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原南京才华集团张君

原南京才华集团张君

发布时间:2021-04-25 03:29:32

㈠ 与徐志摩有关的三个女子的生活

1915年,与张幼仪结婚,后于1922年3月在柏林离婚。
与林徽因的感情没有结果,而后遇到了陆小曼。
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就在牛郎织女相会的那天,1926年在北京北海公园进行了一场人们议论了很久的婚事。与陆小曼结婚,胡适做介绍人,梁启超为证婚人。

与张幼仪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婚后生了两个儿子,能相夫教子。

与林徽因
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徐志摩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并不惜与发妻张幼仪离婚。但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与陆小曼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交际场相识相爱。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刚结婚的前段日子里,虽然徐父徐母对陆小曼依然心有不满,但是两人也过得浪漫、惬意。只是到了后期,由于陆小曼的病,由于徐申如的拒绝接纳,由于鸦片的侵蚀等诸多原因,陆小曼变得越发娇慵、懒惰、贪玩,浑没了当初恋爱时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她每天过午才起床,在洗澡间里摸弄一个小时,然后吃饭。下午作画、写信、会客。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听戏。徐志摩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迁就她。虽然在口头上常常婉转地告诫陆小曼,但效果不大。后来,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出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徐志摩要从父亲处拿钱是不现实的,因此,他不得不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即便如此仍不够陆小曼的挥霍。1929年,徐志摩辞了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的教职,继续在光华大学执教,1930年秋起又在南京中央大学教书,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中英文化基金会委员。上海南京两地来回跑,1930年秋,即陆小曼29岁那年,徐志摩索性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以挣家用,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挣到几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陆小曼在欢场里的无度的花销。

P.S我觉得徐志摩是中国最会说情话的男人之一

㈡ 徐志摩、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的关系

徐志摩与林徽因。林徽因游历欧洲,在英伦期间,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游学的徐志摩。当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徐志摩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并不惜与发妻张幼仪离婚。但林徽因经过理智的思索,和父亲一起提前回国了,而且是与志摩不辞而别……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诗是这样写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芒。"这是徐志摩对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见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这就是世俗所难理解的一种纯情。
与张幼仪
1915年,由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励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徐志摩把从未谋面的新娘娶进了门。张幼仪端庄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妇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贤淑稳重,善操持家务。婚后生了一个儿子,能相夫教子。
与林徽因
徐志摩在伦敦时,听说著名的书法家兼诗人林长民来了,即上门求教,不意竟因此邂逅林徽因,当即坠入爱河。与林徽因相见之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当时,他的妻子张幼仪与孩子都来了伦敦。浪漫的徐志摩即回家告诉张幼仪,准备离婚。张幼仪随即带着孩子往德国留学去了。
与陆小曼
徐志摩留学后回到北京,常与朋友王赓相聚。王赓的妻子陆小曼,对徐志摩影响甚大。徐志摩和陆小曼在北京交际场相识相爱。徐志摩与陆小曼在刚结婚的前段日子里,虽然徐父徐母对陆小曼依然心有不满,但是两人也过得浪漫、惬意。只是到了后期,由于陆小曼的病,由于徐申如的拒绝接纳,由于鸦片的侵蚀等诸多原因,陆小曼变得越发娇慵、懒惰、贪玩,浑没了当初恋爱时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个有灵性的女人。她每天过午才起床,在洗澡间里摸弄一个小时,然后吃饭。下午作画、写信、会客。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听戏。徐志摩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迁就她。虽然在口头上常常婉转地告诫陆小曼,但效果不大。后来,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出于对陆小曼极度不满,在经济上与他们夫妇一刀两断。徐志摩要从父亲处拿钱是不现实的,因此,他不得不同时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三所学校讲课,课余还赶写诗文,以赚取稿费,即便如此仍不够陆小曼的挥霍。1929年,徐志摩辞了东吴大学、大夏大学的教职,继续在光华大学执教,1930年秋起又在南京中央大学教书,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中英文化基金会委员。上海南京两地来回跑,1930年秋,即陆小曼29岁那年,徐志摩索性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以挣家用,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两地来回奔波了8次。当时,人均的年薪为五块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挣到几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满足不了陆小曼在欢场里的无度的花销。

㈢ 徐志摩和金庸是什么样的关系

徐志摩——金庸的表哥(金庸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

金庸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金庸即是徐志摩表弟。金庸在接受采访时曾说,小时候跟母亲回徐家,见过这位才华横溢的表哥。

(3)原南京才华集团张君扩展阅读:

金庸曾回忆说:“我读过他的新诗,看过他的散文,都是很优美的,对我教益很深。”在《书剑恩仇录》中儒雅的陈家洛身上,隐约可以找到徐志摩的影子。

金庸对记者说,“海宁地方小,大家都是亲戚,我叫徐志摩、蒋复璁做表哥。陈从周是我的亲戚,我比他高一辈,他叫徐志摩做表叔。王国维的弟弟王哲安先生做过我的老师”。

离乡50年,金庸对表兄徐志摩难以忘怀。80年代,他获悉家乡父老为徐志摩修建新墓,十分高兴,多次致信表达感激之情。

1991年,他又致信浙江嘉兴市领导,表明心愿:“吾当返乡会友,拜谒徐志摩之墓地,凭吊表兄,以表多年之思念。”

果然,1992年12月3日, 金庸一回到家乡海宁,便来硖石西山麓徐志摩墓前,与夫人林乐怡双双向诗人默哀,献上鲜花,然后深深地弯腰鞠躬。

㈣ 徐志摩和他生命里的女人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9-05 12:55 徐志摩一生中有三个重要的女人,分别是张幼仪、林徽音和陆小曼。
1920年9月20日,徐志摩来到了伦敦,初到伦敦,徐志摩尖刀了刚丛政界推出的林长民及其十七岁的女儿林徽音,徐志摩对林徽音一见钟情,倾心爱慕,引位知己。林徽音对父亲这个忘年小友也有着纯真的情意,尤为欣赏徐志摩的气质与才华。当徐志摩向她表白爱慕之情时,她提出徐志摩应与原夫人离婚,方能考虑婚嫁之事。
1921年初,徐夫人张幼仪来到了英国,于是两人同住在离剑桥大学城六英里的沙士顿乡下。据说,当徐志摩和他夫人住在沙士顿,而林小姐和她的父亲在伦敦的时候,他们每天都互有通信。为了防止被别人发现,徐志摩选择了附近的一家杂品店作为通信地址。每天来邮件时,他就骑着自行车到这家杂品店去,有时借口说去理发。这年秋天,张幼仪郁郁不乐地只身去了法国求学,不久林徽音也随父亲回国了。
徐志摩感到极其的单独,他说:“你要发现你朋友的真。伤得有与他单独的机会,你要发现你自己的真,你得给自己一个单独的机会。你要发现一个地方有灵性,你也得有单独玩的机会……..啊,那些清晨,那些黄昏,我一跟人发痴似的在康桥!绝对的单独。”为了派遣心中的苦闷与烦恼,徐志摩逃向自然,寻求精神的慰藉,陶醉在剑桥那“脱尽尘埃气”的“纯粹美感的神奇”之中。他说:“不满意的生活大多是由于自取的。人是自然的产儿;但我们不幸是文明人,人世深似一天,离自然还似一天。离开了泥土的花草,离开了水的鱼,能快活吗?从大自然,我们取得我们的生命;从大自然,我们应分得我们继续的营养。哪一株婆娑的大树,没有盘错的根柢深入在无尽藏的地里?我们是永远不能独立的。为医治我们生活的窘迫,只要不完全遗忘的自然一张清淡的药方,我们的病象就有缓和的希望。在青草里打几个滚,到海水里洗几次浴,到高出去看几次朝霞与晚照—你肩背上的负担就会轻松去的。”
1922年3月,徐志摩在柏林正式跟张幼仪结婚,他以为自己跟林徽音相爱的最大障碍由此已经消除,该年他回国希望能与林徽音结成良缘,然后准备第二年回剑桥继续学习。
殊不知,林徽音回国不久,即以答应做梁启超的长媳。1918年时,经人介绍,徐志摩正式拜在梁启超门下做弟子,而梁启超对这位聪明过人弟子尤为喜爱。几年间师生之情甚笃。
梁启超当然考虑到自己儿子的终身大事,但他对徐志摩的责难,主要还是自己出于对传统道德的偏执。徐志摩追求林徽音未能如愿,尝够了失恋的痛苦。1924年他在北京的社交场合结识了有夫之妇陆小曼,又一次坠入情网,闹得满城风雨。陆小曼和丈夫离婚,然后在1926年10月3日结婚。证婚人是梁启超,在订婚仪式上,梁启超当着胡适、陈西莹等诸位宾客的面在一次痛斥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迄无所成;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至再婚在娶,你不必喊我先生,我做不了你的先生。想一想你这几年的所作所为吧。在国外,读书没有长进,却无缘无故抛弃结发之妻。来到北京,我屡次劝解你,要致力于学问事业,时至今日,你的学问在那里?放着正经事不干,去追有夫之妇,弄的别人家破人离。我问你,你做这些事,心安吗?你还有没有羞耻之心?”
梁启超不仅骂徐志摩,而且骂陆小曼:“年纪轻轻,不思上进,享乐奢侈,行为放纵不检,再婚再嫁,为了你,父母伤心,亲朋丢脸。你不顾做人道德,置别人痛苦于不顾,还有何颜面在世上做人。你们不是要我证婚吗,好我就送你们一句话,愿你们此生都是最后一次结婚。”
第二天,梁启超在给儿子梁思成的信中说:“我昨天作了一件极不愿意做之事,去替徐志摩证婚,实在是不道德之极。我屡次劝告徐志摩而无效,胡适、苦苦为他求情,到底以姑息志摩之故,卒殉其情。我在礼堂演说一遍训词,大大教训一番,新人及满堂宾客无不失色,此恐是中外古今所未闻之婚礼矣。”
事情过后,有人说,梁启超大骂徐志摩和陆小曼是先正得他俩同意的。在徐志摩转托胡适恳切梁启超答应做证婚人时,梁启超就提出须让骂的条件。有人评点说:“这些话骂的对,只有梁任公可以这样骂他,也只有徐志摩这样的一个学生梁任公才肯骂。这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证婚!”
1928年,林徽音和梁思成从美国回到北京准备举行婚礼,林徽音给徐志摩发来一张请柬,此时的徐志摩和陆小曼居住在上海。徐志摩想带陆小曼一起去,可陆小曼恨北京那个地方坚决不去,徐志摩只好一个人去。婚礼隆重而热烈,徐志摩远远的躲在人群背后,看到打扮成新娘子的林徽音并不十分高兴。
婚礼过后,徐志摩拜访了一些师长朋友就准备回上海。临别,林徽音又抽出机会跟徐志摩见面,林徽音先开口说:“在国外,就听说你又结婚?经历了很多曲折是不是?” 徐志摩摇头而笑:“结婚—咳!似的,又做了一场噩梦!”林徽音伤感的说:“徐先生,你这样子叫我很难过。你们的事,我多少也有所耳闻。女人的心,你们不了解。我说一句过头话,不懂得体贴、爱护、宽恕女人,就不懂得怎样做人。” 徐志摩双眼盯者他说:“徽难道你不觉得我们都犯了错误吗?过去的事不可追回,未来的事难以预期,不过,我总觉得心还没有死,它还在扑通扑通直跳。容我说一句宿命主义的悲观话吧:此生已矣,来生为期。”林徽音默然的低下了头,然后徐志摩起身离去

㈤ 徐志摩怎么死的

徐志摩是飞机失事死的。在搭乘飞机前往北平时,因大雾天气飞机航行出现问题,撞上了开山。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所有人员全部遇难。当时搭乘飞机前往北平是为了参加林徽因的演讲。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

(5)原南京才华集团张君扩展阅读:

徐志摩文学方面的成就: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

1923年春,徐志摩在北京办起了俱乐部,编戏演戏,逢年过节举行年会、灯会,也有吟诗作画,徐志摩出于对印度诗人泰戈尔一本诗集《新月》的兴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同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 。

1925 年以前,徐志摩自己除了作诗以外,还联络新月社成员从事戏剧活动。10月,徐志摩接编《晨报副刊》,同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1927年春,新月社一些成员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及其它种种原因,纷纷聚集到上海。此时,徐志摩也与陆小曼结婚并移居上海。徐志摩四处访友,奔走联络,与闻一多、胡适、邵洵美、张禹九等在上海环龙路环龙别墅办了新月书店,由胡适任董事长,余上沆任经理,后由张禹九接任。同年,徐志摩也出国游历英、美、日、印等国。

㈥ 徐志摩,林徽因,梁思成的关系,还有他们的简介

人家要的是 关系
不是他们的简介
《人间四月天》电视剧基本真实反映三人的关系
徐志摩也出身望族,按现在的说法是资本家家庭。他父亲徐申如是浙江硖山镇巨富,经营银行,是有名的银行家。按照父亲的意愿,徐志摩应该子传父业,因此,到西方留学时,他读的是经济系。但不久他就觉得经济学与他无缘,他经常与文学家交往,渐渐荒疏了经济学,不久即辍学到欧美各国游历。在伦敦,听说著名的书法家兼诗人林长民来了,即上门求教,不意竟因此邂逅林徽因,当即坠入爱河,且为后世文学史研究者们提供了更多一个研究课题。
与林徽因相见之时,徐志摩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父亲,二十四岁的他与林徽因相比大了八岁,是大哥哥辈的人物了。当时,他的妻子张幼仪与孩子都来了伦敦。在徐志摩发动多次猛烈攻势之后,林徽因看似牢固的防线最后决了堤,她是这样对他说的:我不是个感情随意的女子,你必须在我与张幼仪之间作出抉择。浪漫的徐志摩即回家告诉张幼仪,准备离婚。张幼仪虽然感到太突然,但仍理智地对待这件事,随即带着孩子往德国留学去了。(徐申如听说儿子如此对待妻子,气愤之下宣布断绝父子关系,并停止供粮,且将银行业务及财产交由张幼仪主管。此后这位徐家大公子就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了。张幼仪的大哥叫张君劢,是民国初政坛风云人物,二哥张嘉敖则是当时政府中央银行总裁)林徽因就这样当了第三者,这一插足后果比较严重。事实上,徐志摩也做了第三者,因为林徽因当时也已经许配了梁思成。很有意思的是,作为父亲的林长民竟然也同意女儿与徐志摩之间的爱情,浑忘了自己已经把掌上明珠许配了梁家大公子。
然而,林、徐好景不长,因为不久后林长民游欧时间结束,她只得随父亲归国,等徐志摩赶回国时,林徽因已与梁思成订婚了。徐志摩是梁启超的学生,在老师面前,除了克制自己外,还能做什么呢?但在遇到陆小曼之前徐一直怀念着林,且总是梁、林家里的常客。
梁、林到美国留学后经常有矛盾,激烈的时候,林就给国内的徐志摩写信,因为这样,徐志摩对林一直心存幻想。梁、林学成归国后任教于东北大学,后因林身体欠佳,曾在北京西山养病一段时间,梁未在身边。这一时期,徐经常去西山看望林。因为这样一段经历,后世研究者总以为徐、林之间的关系已经越过雷池了,然而谁也拿不出证据来。因此,徐、林的感情到底到了哪一步,至今恐怕是个悬案。不久,徐在北京的舞会上认识了有夫之妇陆小曼,徐再次插足并与陆结婚。徐婚后并不幸福,甚至很不幸福,又常向朋友倾诉,对象主要是胡适、林徽因和凌叔华等,直到1931年遇难身忘。林在1931年和1934年分别写过两篇纪念徐的文章,真情流露。
应该说,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没有徐志摩,林徽因是不会搞文学的。还在伦敦刚相识之时,徐就经常写诗给林看,林的儿子梁从诫在《林徽因文集》中说到,林徽因曾对子女们亲口讲过,徐写过很多诗送给林,最有名的是《偶然》,但是,我们现在看《偶然》这首诗,怎么都不像是写给林的,因为徐对林的存在从来没有这么洒脱过。当然,如果没有徐的影响,林在建筑方面的成就也许要大得多,她兴趣大广,无论在哪方面都未能留下传世之作。

㈦ 关于徐志摩,他的个人生平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小字又申,留学美国时易名志摩,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诗派影响。

诗人1921年开始新诗创作。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同时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翻译。1925年3月至7月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同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志摩的诗》。1925年10月至次年10月,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此年,诗人创作了诗集《翡冷翠的一夜》以及散文集《巴黎的鳞爪》、《自剖》、《落叶》中的大部分作品,是他创作最多的一年。在此之前的诗作,大部分是对于黑暗封建势力的不满,带有燃烧性的热情,但也流露出享乐主义的生活哲学和庸俗主义的生活情趣。

1927年春,与胡适、邵洵美等筹办新月书店。秋后,任上海光华大学、东吴大学教授。稍后,又任上海大夏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28年3月,《新月》月刊创刊,一度担任该刊主编。同年9至11月,游历英国、美国、日本和印度。1930年冬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这一时期的诗作,抹去了以前的火气,调子低沉,多是颓唐失望的叹息。

1931年11月18日,徐志摩乘火车由上海抵南京;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飞机师王贯一、副机师梁壁堂都是南苑航空学校毕业生,年龄均为36岁。飞机上除运载了40余磅邮件外,乘客仅徐志摩一人,时年诗人也是36岁。开始天气甚佳,不料在党家庄一带忽遇漫天大雾,飞机师为寻觅航线,降低飞行高度,误触开山山顶,机油四溢,机身訇然起火,坠落于山脚,待村人赶来,两位飞机师皆已烧成焦炭。徐志摩座位靠后,仅衣服着火,皮肤有一部分的伤,但他额头撞开一个大洞,成为致命创伤:又因身体前倾,门牙亦己脱尽。当晚,细雨霏霏,似乎是在哀悼天才诗人的早逝。

诗人的诗集除《志摩的诗》外,还有《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及身后陈梦家为之编辑的《云游》,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死城》、《曼殊斐尔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于1991年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㈧ 张衡的品质

刻苦求学无坚不钻

科圣张衡62年的人生历程中,在南阳度过了34个年头。他从小就好学深思,聪明谦虚,勤于钻研。据史书记载,他在青少年时代就达到了“通五经,贯六艺”的境地。为了求索更渊博的知识,他不仅读前人写成的书,还读一些“活书”,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因此,在公元94年,当他16岁的时候,前往西汉时的都城长安三辅地区游学。张衡踏平原,登高山,涉渭水;访民情,问物产,寻古迹。饱览了名山大川、辉煌建筑和市井民情。不仅加深了对前人书本知识的体会,而且积累了大量的文学素材,为他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接着他又前往东汉的都城洛阳——全国的学术中心,拜师访友,虚心求教,结识了许多学问大家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视野大开,求知欲更浓。当时,张衡的家境并不富裕,但无论是在北风呼啸、滴水成冰的冬季,还是在蚊虫叮咬、汗流浃背的夏天,他都“如川之逝,不舍昼夜”地沉浸在书山学海之中,度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由于张衡勤奋好学,品德优秀,才华出众,官府竞相召他做官。但张衡思想开阔,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举“孝廉”不就,官府召不行,他说:“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

学业有成报效家乡

张衡通过在外六年的艰苦求学,已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青年学者。当他学业有成之时,产生了想回家乡干点事业、报效家乡养育之恩的愿望。当时的南阳郡太守鲍德,是一个勤政为民、德高望重的官员。他非常仰慕张衡的才华,诚恳地邀请张衡出任南阳郡主簿,帮助自己办理郡政。公元100年,张衡接受了鲍德的邀请,出任南阳郡主簿。在任的九年间,他辅佐鲍德治理南阳,推广铁制农具,兴修水利,兴学办教,扩大教育,提高科技水平等,为南阳当时经济的繁荣和科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张衡担任南阳郡主簿期间,在帮助鲍德处理好郡政的同时,还利用工闲时间,写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其中最有名的是《二京赋》和《南都赋》。《南都赋》以饱满的激情歌颂了南阳秀美的山川、清澈的淯水、便利的交通、肥沃的土地、丰富的物产、珍贵的矿藏、华丽的宫殿、壮观的楼阁、名人的轶事、经济的繁荣和历史的渊源等,抒发了一个家乡赤子热爱南阳的拳拳之心。

鲍德在张衡的辅佐下功绩卓著,于公元108年被调入京城任大司农。张衡便辞去南阳郡主簿职务,回到西鄂家中,专心钻研学问,由对文学的爱好,开始转向天文、历法、数学等学科的研究,为他以后的诸多发明创造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天文科学贡献卓著

公元111年,张衡应召入京,先拜郎中,后曾两度担任掌管天文工作的太史令,前后计14年。在此期间和以后的仕宦生涯中,他的科研成果达到了一生的巅峰。

在古今中外的一切学科中,天文学是最为奥秘的一个门类。自从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人类的智者就一直不断地对它进行探索,力求了解并掌握它的规律。张衡通过艰苦的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建立了当时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先进意义的最系统、最完备的浑天学说理论体系。他在浑天学说的形成、发展和宣传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公元117年,张衡根据浑天学说理论和对天象的实际观察,创造出了利用漏壶滴水推动的大型“漏水转浑天仪”。这是世界上第一台自动演示恒星和太阳周日运行的仪器,为铜质空心球体,轴贯球心,轴和球体相接的两点为北极和南极。球外套有地平圈和子午圈,立有黄道圈和赤道圈,二者成24度夹角,分列有24节气等。仪器全靠漏壶流出水的力量推动齿轮,齿轮带动浑象,一昼夜转动一周。仪器上星宿出没与天象完全吻合,形象而生动地揭示了日、月、星、辰的周日运行。浑天仪制造的成功和精确演示,轰动了整个京城,观看者络绎不绝,无不惊奇。

阅读全文

与原南京才华集团张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融资对象分 浏览:728
凯裕金银贵金属 浏览:394
展博投资管理 浏览:980
壹理财下载 浏览:144
贵金属看盘技术 浏览:930
外汇ea三角套利 浏览:389
宝盈转型动力基金今日净值查询 浏览:311
abl外汇软件 浏览:817
天使投资移动互联网 浏览:315
中翌贵金属老是系统维护 浏览:225
历史期货松绑 浏览:23
信托借款平台 浏览:214
吉林纸业股票 浏览:324
贵金属元素分析仪 浏览:30
融资打爆仓 浏览:645
分级基金A还能玩吗 浏览:289
网络贷款平台大全 浏览:358
13月房地产到位资金 浏览:744
姚江涛中航信托 浏览:518
coding融资 浏览: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