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真正的“新”能源丰田发布第二代氢燃料电池车,续航超600km
虽说当下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主流是"纯电动",但是在国外,其实纯电动也并不是绝对的"一马当先",就以日本来说吧,在这样一个资源极度匮乏的国度里,居然开发出来了用氢来驱动的燃料电池车,这就不得不让人佩服日本人在制造方面的巨大"脑洞"能力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㈡ 氢燃料电池车概念股有哪些
氢燃料电池概念股一览:
上市公司方面,可分为2大梯队进行投资筛专选:
第一梯队属是以参股等形式间接进入到产业链核心环节。如同济科技(600846)、江苏阳光(600220)、复星医药(600196)、上汽集团(600104)、长城电工(600192)、南都电源(300068)、新大洲A。
第二梯队:氢燃料电池产业链相关,包括电池和整车生产两块。
燃料电池部分: 氢气供应——华昌化工(002274);电解质——三爱富(600636)、巨化股份(600160);催化剂——贵研铂业(600459)。
应用部分:氢燃料汽车领域——金龙汽车(600686)、上汽集团。
㈢ 5年过去了,丰田首款量产氢能源车,现在怎么样了
都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面积不大且资源匮乏,所以在新能源行业,日本企业有着更多的付出,它也凭借着“东方工匠”精神在某些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例如氢能源行业。日本在氢能源领域的专利数量位居世界首位,这也奠定了其发展氢能源汽车的基础。丰田作为日系在新能源领域的排头兵,其在2014年就推出了首款“量产”的氢能源汽车Mirai(音译米莱),5年过去了,它现在怎么样了。

记得在氢能源汽车刚刚问世时,很多人称它为“终极环保”能源车,因为它是把液态氢转化为电能,排除的是无害水,甚至可以达到饮用标准,前景被众多企业看好。但看看现在Miari的销量和处境,他们又作何感想呢?我们不否认氢能源的高效和环保,但对于这样一个新能源产业来讲,它的安全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加氢站的爆炸事件表明,这个行业的产业链并不完善。Mirai的路还很长而且还很艰难!
电动车和氢能源车你会选哪个?
㈣ 丰田全新氢能源车海外上市!5公斤燃料就能续航超600公里

氢燃料电池技术日趋成熟,问题主要就集中在液态氢储存和运输上,因为液态氢能量密度高又有着易燃易爆等特性,所以运输和仓储成本高,导致液化氢终端价格相比汽油没有优势,加上目前国内各地加氢站数量稀少,消费者买了氢燃料电池车加氢不太方便。
不过,随着国内对于排放标准的提高,新能源车未来前景广阔,加上政策扶持,等到未来氢燃料车相关产业成熟,液态氢的和燃料电池的价格也会逐步降低。《车壹圈》认为,未来氢燃料电池车也有望与传统的纯电动车、插电混动车形成互补成为新能源车的主流。而且全新Mirai已经在今年的北京车展正式发布,未来新车引进也极有可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㈤ 续航增加30%,丰田第二代氢燃料车Mirai Concept量产前曝光
近年车坛吹起一阵“电动风”,不少大厂都投入生产纯电车款的行列,不过除了纯电电动车之外,氢燃料车款也是不少人相当期待的“移动新能源”之一,丰田在2019年的东京车展上,就曾发表“MiraiConcept”的第二代氢燃料车款,而近日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活动上,展出量产前的最终模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㈥ 在华落地普及 丰田联合5家企业研发氢燃料电池车
丰田在新能源领域可谓是多点开花,继在混动领域与吉利合作、纯电动领域和比亚迪合作之后,在氢能源领域又迎来了大动作——6月5日,丰田汽车、一汽、东风、广汽、北汽、北京亿华通共6家企业在京举行发布会并签署合营合同,计划成立“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未来,这6家公司将发挥各自优势,推进氢燃料电池车在华研发、落地和普及。
据悉,这家新公司主要业务是专注于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具体包括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FC电堆组件技术”、“FC系统控制技术”以及“车辆搭载技术”等一系列技术。通过协商共同规划研发,缩短技术产品化的时间,加快FCEV在中国商用车市场的普及。新公司将落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总额约3.26亿元,其中丰田占股65%,亿华通15%,一汽、东风、广汽、北汽各占5%。
其实,有关媒体此前披露过丰田未来三年内引入的新车,除了众多轿车、SUV、MPV之外,四川一汽丰田还将引入代号978B的柯斯达FCV版本,没错,丰田首款国产的氢能源车型竟然不是Mirai或者某款油改电的氢能源版本,而是一款在领导视察时出镜率极高的中型客车。联系到此次六车企合作的市场方向,看来丰田认为空间更大,使用工况更简单的商用车才是中国氢能源汽车发展的最佳起点。
【编辑:泡芙】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㈦ 续航高达850公里!丰田氢燃料车12月上市
近日,丰田汽车已经在海外公布了即将推出的全新氢燃料电池汽车Mirai的更多信息。据车叔了解,该车会于12月率先在日本以及北美地区上市售卖。

从这款车的各个方面可以看出,氢燃料汽车的动力以及续航水平已经赶超部分燃油车,而且相比于电动汽车来讲,氢燃料车型还具备能源补充迅速的优势。车叔认为,纯电动汽车只能算是汽车行业为实现环保出行的过渡产品,关键是纯电动汽车并不能真正做到零排放,相比之下氢燃料电池的优势就更加明显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㈧ 携手国内四大汽车集团 丰田在华氢燃料布局再落子
6月5日,买车网(Buycar.cn)获悉,丰田汽车宣布携手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亿华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成立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致力于在中国市场普及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和发展。
丰田汽车执行董事寺师茂树表示:“新公司对于丰田在全球的氢能布局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此次通过与在中国商用车市场上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各企业伙伴以及具有可靠技术实力的亿华通携手合作,将为FCEV在中国的普及奠定基础。”
据介绍,此次成立的新公司主要业务为在中国开展能为构建清洁环保的移动出行社会作出贡献的商用车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工作,以丰田和亿华通为主,由各公司共同出资,总投资额约为50.19亿日元,其中丰田占有65%、亿华通占15%、一汽占5%、东风占5%、广汽占5%、北汽占5%,计划由董长征担任董事长,秋田隆担任总经理,预计于2020年内在北京正式成立。
通过该公司的成立,丰田将与四大整车集团以及在FC系统开发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及实际业绩的亿华通达成合作,研发出具备竞争力且符合中国法规的燃料电池系统。接下来,六家公司将通过协商共同规划产品,开展满足中国市场需求的FC电堆等的组件技术、FC系统控制技术以及车辆搭载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研发工作,由此将大幅缩短从开发到产品化所需时间,加快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的普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㈨ 怎么看丰田无偿开放氢燃料电池技术专利使
第一,丰田在其Mirai刚开始小批量投放市场就无偿开放诸多专利确有深意,正如笔者在前一篇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博客中所言,丰田意欲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方面引领世界潮流,无偿放开专利使用权意味着将在技术上掌控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取向和路径,以及使其相关标准国际化。况且,无论是谁无偿使用,都不可能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方面超越有20几年积累的丰田,这一点丰田有自信。 第二,不同于混合动力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长,必须有基础设施保障,因此,燃料电池汽车推广普及仅靠少数几家车企难以成势,无偿开放专利将促使更多企业参与氢燃料电池汽车开发和商业化,扩大电堆、高压储氢罐等关键材料和部件的产业化规模,不断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推动在世界范围内加氢站建设和加氢网络形成,丰田无偿开放其技术专利正所谓意欲取之必先予之,是明智之举。 第三,关于无偿开放专利技术的期限,丰田给出的时间表是到2020年底(氢气供应及制造等加氢站相关专利无期限),也就是6年。为什么?在笔者看来,首先是6年足以让一家有能力的企业消化吸收丰田技术专利并实现商品化;其次是丰田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仍然面临一些课题,比如电堆催化剂的进一步少铂化或无铂化以降低成本的课题,高压氢燃料罐的课题:相比丰田早期氢燃料电池技术,Mirai为增加续驶里程,采用高达700个大气压的高压燃气罐,为确保安全的燃气罐结构和尺寸问题成为车辆设计和总布置的难题,同时,也使加氢站的成本居高不下。解决这些课题应该是丰田下一代氢燃料电池汽车目标,粗略判断这个时间应该在2020年前后,可以说,丰田给出的专利开放期必是审慎权衡的结果。 第四,中国车企和关联企业该怎么看丰田无偿开放专利技术使用权呢?笔者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还属于样品开发阶段,技术水平不可与丰田同日而语,产业链基本没有形成,使用丰田专利技术可以尽快填平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方面的技术洼地,降低开发成和风险,有志在氢燃料电池汽车谋求发展的企业应该抓住机会。但是,使用专利能否达到丰田水平还要看中国车企及关联企业技术基础和消化吸收能力,也决不是一个或少数几个车企的事,是产业链整体能力问题,当然,一些有能力的汽车企业应在此中担当重要角色。 第五,关于专利使用方式,按丰田的说法,相关企业使用专利时,需要向丰田提出申请:“关于具体使用条件等,将会单独协商签订协议”,对这一点笔者有些担忧:5680项专利具体使用都需要协商和签订协议,丰田和相关方都会耗时费力,实际运作效率可能会与丰田初衷相悖,期待丰田能以更开放的姿态促进有意向企业高效使用其专利技术。
㈩ 大众160亿砸向纯电动之后,丰田又在氢燃料电池车领域点了把火
文/宋双辉
就在大众拿出20亿欧元(约160亿元人民币)砸向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之后,另一大巨头丰田汽车也开始行动了。
两周前,大众汽车先后在中国市场办成两件大事,先花11亿欧元成为了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的第一大股东,又拿出10亿欧元获得了江淮控股50%股份以及江淮大众合资公司的管理权。
大众的态度很明确:在中国的纯电动乘用车市场,我要发力了。
而另一家跨国巨头、此前也一直被认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过于慢热的丰田汽车,则选择了另一条跑道发力——氢燃料电池车。
6月5日,丰田与一汽、东风、广汽、北汽和亿华通签约,宣布成立“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投资总额50.19亿日元,丰田出资占比65%,亿华通15%,其他四家车企各占5%。
这家公司瞄准了商用车市场,希望通过技术手段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在中国商用车市场的普及。
丰田谈“氢”说爱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丰田汽车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油电混动是最佳过渡方案,终极环保车就是氢燃料,纯电动不是它的菜。
丰田对氢燃料技术的开发和混动技术一样早,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了。和混动一样,丰田目前在氢燃料技术专利层面也是有很高的话语权,掌握许多核心技术。
只不过受制于居高不下的成本,以及加氢站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氢燃料电池车在全球并没有迎来大爆发。那么如何降成本、增加加氢站数量呢?只靠丰田自己的力量肯定没戏,必须靠朋友。
中国市场无疑是氢燃料的热土,发展氢能燃料电池技术被写入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推进加氢设施建设也被写入了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
所以两年前丰田就开始铺路,2018年就与北汽福田和亿华通达成了合作意向,要联手打造氢燃料电池客车,还将服务于2022北京冬奥会。
去年丰田章男亲自跑来清华大学,宣布成立清华大学-丰田联合研究院,氢燃料电池就是主要研究课题。随后又与一汽和苏州金龙就氢燃料电池大巴的合作达成共识。
这次成立合资公司,丰田在中国氢燃料领域又多了东风和广汽两个新伙伴,一个是商用车巨头,一个是在华合资多年的铁哥们,两家又都是国企背景,合作意义深远。
外资入局,搅动新能源市场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早就是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了,如果说几年前政府还是希望通过补贴和政策倾斜的方式先让自主品牌们跑起来,那么如今已经进入第二阶段,敞开大门让外资品牌带着投资和技术入场,带活整个新能源产业。
2019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首次出现同比销量下降,今年前四个月的销量又同比减少了近4成。如果要实现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20%甚至25%的目标,那么必须给予市场更多的外力刺激。
所以我们看到了动力电池“白名单”废止,看到了特斯拉国产享受到各种政策优待,看到了大众在江淮大众合资公司中的股比提高到了75%,如今又看到了丰田与四家国有车企在氢燃料领域的牵手。
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出现,认为对外资过度开放,是对实力不足的自主品牌的一种碾压,是引狼入室,我倒是认为没必要这么悲观。
“狼”早就来了,我们没必要保护弱者,否则失去机会的就将是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欧洲已经跃跃欲试想要赶超中国成为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市场了,法国德国最近都拿出几十亿欧元砸向电动车,我们更要努力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