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多代同堂惹争议 张亮如何实现名爵百万销量目标
被合资公司抛弃的多代同堂策略,能帮助张亮实现名爵百万销量吗?
8月3日,名爵6以9.68万的起售价上市4款经典版车型,经典系列车型就是上一代名爵6,将与7月10日上市的第三代名爵6同堂销售。
销量下滑?名爵祭出多代同堂
新款名爵6是张亮履新名爵品牌营销工作后首秀,其意义不言而喻。4月底,身居上汽集团数据业务部副总经理、上汽乘用车首席数字官兼营销执行总监的张亮,直接主抓名爵营销工作,这一罕见的人事安排让众多敏感的媒体称其为“少帅”。“第三代名爵6上市20天,销售近9000辆”,8月第一天,张亮首份成绩单获得满堂喝彩,然而,经典版上市瞬间转变舆论风向。
诞生于胡茂元时代的荣威品牌一直是上汽集团重点打造的自主乘用车品牌,在其诞生自今,上汽集团投入了巨大资源,在胡茂元与陈虹两任董事长任内,荣威品牌从无到有,成为中国自主乘用车品牌的佼佼者。在荣威品牌成长过程中,先后执掌上汽乘用车的陈志鑫与王晓秋也先后晋升为上汽集团总裁,在此期间,上汽乘用车对名爵品牌投入有限,张亮接任时,名爵品牌仅有3款车在售。
可以说,荣威品牌不仅是胡茂元与陈虹的政治遗产,还是陈志鑫与王晓秋二人的政治功绩。但继续提升荣威品牌业绩显然要比提升名爵品牌要难得多,因此,王晓秋的继任者杨晓东另辟蹊径,发布“Mission100”战略可谓意味深长,一是目前情况下名爵比荣威更容易出成绩,且成绩与前任没有太多关系;二是1961年出生的陈虹,明年3月将年满60岁,到达规定的退休年纪,即使能够像胡茂元一样延长,2023年前后也将彻底告别上汽集团。
业内人士称,杨晓东提拔张亮,不惜砍掉荣威的产品线,也要给名爵添新车,充分证明张亮能力出众,其跟随王晓秋,从上海通用到上汽乘用车,深得领导赏识。
竞争压力大?达成目标不易
在名爵品牌全新战略中,“数智科技”被提到首位,名爵将建立全球汽车数字化零售第一品牌,在这一方面,张亮最有发言权。
上汽集团是国内互联网汽车占比最高的车企之一,而在这份荣誉背后,张亮功不可没。资料显示,80后的张亮拥有10余年技术研发、产品规划等多领域实战经验,在进入上汽乘用车体系后,推进上汽乘用车营销数字化转型,率先推出行业内首个“新零售”体系,参与主导的多款互联网车型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在这其中,最成功的车型就是荣威RX5,凭借首款“互联网汽车”的名号一炮而红,上半年累计售出6.9万辆,排名中国品牌SUV第四位。
张亮业务能力突出有目共睹,但此次具体到名爵品牌各方面工作,压力空前。名爵产品线匮乏,品牌溢价力差,以及SUV市场红利殆尽,与荣威之间的冲突等,无处不在说明张亮的艰难。
上汽乘用车称,为实现百年战略,名爵将围绕“全球化”“年轻化”、“数字化”三大方向发力。“年轻一代是汽车消费市场的主力,而个性化的,符合年轻人炸裂造型需求的产品,一定将引领市场,所以我觉得名爵的时代确实到来了。”张亮曾自信认为。然而,随着90后成为汽车市场的消费主体,各大车企纷纷抢滩年轻市场,名爵想要靠被淘汰的多代同堂策略实现“年轻化”并不容易。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❷ 丰田章男炮轰电动汽车,上汽杨晓东:3辆出口车1辆是上汽
丰田章男炮轰电动汽车,推广电动汽车对环境无益。上汽杨晓东:每3辆出口车,1辆是上汽造。
丰田汽车掌门人炮轰电动汽车
上汽集团副总裁、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杨晓东在分享上汽的全球化之路时,上汽集团预计2020年全年海外销量38.5万辆,上汽乘用车预计2020年海外销量将超23万辆,用了7年的时间,从海外销量8000辆做到今年的23万辆,复合增长率接近69%,"海外每卖出3辆中国车,就有1辆是上汽造。"
上汽集团汽车出口量占汽车出口量三分之一,上汽乘用车出口销量占品牌销量比,已超三分之一。相对国内市场激烈竞争,海外出口有风险也有机遇,走出去参与世界竞争,是中国汽车品牌成长必经之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❸ 杨晓东的个人简历
1988年6月,吉林大学物理系毕业
1988年9月~1998年5月长春科技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从事实验工作
1998年6月~2000年6月长春科技大学文管学院教师
1998年9月~2001年3月天津大学管理学院学习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2003年9月~2007年12月吉林大学商学院学习 获企业管理博士学位
2000年7月至今 吉林大学商学院教师
❹ 智己汽车完成工商注册 王晓秋任法定代表人
财经网汽车讯?智己汽车全球首创“ESOP+CSOP”持股平台。
12月25日,财经网汽车从官方获悉,智己汽车在浦东新区完成注册。董事会同时成立,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担任董事长,上汽集团副总裁、总工程师祖似杰,上汽集团副总裁、乘用车公司总经理杨晓东,张江高科董事长刘樱,以及阿里达摩院院长张建锋分别担任董事。
智己汽车采用全新的股权结构,为全球首创“ESOP+CSOP”持股平台,从股权结构上构建起核心员工与用户的“双轮驱动”。
智己汽车注册资本100亿元。其中,上汽集团出资54亿元,持有54%的股权;张江高科与阿里巴巴各出资18亿元,分别持有18%股权。智己汽车另外10%股权将划分为5.1%的ESOP(核心员工持股平台)和4.9%的CSOP(用户权益平台)。
11月26日,上汽集团对外宣布,其高端电动品牌“L项目”正式落地,即“智己汽车”。智己汽车由上汽集团、浦东新区、阿里巴巴集团三方联合打造,定位高端智能纯电汽车项目,落户浦东新区张江智能园区。
据上汽集团介绍,智己汽车将全新打造电子电气架构,从底层打通电子控制单元,应用数据驱动,重构用户体验,鼓励用户进行高度自定义。
12月14日,有媒体报道,智己汽车正在与宁德时代共同开发“掺硅补锂电芯”技术。智己汽车筹备组副组长刘涛对媒体表示,这款电池在智己汽车的全新架构宽带内,最高可实现约1000km的续航、20万公里零衰减。
12月17日,据上海汽车报报道,智己汽车团队首次亮相。智己汽车产品体验主理人胡世闻介绍,“智己搭载的115kWh容量电池组拥有全球最高的能量密度,超过目前行业领先水平的30%-40%。智己汽车还将是全球首个量产装备11kW大功率无线充电技术的汽车品牌。”
上汽高层透露称,明年4月智己汽车将携三款产品同时亮相上海国际车展,还将公布首款车型的购买方式,并接受限量预订。
财经网汽车从官方获悉,智己汽车将于2021年1月13日上海首发两款全新车型。同时,该公司与宁德时代共同研发的“掺硅补锂电芯”电池技术有望搭载在两款全新车型上。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❺ 智己横空出世,上汽高端兄弟阋墙
如何妥善处理智己和R汽车的关系,是上汽要解决的棘手问题。
更何况,因为品牌内耗而拖累车企的情况离上汽并不遥远。上汽通用作为国内首个拥有三个品牌的合资车企,近年来的市场表现却并不理想,虽然不能排除三缸战略失败对企业的影响,但这并不足以解释此前多年的下滑。外界普遍认为上汽通用的三大品牌的内耗,特别是凯迪拉克终端价格的大幅下探极大的冲击了别克和雪佛兰的目标市场。所以,三个品牌的内耗才是影响其业绩的关键因素。因此,上汽如何处理两个新生的高端品牌的关系,成为其必须要妥善处理的问题。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❻ 王晓秋将接班陈志鑫出任上汽集团总裁,这会对上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7月4日,“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刊登的一则“上海市市管干部任职前公示”的消息显示,现任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的王晓秋,拟任市管企业正职。这意味着,王晓秋将接替陈志鑫,成为上汽集团总裁。
当天,上汽集团总部二层食堂入口的公示牌张贴出了《王晓秋同志任职前公示》,详细介绍了王晓秋的个人基本信息和过往简历。公示显示:“公示时间为2019年7月4日至7月11日。如对公示对象有情况反映的,可在公示期间向市委组织部反映。”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与王晓秋一起提名的,还有现任上汽集团代理CFO卫勇、上汽集团副总工程师祖似杰、上汽集团国际业务部总经理杨晓东。
7月3日,上汽集团总部公示了两份《考察预告》,分别是由中共上海市组织部企业干部处发出的对王晓秋的《考察预告》、由上海市国资委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处发布的卫勇、祖似杰、杨晓东等人的《考察预告》。据了解,公示期结束后,卫勇、祖似杰、杨晓东都将提升至副总裁级别,卫勇将担任上汽集团CFO,祖似杰提拔为上汽集团总工程师,杨晓东将升任为上汽集团副总裁。
公开资料显示,上汽集团现任总裁陈志鑫于1959年5月生人,今年刚满60周岁,已经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一直以来,执掌自主品牌的王晓秋被业内看作是陈志鑫的接班人之一。
面对车市“寒冬”,王晓秋不止一次强调“活下去”:“这一年会淘汰很多企业,因此,最重要的是要先活下去。”在王晓秋看来,“市场越来越差也是在提醒我们的团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必须时刻要有拼命的精神。”
面对下半年车市大考,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在7月1日召开的年中干部大会上强调:“上汽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主基调,把‘稳’放在首要位置。”对于未来上汽该怎么走,创新工作如何落地,陈虹指出,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干部人才队伍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创新的重要支撑。
此次高层大变动,王晓秋、卫勇、祖似杰、杨晓东等人将成为陈虹的“左膀右臂”,助力上汽集团“新四化”加速落地。新团队能否给上汽带来新的发展活力,业内将拭目以待。
❼ 上汽高管团队为什么要进行内部调整
毕竟大象转身,对于上汽集团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而言,任何一个小小的改变,都意味着可能付出很大的代价。这也是很多国际大型公司,为什么宁愿守旧也不愿意革新的原因。
继今年3月原上汽集团副总裁张海亮离职并加入乐视后,上汽集团高管团队再次出现变动。
1972年出生的谷峰,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毕业,管理学博士,教授级高级会计师。作为科班出身的金融男,如果看重收入,早就没必要呆在上汽集团,作为传统制造业,上汽集团高管的年薪,最高不过200万元人民币,这个级别与金融业比起来实在微不足道。
本可以顺理成章进入最炙手可热金融业的谷峰,却将毕业后至今近20年的职业生涯交给了上汽集团。1997年进入上汽集团的谷峰,全程参与了上海通用财务体系设立。2001年,调任上汽集团后,领导和参与了上汽集团2004年整体改制三地上市工作,2016年,领导了上汽集团整车业务整体注入上市公司,2007年领导收购上柴股份),2008年参与巴士股份重组,后更名华域汽车。同时利用资本市场平台积极开拓上汽集团融资渠道,在任期间,通过分离交易和转债,定向增发,中期票据等金融品种融资近400亿,最后又负责牵头组建上汽集团历史上第一个200亿备用银团贷款,银团贷款的使用范围又开拓了备用银团贷款的新方向。
❽ 杨晓东拆分荣威,上汽第三品牌或落空
随着荣威新能源汽车专属车标浮出水面,可能意味着上汽集团不会再推出新能源汽车品牌。
荣威双标5月亮相
在近日的上汽设计国际挑战赛上,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俞经民终于确认荣威品牌将推出双标。他表示,全新的“R标”将是中高端新能源汽车的专属商标。传统的“狮标”在设计上似乎也有所变动,在RX5PLUS的最新官方图片上,“狮标”的双狮改为灰白色,底色则改为黑色,整体样式和比例都有所变化。
“双商标并不是双品牌,而是一品牌两个商标。”上汽荣威对中车网表示:“具体信息我们会在5月10日的中囯品牌日发布。”
荣威品牌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双标运营,是杨晓东上任后对外一个重要动作,这可能意味着荣威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相比以前更加独立的同时,上汽是否推出第三个乘用车品牌一事有了定论,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也曾在去年特别强调:“上汽没有必要再造一个高端品牌。”
近年来,中国车企通过另设高端品牌以期实现品牌向上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截至目前都不成功,一些新创新能源汽车品牌更是深陷危机。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对中车网表示:“很多国内车企都希望通过打造新的自主品牌实现向上突围,但目前看来并不成功,有的甚至让原有品牌沦为廉价品牌。所以,与其把精力放在品牌向上,不如让产品向上。而上汽和大众、通用有着广泛的技术合作,这会将会帮助上汽自主品牌打造更好的产品。”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❾ 你知道吗中国汽车早已卖到欧洲,最受欢迎的竟是它
所以,当你听说,上汽为自己提出了“2025年出海规模100万辆”的“小目标”时,不要惊讶,因为他们还有一个“大目标”。俞经民透露:上汽对于自身发展,一直有清晰的战略脉络,企业已经完成了从第一步“出口”,到第二步“海外经营”的跨越,现在的关键是能不能走到第三步“全球经营”。
“上汽集团要成为全球企业,这对于我们是严峻的考验。”他说。
完全同意。但与此同时,这也将是中国汽车一次激动人心,意义非凡的进击。我们满怀期待,希望这一天尽早到来。
文/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❿ 杨晓东:上汽乘用车离“双优生”还有多远 | 汽车产经
构建通路,除了继续扩大线下体验店的覆盖范围、铺设更广的充电网络之外,线上的流程更需要细细打磨。
R品牌将以用户里程为基本线,解剖每一个触点,围绕痛点不仅要走通,还要让客户体验更好。姜辉表示,去年已经走通了很多痛点,但用户体验做得还不够好,今年要追求更极致体验。
对于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R汽车也有自己的“想象力”。杨晓东认为,在20万-50万的区间里,中国燃油车市场每年大概有500万的销量,“传统车有多少,未来就有多少新能源车。”
3
写在最后
上汽乘用车想要成为“双优生”,荣威、R品牌以及名爵就要多点开花。
现在看来,荣威的“稳和准”R品牌的“高和精”用两套逻辑各自为战,同时又在品牌方面互相支持。
距离上汽荣威品牌换新刚刚过去一年,全新的荣威和R品牌才刚刚出发。它们的起跑姿势是优雅的,但在这条汽车产业变革的马拉松上,直面竞争、时刻矫正自己的轨道,是上汽乘用车接下来要为“双优生”的企图心付出的努力。