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谁知道中航一二集团到底什么时候合并啊今年内会合并吗
谈了很久了,说是一直在商量,可能由于两大集团规模都很大,实力也都很强,其间参杂了很多利益问题吧,如果谈得来真要合并的话,应该年内就能见分晓了
❷ 中航工业第637所(中国航空工业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待遇怎么样研究生,值不值得去
相当不错的!博士生待遇超过10万(好的可以达到15-20万),硕士生也可以达到7、8万以上。但平心而论,这个所比六院其他研究所的研究实力等等要差一些。
中航工业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637所)坐落在山东省济南市,是我国电磁窗专业化研究所,也是山东省境内唯一的航空工业科研机构。承担着机载、弹载、舰载、车辆、地面雷达站等电磁窗产品设计、试验、测试、批生产及维修任务,持有国家主管部门颁发的军工产品生产许可证及民用飞机雷达天线罩维修许可证。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始建于1970年9月,厂名为“国营济南卫东机械厂”,为地方军工动员厂,主要从事直升机的研制;
1979年11月,更名为“济南航空非金属构件厂”,实行中央和地方双重领导,以三机部为主管理,开始从事雷达天线罩等航空复合材料功能结构件的研制;
1982年5月,三机部改为航空工业部,厂名随之改为“航空工业部济南航空非金属构件厂”;
1992年6月,经国家人事部批准由工厂改为研究所,名称为“航空航天工业部复合材料特种结构研究所”,从此走上了专业化飞速发展的道路;
1999年6月,国务院决定撤销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组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该所隶属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所名改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
2008年11月,中国航空工业完成了改革整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该所隶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所名改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济南特种结构研究所”。
❸ 中航工业和航天工业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
建国后,曾经一度出现过8个“机械工业部”(都是出于保密需要才这么叫的,其实不一定搞机械的),其中的的三机部主要是造飞机的,在80年代改称航空工业部;七机部主要是造火箭、卫星和导弹的,改称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虽然一字之差,但其实差别很大。
大概是80年代末,两家曾合并成一家,就是航空航天部,但内部还没完成融合,又在93年分手,分别改成航空工业总公司、航天工业总公司。
98年机构改革,5大军工全部一分为二,其中航空工业总公司拆分成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航天工业总公司则拆分成了航天科技、航天科工。
再后来,好像是08年左右,可能是觉得拆分效果不佳,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重新合并,称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而航天科技、航天科工则分立至今。可以说,现在“航天工业”指的是一个行业,而不是某一个公司。所以,中航工业和航天工业的差异是很大的。
❹ 集团企业如何推进深化改革
一是通过改革彻底摒弃传统产权理念,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这是中航工业改革成功与否的核心和关键。以往我们不少企业改革之所以不成功,都是因为产权制度不明晰所造成的。
二是通过改革摒弃传统企业组织形式,建立健全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组织形式是产权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存在方式,不同的产权制度下,组织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中航工业重组、整合后采用的母子公司制、事业部制等都是朝着现代企业组织形式这个方向努力的。
三是通过改革要摒弃传统的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一定要按照公司法确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的权利与义务,形成相互依托、相互制衡的监督制约机制。
四是通过改革中航工业要形成以股东大会为最高机构,以董事会为决策系统,以监事会为监督系统、以总经理为首、以行政管理人员为执行系统的法人治理结构
❺ 国资改革重组但实际控制人仍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是的,这个不能改。
❻ 中航规划建设真的这么差吗谢谢
航空工业是造飞机的额,与飞机有关的是主业,主业里核心的是发动机、飞机部件。
也就是说,规划建设是边缘的边缘,不受集团重视,改革又不彻底,走国企的老路,官僚化较重,所以集团里不吃香,外面也没竞争力,员工地位公司里低,市场上也没地位,工资比外面低不少,相当尴尬,勉强活着还可以。
家庭条件好,可以来这混,提前养老,好处是活少,加班少,活动多,养人。
❼ 我过国的中航工业有改革吗国内的航发一直出问题,真的全是技术,工业水平的问题吗我觉得体制也是个问
有改抄革,从事业单位改成企业制,然后独立出了一个航发,经费增增减减差不多十个来回,具体的研究所拆了迁,迁了合。
要说体制的话一切都可以归到体制上,但我们总结原因的目的是为了今后做指导,体制是不能改的,所以总结出来也没有意义。
❽ 如何看待中航工业董事长林左鸣停职
中航工业集团太腐败了,业绩不明显。比如中航工业直升机研究所徐辉和刘江涛担任基建处长时贪污厉害。
❾ 中航工业集团全资子公司中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100%股权注入S*ST北亚,是啥意思
北亚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11 年第一次董事会关于签订重组意向书的次董事会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
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
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根据 2011 年 1 月 27 日发出的会议通知,北亚实业(集团)股份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 )2011 年第一次董事会会议于 2011
年 2 月 10 日上午 11:00 时以现场方式在哈尔滨市道里区友谊路 111
号新吉财富大厦 23 楼会议室召开。会议应参加表决董事 7 人,实际
参加表决董事 7 人(含授权委托,其中董事孙艳波女士授权董事王则
瑞先生,独立董事郝坤先生授权独立董事赵玉娟女士),本公司监事
和高管列席了会议,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的规定。
董事全体成员审议通过以下决议:
为了使本公司在完成破产重整的基础上重新拥有经营性资产和
主营业务,恢复持续经营能力及盈利能力,经初步协商,本公司与中
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就公司的重组事宜于 2011 年 2 月 10 日签订了
《关于重组北亚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之意向书》,基本情况如
下:
一、本公司及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基本情况
1、本公司系一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成立、经中国证券
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批准公开发行 A 股股
票并经上海证券交易所核准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0070
5),因连续三年亏损,本公司股票自 2007 年 5 月 25 日起暂停上市,
2008 年 1 月 28 日,本公司经哈尔滨市中级人民法院(简称“哈尔滨
中院”)裁定进入破产重整程序,2008 年 4 月 24 日,哈尔滨中院裁
定批准本公司重整计划。2010 年 12 月 27 日,哈尔滨中院裁定确认
本公司重整计划执行完毕。现本公司破产重整程序已全部终结。
2、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集团”)是由中央管理
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集团公司设有防务、运
输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
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工程规划建设、金融投资、汽车等产
业板块,下辖近 200 家子公司(分公司)、有 20 多家上市公司,员
工约 40 万人。
3、中航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投资”)是中航工业集
团公司全资子公司,系一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依法设立并合法
存续的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 1998 年 9 月 10 日,注册资本为人民币
150,000 万元,法定代表人孟祥泰先生,注册地为北京市东城区交道
口南大街 67 号,经营范围为:实业投资;股权投资;投资咨询。
二、意向书主要内容
1、 本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中航集团合法持有的中航投资
100%股权,即中航集团将其持有的中航投资 100%股权通过定向增发
的方式注入本公司从而成为本公司之股东,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完成
后,本公司继续存续,中航投资成为本公司之全资子公司。
2、关于本次重组中非公开发行股份的定价,由本公司与中航集
团依据国家及有关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协商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
委员会最终核准之发行价格为准,被注入资产中航投资 100%股权的
定价以经具有证券业务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并经由国务院国有
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的中航投资净资产评估值为准,由此确定中
航集团最终持有本公司的股份数及持股比例。
3、关于本次重组的具体事宜由本公司、中航集团双方另行协商
并签署相关协议并依法履行相关授权及审批程序。
4、中航集团将协助本公司制定切实可行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
完成本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
三、重要提示
1、由于重组相关各方正在协商包括本次重组中包含新增股份的
定价及股改对价等一系列相关事宜,且重组方国有股东尚需相关国有
资产管理部门的审批及国家证券监管部门的审核批准。因此,本次资
产重组是否成功具有不确定性,特此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本公
司将根据该事项的进展情况,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公开
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 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准确
及时地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和持续披露义务。
2、本公司尚需完成股权分置改革工作。
3、本公司破产重整已完毕,公司股票处于暂停上市,有被终止
上市的风险,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表决结果:同意票:7 票;反对票:0 票;弃权票:0 票。
特此公告。
北亚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董 事 会
二O一一年二月十日
❿ 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的公司变革
2009年5月,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军民分立而设,分成了“中航国际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和“中航技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公司。其中,中航技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航空工业拥有的、以从事国家防务所需要的航空技术和产品进出口为核心业务的专业型国有企业。中航技注册资本 10 亿元,资产上百亿元,在海外树立了良好的 CATIC 品牌形象。
中航技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创立于1979年。1979年1月21日,国务院根据“改革开放,政企分离”的原则,正式批准中国航空工业部成立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的前身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专门负责中国航空产品外贸工作业务。2008年11月6日,由中航一集团与中航二集团合并而成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正式成立,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也随之正式变为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全资拥有并管理的专职负责航空产品进出口的子公司。2009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在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领导下,实施集团公司“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军民分立要求,成立中航技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旨在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将中航技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客户优选的军用航空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进而推动航空工业军贸产品出口快速发展,最终把中航技打造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航工业军用航空产品和服务出口及国际技术合作的综合服务平台。
按照“成为国际一流、客户优选的军用航空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将公司打造为军贸产品出口及其国际技术合作的综合服务平台”这一公司发展方向,中航技将始终把维护国家利益,践行国防责任,履行社会职责,服务航空工业作为公司的目标,以“ 精益管理、专业服务、携手合作、追求卓越 ”为要求,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增值服务,把中航技的价值体现到客户的效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