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氯钾维盐多长时间度过危险期
高氯.甲维盐是高效氯氰菊酯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复配的 混剂,产品有 1.1%、2%、2.02%、3%、3.8%、4.2%、4.3%乳 油,2%、3%、3.2%、4%、4.8%、5%微乳剂,4.2%水乳剂。主 要用于防治蔬菜害虫和棉铃虫。
(1)蔬菜害虫:防治小菜蛾,亩用4. 3%乳油30-35毫升,3% 乳油100-120毫升、4%微乳剂15-20 (或25-40)毫升或2%微乳 剂40-60毫升,对水喷雾。防治甜菜夜蛾,亩用4. 2%乳油60-70毫 升,2. 02%乳油60-90毫升、2%乳油40-60毫升、5%微乳剂30- 40毫升、4. 8微乳剂25-40毫升、3. 2微乳剂40-60毫升、3%微乳 剂30-40毫升或4. 2%水乳剂32-42毫升,对水喷雾。防治斜纹夜蛾,亩用4%微乳剂20-38毫升或2%微乳剂40-60毫升,对水喷 雾。防治菜青虫,亩用1.1%乳油35-55毫升,对水喷雾。
(2)棉铃虫:亩用3. 8%乳油55-70毫升或3%乳油80-100毫 升,对水喷雾。
一般打完一次可以确保30天内不会再次生虫。

注意事项:
1.配药和施药时,应穿防护服,戴口罩或防毒面具以及胶皮手套,以避免污染皮肤和眼睛,施药完毕后应及时换洗衣物,洗净手、脸和被污染的皮肤。
2.施药前、后要彻底清洗喷药器械,洗涤后的废水不应污染河流等水源,未用完的药液应密封后妥善放置。
3.开启封口应小心药液溅出,废弃瓶子应冲洗压扁后深埋或由生产企业回收处理。
4.本品对蜜蜂、鱼类等水生生物、家蚕有毒,施药期间应避免对周围蜂群的影响、蜜源作物花期、蚕室和桑园附近禁用。远离水产养殖区施药,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
5.建议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虫剂轮换使用,以延缓抗性产生。
6.本品不能与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等强碱性物质混用。
7.每季作物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7天。
中毒急救:
早期症状为瞳孔放大,行动失调,肌肉颤抖,严重时导致呕吐。本品如误入眼睛,立即用清水至少冲洗15分钟,仍有不适应立即就医;如接触皮肤,立即用清水冲洗并换洗衣物;如误服立即送医院对症治疗。经口:立即引吐并给患者服用吐根糖浆或麻黄素,但勿给昏迷患者催吐或灌 任何东西。抢救时避免给患者使用增强γ-氨基丁酸活性的药物?如巴比妥 、丙戊酸等) 。
❷ 甲维盐合成工艺有什么改进
一、工艺流程简短。比五步法工艺减少40%工艺设备及相应的厂房、管路、电器、仪表等设施,同时,减少操作岗位人员,降低成本,缩短运作周期。
二、合成收率高。一次合成甲维盐总收率大于60%,单耗阿维菌素小于1.4kg/kg 。粗品含量可达70%。经纯化再结晶,质量可达80—90%水平的精品。
三、低成本,高附加值。原料成本2000元/KG/折百。
四、可工业规模运行。年生产规模可达10-30吨。
五、可持续推出新产品。在生产甲维盐工业装置基础上,增加少量投资及设备,可生产目前市场前景看好、附加值较高的乙酰氨基阿维菌素。还可利用此设备生产甲维盐合成所需的配套原料七甲基二硅氮烷。
六、技术成熟可靠。本技术工艺系我国最早引进、开发、研制甲维盐的专家和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操作,并在国内已经推广几家,均成功投产并已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转让内容包括:操作规程、安全规程、分析规程,全套工艺流程图表、标准设备一览表、非标准设备图纸,培训技术人员及操作人员,帮助开车,保证按设计要求出合格产品。
❸ 甲维盐能治小麦红蜘蛛吗
效果不理想
红蜘蛛,白蜘蛛,茶黄螨等螨虫防治,
可用阿维菌素,除螨特,哒螨灵,柴哒乳油,三唑锡,阿维炔螨特,爱卡螨,炔螨特,阿唯哒螨灵,阿维噻螨酮等交替使用喷雾防治
由于农药企业生产工艺,含量,隐性成份,所以请根据病情到当地经销商寻求理想的杀虫剂和更好的解决方案。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用。
❹ 国内比较知名的农药生产商
农药08年企业排名。。
1.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 2. 江苏苏化集团有限公司 3. 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 沙隆达集团公司 5. 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 湖南海利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7. 山东侨昌化学有限公司 8. 浙江联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 常州康美化工有限公司 10. 山东华阳农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11. 江苏常隆化工有限公司 12. 山东大成农药股份有限公司 13. 山东京蓬生物药业股份公司 14. 镇江江南化工厂 15. 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6. 河北威远集团有限公司 17. 河北凯迪农药化工企业集团 18. 金坛市儒林振兴化工厂 19. 江苏丰山集团有限公司 20. 威海市农药厂 21. 拜耳杭州作物科学有限公司 22. 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23. 杭州金帆达化工有限公司 24. 杭州庆丰农化有限公司 25. 中山市凯达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6. 文登市东方化工厂 27. 浙江菱化集团有限公司 28. 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29. 焦作市瑞宝丰生化农药有限公司 30. 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31. 大连瑞泽农药股份有限公司 32. 江苏好收成韦恩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33. 招远三联化工集团公司 34. 江苏苏化集团新沂农化有限公司 35. 林州市华帅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36. 重庆民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37. 江苏快达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38. 湖南省南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39. 江苏优士化学有限公司 40. 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41. 福建三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42. 江苏绿利来股份有限公司 43. 河北新丰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44. 盐城利民农化有限公司 45. 江苏腾龙生物药业公司 46. 浙江龙游绿得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47. 江苏丰登农药有限公司 48. 新沂市利民化工有限公司 49. 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 50. 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51. 山东省胜帮绿野化学有限公司 52. 山东京博农化有限公司 53. 盐城科利达化工有限公司 54. 江阴凯江农化有限公司 55. 浙江永农化工有限公司 56. 浙江新农化工有限公司 57. 安徽广信农化集团有限公司 58. 南通家信日化有限公司 59. 上海市沪江生化厂 60. 山东滨农科技有限公司 61. 江阴市利港精细化工厂 62. 湖南海利株洲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63. 大连松辽化工有限公司 64. 武汉东湖高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5. 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 66. 江苏同大气雾剂股份有限公司 67. 湖北仙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8. 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69. 沙隆达郑州农药有限公司 70. 连云港立本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71. 苏州市相城区东吴染料厂 72. 湖南海利常德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73. 乾元浩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74. 湖南昊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75. 四川绵阳利尔化工有限公司 76. 威海市龙运托辊厂 77. 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78. 广西田园生化股份有限公司 79. 江苏溧化化学有限公司 80. 江苏省激素研究所有限公司 81. 河北省军星农药厂 82. 青岛海利尔药业有限公司 83. 苏州佳辉化工有限公司 84. 江苏新河农用化工有限公司 85. 宝应县晨光化工厂 86. 山西稼稷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87. 山东胜邦鲁南农药有限公司 88. 山东润丰化工有限公司 89. 苍山县天发生化有限公司 90. 太仓市农药厂有限公司 91. 沈阳化工研究院试验厂 92. 湖南省资江农药厂 93. 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94.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95. 贵溪市海利化工农药有限公司 96. 滑县红旗药业有限公司 97. 浙江巨化股份有限公司兰溪农药厂 98. 东阳市东农化工有限公司 99. 美丰农化有限公司 100. 邯郸市新阳光化工有限公司
主要生产的产品可以在 中国农药信息网上查询
❺ 可杀得三千可配康宽,甲维盐以及绿芬威的叶面保桶混喷雾吗会否产生药害呢
可以混用,建议您按照产品说明使用更安全。
安全提示 建议您按照产品说明使用更安全。 由于农药企业生产工艺,含量,隐性成份,所以请根据病情到当地经销商寻求理想的杀虫剂和更好的解决方案。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用。
1、安道麦A(000533.SZ):全球农药制剂龙头,公司在海外市场拥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实际经验,并取得良好防治效果,相关原药已在国内上市。
公司是我国农药行业龙头企业,大股东中国化工农化总公司具有杀虫剂扑虱灵产品,其主要杀虫产品敌敌畏、敌百虫、氧化乐果产量均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3以上。
2、扬农化工(600486.SH):国内农药龙头,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生产基地。在农业农村部推荐用药名单中,14种复配制剂中包含3种菊酯类产品。
公司是国内唯一以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为主导产品的上市公司,主导产品卫生用菊酯和农用菊酯的原药生产能力分别在2000吨/年和1500吨/年左右,其中国内卫生杀虫剂市场占有率达到70%,全球销量排名第二。

3、利民股份(002734.SZ):公司控股的威远目前拥有甲维盐产能300吨,农业农村部推荐用药中,单剂推荐包含甲维盐、14种复配制剂中也有8中包含甲维盐。
4、雅本化学(300261.SZ):公司是是国内医药农药中间体行业中的高端产品定制商。公司为本次推荐用药中的氯虫苯甲酰胺(康宽)生产定制生产原料CHP和BPP。
5、湖南海利[600731]
要点一:所属板块农药兽药板块,湖南板块,长株潭板块。
要点二:经营范围化工产品、农药开发、生产及自产产品销售(农药生产在本企业许可证书核定的产品范围和有效期限内开展);化工产品分析、检测;化工设计、化工环保评价及监测;化工技术研究及成果转让、技术咨询、培训等服务;机械电子设备、五金、交电、百货、建筑材料及政策允许的化工原料销售;经营商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法律法规禁止和限制的除外)。
❼ 精喹禾灵能和甲维盐混用吗
建议除草剂使用专门的药筒 单独喷施。
现在生产的除草剂大部分性能不稳定,虽然理论上混用不会有药害,但往往在实际使用中会造成药害。
❽ 阿维菌素和甲维盐是一类吗
如果说年国外产品的热点是康宽、福戈、垄歌和艾法迪等产品的话,那么国内产品的热点绝对集中在阿维菌素和甲维盐上。08年威远的阿维菌素(蓝锐)在水稻上的销量突破1亿元,广西田园以全铲为代表的系列水稻杀虫剂(成份也以阿维菌素为主)销量也不会小。阿维菌素在水稻上的市场一下子打开,让国内很多厂家蠢蠢欲动,在09年纷纷推出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系列产品,以抢占水稻杀虫剂这块农药的最大蛋糕。
阿维菌素是一个老药,几年前已广为人知。我在这里先跟大家简单回顾一些阿维菌素的基本知识,然后关于阿维菌素的几个问题与大家交流一下。
1975年,日本北里研究所在土壤中发现1株菌株,它经发酵后的发酵液几乎无毒,但有很高的驱肠道寄生虫的活性。我们知道动物身上都有很多寄生虫,这些寄生虫不仅影响动物本身的健康(比如我们很多城市里养的宠物狗在2-3个月大的时候,常常为严重拉肚子,这其实是一种内寄生虫引起肠炎,如果不采取措施会引起小狗狗死亡。)而且会传染到人身上引起人的寄生虫病,严重危害我们的健康。现在发现这么好的一个可以驱寄生虫的药,马上引起了美国Merck(默克)公司的兴趣。默克公司对该菌株进行深入研究,在1976年分离出其物质,并将它命名为Avermactin,中文名为阿维菌素。1981年阿维菌素真正商品化,默克公司作为兽药投放市场,当年获得巨大成功。1985年阿维菌素作为农药投入市场。我国从80年代末开始阿维菌素研究,1996年登记了第一个阿维菌素原药,到目前为止我国占全球80%以上阿维菌素产量,是真正的阿维菌素生产消费大国。阿维菌素发现及其应用是继青霉素科学对人类的又一巨大贡献,对全世界的农牧业生产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现在我们讲的阿维菌素系列化合物实际上包括三类:阿巴菌素、伊维菌素和埃玛菌素。阿巴菌素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阿维菌素,伊维菌素主要用在兽药上,埃玛菌素的苯甲酸盐就是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阿维菌素、伊维菌素和甲维盐有什么区别呢?前面讲过阿维菌素开始主要是作为驱寄生虫的药剂,虽然它是一种优秀的兽用驱虫剂,但是人们发现它经皮的毒性很低,但人畜口服的毒性较高,所以做成口服剂的话有一个矛盾:用量太低效果不好,用量太高安全性不好。为了改善这一不足,默克公司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改造,从中筛选了二个新的化合物即伊维菌素和埃玛菌素。伊维菌素明显地改善了人畜的急性口服毒性,所以现在兽用的阿维菌素驱虫剂一般都是伊维菌素成份。埃玛菌素则扩大了阿维菌素的杀虫谱并克服阿维菌素对鳞翅目害虫效果不好的特点。埃玛菌素的制剂苯甲酸盐就是甲维盐。所以说伊维菌素和甲维盐是原来阿维菌素的升级改良产品。伊维菌素的毒性更低,主要用在动物上(而且其结构更稳定,也是全球销量最大的阿维菌素系列。)。甲维盐的活性比阿维菌素高很多(胃毒毒性是阿维菌素的2146倍),而且对鳞翅目害虫表现出极高的活性(阿维菌素对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效果就不好,但甲维盐对斜纹夜蛾是特效的)。这些就是它们之间的区别。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阿维菌素是一种几乎能用于所有作物用来防止几乎所有害虫的一个效果很理想的药剂,而甲维盐是一种活性显著高于阿维菌素的同类药剂。
一、 阿维菌素是一个很好药剂,它广谱,活性高、防效好,这是大家公认的,大家在几年以前也老早知道。但在水稻上为什么直到最近才热门起来呢?
这主要有二个原因。(1)农业部给阿维菌素在水稻上使用设立了一个门槛,划了一条红线。大家不知有没有发现,阿维菌素生产厂家很多,但获得在水稻上登记的厂家却很少(包括复配制剂),威远算是一个,上海农乐有一个(2%阿维菌素,商品名叶不卷),钱江生化有一个复配剂,上海威敌也有一个复配剂,其他不知还有没有?这是由于阿维菌素对鱼等水生生物的毒性为高毒,其在水稻上的登记使用对水生生物存在着很大的危险。(2)是由于阿维菌素本身在水稻上的防治效果方面的原因。几年前,在国家下令全面禁止甲胺磷等高毒农药前,农业部专门成立了一个项目组,名称大概叫“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筛选”,这个项目组主要是筛选出一些替代甲胺磷等农药的优秀药剂用于防止水稻害虫。项目分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在实验室中进行毒力测定,第二步是小面积室内试验,第三步是真正到大田试验。当时课题组就发现:在实验室毒力测定时,所有供试验的药剂中阿维菌素的毒力是最高的,但一到大田,阿维菌素的防效就不理想。农业部专家就分析原因,一部分专家认为是由于阿维菌素的易分解性,特别是遇光分解导致大田效果不佳,但没有取得最后的一致解释。当时大部分专家认为阿维菌素单独用于防止水稻害虫效果不理想,提倡阿维菌素和其他农药复配,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其防效。按照这样的结论,我国南京农业大学大名鼎鼎的药剂抗性研究专家沈晋良教授提出一个阿维菌素与哒嗪硫磷的复配剂,用于水稻田的推广。阿维哒嗪配方出来以后,有些植保部门很重视加以推广。但由于田间效果不是很理想,所以现在市场上很少看到这个产品。阿维菌素在实验室内毒力很高但到田间表现一般的原因本人也不是很清楚,但威远或田园或其他一些阿维菌素的厂家可能清楚这个原因,不然他们的产品不会卖的这么火,也不好得到农民效果很好好的反映。
二、 都是同样含量的(比如都是2%)阿维菌素,为什么有些厂家的效果明显要好于另一些厂家?
不同厂家的阿维菌素效果存在差异,在一点是不容否认的,无论在生产中老百姓反映还是我们自己亲自做试验都发现这一现象。去年威远的蓝锐在市场上很火,老百姓反映效果也较好。(效果好的阿维菌素很多,不仅仅只有一个蓝锐。本人与蓝锐毫无利益关系,仅以其为例分析一下。)市场上对于他们是传言满天飞,有人说是里面加了违禁农药,比如有人传言里面加了呋喃丹,也有人说加了氟虫腈,更有人说里面加了甲胺磷。总之一句话,里面加了东西。到底里面有没有加东西?本人认为蓝锐里面确实是加了东西,而且很可能不止一种东西。不过,它里面绝对没有加违禁的东西,绝对不会加第三成份甚至高毒农药。原因是:我们自己(包括很多威远的竞争对手)检测过,里面确实没有这些东西。另一个原因是威远是一家上市公司,是一个很大的厂家,蓝锐又是它们的主打产品。如果里面加了违禁东西,那么目标太大,风险更大,威远的高层领导没有这个胆,威远它不敢。(这个事情如果查出来不是罚多少款的问题,而是要坐牢的)那么蓝锐里面到底加了什么东西?蓝锐里面加的第一个东西很可能是BHA或BHT,就是通常所说的抗氧化剂。我们知道阿维菌素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它在光照和氧气存在下很容易分解,试验显示阿维菌素在形成药膜后,其半衰期仅为4-6小时,就是说阿维菌素打到水稻田里后过8个小时左右全部分解了。而要延缓它的分解一个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或添加抗氧化剂(BHA或BHT),而添加添加抗氧化剂(BHA或BHT)的效果要优于添加紫外线吸收剂。所以蓝锐很可能添加了这个东西,才导致阿维菌素不易分解,从而表现出较高的防效。蓝锐里面添加的第二个东西很可能是有机硅或类似东西。以前叶面展着剂不能在阿维菌素类农药上使用,原因是使用展着剂后阿维菌素(包括甲维盐)在作物表面展开,从而形成一层很薄的药膜,在太阳光作用下马上分解而失去效果。但是可以添加渗透剂。有机硅兼有展着和渗透的作用。对于阿维菌素防止卷叶螟,为什么添加有机硅可以大大提高防效?这是由于阿维菌素药剂的作用方式决定的。阿维菌素的内吸性不好,触杀毒性一般,主要是通过胃毒发挥作用。氟虫腈或康宽喷到叶片上时,作物就能把药剂吸收进去从而使得整株水稻都有药液,害虫吃了随便那片叶都会中毒而死。阿维菌素不能。阿维菌素直接喷到卷叶螟身上而导致其死亡这个效果也不好。阿维菌素最好是作用就是喷到水稻叶片后,卷叶螟吃了被喷到的叶片后中毒死亡,这个就是胃毒作用。(卷叶螟吃了没有喷到的叶片是不会死的)。所以阿维菌素喷药时就要相当仔细,最好能够喷到每一张叶片。当然这是做不到的,老百姓一般只能喷到大部分叶片,而且只能使叶片的一部分喷到药液(没有喷到药液的部分还是会被卷叶螟危害的)。有机硅有很强的展着和渗透作用,只喷到一张叶片的一小部分整张叶片就会布满药液,卷叶螟吃了布满药液的叶片后马上中毒,慢慢死亡了。所以有机硅对阿维菌素提供卷叶螟防效有很大的增效作用,原因就是这样。
在炒菜的时候,在菜肴里加点味精不但不违法而且可以增加菜肴的美味,但是如果在里面加了毒药(特别是这个菜是炒给别人吃的时候),那就是犯罪。同样,蓝锐在里面加了这些东西不违法且大大提高了药效。这是蓝锐这些阿维菌素比另一些阿维菌素效果要好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蓝锐本身的质量做得比较好。上面提到默克公司1976年分离出阿维菌素后研究它的结构,发现总共有8种异构体(就是分子式相同而分子结构不同),共可以分为4类,分别称为A1,A2,B1,B2。每一类有可以分成2小类,就是说A1类可以分成A1a和A1b,类似的B1类可以分成B1a和B1b等,同一小类中前面一个量比后面一个要高4倍左右,就是说A1a的量一般是A1b的四倍。上述4个类中活性最高的是B1类(相应的2个小类称B1a和B1b),而B1类中又是B1a的活性最高,就是说在所有的阿维菌素中活性最最高的是B1a。现在我们的阿维菌素说含量为2%其实指的是B1的含量为2%,而国家规定B1a的含量必须占B1总含量的80%以上,也就是说B1a的含量必须达到2%*80%=1.6%以上,这样才是合格的。前面看到B1a是活性最最高的,如果同样是标注2%的阿维菌素,一个厂家提高其B1a的含量,比如达到95%,那么其总含量2%中B1a的实际含量就会变成2%*95%=1.9%,比上面的1.6%多出0.3%,效果当然就比较好。蓝锐很可能是提高了B1a的含量,所以它会比其他的阿维菌素效果要好。这可能也是威远自己生产原药的一个优势。
三、 生产实际应用时,为什么甲维盐防治小菜蛾的效果不如阿维菌素?
我们知道,甲维盐是阿维菌素的升级改进产品,其活性要远远高于阿维菌素,比如其胃毒毒性是阿维菌素的2146倍。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甲维盐的效果要明显好于阿维菌素,防治小菜蛾理应甲维盐的效果要好于阿维菌素。但生产上我们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阿维菌素防治小菜蛾的效果要好于甲维盐,这又是为什么?
这里涉及到阿维菌素系列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性质,就是正温度系数规律。简单地说就是阿维菌素系列产品对害虫的杀虫毒力(特别是胃毒毒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是甲维盐与阿维菌素随温度升高而毒力增加的幅度不一致。16℃时,相同含量的甲维盐的活性是阿维菌素的2-3倍,从16℃到22℃,阿维菌素的毒力(均指胃毒毒力)增加6倍左右,而甲维盐的毒力仅仅增加了2-3倍,就是说到22℃左右时相同含量(注意这个相同含量)的阿维菌素和甲维盐的毒力实际上是不相上下的。但是我们知道生产上使用的阿维菌素含量一般是高于甲维盐(甲维盐生产上大多是1%或0.5%,而阿维菌素一般是1.8%或2%的),稀释倍数一般也是甲维盐高于阿维菌素(阿维菌素1000-1500倍,甲维盐2000-3000倍),这样导致真正使用时阿维菌素的有效含量要大大高于甲维盐,从而导致在22℃左右时阿维菌素的效果好像要优于甲维盐。而我们知道小菜蛾最适宜的温度恰恰时22℃左右,也就是说这个温度下小菜蛾才会大发生,所以就会出现甲维盐防治小菜蛾的效果不如阿维菌素的情况。
随着温度的升高,到25℃以上,甲维盐的毒力大大升高,甚至可以提高1000倍以上,而阿维菌素的毒力增加有限(也就几倍到10几倍)。所以这个时候甲维盐的优势真正得到发挥。卷叶螟的发生一般在28-30℃以上,所以防止卷叶螟应该是甲维盐的效果大大好于阿维菌素。斜纹夜蛾的发生一般在高温干旱的时候,也就是每年的7月-10月期间(盛夏),甲维盐的效果更是好于阿维菌素。
2009年阿维菌素市场已经硝烟弥漫,各个国内厂家都纷纷调整价格(价格都在3万多点一吨),调整包装规格(许多厂家增加了200ml或300ml适宜水稻推广的规格),战争一触即发。中原逐鹿,谁执牛耳?执牛耳者,会是另一个蓝锐或全铲吗?本人拭目以待。
❾ 甲维盐用后多久能吃
不同含量、不同作物的安全间隔期都是不同的,对蔬菜0.5%的一般3天以上,1%的一般为10天,半个月基本上就完全没有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