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华鼎资本领投20亿,哪吒上市“临门一脚”
面对竞争愈加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造车新势力哪吒汽车仍然备受资本青睐,即将顺利完成C轮融资。

所以,C轮融资于哪吒汽车而言意义非凡。完成以后,其在短期内的生存压力会大大减小,在产品、渠道、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投入也会不断加大,可以为未来的发展打下物质基础。而在自我发展的同时,哪吒汽车面对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必将会迎来更大更为残酷的挑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 新能源汽车为什么问题层出不穷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汽车行业关注的重点。近年来,在政策补贴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谓是“形势一片大好”。不过,今年初爆发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骗补事件,却让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备受质疑。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84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对此发出自己的担忧。

补贴高于生产成本
从上海世博会开始,我一直在关注我国的电动汽车价格。上海世博会前一年我到上海去,公交车160万,当年底涨到190万,世博会年初涨到210万,世博会开幕前三个月我再到上海去已经涨到了260万。一年左右的时间,12米的纯电动大巴涨了100万元。而在有补贴的情况下,补贴不断明确的情况下,还在跟着涨。
那么,为什么一辆12米的纯电动公交车要卖260万?高额补贴使企业追逐补贴最高的纯电动客车,国营公交公司包销,质量不好也不必顾忌卖不出去。生产企业不想如何降低成本去迎合市场,反而故意抬高车价。
企业都在跟随着补贴指挥棒在转。大部分补贴成了汽车企业的高额利润,而政府财政负担太重,耽搁了行业发展速度;诱发了骗补、“谋补”的大丑闻。6~8米商用车,补贴远远高于车的成本,卖一辆车,拿了发票就可以拿补贴,这很不合理。
补贴不退坡,企业难以自立
我们因为补贴高了,因为有政府包销,所以把车价提高。如果靠市场就要想办法降低成本,降低价格。这样就使汽车企业成为电动汽车市场化的主角。这是美国加州的做法。
我们国家现在的情况是,没有补贴企业难以为继。不退坡,企业难以自立。企业的依赖性很强,不能自立。
补贴培养了企业一些不好的习惯
近年来的高补贴培养了我国部分汽车企业一些不好的习惯。依赖高补贴的习惯以及短视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的发展,做高配制、高价车的习惯。因为补贴高,尤其是现在补贴是跟电池量挂钩。燃油车的企业利润是在2%~8%之间,而电动车的利润率是10%~20%甚至还有更高的。车企的这些习惯不利于本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电动汽车的市场化,必须在市场化的过渡进程中改变。
加州的积分制也存在着局限性
第一,它是以只在加州销售的车为基数,不反映企业在全国销售燃油车总量所应该尽的责任。
第二,它的积分是0.5 0.01×纯电动英里。纯电动行使历程越长分数就很高。到了最高的线是得4分。特斯拉拿到这个分数就可以卖,一年买上亿的美元。但是特斯拉的车子在新加坡由于高耗电,高耗能,高排放,它收到了罚款。所以与纯电动里程挂钩是违背减排的宗旨。这是美国加州的一个错误的做法。
第三,与纯电动里程挂钩,如果用在煤电为主的中国,其结果是鼓励双重增加排放。拿到几分之后可以卖给燃油车,又一次鼓励增加排放。所以是双重的。
第四,零排放积分和部分零排放积分不互换,不偏于结算。也就是说,每个企业都必须生产这两种车。
第五,企业必须完成的责任分与企业销售电动车得到的积分两者都称为“积分”,容易混淆。
片面追求续航里程是错误的
参加加州的积分制,但不能照抄照搬。美国加州发电排放量二氧化碳很少,电动车节油与减排一致,我国发电70%用煤,纯电动车只节油而耗电排放的二氧化碳并不少。而耗电量大的车子更是加重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我最近就讲到比亚迪的E6,这个车子耗电量百公里是19.7度电,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耗电量。所以我们应该推动企业销售节油又减排的车,要将减少用电,减轻二氧化碳排放与积分挂钩,不可片面追求长里程纯电动。
背离了轻量化的发展方向
现在传说要“吨百公里电耗”不超过13KWH方给补贴。逐步提高纯电动客车等车型的续驶历程。对于这个问题要说几句话。
整车的重量放到分母里面,这样车子越重越容易达标。这是鼓励做大车,做重车。
提高纯电动客车的续驶里程,必然要多装电池,这是鼓励做耗电高、排放多的车。就像比亚迪装700公斤的电池。
如果这样提高门槛就会舞蹈电动汽车背离轻量化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电动汽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初衷背道而驰。
发展新能源汽车存在面子问题
小型乘用车用材少,电耗低,电池少,成本低。如果合理配制受补贴退坡的影响就小,比较容易市场化。所以要更新观念,把节能减排放在第一位,面子放在第二位。
面子问题我解释一下,广大群众认为汽车是表示身份和财富的象征。还有一种是认为大街上都走小车,整个城市不好看。长安汽车有一个技术方面的老总,在一次会上就和我谈这个问题。说路上都是小车,欧洲见到的那样,那多难看。这也是一种面子问题。
补贴对铅酸电池不公正
已经市场化的低速车,允许使用铅酸电池。现在用铅酸电池的电动车没有补贴,而现在铅酸电池有新的技术,行业的整顿效果也很显著。所以我们要公正的对待铅酸坚持,不要认为它是古老落后的。实际上铅炭电池,特种活性炭解决了负极乱酸盐化问题。铅-稀土合金、铅-石墨烯合金解决了正极板栅腐蚀问题。所以,以前我们对铅酸电池是存在偏见的。
杨裕生简介
1949年~1952年,浙江大学化工系毕业。
1957年~1958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专业研究生。
1963-1986年,国防科委核试验基地研究所历任室副主任、主任、副研究员、副所长、所长。
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8年,转行进入电池领域的研究,1997年1998年筹建我军第一个化学电源实验室,从1998年至今一直从事高能密度二次电池、超级电容器等研究开发,是中国高能二次电池-锂硫电池的开拓者。
2002年,成立了军用化学电源研究中心,次年3月份正式挂牌。
2007年在国内首次开发出300Wh/kg的高能锂硫二次电池,远高于现有锂离子电池(100Wh/kg)
作为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权威,他曾在多个公开场合直言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的问题,他的很多言论、观点都被媒体传播报道,引起业界思考。
3. 新能源汽车多久要换一次电池换一次电池多少钱
改变电池需要多长时间以获得新能量?改变电池多少钱?
现在汽车的新能源越来越受欢迎。无论中国哪个城市(特别是在南部地区),我们可以看到的“绿卡”的数量越来越多。有很多人购买新能源:
或者为了解决限制
或因为强烈的环境概念
或者因为思想的趋势
或者因为我想在随后的使用中降低汽车的石油和天然气成本
改变电池需要多长时间以获得新能量?改变电池多少钱?看看完成知识

你的家人是新能源车吗?欢迎在评论领域分享留言,不要忘记一些关注的兴趣,每天分享世界的新事物!
4. 为什么挪威人民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能够领先我们 17 年
在大会上达成了《博鳌共识》:到 203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要占汽车总销量的一半或以上。按照 2018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占
汽车总销量 2.1% 的基数换算,从现在到 2035 年,新能源汽车在份额上要保持每年接近 22% 的增长率。
作为占据 2018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一半份额的最大市场,中国对于新能源汽车,乃至电动汽车的规划和目标,自然在大会上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今年 1-5 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增速均超过 40%,势头依然凶猛。

根据维基网络的数据,2014 年挪威发电量有 95% 来自成本极低的水力发电,与之相比,我国 2018 年水电占比为 18.32%,成本更高的火电占比为 71.79%。
需要注意的是,挪威的居民用电价格是比非居民用电价格高很多的。根据维基网络的数据,2017 年的这个数字是 0.161 欧元 / 千瓦时,约合 1.26 元 / 千瓦时——但这个数字是欧洲各国中最低的。与挪威隔海相望的丹麦, 2017 年居民电价高达 0.301 欧元 / 千瓦时,约合 2.35 元 / 千瓦时。
也就是说,在挪威,无论是在充电站充电,还是在家里充电,都要比使用汽油划算得多。
电动汽车在挪威的火热,另一个原因是挪威对电动汽车推出了各种优待政策——而这同样也是支持可再生能源思想的衍生。
如果你在挪威购买一辆电动车,那么你可以减免挪威的 25% 增值税;进口电动车在挪威无需缴纳进口关税和购置税;在挪威每年缴纳的道路税也要比汽油车型更低;挪威的公司用车税对电动汽车减收 50%;电动汽车随时有权使用公交专用道以及 HOV 车道。
电动星球注:HOV 车道,全称 High-OccupancyVehicle Lane,中文名为共乘车道或者多乘员车道,只允许公交车或实载 2 人以上的小轿车 / 货车通行。HOV 车道的概念由维尔博 · 史密斯联合咨询公司提出,从 1996 年开始由美国圣迭戈和加州交通局于 15 号公路上试行,后推广至全国,乃至加拿大和欧洲。我国从 2016 年底开始在部分城市试点 HOV 车道。
即使没有巨大的电费 / 油费差距,在如此优惠的政策面前,已经足以让不少消费者动心——但一个更深层次,或者说从更高角度提出的设问是,为什么挪威要对电动汽车定下如此优惠的政策,又怎么会成为欧洲电价最低的国家?
5. 2020广州车展:广汽新能源高层群访
[汽车之家人物访谈]在2020广州国际车展上,我们与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以及副总经理肖勇进行了访谈。以下为专访实录:

主持人:感谢各位媒体老师们参加广汽埃安的专访会议,今天上午的发布会很多人也参加,内容也非常丰富,我们被很多媒体报道,我们下面安排小范围的交流,给各位进行解答。接下来今天出席我们交流的环节是大家的老朋友,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先生以及副总经理肖勇先生。大家可以进行提问了。
媒体:下午好,今天看了咱们的更名非常高兴,我想问古总,除了更名外,还有什么变化,更名的战略计划是什么?另外想问肖总,想知道明年的预期是什么?
古:这次更名我们其实在三年前在企划广汽新能源的时候,就希望打造一个独立的品牌。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今天为什么要独立,一个是我们需要品牌向上,把传统品牌和新能源车品牌混在一起传播,对于老百姓来讲,对于品牌认知会有困难。另外就是广汽埃安这几年在市场上有很好的表现,现在埃安品牌独立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广汽埃安这些年打下了先进、好玩、新潮、高品质的品牌基础。先进首先指科技,代表我们从产品制造到营销、服务全方位的创新;另外,广汽埃安的企业精神,给到社会的感觉就是奋发向上,很有朝气的新潮感,包括我们的产品给大家也是这种感觉。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大家觉得很有趣。我觉得事实上不是有趣,是好玩,有趣与好玩不一样,比如看一场电影是有趣,但没有互动。我们想给客户带来互动的、能够亲身参与的科技体验。再一个是我们现在是私人市场和共享市场同步驱动,大家看得到我们在ToB端的运营车辆上所获得的可靠性、耐久性经验,没有很好的基础,品牌向上是很难的。现在品牌向上有两种做法,只做高价或豪华都不是出路,关键是你的产品能否给客户带来价值,客户觉得有价值,这样的品牌才能长久。
第二我们是有基础的,并不是喊口号,我们是脚踏实地在做高端化这个事情。大家也会关心,品牌向上之后有什么动作,我们会从研发、制造、销售、供应链和企业文化,体制机制全面创新升级,接下来我们会在这方面的动作很多,我们要全方位的向上。另外就是在技术方面的创新引领,我们的产品现在已经达到世界级水准,从EV到ICV,但是我们不会停滞不前,我们要持续保持我们的引领力。
肖:大家每次在车展现场都会问到销量,我想先不谈销量的问题,先聊一下我们行业的未来发展。汽车行业正面临百年未有的变革机遇,中国也有望涌现行业的代表性人物。第二个我想说整个汽车行业正越发互联网思维,以前在传统汽车行业里面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是产品换代,传统的车型可能有十几代产品。但在新的一轮汽车品牌的竞争过程中,可能没有让你纠错的机会,为什么?因为技术路线一旦选错了,竞争对手就不会让你翻身了。第三个是品牌没有那么容易树立起来或者存活下去。换句话说,要干就一定要成为行业前三甲,甚至成为第一。2021年我们不仅要考虑销量的问题,还要考虑品牌向上和商业模式。我们要成为高端智能纯电动车品牌里面的NO1,如果要加一个销量目标的话,我认为至少要增长50%。谢谢。
媒体:想问一下古总,今天早上广汽集团也发布了十四五规划,埃安在里面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强调了埃安的高端化,品牌高端化,什么叫高端,高端的标准是什么样的?对高端的理解太多了。
古: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什么叫品牌?车卖贵一点或车值钱一点也叫高端化,但是不是就是品牌高端化的唯一呢?品牌给我们的是一个LOGO,一个印象,包括你的研发能力、创新能力等。从0到1,代表的是你的原创性、独占性、领先性。
首先是原创性,这指的是,大家第一关心的是你研发的成长性,没有的话你就没得做了。第二是产品制造的品质保障能力,主要看你的制造水平怎么样,像我们现在实现的个性化定制,需要全面数字化的提升,里面有很多潜力可挖;第三是品牌营销的创新能力;第四是你的企业文化和人文精神。
今天我总结了我们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它来实现我们思想的统一,能够实现全面的升级。未来大家想起广汽埃安品牌,就想起最先进的产品和服务。在这里还有两点跟大家说明一下,从0到1科技的创新,我们将聚焦在EV加ICV,另外我们会推动产业链的整合,这个整合的投资是非常大的,以1000亿为单位。未来,我们除了卖车,还有两大战略任务,持续深化可持续利用的能源生态和未来智能出行生态。能源生态是个很大的话题,我们完全有能力在其中有所作为,可以做很多。
第二个是智能出行生态。我们试想一下,按照我们现在的规划,到2025年,无人驾驶汽车会逐步投放市场,不是试运行,是真的运行。到2030年,真正的无人驾驶车会得到大批量的运用。它可以自己去充电,解决现在家里没有充电桩的用车难题。届时,车既然无需驾驶了,为何还只是车呢,我觉得是机器人。按这个逻辑未来几年会产生全新的智能驾驶身份,这种身份会改变目前的运营模式。所以我们不会只是个代工厂,我们完全可以参加运营,去改变这个运营生态。我们不仅要给客户带来价值,也要为社会作出贡献,我们的愿景是“成为世界领先和社会信赖的绿色智慧移动价值创造者”,我有企业社会责任,要让社会听到广汽埃安就觉得是可信赖的。
媒体:刚才听到古总和肖总对前景的介绍我觉得是认同的。我想问一下,在未来的竞争中你认为关键的是什么?广汽埃安的研发水平与特斯拉等相比,埃安是怎样的水平?未来还会继续突破吗?
古:埃安独立后,首先做的是整合。大家肯定都特别关心,互联网的人很容易漏掉一个词:硬件!现在软件不断刷新,但恰恰漏掉了硬件,未来的汽车发展不仅仅只是几个软件就能打造智能汽车的。以后的常用常新不会只是软件的常用常新,硬件也要常用常新。如何做到?比如从L3迈入L4,前提还是要有硬件,硬件不齐怎么做呢?第二个才是软件的问题。例如无人驾驶的硬件,芯片还是核心。至于智能网联的应用,这是我们国家的强项,但是应用的软件和应用是两码事,应用软件我不一定要自己做,但是应用我一定要自己做。应用端很多技术它本质上跟手机上的东西是相通的。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会的资源,同时抓住差异化的技术来取得进步,这样做可以保证我们在未来科技上持续领先。
媒体:你好,肖总,今天发布的埃安Y是一个小型的SUV,这是给年轻人打造的SUV,而且提到超定律,我们如何理解超定律这个意思?
肖:我先从营销层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这个车型是A级的智能纯电SUV,轴距达到2米75。它第一个超定律是打破空间定律,打造“娱乐智能大客厅”。这款车型是埃安家族的第四款车型,打破了设计的定律,采用超次元的设计理念,在颜值方面突破界限,它还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功能是有丰富的原厂定制个性配饰,我们希望这款车的颜值是不拘一格的。通过定制化购车服务,我们给客户很大的选择自由度。还有就是在技术方面的超定律,通过搭载广汽埃安最新一代的动力技术,埃安Y能实现不着火、长续航、长寿命。我们的产品在B端市场已经受住了严苛的考验,这些经验可以给埃安Y带来“用不坏”的高品质。另外它还打破了智能定律,年轻人喜欢好玩的车,包括跟手机结合的各种社交软件,通过我们语音控制拍摄视频,可秒传发布。我们在EV和ICV领域都做了很多的尝试,让我们的消费者满意。我们希望它能真正打破营销圈,成为一款可杀入到燃油车腹地的纯电动车,与燃油车正面交锋。
媒体:新品牌之后我们如何强调升级呢?
古:我们的品牌基因是先进、好玩、新潮、高品质,一是要世界领先,二是要取得社会的信赖。我们三年前的品牌口号是更聪明的陪伴,“AION”含义就是人工智能在线,广汽埃安如果接下来要全面提升,首先是智能化,要发展EV+ICV。我一直思考,中国的产品走出去很多,但是中国的品牌在海外能打响名堂的并不多。所以我希望埃安未来能走向世界,站在世界的顶端。第二是在人文上下功夫,我们会用给客户创造价值的思路来服务客户,真诚对待我们的客户,体现我们的品牌价值。
媒体:肖总,我想问一下,埃安Y是一个很年轻的车型,你说会杀入燃油车的腹地,对其他的新能源的车是否产生影响?它对咱们体系里面的使命会是什么?
肖:埃安Y的定位是什么,超定律智能纯电SUV,它在我们的埃安体系是我们的第四款车型,我们希望它是纯电动车的代表,能够在这个领域去跟燃油车PK,这款车能给客户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埃安Y在埃安家族中的定位是介于埃安S和埃安V之间,大家不妨去猜想一下它的最终定价。我认为埃安Y没有对手,甚至说它填补了市场的空白,所以我们才会让它去跟燃油车正面PK。我们有信心把新能源车市场蛋糕做大,希望其他新能源车品牌能跟我们一起来共同努力。
6. 三部门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本次参与活动车型包括:北汽新能源EC3、长城欧拉R1、长城欧拉IQ、宝骏E100、宝骏E200、宏光MINI EV、长安奔奔E-star、奇瑞EQ1、江淮IEV6E、比亚迪元、比亚迪E1、比亚迪E2、比亚迪E3、东风EX1、奔腾E01、哪吒N01。
7. 4月9日,汽车预言家资讯:工信部表示稳定和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

4月9日,汽车预言家每日资讯。今天的内容主要有:吉利与戴姆勒合资品牌“耀出行”成立新公司山西:个人购买乘用车最高奖励6000元;神州租车:子公司神州优车已出售所持本公司约4470万股;宁德时代与国网综能再合作。
作者?|编辑部????编辑?|王鑫
●?●?●
国内版块
4月8日,宁德时代与国网综能等共同出资的国网时代(福建)储能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天眼查股东信息显示,宁德时代和国网综能各出资1.6亿元、持股40%,并列第一大股东。
4月9日,神州租车发公告称,应贷款人要求,子公司神州优车已出售所持本公司约4470万股,余下股权正和多方讨论中。公司董事长陆正耀为神州优车实控人。
4月8日,戴姆勒发布的梅赛德斯-奔驰2020年一季度销量数据显示,1-3月梅赛德斯-奔驰轿车在全球范围内的累计交付量约为47.74万辆,梅赛德斯-奔驰商用车的交付量约为6.46万辆。其中中国市场的销量为13.9万辆。
4月3日,上海挚聘科技有限公司注册成立,该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法定代表人为耀出行CEO顾涛,公司经营范围包括道路旅客运输经营、汽车租赁等,由蔚星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控股。
国际版块
美国政府周三与通用汽车签订了一项价值近5亿美元的呼吸机合同,以治疗严重的冠状病毒患者。根据合同,通用汽车在8月底之前向美国政府交付3万台呼吸机,首批6132台呼吸机将在6月1日交付。
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OliverZipse)周三表示,宝马将开始生产口罩,以保护公众和员工免受新冠状病毒的传播。齐普策称,宝马很快将能够每天生产数十万个口罩。
4月8日,FaradayFuture(FF)宣布公司将成为一家全方位工程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可成为电动汽车、计算平台、整车工程、工业设计、产品定制和制造资源的平台服务商。
根据福特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福特汽车首席执行官吉姆·韩恺特(JimHackett)2019年的总薪酬为1740万美元,较2018年的1780万美元下降了2.2%。尽管如此,其年薪依然是公司中层员工的(11.07万美元)157倍。
商用车版块
日前,奇瑞商用车河南研发中心开工建设,项目占地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集产品开发、设计、试验和办公于一体。建设周期18个月,计划2021年9月投入运营。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进一步促进高排放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方案》的通知。其中涉及商用车方面内容的尤为引人注目:大型载客汽车补助为2.2万元/车,载货汽车补助为1.4万元/车。
购买7米以上的客车、载重4.5吨以上的中重卡车及同级牵引车等商用车型,每辆奖励8000元;轿车、SUV及MPV等乘用车型,每辆奖励6000元;3.5米以下微型客车及其他商用车,每辆奖励4000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8. 如何评价中国新能源汽车
首先,电动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环保。
我们可以粗略的做一个生命周期分析。先看看燃油车的排放情况,根据国5标准,汽油乘用车行驶每公里排放的污染物要求为:
PM需小于0.0045g
碳氢化合物需小于0.068g
氮氧化物需小于0.06g
一氧化碳小于1g。
为了让燃油车吃点亏,我们就以上限作为汽油车排放的平均水平吧。
再来看看电动汽车,首先我们为了照顾电动车,就不选国内那些杂牌电动车了,就选定全球销量最大的日产Leaf的中国版本——启辰晨风作为标准,按工信部测试百公里电耗为14.6度(启辰晨风e30-Venucia启辰官方网站),也就是每公里电耗0.146千瓦时。
对于电动车来说,考虑它的污染水平不应该用电网平均每千瓦时排放来计算,而应该用边际增加发电量来计算。(威尔芙节能机油www.ukwef.cn)如果没有电动车,BAU场景(business as usual ),随着推广新能源发电,会自然用清洁的电力取代原有电网中最“脏”的电力,电动车带来的这部分新增需求相当于使得最脏的这部分电力产能不能被淘汰。
为了简化计算,这里就用火力发电来计算(当然火电本身也占到发电量的66%)。实际上这样计算已经照顾了电动车,我国现在的火电里面有天然气和煤两部分(天然气火电占4%左右),而如果要用最脏的电力计算,显然应该只算煤电,而且是煤电里面效率最低的那部分产能。
根据中电联的《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16》,单位火电发电量烟尘(可以近似理解为PM)排放量0.09克/千瓦时,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0.47克/千瓦时,氮氧化物排放量约0.43克/千瓦时(中电联发布《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16》)。
折算以后,也就是说电动汽车每公里的排放量为:
烟尘(PM):0.09g/kwh*0.146kwh=0.013g
二氧化硫:0.47g/kwh*0.146kwh=0.069g
氮氧化物:0.43g/kwh*0.146kwh=0.063g
可以说,两种车辆的排放物并不相同,电动车的二氧化硫和PM比较突出,汽油车则以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比较突出。那么怎么比较呢?
最权威的办法是采用Impact Assessment的方法,将不同的污染物按单位效应的不同换算成同一种基准污染物,比如研究温室效应就是都换成等效二氧化碳,在我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显然是雾霾,而根据国际学术界普遍采用的方法,是采用美国环保部(EPA)颁布的TRACI(Tool for Rection and Assessment of Chemicals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Impacts)数据
根据TRACI数据,对于颗粒物污染来说:
每g二氧化硫等效于0.061g PM2.5
每g氮氧化物等效于0.0072g PM2.5
每g一氧化碳等效于0.00036g PM2.5
每g碳氢化合物等效于0g PM2.5
这里假定汽油车和电厂排放的PM都为PM2.5,实际上还有PM10,而且每gPM10只等效于0.22g PM2.5,但因为没有具体数据,只好粗略计算
因此电动车中比较优秀的启辰晨风在使用平均火电情况下行驶每公里排放的等效PM2.5为:0.013g+0.069g*0.061+0.063g*0.0072=0.018g
而勉强符合国5标准的汽油车行驶每公里排放的等效PM2.5为:
0.0045g+0.06g*0.0072+1g*0.00036=0.0053g
也就是对雾霾来说,将国5的汽油车换成电动车,每辆车对雾霾的贡献至少会是之前的3.36倍
也许有人会说,电网会越来越清洁,可是汽油车也会越来越清洁,你可知道国6的标准已经严格到什么情况?两边都在进步,这个3.36倍的差距恐怕不是一二十年能追上的。
还有另外一些人会说,电动车可以将污染从人口集中的大城市转移到人口相对稀少的农村。但首先,这里有一个环境正义的问题,华北的农村已经被北京吸血吸的很严重(参见「上海富了周围,北京坑了周围」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 chenqin 的回答 - 知乎),难道未来还要进一步为首都吸霾?
其次,因为我国的季风气候,这些转移到乡下的污染未必不会刮回城市。
而我们这里还没有考虑电池对水的高污染。
温室气体方面,电动汽车的情况要好一些,但如果考虑到真正的边际增加发电量,实际上即使在美国这样电力能源更清洁的国家,除了像加州这样少数电网相当清洁的地区以外,电动车整体上也不占优势。这方面目前为止最好的研究我认为是:Archsmith J, Kendall A, Rapson, D* (2015) From Cradle to Junkyard: Assessing the Life Cycle Greenhouse Gas Benefits of Electric Vehicles 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 52:72-90. 文章的结论如下:
附美国的发电能源结构
加州的
对比一下中国的(其中火电中2%是天然气,66%是煤):
而这个研究实际上也还是使用普通燃油汽车跟电动汽车相比,如果拿烧汽油的混动汽车跟电动汽车相比,电动汽车在加州也并没有优势。
另附上评论区的讨论, @许饭提了很有价值的讨论
给几个建议:1.应该拿新增发电量的污染物排放来对比国5排放的车,或者拿整体发电污染物的排放对比黄标到国5所有存量机动车的排放。对比的时候不能一边带上历史包袱而另一边无视;2.应当考虑能源替换的规模效应,中国大量使用煤电而不是更清洁的油电的原因除了煤炭储量大以外,还有就是油优先供给机动车烧了;3.还要考虑到在整个使用周期中,电的排放是越来越清洁的,机动车的排放是越来越差的。
我的回复:
2,3点你说的有道理。第一点则不同意,原因文中有解释,如果不存在电动汽车新增用电需求,电网也会更清洁,那么最落后的发电产能会被淘汰,而有了电动车这部分产能就不能淘汰。同样的,我们在今天卖掉的电动车,只能替代今天卖掉的燃油车,而跟过去卖的落后燃油车是否淘汰没有关系。进一步我们还要考虑,汽油车通过混动和排放技术(参考国6)还有很大进步空间(而且这些技术现在就有),但电机效率和火电厂发电效率已经很高,难以进一步提高,电网清洁化只能靠结构化改变,但这个进程在20年内会比中国的汽油车进步慢
其次,强推电动车的政策让我国民众付出了巨大成本。
目前国际上推广电动汽车,主要有两种办法,一种是财务补贴,比如免路桥费,免停车费,免购置税,减免所得税,补贴建设充电桩,甚至直接的现金补贴;另一种是政策优惠,比如允许单人上共乘车道,允许走公交专用道。而政策优惠里面力度最大的就是我国一些城市的新能源汽车牌照政策,购买电动汽车就不用受牌照限购政策的限制,不用摇号或拍卖。
这些补贴本身都是有很高的成本的。补贴来源自政府财政,也就是来自于国民财富(纳税人或者国有企业的垄断利润)。政策优惠则相当于挤占了普通车型车主的权利。
而中国电动车补贴更严重的问题是,电动车通过强推得到的绝大部分用户根本并不喜欢电动车。以上海为例,纯电动车相比插电混动汽车地方补贴就多了1万元,而国家补贴还额外有3.15-5.4万元,这总共4、5万元的补贴并没有挽回电动汽车的劣势。2015年上海市全年销售2万多辆电动汽车,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只有几百辆。此外,尽管用电相比用油更便宜,上海大部分购买了插电混动汽车的车主都很少充电使用,甚至连充电桩都没有。那么与此同时,在北京因为电动汽车中签几率很高,远远高于普通汽车,而得到的这部分用户,每个人也就付出了至少等价于4、5万元的效用损失。也就是说全体国民支付了巨大的成本,除了财务支出以外,普通汽车用户还出让了一部分购车名额,但实际上得到的结果却是资源错配
还有一个现象也可以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在美国加州,包括插电混动汽车在内的电动汽车往往是独立设计的车型比如雪佛兰Volt,日产Leaf销量更好,而由普通车型衍生的车型比如飞度电动版,菲亚特500e电动版销售情况则很不好,从一个侧面也说明美国购买电动车的消费者多半是喜欢电动车,所以不同的设计能让人一眼看出这是辆电动车,从而带来形象上的效用。而国内却正相反,像荣威e550这样基于常规车型的新能源车反而卖的比较好,像启辰晨风这样的单独设计的车型反而卖得不好。
其实究其原因,我国大部分居民居住在公寓楼房小区中,根本没有固定停车位,即使有固定停车位在露天停车场和地库中安装充电桩也比美国大部分人居住的别墅接宅电要难得多,从居住形态和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不匹配的角度来说,在我国使用电动汽车付出的便利性成本也确实本来就很高。
最后,电动汽车也未必能够实现“弯道超车”,推动民族汽车业发展的目的。反而很可能会出现大量低端产能,造成资源的浪费。
我国在过去的30年中汽车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这些进步都是依靠积极参与全球汽车业为基础的。依靠电动车“弯道超车”,设想大概是如果未来全球汽车进步的方向是电动汽车,中国可以通过政策支持,在全世界电动汽车产业链和产品设计尚未完全成熟之前,先自行在这方面进行积累,形成研发能力和产业链。但问题是,恐怕今天的中国汽车业还没有真正完全追上国际先进水平,自己还是个半吊子就要另起炉灶,很有可能会进入一种闭门造车的状态,减少了从国际汽车业的学习,反而可能造成汽车产业的落后(也可以说是现出原形)。
比如说我国的燃油汽车业因为与国际汽车业的密切合作,我们今天造出来的车是这样的
吉利帝豪GS
宝骏510,合资自主的代表
别克GL8(虽然是美国品牌,但却是货真价实的上海泛亚出品)
但我们的电动汽车行业造出来的却是这样的:
北汽ev150,这还算是在传统造车领域积累了很久的大厂的产品
比亚迪秦,一股浓浓的城乡结合部洗剪吹风格。不过秦虽然品味差了点,但是01加速能够到6秒内,技术上还是相当有亮点的,混动构型也为自主研发。但需要注意的是,秦可不是近两年政策强推的产物,而是在大环境相对比较正常的情况下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成果。
而目前政策强推下大量涌现的车是这样的:
知豆e20
各种低速电动车
当然,上面这些图片也只是汽车外形,但其实机械方面的技术水平也大体上跟外形设计的水平保持一致。电动车本身结构简单,零件较少,加上政策强推导致厂商可以不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而以骗取补贴为目标,造成大量的低端小厂涌现,这样真的能帮助中国民族汽车业腾飞吗?
超20家车企或涉嫌新能源汽车骗补 涉补贴金额近百亿:
经济观察网记者第一时间拿到了新能源企业间传播的那份“重要信息通报”。与财政部仅通报的五家企业相比,在这份通报中,骗补企业达20家,涉及补贴规模未公布;存在车辆闲置情况的企业(包括关联方企业和终端用户企业)89家,涉及补贴资金达42.826亿元。
除了财政部公布的五家企业外,吉利、力帆、天津比亚迪、江淮、日产、宇通、中通等主流新能源企业都涉事其中
在这波热潮之中也涌现了很多互联网造车的企业。其实就我个人观点,开放汽车牌照,让更多的有实力的企业参与造车,让由现代民营资本主导的IT业,来参与保守的国有资本主导的汽车业,确实是好事。但一来这未必一定要借电动车的由头,传统车一样可以更开放;二来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不少乱象,比如
正常的话,新事物自由发展,产生一些不靠谱的东西也实属正常,但目前这种从官方到民间到资本界全部刻意在炒作这个新概念的情况,恐怕就有点疯狂。
而不但技术超越难以实现,目前全国上下一片生产新能源汽车的高潮,规划的产能已经非常让人担心:
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包括比亚迪、北汽新能源、江淮、上汽等13家传统汽车生产企业,在2020年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已达416万辆,涉及总投资高达1361.08亿元。此外,包括福田汽车、南京金龙等5家商用车、客车生产企业亦有共计31万辆的产能规划,投资总额也有589.5亿元。
以上包括传统汽车生产企业(包括乘用车、商用车等)、新进入汽车生产企业(包括汽车周边企业、互联网公司等)的产能总和,在2020年已逼近700万辆。这其中,包括一汽、东风等由于尚未公布具体的新能源产能规划数字,仅按照现有的产能做出统计。因此,全部本土企业2020年规划产能的规模可能还将高于700万辆。
(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近700万? - EV视界)
上次出现这样的“大干快上”,应该是50年代后期,那场运动最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知道,3000万生命。
另外,中国政府推广电动车的一个重要考虑,是能源安全。我国煤储量较为丰富,电力能源可以自给,相比烧汽油不需要看别人脸色。这方面就不多评论,但整体上除非国家在做战争打算,否则能源安全并不是迫切的需求,世界上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包括美国在内都没有实现能源自给。
总得来说,我也认为鼓励新能源汽车的探索,也是有好处的,我也不敢说电动汽车一定就是方向,就比燃油汽车进一步进化(混合动力,生质燃油)是一条更好的道路,但多尝试尝试总是好的,而且从长期来看,随着电网的升级,以及充电技术、电池技术、以及基础设施的变化,电动汽车也确实有很大的潜力,但目前这个时候就以如此大的扭曲市场的力量去推动,让人不得不感到担忧,只希望原本出发点是“利国利民”的事情,不要到最后搞成“祸国殃民”才好。
9. 辞旧迎新 关于2020年车市的四个预言
提起2019年的汽车行业,你会想到什么?
是车市衰退、全球裁员、巨头转型、资本寒冬,还是新势力造车崛起壮大?
随着2019年离我们远去,新的一年拉开了帷幕,站在这辞旧迎新的节点上,车企们多在忙着总结2019年成果,发布2020的新目标。

曾经的补贴对于新能源汽车市场而言,是促进整个市场发展的重要手段。大规模的补贴与不限行、不限牌等政策混搭,逐渐“撬开”整个市场,促使用户积极的购买新能源汽车。可当去掉这个巨大的"红利"后,新能源汽车明显受到了冲击。
不过在2020年,撇开了新能源补贴政策,国家将会严格执行我们熟知的双积分政策。今年双积分政策将进一步推进,在供给侧进行改革,激励传统汽车厂商加大新能源车的推出力度。
因此虽然补贴的消失会抑制新能源车短期的销量,可随着传统汽车厂商、造车新势力不断的加码,再加上双积分、不限行、不限购等新政策的助力,长期来看,新能源的发展仍是积极的。
04
品牌向上
在经历了几年“牛市”后,中国品牌在2020年的形势或将更加不乐观。
今年,合资车企将开启新一轮的新车型投放。例如大众在华进入集中投资期,预计2020年在华车型增至30款,全新第三品牌捷达已于今年下半年推出新车型;广汽丰田将于2020年形成由10款以上产品组成、覆盖所有主流细分市场的车型阵容。
除在传统汽车市场发力外,合资企业还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车市场。如东风日产计划在2022年前推出20款电动化车型;福特的2025战略计划至2025年底前,在中国推出超过50款新车型,且每款车都将提供相应的电动车型;上汽大众在上海安亭的新能源工厂规划年产能30万辆,预计2020年10月正式投产,新工厂将投产奥迪、大众、斯柯达品牌基于MEB平台打造的电动车型。
2019年前11月,中国品牌的市占率已从41.9%降低至38.9%。2020年,将可能有更多的中国品牌陷入困境,“品牌向上”就成为了中国车企的必然诉求。
事实上,早在在2014年自主品牌新一轮的高端化之路就已开始。从哈弗H9、广汽传祺GA6,再到吉利博瑞,自主品牌车企纷纷推出高端车型向高端乘用车市场进军。
除了推出旗下高端旗舰车型,吉利和长城还“另起炉灶”,打造了旗下全新高端品牌。而几乎同时出现的LYNK&CO和WEY的出现也将自主品牌高端化推向了一个高潮。不仅如此,2019年,奇瑞瞄准高端化重新推出星途产品序列,上汽通用五菱也推出新宝骏品牌,力求品牌向上。
然而,高端市场留给自主品牌的注定是一条“狭窄而艰难”的跑道。在逆境中实现突围,无论是领克和WEY,还是星途和新宝骏们,都将是一场持久战,任重而道远。
总的来说,去年的车市的确非常艰难,不过在2020年里,无数新的机遇也即将诞生。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让我们一起期待“勇夫”的出现,给消费者带来性价比更高、更智能、更舒适的用车体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