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茅台酒是怎么做出来的
1)独特的地域环境
茅台酒因产于黔北赤水河畔的茅台镇而得名。由于茅台镇地处河谷,风速小,十分有利于酿造茅台酒微生物的栖息和繁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国有关专家曾用茅台酒工艺及原料、窖泥,乃至工人、技术人员进行异地生产,所出产品均不能达到异曲同工之妙。也充分证明了茅台酒是与产地密不可分的关系和茅台酒不可克隆,为此茅台酒2001年成为我国白酒首个被国家纳入原产地域保护产品。
2)特有的红缨子高粱
茅台酒生产所用高粱为糯性高粱,当地俗称红缨子高粱。此高粱与东北及其他地区高粱不同的是,颗粒坚实、饱满、均匀,粒小皮厚,支链淀粉含量达88%以上,其截面呈玻璃质地状,十分有利于茅台酒工艺的多轮次翻烤,使茅台酒每一轮的营养消耗有一合理范围。茅台酒用高粱皮厚,并富含2%-2.5%的单宁,通过茅台工艺发酵使其在发酵过程中形成儿茶酸、香草醛、阿魏酸等茅台酒香味的前体物质,最后形成茅台酒特殊的芳香化合物和多酚类物质等。这些有机物的形成与茅台酒高粱及地域微生物群系密切相关,也是茅台酒幽雅细腻、酒体丰满醇厚、回味悠长的重要因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茅台酒富含一定的多酚类物质,适量饮用,不伤肝,能治糖尿病、感冒等疾病。
3)复杂的酿造工艺
如果说茅台酒具有独特的地域和特殊的原料是自然天成之作,那么茅台酒独特的酿造工艺就是能工巧匠之妙。概括茅台工艺的特点为三高三长。
茅台酒工艺中的三高是指茅台酒生产工艺的高温制曲、高温堆积发酵、高温馏酒。茅台酒大曲在发酵过程中温度高达63℃,比其他任何名白酒的制曲发酵温度都高10-15℃;在整个大曲发酵过程中可优选环境微生物种类,最后形成以耐高温产香的微生物体系,在制曲过程中首先做到了趋利避害之功效。高温堆积发酵是中国白酒生产敞开式发酵最为经典和独创之作,也是其他名白酒工艺所不具有的。高温馏酒:蒸馏工艺本身是固液分离的技术,但茅台酒生产工艺的蒸馏与其他白酒完全不同。
茅台酒工艺中的三长主要指茅台酒基酒生产周期长;大曲贮存时间长;茅台酒基酒酒龄长。茅台酒基酒生产周期长达一年,须二次投料、九次蒸馏、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历经春、夏、秋、冬一年时间。而其他名白酒只需几个月或十多天即可。茅台酒大曲贮存时间长达6个月才能流入制曲生产使用,比其他白酒多存3-4个月,这对提高茅台酒基酒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大曲用量大,是其他白酒的4-5倍。茅台酒一般需要长达三年以上贮存才能勾兑,通过贮存可趋利避害,使酒体更醇香味美,加上茅台酒高沸点物质丰富,更能体现茅台酒的价值,这是其他香型白酒不具有的特点。
茅台酒工艺的季节性生产指茅台酒生产工艺季节性很强。茅台酒生产投料要求按照农历九月重阳节期进行,这完全不同于其他白酒随时投料随时生产的特点。采用九月重阳投料一是按照高粱的收割季节;二是顺应茅台当地气候特点;三是避开高营养高温生产时节,便于人工控制发酵过程,培养有利微生物体系,选择性利用自然微生物;四是九月重阳是中国的老人节,象征天长地久,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⑵ 贵州茅台集团标志的含义
茅台酒有两个标志,共同使用标识和独家使用标识。
共同使用标识的寓意:在形态上为椭圆图形,由GJMT 四个字母组合而成,寓意“贵州茅台集团”,其中,G 代表“贵州”,J 代表“集团”,MT 代表“茅台”。整个图案外圈为红色,象征团结、开拓、奋进。
图案内部是“MT”两个字母构成的蓝色酒樽造型,蓝色代表茅台博大精深的国酒文化,酒樽造型象征着茅台集团的主业是白酒,同时也寓意着茅台始终处于集团的核心位置,所有集团成员紧密团结在茅台周围。整个图案简洁流畅,整体象征着茅台的国酒地位永不动摇。
(2)中国茅台集团的决策过程扩展阅读
独家使用标识的寓意:在形态上为圆形,利用红蓝两色对比、反白成一抽象的鹰形,象征企业似雄鹰展翅腾飞,同时隐喻出集团公司英文缩写字母“M”。以鹰象征企业的恢宏气势,展示强大深厚的生命力和鲜明厚重的企业形象。
标志两边共八根流动的线条,寓意着厂徽是在茅台酒荣获巴拿马国际金奖80周年之际推出,使企业标志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纪念意义。标志的色彩为红、蓝、白,分别象征茅台酒的酱香、醇甜、窖底。
另外,红色寓示企业的开拓精神和激昂奋勇的热情,也隐含茅台酒的独特醇香,并巧妙地融入五星,寓意茅台酒的国酒地位和国际荣誉。“茅台”缩写注入海洋,象征国酒茅台屹立于世界。
⑶ 集团购买决策的过程
只有董事长和总经理知道,一般的普通员工普通的管理层他是不知道的。
⑷ 中国茅台集团企业文化是什么
愿景以使命为基础,使命产生愿景。愿景应该是被明确表达的、合理的、可达成的并且象征着一个更优秀、更高级、更高利润率的令人振奋的公司状态。愿景必须建立在对公司以及公司业务相当熟悉的基础之上,建立在对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影响公司发展的因素的现实主义设想的基础之上,绝对不能脱离实际、凭空臆断。
⑸ 茅台酒新酒生产的七次取酒操作中所得就的名称、以及对应轮次是什么
高温制曲、高温堆积、高温入池、高温接酒、低糖化本曲、低水分入池、低出酒率、低酒精浓度.
⑹ 茅台集团的组织结构是什么
我发一份供你学习和参考!
⑺ 贵州茅台发展历史
“如果经济发展给了我们什么启示,那就是文化乃举足轻重的因素。”这是著名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在《国家的穷与富》一书中作出的断言。
藉此观点反思国酒茅台的成长发展史,从中得到一个启迪:历久弥新的“茅台文化”,是国酒茅台生命体中的“核心元素”。国酒茅台核心竞争力即由之所产生的影响、导向及推进、提升作用得以构成;贵州茅台酒享有的“国酒”地位,也因之而弥固弥坚。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存在。“茅台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生产力,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为国酒茅台书写着新的辉煌。它告诉人们这样一个基本事实:任何经济发展都是一个文化过程。短期的经济行为,可以用经济逻辑来解释;而长期的经济行为,必须进入文化的逻辑。这一点,可以从国酒茅台在三个重要的历史发展断面中看出来。
———初始及成长阶段。茅台酒在这个跨越两千来年的历史时空中。从被认知进入当时的主流社会视野到与社会经济“共生共荣”,“茅台酒文化”即已表现出蓬勃的生命力。
据贵州史学工作者考证,在贵州开发史上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古夜郎栈道”得以修筑,是因茅台酒的物质初始形态“枸酱”而引出。《史记》记载汉武帝饮枸酱“甘美之”的赞叹,以及前人赋诗“汉家枸酱知何物,赚得唐蒙习部来”,既表明了茅台酒酿造历史的久远,又界定了其源生地———今天的茅台镇地区。这与当今某些“白酒新贵”千方百计寻根觅祖或杜撰品牌文化历史,藉以图解品牌文化价值的做法,显然无以类聚。
对茅台酒及其文化的成长,《贵州六百年经济史》就说道:仁怀的茅台村,大约在明万历年间即有酿酒作坊。清乾隆时期,开修赤水河,茅台地方地盐业兴隆,商贾云集,对酒的需求与日俱增,兴起了许多“烧房”。及至清道光年间,茅台酒已负盛名,远销云、贵、州、湘四省的广大地区。“酒冠黔人国,盐登赤虺河”,反映了茅台酒与当地社会经济和人文环境共生共荣、相得益彰的繁荣景象。
茅台酒在这个历史时期内,已展示出品质优秀、品味特殊的魅力,“茅台文化”亦随之步入了成长期。前人所谓“于今好酒在茅台,滇黔川湘客到来,贩去千里市上卖,谁不称奇亦罕哉”,以及“茅台香酿酽如酒,三五呼朋买小舟,醉倒绿波人不觉,老渔唤醒月斜钩”,即是“茅台文化”在文学艺术领域的真实写照。
———丰富及发展阶段。这当从茅台酒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和“世界名酒”称号时算起。当时,国力赢弱的中国能有像茅台酒这样的传统民族工业品牌在世界列强面前一展雄风,不能说不是“茅台文化”发展史页上最为精彩的篇章。
在此后近百年里,特别是半个多世纪以来,茅台酒更是以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及作用,直接参与、见证党和国家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领域的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使其在国内、国际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茅台文化”也随之得到了极度的提升与张扬。茅台酒被人民拥戴为中国的“国酒”,标志着“茅台文化”已奠定了不可撼动的历史根基。
这是历史对“贵州茅台”的选择,是历史把一次又一次千载难逢的机遇都给了茅台酒,使之能凭借历史的舞台展尽自身的魅力与风采,也使茅台酒与国内其他名优白酒之间,于无形中泾渭分明地划出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品牌价值区隔”。
———创新及升华阶段。这主要表现在,国酒茅台踏上了为国际企业界公认的现代企业管理必须攀登的“文化管理阶梯”。作为一个标志,就是国酒茅台在2003年荣获了等同于世界一流先进企业管理水平的“全国质量管理奖”。
“无论是从文化酒的标准,还是从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来说,茅台酒都堪称中国文化酒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仁国说:“但是,我们不满足于挖掘历史,我们有必要也完全有能力创新茅台酒文化!”
“茅台文化”的创新,集中地反映在从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在企业管理领域内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中所蕴涵的软性精神因素出发,寻求一种释放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生产力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其中,最为鲜明、突出的表现是:深刻把握“文化酒”的内涵和发展趋势,洞察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和竞争焦点,提出了“绿色茅台”、“人文茅台”、“科技茅台”的企业发展战略,以及确立和实践“酿造高品位的生活”的经营理念,从而使企业核心竞争力牢牢地奠定在独具“茅台文化”特色的基石上,体现出一种现代新型企业与消费者在情感与利益上的深度沟通。
此外,国酒茅台提炼和确立的一系列企业文化新理念,如“铸造一流企业”的企业愿景、“以人为本,以质求存,恪守诚信,团结拼搏,继承创新”的核心价值观、“爱我茅台,为国争光”的企业精神、“以顾客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完美”的质量方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好酒的文章,走出酒的天地”的发展方向、“立足国酒,奉献社会,成就自我,完美人生”的人生价值观等,更是极大地丰富和升华了“茅台文化”的内涵,更为鲜明地展示出“国酒”企业的光辉形象。
思维质量,在企业家的手中可以变为一种新型生产力。从恪守“质量第一”这条生命线到丰富和升华“茅台文化”的全部进程,无一不反映着国酒茅台历届领导班子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以及勇于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境界。
“不要把竞争看作是争夺第一的竞争,而是通过竞争变得与众不同,更独特。”联想到国际上竞争力理论创始人迈克尔·波特的这句名言,不禁使人深切地感悟到,国酒茅台,作为中国企业和品牌的一面代表性旗帜,无论是决策者的思维,还是企业的创新运作,都已在时代渐流的发展中抢先树立了独特的发展战略,并且义不容辞地主动担负起了引领中国白酒健康发展的历史重任。而这一切,又都融入充满生命活力的“茅台文化”之中,显得那么地富有传统精神,那么地富有时代气息,那么地充满独特的魅力!(闻熙)(第一食品网)
⑻ 茅台集团的发展状况
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茅台酒年生产量已突破一万吨; 43° 、 38° 、 33° 茅台酒拓展了茅台酒家族低度酒的发展空间;茅台王子酒、茅台迎宾酒满足了中低档消费者的需求; 15 年、 30 年、 50 年、 80 年陈年茅台酒填补了我国极品酒、年份酒、陈年老窖的空白;在国内独创年代梯级式的产品开发模式。形成了低度、高中低档、极品三大系列 70 多个规格品种,全方位跻身市场,从而占据了白酒市场制高点,称雄于中国极品酒市场。公司主营贵州茅台酒系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进行饮料、食品、包装材料的生产和销售,防伪技术开发,信息产业相关产品的研制开发。
茅台高居榜首,品牌价值为145.26 亿元。
《第二届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7月10日出炉,茅台高居榜首,品牌价值为145.26 亿元。排在第二名的五粮液品牌价值为130.42 亿元,第三名利群的品牌价值为51.19 亿元。排在榜单最后一位的楚河,品牌价值为0.10 亿元,与榜首茅台的品牌价值高低相差1450多倍。同为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差距相当大。
这是中国品牌研究院连续第二年评估中华老字号的品牌价值。本次评估以国家商务部2006年首批认定的430个中华老字号为对象,结果有72个中华老字号落榜。
在上榜的358个中华老字号中,有117个品牌价值超过1亿元,品牌价值超过100亿元的只有茅台和五粮液。与《首届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相比,中华老字号的品牌价值大幅上升,比如上一年排在榜首位置的同仁堂品牌价值为29.55亿元。主要原因是一些以往不是中华老字号的企业,2006年被国家商务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而这些新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普遍品牌价值较高。
在公布《第二届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的同时,中国品牌研究院还公布了《2007最有价值中华老字号30强名单》,茅台、五粮液、利群、青岛啤酒、剑南春、张裕、同仁堂、泸州老窖、恒源祥、老凤祥、王老吉、即发、老庙、全聚德、冠生园、全兴、上海轮胎、马应龙、九芝堂、片仔癀、东来顺、海天、沱牌、白猫、口子、狗不理、西凤、震元堂、杏花楼、红三角等30个中华老字号榜上有名。
中国品牌研究院将在2013年8月8日,举行第二届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颁奖仪式,给上榜的中华老字号颁发证书和铜匾。
全球知名品牌调查公司评选机构华通明略(MillwardBrownOptimor)12日在纽约公布,2012年BRANDZTM最有价值全球品牌百强企业名单显示,贵州茅台首次以118.38亿美元的品牌价值入选,位列全球最具品牌价值企业排行榜第69位。据悉,茅台不仅是首个入选全球最高级别品牌排行的贵州企业,也是中国西部唯一入选全球百强的品牌。品牌价值超越西门子、肯德基等知名国际企业。
根据中国品牌研究院的调查,建国初期全国中华老字号企业大约有16000家,涉及餐饮、医药、食品、零售、烟酒、服装等行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老字号企业经营不善,频频破产。1990年以来,由国家商业主管部门评定的中华老字号只有1600多家,仅相当于建国初期老字号总数的10%。
即使这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也多数经营出现危机,其中70%经营十分困难,20%勉强维持经营,只有10%蓬勃发展。为振兴中华老字号,国家商务部决定从2006年起,在三年内重新认定1000家中华老字号,并给予政策扶持。一些蓬勃发展的老字号,对于经营困难的老字号有相当的标杆意义,中国品牌研究院推出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正是为了强化这种标杆意义,以呼应商务部振兴中华老字号的行动。
中国品牌研究院主要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评价品牌的价值,强调品牌的价值只有被资本市场认可才是合理、真实的价值,这样的品牌价值评价对老字号企业的改制更有参考价值。
⑼ 贵州茅台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用科技创新丰硕成果拥抱民族工业瑰宝
此次论坛,由贵州省科技厅、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国资委主办,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绿色产业专家委员会协办,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承办。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孙国强亲临会议,全国人大、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科技部、国家环保总局、中国轻工行业协会的领导和有关专家受邀到会指导。
“在经济全球化的崭新发展时代,科技创新,正日益成为决定一个地方、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所在,是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环节”——孙国强副省长在谈到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对首次举行“茅台酒科技创新发展战略高峰论坛”的重要意义时说,“贵州|茅台酒,是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已成为我国民族工业的骄傲品牌。开好这个研讨会,不仅对茅台集团今后的科技创新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还必然会给贵州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积极的示范效应”。
在中国白酒行业,如果从规模产量和生产周期方面比较,“贵州茅台”并不占据优势地位;但是,却凭藉科技创新架构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了持续八年跨越式发展的显著业绩。2006年:集团的销售收入达到63. 56亿元,创收利税42. 77亿元,上缴税金25.35亿元,实现利润28. 24亿元;与开创历史最高纪录的2005年相比较,分别增长了23.48%、31. 12%、23.44%、44. 19%。更为突出的是,企业年销售收入占行业的比例由原来的2%上升到了5%,创收利税也从过去仅占行业的9%提高到了17%,人均创利税、人均利润则分别相当于行 业水平的8倍和10倍。
只要了解茅台演绎的创新发展奇迹,便不难理解季克良董事长在其它场合所阐释过的如是观点——“白酒产业同样可以列入高科技产业的范畴。通常意义的高科技涵括生物科技领域,白酒产业正是生物产业的一个门类。实际上,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改革、创新、升级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一方面,高科技产业可以与传统产业的改造有机结合,引入有利于传统产品的创新设计;另一方面,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也为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茅台酒的酿造工艺之所以显得格外的独特和富有创意,正是茅台长期以来辩证地解决好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形成了业内无可复制的核心技术。”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仁国也曾就“科技茅台”的内涵作过这样的诠释“茅台酒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主要反映在,茅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利用自身拥有的白酒行业惟一的国家技术中心优势,不断应用高新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实用技术来改造传统工艺,用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使传统工艺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在提高中完善,在完善中增加了高科技的含量。”
可以这样说,国酒茅台在过去几十年间的科技创新实践,不管是实施两期茅台科技试点工作、进行茅台酒易地生产试验,还是从事茅台酒香气香味物质研究、茅台酒制曲和制酒主要微生物研究或年份酒开发,以及开展茅台酒与人体健康的科学研究等重大课题,都充分地体现出了一种在继承中依靠科技创新求发展的科学求是精神。
会上,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促进办事处与茅台酒厂签署了共建茅台循环经济特色科技示范园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