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京金隅报》前身的名称是叫什么了谢谢
北京建材报
㈡ 公司取名金隅是什么意思
隅有“角落”之意:城隅。墙隅。屋隅。
金隅,金屋哦,预示财源广进,堆积如山
㈢ 郭春海名字来历的故事是什么啊
有一个女子走进派出所,向办理户口登记的同志问“同志,我想给我孩子入户口,请问怎么办?”
一位同志说:“叫啥姓名阿?”
那位女子露出了为难的表情,欲言又止。
“有啥困难?请说出来,或许我们能帮上忙。”警察同志问。
“嗯,是这样,那天晚上我跟三位男人上过床,一位姓高、一位姓李、一位姓陈。我也搞不清楚孩子是谁的,该姓啥?这怎么办?”女子着急的说。
警察同志说:“别急,别急,姓好起,我帮你起个姓,就姓‘郭’吧。”
“干吗姓郭?”那位女子不解地问。
警察同志说:“姓高的取上面‘一点一横一口’,姓李的取下面‘子’字,姓陈的取‘左耳旁’,不就是一个郭字吗?,三人都有份,谁都不生气。”
“嗯,有道理,这公平,但有了姓,名怎么起呢?” 那位女子问。
“我帮你起一个字,就叫‘春’吧。”另一位警察插嘴说。
“干吗叫‘春’呢?” 那位女子又不解地问。
警察同志说:“你不是同一天跟三位男人上过床吗?‘春’字拆开来就是三人同一天的意思。”
“嗯,有水平,很吻合当时的情景。但能不能再帮忙起一个字?” 那位女子有点得寸进尺的说。
“好好,帮人帮到底,送佛送上天。就帮你起个‘海’字。”又有一位看热闹的警察说。
“‘海’又是什么意思?” 那位女子又不解地问。
警察同志说:“‘海’拆开来是每人一点,也就是说那天晚上每位男人都有一点贡献。”
那位女子红着脸说:“姓名能全面慨括事情来龙去脉,总算交待清楚了。谢谢,孩子的名字就叫‘郭春海’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后哈哈....这就是传说中郭春海的来历啦!~~~~
㈣ 八里庄名字的来历
在春秋时期是八里的村庄。
㈤ 北京名字的来历
历朝历代都将北京视为重镇加以治理和保护,并不断改变着它的名称。有人统计过,北京城的各种名称达六十多个。 就大家熟悉和史书中常见的说,北京地区上古时称幽陵,夏朝时称冀州,周朝时称蓟,春秋战国时是燕国的都城,故称燕京。秦置广阳、渔阳,西汉设幽州,东汉为广阳、蓟县,北魏称燕都,隋改涿郡,京杭大运河的北端就从这里开始。唐改称范阳,安史之乱时,安禄山就是从范阳起兵的。唐以后又一度称幽州。辽建都在上京,把这里作为陪都称幽都,也称南京,因此地在上京之南。金朝建都于此,称中都,并对其进行了扩建。这是北京八百余年建都史的开始。 元朝时称大都,这时的北京城已是一个相当繁华的大都市了。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曾对大都做过详细描述。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也由此开始。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将首都定在南京。后朱棣从他侄儿手中夺得政权后,将首都迁到这里,故称北京。明朝时,还一度称北京为京师。清朝也建都北京,并沿用了明朝的名称。民国建立之后仍称北京。1928年改称北平。北平这一名称是国民党四大家族之一的陈立夫提议改用的。 北伐战争后,陈立夫曾在南京办了一份《京报》。这份民间报纸很敢说话,销路很好,其销出的份数比《中央日报》还多。有一天,陈立夫忽然想到首都既决定在南京,北京这一名称应更改,以免残余军阀再图在那里起野心设政府。于是,他让《京报》罗时实执笔,写下了《正名之重要》一文。国民政府采纳了陈立夫的建议。 其实,历史上北京的北平之称早已有之。那是1368年,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攻占元朝大都之后,即对大都城进行改建。第二年,朱元璋下令将元大都改称北平府,有平定了北方,从此安宁平静之意。到1403年,朱棣定都北平时,才改名北京。1949年,新中国成立,又将北平改为北京。
㈥ 鼓浪石名字的来历。
鼓浪石是鼓浪屿的一块石头,唐宋时称“圆沙洲”、“圆洲仔”,乃是因为小岛呈椭圆形,四周遍布沙滩,形象而称之。那时岛上巨石满坡,绿草丰茂,却渺无人烟,颇为荒凉。
㈦ 名字的来历
据说上古时期,婴儿在出生三个月的时候由父亲给命名,这就是古人“名”的由来。
其实在我国民间,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婴儿满月时才命名的习俗,不过是命名的权利不再由父亲一人担当,而是由婴儿的亲人共同担当。有趣的是,在古代,男孩子长到20岁的时候要举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人,这时就要取字。而女孩子在15岁时要举行“结发加筓”之礼以示可以嫁人了,这时也要取字。可见,古代的时候男女皆有字,比如近代女革命家秋瑾,字璇卿。
姓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还有小名、别名、绰号、乳名等。广义的姓名包括公民的姓氏和名字以及法人和非法人团体的名称;狭义的姓名仅指公民的姓氏和名字。为名和字的合称。在中国古代,名、字分开使用。今合称“名字”,则指姓名或名。

(7)金隅集团名字的来历扩展阅读
名字的类别:
1、笔名
笔名,常常是文人墨客依据自己的喜好在其作品上署的别名。
2、艺名
艺名,即艺人演出时用的别名,如白玉霜,原名李慧敏,双名李桂珍,是评剧表演艺术家,其艺术风格,被称为“白派”。从以上“名”的各色特异的表现形式来看,既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称谓,又象征着一个人的职业、地位和身份。
3、乳名
乳名,也叫奶名、小名、小字,是一个人在孩童时期的名字。如小二、小三、宝贝、宝宝……,长大以后一般不用,除非长辈对晚辈偶尔呼之。
4、学名
学名,就是一个人开始求学时使用的名字。
㈧ 北京 名称的由来
北京名称是由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北京由于经历了很多的朝代,不同朝代有不同的名称:
1、燕都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灭商以后,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
2、幽州
远古时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见于《尚书·舜典》:“燕曰幽州。”两汉、魏、晋、唐代都曾设置过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带。
3、京城
京城泛指国都,北京成为国都后,也多将其称为京城。
4、南京
辽太宗会同元年(938年),将原来的幽州升为幽都府,建号南京,又称燕京,作为辽的陪都。当时辽的首都在上京。
5、大都
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
6、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
7、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8、京师
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
9、京兆民国废顺天府,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

(8)金隅集团名字的来历扩展阅读:
从1153年开始,北京经历了金、元、明、清几个朝代,历时800多年,一直都处于国都的地位。因此,它又得到了各式各样的别称,如长安、春明、日下、京华、都门、帝州、帝台、王城、皇州辰垣、天都、玉京、神京等。所以,综观世界各国历史悠久的城市,北京市是世界上历史名称最多的城市。
北京的正名、别称约有60个,可以说是世界上历史名称最多的城市。北京地处华北大平原西北端,50万年以前,这里就有了原始人的活动。
当时的“北京人”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但是没有留下地名。北京在上古时期叫作幽陵;在夏代称冀州;在周朝称为蓟;春秋战国谓燕;秦署广阳、渔阳;西汉设幽州;东汉为广有、伐戊;北魏叫燕郡;隋改涿郡;唐改范阳郡;辽改为幽都;元朝称大都;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称北京;1421年改称京师;清代称北京;1928年又改北京为北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恢复北京的称号。这些名称仅是比较常见的名称。除此之外,北京在历史上还曾叫过宛平、燕山府、圣都、汗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