生物降解材料行业中拥有自主开发的淀粉基、PLA、PBS生物降解塑料技术,目前已批量生产。空气净化业务已投放市场的项目有:室内空气净化达标保证方案,汽车室内空气净化达标保证方案,家用、车用、商用、医用等专业净化器,汽车尾气净化系统方案等。再生塑料也是新增业务,公司拥有多项自主开发的改性技术,去年实现营业利润450万元。5、扬农化工:如东基地项目奠定长期增长如东基地现有的5个产品(贲亭酸甲酯、联苯菊酯、麦草畏等三个产品为现有产能扩张,氟啶胺、抗倒酯等两个新产品盈利水平高)顺利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将超过10亿元。如东基地作为公司未来战略重点,目前占地仅200亩,公司未来有可能如东基地继续拿地,进一步扩张。6、ST鑫富:2009 年通过公开增发募集资金投资了包括年产 20000吨全生物降解新材料(PBS)的项目等两个募投项目。07年建成 3000吨中试产能,一直在改进和优化。目前在新建万吨级产能,建成后稳定性和均匀性应有进步。公司市场主要是出口,如果目前建成的 1万吨产能产销率达到 100%,理论上可以有 4 亿收入,1.2亿利润,但能否达成收入还要取决于公司的销售能力、国际认证及专利情况等诸多方面。7、大东南:可降解塑料包装薄膜龙头企业。发行人的主营业务系国家发改委重点扶持项目——可降解再利用新型塑料包装材料和塑料包装制品的生产和销售,主导产品为BOPP薄膜、BOPET 薄膜及CPP 薄膜,其中BOPP 薄膜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及毛利比率分别为55%、54%。生物可降解塑料概念股有哪些
H. 生物可降解塑料概念股有哪些
1、金发科技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主营高性能改性塑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科技上市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改性塑料生产企业,也是全球改性塑料品种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2020年7月27日《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发布,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位列第330。
2、兆新股份
一般经营项目是:新能源汽车的投资;电力储能设备的投资与技术开发;电力储能系统软件的技术开发;防腐、防水、粘胶高分子材料及涂料,汽车尾气净化产品、清洁养护产品、美容美化产品、油品添加剂(不含危险化学品)、制动液产品,气雾剂及日用化学品,精密包装制品(含注塑),生物降解新材料及其制品的技术开发。
3、齐翔腾达
公司的前身为淄博齐翔腾达化工有限公司。淄博齐翔腾达化工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9月1日,2019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榜单发布,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名列第269位。
4、海正药业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56年,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港口城市---浙江省台州市。目前海正已成为中国领先的原料药生产企业。海正共有约3000名员工,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是科技人员。2000年,海正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中国最大的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生产基地之一。
5、ST东南
主营塑料包装薄膜行业公司是国内塑料包装薄膜行业龙头企业,产销量和效益均名列前茅,具备年产12.7万吨各类塑料包装薄膜生产规模,主导产品BOPET薄膜,BOPP薄膜产品产能在同行业排位中分别居第二位,第三位,产品体系基本覆盖塑料包装薄膜市场主要需求领域。
I. 生产改性塑料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国内改性塑料生产企业总数超过3,000 家,多数年产量不足3,000 吨,超过3,000 吨的接近50 家,过万吨的很少。国内主要改性塑料生产企业概况如下: 企业名称 主要产品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性PS、PP、PA、PC/ABS、PVC、生物降解塑料、弹性体等 银禧科技 改性PVC、改性PP、改性PET、PVC/ABS 合金、ABS合金、改性PE、弹性体等 上海普利特复合材料股份公司 改性PP、PA、ABS、PC/ABS 等 格林美(002340),002324普利特,金发科技(600143),银禧科技 (南方财富网个股频道) (责任编辑:张晓轩)
J. 找生产能降解的塑料产品的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包括鑫富药业(002019)、金发科技(600143)等。
据了解,鑫富药业目前降解塑料的产能为3000吨,上半年万吨级项目上马,未来有望扩至20000吨,从技术上看难度不大,国家发改委近期将会去公司验收该项目。
金发科技在绵阳有一条千吨级中试线,其珠海基地的20000吨项目5月份有望实现量产。两家公司目前生产的均为石油基材料,未来可切换为生物基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