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证券交易来所上市源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本公司股份变动情况:
http://www.szse.cn/main/disclosure/jgxxgk/djggfbd/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持有本公司股份变动情况
http://www.sse.com.cn/disclosure/listedinfo/credibility/change/
㈡ 请问在哪里可以查到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
根据证监会颁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上市公司应该在年报中详细的披露高管人员的薪酬和股权激励的状况。具体条款如下:
第五节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情况
第二十五条 公司应披露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况,包括:
(一)基本情况
现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任期起止日期、年初和年末持有本公司股份、股票期权、被授予的限制性股票数量、年度内股份增减变动量及增减变动的原因。如为独立董事,需单独注明。
(二)现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最近5年的主要工作经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如在股东单位任职,应说明职务及任职期间,以及在除股东单位外的其他单位的任职或兼职情况。
(三)年度报酬情况
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报酬的决策程序、报酬确定依据以及报酬的实际支付情况。披露每一位现任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在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费和各项保险费、公积金、年金以及以其他形式从公司获得的报酬)。全体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合计。另外,将获得的股权激励按照可行权股数、已行权数量、行权价以及报告期末市价单独列示。
公司应列明不在公司领取报酬、津贴的董事、监事的姓名, 并注明其是否在股东单位或其他关联单位领取报酬、津贴。
因此,你通过仔细的阅读上市公司的年报中相应的章节,便可以清楚的得到你上述所需的信息。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07年修订)
http://www.cnstock.com/paper_new/html/2007-12/19/content_60144945.htm
㈢ 哪里能查到上市公司高管的毕业院校
年报里面有高官的简历吧,通常网上可以查到董事长的
㈣ 怎样查看上市公司高管的照片
没有哪个规定或者要求专门披露这个信息,这种信息对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还支持他们犯罪,所以不会出台什么规定要求高管披露照片。所以除非部分公司的部分不相关信息中没注意就把高管照片披露了,否则刻意找应该是找不到的。
㈤ 怎么查上市公司管理层持股数
在股票行情软件中的K线图或分时图那里按F10,然后选择高层治理或高管简介栏目下会有相关情况能看到的。又或者你上深圳证券交易所或上海证券交易所的网站查询相关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或年报,在里面会有相关情况的阐述的。
㈥ 请问上市公司的高管工资在哪个财务报表里可以查到
财务报表里是查不到的,在附注中。在上市公司公告的年度报告的财务报告附注中是有过去一年董监高在公司的领薪情况。
资产负债表流动负债栏目(靠右)应付职工薪酬账户,不过这个地方太模糊,要看看附注里面对工资支付具体方式的阐述,比如每期工资发放,算做工资薪金的奖励报酬培训旅游,还有配给奖励的股票股权之类的,特别重点看看高管的工资构成。

(6)上市公司高管户籍怎么查扩展阅读:
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或预算单位一定时期资金、利润状况的会计报表。我国财务报表的种类、格式、编报要求,均由统一的会计制度作出规定,要求企业定期编报。
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管理层中担任重要职务、负责公司经营管理、掌握公司重要信息的人员,主要包括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
这里的经理、副经理,是指《公司法》第五十条和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的经理、副经理,在实际中,就是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经理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对董事会负责;副经理由经理提请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
这里的财务负责人是指由经理提请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的财务负责人员。这里的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是《公司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的上市公司必设的机构,负责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的筹备、文件保管以及公司股东资料的管理,办理信息披露等事务。
㈦ 有没有可以查到上市公司高管简历信息和每年各业务收入的免费金融数据库
如果你需要部分数据信息 可以不用购买整个数据库 单独定制你需要的数据
㈧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从哪里可以查到
行情浏览器选中个股,点击左边的公司资讯进去后里面有个 高层治理 点击进去就能看到所选上市公司的高层管理的年薪。(备注:我用的同花顺行情浏览器)
㈨ 公司上市前,要调查公司高管工作经历吗
一般不会的,这牵扯到公司的脸面,2010年,“打工皇帝”唐骏洋学历造假事件轰动一时。然而至今,伪造学历暗流仍然涌动。那时候上市公司经常成为受害者,如今不少公司与造假者站在同一阵营,甚至实际控制人也涉嫌造假。圈内人士坦言,伪造学历一“本”在手,能提升含金量,又无人监管、很难监管,甚至被扒皮了也能上市。“这就是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