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组织架构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组织架构:
中国人寿总部有:
董事会办公室/投资者关系部、战略规划部/转型办公室、办公室(党委办公室、党委宣传部、机关党委)/扶贫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党委组织部)。
营销发展部、收展发展部、个险企划部、个险运营部、培训部、综合金融部、团体业务部/战略客户部。
基金销售管理部、健康保险事业部、投资管理中心、财务部、资产管理部、精算部、流程与运营部、核保核赔部、金融科技部、法律与合规部、风险管理部等在内的30个部门,约150个处室和6个团队。
中国人寿总的组织架构调整方针是12个字:“强总部、精省域、优地市、活基层”,对于总部组织架构的调整安排,其提出强化前台、优化中台、精简后台。
所谓前台指三大中心:大个险发展中心、多元发展中心、投资管理中心。
所谓大个险发展中心即将个险的1个部门(原为个险销售部)扩展为6个部门,包含营销(营销发展部)、收展(收展发展部)、企划(个险企划部)、培训(个险培训部)、综合金融(综合金融部)、运营(个险运营部)。
多元发展中心则指将团险(团体业务部/战略客户部)、银保(银行保险部)、健康险(健康保险事业部)和基金销售(基金销售管理部)等部门形成与大个险协调发展的整体布局。
而投资管理中心则淡化行政色彩,实行市场化,设置了战略资产配置团队、战术资产配置团队、境外投资团队、另类投资团队、投资运营团队、投资风险管理团队六个团队。
(1)中国人寿集团三转三化扩展阅读:
半年报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人寿实现保费收入3779.76亿元,个险渠道实现保费2905.56亿元,占比76.87%。上半年中国人寿销售渠道总人力190万人,个险代理人157.3万人,占比82.7%。
半年报数据还显示,个险渠道总保费为2905.56亿元,其中新单保费为646.52亿元(期缴新单保费645.29亿元),续期保费2180.23亿元。
在中国人寿个险、银保和团险三大主要业务渠道方面,中国人寿这种加大个险的做法似乎是一种必然。
中国人寿综合金融部也纳入大个险板块,服务大个险,新增了生态圈协同与推进、高端客户多元化、一揽子金融产品打造与支持职能等。而原来客户服务部客户资源整合运用也迁出至大个险综合金融板块。
网络-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❷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的重要荣誉
《福布斯》(“Forbes”) 2010年“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第90位
英国《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全球500 强企业”第41位
《亚洲金融》(“FinanceAsia”) 2010年度“最佳公司治理奖”、“亚洲利润最高100名企业”
《财富》中文版 “中国上市公司500 强排行榜”第6位
2010年度中国“信誉企业”认证 “最高荣誉大奖”
《21世纪经济报道》 “亚洲保险业竞争力排名”(不含日本、马来西亚)第1名,“亚洲最佳保险公司奖”
新浪金麒麟论坛 “年度最佳保险公司大奖”
2010年第七届中国最佳企业公民评选 “中国最佳企业公民奖”
2013年荣获中国品牌价值研究院、中央国情调查委员会、焦点中国网联合发布的2013年度中国品牌500强。 中国人寿胡润品牌榜历年排名:
2013胡润国有品牌榜,760亿元品牌价值,排名第6;
2012胡润品牌榜,790亿元品牌价值,排名第8;
2011胡润品牌榜,1010亿元品牌价值,排名第6;
2010胡润品牌榜,770亿元品牌价值,排名第6;
2009胡润品牌榜,600亿元品牌价值,排名第5;
2008胡润品牌榜,600亿元品牌价值,排名第5;
2007胡润品牌榜,708亿元品牌价值,排名第5…… 为新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保险公司之一,中国人寿始终是中国保险业的探索者、开拓者和领跑者,60年的风雨征程,开辟了中国人寿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也是新中国60年保险事业发展与改革的一个缩影。
创业起步
中国人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49年10月20日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所经办的人身保险业务。新中国建立刚刚20天,为迅速发展经济,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全国统一的保险机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下设人身保险室。
建国初期的人身保险业务有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两大类,强制保险主要是铁路、轮船、飞机旅客意外伤害保险,自愿保险则分为职工团体人身保险和简易人身保险两类。到1958年,共实现人身险保费收入1.41亿元,参加职工团体人身保险者达到300万人,参加简易人身保险者发展到180万人,对安定群众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1958年10月,国务院召开的西安财贸工作会议提出:“人民公社化后,保险工作的作用已经消失,国内保险业务应立即停办”。1959年,人身保险业务和其他国内保险业务一道进入全面停办状态。
恢复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979年4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会议纪要》,作出了“逐步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重大决定。11月,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中断了20年的国内保险业务正式宣告恢复,中国保险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在财产保险业务率先恢复的基础上,1982年,开始恢复办理人身保险业务。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1982年至1995年的13年间,人身保险业务以平均每年40%的速度递增。
专业化经营
1995年,中国第一部《保险法》诞生。1996年,根据《保险法》关于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分业经营的要求,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承继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全部人身保险业务和重组17家地方寿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成立,进入了专业化经营时代。
个人营销制度的引入和全面推行,促进了公司的快速发展。从1996年到1998年,营销队伍由4万多人发展到20万人,保费收入从192亿元增加到540亿元,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
重组改制
1999年3月,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成为国有独资的一级法人,直接隶属于国务院。至此,中国人寿正式独立登上中国金融保险市场的大舞台,为数亿中国人提供各种人身保险,承担着服务经济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功能。
为积极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挑战,2000年,中国人寿作出了股份制改革的重大决策,确立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方向。
2002年,中国人寿提出了“实现保费1000亿,跻身世界500强”的目标,当年实现保费收入1287亿元,并以此业绩首次入选《财富》“全球500强”企业。
2003年,是中国人寿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年6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重组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并独家发起设立了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12月17日和18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成功上市,创造了当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重组上市的成功,标志着中国人寿迈进了一个前景更加灿烂辉煌的新时代。
集团化发展
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重组设立以来,适应金融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开启了集团化发展的征程。
2003年,集团公司和寿险公司联合发起设立了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06年,中国人寿新一届领导班子研究制定了“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集团化发展战略。2006年底,财险公司和养老险公司相继成立。同时,对海外公司、国寿投资公司、保险学院的改革工作也基本完成,一个集寿险、财险、企业年金、资产管理、实业投资、保险教育等业务于一体的中国最大的保险集团初具规模。
2007年1月9日,寿险公司在上海成功回归A股。自此,中国人寿成为中国首家境内外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携A股回归的“王者之风”,中国人寿在“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发展战略之下,确立了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奋斗目标,明确了中国人寿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提出了全面提升综合经营管理能力的战略要求。中国人寿又好又快发展、做大做强做优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增持广发银行
2016年3月1日,中国人寿发公告称,公司与花旗集团及IBM Credit签订了相关收购协议,拟以6.39元/股的价格,合计收购后者持有的广发银行36.48亿股,总对价约为233.12亿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广发银行约67.29亿股,持股比例将由20%增至43.686%,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 中国人寿坚持用“文化”之魂凝聚人心、引领发展。以“寿险是无悔的选择”、“成己为人、成人达己”、“用心经营、诚信服务”等推陈出新、一脉相承的核心理念为标志,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激励着一代代国寿人拼搏进取、奋发有为。
“用心经营、诚信服务”的经营理念
经营理念是企业文化最重要的一环,它渗透到公司运行发展的各个方面。中国人寿提出的“用心经营、诚信服务”的经营理念,包含了对公司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的统一思考。
“用心经营”针对企业内部运行管理。要求在集团化发展的构架下,明确各成员公司的功能定位,正确履行职能,切实提高整个集团的运行效率和各成员单位的专业化水平;大力加强执行力建设,保证集团内部令行禁止、运行规范,系统上下同心同德、步调一致;增强大局意识,加大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力度,使各成员单位既各尽其责、各专其长,又有效沟通、协调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使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诚信服务”针对企业外部形象管理。最大诚信原则作为保险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人寿的立司之本。注重承诺、讲究信用、坚持诚信服务是中国人寿一贯倡导的服务原则。要在全体员工中间广泛宣传和培育诚信理念,使诚信理念融入员工的思想行为之中,避免各种误导行为,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双成”理念释义
“成”是指“成就”、“成功”、“实现”和“完善”。
“达”是指“通达”、“达到”。“达”字用在这里也有“成就”、“完善”的含义。
“成己为人”一方面是说,不断完善和壮大自己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客户和社会服务;另一方面是说,只有不断完善和发展壮大自己,才能更好地为客户和社会服务。就内部关系而言,“成己为人”强调公司和公司成员的共同发展进步;要求每个成员加强学习,增长才干,共同把公司建设好;要求公司注意调动和保持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让员工分享公司的发展成果;努力做到公司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协调统一。就公司与客户和社会的关系而言,“成己为人”充分体现了中国人寿的社会责任感,强调公司发展壮大的目的是为社会提供完善的人寿保险服务,反映了公司的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国人寿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切实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客户需求。
就公司与其竞争对手的关系而言,“成己为人”主要意味着中国人寿将竞争对手看作共同发展中国寿险业的伙伴,意味着中国人寿将以身作则,遵循公平竞争原则,规范自己,完善自己,勇于进取,不断创新,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能力,以促进整个行业经营水平的提高。
“成人达己”是说,只有成就和帮助他人,才能发展和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标。
就企业内部个体之间的关系而言,“成人达己”强调营造一种“互相帮助、互相激励、共同进步”的和谐氛围。就企业内部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而言,“成人达己”意指只有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才能把公司建设好;只有齐心协力把公司建设好了,个人的价值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就公司与客户及社会的关系而言,“成人达己”指只有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寿险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寿险需求,才能成就自己的事业。这一点充分反映了自身的成就对客户、对社会的依赖关系,强调自身的成就建立在成就他人的基础之上,符合寿险业的服务性特点。就公司与竞争对手的关系来说,“成人达己”意味着中国人寿愿意在公平竞争的规则之下与对方携手合作共同推动行业发展。
“双成”理念的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双成”是一个动态标准。“双成”理念是中国人寿处理企业内外事务的根本标准。“成”是一个动态的标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知识的不断更新,寿险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中国人寿“成”的标准将不断提高。不管是“成人”还是“成己”都不可能一劳永逸,必须与时俱进。
2、“双成”是一种发展境界。“双成”是中国人寿追求的最高境界。它强调突破一己之限制,把发展和提高自己作为帮助他人的前提条件,通过成就他人来发展自己的事业。由于超越了自我,企业和个人必然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双成”即“互相成就”、“共同发展”。对中国人寿来说,“双成”境界表达了一个美好的愿景,就是衷心希望并永远致力于中国人寿内部与外部、他人与自己互相成就、共同发展。这种海纳百川、宽厚包容、以天下为己任的态度表现了中国人寿作为一个大型现代化寿险企业的非凡气度和广阔胸怀。
3、“双成”是一个努力方向。“双成”理念强调既成就他人也成就自己,二者相辅相成,这是中国人寿努力的方向,是全体员工奋斗的目标。依据“双成”理念,中国人寿在处理社会与企业、企业与个人、企业与客户、他人与自己等关系时,决不能只单独强调一方,双方的利益必须都能得到保证。
4、“双成” 是一种道德规范。“双成”理念源自中国传统儒家道德观,源自孔子的“仁”学。孔子“仁”学的精髓就是“爱人”之道。中国人寿以“双成”理念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原则,即是取其“爱人”之意。依据“双成”理念处理企业内外各种关系,突出体现了中国人寿对客户、员工的支持和关爱以及对他人价值的尊重,表现出中国人寿高尚的道德操守和价值取向。
5、“双成” 是一种现代视野。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竞争将更加激烈复杂,如何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竞争和适应竞争是企业必须解决的当务之急。“双成”理念提倡一种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的新的竞争精神,深刻反映了未来全球经济文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符合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对企业的要求。以“双成”理念作为企业基本的行为准则,能够赋予中国人寿一种现代视野。这种视野能够使中国人寿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迅速进行自我调整,顺应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大势,从容应对未来的挑战。
6、“双成”是一系列关系的整合。“双成”理念集中反映了以下四种基本关系:企业与客户的关系、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企业与竞争对手的关系、企业与内部成员的关系。如何协调这些复杂的关系,直接影响到中国人寿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双成”理念明确了各种关系中主、客体各自的地位,规定了处理各种关系的内在要求。以“双成”理念为统领,企业的各项关系就能够得到厘清和整合,中国人寿的事业也才能够健康、有序、长久地发展。
“为”指“成全”、“维护”、“关爱”、“帮助”。
“己”指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及其全体成员。
“人”泛指与“己”有联系的各种社会关系中的集体或个人。
卓越品牌
❸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的集团构成
2011年11月份的四大保险集团列入“中管”(中央管理),悉数升格副部级央企的消息基本确定。
在2011年底,上述四家保险集团公司人事权已转交至中组部。有保险集团公司内部获悉,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3月16日正式宣布了此项决定,表明四大国有保险公司新班子的调整及组成人员的重新排位已经完成。这意味着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下称“中国人寿”)、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下称“中国人保”)、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下称“中国太平”)以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信保”)的组织关系及人事权已统一交至中组部,悉数升格副部级央企。四家保险集团的相关高层亦“官升一级”。保监会副主席杨明生将执掌中国人寿,为副部级别;而中国人寿董事长袁力将调任国开行副行长。
中国人寿由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以及该公司的子公司和直属机构共同组成。其中包括: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海外)股份有限公司、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保险职业学院等。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保险集团,是国内几家资产过万亿的保险集团之一,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
2013年,总保费收入达到3868亿元,境内寿险业务市场份额为31.6%,总资产达到24071亿元。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属国有大型金融保险企业,总部设在北京。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96年分设为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1999年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进行重组改制,变更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 。集团公司下设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海外)股份有限公司、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及保险职业学院等多家公司和机构,业务范围全面涵盖寿险、财产险、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资产管理、另类投资、海外业务等多个领域,并通过资本运作参股了多家银行、证券公司等其他金融和非金融机构。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已连续12年入选《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排名由2003年的290位跃升为2014年的98位;连续7年入选世界品牌500强,位列第237位,是中国保险业唯一一家全球企业、全球品牌“双500强”企业;在“2011中国企业500强”中,营业收入3887.91亿元人民币列第6位。
所属寿险股份公司继2003年12月在纽约、香港两地同步上市之后,又于2007年1月回归境内A股市场,成为内地资本市场“保险第一股”和全球第一家在纽约、香港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保险公司,目前已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寿险公司。
中国人寿实施“资源配置合理、综合优势明显,主业特强、适度多元,备受社会与业界尊重的内含价值高、核心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后劲足”的集团化战略,奋力打造“实力雄厚、管治先进、制度健全、内控严密、技术领先、队伍一流、服务优良、品牌杰出、发展和谐”的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 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保险集团,中国人寿由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的下设企业的介绍如下: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Life Insurance Company Limited)是国内最大的专业寿险公司,是中国寿险行业的中流砥柱。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China Life Insurance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Limited)是国内资本市场上最大的机构投资者之一、货币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中国股票市场、基金市场、债券市场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China Life Property & Casualty Insurance Co.,Ltd)是全国性专业化财产保险公司,由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总部设在北京,董事长为杨明生,总裁为刘健,注册资本80亿元人民币。
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China Life Pension Company Limited)是国内实力最强、服务网络最广、专业化程度最高的全国性专业养老保险公司,由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总部设在北京,董事长为王建,总裁为林岱仁,注册资本25亿元人民币,拥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企业年金基金受托人、账户管理人和投资管理人资格。
中国人寿保险(海外)股份有限公司 (China Life Insurance Overseas Co.,Ltd)立足港澳、面向国际,是中国人寿拓展海外业务的国际窗口,在香港拥有25年的经营历史,是港澳地区最大的国有人寿保险企业和唯一以“中国”命名的专业人寿保险公司。
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China Life Investment Holding Company Limited)成立于2007年初,是中国人寿集团旗下的专业另类投资公司。
保险职业学院(Insurance Professional College)前身为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创建于1986年,隶属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2003年,该院改制为高职院校,是全国唯一一所专门从事保险教育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院。 杨明生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裁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及执行董事
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缪建民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总裁、党委副书记
陈方磊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监事长、党委副书记
张响贤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总裁
王思东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总裁、党委委员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崔兰琴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董事
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中国人寿保险(海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保险职业学院董事长
刘慧敏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总裁、党委委员
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总裁
国寿安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国人寿富兰克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白涛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副总裁、党委委员
刘家德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
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
❹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单位性质是什么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单位性质是国企。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是国有特大型金融保险企业,总部设在北京,世界500强企业、中国品牌500强,属中央金融企业。
公司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96年分设为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1999年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
2003年,经国务院同意、保监会批准,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重组改制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业务范围全面涵盖寿险、财产险、养老保险(企业年金)、资产管理、另类投资、海外业务、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并通过资本运作参股了多家银行、证券公司等其他金融和非金融机构。
(4)中国人寿集团三转三化扩展阅读:
中国人寿的发展历程
为新中国历史最为悠久的保险公司之一,中国人寿始终是中国保险业的探索者、开拓者和领跑者,60年的风雨征程,开辟了中国人寿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也是新中国60年保险事业发展与改革的一个缩影。
1、创业起步
中国人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成立于1949年10月20日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所经办的人身保险业务。新中国建立刚刚20天,为迅速发展经济,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全国统一的保险机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下设人身保险室。
建国初期的人身保险业务有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两大类,强制保险主要是铁路、轮船、飞机旅客意外伤害保险,自愿保险则分为职工团体人身保险和简易人身保险两类。
到1958年,共实现人身险保费收入1.41亿元,参加职工团体人身保险者达到300万人,参加简易人身保险者发展到180万人,对安定群众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1958年10月,国务院召开的西安财贸工作会议提出:“人民公社化后,保险工作的作用已经消失,国内保险业务应立即停办”。1959年,人身保险业务和其他国内保险业务一道进入全面停办状态。
2、恢复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1979年4月,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会议纪要》,作出了“逐步恢复国内保险业务”的重大决定。11月,全国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中断了20年的国内保险业务正式宣告恢复,中国保险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在财产保险业务率先恢复的基础上,1982年,开始恢复办理人身保险业务。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1982年至1995年的13年间,人身保险业务以平均每年40%的速度递增。
3、专业化经营
1995年,中国第一部《保险法》诞生。1996年,根据《保险法》关于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分业经营的要求,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在承继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全部人身保险业务和重组17家地方寿险公司的基础上组建成立,进入了专业化经营时代。
个人营销制度的引入和全面推行,促进了公司的快速发展。从1996年到1998年,营销队伍由4万多人发展到20万人,保费收入从192亿元增加到540亿元,一跃成为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
4、重组改制
1999年3月,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成为国有独资的一级法人,直接隶属于国务院。至此,中国人寿正式独立登上中国金融保险市场的大舞台,为数亿中国人提供各种人身保险,承担着服务经济发展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功能。
为积极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挑战,2000年,中国人寿作出了股份制改革的重大决策,确立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方向。
2002年,中国人寿提出了“实现保费1000亿,跻身世界500强”的目标,当年实现保费收入1287亿元,并以此业绩首次入选《财富》“全球500强”企业。
2003年,是中国人寿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年6月,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重组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并独家发起设立了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2月17日和18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成功上市,创造了当年全球最大规模的IPO。重组上市的成功,标志着中国人寿迈进了一个前景更加灿烂辉煌的新时代。
5、集团化发展
2003年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重组设立以来,适应金融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开启了集团化发展的征程。
2003年,集团公司和寿险公司联合发起设立了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06年,中国人寿新一届领导班子研究制定了“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集团化发展战略。2006年底,财险公司和养老险公司相继成立。
同时,对海外公司、国寿投资公司、保险学院的改革工作也基本完成,一个集寿险、财险、企业年金、资产管理、实业投资、保险教育等业务于一体的中国最大的保险集团初具规模。
2007年1月9日,寿险公司在上海成功回归A股。自此,中国人寿成为中国首家境内外三地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
携A股回归的“王者之风”,中国人寿在“主业特强、适度多元”的发展战略之下,确立了打造国际顶级金融保险集团的奋斗目标,明确了中国人寿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提出了全面提升综合经营管理能力的战略要求。中国人寿又好又快发展、做大做强做优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6、列入中管
2011年11月份的四大保险集团列入“中管”(中央管理),悉数升格副部级央企的消息基本确定。[16]
在2011年底,上述四家保险集团公司人事权已转交至中组部。有保险集团公司内部获悉,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在3月16日正式宣布了此项决定,表明四大国有保险公司新班子的调整及组成人员的重新排位已经完成。
这意味着中国人寿保险集团(下称“中国人寿”)、中国人民保险集团(下称“中国人保”)、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下称“中国太平”)以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下称“中信保”)的组织关系及人事权已统一交至中组部,悉数升格副部级央企。
四家保险集团的相关高层亦“官升一级”。保监会副主席杨明生将执掌中国人寿,为副部级别;而中国人寿董事长袁力将调任国开行副行长。
7、增持广发银行
2016年3月1日,中国人寿发公告称,公司与花旗集团及IBM Credit签订了相关收购协议,拟以6.39元/股的价格,合计收购后者持有的广发银行36.48亿股,总对价约为233.12亿元。交易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广发银行约67.29亿股,持股比例将由20%增至43.686%,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
❺ 中国人寿职员是如何晋升的
这个需要一个很长阶段了
首先你进去就是个使用的业务员,你必须要先晋升。正式的业务员,在资生业务员,在高级业务员,然后是主任,资生主任,高级主任,这个时候你的收入也很高了,三个月就是一个考核期,必须出够三张单子还有FYC是多少钱,到主任的时候你的手下必须是加上你7个人,要到经理的话你的手下必须是三个主任你才有资格晋升到一个部门的经理
组训就是内勤了
最好先从业务员做起,一般内勤是很难进去。
有机会才可以转组训,
❻ 中国人寿是国企吗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属国家大型金融保险企业。2016年,集团公司合并营业收入达6963亿元,实现高位上的稳定增长;合并保费收入5605亿元,增速创8年来新高;合并总资产达到3.35万亿元。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已连续15年入选《财富》全球500强企业,排名由2003年的290位跃升为2017年的51位;连续10年入选世界品牌500强,2017年品牌价值达人民币2871.56亿元;所属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继2003年12月在纽约、香港两地同步上市之后,又于2007年1月回归境内A股市场,成为全球第一家在纽约、香港和上海三地上市的保险公司。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的前身是诞生于1949年的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1996年分设为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1999年更名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2003年,经国务院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原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进行重组改制,变更为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并独家发起设立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目前,集团公司下设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海外)股份有限公司、国寿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及保险职业学院等多家公司和机构。2016年,中国人寿入主广发银行,开启保险、投资、银行三大板块协同发展新格局。
中国人寿秉持“成己为人 成人达己”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努力推进“创新驱动 综合经营
国际一流”发展战略,增强发展动力、扩大经营布局、服务国家大局,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以“建设国际一流金融保险集团”为企业愿景,薪火相传,砥砺奋进。
以上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