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华西村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1957年江阴县撤区并乡,原属瓠岱乡的华西村改属华墅乡,改称华墅乡第23高级社,吴仁宝任第23高级社党支部书记。最初全村约有380户1520人的常住人口,面积0.96平方公里。
1958年8月,第23高级社与其它三个高级社合并,改称跃进社,吴仁宝改任跃进社党支部书记。
1961年10月15日,华墅人民公社17大队拆分为4个生产大队。因在华墅人民公社最西边,得名华西大队,吴仁宝任大队书记。
1999年,华西村股分公司于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全国第一家农村经济综合开发的上市公司。
1980年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华西村顶着压力继续实行大队核算制度,因公社制度的取消后改名为华西村。二十多年后,华西村从最初负债2.5万人民币起步,发展到如今经济总量已超280亿人民币,成为下辖9大公司、60多家企业的“华西村集团”。
2004年,华西村通过多次“一分五统”(村企分开;经济统一管理,干部统一使用,劳动力在同等条件下统一安排,福利统一发放,村建统一规划)的办法和周围16个行政村合并组成了一个大华西村,人口增加到3万,面积扩大到30平方公里。
华西村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华西村集团与下属企业实行的承包经营,按“二八开、一三三三”制办法分分配利润,即企业的超额利润20%上缴集团,80%企业留用(二八开);留用部分10%奖励给承包者,30%奖励给管理和技术人员,30%奖励职工,30%做为企业公共积累(一三三三)。
华西村还有另外一个规定,叫做“少分配、多积累、多记账入股”,奖励承包者的奖金20%兑现为现金,其它80%则以入股方式享受分红。现在华西村集团已经不是完全集体所有制,而是集体控股70%,村民参股30%构成的公私合作模式。
华西村的产业发展经历了从农业起家、工业发家到第三产业兴家的过程。
从小作坊起步,华西村经过工厂、企业、公司、集团等几个阶段;从简单的农机修造到铝型材、铜型材、钢材、纺织、化工、电子等六大生产系列;从1960年代的几个小厂到1999年的江苏华西集团公司下设的13个分公司和40多个工厂企业。
华西村逐渐形成颇具市场竞争力的支柱产业: 全国首家以村命名的乡镇企业上市公司, 主营范围涉及纺织品、化工原料、化学纤维品、服装制造、热电站、农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等。 2004 年实现销售 260 亿元。
2004年后,华西村的发展模式开始从单一发展工业转向工业与服务业并举。
华西村的旅游业发展迅速,达到了全村经济总量20%以上,每年平均接待国内外游客100万人次。

(1)华西村集团扩展阅读:
主要景点
一、华西邨博物馆
华西邨博物馆位于江阴市华西新市村,背靠龙沙山,总占地面积达10000平方米,整个仿古建筑群参照了故宫博物院的设计:
同等比例复制了故宫太和殿、乾清宫、东华门、角楼和红墙等建筑,馆内设书画馆、古陶瓷展区、工艺美术精品展区和文化艺术创作馆,珍藏、展示名家大师的字画、雕刻、玉器、瓷器、绣品、金属工艺品等万余件(套)。
二、华西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
华西增地空中新农村大楼,位于华西村南部,设计高度328米,总高74层,于2011年投入使用;大楼顶部设有空中花鸟园、空中游泳池;二楼设有2000平方米的购物中心。
三、华西都市农业示范园区
华西都市农业示范园区总规划面积12700亩,主要由园艺中心、无公害蔬菜水果基地、畜牧水产基地、花卉苗木基地、稻麦油料基地等组成;其中园艺中心规划面积600亩,有观光果树园区、组培花卉苗木培育区、牡丹园等展示区,智能化温室一期总面积达12000平方米。
四、华西金塔
华西金塔是华西村标志性建筑,总共有七级十七层,高98米;金塔一楼是商场,销售有华西村特色工艺品、香烟等各种商品;塔的塔尖由黄金打造而成,站在塔上可以俯瞰华西村全貌。
2.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是怎么富起来的
中国第一村华西村是通过坚持集体所有制,兴办乡镇企业富裕起来的。
1964年冬,华西村制定了“五个一”的《华西十五年远景规划》,实行以队为基础的核算方式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华西村实行大队统一核算。
2012年,华西村总收入524.5亿,华西村旗下华西集团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2010年,华西村的人均收入达8.5万元。

华西村有名的景点有80多处,华西金塔是它的标志性建筑,七级十七层,高98米。2012年,华西村总收入524.5亿。
华西村旗下华西集团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华西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乡镇企业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并誉为“天下第一村”。
3. 江苏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属企业
华西精毛纺厂
江苏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精毛纺厂拥有固定资产1.35亿元,员工1300名,引进了意大利染色机,日本OKK生产线,意大利络筒机、倍捻机、并线机,瑞士、德国整经机,意大利高速剑杆织机等一流先进生产设备及配套检测仪器;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已发展成为国内生产规模较大、花色品种较多、工艺品质较优、产品档次较高、集条纺织染于一体、率先在行业内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与ISO14001环境管理双体系认证的精纺面料生产基地。形成了年产中高档精纺呢面料500万米、拥有15个大类、1000多个品种的生产能力。其中,有多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近20只新产品先后通过省级科技成果暨新产品鉴定。主导产品“华西村”牌系列精纺呢绒屡获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与“唯尔佳”杯、中国纺织面料及花样设计大赛金奖等殊荣。成为国内众多知名服装厂家以及铁路、司法、税务、邮政、通信等职业装的定点选用面料。并出口美国、日本、韩国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是国内专业生产中、高档全毛、毛混纺面料的大型企业。
公司利用华西村名村名人效应,立足“三真”(说真话、定真价、售真货)“三守”(守法、守约、守信誉),秉着品种第一,质量第一,信誉第一,服务第一,用户至上的经营宗旨,奉行精益求精、开拓创新、追求时尚、永不满足的企业精神,热忱欢迎同各界朋友精诚合作,共创美好未来!
华西特种化纤厂
华西特种化纤厂位于华西工业园区,现已形成年产各类涤纶短纤维产品15万吨的生产能力,引进德国吉玛(纽玛格)公司工艺流程,采用国际先进的LHV432纺线联合机,LHV902后牵伸联合机生产各种规格棉型、中长型、毛型、各类差别化、细旦涤纶短纤维产品,可用于纯纺或混纺等;生产中心采用了CS集散型电脑控制,利用设备、技术和人才优势,加强科研开发,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已形成了科研、开发与生产、销售相配套的特色机制。优质的产品、良好的信誉,使华西特种化纤厂在市场上受到了客商的青睐。
华西特种聚酯分厂
华西特种聚酯分厂是江苏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投资设立的全资分公司,位于华西工业园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下设三个聚酯车间。该厂引进了国外先进技术,采用国内先进设备,生产中心采用JCS集散型控制系统,使聚酯生产实现了由计算机控制的自动化生产,年产各类大有光、半消光、阳离子、超有光、瓶级、树脂等聚酯切片30万吨。
工厂现有职工近200名,大中专生占80%,其中工程师有20多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高级专家1名。华西特种聚酯切片在市场上受到了客商的青睐,产品供不应求,已成为公司销售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
面对国内外聚酯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态势,该厂将依托资本市场,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加速产品结构调整的进程,加强科技创新的力度,加大技术改造的投资,力争把华西特种聚酯分厂做大做强,成为化纤行业的中佼佼者
华西热电厂
江阴华西化工码头有限公司
江阴华西化工码头有限公司是由我公司与澄华国际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的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资本2600万美元。公司位于江阴滨江开发区西区,北靠长江,南接京杭大运河、位居苏、锡、常化工企业集中区。自江苏省实施开发沿江经济带战略以来,江阴已成为苏锡常地区新兴的重要国际港口口岸。公司凭借这一独特的区位优势,已在长江江阴段南岸建有5万吨级对外开放的液体化工专用码头一座和2个1,000吨级内河码头泊位,仓储总容量达30万立方米,可接卸苯类、胺类、酸类等五十多种化工品,公司已成为长江下游重要的化工产品仓储中心。
江阴华西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
江阴华西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华西村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特种纺织品有限公司系中外合资企业,总投资800万美元、注册资本650万美元。生产工艺采用纺粘复合生产技术,生产包装、医用、农用等各类无纺布产品,年生产能力4000吨,产品畅销国内外。

4. 华西村旗下的华西集团是什么性质企业 这种所有制形式的含义,地位,作用是什么
村办企业 ,在江阴大企业都是村办企业 或者家族企业
5. 华西村华西集团是干什么得,怎么就那么有钱啊
华西村原来也是一个穷村,毛泽东时代,跟千千万万个村子一样,集体主义制度。村民们都是在生产队里劳动。除了参加农业生产,村民们也要到村办企业里劳动。
邓小平时代,99.999%的农村土地都包产到户,村办企业也就解散了。华西村在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觉悟很高的共产党员吴仁宝的领导下,继续走毛泽东思想路线即集体主义制度。村办企业保住了,并且像滚雪球越滚越大。村里的村民都富裕起来了,也带动了周边的村子也富裕起来了。因为华西村的劳动剩余价值没有被别的老板拿走,除了花销以外的钱都存到村里,用来扩大再生产。现在,华西村的村民家家户户都有超百万甚至超千万的资产。实现了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所以,华西村就不止一个村子了,形成了华西集团。
6. 华西村是怎样一步步发家致富的
华西村是那个年代最著名的富裕村,也是中国政治经济的一个光环。一提到华西村,估计1980年以前出生的中国人90%都是知道的。兄弟我是一个70后江阴人,华西村距我家不是很远,但我也从来没有去过那里,似乎江阴本地人更喜欢媒体中报道的华西村,而对真实的华西村关心的并不多。 媒体喜欢报道结果,而其过程往往不太容易知道或者不太便于报道。“华西村的村民年收入达到多少多少,每个家庭都有别墅,每个家庭都有汽车多少多少辆。”诸如此类的报道,恍然让人来到了传说中的天堂。但是如果我们把华西村看作一个经济实体,我们就会有很多疑问,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就是,它是如何做到的,是不是像传说中讲的那样,华西村经济的告诉发展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几乎没有人知道华西村是如何起步的,即使像凤凰周刊这样的客观媒体也没有调查出个四五六来,它的发家史完全是个谜。坊间传闻,当年华西村的吴仁宝是靠倒卖钢材起家的,但是真实情况可能将永远局限于吴氏家族内若干核心人物。 我猜测,华西村在起步的时候亟有可能做过两件事情:一、向村民集资;二、从事过某种基本原材料的投机。 在八十年代,一个村里的企业是不可能从银行贷到款的,除了集资以外,我们很难想象它能通过正规渠道获得启动资金。 华西村的起步据说是从小五金厂开始的,但78年之后就突然间“脱颖而出”了,赚到了两百万,到了88年,华西村产值过亿元。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价格双轨制能带来大量的利润,我们同样很难想象吴仁宝拿着铁锤集合了一些农民做些简单的小五金,在市场经济刚开始的时候,实现了净利润200万元。但是如果吴仁宝是用集资来的钱对钢材进行投机,那么其原始资本的积累就容易解释多了,据说为了某些原因,中纪委也对其进行过调查。时过境迁,这些原罪性的事件已经没有讨论的必要。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吴仁宝没有将赚来的钱用于自己挥霍,而是利用这些钱打造了一个人人富裕的神话。在名义上,吴仁宝把钱分给了村民,但是他们没有支配权,钱财还是要统收统支的,于是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似乎变成了现实,共产主义社会在江阴大地上出现了。 分析吴仁宝这么做的动机,有二:1、扰乱社会金融秩序和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罪名很大,他需要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找一个解释;2、搞类共产主义的经济组织以取悦当政者,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吴仁宝本身是一个官,他的对政治是相当了解的。在此我想起了,吕不韦与其父的对话:“谓其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主定国之赢几倍?’曰:‘无数’”。吴仁宝是一个胆大心细的政治投机者,当时的他可能对核心领导层的斗争不太了解,但他却凭直觉找到了这个切入点。80-90年代,面对市场经济改革,中国政府核心领导层有着激烈的斗争,保守派和改革派相互倾轧,可以试想一下,如果有这样一个经济机构,它能通过市场经济这种形式来完成共产主义的目标,则这将大大减少“改革派”的施政的阻力? 在得到保守派和改革派的一致认可后,华西村的春天在真正是来临了。全国几乎所有的媒体几乎都在报道华西村,一夜之间华西村家喻户晓了,当然这也是吴仁宝所希望的。但是,北京方面可不傻,他们知道吴仁宝是一个好的新闻噱头,但是他不具备应有的政治才能,是一个一心想做官,但是又没有什么文化的农民投机政客,这也就注定了他只能做个村长。 虽然在政治上吴仁宝没有任何作为,但是从报纸到杂志到电台到电视,地毯式的报道,极大的提高了华西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是吴仁宝没有想到过的,但却是华西村日后发展的核心优势。 这让我联想起了80年代日本企业在央视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当时的广告价格与现在的广告价格相比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而日本人的战略观念可见一斑。而吴仁宝的歪打正着,使得其对于品牌的推广成本几乎为零,而效果却比日本企业更好。 在华西村集团真正的财务报表上,他的销售费用可能是很低的,而政府对华西村的宣传行为将其品牌价值推高到了几乎无穷大。从这个时候开始,吴仁宝一定觉得他的生意越来越好做了,当然利润也一定水涨船高。 在民营企业还处于边缘地带时,其生存环境是比较差的,国有企业不愿意与其打交道,银行也不愿意借钱给他,但是一旦民营企业拥有了国家信用,则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于是一个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的神话出现了,中国第一个首富村屹立在了江南大地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吴仁宝的一套集权制管理必将出现问题,现在他从烟到酒,从织布到炼钢,能做的他几乎都在做,随着国家给他垫付的销售费用却日益减少,吴仁宝的经营成本将被逐步推高,政治挂帅很难再为华西村提供新的支持,事实上,将来江湖上对华西村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多,这至少表明,他不是一个优秀的企业。
7. 华西村为什么那么有钱
"天下第一村"名闻遐迩,家家户户住别墅,开豪车。可如今的江苏华西村如今这个"中国最富裕村庄"已风光不再。

在华西村的"天堂",本地村民住在西式独栋别墅,而别墅区后的居民楼区则是外来务工人员租住的。有人说,"除非嫁到华西村,不然没有机会成为华西村民,自然就享受不了福利。"
本村人和新华西村人同样差距明显。绕过工业区来到华西三村、四村和五村,渐次改变的建筑十分显眼。中心村、周边村和外来工,正是华西村的三重世界。
华西村若要继续辉煌,就要走好转型这条路,否则守着旧有观念,很难读好市场经济这本书。
(本文内容由网络知道网友落莫山贡献)
8. 华西村是做什么的
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全村共有380户,1520人,面积0.96平方公里。华西集团公司现有职工2.5万人,其中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2000多人,大多数企业已从国外引进了当今世界一流的生产设备,所生产的面料、西服、化纤、针织染整、线材、热带、法兰等系列产品,现已发展到1000多个品种,10000多个规格,并远销亚、欧、美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且,还创造出驰名国内外的“华西村”牌和“仁宝”牌系列名牌产品。
9. 请问有谁知道华西村 主要靠什么发家致富支柱产业是什么谢谢了~~~~
一、历史沿革
1964年冬,华西村制定了“五个一”的《华西十五年远景规划》。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华西村就是农村的先进典型,实行以队为基础的核算方式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所有,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华西村实行大队统一核算。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在农村取消人民公社之后,华西大队改为华西村。
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
2001年开始,组成了一个“有青山、有湖面、有高速公路,有航道、有隧道、有直升机场”的乡村。
2001年6月,华西村周边的三个行政村加盟华西村,合并成为华西一村。
2012年,华西村总收入524.5亿,华西村旗下华西集团199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全国大型一档乡镇企业。
2010年,华西村的人均收入达8.5万元,而同期,上海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过3万元多点。
2015年,华西村周边的20个经济薄弱村加入华西村大家庭。
2016年,中国最富有的六个村子之一。
二、产业分布
第一产业
2012年开始,华西的农业已经向绿色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转型。华西都市农业示范园区主要由园艺中心、无公害蔬菜水果、畜牧水产、花卉苗木、稻麦油料基地等组成。智能化温室总面积12000多平方米。
第二产业
截至2013年,全村58家企业(其中一家上市公司),已形成带管、毛纺等六大系列,1000多个品种、10000多只产品的生产规模,有50多只产品获省、市和国家优质产品称号。
“华西村”牌系列酒、烟畅销四方,“仁宝”牌、“华西村”牌西服、衬衫等产品已成为“三真”(说真话、售真货、定真价)、“三公认”(用户公认、专家公认、主管部门鉴定公认)产品。
第三产业
华西集团未经审计营业总收入为265.66亿元,净利润3.08亿元。传统工业企业对华西村的利润贡献比例已降至37%,而约有64%的利润贡献来自服务业。
2011年10月8日,由华西村村民每户出资1000万元,筹资30亿元人民币建起的高328米的“黄金酒店”。
华西村自1978年起正式对外开放,已有109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到华西访问、旅游。
村内设有中、高档床位3500多张,餐饮一次可接待5000多人,适合各类层次消费。华西村自1974年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以来,已成为江南田园旅游中心,共接待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来华西考察、访问。

(9)华西村集团扩展阅读:
华西村政治体制
吴协恩为村党委书记。村党委正副书记4位,总支书记5位,支部书记50位,还有村党委的常委、委员、候补委员以及后备委员会。1974年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以来,已成为江南田园旅游中心,共接待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来华西考察、访问于上级部门配备的“纪委”组织一样,将发挥他们重要的纪检、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