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户口迁移 从荆门到武汉迁移户口 1、需要公司开什么样的证明 2、包括 具体迁移户口的流程
1、开具任职证明(包括具体时间)
2、流程简单点就是:先在目的地派出所提出书面申请,然后在原籍派出所盖章同意,在拿回目的地派出所办理,期间证件要带好,比如(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房屋产权证等)
3、以什么名义迁移户口就带什么证件。
B. 我是荆门户口,随州牌照的车能过户吗
外地车牌到荆门来不可以过户。需要到随州车辆所属车管所办理过户手续,再到荆门申请办理落户上牌手续。
办理车辆过户手续,需车辆之前违章处理完毕,车检合格。
由买卖双方持有各自身份证和车辆手续(机动车登记证书,机动车行驶证等),双方一起到车辆登记的车管所咨询办理车辆过户手续。
车辆管理所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一日内,确认机动车,核对车辆识别代号拓印膜,审查提交的证明、凭证,收回号牌、行驶证,确定新的机动车号牌号码,在机动车登记证书上签注转移事项,重新核发号牌、行驶证和检验合格标志。
《机动车登记规定》:
第十三条 机动车所有人的住所迁出车辆管理所管辖区域的,车辆管理所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日内,在机动车登记证书上签注变更事项,收回号牌、行驶证,核发有效期为三十日的临时行驶车号牌,将机动车档案交机动车所有人。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在临时行驶车号牌的有效期限内到住所地车辆管理所申请机动车转入。
申请机动车转入的,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填写申请表,提交身份证明、机动车登记证书、机动车档案,并交验机动车。机动车在转入时已超过检验有效期的,应当在转入地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并提交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和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车辆管理所应当自受理之日起三日内,确认机动车,核对车辆识别代号拓印膜,审查相关证明、凭证和机动车档案,在机动车登记证书上签注转入信息,核发号牌、行驶证和检验合格标志。
第十八条 已注册登记的机动车所有权发生转移的,现机动车所有人应当自机动车交付之日起三十日内向登记地车辆管理所申请转移登记。
机动车所有人申请转移登记前,应当将涉及该车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和交通事故处理完毕。
第十九条 申请转移登记的,现机动车所有人应当填写申请表,交验机动车,并提交以下证明、凭证:
(一)现机动车所有人的身份证明;
(二)机动车所有权转移的证明、凭证;
(三)机动车登记证书;
(四)机动车行驶证;
(五)属于海关监管的机动车,还应当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车辆解除监管证明书》或者海关批准的转让证明;
(六)属于超过检验有效期的机动车,还应当提交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合格证明和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凭证。
现机动车所有人住所在车辆管理所管辖区域内的,车辆管理所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一日内,确认机动车,核对车辆识别代号拓印膜,审查提交的证明、凭证,收回号牌、行驶证,确定新的机动车号牌号码,在机动车登记证书上签注转移事项,重新核发号牌、行驶证和检验合格标志。
现机动车所有人住所不在车辆管理所管辖区域内的,车辆管理所应当按照本规定第十三条的规定办理。
第六十四条 本规定下列用语的含义:
(四)身份证明是指:
3.居民的身份证明,是《居民身份证》或者《临时居民身份证》。在暂住地居住的内地居民,其身份证明是《居民身份证》或者《临时居民身份证》,以及公安机关核发的居住、暂住证明。
C. 湖北荆门到底是个怎么样的地方
荆门市 面积12072平方千米,人口301万(2003年)。
东宝区 面积1592平方千米,人口 37万。邮编448004。区人民政府驻金虾路9号。
掇刀区 面积 639平方千米,人口 36万。邮编448124。区人民政府驻掇刀石街道龙井大道99号。
钟祥市 面积4488平方千米,人口103万。邮编431900。市人民政府驻郢中街道。
沙洋县 面积2181平方千米,人口 60万。邮编448200。县人民政府驻沙洋镇。
京山县 面积3172平方千米,人口 65万。邮编431800。县人民政府驻新市镇。
荆门现辖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屈家岭管理区6个县、市、区,其中镇50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5个,农业办事处、农(牧)场、水库单位等11个,省级经济(高新)技术开发区4个。总人口300万人。
荆门中心城区城市定位为:鄂中区域中心城市,新兴特色工业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规划区面积718平方千米,目前建成区面积44.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8.1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0.5万人),基本形成了南北双城、新老城区结合的城市格局。“十五”期间,荆门中心城区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5.3亿元(不含电力、邮电通讯设施投资)。截至2005年底,城市道路121条312千米,道路面积514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6.53平方米),排水管道421千米;城市供电设施完善,电力供应充足;城市供水能力38.2万立方米/日,供水管网300千米,供水普及率100%;气化率100%,城市燃气管道59千米;公交运营车辆332台(每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2.07标台);城市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500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市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5万吨,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1.01%;人均公共绿地10.03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44.54%,绿化覆盖率48.98%。荆门中心城区城市供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成区绿地率等多项指标处于全省领先水平。近年来,荆门城市建设在规划管理、造林绿化、综合环境整治等方面获得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
【京山县】京山县地处湖北省经济最活跃的武汉--襄樊--宜昌大三角中心地带,位于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端,素有“鄂中绿宝石”的美誉。辖14个乡镇和1个开发区,国土面积3520平方公里,总人口61.6万人。荣获全省经济效益目标考核“十佳”县市、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县、省级文明县城、全省最佳信用县、全省技术创新示范单位等称号。历史悠久。秦汉以来,境内一直设县置州(郡),隋大业三年(607年)设京山县,宋乾德二年(964年)裁北部的富水县归京山县,自此京山县统领今域,沿袭至今。京山人杰地灵。在古代,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屈家岭文化,养育了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令尹子文和大夫申包胥、西汉时期的绿林起义首领“三王”(王匡、王凤、王常)等著名历史人物;在近代,涌现出了辛亥革命时期的武昌首义闯将“三刘”(刘英、刘铁、刘杰)和当代文学大家聂绀弩、毛泽东双儿女亲家张文秋等时代英豪。在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京山是豫鄂革命根据地,贺龙、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风光旖旎。境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遗址,省级文化保护单位西汉末年绿林起义策源地三王城遗址、汉唐古城口遗址、抗日战争时期豫鄂边区党委机关旧址、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部旧址、豫鄂边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旧址等。主要风景名胜有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核心绿林景区、虎爪山国家森林公园,还有鄂中第一溶洞----空山洞,疗养胜地----温泉山庄,鄂中第一漂----鸳鸯溪漂流。资源丰富。地处鄂中丘陵至江汉平原过渡地带,低山、丘陵、岗地和平原四种地貌兼而有之,为“七山二水一分田”,农、林、牧、渔、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有耕地82万亩,水域面积28万亩,林业用地248.8万亩,其中经济林基地35万亩。森林覆盖率44.8%。农副土特产主要有香菇、木耳、茶叶、桥米、板栗、银杏、对节白腊、各种水果、中药材等,素有“中国板栗之乡”美称。“京燕牌”花菇被评为部优产品和全国同类产品第一名;“国宝牌”桥米历史上为宫廷贡米,是全省第一个获国家原产地域保护的农产品;以中华鳖、中华草龟、银鱼为主的特种水产养殖开发较早,是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遍布山区的珍稀树种对节白腊,是少有的森林“活化石”。境内水资源丰富,共有大中小型水库150多座,大小河流500多条,库塘滞洪能力12.64亿立方米,正常蓄水能力8.35亿立方米。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硅石、石灰石、白云石、重晶石、大理石、玄武石等六大类,储量在1000万吨至数亿吨之间,品位高、质量好,具有较高的工业开采价值。基础设施发达。境内交通便利,长荆铁路横贯东西,省道应随、皂当、汉宜三条公路由东至西,安京、京天两条公路由北至南贯穿全境,随岳、武荆两条过境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城乡电网密布,乡村通电率达100%。全县通讯便捷,移动、固定电话和互联网用户达12万户,乡村全部实现电话程控化。经济繁荣。2005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6.61亿元,增长11.8%;规模工业完成产值14.06亿元,增长28.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75亿元,增长13.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5.04亿元,增长13.45%;地域财政收入达到2.94亿元,可比增长26.0%。工业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形成了机械、化工、冶金、建材、纺织服装、粮食加工六大行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是全国最大的纸箱纸盒包装机械、最优的结晶硅和锅炉辅机生产基地。县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8.3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货币工程量2.1亿元,目前已有28家企业落户园区,其中15家已建成投产,规划到2008年产值达到34亿元,利税达到3亿元,总人口达到5万人。外向型经济格局初步形成,外贸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各项出口指标在全省县市区中名列前茅。2005年完成出口创汇4702万美元。京山是全国首批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全国生态农业建设示范县,也是全省优质稻生产示范县、全省绿色食品建设示范县和全省重要的商品棉、油料、生猪、家禽和水产品生产基地,种植业优质率达95%以上,有全国最大的中华草龟种苗养殖基地----盛昌龟业公司,有全省第一批认证的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永兴中华鳖养殖基地,有年产200万只蛋鸡的钱场蛋鸡养殖小区。
【沙洋县】沙洋县位于鄂中腹地,江汉平原北端,是湖北历史上八大重镇之一,素来享有“汉江明珠”、“小汉口”的美誉。现辖13个镇,国土面积2044.45平方公里,总人口58.21万人。境内有沙洋监狱管理局、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武警三支队等多家省、市驻沙单位。沙洋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楚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和中国最早的县级政权??权县所在地。境内楚汉墓群分布连绵,堪称“楚文化地下宝库”,纪山楚墓群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了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郭店楚简和震惊世界的“中国第一古湿尸”等稀世国宝;有湖北省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时期古城遗址----马家垸遗址;有纪山寺、岳飞城遗址等多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沙洋曾是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外交部、财政部等中央国家机关创办的“五七干校”所在地(最多时有26所),很多历任和现任领导、重要人物、知名人士、高级将领曾在沙洋“五七干校”学习锻炼。物产资源丰富。沙洋农副产品丰富,主要有水稻、小麦、棉花、油菜、花生、蔬菜、花卉苗木、水产品、畜禽等。纪山龙米、马良石头鱼曾被列为宫廷贡品,小李子藜蒿、长湖荸荠、纪山龙米、洪森精米、风池香米、蛟龙皮蛋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沙洋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全国“双低”油生产示范县,水产品产量位居全省前列。境内已探明的主要矿种有石膏、石灰岩、粘土、硅质水泥原料、红土等,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盐化矿物和石油等10多种资源。境内有流入长江的汉江、长湖两大水系,其中汉江流经全境,有7座中型水库,总库容为12683万立方米。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12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9.11亿元、13.11亿元、13.9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分别为41.4∶28.4∶30.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6亿元。财政收入12002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011万元。工业总产值16.64亿元,工业增加值4.6亿元。农业总产值32.20亿元,主要农产品粮食、棉花、油料、蔬菜产量分别达到58.38万吨、1.00万吨、10.55万吨、30.30万吨。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2亿元,各项存款余额30.42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5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18元。产业特色明显。形成了以华溢纺织、富泰革基布、广银棉花等棉纺加工企业及温鑫服装、侨夫服饰等服装企业为骨干的轻纺产业;以新兴建材、明弘建材、荆玻铝业、秦江水泥、秦江人造板等公司为骨干的建材产业;以洪森实业、凤池米业、巨星粮油、蛟龙蛋制品、仙羽禽业等企业为骨干的食品产业;以大江铸业、创升铸业、江汉石油仪器仪表、沙洋电线厂等企业为骨干的机电产业。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8家,亿元企业达到5家,有荆玻集团、华溢纺织公司、洪森实业公司和江汉石油仪器仪表公司等骨干企业。全县企业知名品牌众多,“洪森”精米、“凤池”香米、石钥牌指重表获湖北名牌称号,“纪山”龙米、“尚香”风干鸡、“玉雅”生活用纸、“蛟龙”皮蛋等品牌在省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基础设施完善。境内交通便利,路网纵横交错,207国道、(武)汉宜(昌)、荆(门)潜(江)等省道、襄(樊)荆(州)高速公路贯穿县境,破土动工的武(汉)荆(门)高速与沙洋擦肩而过,半小时的高速公路入口有5个,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70.6公里。荆沙铁路贯穿全境。有汉江和江汉(汉江--长江)航线。全县程控电话装机7.20万部,互联网用户达到5800户,乡村全部实现电话程控化。移动电话达到13.96万部,城乡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6.3部。全县有35千伏及110千伏主变容量18.1兆伏安,年供电量3.6亿千瓦时,用电可靠率超全省平均水平。沙洋220千伏输变电站正在建设之中,2006年底可建成运营。新兴滨江园林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区建成区面积1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万人。城区沿湖景观、休闲项目等园林设施日臻完善,绿化面积达到193.8公顷,占城市面积的25.3%。大型专业批发市场、超市连锁店、宾馆酒楼等商业设施遍布辖区。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人均住房35.2平方米。
【钟祥市】钟祥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汉江中游,江汉平原北端,国土面积448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17平方公里,辖15个镇,1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1个开发区,3个国营农、牧场,3个大型水库,总人口103.76万人。钟祥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钟祥为楚别邑,称郊郢,系楚国陪都;后期曾为楚国国都。西汉初置县,三国时属吴,称石城。自西晋至清末民初1600多年间,钟祥一直为郡、州、府、县治所。因明代嘉靖皇帝生养发迹于此,御赐县名为“钟祥”,取“祥瑞钟聚”之意。明嘉靖十年(1531年),御置承天府,是当时全国三大直辖府(顺天府、应天府、承天府)之一,曾是江汉、湖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养育了楚辞文学家宋玉、楚歌舞艺术家莫愁女、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等历史名人,诞生《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传世名曲。新中国成立后,县名仍为钟祥。1992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钟祥资源富集。矿产资源:钟祥现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6类27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1/6,占全省的1/4。主要有磷矿石、累托石、矿泉水、硫铁矿、石灰岩、耐火粘土、滑石、大理石、煤、重晶石、白云石、金刚石、砂金等。其中磷矿石储量达5.36亿吨,居全国第二位,开采量居全国第一位,素有“中原磷都”之称。土地资源:全市土地面积673万亩,其中耕地121.3万亩,可垦荒地50多万亩,林地近200万亩,水域74万亩,草场190多万亩。水资源:全市淡水资源总量510亿立方米,汉水自北而南纵贯市境144公里,沿汉江流域有8条水系,建有温峡、石门、黄坡三座大型水库,全市水能蕴藏量大于15.7万千瓦。旅游资源:钟祥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所在地,是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山川湖泊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其中明显陵是我国中南地区惟一的明代帝陵,也是全国最大的明代单体帝陵,与北京十三陵和南京明孝陵齐名。现已形成郢中风景区、云台观风景区、大洪山风景区、温峡风景区等四大景区。农副产品资源:钟祥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是国家重要优质米、优质棉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钟祥是“中国长寿之乡”。现有百岁老人68人;90岁及以上的老人近千人;人均预期寿命75.88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9.88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48岁。钟祥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79.83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4.55亿元、27.65亿元、27.6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30.8∶34.6∶34.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7690元。财政收入3.2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95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73.8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27.47亿元。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生态建设示范区,全国科技、教育、文化先进县(市),省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县(市)。经过多年的建设,钟祥形成了以磷化、纺织、食品、轻工、建材、汽车零部件6大行业为支柱,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全市现有工业企业384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7家。工业产品540余种,有17种产品进入国际市场,40余种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钟祥是全国小康建设百强县(市)和全国十个小康建设示范县(市)之一。农村居民储蓄总额、人均储蓄额和农村拖拉机保有量、农机总动力均居全省县(市)第一,先后被授予全国农村电气化达标县(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全国果品产业示范县(市)等称号。农业综合实力较强,粮、棉、油、肉类总产量和农业增加值曾进入全国五十强和全省十强。现已形成粮食、棉花、油料、生猪、鸡鸭、水果、蔬菜、食用菌等8大主导产业和中粮祥瑞油脂、新美香、康辉、金林、龙富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钟祥市场繁荣,贸易活跃。全市拥有大型商场和各类宾馆、酒店30多家,其中四星级宾馆1家,三星级宾馆1家。建有较大规模的集贸市场、工业品市场和生产、生活资料市场30多个。200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1亿元,接待游客13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亿元。全市现有“三资”企业128家,出口型企业12家。钟祥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功能齐全,形成了水、陆、空立体运输网络。全市公路通车里程4550公里,等级公路3450公里,焦枝铁路、长荆铁路、襄荆高速公路、武荆高速公路、207国道穿越市境。境内汉江航道常年通航,建有7个港口码头。2005年,全年货物周转量(不含铁路)9.77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不含铁路)6.58亿人公里。货运量740万吨,客运量1430万人次。
【东宝区】东宝得名于隋代所建的东山宝塔。国土面积1645平方公里,辖6镇1乡2个街办,总人口36.39万人。历史悠久,山川秀美。巍然耸立的东山宝塔,历经1400多年的沧桑依然形态稳健,气势轩昂;建于南宋绍兴年间的龙泉书院古朴典雅,学风浓厚,培育出一代代英才,点缀其间的象山四泉(龙泉、蒙泉、惠泉、顺泉)闻名遐迩;以捉马洞、仙人岩为主的三国古战场遗址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完美结合;唐安古寺、洪山寺、千佛洞依山傍水,清新幽静;老莱子山庄、圣境山、九龙谷、白云楼等道教遗迹和名胜源远流长;形成于中生代的天然溶洞----香龙洞内钟乳石令人叹为观止;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全国八大人工水库之一的漳河水库风光秀丽,景色怡人,被湖北省列为“着力建设的10个省级旅游休闲度假区”之一。禀承“绿色东宝、天然氧吧、有机食品”发展理念的东宝已越来越成为理想的人居之地。物华天宝,资源富集。矿产资源多达24种,其中石灰石、石膏、方解石储量分别达到46亿吨、10亿吨、1.8亿吨,均居全省之最,极具开发潜力;原煤储量达5000万吨以上;水泥粘土储量达3100万吨;硫铁矿、石英矿、陶土、铁、铜、硅、矾土、大理石等资源均具有一定的开采价值;森林覆盖率高达58%;柑桔、香菇、黑木耳、乌臼、核桃、板栗、银杏等特产畅销全国各地,香菇、黑木耳远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焦枝、荆沙、长荆铁路与207国道、襄荆高速(襄樊至荆州)公路纵横交错,皂当(天门皂市至宜昌当阳)、荆潜(荆门至潜江)、荆南(荆门至南漳)等省级公路贯穿全境,已全线动工的武荆高速(武汉至荆门)和荆宜高速(荆门至宜昌)将在东宝汇合,与沪蓉高速、京珠高速联网,届时在1个小时内到达宜昌(三峡),1个半小时内到达武汉。长江航道的沙市港及沙市机场、襄樊机场、三峡机场距东宝均只有100公里左右。优越的条件使一大批中央和省属企业落户东宝,全国特大型石化企业荆门石化总厂、华中电网主力之一荆门热电厂、三峡工程水泥定点生产企业葛洲坝水泥厂以及航空工业总公司所属的第六○五研究所等均在东宝境内。国家三条微波通道、四条光缆穿境而过,使东宝与全国各地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互联互通。东宝电力设施完善、供应充足,城市和农村电网改造已全部完成。投资环境良好,发展前景广阔。全区按照“经营城郊,兴工强区”、“唱响山歌,兴山富民”、“服务城市,提升三产”的工作思路,突出环境建设、民营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三大重点,奋力推进区域经济发展。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8亿元,同比增14%。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8.1亿元,同比增38.3%;实现利税6.4亿元,同比增94.4%。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培育市场主体成效明显。规模企业新增25家,达到84家;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企业达到12家,亿元企业达到7家。石桥驿磷化工、子陵建材、牌楼轻纺等工业集群发展加快,国道工业走廊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城郊工业龙头作用更加突出。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获省级以上知名品牌7个,“洋丰”商标和“洋丰牌过磷酸钙”分获“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着力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狠抓专利实施,申请国家专利105件,申报科技项目16个,其中8个项目被列为全市重点科技计划项目,2个项目被列为全市重大专项。节能减排见到成效,先后关闭小煤矿7家,小水泥厂1家,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是全市唯一实现“双减”目标的县市区。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15.9亿元,同比增8.3%;农民人均纯收入4674元,同比增加586元,增长14.3%。特色板块经济进一步发展。漳河柑桔板块被纳入全省跨区域优质柑桔板块连接项目。农业产业化深入推进。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山缘香菇年出口创汇突破500万美元。新登记专业合作社16家,全区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达到35家。新认证绿色食品和无公害产品5个,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达到20个。第三产业发展提速。 “乡村游”发展势头强劲。圣境山等主要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家乐”星级服务进一步规范。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杨家桥综合型物流园区被纳入全市物流园区总体规划,园区内商贸物流企业发展到近百家,形成了与全国100多个城市互通的物流网络。着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发展农资农家店、日用消费品农家店36家。社区服务、金融保险等行业进一步发展。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28亿元,同比增50.1%,其中城镇以上项目投资完成21.8亿元,同比增61.3%。新、续建项目162个,其中投资过千万元项目45个,实际完成投资9.7亿元。招商引资有效支持投资增长。引进区外境内资金9.08亿元,同比增29.4%;引进境外资金1215万美元,同比增20%。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亿元,同比增19.3%。积极扩大外贸出口,完成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同比增100%。财政运行平稳。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4.06亿元,同比增33.5%;完成区级一般预算收入9800万元,同比增20%。强化财政发展职能,狠抓支出控管,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支出3.27亿元,同比增33.8%。
【掇刀区】掇刀区是2001年3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县级行政区,下辖团林铺镇、麻城镇、掇刀石街道办事处和白庙街道办事处,共有78个行政村、17个社区居委会和3个场委会,有639个村民小组和105个居民小组。掇刀区地处荆山山脉与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位于鄂中腹地、扼荆襄要道。全区总面积为614.7km2,其中:白庙街道办事处25.76km2,掇刀石街道办事处131km2,麻城镇175.3km2,团林铺镇282.64km2。可供开发的丘陵岗地、水面较多,有着发展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天然优势;矿产资源较多,石膏储量丰富,煤、白云石等颇具开发价值;有千佛洞国家森林公园、凤凰风景游乐区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项目。
【屈家岭管理区】屈家岭管理区原为五三农场,是湖北省最大的国有农场 ,由李先念在湖北工作期间亲自破土奠基,1952年开始垦建,1953年正式命名,原属湖北省农垦事业管理局,2001年11月属地管理,成立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屈家岭管理区位于湖北省中心地带、江汉平原与大洪山余脉的交会区域,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全区土地面积220平方公里,人口6.4万人,职工3万人。下辖5个农业办事处。有水旱耕地14.5万亩,林地10万亩,果园3万亩,水面1.5万亩。屈家岭管理区东距武汉市168公里,西至宜昌220公里,至荆州120公里,西去30公里经汉江沙洋港可入长江,西北去90公里可抵荆门火车站,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屈家岭管理区是闻名世界的屈岭文化遗址所在地。遗址大量出土文物中,以彩纹陶器和含有粳稻谷壳的红烧土块最有名,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典型代表。屈家岭现代农业规模种植和农业产业化优势明显,利用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开发旅游前景广阔。2005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3849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05万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10090万元,增长28.8%,第三产业增加值16800万元,增长14.3%。全区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5046万元,同比增长13%。其中农业25905万元,增长7.9%;工业29141万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额4610万元,增长2.8%;财政收入2726万元,同比增长20.2%。屈家岭农林牧渔各业俱全,并已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模式。年产粮食42500吨,棉花6000吨,油料4500吨,年出栏活猪10万头(年出口3万头),年产鲜牛奶2000吨,鹿茸300公斤,年产各类水果1000万公斤,鲜鱼1000万公斤。管理区有湖北最大的活猪出口基地,所产“陈湾”优质瘦肉型活大猪在香港市场直接挂牌销售,是全国六个最佳养殖企业之一。“湖北九州梅花鹿养殖有限公司”是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场,现存栏梅花鹿1200头,其引进先进技术研制开发的鹿系列产品先后获“湖北省精品名牌展销会银奖”和“中国第七届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管理区已形成种养加一条龙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显著特色。利用农场新鲜的农、果、畜产品资源兴办的湖北金五三食品厂,是国家二级企业和出口定点厂,年产肉类、禽类、水果、蔬菜、食用菌等罐头1万多吨,90%供出口。金龙福药业拥有8条现代化生产线,生产中西成药60多种,其专利生产的金龙舒胆颗粒荣获“省工业精品名牌产品博览会金奖”。江峰药业是一家以生产兽药为主的科技型企业,现有六条生产流水线(即水针剂、粉针剂、中药散剂、消毒剂、水溶剂生产线),该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推出新产品,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三十多个省市。五三棉业公司设备一流,产品质量享有较高声誉。湖北五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年产水泥8.8万吨,五三奶粉畅销全国各地。出口产品还有无铅皮蛋、小磨香麻油等。
D. 神雾集团落户荆门哪里
东宝区子陵铺镇!
E. 荆门在湖北的地位如何
2005年,湖北荆门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内地最适宜开设工厂的20个城市之一。2007年荆门成为国家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市,也是湖北唯一的试点城市。
在湖北省来深圳举办经贸洽谈会之前记者来到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湖北“中部之心”采访了荆门市市长王玲,目睹了这位女市长的风采与魅力。
踏上这片热土,所到之处,无不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荆门,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明显陵,出土了被称为“改写中国古代思想史”的郭店竹简和“中国第一古尸”的战国女尸,是举世闻名的楚文化发祥地之一。境内有大口、太子山、千佛洞3个国家森林公园,其中国家级大洪山风景区被中国科学院专家誉为最适宜人居的世外桃源。全国八大人工湖之一的漳河水库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蓄水面积22亿立方米,水质清澈,游鱼见底,被国家环保总局称赞为全国罕见的“一湖碧水”、“中部的圣水之都”。
荆门近两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中部城市中脱颖而出,实现了经济社会与人居环境“比翼齐飞”。
王玲介绍说,荆门是湖北重要的化工城市,石油化工、磷化工、医药化工、能源化工发展迅速,中石化荆门分公司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洋丰集团三元复合肥和磷酸一铵产销量全国第一、年销售收入45亿元,天茂实业布洛芬生产能力居全球第三位。荆门是湖北重要的建材生产基地,拥有全国最大的特种水泥生产基地——葛洲坝股份有限公司水泥厂。
王玲如数家珍地介绍荆门的资源禀赋和各种优势,让人觉得荆门的确是中国中部一块稀有的吸引投资的“磁石”。荆门是全国北电南送、西电东送交汇的重要通道,境内有1000千伏特高压工程和18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的热电厂。
荆门市农业资源优势也很明显,主要农产品量大质优。在土地资源方面,全市农民人均耕地面积1.98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8亩。全市规模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00多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1家。农民人均纯收入多年来一直位居全省市州前列。
荆门交通四通八达,在全国高速公路网规划中,通过荆门的有“两纵一横”,其中襄荆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荆宜、随岳高速公路荆门段建成通车,武荆高速公路荆门段今年将率先通车,明年全线通车。铁路纵横交错,焦柳铁路、长荆铁路和荆沙铁路在荆门中心城区交汇。水运条件较好,长江、汉江运输便捷。空运条件日益改善,市周围有三个机场,一个中南地区唯一的农用航空站。
近年来,荆门先后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省A级金融信用市,被列为全国生态示范试点市、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城市、国家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市、全国首批农机化建设示范市等。
王玲说,荆门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开放作为新一轮发展的突破口。在全市推行“二分之一”工作法,各级班子主要领导用一半的时间和精力抓招商引资和服务项目建设,在项目建设工地成立30多个服务分队,由职能部门负责人牵头挂牌服务。按照“院墙内的事情由业主负责,政府不干预;院墙外的事情由地方负责,业主不费神”的要求,为每个落户项目指定一名包联领导,其中重大项目专门组建服务小分队,每支小分队明确一个政府职能部门牵头,从选址、开工、竣工、投产到生产经营实行全程跟踪服务,从立项报批、审批办证、社会治安到协调部门利益、社会关系等实行全托式代理服务,真正做到“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企业”。
荆门每年开展一次规模空前的“创业之星”评选活动,设立全市十家规模最大企业、十家增长最快企业、十家贡献最大企业排行榜,重奖企业有功之臣,全市上下形成了创业有功、创业光荣的良好氛围,在湖北有着很大的影响力。
采访中,王玲市长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情:全国最大的汽车玻璃生产企业——福耀玻璃落户荆门,从2007年5月中旬获得第一信息,到7月11日草签协议,再到10月9日正式开工建设,速度之快,令人赞叹。福耀玻璃的高层评价:荆门人的办事效率在福耀全国分公司中名列第一!
领导人的人格魅力、管理者的开放心态、城市的人居环境、市民的言谈举止无不在向外展示这座城市的投资环境和魅力。
F. 请问办理湖北荆门掇刀户口迁出手续是否可找人代办急~
关键看迁入地是否好办,有没有地方落户接收,迁出地无所谓
G. 老公是荆门钟祥的我是武汉的,在武汉买了房,后来我们结婚了怎样才能把老公的户口转到武汉来需要什么
第一,如果你们所购房产符合购房落户的政策。则可以直接将你老公的户籍迁入武汉。(【仅列中心城区】房产必须同时满足三点条件:新购置的商品房,面积100平方米以上,总价50W以上)
第二,如果房产不符合购房落户的政策,则可以通过夫妻投靠落户的渠道办理。必须结婚10年以上或者你老公35周岁以上。
H. 外省欠户口到湖北荆门需要什么手续
带上离婚证明的文书、离婚证等证明
到要落户的户籍室说明情况,想把户口迁回来,如果同意的话,会给你办理准迁证,再到浙江把户口起出来,落到荆门就可以
如果有亲属在荆门,先问好把材料的原件或复印件寄过来,由他们办理好,准迁证寄给你,你再办理好,带过来就可以落户
I. 从河南到荆门几十年了没有户口,怎么才能上户口
从河南到荆门几十年了没有户口,首先要到河南原户口所在地村委、派出所开没有户口的证明,再带着身份证、相关证明等到荆门相关派出所办理户口。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
二、依法为无户口人员登记常住户口
(四)被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后户口被注销人员。被人民法院依法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后重新出现的人员,本人或者其监护人可以凭人民法院撤销宣告失踪(死亡)的生效判决书,申请恢复常住户口登记。
(五)农村地区因婚嫁被注销原籍户口的人员。农村地区因婚嫁被注销原籍户口的人员,经公安机关调查核实未在其他地方落户的,可以在原户口注销地申请恢复常住户口登记。恢复常住户口登记后,符合现居住地落户条件的,可以办理户口迁移登记。
(六)户口迁移证件遗失或者超过有效期限造成的无户口人员。户口迁移证件遗失或者超过有效期限造成的无户口人员,可以向签发地公安机关申请补领、换领户口迁移证件,凭补领、换领的户口迁移证件办理户口迁移登记。不符合迁入地现行户口迁移政策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可以在原籍户口所在地申请恢复常住户口登记,其他人员可以在户口迁出地申请恢复常住户口登记。
(七)我国公民与外国人、无国籍人非婚生育的无户口人员。我国公民与外国人、无国籍人在国内非婚生育、未取得其他国家国籍的无户口人员,本人或者其具有我国国籍的监护人可以凭《出生医学证明》、父母的非婚生育说明、我国公民一方的居民户口簿,申请办理常住户口登记。未办理《出生医学证明》的,需提供具有资质的鉴定机构出具的亲子鉴定证明。
(八)其他无户口人员。其他原因造成的无户口人员,本人或者承担监护职责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提出申请,经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调查核实后,可办理常住户口登记。
J. 湖北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湖北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4月,注册资本人民币内5000万元,是北京神雾集容团的全资子公司,是北京神雾集团的产品加工基地,落户选址在刘口工业园叶王路中段。投资商湖北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吴道君,项目总投资总额3.8亿元,占地面积440亩,拥有150000平方米的加工基地、8000平方米的研发实验室,12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办公大楼。2010年10月新上管装项目设备投入达3000万,生产能力达3万立方米。
法定代表人:吴道君
成立时间:2007-04-29
注册资本:10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29004000008531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仙桃市刘口工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