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掌舵人被立案调查,力帆汽车可能破产退市
当下力帆汽车已经处于风雨飘零的状态,而力帆汽车的创始人在这个时候却被立案调查,真可谓雪上加霜,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得不说,此次立案调查给力帆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这让本就摇摇欲坠的力帆汽车雪上加霜,虽然在力帆公开招募重整投资人后有吉利汽车参与其中,但是后续却没消息流出,力帆的存亡依旧是一团迷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贰』 重庆“力帆”曾经那么厉害,为何现在却走下坡路了
重庆力帆曾经是享誉国内的民族品牌,也是重庆的城市名片之一,以造摩托车而闻名天下,该集团创立于90年代初期,创始人是尹明善,据传他曾经被誉为重庆首富,可见财力雄厚。当初尹明善凭借敏锐的商机嗅觉以及精明管理,在集团成立后的10多年里,带领集团取得了迅速发展,2003年力帆集团成为了国内最大的摩托车制造商,一举超越嘉陵和建设这两大传统品牌,表明了此时的力帆正走向巅峰,力帆的商业“帝国”也开始逐渐壮大。不过如今的力帆却急速陷入困境,步履挣扎,身背诸多债务以及最终到了宣告破产这一步,这个创造过很多辉煌的企业不禁令人感到惋惜。2015年,力帆已经成为一个大型综合集团,拓展了汽车、房地产、金融等领域,但是危机已经开始出现。2016年,力帆的汽车和摩托车市场整体销售额下滑,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因新能源汽车电池标示不符规定,力帆还被财政部取消了力帆新能源汽车补助资格,还深受汽车质量问题的困扰,困局加大的力帆,集团的发展便步步走向下坡。众所周知,汽车行业的烧钱程度也是非常大的,竞争力度很大,力帆虽然选择继续坚持,但是最终还是难以熬过这场非常艰难的危机困局,走向了破产。
『叁』 身负14亿的诉讼纠纷,如今财务危机四伏的力帆车企究竟是为何走到这般
老牌车企力帆股份(.SH)近年来麻烦不断,业绩暴跌、转型新能源遇阻,资金更是捉襟见肘,公司只得用募集资金“拆东墙补西墙”,不过随着资金状况的恶化,先是3.79亿元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到期无法归还,引来监管的问询函,而后上交所又曝出力帆股份身负多宗诉讼纠纷。
近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有关规定,统计了近12个月内未披露的累计发生的涉及诉讼(仲裁)事项,涉及金额合计人民币14.23亿元(其中:未考虑延迟支付的利息及违约金、诉讼费等)。公告显示,上述诉讼案件主要包括金融借款合同、保理合同、融资租赁合同等纠纷。
资金短缺再无现金流
除此之外,随着力帆资金状况的恶化,3.79亿元的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到期无法归还,也引来监管的问询函。据了解,早在4年前,力帆股份曾向七名认购对象非公开发行股份,筹得16.63亿元,用于“汽车新产品研发”项目。但随着公司财务压力增加,这部分资金中有4.49亿余元被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
根据现行规定,闲置募集资金暂时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单次期限不得超过12个月。而力帆控股上述4.49亿元闲置资金,共分三次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最早的一次是去年7月6日,规模3.79亿元。也就是说,今年7月5日这笔资金就到期了。
日前,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将于7月23日召开股东大会,审议“终止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并将结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当天晚上,上交所火速下发问询函,要求力帆股份说明相关情况。最终,迫于相应的审议流程,力帆股份取消了这次会议。
力帆股份表示,鉴于目前国内汽车行业及客户群体正在发生转变,传统燃油汽车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在发生技术革新,此前的募投项目“汽车新产品研发”拟开发的部分车型已不再适应市场需求,所以决定终止,相关资金也将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而后力帆股份在回复上交所的问询函中称,公司在未归上述3.79亿元元已到期募集资金前,不启动永久补充流动资金相应审议流程。
是否真正实际进行了新产品研发我们不能确定,但已知的是,力帆控股的确挪用了其中的4.49亿元作为补充流动资金,且无能力偿还,并试图将结余募集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对于一家上市车企,3.79亿并不算一笔巨款,但力帆控股依然拿不出。可以看出,资金的短缺令力帆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事实上,力帆的危机远不止于此。日前,因销量惨淡,引发经销商维权,要求退网并赔偿:包括但不限于保证金、建店补偿、返利、销售款等全额返还给他们;全额回收库存车和库存配件及专用工具。随着力帆老掌门人尹明善的退休,力帆这艘大船的千疮百孔逐渐显露出来,而未来它将驶向何处?
『肆』 为何曾经辉煌的力帆现在乱成了”一锅粥”
时代总要淘汰几个的,跟不上进程了。力帆集团是一家以汽车、摩托车和发动机的生产、销售(包括出口)于一体的民营企业,成立于1992年,总部位于重庆市。2008年1月力帆荣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0年11月25日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旗下产业有力帆汽车、摩托车等。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始于1992年,历经19年艰苦奋斗,已迅速发展成为以科研开发、发动机、摩托车和汽车的生产、销售(包括出口)为主业,并投资金融于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
出口让力帆海外获利。1998年力帆集团取得自营进出口权。2007年出口创汇达4.096亿美元,占重庆市出口总量的9.08%,居国内同行之首。力帆的产品远销东南亚、西亚、欧洲、非洲、南美等100多个国家。2001年9月,力帆摩托首销日本,改写了中日摩托车有来无往的历史。2003年力帆集团开发的摩托车、发动机等产品通过欧盟e-mark认证,标志着力帆产品可以自由进入欧洲18个国家。力帆摩托在越南、泰国、土耳其建有工厂,力帆轿车已在越南下线。2007年8月,力帆轿车还将在埃及、俄罗斯下线。
『伍』 谁来解释一下力帆实业,力帆控股,力帆股份三者的关系
请大家搞清盼达提交回答汽车合力帆的关系,盼达属于力帆控股集团的和力帆股份只是买卖关系 。
『陆』 *ST力帆重整计划出炉:满江红基金成控股股东
11月10日,买车网Buycar获悉,*ST力帆发布《*ST力帆管理人关于重整计划(草案)之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的公告》称,力帆股份出资人权益将调整,总股本将由现在的约13.14亿股,增加到45亿股,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将取代力帆控股,成为*ST力帆控股股东。
力帆股份表示,通过出资人权益调整,重整计划执行完毕之后,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将得到实质改善,可持续经营能力及盈利能力得以提升,有利于保护广大出资人的合法权益。
今年8月,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力帆股份重整一案,指定力帆系企业清算组为力帆股份的管理人,负责开展重整各项工作。在重整过程中,管理人通过公开招募方式,确定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吉利迈捷)、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两江基金)以联合体身份成为意向重整投资人。
具体来看,吉利迈捷与两江基金共同发起设立“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根据公告,吉利迈捷、吉利科技或二者持股比例达70%以上的绝对控股的公司作为参与公司重整投资的实施主体。
根据《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由于*ST力帆已经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资不抵债,若进行破产清算,现有资产在清偿各类债权后已无剩余财产向出资人分配,出资人权益为0。为挽救公司,避免其破产清算,出资人和债权人需共同做出努力,共同分担实现公司重生的成本。因此,本次重整计划将对公司出资人权益进行调整。出资人组由截至11月20日在中登上海分公司登记在册的力帆股东组成。
据了解,重整计划将以力帆股份12.85826279亿股流通股为基数,按每10股转增24.99695156股的比例,实施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共计转增32.14173721亿股。而转增股票不向股东分配,全部由管理人按照重整计划的规定进行分配和处置。在力帆股份重整完成后,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将由力帆控股变更为满江红基金。
力帆股份表示,重整计划执行完毕之后,力帆股份出资人让渡部分股票用于保全主要子公司经营性资产,也能够使得主要子公司通过重整程序清理债务,保留在力帆股份体系内继续经营,继续发挥协同效应,为力帆股份的持续经营和持续盈利创造条件,最大限度维护力帆股份及十家子公司的营运价值,降低重整成本,使全体出资人所持有的力帆股份股票成为有价值且有潜力的资产,有利于保护广大出资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柒』 力帆日子难!股票更名“*ST力帆”,存在破产/退市风险
[汽车之家?行业]?力帆集团目前的日子并不好过,破产/退市风险如影随形。8月24日,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于日前收到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民事裁定书》及《决定书》,力帆股份的重整申请已获法院裁定受理。根据规定,力帆股份股票于2020年8月25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股票简称改为“*ST力帆”,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
力帆股份表示,公司被法院裁定受理重整,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如果公司被宣告破产,公司将被实施破产清算,公司股票将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即使公司实施重整并执行完毕,但如果公司后续经营和财务指标不符合《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监管法规的要求,公司股票仍存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或终止上市的风险。
裁定书中提到,力帆股份公司已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当前货币资金4300万元,到期债务11.96亿元,其他财产流动性差、无法变现,依法应予认定其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因此,力帆股份公司具有破产原因,如不及时拯救,会给债权人、股东、员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带来重大损失,其重整具有必要性。此外,裁定书还提到,力帆股份公司从事汽车及摩通行业多年,拥有较为齐备的生产资质和成熟的生产技术,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销售渠道众多,具备重整价值,其拟通过股权重组、债务重组、资产重组、运营重组的方式实现重整,该重整预案具有可行性。
编辑点评:
近来,围绕力帆股份的负面消息不断,销量下滑、债务/诉讼缠身、经销商维权让力帆的经营现状堪忧。当国内多数车企的经营回到正轨,不断提振销量、推出新品时,力帆仍未从危机抽身,反而已退到了破产的边缘。下一步究竟是破局还是破产,是力帆时刻在面临的问题。(文/汽车之家才丽媛)
『捌』 力帆股份否认年底进入破产程序,力帆破产只是“谣言”还是硬着头皮支撑
几天前,该网络发布消息称,“力帆汽车等四家汽车公司将在今年年底进入破产程序。预计上下游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将在产业链中总共有大约500亿坏账”和“银行关注股票客户”。某些汽车企业产业链中的风险调查通知等传言。
作为谣言中的主角之一,力帆汽车公司发布了两则谣言。尽管力帆汽车还没有达到如此紧急的水平,但实际上,力帆汽车的现状确实相对困难,遭受运营困难和资金流动压力。
在开发新能源汽车的初期,力帆汽车抓住了“窗口”并推出了新能源汽车。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力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陷入了困境。局。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仅为1,257辆,同比下降60.7%。
当前的力帆汽车在产品增长,经营亏损,高负债以及债务纠纷方面面临困难。为了缓解资金压力,力帆股份似乎也处于“出售资产”的道路上。
在当前的危机中,力帆汽车,摩托车是否可以成为救命稻草以及力帆汽车是否可以在困难的情况下摆脱困境仍然未知。
『玖』 又一家车企凉凉“欠债未还”的力帆汽车面临破产清算
今年车市竞争加剧,弱小车企陆续陷入经营困境中。力帆汽车就是其中的一家。
7月9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包括重庆力帆乘用车有限公司在内的10家全资子公司,被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司法重整。如果法院正式受理对公司的重整申请,公司将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如果公司被宣告破产,公司将被实施破产清算,公司股票将面临被终止上市风险。
狗血的是,前段时间吉利汽车被曝出有意接盘力帆汽车,力帆股份因此大涨,趁机割了一波韭菜。随后吉利控股新闻发言人杨学良表示并没有此事。
大咖点评
今年车市的分化非常明显,众泰、力帆等经营不善的企业相继陷入困境,车市已经出现了洗牌潮。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拾』 理想智造股东发生变更 重庆力帆控股退出
中国网汽车3月20日讯近日,记者从天眼查获悉,重庆理想智造汽车有限公司(简称“理想智造”)发生工商变更,原投资人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退出,新增投资人为重庆满旺机械配件销售有限公司,并实现对理想智造100%控股。
重庆满旺机械配件销售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8月,注册资本50万,法定代表人为陈志碧,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销售机械零配件、摩托车、摩托车发动机、摩托车零配件等。
天眼查数据显示,2018年12月17日,重庆理想智造被车和家公司(后更名为“理想汽车”)以6.5亿元收购;2019年12月26日,理想汽车旗下公司重庆新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退出理想智造,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进入股东行列;同时理想汽车联合创始人、总裁沈亚楠不再担任理想智造法定代表人,接任者为温志泓。
根据力帆股份披露的产销数据显示,2月份力帆乘用车产量和销量均为0。相比之下,其2月摩托车销量43569辆,实现同比增长101.96%。1-2月摩托车累计销量97477辆,同比增长25.29%。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