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个问题一直不明白,上市公司被发现财务造假,一般都是从缴纳税务上,纳税的流出不是从现金流量表就能看
因为既然是上市公司,从财务报表角度来讲他们一定会粉饰得看不出异常,所以是不是造假不太容易判断
『贰』 上市公司说的账面资金是指现金吗
上市公司说的账面资金指的就是你账户里面的现金金额。
『叁』 从那几个方面判断企业账面货币资金真实性
从哪几个方面判断企业账面货币的资金的真实性呢?第1个从他发工资的日期,如果一家企业发工资时间比较长呀,工资大概50多天,那说明他这个账面资金是虚假的。
『肆』 怎样从上市公司的年报中看出该公司手里有没有现,有多少现金
年报不仅重要,信息量也相当大。证监会对公司年度报告中应披露的信息作了详细的规定,主要内容包括公司基本情况、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等十几项主要内容。每家上市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年报目录顺序会有所不同。
第一步,看“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项下内容。这一部分包括公司的主要会计数据、主要财务指标、净资本及风险控制指标等。其中主要会计数据中有几项核心数据,是年报中最具分量的信息,包括:
1)营业收入和利润规模,代表企业目前在行业内所处的位置
2)收入、利润的同比增减幅度,代表公司自身的发展情况是处于快速发展期还是进入了瓶颈期,一般来说连续三年净利润增幅保持在30%以上,则认为公司处于快速发展期;
3)还有一项必看指标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非后的净利润”,排除了公司主业外收入(比如炒股等投资)对利润的影响,更能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
除这几个指标以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具体研究该部分的具体数据,每个数据维度背后都可谓是别有洞天。
一般很少能看到现金流量,这个要看资产负债表。
可探究一下公司的具体经营风险。首先要看一下净现比,也就是经营现金流净额/净利润,只有这个比值在1附近才是比较正常的结果。要是净利润远大于经营现金流净额,说明公司收了太多的白条,也就是应收账款,或者存货过多,占用太多资源。如果公司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就应当给这家公司亮个黄灯,也就是公司长期处于失血状态,公司的健康状况不佳。
『伍』 年底为什么上市公司帐上需要现金
年底了,上市公司账上必须有一些现金。
『陆』 如何识别上市公司作假
上市公司造假
的手段是自然十分高明,但是,假的真不了,只要用心去分析、判研,还是可以找到蛛丝马迹的。
1、毛利分析法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基本操作就是测算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如果这家上市公司某块主营业务收益大大超过同行业水平或者波动较大,就有可能是在造假。如果你发现上市公司的毛利高得惊人,就有必要对这样的公司提出质疑。
实际上,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真正高利润的企业寥寥无几,高利的背后往往是陷阱。
利用这种方法分析造假应对该上市公司的所在行业有个基本了解,包括同行的上市公司赢利能力。
2、现金流量分析法
这也是一种很直观的甄别方法。如果某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那可能就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若反差数额极为强烈或反差持续时间过长,必然说明有关利润项目可能存在挂账利润或虚拟利润迹象。如每股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如果其每股收益很高,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是负的,这样的上市公司往往是在造偎。对现金流量表作认真分析,便会发现很多造假线索。如果发现某上市公司所支付的增值税、所得税远远小于其利润的税负,那此公司就极有可能在造假。
3、应收款项和存货分析法
现在有些上市公司利用对开发票虚增收入和利润,这样在税负上就不会出现巨额欠税,但上市公司很少同时等额增加收入和成本,他必须虚增存货以消化一些购货发票,这样他的存货就出现异常增加。这样,这些公司的应收账款(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就会急剧增加应收账款周转率急剧下降;存货急剧增加,存货周转率急剧下降。但是上市公司也会注意到自己的收账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的下降必然会引起小散和专业分析师的怀疑,必然会把应收账款向其他收款、预付账款进行转移。
4、税项分析法
有一名小型上市公司的小散通过对该公司欠税情况的分析,发现其虚构了数亿元的收入。发现问题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这是一家小公司,实力自然不比大的上市公司,但欠税竟然达几千万元。小散据此判断欠税很可能是虚构的,税自然也是虚构的了。据此推论,收入和利润也是虚的。
而此小散根据公式应交税金期末余额=应交税金期初余额+本期计提税额一本期缴纳税额去计算该上市公司的期末应交所得榄余额,发现与其实际余额相差甚远,果然实际税负非常低。此后不久,该公司的造假便被揭露,股价自然也是一落千丈。而这位小散因其细心,提早发现了问题,将股票尽数抛出,而逃过一劫。
5、资产质量分析法
在很多上市公司中,不良资产都占有相当的比重,这就要求小散要能分辨得出来。如果子公司长期业绩平平,那么就该怀疑长期投资在减值;而在建工程一直都挂在账上,这很有可能就是不良资产,尤其是那些工期太长及早已过时的设备。
有些公司还会经常虚增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这种做法很多情况下都是为了消化掉虚构的收入。
6、资产重组与关联分析法资产的重组和关联,也是现在造假的一个重要手段。
不过就算其手段再高明,也不是不可以发现的。在现在很多资产的重组和关联交易是不公允的,如果有这样的交易往往就涉及欺诈。比如一家上市公司的主业关联交易量比重很大,那么它的业绩往往有很大的水分。即便是重组和关联创造的投资收益也不是那么可靠的,如果往来账在不断增加,则造假的可能性也不小。如果一家企业的利润和收入主要都是来自关联企业,在分析财务报表时一定要注意是否经过了粉饰,如果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应剔除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就可能意味着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包装注入上市公司。
7、子公司分析法
上市公司有两种经常用的造假方法:一种是集中在某家子公司作假(母公司及其他子公司也有作假,但所占份额不大);另一种是造假分散,几乎所有子公司及母公司都在造假。
现在许多上市公司都有一些神奇子公司,业绩好得不得了,这样的子公司往往是造假造出来的;还有一些子公司,是年底才并购进来的,这时要注意其并购日是否合适;另外一些子公司,在母公司报表进进出出,这些子公司都很可疑:刚并人母公司时,业绩妤得出奇,可过了几年,就要置换出去,这些子公司也往往在造假。
8、审计意见分析法
有一个值得广大股民和小散关注的问题,就是非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往往蕴涵着这家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问题,会计师往往不是不知道上市公司造假,但他一般不会直接指出上市公司造假,他在措辞时往往避重就轻,非常委婉,用说明段和解释段内容暗示该公司存在严重财务问题。比如一些措辞就非常值得关注:应收款项金额巨大,主营收入主要来源于某家公司尤其是境外公司,这些时候,很可能就是一些虚假的收入。
『柒』 如何识别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造假
前期在分析个股时经常提到一个指标,那就是净利润和经营性净现金流的匹配程度,这是确定一家公司业绩真实性的重要指标。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企业经营利润靠的是正常销售收入,而净利润是扣除成本、各项费用和税收后的最终所得。而我们的会计制度实行的是“责权发生”制,也就是说我把东西卖给你(或者给客户提供完服务)这笔交易就可以进我的账面的销售收入了,因为我从法律上已经完成了我的责任和义务了,至于钱有没有收到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果钱立即就收到,那么说明这家公司的议价能力很强,不给钱买不到货,这是真正的好公司。而如果货卖完了,账面销售收入增加了,但钱没有收到,资产负债表里的应收账款肯定会不断增加,账面的利润虽然也增加了,但其实只是空中楼阁。如果这些应收账款最终没有收回,这些坏账将在下个会计年度集中体现,可能导致企业亏损,这其实就是一颗定时炸弹。
同样的净利润,不同的真实程度怎样才能体现出来呢?其实这些都反映在企业的现金流量表中,具体来说就是反映到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净额中。学过会计的都知道,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大报表中最难编制和最难造假的就是现金流量表(当然也可以造假,只是难度大些),因为有些东西可以虚构(比如存货、应收账款),但你账上的现金很难造假。随便举个例子,如果一家企业年末净利润为1亿元(不考虑其他营业外收入),其经营活动现金净额也在1亿元左右,说明这家公司经营很不错。还有些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额超过1亿元,说明有些客户要提前预付货款买公司的货(还有的周转率很高),公司的产品应该是供不应求!在我国目前大部分商品都是赊销的,公司账面上存在一定的应收账款也是正常现象,也就是说如果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净额在0.6-0.8亿元左右也都属于正常。但是如果这家公司的应收账款特别大,并且都集中在一两家客户,我们就要小心了。经营模式没有变化,经营性现金净流入起码应该是同比例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