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150亿投资分众传媒, 成为第二大股东。
7月19日消息,昨日(7月18日)晚间,分众传媒发布公告称,阿里巴巴集团及其关联方将以约150亿元人民币战略入股分众,双方将共同探索新零售大趋势下数字营销的模式创新。

分众传媒诞生于2003年,首创了电梯媒体广告模式,2005年成为首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广告传媒股,2015年分众传媒回归A股,市值破千亿。截至目前,分众传媒覆盖逾300个城市的2亿城市中产。中期目标覆盖500个城市的500万个终端,日覆盖5亿城市新中产,具有线下流量的核心入口。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集团倡导的新零售,正全面对商业领域各个环节进行升级和重构。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入股分众传媒后,将运用阿里新零售基础设施能力和大数据能力与分众广泛的线下触达网络形成化学反应,为用户和商家带来全新体验和独特价值。
事实上,新营销一直被阿里视为新零售的内核。早在一年半前,阿里巴巴集团就提出了Uni Marketing 全域营销方法论,全面助力品牌的数字化转型。对分众的战略投资,则被视为阿里巴巴全域营销矩阵的重要延伸。
来源:环球科技
❷ 分众传媒的总裁江南春的相关资料谁有
江南春 - 2005胡润IT富豪榜: 第7名
年龄: 31
出生地: 上海
公司: 分众传媒
总部: 上海
主要领域: 户外电视广告
个人资料: 江南春1994年以代理IT广告而挖到第一桶金。1998年,他的企业年收入超过5000万元,占领了上海95%的IT广告代理市场。2002年,江南春开始投资当时的市场空白点—楼宇广告,并在2003年创办了分众传媒。其后2年间分众总共获得了近50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 并于今年7月成功登陆纳斯达克。分众传媒2004年销售收入2.4亿元,拥有中国楼宇广告77%的市场份额。
江南春,作为分众传媒的创始人,自公司于2003年5月成立开始担任董事局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1994年~2003年期间,江南春担任永怡传播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
2003年12月,江南春被中国新闻出版署《传媒》杂志评为年度传媒人物;同年9月, 在由中国广告协会电视委员会、中国广告协会报纸委员会及《广告人》编辑部联合举办的“中国当代杰出广告人”评选活动中, 江南春荣获 2003 “中国当代杰出广告人”称号。
江南春199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并取得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
江南春发起并创建的分众传媒集团,主营业务为基于Wi-Fi/GPRS/PtoP技术的城市商业楼宇信息化联播网络。从2003年1月起,分众传媒的中国商业楼宇联播网每周发布公益,经济,文化,商业等信息,被列为上海市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重点应用项目和上海市公益宣传的窗口。随后一年,该网络从上海铺设到了全国37个城市,楼宇数从最初的50多栋发展至6800多栋,信息终端数发展至15000多个点,目前该网络每天覆盖人群1200万,单月利润超过千万元,2004年预计税后利润将超过1.1亿元,在中国拥有75%以上的市场占有率。目前,分众传媒已将分众业务推向香港、新加坡、印尼等亚太地区。2003年度被中国广告协会评为中国当代杰出广告人,2003年被中国新闻出版署《传媒》杂志评为年度传媒人物。
江南春199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92年在校期间加入广告业,大学三年级时自筹资金100万创办永怡传播公司,并用十年时间率领永怡传播公司成为国内最知名的本土广告公司之一。2003年江南春创立分众多媒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和分众传媒(中国)控股有限公司。短短十九个月时间,其领导的分众传媒(FocusMedia)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所建造的商业楼宇联播网就从上海发展至全国37个城市;网络覆盖面从最初的50多栋楼宇发展到6800多栋楼宇;液晶信息终端从300多个发展至12000多个;收益从最初100多万营业额到现在每月赢利1000多万元,拥有75%以上的占有率。
近日,分众传媒又以2080万美金的价值并购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广告发布管理技术及最大的网上创新媒体整合开发运营商Allyes公司,构筑覆盖线上线下的中国数字化新传媒集团。
江南春所率领的分众传媒的迅速成功不仅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并吸引了包括SOFTBANK,CDH,DFJ在内的国际投资机构的数千万美元巨资注入。公司预计2004年将达到1—1.2亿元利润,并计划于2005年第二季度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
江南春的成功依赖于其对信息技术和传媒行业近十年的工作经验与深入观察研究。其自2002年带领开发的多媒体液晶广告机将超薄DVD、LCD与红外线同步技术相整合,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03年下半年起,江南春又率先将硬盘、工控主板、WindowXP系统与无线传输技术相结合,通过GPRS技术实时发送文字信息,利用WIFI和PTOP技术传送视频影像内容,从而将中国的商业楼宇信息化程度提升至国际领先高度。该项发明将多种国内外最新的无线互联网传输技术集成在楼宇电视广告信息平台上,在应用上具有全球领先性,引发了各国各地区的广泛关注。日本东京新闻,欧洲Profile杂志,福布斯等均对分众传媒进行了全面的报道。
目前江南春率领的分众传媒正积极将商业楼宇信息联播网业务从中国大陆输出至中国香港、新加坡、印尼、菲律宾、日本等地区,成为亚太城市信息化和传媒数字化领域的领跑者。
背景资料
2002年12月当进出上海的许多高级商务楼宇和商厦的人们突然发现,平日单调无味的电梯等候厅和电梯间一夜之间增添了许多时尚液晶电视,这些电视滚动播放品牌广告,悦耳动听的音乐、电影预告和全新的国际体育赛事集锦,且每周内容更新。一时之间商业楼宇液晶电视联播网引来众多媒体的猜测和关注,有人惊讶于这个媒体的独特创意,也有人对如此大的投资是否能产生赢利持怀疑态度。2003年6月曾经投资了Yahoo、Etrade、Ebay等著名公司的软银SOFTBANK对外宣布注巨资,推动FocusMedia中国商业楼宇联播网的建设与运营。
仅仅时隔一年,当FocusMedia把中国商业楼宇联播网从上海扩展至北京、广州、深圳、南京、杭州、成都、重庆、西安、武汉、天津、沈阳、大连、青岛、长沙、厦门、福州、昆明、哈尔滨等二十多座城市时,整个国内传媒业都为之震动。中国新闻出版署《传媒》杂志在当年度传媒人物评选中,对FocusMedia作了如下的评价:[2003年遍布写字楼、商厦等中高档场所的楼宇液晶电视(分众传媒)灼热了人们的眼球,分众传媒某种意义上颠覆了人们传统的媒体观,成为中国传媒业和广告业的一匹黑马。
2004年3月投资蒙牛、李宁等公司的鼎辉国际投资与投资阿里巴巴等公司的TDF基金,联手美国知名投资机构DFJ、WI-HARPER中经合、麦顿国际投资等联手注入数千万美金,帮助FocusMedia打造全新的覆盖全国的分众型户外电视联播网络。
从上海一个城市到遍布全国37个大中城市;从最初上海的浦项广场、招商局广场和华侨大厦电梯旁的十个液晶信息视频终端延伸到全国6800多幢商务楼宇,12000多个液晶信息视频终端的大型网络,再到软银,鼎晖、DFJ等基金巨头联手注资数千万美金进入分众传媒,一个数字传媒世界正在从梦想化为现实。
当外界用惊异的目光审视江南春所缔造的分众传媒集团超乎常规的发展历程和由此引发的种种话题时,江南春依然每周七天,每天十六、七个小时在兆丰世贸大厦的30楼内忘我地工作。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和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勤奋造就了今天的江南春,也造就了今天的分众。
2002年12月,上海绍兴路27号汉源书屋:这个被江南春当作第二工作室的安静小屋内,江南春在思考中国传媒业的发展趋势,正如后来他在众多广告节演讲中所指出的,“如何运用高科技的手段提升传媒的表现能力”和“如何在市场细分化的时代将广告信息精确地传送到特定的族群,提升传媒的传播效率”是中国传媒业发展面临的两大课题。
正是通过对这两大课题的深入研究,江南春发现了潜在的巨大商机,[城市商业楼宇信息联播网]的概念在其脑海中悄然形成。一方面,它采用LCD为载体,以内置DVD或无线WIFI技术为传输手段,这种数字化多媒体的广告终端对于户外广告的表现力产生巨大的突破及其带来的影视广告的强大冲击力与打动力,令收视者对商品产生清晰的认知,并挑起他们购买的欲望;另一方面,它设置在商业楼宇的电梯口或电梯内,不仅环境安静,干扰度低,而且其收视对象十分清晰--------企业主、经理人和中高收入白领:中国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和使用者。在等候电梯的短暂滞留时间内,他们的视线会自然而然地被各类社会公益信息、娱乐内容和高品质的广告所吸引。一个全新的分众型数字化传媒理念开始成熟。2002年内,其首个项目“中国商业楼宇信息联播网”在江南春的主导下付诸实践。
从初期的DVD、LCD加红外线同步解决方案到成熟的基于GPRS、WI-FI、PToP软件的数字化传媒网络技术解决方案,江南春运用他长期服务于众多国际IT公司所积累的产业经验与中国的实际应用需求相结合,亲自带队研发并不断追求集成全球最新的无线传输技术来提升整个信息联播平台的运营效率和管理能力,使其具备国际领先水平。
技术趋向成熟的同时,分众化传播理念也得到业界的高度评价和国内外广告主的高度认同,致使分众传媒每个月的广告营收以50%的速度惊人成长。
《福布斯》评价分众传媒“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即:媒体如何使广告更加有效地传播给经过细分后的目标受众)并认为它“还有更大的市场空间”。《经济观察报》评价:“盛大网络的陈天桥和分众传媒的江南春这二个七十年代出生的上海年轻人…对自己行业认识深度可能是超出其他所有人的”中国新闻出版署《传媒》杂志更是因为江南春在2003年所创造的分众传媒“颠覆了人们传统的媒体观”而将其评为2003年度传媒人物。。
在商业成功的同时,江南春十分重视信息联播平台应承担的社会义务。在遍布全国的网络内除播放广告外,还配备有政府公益信息、公共文化信息、楼宇智能化管理信息等。特别在非典流行期间,江南春动用了全国网络终端每天在人流量集中的大楼向坚持工作的企业人士滚动播放[万众一心,共抗非典]等各类专题宣传片。此外,北京的2008奥运会、上海的2010世博会,广州申亚及各类重大国家政府信息与活动也每天都通过这个窗口向海内外商业投资人士、企业主、经理人和都市中高收入白领阶层滚动播出。
江南春认为:分众传媒的发展不仅是城市提升信息化数字化水平的一个具体体现,更应成为政府信息、公益提示、城市形象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分众在追求成功的商业运作为股东创造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善尽对社会的责任,使企业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重丰收。
❸ 分众传媒江南春的新媒体
1、到工商去注册,同时要取得广告发布经营的从业资格证(在省工商局办理),然后就可以成立公司了(具体程序还有很多)。
2、和写字楼商谈,租用楼宇空间。
3、统计覆盖率。
4、建立销售团队去拉广告。
❹ 解析江南春分众传媒成功之道
江南春,生于年,祖籍宁波,生于上海。199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取得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 1994年~2003年期间,江南春担任永怡传播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2003年5月起开始担任分众传媒董事局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1994年,大三学生江南春成立了永怡广告公司,自任总经理。到了2001年,永怡收入达到了1.5亿,在上海广告界已经声名鹊起。 2003年5月,江南春创立了分众传媒,担任董事局主席和首席执行官。此时的江南春决定绕开竞争惨烈的传统媒体,走“分众”之路,专攻楼宇液晶媒体。 2003年12月,江南春被评为年度传媒人物,并获得“中国当代杰出广告人”称号。 2005年3月,江南春被评为“中国广告10大风云人物”。 2005年7月13日,分众传媒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股市,成为海外上市的中国纯广告传媒第一股,并以1.72亿美元募资额创造了当时的IPO纪录。 上市之后,江南春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在国内泛广告领域跑马圈地: 2006年1月4日,分众传媒以3960万美元收购框架媒介,在其版图上增加了高档公寓媒体资源。 4天之后(2006年1月8日),分众传媒再次抛出大手笔,投资3.25亿美元合并当时中国楼宇视频媒体第二大运营商聚众传媒,进一步巩固其在楼宇电视、社区 电视、户外大屏幕等领域的霸主地位。 2006年3月7日,分众传媒以1500万美元现金及价值1500万美元股票全资收购北京凯威点告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启动“分众无线”手机广告媒体品牌,突入手机广告领域。 2006年8月31日,分众传媒收购影院广告公司ACL,收购完成以后,ACL更名为分众“影院网络”,进入了影院广告领域。 2007年3月1日,分众传媒宣布,将以7000万美元现金和1.55亿美元分众传媒普通股收购国内最大网络广告服务商好耶,进军网络广告领域。 2006 福布斯榜: 第40名 2006 胡润榜: 第51名 2006 总资产(亿): 41 借鸡生蛋,再用蛋钱买回鸡,22岁的大三学生江南春拥有了50万的存款和完全属于自己的广告传播公司。凭借又是“裁判”又是“运动员”的优势,江南春的永怡传播占据了上海IT领域广告代理市场上95%的份额。 两次“借鸡生蛋” 1994年,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三年级的学生江南春成立了永怡传播公司,自从公司成立之日起,除了身份证上的数字证明他只有21岁之外,言行举止以及生意场上的谈判风格已然是一个老练成熟的老板。只不过,江南春只拥有公司管理权,永怡传播公司不得不依附于当时的永怡集团,严格意义上说,在法律制度上江南春没有“所有权”。 从“管理权”到“所有权”转变的这个过程,江南春玩了两次“借鸡生蛋”。1994年的时候,凭借江南春的资金实力,他还不足以成立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于是只能“借鸡生蛋”,靠别人的钱帮助自己注册成立公司。公司成立之后,自己不是法人,但是为了能尽快将公司收归己有,他必须拼命赚钱,通过“还款”或者“购买股份”的方式让永怡传播公司改姓“江”。 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统占资源”比“个人优秀”更重要!江南春在大学期间竞选学生会主席的经历让他悟到了这条生意真经,带领永怡传播急速壮大的过程当中,这条真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江南春有一个朋友负责IDG在华东地区风险投资的业务,这个朋友也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校友。IDG当时是世界著名的IT出版集团,在中国投资了大量的IT媒体,想在上海设个点推广它的业务。江南春私下里早就认识了这个IDG的朋友,在很多场合也经常碰到,一来二去变得相当熟悉。这个朋友就建议江南春和IDG进行合作,然后一起开拓中国IT领域的广告市场。 在这之前,江南春对于IT产品一窍不通,他已经习惯了做消费品大众广告,并没有将业务划分得那么细。虽然,当时的江南春已经有了IT方面的各种人脉资源,比如见过杨元庆,也代理过联想在上海的广告,但英特尔公司是干嘛的?江南春一点都不清楚。不过,江南春精明的意识到IDG这棵大树的分量,也敏感地嗅到了IT广告市场在未来的发展状况,他开始调整永怡传播的业务方向,专心去攻IT广告市场。 1995年底,永怡传播和IDG通过协议进行合作,不拿一分钱工资的江南春成了IDG上海办事处的主任。设想一下,IDG在中国投资了很多IT媒体,永怡传播在上海积累了大量的IT客户,江南春一方面在IT媒体上有话语权,另外一方面,IT客户做广告又要找江南春,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江南春的永怡传播想不赚钱都不行,很短的时间之内,永怡传播就成为上海滩IT领域最大的广告代理商。到了1998年,永怡传播已经占据了上海IT领域广告代理市场上95%的份额,营业额最高达7000万元。 “2001年苦苦地过了一年,我觉得身心俱疲。我们原来不是处在产业优势的位置,是处在产业最脆弱的位置,那个时候,我终于明白,原来我做的产业是错误的,我做的产业是价值链当中最脆弱的环节。公司虽然大了,但还是有很多的公司和我们竞争,他们都有很好的职业团队,我感觉压力特别大,所以,我决定转型,我觉得生意不能这么做下去。” 不因为暂时的成功而烧疯了头脑,不因为暂时的失败而失去冷静的思考,理性地对待“得与失”和“成与败”,让“虚荣心”成为自己的“原动力”而不是“绊脚石”,冷静地找出冰山下边的东西,这是江南春的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别出心裁,电梯旁生出新产业 来自电梯间的广告诱惑 2002年的春节,创业十年的江南春破天荒地给自己放了7天假,啥都没有干,从大年初一开始,坐在自己喜欢的汉源书屋里“闭门思过”。 “从1992年创业开始到2002年,我已经在传统的广告界做了10年,我觉得经过10年我应该有所转变。在传统的广告领域,我发现自己不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我在思考,我以前10年做过的事情到底对还是不对。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我所做的事情是必须经过的,但是是错误的,因为只要在这个行业继续做,那么你就要付出很多。”江南春向记者真情表白当年思索后的真实想法。 其实,在过去的辛苦劳作的2001年,江南春就已经时不时地开始“否定”自己十年的选择了。因为业务往来,江南春认识了陈天桥,当时陈天桥还没有成为后来的“中国首富”。不过,深聊过几次之后,江南春对陈天桥的商业头脑和战略眼光钦佩不已,更是羡慕陈天桥由于成功所获得的“虚荣”。“陈天桥有很好的产业判断力,他给我最大的启发是,总是去创造全新的产业,而不是和别人在一条道上挤。”江南春说,“所以,你应该自己创造一个产业,然后快速地在这个产业得到垄断地位,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的把所有竞争对手丢在后边。” 于是,江南春在“闭关”7天之后决定创造一个新的产业模式,使自己不再是夹在企业和媒体中间的代理广告商,而是本身就是一个新型媒体。但是,做什么呢?正当江南春苦苦思索如何寻找一种新的产业模式,如何打造一个新媒体时,坐电梯的一次经历让他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那天,江南春去徐家汇太平洋[18.10 4.32%]百货办事,结果就在等电梯的一刹那,他被电梯门上的粘贴广告吸引住了,他发现,就在人们等待电梯的那一刹那,无事可做的人除了聚精会神地看粘贴广告外,并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而就是这简单的十几秒时间,粘贴广告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将写字楼的电梯全部包下来,然后粘贴广告不就是很好的一种新型媒体吗? “我觉得电梯广告这个创意蛮好玩的,我对电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我在上海国贸,我就去问了国贸物业的人,能否把电梯门承包下来。国贸物业的人说,这不可能,任何一个写字楼也不会把门变成一个广告载体。后来,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但是我换一种角度想,我如果不去贴这个门,我有没有可能挂一个小的液晶电视?因为我是LG的广告代理商,所以我对液晶电视非常熟悉。我去问了一些写字楼的物业,他们觉得这个问题不大,而且还蛮感兴趣。于是,我就决定尝试了。” 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从2002年6月到12月,江南春说服了最早的一批40多家高档写字楼。到了2003年1月,江南春的300台液晶显示屏装进了上海50幢高档写字楼的电梯旁,同时,招商银行[18.04 4.64%]信用卡和轩尼诗洋酒等企业客户也成为第一批广告客户。江南春走出“永怡传播”时代,进入新的“分众传媒”时代。 跑马圈地需要新的资本模式新的广告模式虽然吸引了第一批客户广告订单,但是由于投入巨大,江南春越来越“骑虎难下”。第一批液晶显示屏的平均价格是8000元,抛开和物业合同有关的费用不谈,300台液晶的价格就在240万。更重要的是,区区50个写字楼的覆盖率不足以吸引更大的客户进行长期的广告投入,江南春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扩大写字楼的覆盖面积,那么产品成本和人工成本就会骤升,盈利需要一个临界点,但这个临界点到底是需要突破多少座写字楼,江南春的心里也没有数,但给自己留了一个烧钱3000万的底线。 “到了2003年5月份的时候,写字楼已经扩大到100多栋,但还是在烧钱,我就觉得自己蛮尴尬。毕竟烧的是自己的钱,当时感觉心里很痛、昼夜不眠。后来烧得麻木了,感觉烧的不是钱,而是十年当中的青春岁月。十年当中花了这么多努力,短短几个月就哗哗地给花掉了,这个时候的压力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回忆当时的情景,早已经走出困境的江南春还是笑得有些苦涩。 如果此时的江南春不追加投资,不仅前期投下的钱打了水漂,而且苦苦思索才得来的新媒体模式就会胎死腹中。但如果继续烧钱,烧到何时才是尽头?万一到最后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十年的成果有可能因为这一次决策失误而功败垂成。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江南春压力最大、眼看就要顶不住的时候,一个手握大笔风险投资的人主动找到了江南春。 那个人是软银公司上海办事处的首席代表余蔚。 分众传媒上海总部位于江苏路的兆丰世贸大厦,而这个楼曾是软银亚洲在中国的总部,分众传媒正好和软银处在同一层楼,这样江南春和余蔚抬头不见低头见,所以也就成了见面可以聊一聊的朋友。一开始,余蔚只知道江南春做广告,后来闲聊当中得知了江南春正在专注做楼宇液晶广告。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余蔚又从其他途径详细了解了一下江南春独创的新媒体项目,还有他十年来的创业经历。一番认真详细地调查之后,余蔚决定找江南春好好聊一聊,三个小时聊完之后,余蔚已经和江南春达成了初步融资协议。最后,软银决定注资分众。 “我做生意的习惯,一个是从来不借钱给别人,另外一个是从来不向别人借钱,至于融资,内心从来没有打开过这样的想法。但是烧了半年钱,还是没有起色,我就知道我先前对这个项目的估价过于简单了,从资金以及各项资源上存在很多难度,所以要想做起来,融资是当时我能决定的最好的选择,毕竟众人拾柴火焰高。”对于从“烧自己的钱”到“烧别人的钱”,江南春向记者坦诚自己的转变心路。 风险投资商的加入帮了江南春的大忙。随着软银加入,经过几轮融资,鼎辉国际投资、DFJ、高盛等数家投资公司纷纷将巨资注入分众。有了钱之后的江南春,迅速地带着他的液晶显示屏在全国跑马圈地,不仅仅是写字楼,还包括大卖场、公寓以及高尔夫球场、医院等场所。到2004年年底的时候,总营业收入已经到2.4个亿,总共有1.5万块液晶屏和部分等离子电视挂在全国各地不同楼宇电梯旁的墙上。
❺ 分众传媒的老总江南春算不算奸商1
奸商抄奸商,无奸不商!
从古到今,商人在国人的心目中就是很低的!
如果是美国佬来做这样的商业化,同时是商业利润最大化,那么国人就要说:人家美国佬真的是会商业运作,应去多学习!
都是一个说法而意,能赚到市场中的利,就是好的商人!~
那么好的商人有了利,才可以回报社会,如果在回报的过程中也用了个“奸”,那时,国人在去骂他们也不晚!
首先商人做的如何“奸”,一定要合理,不能超过社会的道德底线!~
❻ 七喜控股明明是分众传媒借壳七喜的为何必成为七喜的子公司难道不该名为分众传媒了吗如果改名 七喜的
好问题。你说的都没错。
1、首先,借壳通常都是大公司借小公司在A股的壳。此次是七喜小,分众大。
2015年9月1日,七喜控股宣布,以截至拟置出资产评估基准日全部资产及负债与分众传媒全体股东持有的分众传媒 100%股权的等值部分进行置换。本次借壳七喜置出资产作价8.8亿元,分众置入资产作价457亿元,两者差额为448亿元。置入资产与置出资产的差额部分由七喜控股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自分众传媒全体股东处购买。
其中,向 FMCH 支付现金,购买其所持有的分众传媒 11%股权对应的差额部分;向除 FMCH 外的分众传媒其他股东发行股份,购买其所持有的分众传媒 89%股权对应的差额部分。
因此,借壳即七喜对分众的原有股东进行增发股份,将分众从原有股东手中买到七喜控股下面,即将分众传媒置入了壳公司,所以是其子公司。
2、借壳完成后肯定是要更名的,你可以看到公告,12月30日,原来七喜的高管大部分都辞职了,管理层是要全部换掉的,之后就会更名了。
借壳完成后,江南春将成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Media
Management (HK)将成为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
3、如1中所说,置入资产与置出资产的差额部分由七喜控股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自分众传媒全体股东处购买。即现金+股票。
七喜之前价格10.46,借壳之后涨到30多,现有股东江南春他们当然大赚了。这个价差才说明借壳的公司都会大涨。但是其也有36个月的限售期,超过限售期之后才能减持。
所以这才是为什么都要从美国退市,而回A股上市,就是A股估值高,好套利。
❼ 江南春如何能够运作起分众传媒这么一个公司
PPLive网络电视上的资讯台里好像有关于江南春的节目,有空去看一下他本人的讲话吧.
个人以为是因为他的名字好吧~
❽ 有哪些知名度不是很大,不像江南春的分众传媒,但是上市的传媒公司
我知道一个海逸风的,听过月末就要上市了,公司实力不错,但一直很低调,之前还在美国上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