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信贷社融上市公司

信贷社融上市公司

发布时间:2021-04-17 18:52:14

1. 用2015年第一季度gdp数据分析我国经济是否稳定,从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

民生宏观:何以解忧唯有基建
①2015年一季度GDP7 %,符合预期,但环比增幅1.3%却是历年最弱的。展望未来,因外需羸弱、房地产下行和制造业产能过剩拖累,经济内生下行不减,预计稳增长力度会有所加大,二季度经济能否企稳还看稳增长力度。
②1-3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13.5%,增速继续放缓,未来还有下行压力。房地产销售反弹一方面因去年同期低基数,另一方面因货币宽松和利好政策支持,但考虑到人口和库存压力,反弹可持续性存疑,销售不见真正拐点,不带动库存有效其化,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速还将不断下行;制造业终端需求不足,过剩产能未出清,未来趋势以去库存、去产能和去杠杆为主,制造业投资继续下行;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回落,对私营部门信用惜贷抽贷,融资成本高企,私营部门难有资本开支动力。要想投资企稳,只能依赖基建投资加码。
③一季度出口3.15万亿元,增长4.9%,出口稳而不强。对内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仍不断攀升,再加上融资环境偏紧和劳动力成本制约,出口内生增长动力不强。未来出口的关键看“一带一路”推动下新的贸易区域拓展。
④1-3月社会零售增速10.6%,继续放缓。首先,房地产销售下行,促使家具、家电和建材装潢等消费均放缓;其次,前期经济下行、流动性收缩,居民收入增速乏力将后周期影响消费。最后,“三公”消费和反腐对消费负面冲击还未结束。
⑤经济下行中也有积极变化。人口红利消褪,低端劳动力供给收缩,国民收入分配向劳动力倾斜,促使服务业、消费等第三产业继续高增长,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劳动力成本上升倒逼经济转向技术进步,工业增加值虽然惨淡,但高端装备[4.50%]制造和计算机通信等行业表现相对较好。
⑥展望未来,二三季度经济仍有内生下行压力。首先,尽管货币宽松,但货币政策机制传导不畅,实际利率依然高企,私营部门很难有内生的资本开支动力;其次,尽管支持下地产政策频出,房地产销售也似有回暖,但可持续性尚待观察,高企的待售和在建面积意味着房企短期内还将继续去库存,投资反弹至少也得在今年三季度以后。再次,过去房地产和基建繁荣留存的过剩的重工业产能将长期面临去化压力,进而制约资本开支。最后,制约出口的实际有效汇率攀升、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全球贸易再平衡等内外部因素短期不会有改变。
⑦经济内生下行压力大,预计未来政府会加大稳增长的力度。一带一路的大项目清单将陆续公布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和长江经济带规划也有望在二季度公布,以交通、环保和“互联网+”为核心的基建投资将驰援托底经济。在财政和土地出让收入双放缓,PPP短期难堪大任的压力下,货币会宽松积极配合公共部门需求的再扩张,降准、降息还会出现,再结合近期政策风向:政策性银行改革+信贷抵押再贷款+总理强调定向调控,PSL和再贷款等定向宽松措施也渐行渐近。
申万宏源:经济增长前景堪忧保增长需要出重拳
申万宏源指出,增长前景堪忧,首先,一季度GDP增速低于2014年全年的7.4%,增速创6年来新低;尤其值得关注的是3月份与前两个月相比增长动能明显减弱,内外需大幅度回落,经济惯性下滑压力加大。
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40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770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60292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72605亿元,增长7.9%。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
对此,申万宏源表示,经济增长前景堪忧,保增长需要出重拳。
申万宏源指出,增长前景堪忧,首先,一季度GDP增速低于2014年全年的7.4%,增速创6年来新低;尤其值得关注的是3月份与前两个月相比增长动能明显减弱,内外需大幅度回落,经济惯性下滑压力加大。
申万宏源表示,PPI连续37个月负增长,持续呈现通货紧缩状态。按照政策滞后期以及历史经验,通货紧缩会呈现自我加强的趋势,至少六个月内难有实质性改变。随着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行,企业效益下滑,产品销售困难,企业经营困难。
此外,申万宏源强调,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滑,前两个月同比增速仅1.7%,主要税种的税收收入同比增速全线下滑,财政收入压力加大。保增长需要出重拳:我们在春季报告中明确提出保增长将是二季度头等大事,今天公布的经济数据印证了我们的这一判断,要实现保全年7%的目标,保增长需要出重拳。稳汇、降息、降准、增支、减税五个方面尤其是降息降准和投资的力度都将明显加大。经济低迷,物价低位的形势,4月份一次降息和降准仍值得关注。
“中央再提城镇化,城镇化仍然是目前经济增长的动力,建议重点关注37年再次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以及关于地下管廊东北新疆福建云南建设的部署。”申万宏源指出。
汇丰屈宏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降息降准刻不容缓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屈宏斌认为,经济增速和通胀率双双持续下行,表明总需求小于供给能力,出现产出负缺口。改革调结构能提高效率增加潜在生产能力,但不能解决需求不足和产出缺口问题。货币财政政策宽松无法解决结构性问题,但却是扩需求稳增长的有效工具。因此,改革和宏观政策调节不能偏废。
“眼下下行压力加大,降息降准刻不容缓。”屈宏斌说。
华泰宏观点评3月和一季度经济数据:经济急速下行 政策加码发力
一、一季度经济加速下滑,货币加码财政基建发力:一季度GDP增长7%,基本符合预期。一季度GDP环比折年仅5.3%,经济增长动能大幅下降。经济下行符合我们此前预判,通缩稍有缓解但依然严峻,出口大幅低增,工业、投资、消费全面低于预期,14日公布的货币信贷社融数据同样显著低于预期,预计二季度政策环境将进一步友好,货币宽松政策将继续加码,财政和基建投资则将发力稳增长。正如我们2014年11月11日公布的中长期预测显示,今年一季度经济加速下行至7%,二季度经济在政策扶持下企稳,三季度将走平或略有下滑取决于财政政策的持续性。
二、工业大幅回落,运输设备是亮点:3月工业增加值仅5.6%,大幅低于6.9%的一致预期,一季度工业增加值6.4%,较14年全年8.3%出现大滑坡。3月发电量下降3.7%,钢铁增长3.6%,汽车增长3.5%。工业部门在经济中的权重进一步下降,工业增速的下台阶是趋势性的。分行业看,3月上游的采矿业增长1.4%,中下游的新兴制造增长分化,通用设备增长2.4%,专用设备下降0.2%,汽车6.3%,运输设备15.5%。
三、投资低迷,基建发力:1-3月固定资产投资13.5%,低于市场平均预期的13.8%,制造业投资增长10.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3.1%。地产新开工投资增长8.5%,新开工面积增长6.8%,销售面积下降9.2%,销售额下降9.3%,地产部门在一季度仍继续回落,是否能像我们预期的能在二季度初企稳仍有待观察。行业继续分化,上游的采矿业下降4.1%,中下游的新兴制造投资相对稳健,其中通用设备增长8.6%,专用设备增长9.4%,汽车增长7.6%,运输设备增长8.3%,电气增长13.4%,计算机增长18.3%。
四、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的下滑主要由4个原因导致:经济低迷,居民收入增速下降,进而导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的下滑;物价低水平运行,物价的低迷制约了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反弹;反腐和八项规定制约消费,餐饮消费的增速仍然远远低于八项规定之前的增速;实际利率下行幅度不够,制约了居民对耐用品的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有望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但是势头较弱,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下降是板上钉钉。

摩根士丹利华鑫章俊:稳增长力度或加码
国家统计局公布1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其中GDP增长7%;工业增长6.4%,其中3月份增长5.6%;投资增长13.5%;消费增长10.6%,其中3月份增长10.2%。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高级经济学家章俊表示,GDP增长符合预期,稳增长力度或加码。
章俊称,一季度GDP增长7%的数据符合之前的预期。他表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40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这是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
章俊指出,数据也反应了一季度经济增长弱的事实,他认为这跟之前PMI等数据表现也很符合。
值得一提的是,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基建投资增加,对此,章俊表示,这表明政府希望通过基建等方式来拉动固定资产特别是房地产投资的决心。
章俊强调,四月份开始,去年四季度的基建等项目的效应会慢慢体现出来,政府在稳增长方面的力度也会加码。

盛来运:当前紧要任务为稳增长保就业提效益
国务院办公室于2015年4月15日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介绍2015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盛来运表示,总的来看,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就业形势、居民消费价格和市场预期基本稳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新生动力加快孕育,积极因素不断累积。下一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把稳增长、保就业、提效益作为紧要之务,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更加扎实地推进经济发展,更加坚定地深化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盛来运:经济处在新旧动力转接关键阶段回落正常
国务院办公室于2015年4月15日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介绍2015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关于一季度增速回落问题,盛来运表示,今年一季度增速回落,还是在预料之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曾提到,今年经济运行的困难比去年要多,经济存在下行压力。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情况确实如此。下行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国际层面来看,主要是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之中,经济复苏比较缓慢。目前的世界经济格局分化态势比较明显。不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势出现分化,发达国家内部,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国家的走势也出现了明显分化,而且它们的汇率政策也不一样,汇率变动也比较频繁,再加上世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一些地缘政治冲突有增无减,这些不确定性加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难度,也增加了经济的不稳定性。世界经济的贸易量复苏动力不足。有一个指标“波罗的海贸易指数”,3月末只有600点,比年初减少了21.6%。这说明世界整体的贸易,外部需求明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出口。
第二方面,下行压力来自于国内。当前正处在“三期”叠加的关键阶段,增速换挡的压力和结构调整的阵痛相互交织,新动力加快孕育,但新动力的体量还比较小,虽然增速比较快,但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动力的消退带来的影响。所以,经济目前处在新旧动力转接的关键阶段,存在下行压力。
对于一季度经济速度的回落应该是在预期之中的。这种回落也很正常,因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增速换挡、增速回落一定程度上讲有利于调结构和转方式。

2. 为什么下游回落而中上游强劲

这个应该是金融问题吧
从10月以来,经济的先行和一致滞后指标、行业的上下游指标开始出现显著背离,一方面房地产销量、汽车销量、信贷社融等下游先行指标开始高位回落,另一方面工程机械销量、重卡销量、发电耗煤、有色钢铁水泥价格等中上游的一致滞后指标继续向好,这跟前期房地产基建投资高增对中上游的传导时滞有关,而近期地产汽车销售的回落尚未对中上游产生压力。我们判断,经过2014-2015年的货币放水刺激,2016年1-3季度经济小周期复苏,PMI和PPI同步回升,但是随着政策基调从稳增长转向抑泡沫防风险,以及地产汽车销量、信贷社融等经济先行指标回落,经济在2016Q4-2017Q1步入轻型滞涨,即经济先行指标回落而物价惯性上冲,房地产调控和政策收紧对中上游行业的负面影响可能在2017年Q2前后开始传导。
下游地产汽车销售回落。11月第2周30大中城市地产销量面积环比下降16.8%,连续4周环比下滑。11月30大中城市地产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0.9%,低于9月和10月的增速28.8%和-0.5%。乘用车市场10月产销量同比增幅分别为20.7%和20.0%,开始高位回落,这跟2015年10月开始实施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免的基数效应以及政策对未来的透支有关。中游发电耗煤量上升,螺纹钢和水泥价格上涨,挖掘机和重卡销量强劲。上游油价回落,有色价格大涨,可能跟下游需求传导、供给收缩、特朗普加大财政刺激预期等有关。天气转冷,菜价上涨。美元走强,人民币走贬。央行持续回笼资金,流动性趋紧,全球债市收益率上扬,国内短端和长端利率全面反弹。
我们在国庆后提出房市债市调控利好股市,“按下葫芦浮起瓢”,近期股市持续修复。我们此前判断经济从小周期复苏步入轻型滞涨,周期品价格大涨,但是我们也提醒投资者政策基调转向抑泡沫和防风险,以及经济先行指标回落的风险。我们维持货币政策中性、经济轻型滞胀、A股震荡修复、债市调整、房地产小周期结束、人民币继续修正高估判断。
风险提示:汇率贬值引发资本流出失控;房地产调控矫枉过正;货币过紧;美联储加息;改革低于预期;债务风险。
1、下游:地产销售回落,汽车消费高位回落
11月第2周30大中城市地产销量面积环比下降16.8%,连续4周环比下滑,其中一二三线分别下降8.7%、16.2%和23.9%;11月地产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0.9%,低于10月的-0.5%,11月一二三线同比分别为-27.5%、-21.2%和-14.8%,均低于10月同比。11月第1周100大中城市住宅土地成交面积环比0.9%,其中一二线环比67.1%和11.6%,三线环比-13.9%。11月100大中城市住宅土地成交面积同比上升11.1%,其中一线同比下滑67.8%,二三线同比上升23.4%和19. 6%,整体增速高于10月同比。成交土地溢价率连续3周上升,达到65.4%。
乘联会数据显示,10月第4周零售同比为6%,批发同比为7%,乘用车市场10月产销量同比增幅分别为20.7%和20.0%。10月汽车销售开始高位回落,这跟2015年10月开始实施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免的基数效应以及政策对未来的透支有关。但是,乘用车半钢胎开工率后续动力不足,本周开工率结束连续回升,下滑了0.2个百分点。汽车网站的总覆盖人数也创出新的低点。
票房市场略有回升,漫威电影《奇异博士》在周票房中占比过半,上周电影票房收入环比29.4%,电影观影人次环比23.3%,电影放映场次环比-0.3%,11月电影票房收入和电影观影人次同比分别为-0.8%和-0.7%,电影放映场次同比38.6%,总体增速高于10月同比。
2、中游:发电耗煤量上升,螺纹钢价格上涨
本周6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环比上升2.6%,11月6 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55.6万吨,高于10月均值54.7万吨,月环比上升1.6%,截至11日,11月月化同比8.9%,较上周上升0.8个百分点,但仍低于10月同比13.2%。
11月第2周盈利钢厂比例为56.4%,较上周大幅回升12.3个点,高炉开工率较上周下降了0.1个点。螺纹钢本周价格环比上升4.4%,11月同比45.2%,增速较上周上升6.7个点,高于10月同比27.8%。由于焦炭、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国内钢厂纷纷提价,后期国内通胀回升、需求回暖的预期可能对钢价形成支撑。
受益于供给侧改革与环保限产,水泥价格继续上涨,随着冬季来临,下游需求或放缓,水泥价格上涨空间有限。本周全国水泥价格指数环比上升1.6%,水泥价格月化同比22.3%,较上周上升1.1个点,高于10月同比15.0%。
根据工程机械协会发布的数据,2016年10月,我国挖掘机销量为5,816台,同比增长71.4%;1-10月累计销量为56,746台,同比增长16.9%。10 月挖掘机销量依然延续了9 月的高增长趋势,主要得益于基建投资的持续改善以及煤炭矿山需求的回暖。重卡销量增长保持强势,10 月重卡销量同比增长54.0%,对货车非法改装和公路货车违法超限超载行为的治理、针对实施重型柴油机国五排放标准的提前消费以及近期煤价上涨带动的运输业回暖都是重卡销量大幅增长的可能原因。
3、上游:美元指数再度走强,原油价格回落,有色大涨
受中国需求回升以及特朗普基建计划对工业需求提振的预期影响,大宗商品受市场追捧。本周CRB工业原材料指数环比2.7%,11月同比17.6%,较上周上升1.5个点,高于10月同比8.5%。南华工业指数环比14.0%,同比57.9%,较上周上升7.1个点,高于10月同比34.8%;南华农产品(12.570, -0.15, -1.18%)指数环比5.8%,同比20.2%,较上周上升1.8个点,高于10月的15.3%。
美国大选尘埃落定,美元指数走势强劲,英镑兑美元表现强势,欧元兑美元走势疲弱,未来美国加息以及意大利公投等因素或进一步压制欧元,美元兑日元升值,美元指数本周环比上升2.1%,同比-1.2%,较上周上升0.5个点,低于10月的2.1%。本周布伦特原油价格环比为0.6%,同比1.1%,较上周下降1.5个点,低于10月的4.3%。
有色金属价格同比增速回升,铜价上涨明显,LME铜和LME铝周环比分别为13.7%和3.1%,11月同比分别为5.6%和17.9%,较上周上升4.0和0.4个点,高于10月同比-9.4%和9.2%,LME锌价格周环比为3.7%,11月同比55.1%,较上周上升1.1个点,高于10月增速33.9%。
4、价格:菜价上涨,猪价微降
天气降温,蔬菜价格上行。农业部蔬菜批发价格指数和前海蔬菜价格指数环比分别上涨3.3%和2.0%,山东地区的蔬菜价格环比上涨10.6%。农业部蔬菜批发价格指数、前海蔬菜价格指数和山东地区的蔬菜价格11月同比分别为20.7%、24.9%和23.1%,较上周上升2.4、1.9、6.2个点,表现好于10月的19.6%、17.8%和30.0%。
冬季来临,猪肉消费有望回暖,猪价环比走势平稳同比回升。农业部猪肉价格和36个城市猪肉零售均价本周环比0.0%和-0.4%,11月农业部猪肉价格同比1.9%,较上周下降0.1个点,高于10月的0.5%,36个城市猪肉零售均价同比6.5%,较上周下降0.4个点,高于10月同比5.6%。牛肉和羊肉均价同比分别为0.1%和-5.1%,较上周均下降0.2个点,与10月同比0.3%和-5.8%基本相当。水产品价格同比增速回落,草鱼和鲢鱼价格11月同比3.3%和2.6%,较上周下降0.7和0.2个点,高于10月的2.8%和1.0%。

5、货币:央行持续净回笼,资金面偏紧,利率反弹,人民币贬值
本周央行货币净回笼3000亿元,资金面偏紧张,债市下跌。截至11月12日,1天期银行间回购加权利率为2.2723%,较上周末提高了13.7个BP;7天期银行间回购加权利率为2.6181%,上升了19.18个BP。1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1406%,较上周上升0.15个BP,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2.815%,上升了8.11BP。
珠三角票据直贴利率和长三角票据直贴利率均较上周下降5.00个BP,票据转贴利率亦上升5.00个BP。本周不同期限的信用利差分化,1年期AAA企业债的信用利差扩大了10.39个 BP,10年期AAA企业债的信用收窄了2.72个BP。
美国大选结果出炉,市场不确定释放以及加息预期影响,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压力加剧,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六年来首次跌破6.8。11月第2周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贬值0.89%,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贬值0.83%,离岸人民币贬值0.72%
来源:泽平宏观 文:方正宏观任泽平

3. A股是否进入牛市了

猪年开年以来,A股市场领涨全球股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年初投资者可能仍在等待春天何时到来,但当下的体感似乎已有了春末夏初的感觉。随着全面降准、1月社融信贷超预期、资本市场改革政策不断落地,A股市场时隔一年大举超越半年线并逐渐接近年线区域。如果从纯技术角度看,市场已经处于牛熊转折的关键阶段。在当前市场连续的逼空行情中,观点分歧也在不断加大。本轮行情是熊市中的反弹?还是牛市行情的开启?如何看待市场的运行逻辑及采取何种策略?在这里谈一谈个人对市场的理解,仅供参考。一 、市场已经进入新一轮牛市的起点当前市场周线7连阳,而且涨幅逾4%创近三年最佳周表现,首先可以明确一点,市场已经摆脱2018年单边下挫的熊市行情。从历史看,经济触底和股市见底并不同步,资本市场往往在实体经济见底前三至六个月即已触底,股价走势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先行指标。1月份社融及新增信贷超预期放量,社融触底和信用扩张将使宏观经济在三季度见底的概率加大。当前实体经济尽管依然面临下行压力,但市场对此已经作出较为悲观的假设。无论A股市场还是海外市场,个股的估值区间偏离度都很大,但作为整体市场的估值区间还是有规律可循,其估值不会因为经济再好而涨到天上去,也不会因为业绩再差而跌得毫无底线,这是市场内在规律的必然结果。去年市场在金融去杠杆、中美贸易战、经济下滑、股权质押爆仓、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七等一系列不利因素压制下,在引发对经济增长方式、税负过重、高房价挤出消费、人口问题等中国经济深层次问题的忧虑后,投资者需要在2019年找出更多的黑天鹅,恐怕是件难度颇高的事情。进入2019年,金融去杠杆已经不再是当下工作重点,股权质押风险解除、商誉减值风险出清、金融监管思路转变、中美贸易磋商形势向好等因素,均对市场风险偏好带来修复,包括国债、企业债利率下行反映实体融资成本出现边际下降。如果在今年很难找出比2018年底预期更差的边际因素,我们认为A股已经大概率告别市场底部。牛市本身就是一件没有标准定义的事情,对于牛市的开端更如是,譬如穿越年线定义为牛市的开端,还是自最低点算作牛市的起点?如果把06-07年牛市的起点定格在998点、09年牛市的起点定格在1664点,那么当前A股市场已然进入新一轮牛市之中!二 、如何理解A股估值定价及驱动因子?明确行情的性质,需要理清不同阶段股票定价的驱动因素。先看两组数据:第一组数据是截止最新交易日,沪深300成份股的市盈率为11.5倍,处于过去十年的历史估值底部区域,横向对比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中均处于估值洼地。第二组数据是,统计了两市所有股票按照市盈率中位数的历史数据,当前A股市盈率的中位数为29.32倍。市盈率中位数更能清晰反应整体市场的平均估值水平,如果单纯从数据看当前A股的平均估值水平并不算便宜,但如果观察过去20多年的数据看,A股市盈率中位数有超过90%时间远高于30倍,当前29.32倍的估值水平已处于20年的历史估值底部。从这个数据说明一个现实,A股市场的估值中位数似乎从来没有特别便宜过。我们认为这跟A股市场估值定价体系存在二元分化的特点有关。

全部A股估值(中位数)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当前沪深交易所总市值分别为30.51万亿和19.5万亿,合计50万亿。其中沪深300成份股的总市值为33.49万亿元,换句话说就是剩余3400家,约占上市公司家数92%的公司总市值只有16万亿元,实际可流通市值可能不足10万亿。研究分析股市的框架中:盈利增长、无风险利率、风险偏好、制度四个核心因素,对于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沪深300成份股中,盈利增长和无风险利率可能是最核心的因素,而对于其他非权重类的公司而言,个人投资者依然占据定价权的主导。相对居民资产配置中百万亿元体量的房产,这个总市值规模较小,缺乏做空机制,个人投资者的增量资金决定了股票的边际定价,而且给予了极高的估值宽容度。对于非核心权重的公司而言,风险偏好、制度的影响力可能在某些阶段要远远超出盈利,成为股价阶段运行的核心驱动因素。在过去几年,尤其是2017年,不同定价驱动因素最终导致了行情的极端分化。三 、如何看待这轮牛市的性质?在简要梳理了A股定价逻辑后,对于核心权重股,首先在经历2018年盈利增速下滑消化后,1月社融触底企稳增加下半年盈利增速见底的概率。其次在2019年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宽松、金融去杠杆告一段落、地产市场降温、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消退后,央行货币政策边际宽松的空间被打开,贷款利率出现边际下行,预计2019年无风险利率下行将为市场提供正面支撑。制度层面随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速,MSCI、富时、道琼斯指数等国际主流指数增加A股的配置,年内流入A股资金预料将超过6000亿。综合看,除上市公司业绩制约因素及中美商贸谈判最终结果尚未确定外,预料风险偏好也将较去年显著好转。作为指数中坚力量的核心资产将出现逐步修复的走势。而对于其他公司而言,在经历年报商誉风险出清后,近三年制约股价的众多因素已出现边际好转,投资者风险偏好改善带来的估值修复,是本轮牛市第一阶段的核心逻辑,短期业绩能否改善并非是股价上涨的必要前提,少部分行业如禽畜养殖、券商、光伏等板块已经有较明确的盈利改善预期,在整体市场处于估值修复阶段将带来更大的弹性。本轮牛市的第一阶段最大的特征就是风险偏好推动带来的估值修复行情,少部分行业基本面好转进入基本面牛市。估值修复行情的特点就是所有行业板块轮番补涨的行情,只要处于历史估值底部的行业均有估值提升的机会,我们预计从最低点算起,整体市场的估值修复空间有望达到30%。如果在第一阶段行情中,实际利率同步下调,估值修复力度过大可能反而不利于后续慢牛行情。本轮行情的主要驱动因素并非基本面起主导,风险偏好变化带来的波动也会显著加大,包括经济依然面临下行压力,中美贸易谈判成果、MSCI是否扩大A股的纳入比例、上市公司季报等都会对行情造成较大扰动。在增量资金完成进场,利好政策出尽,市场分歧减少并形成共识后,第一阶段的估值修复阶段基本也进入尾声。投资者后续可结合成交量及两融数据、政策利好出台的阶段、市场情绪等进行综合判断。在完成第一阶段的估值修复行情后,行业个股走势将回归业绩和基本面,个股行业分化势必重新体现。中期看,我们认为牛市第一步将完成估值体系的全面修复,体现为估值牛。第二步将随着经济周期筑底,经济完成转型和业绩筑底改善,全球资本进入中国,给予早已经雄踞世界产业链顶端的中国企业溢价,A股市场将有望进入复兴牛。四、投资建议对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我们认为其策略有应有所侧重: 1、仓位较重的投资者,应重视本次难得的机会,在估值修复行情进入尾声前,对基本面存在瑕疵,估值严重脱离基本面、纯题材炒作的个股进行及时兑现,认清阶段行情驱动因素的本质。 2、对于自主交易能力较强的投资者,可重点留意半导体、信息技术、金融IT、5G等政策受益行业以及券商、禽畜养殖、光伏等行情景气且已有明确拐点的行业,波段把握主升浪行情。 3、对于仓位相对较低或准备进场的投资者而言,建议优先选择估值仍处于历史估值底部区域的行业,但同时需要避开基本面存在缺陷、股东减持等个股风险,积极加大配置指数基金或者优选高仓位权益产品为上策。重仓核心资产的权益类产品将持续获得超额收益。


作者:陈达 0260611010020  广发证券首席投资顾问
重要声明:本资讯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及合法获得的相关内部外部报告资料,我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其中的信息已做最新变更。在任何情况下,资讯中所表达的内容并不构成推荐。对非因我公司重大过失而产生的上述资讯内容错漏,以及投资者因依赖上述资讯进行投资决策而导致的财产损失,我公司不承担法律责任。未经我公司同意,任何人不得对本资讯进行任何形式的发布、复制或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

4. 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与社融贷款中的新增贷款什么区别

请你采纳闯天涯大哥的答案!人家回复你也不容易!
采纳了也可以指点后来人!

口径不一样,社融中的新增人民币贷款不含非银金融机构贷款,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口径是含非银金融机构贷款的

5. 如何理解2015年一季度我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现象

民生宏观:何以解忧唯有基建
①2015年一季度GDP7 %,符合预期,但环比增幅1.3%却是历年最弱的。展望未来,因外需羸弱、房地产下行和制造业产能过剩拖累,经济内生下行不减,预计稳增长力度会有所加大,二季度经济能否企稳还看稳增长力度。
②1-3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13.5%,增速继续放缓,未来还有下行压力。房地产销售反弹一方面因去年同期低基数,另一方面因货币宽松和利好政策支持,但考虑到人口和库存压力,反弹可持续性存疑,销售不见真正拐点,不带动库存有效其化,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速还将不断下行;制造业终端需求不足,过剩产能未出清,未来趋势以去库存、去产能和去杠杆为主,制造业投资继续下行;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回落,对私营部门信用惜贷抽贷,融资成本高企,私营部门难有资本开支动力。要想投资企稳,只能依赖基建投资加码。
③一季度出口3.15万亿元,增长4.9%,出口稳而不强。对内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仍不断攀升,再加上融资环境偏紧和劳动力成本制约,出口内生增长动力不强。未来出口的关键看“一带一路”推动下新的贸易区域拓展。
④1-3月社会零售增速10.6%,继续放缓。首先,房地产销售下行,促使家具、家电和建材装潢等消费均放缓;其次,前期经济下行、流动性收缩,居民收入增速乏力将后周期影响消费。最后,“三公”消费和反腐对消费负面冲击还未结束。
⑤经济下行中也有积极变化。人口红利消褪,低端劳动力供给收缩,国民收入分配向劳动力倾斜,促使服务业、消费等第三产业继续高增长,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劳动力成本上升倒逼经济转向技术进步,工业增加值虽然惨淡,但高端装备[4.50%]制造和计算机通信等行业表现相对较好。
⑥展望未来,二三季度经济仍有内生下行压力。首先,尽管货币宽松,但货币政策机制传导不畅,实际利率依然高企,私营部门很难有内生的资本开支动力;其次,尽管支持下地产政策频出,房地产销售也似有回暖,但可持续性尚待观察,高企的待售和在建面积意味着房企短期内还将继续去库存,投资反弹至少也得在今年三季度以后。再次,过去房地产和基建繁荣留存的过剩的重工业产能将长期面临去化压力,进而制约资本开支。最后,制约出口的实际有效汇率攀升、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全球贸易再平衡等内外部因素短期不会有改变。
⑦经济内生下行压力大,预计未来政府会加大稳增长的力度。一带一路的大项目清单将陆续公布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和长江经济带规划也有望在二季度公布,以交通、环保和“互联网+”为核心的基建投资将驰援托底经济。在财政和土地出让收入双放缓,PPP短期难堪大任的压力下,货币会宽松积极配合公共部门需求的再扩张,降准、降息还会出现,再结合近期政策风向:政策性银行改革+信贷抵押再贷款+总理强调定向调控,PSL和再贷款等定向宽松措施也渐行渐近。
申万宏源:经济增长前景堪忧保增长需要出重拳
申万宏源指出,增长前景堪忧,首先,一季度GDP增速低于2014年全年的7.4%,增速创6年来新低;尤其值得关注的是3月份与前两个月相比增长动能明显减弱,内外需大幅度回落,经济惯性下滑压力加大。
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40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770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60292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72605亿元,增长7.9%。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
对此,申万宏源表示,经济增长前景堪忧,保增长需要出重拳。
申万宏源指出,增长前景堪忧,首先,一季度GDP增速低于2014年全年的7.4%,增速创6年来新低;尤其值得关注的是3月份与前两个月相比增长动能明显减弱,内外需大幅度回落,经济惯性下滑压力加大。
申万宏源表示,PPI连续37个月负增长,持续呈现通货紧缩状态。按照政策滞后期以及历史经验,通货紧缩会呈现自我加强的趋势,至少六个月内难有实质性改变。随着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行,企业效益下滑,产品销售困难,企业经营困难。
此外,申万宏源强调,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滑,前两个月同比增速仅1.7%,主要税种的税收收入同比增速全线下滑,财政收入压力加大。保增长需要出重拳:我们在春季报告中明确提出保增长将是二季度头等大事,今天公布的经济数据印证了我们的这一判断,要实现保全年7%的目标,保增长需要出重拳。稳汇、降息、降准、增支、减税五个方面尤其是降息降准和投资的力度都将明显加大。经济低迷,物价低位的形势,4月份一次降息和降准仍值得关注。
“中央再提城镇化,城镇化仍然是目前经济增长的动力,建议重点关注37年再次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以及关于地下管廊东北新疆福建云南建设的部署。”申万宏源指出。
汇丰屈宏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降息降准刻不容缓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屈宏斌认为,经济增速和通胀率双双持续下行,表明总需求小于供给能力,出现产出负缺口。改革调结构能提高效率增加潜在生产能力,但不能解决需求不足和产出缺口问题。货币财政政策宽松无法解决结构性问题,但却是扩需求稳增长的有效工具。因此,改革和宏观政策调节不能偏废。
“眼下下行压力加大,降息降准刻不容缓。”屈宏斌说。
华泰宏观点评3月和一季度经济数据:经济急速下行 政策加码发力
一、一季度经济加速下滑,货币加码财政基建发力:一季度GDP增长7%,基本符合预期。一季度GDP环比折年仅5.3%,经济增长动能大幅下降。经济下行符合我们此前预判,通缩稍有缓解但依然严峻,出口大幅低增,工业、投资、消费全面低于预期,14日公布的货币信贷社融数据同样显著低于预期,预计二季度政策环境将进一步友好,货币宽松政策将继续加码,财政和基建投资则将发力稳增长。正如我们2014年11月11日公布的中长期预测显示,今年一季度经济加速下行至7%,二季度经济在政策扶持下企稳,三季度将走平或略有下滑取决于财政政策的持续性。
二、工业大幅回落,运输设备是亮点:3月工业增加值仅5.6%,大幅低于6.9%的一致预期,一季度工业增加值6.4%,较14年全年8.3%出现大滑坡。3月发电量下降3.7%,钢铁增长3.6%,汽车增长3.5%。工业部门在经济中的权重进一步下降,工业增速的下台阶是趋势性的。分行业看,3月上游的采矿业增长1.4%,中下游的新兴制造增长分化,通用设备增长2.4%,专用设备下降0.2%,汽车6.3%,运输设备15.5%。
三、投资低迷,基建发力:1-3月固定资产投资13.5%,低于市场平均预期的13.8%,制造业投资增长10.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3.1%。地产新开工投资增长8.5%,新开工面积增长6.8%,销售面积下降9.2%,销售额下降9.3%,地产部门在一季度仍继续回落,是否能像我们预期的能在二季度初企稳仍有待观察。行业继续分化,上游的采矿业下降4.1%,中下游的新兴制造投资相对稳健,其中通用设备增长8.6%,专用设备增长9.4%,汽车增长7.6%,运输设备增长8.3%,电气增长13.4%,计算机增长18.3%。
四、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的下滑主要由4个原因导致:经济低迷,居民收入增速下降,进而导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的下滑;物价低水平运行,物价的低迷制约了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反弹;反腐和八项规定制约消费,餐饮消费的增速仍然远远低于八项规定之前的增速;实际利率下行幅度不够,制约了居民对耐用品的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有望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但是势头较弱,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下降是板上钉钉。

摩根士丹利华鑫章俊:稳增长力度或加码
国家统计局公布1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其中GDP增长7%;工业增长6.4%,其中3月份增长5.6%;投资增长13.5%;消费增长10.6%,其中3月份增长10.2%。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高级经济学家章俊表示,GDP增长符合预期,稳增长力度或加码。
章俊称,一季度GDP增长7%的数据符合之前的预期。他表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40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这是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
章俊指出,数据也反应了一季度经济增长弱的事实,他认为这跟之前PMI等数据表现也很符合。
值得一提的是,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基建投资增加,对此,章俊表示,这表明政府希望通过基建等方式来拉动固定资产特别是房地产投资的决心。
章俊强调,四月份开始,去年四季度的基建等项目的效应会慢慢体现出来,政府在稳增长方面的力度也会加码。

盛来运:当前紧要任务为稳增长保就业提效益
国务院办公室于2015年4月15日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介绍2015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盛来运表示,总的来看,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就业形势、居民消费价格和市场预期基本稳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新生动力加快孕育,积极因素不断累积。下一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把稳增长、保就业、提效益作为紧要之务,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更加扎实地推进经济发展,更加坚定地深化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盛来运:经济处在新旧动力转接关键阶段回落正常
国务院办公室于2015年4月15日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介绍2015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关于一季度增速回落问题,盛来运表示,今年一季度增速回落,还是在预料之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曾提到,今年经济运行的困难比去年要多,经济存在下行压力。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情况确实如此。下行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国际层面来看,主要是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之中,经济复苏比较缓慢。目前的世界经济格局分化态势比较明显。不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势出现分化,发达国家内部,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国家的走势也出现了明显分化,而且它们的汇率政策也不一样,汇率变动也比较频繁,再加上世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一些地缘政治冲突有增无减,这些不确定性加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难度,也增加了经济的不稳定性。世界经济的贸易量复苏动力不足。有一个指标“波罗的海贸易指数”,3月末只有600点,比年初减少了21.6%。这说明世界整体的贸易,外部需求明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出口。
第二方面,下行压力来自于国内。当前正处在“三期”叠加的关键阶段,增速换挡的压力和结构调整的阵痛相互交织,新动力加快孕育,但新动力的体量还比较小,虽然增速比较快,但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动力的消退带来的影响。所以,经济目前处在新旧动力转接的关键阶段,存在下行压力。
对于一季度经济速度的回落应该是在预期之中的。这种回落也很正常,因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增速换挡、增速回落一定程度上讲有利于调结构和转方式。

6. 上半年gdp增6.7% 看房地产做了多少贡献

民生宏观:何以解忧唯有基建①2015年一季度GDP7%,符合预期,但环比增幅1.3%却是历年最弱的。展望未来,因外需羸弱、房地产下行和制造业产能过剩拖累,经济内生下行不减,预计稳增长力度会有所加大,二季度经济能否企稳还看稳增长力度。②1-3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13.5%,增速继续放缓,未来还有下行压力。房地产销售反弹一方面因去年同期低基数,另一方面因货币宽松和利好政策支持,但考虑到人口和库存压力,反弹可持续性存疑,销售不见真正拐点,不带动库存有效其化,未来房地产投资增速还将不断下行;制造业终端需求不足,过剩产能未出清,未来趋势以去库存、去产能和去杠杆为主,制造业投资继续下行;商业银行风险偏好回落,对私营部门信用惜贷抽贷,融资成本高企,私营部门难有资本开支动力。要想投资企稳,只能依赖基建投资加码。③一季度出口3.15万亿元,增长4.9%,出口稳而不强。对内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仍不断攀升,再加上融资环境偏紧和劳动力成本制约,出口内生增长动力不强。未来出口的关键看“一带一路”推动下新的贸易区域拓展。④1-3月社会零售增速10.6%,继续放缓。首先,房地产销售下行,促使家具、家电和建材装潢等消费均放缓;其次,前期经济下行、流动性收缩,居民收入增速乏力将后周期影响消费。最后,“三公”消费和反腐对消费负面冲击还未结束。⑤经济下行中也有积极变化。人口红利消褪,低端劳动力供给收缩,国民收入分配向劳动力倾斜,促使服务业、消费等第三产业继续高增长,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劳动力成本上升倒逼经济转向技术进步,工业增加值虽然惨淡,但高端装备[4.50%]制造和计算机通信等行业表现相对较好。⑥展望未来,二三季度经济仍有内生下行压力。首先,尽管货币宽松,但货币政策机制传导不畅,实际利率依然高企,私营部门很难有内生的资本开支动力;其次,尽管支持下地产政策频出,房地产销售也似有回暖,但可持续性尚待观察,高企的待售和在建面积意味着房企短期内还将继续去库存,投资反弹至少也得在今年三季度以后。再次,过去房地产和基建繁荣留存的过剩的重工业产能将长期面临去化压力,进而制约资本开支。最后,制约出口的实际有效汇率攀升、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全球贸易再平衡等内外部因素短期不会有改变。⑦经济内生下行压力大,预计未来政府会加大稳增长的力度。一带一路的大项目清单将陆续公布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和长江经济带规划也有望在二季度公布,以交通、环保和“互联网+”为核心的基建投资将驰援托底经济。在财政和土地出让收入双放缓,PPP短期难堪大任的压力下,货币会宽松积极配合公共部门需求的再扩张,降准、降息还会出现,再结合近期政策风向:政策性银行改革+信贷抵押再贷款+总理强调定向调控,PSL和再贷款等定向宽松措施也渐行渐近。申万宏源:经济增长前景堪忧保增长需要出重拳申万宏源指出,增长前景堪忧,首先,一季度GDP增速低于2014年全年的7.4%,增速创6年来新低;尤其值得关注的是3月份与前两个月相比增长动能明显减弱,内外需大幅度回落,经济惯性下滑压力加大。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40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770亿元,同比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60292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增加值72605亿元,增长7.9%。从环比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对此,申万宏源表示,经济增长前景堪忧,保增长需要出重拳。申万宏源指出,增长前景堪忧,首先,一季度GDP增速低于2014年全年的7.4%,增速创6年来新低;尤其值得关注的是3月份与前两个月相比增长动能明显减弱,内外需大幅度回落,经济惯性下滑压力加大。申万宏源表示,PPI连续37个月负增长,持续呈现通货紧缩状态。按照政策滞后期以及历史经验,通货紧缩会呈现自我加强的趋势,至少六个月内难有实质性改变。随着工业产品价格持续下行,企业效益下滑,产品销售困难,企业经营困难。此外,申万宏源强调,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滑,前两个月同比增速仅1.7%,主要税种的税收收入同比增速全线下滑,财政收入压力加大。保增长需要出重拳:我们在春季报告中明确提出保增长将是二季度头等大事,今天公布的经济数据印证了我们的这一判断,要实现保全年7%的目标,保增长需要出重拳。稳汇、降息、降准、增支、减税五个方面尤其是降息降准和投资的力度都将明显加大。经济低迷,物价低位的形势,4月份一次降息和降准仍值得关注。“中央再提城镇化,城镇化仍然是目前经济增长的动力,建议重点关注37年再次召开的城市工作会议以及关于地下管廊东北新疆福建云南建设的部署。”申万宏源指出。汇丰屈宏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降息降准刻不容缓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屈宏斌认为,经济增速和通胀率双双持续下行,表明总需求小于供给能力,出现产出负缺口。改革调结构能提高效率增加潜在生产能力,但不能解决需求不足和产出缺口问题。货币财政政策宽松无法解决结构性问题,但却是扩需求稳增长的有效工具。因此,改革和宏观政策调节不能偏废。“眼下下行压力加大,降息降准刻不容缓。”屈宏斌说。华泰宏观点评3月和一季度经济数据:经济急速下行政策加码发力一、一季度经济加速下滑,货币加码财政基建发力:一季度GDP增长7%,基本符合预期。一季度GDP环比折年仅5.3%,经济增长动能大幅下降。经济下行符合我们此前预判,通缩稍有缓解但依然严峻,出口大幅低增,工业、投资、消费全面低于预期,14日公布的货币信贷社融数据同样显著低于预期,预计二季度政策环境将进一步友好,货币宽松政策将继续加码,财政和基建投资则将发力稳增长。正如我们2014年11月11日公布的中长期预测显示,今年一季度经济加速下行至7%,二季度经济在政策扶持下企稳,三季度将走平或略有下滑取决于财政政策的持续性。二、工业大幅回落,运输设备是亮点:3月工业增加值仅5.6%,大幅低于6.9%的一致预期,一季度工业增加值6.4%,较14年全年8.3%出现大滑坡。3月发电量下降3.7%,钢铁增长3.6%,汽车增长3.5%。工业部门在经济中的权重进一步下降,工业增速的下台阶是趋势性的。分行业看,3月上游的采矿业增长1.4%,中下游的新兴制造增长分化,通用设备增长2.4%,专用设备下降0.2%,汽车6.3%,运输设备15.5%。三、投资低迷,基建发力:1-3月固定资产投资13.5%,低于市场平均预期的13.8%,制造业投资增长10.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3.1%。地产新开工投资增长8.5%,新开工面积增长6.8%,销售面积下降9.2%,销售额下降9.3%,地产部门在一季度仍继续回落,是否能像我们预期的能在二季度初企稳仍有待观察。行业继续分化,上游的采矿业下降4.1%,中下游的新兴制造投资相对稳健,其中通用设备增长8.6%,专用设备增长9.4%,汽车增长7.6%,运输设备增长8.3%,电气增长13.4%,计算机增长18.3%。四、3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的下滑主要由4个原因导致:经济低迷,居民收入增速下降,进而导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的下滑;物价低水平运行,物价的低迷制约了社会消费品零售的反弹;反腐和八项规定制约消费,餐饮消费的增速仍然远远低于八项规定之前的增速;实际利率下行幅度不够,制约了居民对耐用品的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有望走出前低后高的走势,但是势头较弱,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下降是板上钉钉。摩根士丹利华鑫章俊:稳增长力度或加码国家统计局公布1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其中GDP增长7%;工业增长6.4%,其中3月份增长5.6%;投资增长13.5%;消费增长10.6%,其中3月份增长10.2%。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高级经济学家章俊表示,GDP增长符合预期,稳增长力度或加码。章俊称,一季度GDP增长7%的数据符合之前的预期。他表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406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0%,这是2009年一季度以来的新低。章俊指出,数据也反应了一季度经济增长弱的事实,他认为这跟之前PMI等数据表现也很符合。值得一提的是,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基建投资增加,对此,章俊表示,这表明政府希望通过基建等方式来拉动固定资产特别是房地产投资的决心。章俊强调,四月份开始,去年四季度的基建等项目的效应会慢慢体现出来,政府在稳增长方面的力度也会加码。盛来运:当前紧要任务为稳增长保就业提效益国务院公室于2015年4月15日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介绍2015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盛来运表示,总的来看,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尽管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就业形势、居民消费价格和市场预期基本稳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新生动力加快孕育,积极因素不断累积。下一阶段,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把稳增长、保就业、提效益作为紧要之务,坚定信心,真抓实干,更加扎实地推进经济发展,更加坚定地深化改革开放,更加充分地激发创新活力,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盛来运:经济处在新旧动力转接关键阶段回落正常国务院公室于2015年4月15日上午10时在国务院新闻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介绍2015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关于一季度增速回落问题,盛来运表示,今年一季度增速回落,还是在预料之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都曾提到,今年经济运行的困难比去年要多,经济存在下行压力。从现在的情况来看,情况确实如此。下行压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从国际层面来看,主要是世界经济仍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之中,经济复苏比较缓慢。目前的世界经济格局分化态势比较明显。不仅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势出现分化,发达国家内部,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国家的走势也出现了明显分化,而且它们的汇率政策也不一样,汇率变动也比较频繁,再加上世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一些地缘政治冲突有增无减,这些不确定性加大了世界经济复苏的难度,也增加了经济的不稳定性。世界经济的贸易量复苏动力不足。有一个指标“波罗的海贸易指数”,3月末只有600点,比年初减少了21.6%。这说明世界整体的贸易,外部需求明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出口。第二方面,下行压力来自于国内。当前正处在“三期”叠加的关键阶段,增速换挡的压力和结构调整的阵痛相互交织,新动力加快孕育,但新动力的体量还比较小,虽然增速比较快,但短期内难以弥补传统动力的消退带来的影响。所以,经济目前处在新旧动力转接的关键阶段,存在下行压力。对于一季度经济速度的回落应该是在预期之中的。这种回落也很正常,因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后,增速换挡、增速回落一定程度上讲有利于调结构和转方式。

7. 民营上市公司债务违约频现该怎么解决

近一段时间以来,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加速暴露,一些民营上市公司或持有上市公司的集团接连出现债券违约,引发了市场的担忧。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债务违约,体现出金融与政府债务双重监管大背景下,一些企业自身经营和财务控制能力出现了问题,债券市场的风险整体仍然可控。

而在稍早之前,则出现了企业发债10亿元几乎全部流标的情况。5月21日,东方园林发布公告称,公司公开发行不超过15亿元的债券已经获批,原本计划发行的10亿元公司债券,实际发行规模仅0.5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在信用收缩的大环境下,资质较差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部分城投平台再融资压力进一步加大,这可能将继续加快相关信用风险的暴露。

WIND统计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不到5个月的时间内,已经发生至少19起债券违约事件,涉及发行主体11家,合计债券余额为176.04亿元。除此前的春和集团、大连机床、丹东港、亿阳集团外,新增违约主体5家,分别为上海华信、富贵鸟、凯迪生态、神雾环保和中安消。与2016年不同的是,本轮违约多集中在民营上市公司、其中包括一些较知名的上市公司,因此引发了市场对风险蔓延的担忧。

中金公司认为,本次“违约潮”并非事出偶然,本轮债务违约加速受去年底来融资环境收紧所驱动,尤其是资管新规出台后银行非标资产快速回表为地方政府与民企的资金链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同时,多项去杠杆宏观政策叠加,包括财政支出放缓、地方政府融资及基建投资监管趋严,表内信贷额度偏紧等,也加剧了企业融资的压力。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对记者表示,这一情况的发生,主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调整所致。由于中国经济区域发展差异较大,违约的企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以及其他一些经济形势相对较差的地区。从行业来看,违约事件主要集中在一些面临较大行业分化和环保压力的传统产业。

上市公司发债热情高涨

Wind统计显示,今年以来上市公司信用债发行规模已达4465.34亿元,而去年同期仅为979.41亿元,增幅高达355.92%。大幅攀升背后,上市公司偿债压力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A股上市公司存量信用债规模已达28188.96亿元。其中,年内偿债规模将达5436.61亿元。即使扣除年内发行的短融,偿债规模仍达3666.11亿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按照细分行业分类,房地产发债规模最高,达到了864.9亿元,紧随其后的是电力能源行业,达到了831.9亿元,采矿行业发债规模也达到了215亿元。这三类行业发债规模占上市公司发债总量的比例达42.81%。Wind统计显示,在年内上市公司债券到期情况方面,包含多个细分行业的制造业到期债券规模为1761亿元,其次为电力能源行业,到期规模为822.6亿元,房地产行业为717.86亿元。

东方金诚评级公司首席分析师苏莉认为,强监管下发生的信用收缩对债券发行人构成了一定的挑战,融资成本和再融资难度有了较大的提升,尤其是对“借新还旧”过度依赖的企业冲击较大。具体来说,部分负债高企、盈利能力出现显著下降的民营企业或较为边缘化的国企,尤其是处于产能过剩领域企业或成为信用风险暴露的集中区;部分面临债券到期和回售压力的房地产企业,在再融资难度明显上升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出现新的违约主体。

另一方面,公开信息显示,年报公布后,上市公司的偿债能力正在受到交易所的高度关注。以飞乐音响为例,5月18日,上交所对其下发2017年年度报告的事后审核问询函,问询函要求该公司结合业务构成、资金使用安排、经营情况,说明报告期资产负债率大幅上升的原因,并要求上市公司结合短期借款规模、流动资金等,分析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是否存在短期偿债风险以及应对措施。

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整体可控

尽管债券违约事件时有发生,但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仍然整体可控。李迅雷强调,从违约金额来看,信用债违约金额比例还不到1%,大概只有0.4%、0.5%左右,远远低于目前银行的坏账水平,在一个正常的范围内。李迅雷表示,从金融监管角度来讲,要打破刚性兑付,所以不排除接下来还有不少公司出现违约。他指出,应当要有防范发生系统性风险的意识,做好预期引导。

中信证券则认为,近期频繁爆发的信用风险事件,各家主体违约的导火索和根源有所不同,其风险的积聚与爆发不在货币政策或流动性环境,而在于自身经营和财务控制能力。在稳杠杆和防风险目标下,预计原有风险处置将更加温和,防范新风险积聚。未来信用风险总体会更为缓和,但结构上低评级主体仍然面临一定风险。

中金公司建议,在政策层面,要遏制风险蔓延,短期内需要提供必要的流动性支持及较稳定的政策预期,保持社融增速环比在一个较合理的水平有助于稳定总体融资条件及总需求,同时尽快颁布资管新规的执行细则及过渡期的安排也有助于“非标”资产有序退出,降低“踩踏”风险。中长期制度建设方面,金融去杠杆不能“单兵突进”,平稳去杠杆需要财税体制改革及低质量信用资产平稳退出机制等方面的配合。

苏莉认为,近期及后续可能出现的违约案例是我国信用债市场去除刚性兑付面纱之后呈现的信用风险本来状态,信用风险的还原和释放将促使信用债市场回归信用风险定价的本源,引导投资者理性平衡信用风险与收益,有助于消除系统性风险的隐患。不过,在相对集中暴露信用风险的阶段,也需要避免金融机构集体非理性和踩踏效应导致风险传染性加剧。建议债券市场投资者提升信用风险识别和组合管理能力,对债券风险的暴露制定应对预案,冷静应对信用风险。

8. 社会融资规模为何是最适合的中间指标

货币供应量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一、货币供应量的传导机制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通过一定的传导机制影响包括股价在内的金融市场的变化,其作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货币供应量增加,人们持有更多的货币.货币的边际收益下降,从而使现时的股票收益低于预期的收益,促使人们购买更多的股票,引起股价上升。(2)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利率会随之下降而引发更多的投资支出。投资的增加会创造更多的家庭收入,引起消费支出的增加,并通过乘数的作用带来更高的产出和公司利润。公司利润的提高致使对股票的需求增加,进而抬高股价。(3)由于股票的价格等于按市场利率贴现的预期收益流量.与市场利率成反比,市场利率下降也会提高股票预期收益的现值。从而促进股票价格的上涨。(4)当中央银行以快于正常速度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公众发现手中持有的现金多于日常交易的需要,从而会调整资产构成.把多余的一部分货币用来购买包括股票在内的金融资产。由于股票的供应量在短期内是同定的,需求的增加就会促使股价上涨。货币供应量减少时.情况恰好相反。 二、调整货币供应量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首先,资本市场控制货币供应量时,将会增加企业的融资资金成本,减少企业的流动资金,缩减工厂的开工率,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降低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从而降低股票价格。再者,对于投资者而言.利率的提高会给靠银行信贷进行股票抵押买卖或实行保证金买卖的短期股票交易带来较大影响,增大交易成本,引起股票需求下降。从而使股票价格下降。 (1)利率变动造成的资产组合替代效应。利率变动通过影响存款收益率,投资者就会对股票和储蓄以及债券之间做出选择,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通过资产重新组合进而影响资金流向和流量,最终必然会影响到股票市场的资金供求和股票价格。利率上升,一部分资金可能从股市转向银行储蓄和债券,从而会减少市场上的资金供应量,减少股票需求.股票价格下降;反之,利率下降,股市资金供应增加。股票价格将上升。 (2)利率对上市公司经营的影响。进而影响公司未来的估值水平。贷款利率提高会加重企业利息负担,从而减少企业的盈利,进而减少企业的股票分红派息.受利率的提高和股票分红派息降低的双重影响,股票价格必然会下降。相反,贷款利率下调将减轻企业利息负担。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使企业可以增加股票的分红派息。受利率的降低和股票分红派息增加的双重影响。股票价格将大幅回升。(3)利率变动对股票内在价值的影响。股票资产的内在价值是由资产在未来时期中所接受的现金流决定的,股票的内在价值与一定风险下的贴现率呈反比关系.如果将银行间拆借、银行间债券与证券交易所的债券回购利率作为参考的贴现率,则贴现率的上扬必然导致股票内在价值的降低,从而也会使股票价格相应下降。以上的传导途径应该是较长的一个时期才能体现出来的,利率调栏与股价变动之间通常有一个时滞效应,因为利率下调首先引起储蓄分流,增加股市的资金供给,更多的流动资金流向股市。(1)调节货币供应量对股市的影响。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进而影响股票市场。如果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并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使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地减少.股票行情趋于下跌。同样,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增加,市场贴现利率上升,社会信用的收缩,证券市场的资金供应减少,使股票行情走势趋软:反之.如果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降低再贴现率,通常都会导致股票行情上扬。(2)公开市场业务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反之就出售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当中央银行大量购进有价证券时,市场_}=货币供给量会增加,从而推动利率下调,资金成本降低,企业投资规模扩大和居民消费增加,生产扩张。利润增加,这又会推动股票价格上涨;反之,股票价格将下跌。我国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的运作是直接以国债为操作对象的,这会直接影响到国债市场的供求变动和国债行市的波动。进而影响股票市场的行情变化。 (3)利率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利率是股票市场的一个敏感指标,中央银行的每一次利率调整,甚至投资者对利率走势的预期或市场对利率变动的谣言都极易造成股票价格的波动。利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首先,利率发生变化会使不同投资工具的收益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当中央银行降低利率时。持有债券所得到的收益相对于股票而言就会降低,那些债券持有者将卖掉债券转而投资股票.从而推动股票价格上涨,而股票价格的上涨必然会为企业的股票筹资活动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其次,利率的变化会对公司的利润产生影响。当利率提高以后,公司贷款成本提高,公司利润下降,这会影响资金追逐同样多的股票,才能引起股价上涨刑率下调到股价上涨之间有一个过程。另外,利率对于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同样需要一个生产和销售的资本运转过程,短时间内,难以体现出来。因此.利率和股票市场的相关性要从长期来把握。 三、结沦 货币政策的宽严松紧、货币的市场投放量对于资本市场的影响是显然存在的。货币政策的传导需要依赖于比较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作为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只有当这两个市场在某种程度上一体化时,各个市场的资金价格才能及时地引导资金在不同市场之间迅速流动,以达到调节资金供求平衡的目标。只是,目前来看,要达到这一个目标条件还不成熟,措施、机制和手段还远未臻于完善。

9. 宏观热现象最重要的特征

宏观热现象最重要的特征:热传递。

阅读全文

与信贷社融上市公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融资对象分 浏览:728
凯裕金银贵金属 浏览:394
展博投资管理 浏览:980
壹理财下载 浏览:144
贵金属看盘技术 浏览:930
外汇ea三角套利 浏览:389
宝盈转型动力基金今日净值查询 浏览:311
abl外汇软件 浏览:817
天使投资移动互联网 浏览:315
中翌贵金属老是系统维护 浏览:225
历史期货松绑 浏览:23
信托借款平台 浏览:214
吉林纸业股票 浏览:324
贵金属元素分析仪 浏览:30
融资打爆仓 浏览:645
分级基金A还能玩吗 浏览:289
网络贷款平台大全 浏览:358
13月房地产到位资金 浏览:744
姚江涛中航信托 浏览:518
coding融资 浏览: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